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攀西地区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典型示范成果报告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二九年二月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攀西地区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典型示范成果报告项目名称: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编号:1212010813022项目负责:岳昌桐课题负责:赖贤友、张建东、阚泽忠、文辉编写单位:四川省地矿局四川省地调院省地矿局106队编写人员:胡世华、黄与能、张贻、赖贤友、刘玉书、肖懿、阚泽忠、李明雄、张建东、刘应平、孙渝江、徐涛、文辉、马红熳、张萍提交时间:2009年2月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二九年二月目 录第一章 概述1一、典型示范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1二、典型示范目的任务3三、主要成果及完成的工作量3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5第一节 区域地质调查及研究5第二节 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调查及研究6一、重力调查及研究6二、磁测调查及研究6三、化探调查及研究8四、遥感调查及研究8五、自然重砂调查及研究8第三节 矿产勘查及成矿规律研究9一、矿产勘查9二、成矿规律研究11第四节 矿产预测评价12第五节 地质基础数据库现状13第三章 地质矿产概况14第一节 成矿地质背景14一、大地构造位置14二、地层15三、岩浆岩17四、变质岩18五、构造18第二节 区域矿产特征20一、示范区预测矿产类型及概况21二、钒钛磁铁矿特征21第三节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自然重砂特征22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22二、区域化探异常特征30三、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典型示范区遥感地质特征32四、区域重砂异常特征33第四章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示范35第一节 成矿地质背景编图操作流程35一、编图技术方案与工作流程35二、实际材料图编图操作流程36三、建造构造图编图操作流程36四、大地构造相图编图操作流程36五、地质构造专题底图编图操作流程37第二节 成矿地质构造特征38一、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特征38二、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作用特征45第三节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相关技术问题讨论48一、岩浆岩型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编图工作应注意的问题48二、对地质构造研究技术要求及数据模型的修改建议49三、其它需要讨论的问题49第五章 典型矿床及成矿规律研究示范50第一节 矿产预测类型划分50第二节 典型矿床研究52一、典型矿床选取及其特征52二、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编制52三、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编制54四、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编制56五、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图编制57第三节 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58一、预测工作区编图比例尺的确定和预测底图编制58二、预测工作区成矿要素图的编制58三、预测工作区区域成矿模式图的编制59四、预测工作区预测要素图的编制60五、预测工作区预测模型图的编制61第四节 成矿规律研究与编图相关技术问题讨论62一、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成矿规律研究与编图工作应注意的问题62二、对成矿规律技术要求及成矿规律数据模型的修改建议63三、其它需要讨论的问题63第六章 物化遥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示范64第一节 重 力64一、数据处理64二、地质推断解释64第二节 磁 测65一、航磁数据处理65二、磁异常分析65三、磁法推断地质构造67四、预测区重磁异常68五、矿区重磁异常图件编制79第三节 化探82一、化探资料应用分析82二、地球化学编图方法技术82三、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成果83第四节 遥感90一、遥感资料收集与遥感影像图制作90二、攀枝花式铁矿预测区遥感地质特征91三、遥感异常提取方法92四、遥感地质构造及矿产特征的推断解译与编图95第五节 自然重砂99一、自然重砂资料应用工作方法技术99二、铁矿物自然重砂异常及特征分析99第七章 矿产预测103第一节 矿产预测方法类型选择103第二节 建模与信息提取103一、典型矿床预测模型103二、预测工作区预测模型104第三节 预测区圈定104一、预测区圈定方法及原则104二、圈定预测区操作细则105第四节预测要素变量的构置与选择106一、预测要素及要素组合的数字化、定量化106二、变量初步优选研究107第五节 预测区优选107一、预测要素应用及变量确定107二、预测区评述108第六节 资源量定量估算116一、定量预测方法选择116二、参数确定116三、资源量估算及结果117四、磁测资料定量预测119五、未发现矿床数估计121第七节 预测区地质评价122一、预测区级别划分122二、评价结果综述122第八节、MORS特征分析法、体积法预测试验123一、特征分析法圈定远景区123二、体积法估算资源储量125四、对程序的建议128结 语129附件:附图:1293第一章 概述一、典型示范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典型示范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区内成(都)昆(明)铁路、川滇公路(108国道)和正在建设的雅(安)攀(枝花)高速公路穿越本区东部;省道有西昌木里、宁南、布拖、盐源宁蒗、攀枝花会理、会东等。