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即時傳訊平台在客戶服務之應用劉月純國立政治大學資管系楊建民國立政治大學資管系摘要網路科技的發達改變的不單單是通訊媒介,更是一種新生活模式的塑造。近幾年個人通訊設備、網際網路科技及無線通訊的普及,強調online talking的即時通訊軟體(如:ICQ、MSN、SKPYE、等等)急速竄起,不分男女老少都沈浸在一遍online talking的氛圍裡(吳建興,2005;蕃薯藤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5)。在變遷快速的商業競爭環境下,企業要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除了產品的創新與品質外,客戶服務的好壞更是決定性的關鍵。各企業無不用盡心思,只為提供較完善的客戶服務,這樣的負擔在全球環境日趨惡劣的現在,對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然而即時傳訊技術的出現,透過網際網路可進行即時的交談與資訊交換,亦可將客戶服務互動中所有的紀錄,轉化為公司寶貴的知識資源。本研究即以這樣的觀念為核心,試圖透過即時通訊平台的發展與應用,遂行企業e化之與客戶服務之目標藉,以提升整體企業經營的效益。關鍵字:客戶關係管理(CRM)、客戶服務中心、即時通訊系統、CTI壹、前言自1990年代後葉,網際網路(Internet)嶄露頭角以來,人類的文明有了很多的改變,網路科技改變的不單單是通訊媒介或商業活動的進行方式,更是一種新生活模式的塑造。特別是近幾年由於個人通訊設備、網際網路科技及無線通訊的普及,強調online talking的即時通訊軟體(如:ICQ、MSN、SKPYE、Yahoo Messenger等等)更於急速竄起,不分男女老少都沈浸在一遍online talking的氛圍裡(吳建興,2005;蕃薯藤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5年)。企業透過資訊科技達到企業的電子化,將企業內應用服務予以有效整合,可以提昇企業內部各系統間的溝通交流,使相關人員更容易獲得所需的資訊,以提升更好的客戶服務,更精簡的企業流程,並降低成本,成為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以增加企業永續生存的機會。相對在變遷快速的商業競爭環境下,企業想要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除了本身產品的創新與品質外,客戶服務的好壞更是決定性的關鍵。各企業體無不用盡心思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只為提供較完善的客戶服務,無形中卻也成為公司的沈重負擔。這樣的負擔在全球環境日趨惡劣的現在,對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然而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為企業面臨的困境,帶來一絲曙光。特別是即時傳訊技術的出現,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即時的交談與資訊交換,以補傳統通訊形式(如電子郵件或電話)的不足。另一方面,客戶服務互動中所有的紀錄都是公司寶貴的知識資源,如何將他妥善保存並轉化成全公司共用之知識,是一個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因此,本研究即以這樣的觀念為核心,試圖透過即時通訊平台的發展與應用,遂行企業e化與客戶服務之目標藉以提升整體企業經營的效益。本文第二節將先對於相關研究與背景進行簡單的描述,包括客戶服務中心、即時傳訊系統及客戶關係管理(CRM)。第三節將提出一個即時傳訊平台架構,利用即時傳訊系統進行多對象的客戶服務以有效掌控市場脈動與充分應用人力資源。第四節則提出結論與建議,並點出未來研究的方向。貳、相關研究與背景本節將分別針對客戶服務中心、即時傳訊系統以及客戶關係管理(CRM)等相關議題進行介紹。