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综合表格版.doc_第1页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综合表格版.doc_第2页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综合表格版.doc_第3页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综合表格版.doc_第4页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综合表格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形态朝代法律思想人内 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神权思想夏(始)-商(盛)-周(衰)天命、天罚思想宗法:嫡长子继承制(商末)以血缘为纽带,维护家长、族长的地位和世袭特权周礼:“亲亲、尊尊”“世卿世禄”亲亲尊尊是西周礼治的根本原则,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服从等级分化。“世卿世禄”:西周宗法产物,奴隶主身份特权世袭,发展到君主成为世袭。礼治的特征:维护王权与族权,是其统治的手段,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公:“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思想的核心,包括:(1)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2)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春秋战国战国战国管仲“国之四维”改良思想把礼义廉耻分为维系国家的四大冲绳,四民分居定业论:士、农、工、商,思想具体化为“三国五鄙”制度。三国:把国家分为20多个乡;五鄙:乡分为5个行政区。改良思想:(1)建立君主集权制;(2)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以礼教化和引导民众;(3)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才;(4)主张依公开的法令作为人民言行的准则,以公开的法律为标准。主张思想: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以法统政;礼法并用;子产:立法救世主张 “丘赋制” “铸刑书”作丘赋,确认土地私有制铸刑书:公布成文法,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法律对贵族特权的限制。邓析:不法线网不是礼仪主张彻底否定周礼,实行法治革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儒家 孔子: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主要内容:(1)仁者,爱人;(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3)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4)宽刑慎杀,反对冤狱;(5)“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孟子 “仁政”(1)王道仁政,道德教化。强调以德服人,以礼仪道德教化进行统治;(2)减省刑法,罪人不孥;(3)为民制产,轻徭薄赋;(4)民贵君轻,暴君放伐;(5)“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 荀子隆礼重法论隆礼而王、贵贱有等,礼是政治的指导思想,要严格划分政治等级,平政爱民、节用裕民。提倡重法论,主张法以礼为本。墨家以“兼爱”为核心 提出兼爱、尚贤、明鬼、尚同;强调“以天为法”特点:(1)有坚定的政治信仰;(2)有严格的纪律;(3)以自苦为极,生活艰苦;(4)墨家有自己的法律。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重视人民的生计,重视劳动。道家道家的法治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废弃仁义礼智;否定人定法;君人南面之术老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自然的天道是无为的,人们遵循天道行事,就要自然无为;治理国家应不要过多地干预人民的生活,听其自然,国家就能治理好;极力反对统治阶级的有为 庄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1. 自然法思想。治理天下无为是最好的方法;2.毁法论,毁弃一切法度;3.反仁义圣智论;4、庄子揭露和抨击了剥削社会的黑暗,批判统治的礼义法度,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其消极的思想否定一切表现了其满后性的消极性。法 家法家 法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治国。代表人物:李悝法经;商鞅系统的法治理论,是法家思想的主要奠基者;慎到主张势治;申不害主张术治;韩非形成了更完整的法治理论,是秦法集大成者;李斯是秦法家理论的实践者,也是法家事业的集大成者。主要内容:法的起源与变法论。“以法治国”论。法的性质和特征:1法的规范性2法的公正性3法的平等性4法的公开性法的纲要赏与刑。法家认为赏与刑是法的纲要,治国必须赏刑并用,力求做到“信赏必罚、重刑少赏”。其实质在于重刑。“势治”论。“术治”论。文化专制论。商鞅变法第1次变法:实行连坐法,确认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农业生产,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第2次变法:废除井田制,确认土地私有制;实行分县制;建立君主集权制;统一度量衡。商鞅的法治理论:1,法的起源与变法论2,依法而治的法治论(任法而治、法的作用定分止争、兴功禁暴)3,赏刑并用,重刑止奸(赏刑并用,重刑少赏,禁奸止过莫如重刑,重轻罪,刑用于将过即将要犯罪时而尚没有构成犯罪时就处以刑罚,族刑连坐4,诗书而明法令,主张一教论。秦慎到“势治论”1,权重位尊;2权势以下为基础;3立天子以为天下,君主应为天下掌权 ,而不要借权吞并天下。韩非“依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1,变法论,法与时转则治2,以法制国,法术势相结合3,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要求远仁义摒德治,实行愚民政策秦朝事皆于法的法治思想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严刑峻法,深督轻罪;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主要分为三部分:法律条文、法律答问、治狱程式西汉西汉黄老学派:无为而治(汉初)1.