另外,各县、乡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图1-1)。图1-1 四川省攀西地区攀枝花等矿区交通位置图示范区地理坐标10115001024500;260000280000,含西昌、盐源、攀枝花、东川四个1/25万图幅(图1-2)。图1-2 示范区跨及的1/25万图幅本区由长江流域上游的几个分支水系组成。北西部水域由雅砻江及其支流构成;中部水域由安宁河及其支流构成;东部及南部水域由金沙江及其支流构成。区内河谷两岸高山区气温较低,4000米以上局部区域常年积雪,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具亚热带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019,日温差较大;极端最低气温-10.1,极端最高气温34.8。年降雨量8161750mm,主要集中于610月,干湿季节分明。本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区,有汉、彝、回、藏、苗、瑶及布衣族。区内居民主要从事农业,金沙江、安宁河流域是区内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以稻谷、玉米、马铃薯为主;工业主要为采矿业、电力工业,著名矿山有会理拉拉铜铁矿、天宝山锌矿、盐源平川铁矿、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钒钛磁铁矿等。地方经济较为发达。但由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禁伐。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家畜产品加工业、农业种植、特色药材种植等开始起步。尤其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设,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将逐渐调整地方产业结构,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典型示范目的任务1、2008年总体工作任务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资200801-23号),项目2008年工作任务为:(1)以铁、铜、铅、锌、金等5个矿种为重点,开展矿产预测各类相关工作。(2)开展全省基础数据库维护。(3)开展成矿地质构造背景研究,编制和完成1/25万地质构造实际材料图、建造构造图和大地构造相图及其数据库。开展全省矿产预测类型底图编制工作。(4)开展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编制和完成典型矿床成矿地质要素图及成矿模式图、区域成矿要素图及区域成矿模式图及其数据库。(5)开展物探(重、磁)资料综合信息分析等研究工作,完成本省区域、矿区的航磁、重力、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推断解释和异常提取及其建库工作。(6)配合全国汇总组,开展攀西地区主要矿种潜力评价典型示范工作。2、典型示范工作任务根据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课题任务书(资200801-23-02号)精神,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专题2008年工作任务为:(1)编写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专题2008年工作方案。(2)开展典型示范区地质构造、岩性建造、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等特征的研究,编制地质构造实际材料图、岩性建造构造图、典型矿床地质图、典型矿床地质剖面图、物、化、遥、自然重砂的异常图和其剖面图。(3)提取和筛选成矿要素、预测要素、编制矿产预测类型底图、圈定和筛选单学科异常及综合异常图、编制各类图件属性表、要素表、将其图、表数据化,建立该类型矿产的数据库。(4)开展典型示范区内,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预测工作。评估预测方法和预测的置信度,编写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典型示范成果报告。三、主要成果及完成的工作量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和任务书要求,在攀西地区开展岩浆岩型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示范研究,各课题按照分工编制一系列图件。成矿地质背景课题开展攀西地区地质构造背景研究,编制地质构造实际材料图、建造构造图和预测区岩浆岩型地质构造专题图;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课题开展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并按要求编制系列图件,开展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预测。物化遥自然重砂课题对攀西地区进行数据处理,编制异常图和有关的推断地质构造图。特别是物探分别对预测区的区域重力和航磁数据进行了系统处理,而且应用已有的地磁资料进行研究,编制了一系列图件。完成的主要编图工作量见表1-1。表1-1 完成的主要编图工作量课题图件内容单位数量备注地质构造1/25万实际材料图幅41/25万建造构造图幅41/25万地质构造专题图(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预测区)张1跨4个1/25万图幅成矿规律与预测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底图(矿区地质图)张2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张2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张2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图张2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张2示范区报告份1不包括各专业的说明书区域成矿要素图张1区域成矿模式图张1区域矿产预测要素图张1区域矿产预测模型图张1重力四川省攀枝花西昌地区重力工作程度图张11/25万预测区重力图件类张8包括布格、剩余重力等1/10万典型矿床类重力图件张6包括攀枝花等4大矿区磁测1:10万攀枝花西昌地区地面磁测工作程度图张11:50万攀枝花西昌地区航磁工作程度图张11/25万预测区磁测图件类张5T等值线、化极等1/50万攀枝花西昌地区推断地质构造图张11/10万典型矿床类磁测图件张234大矿区各种地磁化探1/25万分幅地球化学图张1标准图幅4幅1/25万单元素异常图张2标准图幅4幅组合异常图张3标准图幅12幅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张1含4幅遥感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预测区1:25万遥感影像图张1含4幅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预测区1:25万遥感地质特征解译图张1含4幅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预测区1:25万羟基异常图张1含4幅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预测区1:25万铁染异常图张1含4幅重砂攀西铁矿预测区单矿物分级图和矿物组合含量分级图 