一、客戶服務中心1956 自從美國泛美航空(Pan American Airlines)首先導入7*24 的客戶服務中心概念後,客戶服務中心的技術才慢慢開始發展。而所謂的客戶服務中心就是將一群人及設備組織起來,以完成特定的商業目標。一個功能完善的客戶服務中心,會為企業帶來許多的效益,包括提昇客戶滿意度、增加營收、增加市場佔有率、提昇生產力、降低訓練成本等多項益處,而目前客戶服中心已成為企業與客戶接觸的最主要管道,對企業的重要性可是不言可喻(周震平,2000)。(一)客戶服務的演進客戶服務中心的演進大致上包含以下幾個階段:從消費者服務專線,到航空業者提供訂位電話服務,演進到金融業者提供24小時金融客戶服務,再進步到電信業者提供全天後的各項電信相關服務。消費者服務專線的起源來自於早期在台灣的一些消費性產品公司,例如家電用品及食品業等,其為了塑造公司之形象,會提供一消費者服務熱線供民眾使用,提供客戶抱怨及建議之管道。但服務時間只限於正常上班時間內,此時可說是客戶服務中心的濫觴。金融業特別是信用卡業者在激烈競爭下使客戶服務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詮釋,值此時期消費者意識也慢慢抬頭,其中尤以信用卡業務為最,因此金融單位為服務廣大的信用卡用戶,故催生大型24小時營運的客戶服務中心,直接高舉客戶服務大旗為主要訴求。待行動電話開放民營之後,業者為了服務廣大的行動通訊用戶,亦師法金融業者推出24小時運行的大規模電話服務中心,將客戶服務中心推展到極致,服務可說是包羅萬象,從帳單、各種廠牌型號手機功能、促銷方案內容、網路訊號申告、客戶資料線上更改、加值服務,以及一般客戶抱怨申訴,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舉凡客戶想問的,皆可透過業者所提供的一組專線號碼撥入取得服務。(二)客服系統架構傳統客戶服務中心是由一部功能強大的用戶專用交換機(PABX)所架構成,這部用戶專用交換機通常會搭配有自動話務分派系統(ACD)的功能,並且負責與外部的公眾電信網路所介接,將客戶的來電經過一層層的處理過濾,再轉送至客服人員手上。專用自動交換機是客戶服務系統的中心,負責將來電轉接到語音互動系統及客服人員。自動話務分派系統會根據來話者的資訊及需求,將來話轉接到客服人員。此外,客戶服務系統必須將語音及資料的處理做整合,藉由互動的方式,能根據來話者的辦識號碼到使用者資料庫中查詢該使用者的資料,並將之顯示在客服人員的螢幕,客服人員即可在第一時間掌握客戶的資料,可讓客戶得到親切且個人化之服務。二、即時傳訊系統即時通訊軟體(Instant Messenger, IM)的起源應該說是軍中的無線電通訊系統,用於即時的溝通及緊急狀況的處理。直至1988 年一位芬蘭人建立了一網際網路快速聊天站,從此廣受年輕朋友的喜愛。1996 7 月成Mirabilis 公司,並於同11 月Mirablis 公司的四位二十多歲以色列工程師,開發了ICQ 的軟體,開放免費下載使用,開起了IM 的世界。推出即時通訊ICQ,取意為我在找你“I SeekYou”,簡稱為ICQ,讓個人電腦在線上網的態下,透過一個小視窗與他人對話,是第一個全球性的即時通訊。至1997 年,ICQ 已漸漸興旺起來,5 月時已有擁有超過八十五萬用戶,因為人們已懂它的妙用好處1998 年時Mirablis 被AOL (American On-Line)收購,AOL 在2001 11 月時宣布ICQ 用戶突破一億一千百萬名註冊戶,在當時無疑是全球使用人最多的即時通訊。ICQ 除能即時傳輸文字訊息外,也支援同的網程式,可作為彼此共用的平台;經由此平台管道,亦可以選擇電子郵件或啟動網電話和朋友聊天;另外還結合檔案傳輸、搜尋引擎與第三者線及聊天室等功能,可以儲存彼此對話的史訊息紀。(數位之牆,2000;彭漣漪、張漢宜、卜繁裕,2004)。(一)即時通訊的原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和UDP(UserDatagram Protocol)通訊傳輸協定都是建在最低層的IP 協定上的種通訊傳輸協定。TCP 是將據經由割、封包後,通過台機器之間建起的線,進續的、雙向的、嚴格保證據正確性的通訊傳輸協定;而UDP 則對拆解據封包的先後到達順序做要求的通訊傳輸協定。