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3.罚不患薄,约法省刑;4.轻徭薄赋,以粟为赏贾谊:礼法结合的思想(汉初)1. 以秦为鉴,以民为本:国家的兴亡,确定于是否得到人民的拥护;民众势多,不可欺辱;统治者必须爱民2. 立经陈记,刑不上大夫:主张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3. 礼义为先,礼法结合 4.主张削藩,维护中央集权。封建正统思想 (汉中)1. 皇权至上,法出自君; 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 3.“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支柱和制定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则。4. 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董仲舒:“大德而小刑”法律思想(汉中)一 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1.春秋大一统思想;2.罢黜百家,统一思想;3.更化论二 君权神授,法出自君:天人感应与天罚论三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五常:仁义礼智信四 阳德阴刑,德主刑辅; 五.春秋决狱,原心罪论;东汉王充、仲长统反神学的法律思想(唯物主义者)王充:对“天刑”论的批判,提出文武张设、礼法兼用仲长统:著昌言,强调“人道为本,天道为末”,主张:废分封,行郡县;恢复井田制;恢复肉刑;德教为本,以刑罚为辅。三国、两晋、南北朝 法律思想的三大思潮(1)律学思潮;(2)玄学的法哲学思潮;(3)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改革中学习和制定汉法的法律思潮。晋代是律学鼎盛时期,泰始律是贾充、郑冲、杜预等人修订成。 杜预:律本中的法律观律本是为泰始律作注解;主张:(1)纳礼入法,礼法合一;(2)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简直的立法观是上律学思想的主要内容;(3)区分律、令的界限。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张霏:以礼定律1.以礼率律,认为法律的基础是礼;2.礼直刑正;3.提出“刑、理、心、情、事”综合的审讯原则。刘颂:主张重法1.复肉刑; 2.纲举网疏; 3.法令划一,执法必严,以律断罪。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周易三书(明教)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法律观,主张无为而治包括君主无为和愚民政策,反对法烦刑酷鲍敬言的无君论,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1.他否定君权神授论,提出暴力征服说2.否定君主设刑是兴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的罪 恶,提出人民的反抗是正当的3.建立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废弃任何国家的和法制拓跋宏(孝文帝):汉化核心“文治”1.齐之以法,示之以礼。(1)主张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2)创制出存留养亲的制度,(3)严格区分斩、绞两种死刑的等级,废除裸形处斩的行刑方式;2.法为治要,慎刑恤刑;3.教随时设,政因事改。实行斑禄制,考绩法和职员令是孝文帝实行文的三项主要措施。隋朝隋文帝杨坚:开皇律1.抑制兼并,轻徭薄赋。继续实行均田制,以抑制兼并;2.更定新律,以轻代重。主要有(1)以轻代重,废除苛惨之法(2)慎断死刑(3)行罚不避亲贵(4)贵族官僚在法律上是享有特权的;3.喜怒无常,用法益峻。唐朝唐朝 唐高祖李渊:武德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永徽律,永徽律及其疏统称唐律疏议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1.以隋为鉴,安人宁国。2.立法公平,务求宽简。宽简法律:即制礼又立刑;立法必须公平;国家法令惟须简约;法须稳定,不可数变。3.慎狱恤刑,务求其实。慎狱恤刑;创立九卿议刑制度;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反对严讯,务求其实。4.明正赏罚,一断以律。5.纳谏与执法相结合。唐高宗李治:唐律疏议1.德礼为本,政教为用。德礼是行政教化的根本,刑罚是行政教化的表现,两者不可缺少2.封建纲常的法律化。君为臣纲规定的有谋反谋大YI,危害皇帝安全和大不敬,父为子纲为三纲的基础,在法律上也反映得最全面最具体。3.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贵族官吏有罪无刑,良贱异法。韩愈:道统论反佛、道宗教的代表人物,“道统论”思想核心是儒家,宣扬圣人制刑与天刑说柳宗元:永贞革新1,抑制藩镇割据势力2,打击宦官势力3,严惩贪官暴吏,推行用人唯贤的路线4减轻剥削,释放宫女柳宗元法律主张1.天人不相预和赏罚及时说。对韩愈的唯心主义天刑等针峰相对,他把对神学的批判转换为对政治的批判,在时令论和断刑论中表现最突出;2.法律起源于势。3.刑、礼其本则合,其用则异。即刑与礼的根本原则是一样的,但用途却不相同。主张刑礼不能同时使用。白居易:崇礼重法论1,刑礼道 迭相为用2法令贵一,自上行之3正确运用法律,慎选司法官吏,主张理大罪,放小过,消除犯罪止狱措刑,肉刑可废不可复。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宋代理学产生于宋,成为封建后期的官方学术,它标致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哲理化。 最有影响力的是朱熹,它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天理是善的,人欲是恶的,违背三纲五常就是违背天理2.德、礼、政刑的关系。他认为德为本,礼为未,但政刑最后之,认为法度只能禁其外,而德礼可以格其心。3.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主要体现在主张恢复肉刑,限制赎刑,严惩奸凶4.恤民说:主张以口数占田,奖励农业生产,推行社仓制度,即地方掌握一部分粮食,设立社仓,在青黄不接时贷放给农民,秋后归还,以免高利贷者盘剥农民.邱濬: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德礼政刑、王道之治具论。1.以公理而灭私情说。民之所以为盗,不在朝廷则在官吏。2. 应经合义,顺情便民。就是要求用儒家经义来指导立法,主张顺民便民有:(1省刑罚,薄税敛2维护土地私(有制,限制兼并3保护工商,反对与民争利。)3. 