张5攀西铁矿预测区钛铁矿、铬铁矿、磁铁矿异常图张3攀西铁矿预测区磁铁矿组合异常图张1合计各类图件90张(幅)、报告1份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第一节 区域地质调查及研究1、区域地质调查攀西地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完成1:100万区调;八十年代中期完成全区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并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重要成矿带、重点地区开展1:5万区调,目前全区已完成33幅(图2-1),占全部1:5万图幅(含跨省图幅)总数(97幅)的34%,其中,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分布区完成了17幅1:5万区调。已完成1:5万区调包括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城市区域地质调查三种类型(表2-1)。图2-1 攀西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程度图表2-1 攀西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一览表区域地质调查类型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1:5万含钒钛磁铁矿的构造岩浆岩带完成的1:5万区调图幅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城市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的图幅名称盐源、西昌、盐边、米易、永仁、会理德昌、树河、宽裕、同德、猛粮坝、米易、撒莲、会理、小关河、河口、山王庙、巧家、堵格、鲁吉平川、田湾乡、挂榜、丙底、金阳、摩沙营、易门、会东、小街、大村、大火地锅盖梁、西昌、河西、新村、攀枝花市、金江、仁和街、拉扎德昌、树河、同德、猛粮坝、撒莲、会理、小关河、平川、田湾乡、攀枝花市、金江、挂榜、米易、河口2、地质科学研究在地质科学研究方面,除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四川省岩石地层等全省的研究成果外,还完成了一系列地质专著和专题报告。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随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也逐渐开展。80年代中期采用板块构造理论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之后,四川省地矿局在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区域矿产总结工作中通过系统研究对比,建立了地层序列;区内开展了对攀西裂谷带的比较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如康滇构造与裂谷作用、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攀西古裂谷的形成与演化、攀枝花地质等,对本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攀西地区各有关地质队,以及全国和研院所(校)在成矿规律与成矿予测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区内几大含矿岩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中科院贵阳地化所应用火成堆积旋回概念研究的红格岩体岩相韵律旋回,四川地矿局周信国、骆跃南等应用板块观点阐述攀西地区地质演化及控矿特征,由地质队、科研院所、学校合作编制的攀枝花西昌地区钒钛磁铁矿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报告等。第二节 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调查及研究一、重力调查及研究攀枝花西昌地区6个1:20万图幅区域重力调查程度见表2-2。工作标准为DZ/T0082-93区域重力调查规范。此外,四川物探队于1997开展重力异常研究,提交了四川省攀枝花马尔康地区1:50万区域重力编图和重力异常研究报告(1:50万)。表2-2 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表序号图幅号及名称工作年代工作比例尺工作方法和仪器面积km2质量评价(精度)资料来源1G-47-(6)盐源19841/20万地面重力测量,不规则网。国产ZSM-、IV、V型、ZSM-400型重力仪31901.167(10-5m/s2).四川地勘局物探队2G-47-(6)盐源1985-861/50万40991.167(10-5m/s2).3G-47-(12)盐边19881/50万73321.167(10-5m/s2).4G-47-(18)永仁云南物探队5G-48-(1)西昌19871/5万72891.167(10-5m/s2).四川地勘局物探队6G-48-(7)米易19861/5万73327G-48-(13)会理19871/5万7374注:质量评价(精度)为布格异常总精度。当时“规范”要求为2.010-5m/s2。二、磁测调查及研究1、航空磁测调查攀枝花西昌地区航空磁测调查以1:20万比例尺为主,工作程度较低。航空磁测调查工作均由原地矿部航空物探总队完成并存放全部资料。工作程度见表2-3。表2-3 攀枝花西昌地区航空磁测调查表 序号资料名称工作年代工作比例尺工作方法和仪器质量评价(nT)资料来源1川南滇北地区航空磁测结果报告1965-19661:20万局部1:10万伊尔-12里-2302型核磁仪3航遥中心2川西藏东地区航空磁概查报告1978-19811:100万安-12302型核磁仪4.8航遥中心2、地面磁测调查 攀枝花西昌地区1/2.5万1/20万比例尺地面磁测调查程度表2-4。