同济大学文远楼防灾浅谈_第1页
同济大学文远楼防灾浅谈_第2页
同济大学文远楼防灾浅谈_第3页
同济大学文远楼防灾浅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AUP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防患于未然文远楼防火隐患调查研究2006级建筑学一班 杨旻杲2010年1月2日防患于未然文远楼防火隐患调查研究文远楼建造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作为同济大学知名度最高的一幢建筑,其本身的历史意义远大于其现实的使用价值。而在2007年百年校庆后,经过翻修的文远楼重新投入教学使用。其一、二层现作为1、2年级的专业课教室所在。三层则是亚太遗产文化研究中心。在不更改主题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只是对保温防水、外墙表面做了部分的翻新。因此在防灾防火上,文远楼应该和其本身的设计出发时的设想情况相一致。文远楼东西向长约97米,东向南北向长约42米,是典型的L字型平面布局,其功能、人流分布、消防通道就是随着L字的走向而一路展来的。下面是一张文远楼一层的平面图。左侧南北向是文远楼的前后主入口,北侧通往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明成楼(红楼),南侧是教学北楼及图书馆。平面图右侧南北也有两个个较大的入口,尽管身为整个文远楼的次入口,但是其功能上起到的意义联通了里侧的教室、两个阶梯大教室与外界的联系。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文远楼有三部垂直交通系统,左侧的一步楼梯及右侧南北的两部楼梯。对于四个阶梯教室,教室后方均设有逃生出口和独立的逃生楼梯。左侧的大阶梯教室设有两个逃生出口,出门后通过阶梯连接到北侧的室外。对于中部的教室而言,两侧的门厅内的楼梯成了他们从二、三层逃生的选择。下到一层后,再分别由两侧的四个出口逃生。二、三层中部的教室通往两侧的楼梯距离大约16米,而一层中间教室通往两侧入口的距离大约18米。甚至符合现在的相关规范要求。对于文远楼的成L形的这个长走道面言,东西向的走道是暗走道,虽然直接联系了两个大的公共空间能从公共形成回路来通风采光的,但在改造后在一楼的走道两个尽端都安装上了一道玻璃大门便于日常的管理,这样一来便使原来能直接从大空间通风的暗走道又被人为的隔断了。这样看来,在设计上,文远楼的防灾防火设计是到位的、考虑周全的。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右侧的南北两个入口可能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门全部被封住锁死,无法出入。因此,右侧的两个门在实际使用中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其原有的设计上的防灾防火功能。这样一来,中部靠右侧的教室内的使用者一旦遇到灾难,将不得不选择从左侧的正门出逃,而这个出逃距离约有35米,是当初设计逃生距离的两倍!除了右侧的两个大出入口被封死外,各个阶梯教室的逃生出口在实际使用中也是封住锁死的。这样一来,阶梯教室内的几百号使用者,也不得不选择从左侧的主入口逃生。而此时,右侧三个阶梯教室的400位使用者将如洪流般冲进中部的唯一的长走道。这股人流将会与中部教室内的出逃者在狭窄而冗长的中部走道碰撞在一起。在紧急情况下两股人群的碰撞无疑将会加剧人群的恐慌情绪,对于本已拥挤的走道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请况下,极易发生争先恐后的拥挤踩踏现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虽然说整个楼平时遇到火灾的机遇不是很大,但对于安全隐患我们是需要考虑的,文远楼在各项消防要求上虽然都符合要求,但是由于为了使于管理而将东部的两个通道门都关闭这样是极不合理的,在平时也不便于使用者出入,因此最简单的保证消防安全的方法就是保持东部至少一个大口的开放畅通,让各处人群能更便捷的进入到文远楼内,更好的按原有的防灾防火设计出逃。保证他们的出逃线路的畅通及出逃过程中的安全。其次,在整个逃生过程中,中部的长走道是唯一连接整个建筑左右两侧的交通方式,一旦某一侧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大面积的灾难而导致无法疏散逃生时,中部的走道就起到了疏通两侧人群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中部作为日常的低年级的专业课教室,其日常使用率、使用者的数量也较大。因此个人建议对中部走道的防灾防火设计要比其几十年前的原始设计有所改进。比如在其顶部加设防火喷淋、铺设通水管线,面材采用防火材料,各专业教室采用特殊防灾门(最好能用防火门,但考虑到其他因素如美观造价,至少需要使用防火材料制作的耐火门)。而且现在的教室门的开启方向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按逃生方向应该向走道开,而一旦向走道方向开门就会影响到走道的使用及逃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这一规范上,虽然许多设计单位在设计上都考虑和满足了消防规范但是在使用后由于使用者为了追求管理的便利及后期的一些忽视而造成许多规范上的问题的人为产生,同时许多火灾的产生也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