圖一:即時通訊線圖而IM 就是使用UDP 傳輸協定進發送和接收訊息的。當用戶的電腦安裝IM 軟體之後,實際就是客戶端(Client)。當用戶登入IM 時,用戶的電腦作為Client 線到IM 公司的主要伺服器上,當用戶欲查詢好友名單時,用戶的電腦又再一次作為Client 從IM Server 上取線上好友名單。當用戶和好友進聊天時,如果雙方的線較穩定時,雙方的聊天內容都是以UDP 的形式傳輸;如果雙方的線是很穩定時,IM Server 將為雙方的聊天內容進中繼傳輸,如圖一所示:(二)目前即時通訊軟體的市場概況根據IDC(全球資訊產業調查公司)2000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IM市場將由2000年的5.5百萬的使用者成長至2004年的180百萬的使用者,成長幅度達140%。1999年8月資訊傳真新聞也證明,1999年五月到六月IM使用數量成長了11.6%,網際網路使用者只成長了7.5%,聊天室為4.7%,BBS的成長量為2.7% ,同時整個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有42%嚐試過IM。資策會2000年8月發布的網路市場調查報告也顯示,目前全台超過640萬的網路族群使用人口,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的人口近200萬人,以ICQ的使用者為最多近150萬人申請過ICQ,其次是MSN Message、Yahoo Message、Odigo等知名軟體,使用者中以13-24歲學生及20-35歲上班族群為主,若把BBS上使用的丟水球功能加入在內,使用過即時通訊功能的人數更是難以計數。2004年後葉,出現在市場上的SKYPE軟體,其兼具語音與文字的多重通訊方式,不但快速的擄獲年輕人的心。而其,軟硬體整合的模式,對於不熟悉電腦操作的老一輩人士,也可已經輕鬆上手,後是十分被看好。而在台灣地區,雖然ICQ 推出較早,但是在微軟的強大背景之下,將MSN Messenger 作為Windows XP 的一部分,整合作業系統的許多功能,如多種形式的聊天選擇、多人的單窗口討式的交以及充份的檔案與桌面共享功能等,根據創市際(2003)於2003 9 月公佈的調查顯示,MSN Messenger 目前已經成為台灣即時通訊的首位,超過Yahoo! Messenger 與ICQ。在所有即時通訊登入者中,只有註冊但是並沒有時常使用的網友中,MSN Messenger 佔88 %,為576 萬重複使用人,而實際有傳輸或接收MSN Messenger 的即時訊息使用者有368 萬人,是目前最多人使用的即時通訊服務。Yahoo! Messenger 的使用者也達338 萬人,ICQ 的使用者有92 萬人。另外在中國大擁有二億二千萬用戶的騰訊QQ,進軍台灣推出2003 繁體中文版,會員人也是呈直線上揚,這套軟體可用QQ 號碼、手機號碼和E-mail 三種方式登入,騰訊QQ 與蕃薯藤和遠傳合作,合作推出名IM 服務”YamQQ”以交友服務吸引台灣使用者,也就是在台灣的QQ 用戶也可以收到自大的簡訊;同時QQ 闢有QQ 任我秀、緣聚QQ、交朋友等20 個同主題的聊天室。在這麼多網使用者的支持下,IM 軟體已經成為一項網上的基本服務,但矛盾的是,業者並能從提供用戶這項基本服務中而得到任何一毛錢,他們只能從廣告、結盟之中獲。因此,企業IM 軟體成為這些主業者下一個目標,AIM(AOL Instant Messenger)的企業版Enterprise AIM service、Yahoo Messenger企業版、微軟的Greenwitch、IBM 的Sametime 以及其它眾多的企業專屬IM 軟體,都看準即時通訊這塊市場大餅,提供企業內部專屬安全的即時通訊服務(數位之牆,2000;彭漣漪、張漢宜、卜繁裕,2004)。(三)、基本運作模式根據ITE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所制定的即時傳訊系統相關的文件顯示,即時傳訊系統提供兩種服務,第一種是線上狀態服務,負責維持使用者線上的狀態,它接受來自使用者的線上資訊,將之儲存在伺服器端,並且散播給其他訂閱的使用者。另一種是即時傳訊服務,負責傳遞即時訊息至指定的即時信箱中(Day et al., 2000)。