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1原情定罪2注重证据3限制(赎刑4控制复仇5慎行赦宥)宋明改革家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1.改革官制,革故鼎新。主要有严明赏罚,有功则进,无功则黜,开学校,设科学,大力培养人才2.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3.审刑名的司法原则。主张有(1审刑名,谨慎适用罪名(2行纠察,加强司法监督3习法律,提高业务素质)王安石: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等,统称熙宁新法,1.三不足的变法理论,其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实行新法,必须要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2.大明法度,众建贤才。就是废除旧法,创立新法,淘汰守旧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人才,立法离不开贤才,执法离不开贤才。3.有司议罪,惟当守法。主要主张有:君主应当知法守法;执法应当刑平而公。 张居正 :信赏罚,一号令1.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2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3整饬吏治,慎用刑罚。整饬吏治是其推行改革最有力措施之一。4法在必行,奸无所赦。辽 、金 、元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的法律思想辽(契丹族) 辽圣宗 耶律隆绪 金(女真族) 金世宗 完颜雍 :慎行议亲议贤,确定君主最高权威,赏罚不滥,整吏元(蒙古族) 耶律楚材 :用封建法。便宜十八事,陈时务十策,秉公执法不威权贵金世宗完颜雍君主专制1.慎行、议亲、议贤,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威; 2.赏罚不滥,即使宽政;3,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元 耶律楚材1.建立封建法制;2.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3.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明清明清黄宗羲:启蒙法律思想 (1)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是对君主的抨击,是对封建法制揭露和批判,清算了封建专制主义“法治”的罪恶,吹响了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号角。 原君(2)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 A.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法律核心是“公利”,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国有制和重赋政策、主张“工商皆本”、主张不分贫富,实行全民普及教育B.立法必须体现“以天下为主”,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认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作为立法的最高原则。反对封建纲常,提出了一种新国家的新政体,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所初级形式。 C.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司法权利。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D.实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强调法律的目的在于为“天下之人”和法律的平等,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特征。 王夫之:趋时更新 的法律思想1、“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1)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通过对“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来论证法律的“趋势更新”(3)揭示出“有定理而无定法”的规律,深刻论述了改革旧法的必要和法律“趋势更新”的前景。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2、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1)立法“必循天下之公”;(2)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3)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 3、任法与任人结合、宽于严结合的司法主张: 主张确立“天下为公”的法律,并提出了贯彻法律实施的措施(1)任法与任人相结合.“人”需要法为准则,“法”需要靠人来推行,二者缺一不可。须将二者结合起来,“盖择人而授之以法”2)“严以治吏”与“宽以养民”相结合 4 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认为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提出同条而共贯,相扶而成治的法律体系说.近现代地主阶级近现代地主阶级近现代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改革派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 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农民的法律思想 3、洋务运动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4、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5、礼法之争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礼教派与法理派斗争 6、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龚自珍:更法改图思想1.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以“不可破之例”束缚包括司法官吏在内的各级官吏;刑狱黑暗,司法官吏残暴地迫害人民。2.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