每個傳訊者可以擁有多個即時信箱,每個即時信箱也可以擁有多個傳訊者,聊天室和多方通話就是其中一種例子。在即時傳訊服務中,傳送者只需要知道即時信箱的位置即可透過伺服器來傳送,因此在邏輯上是比線上狀態服務要簡單上許多。(四)、功能介紹即時傳訊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呈現他人與彼此的狀態,以及相互進行傳訊。他人狀態呈現:當我們連上網際網路時,會想知道目前有那些使用者也在線上,我們可以透過網際網路上的伺服器來交換彼此的狀態。當我們連上伺服器後首先要新增我們有興趣的對象,並取得他們目前的狀態,完成狀態呈現的訂閱之後,若對方的上線狀態改變時,伺服器會通知我們。如圖二所示,我們向伺服器訂閱A、B、C、D、E等人的狀態。當我們的狀態改變時:必須通知所有訂閱我們的使用者,相對地,當我們所訂閱的人狀態發生改變時,我們也會收到通知,如此,可以掌握彼此最新的狀態。如圖三,當D狀態改變時,伺服器會通知所有訂閱D狀態的人。傳送訊息給其他使用者:我們可以透過伺服器傳送即時訊息給正在線上的其他使用者,他人也可利用相同的方法傳送即時訊息給我們。其他的功能包括應用程式共享及網路會議,提供豐富、可延伸、易擴充的協同合作平台,讓有創意的企業與機構能以新的方式進行合作。能滿足企業內使用者對擴充、管理及安全性的期望與需求、實現即時協同作業。圖二 訂閱他人狀態 圖三 狀態改變時通知其他使用者三、客戶關係管理網際網路的興起,引起一股電子商務的熱潮,近來顧客關係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逐漸成為注目的焦點,企業也體認到良好顧客關係的提升成為電子商務時代的致勝關鍵,而客服中心(Call Center)的建置,發揮與顧客互動的功能,更扮演強化CRM的火車頭。本文即從客服中心談建置CRM,描述CRM所涵蓋的架構,作為未來CRM策略的參考依據。 (一)客服中心是顧客關係管理的火車頭根據IDC的調查線上購物中,消費者在購物車(Shopping Cart)選定好商品以後,最後放棄完成交易(submit)的比例高達70%,因為一般人購物前需要一些互動的接觸。從科技的觀點,要完全取代人和顧客的互動諸如深入談問題、傳遞互動價值及情感部分,尚屬不可能,因此擴充客服中心的規模是勢在必行。客服中心是建置電子商務系統的重點,不管是透過電話的方式,或是傳真、電子郵件、甚至網路聊天室、網路電話及視訊電話的方式,主要需要一個互動式的接觸。(1)客服中心的策略涵義 a.是企業對顧客的單一聯繫窗口如果沒有客服中心,顧客不同性質的問題必須直接尋求企業中不同部門人員的協助,或牽扯許多單位往來奔波。客服中心能提供顧客一個明確且單一的對話窗口,提供一次購足(one-stop)的服務,解決顧客詢求協助的困擾並避免干擾內部作業。 b.是企業能讓顧客感受到價值的中心進入競爭激烈的電子商務時代中,企業應更專注於創造顧客的附加價值,特別是未來競爭主軸服務。透過客服中心能提供顧客產品之外更多的附加價值,例如個人化諮詢服務,24小時電話服務,這些附加價值有助於協助顧客解決問題,增加顧客滿意度。 c.是企業蒐集市場情報、顧客資料的情報中心 企業透過客服中心來接近市場,例如:蒐集顧客的抱怨與建議,作為改善產品暨服務品質的重要依據,客服中心應定期的將顧客的需求及抱怨,整理集中交給後台(Backend)的單位來參考。客服中心可以用來蒐集顧客的基本資料、偏好與關心的議題,建立顧客資料庫作為分析市場消費傾向。企業的行銷活動,往往可以先透過客服中心、網站上參觀人潮、顧客來信等管道來了解市場的動向,提早協調後台活動單位來調整活動規模,例如反應比起預期熱烈的話,企業便要考慮是否能處理過多的訂單或活動,藉此提早因應。 d.是維護顧客忠誠度的中心,並具擴大銷售基礎顧客的忠誠度往往和售後服務成正比,例如快速回應顧客的抱怨、協助解決顧客的困擾,並讓顧客感受貼心的服務,此時客服中心負起維護顧客忠誠度的重責大任,解決疑難雜症。除此之外,並可求推薦其他適用的產品,滿足客戶其他的需求,增加銷售額,因為忠誠的顧客可以買得更多、或願意購買更高價的產品,並且服務成本更低。忠誠的顧客也可能免費為公司宣傳,或推薦他的人脈關係來購買或了解,增加更多的新顧客,此時客服中心將可由原來的成本中心(Cost Center)變成利潤中心(Profit Center)。(2)客服中心具有企業流程再造中流程總管的功能對許多產業而言,建置客服中心是必要的,同時設立客服中心之後也帶來企業內部流程重整的契機。因為諸多客戶的需求及抱怨,往往非客服中心能單獨解決的,而是需要後台的整合,換言之,客服中心及其他部門的合作,才能完整的滿足顧客的需求。企業在建置客服中心之初,便需要就各種可能的服務項目定義,再者各項客服流程的定義,也需要詳細來釐清,因此常常促使企業思考流程重整的議題以客服中心為前台(Frontend)的角色之下,後台應如何來支援以改善客服流程的順暢,以創造最大的顧客滿意度。另外客服中心也往往成為客戶服務流程的協調中心,負責聯繫不同的部門,協調流程的順暢與改善,追蹤問題解決的進,以答覆顧客,因此慢慢的便具備有類似企業流程再造(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中流程總管(Process Owner)的功能。 (二)從客服中心角度看顧客關係管理顧客關係管理的完整範圍可分為電話中心、電腦電話整合、顧客關係管理系統三階段建置過程(Phase Implementation)1.電話中心此階段單純運用電話、傳真、網站及電子郵件的方式來服務顧客,處理簡單的客服流程(Customer- service process),屬於小型的客服中心。2.電腦電話整合客服中心此階段導入電腦電話整合(CTI: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系統,適合較大規模的客服中心以及複雜的客服流程。運用CTI增加許多客服人員資訊系統的支援功能,例如螢幕顯現來電基本資料(Pop-up screen)協助客服人員立即擁有足夠的資訊來處理顧客來電、自動話務分配(ACD: Automatic Call Disturbution)來平均客服人員的話務載重(Loading)、互動式語音(IVR:Interative Voice Response)運用電腦語音來回答基本常問的諮詢,不需客服人員直接來服務顧客、對話錄音(Voice Logger)提供與顧客對話的錄音,作為管理服務水準、教育訓練及作為糾紛處理的憑據。3.顧客關係管理:此階段繼續加強客服中心CTI系統和後台流程的整合,達到後台前台一體的境界。銷售流程自動化(SFA:Sales-Force Automation)有利於快速創造訂單及回應顧客需求,並規劃資料採礦(Data Mining)及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ing)的建置,深入了解顧客的需要達到一對一行銷(One to One Marketing)的境界,讓顧客得到個人化的服務(Personal Treatment)。 (三)CRM的架構就策略面來說,CRM應應用資訊科技來強化企業的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並對於顧客關係管理策略重新來定位。流程面來說,CRM應包括行銷、銷售及服務流程的協同整合(Collaboration),以及企業對外窗口電子化客服中心(eCenter:包括傳統電話客服中心及網站作為企業接觸顧客的窗口)。資訊科技面來說,CRM應建置單一資料庫(Centralized DataBase),作業人員資訊窗口(Portal),以及移動式手持裝置(Mobile handheld/PDA)輔助電子化流程的延伸。1.CRM的功能模組CRM在和顧客接觸的企業功能分為行銷、銷售及服務三方面,加上可運用的資訊工具包括客服中心、PDA及網站三種展開來看,企業可從九個方面來考量資訊系統的需求模組,構成企業訂單產生與實現及售後服務流程面的電子化及自動化方案。包括客服中心電話行銷、客服中心銷售、客服中心服務、PDA輔助銷售、PDA輔助維修服務、網站行銷、網路商店、網路服務及商業智慧(包括行銷智慧、銷售智慧及顧客智慧)九大項,這其中以商業智慧為CRM資訊系統之中建置難度最高,但也是效益最大的部分。誠如商業智慧正如人的頭腦思考下決策,協調身體各部分運行,而其他客服中心、PDA及網站部分正如人的手腳,作為企業和顧客之間的互動窗口。2.資料採礦是顧客關係管理的核心 資料採礦(Data Mining)指收集和顧客有關的資料作分析,並把原始資料轉換成商機。從CRM的整體架構來說,資料採礦是整個CRM的核心精神,也是構成商業智慧的基礎。網路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打破了國界與國界的藩籬,似乎只要上得了網路就有無限的商機,因此網路零售網站紛紛成立,但卻造成顧客更多的不便。運用人工的方式來處理顧客資料的網站,便如同瞎子摸象似來制定行銷策略,只憑經驗的手法和過去經營傳統通路一樣,並沒有附加太多價值在顧客身上。但導入CTI及資料倉儲/資料採礦甚至完整的CRM系統的企業,對於顧客瞭若指掌的了解,可以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來進行一對一行銷,讓顧客得到更多個人化服務的價值,企業將減少浪費行銷成本的方式,應該是下一波網路業者經營的主流模式。參、即時通訊平台在CRM之應用網路的發展與應用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客戶服務的進行方式與管道是否具有新的意義。當今眾多網路服務應用中,仍以網站使用以及即時傳訊的使用最為廣泛,企業當然不能夠置身事外。如文獻中所提及,傳統客戶服務仍然以電話服務為大宗,伴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又加入了許多資訊整合的元素,才有CTI的崛起。如果說CTI將客戶服務引入了新的境界,那即時傳訊就是決定誰能稱霸的尚方寶劍。有一些零星的機構(例如台北市政府戶政單位),採用如MSN等即時傳訊媒介作為與市民聯繫工具之一,但僅侷限於線上回覆或資料傳遞等簡單功能。此外,企業對於即時傳訊系統的使用其實是有所顧慮,諸如安全問題,或是平台互通性等問題。當然還有系統整合方面的問題,客戶服務除了能夠消極提供客戶諮詢管道外,還要積極找出客戶需要以拉近客戶與企業的距離,因此與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結合也是重點之一。本研究依循李震華(2005)所提之即時通訊平台互動架構為核心,提出一個以即時傳訊平台為基礎的客戶服務系統架構(如圖四),詳述企業建置此類系統的必要性。其次說明企業使用該系統之後,對於其客戶服務業務有哪些實質助益,最後簡單敘述一下本系統的限制。(一)系統架構本研究所提出以即時傳訊平台為基礎之客戶服務系統架構分為三個層次:計有資料層、核心層、安全層(圖四)。不同的作業層有其特定的作業目標與範圍及資訊處理的程序:資料層包括使用者資料庫(User Profile)與處理案例資料庫(Case Bank)。核心層主要包含兩個應用模組:個人身份辨識模組以及客服分派模組。安全層主要是經由透過HTTP或FTP協定將資訊傳遞至各用戶端,並提供安全緩衝區,避免系統遭到外界的入侵與危害。各作業層之間則是藉由XML標準來傳遞與處理資訊。以下簡單的針對各層進行介紹。圖四 系統架構圖(一)、資料層資料層是所有資料儲存的地點,包括使用者資料庫(User Profile)與處理案例資料庫(Case Bank)。使用者資料庫存放使用者基本資訊。處理案例資料庫是一個特殊的資料庫,用來儲存過去相關客服案例的資料,可提供未來類似客服事件的處理依據。(二)、核心層核心層的兩個主要應用模組是個人身份辨識模組以及客服分派模組,是本系統的核心部份。個人身份辨識模組提供使用者基本的資料互動服務,藉由網站介面讓使用者得以勾選要處理的問題,作為克服人員接手前的先導作業。客服分派模組則是一個智慧型的任務分派系統,有兩項主要特色,第一個是作為客服人員工作量平衡的機制,能夠平均分派工作給所有線上的客服人員,期望達到最大的服務效率。第二個是儘量依照顧客要求事項做適當的客服人員分派,該模組可根據使用者要求處理事項、過去相關案例背景,將該客戶導向適當的客服人員,例如曾經處理過該客戶的人員或是曾經處理相關事件的人員,期望能夠借用過去處理經驗,提供客戶快速與良善的服務品質。(三)、安全層即時傳訊的安全性是企業運用時必須關心的一個重要課題之一。早期的網際網路設計人員並沒有將即時傳訊這樣的服務功能考量進來。因此即時傳訊的訊息是透過未標準化的傳輸協定堂而皇之的進入了企業的內部網路。且因為即時傳訊的訊息交換並不需要透過中央的伺服器進行資訊交換,也間接造成企業在安全控管上的一個漏洞,進而造成企業網路被入侵、資料曝光、資料遭竊取或是中毒等的危機。所以企業必須將安全的議題考慮進來。安全層主要目的是將外界環境與內部建立一道區隔的安全機制,所有外界使用者訊息必須透過安全緩衝區才能夠進入內部。透過此機制,可以為企業內部環境建立一堵資訊的安全閥。(二)系統效益本研究所提之客戶服務系統架構,主要特點在於整合即時傳訊系統。所謂的整合將是跨媒介、跨管道的溝通方式,即客戶服務系統將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電話服務,包括各家的即時傳訊軟體,乃至於含有語音功能的傳訊服務,都能夠被納入服務的範疇。在使用者接觸網路客服人員前,客戶可透過WEB頁面選擇與客服人員溝通方式,包括使用即時傳訊文字交談或是線上語音通訊。傳統的客戶服務系統通常僅使用語音來與客戶溝通,或是透過電話語音一層層詢問使用者需求,常常讓使用者不耐,進而降低服務品質與滿意程度。本系統在使用者與客服人員直接透過即時傳訊工具互動之前,尚搭配Web網頁提供相關服務的勾選,讓客服人員在正式接手前即可得知必要的使用者資訊以及欲處理之事項要求。對於企業而言,除提供較優質的客戶服務之外,尚可以實現企業行動客戶服務,即客服人員可以隨時隨地的上線提供客服服務,企業更可以彈性的引入外界客服資源或是內部客服事務,達到企業資源分派的最大效益。(三)系統限制本系統架構在即時傳訊平台上,如文獻所提,目前即時傳訊系統百家爭鳴,若是加上語音服務業者,諸如Skype等,那更是多如過江之鯽。因此,本研究所提之系統架構,著眼點並非放在個別商業軟體的整合,原因是當前開放架構與開放標準日趨成熟,而即時傳訊的使用人口也日益增加,因此可以遇見的未來將是朝向訊息交換標準的一致化,到時不論使用何種軟體,都不會有差別之分,就像瀏覽器一般,產品廠牌互異,但是通訊標準卻是一致。肆、結論根據IDC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約擁有一億八千萬的消費者及商業人士使用,一年利用即時傳訊傳送約四千億則訊息。IDC更預測到2005年,全球將有六億即時傳訊使用人口,一年傳送約二兆則的訊息。顯而易見地,透過即時傳訊系統與企業資訊系統的結合,將為企業運作效能帶來革命性的進展與提升。網路跨越了時空的差距,也帶動個人生活與企業經營模式的改變。無形中資訊科技的應用變成企業競爭力的拉距,本研究提出之應用概念,透過即時通訊軟體的協助,可以最有效的應用人力,以解決企業日漸不足的人力問題。另一方面,在本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涂层材料失效机理仿真-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度地下停车场环境治理与绿化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农机具抵押贷款合同
- 2025版实习单位实习学生权益保障合同汇编
- 2025版医疗器械公司售后服务人员劳动合同模板
- 2025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砂浆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签订与执行指南
- 2025年外墙乳胶漆新型环保材料采购合同
- 2025版专业食堂食材配送与健康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烧结砖行业绿色物流服务购销合同模板
-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指南2023版
- 房地产中介服务操作手册
- 水质-氯化物的测定验证报告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纪录片市场投资方向及未来运行状况监测报告
- 托管班安全责任承诺书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盘扣式卸料平台计算书
- 天然气管网SCADA系统方案建议书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2020版指南解读
- 《医药电子商务》1-电子商务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