磁测范围内针对矿产地和成矿有利地段还进行过1/10001/10000比例尺详查工作。地面磁测工作均由四川省地勘局物探队完成,并保存有全部资料。表2-4 攀枝花西昌地区地面磁测(Z)工作程度调查表序号资料名称资料性质工作年代比例尺面积km2质量评价1四川省会理县力马河外围磁法、金属量测量综合普查地磁19581/2.5万403可靠2四川会东M114航磁异常地面物(化)探工作报告地磁19771/2.5万216可靠3四川省米易县91-2、92-1航磁异常地面磁测普查评价报告地磁19771/2.5万89尚可4四川省盐源矿山梁子地区物探化探工作结果报告地磁19651/2.5万1000可靠71956年四川会理地区物化探工作报告地磁19561/5万1278尚可8四川省冕宁回龙至米易三堆子(牦牛山西坡)综合普查简报地磁19611/5万参考9四川西昌德昌区至米易县湾丘基性超基性岩普查简报地磁19601/5万865参考101957年四川会理地区物探工作报告地磁19571:10万360尚可11四川会理地区物探结果报告地磁19551:10万923参考12四川会理普威磁法普查报告地磁19561:10万1694尚可131956年四川会理地区物化探工作报告地磁19561:10万7330尚可14四川西昌专区第七、八、十七、四十工区物化探普查工作报告地磁19581:10万786参考15四川会理地区1957年物探工作结果报告地磁19571:10万1343尚可16G-48-(米易幅)1/20万地面磁测区域测量总结报告地磁19641:20万3500尚可17四川盐源地区物化探测量工作结果简报地磁19601:20万900尚可对表2-4中所列地磁测量成果资料作如下说明:(1)15份资料中有11份资料为1964年以前所作。这部分资料由于当时没有正式1:5万1:10万地形图作依据,在报告附图中绝大多数没有坐标,只有居民点、主要道路、河流等地物标志,无法准确划定工区和测线点位的位置,误差较大,资料只能作参考(尚可)使用。1964年以后的成果报告中有统一的坐标系统,资料正规,多数为可靠资料。(2)仪器为东德悬丝式磁力仪。此外,在攀枝花西昌地区开展了的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包括四川物探队于1991完成的四川省重力航磁异常综合研究报告,2007年的四川西部马尔康西昌攀枝花地区采用新方法圈定航磁异常优选富铁矿靶区研究报告等。三、化探调查及研究区内以系统的第二代1:20万区域化探为主体,主要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局部地段有1:5万化探工作,但都是以找矿目的而开展的,分析指标较少,且不系统。在28度以南,四川境内共涉及8个1:20万图幅,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区内组合分析样品9666件,分析数据376974个,共圈出各类化探组合异常(不含永宁、昭通、渡口三幅)427个。扫面工作阶段多是以金、银、铅锌、铜、锰、钡矿为主进行异常查证的。四、遥感调查及研究1、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预测区内有全覆盖的LandSat 7号卫星数据,并在西昌及攀枝花等地有小范围的覆盖城区的SPOT5数据;航空摄影数据则有20世纪5060年代覆盖预测区的15cm15cm像幅黑白航片,比例尺约为1:5万1:10万及八十年代在西昌安宁河流域进行了彩红外航空摄影,比例尺为1:6万1:7万,数据均存放于测绘局,本次未能收集到。 区内进行了不同比例尺、不同程度的国土、矿产资源、森林、水资源、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九十年代以来进行的1:50000大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及区域地质调查都采用了遥感技术,但更多地是作为辅助手段,没有形成单独的成果资料。主要工作有如下:1993年由四川省地矿局科研所与冶金西南地矿局遥感站完成康滇地区(四川段)铜矿遥感地质综合调查报告,1994年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局科研所与四川省地质矿产局物探队完成四川省盐源幅、西昌幅区域化探异常遥感评价与筛选项目,1995年由四川省遥感中心与四川省气象局卫星遥感中心合作完成建立环境灾情遥感快速反映系统研究,2002年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125万“长江上游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2005年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下达了“3S”技术在四川省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也利用了遥感技术。2、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内在遥感资料的开发和信息提取、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较少,技术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遥感地质调查工作中对重要成矿区域研究深度不够。五、自然重砂调查及研究1、自然重砂测量工作现状全省1:20万自然重砂测量:始于1958年,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同步进行,1986年完成全省1:20万区域自然重砂测量。1:5万自然重砂测量:“六五”、“七五”期间(19801992年),在龙门山攀西地区主要成矿带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进行了部分1:5万自然重砂测量(表2-5)。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的“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中,对全省1:20万区域自然重砂测量进行了初步总结。表2-5 四川省自然重砂工作程度(包括异常查证)一览表序号图幅或项目名称比例尺完成年限完成单位工作面积(km2)重砂样品数(件)圈定重砂异常数(个)检查异常数(个)发现矿产地(个)数据建库情况单矿物异常综合异常1西昌幅G-48-I1:20万1965四川地质局一区测队7289114已建库2米易幅G-48-VII1:20万1966四川地质局一区测队720017已建库3会理幅G-48-XIII1:20万1966四川地质局一区测队454529已建库4冕宁幅H-48-XXXI1:20万1967四川地质局一区测队724581416已建库5盐源幅G-47-VI1:20万1971四川地质局一区测队72854已建库6小街G-48-50-B1:5万1984四川地矿局攀西队4597511611未建库7摩挲营G-48-25-D1:5万1986四川地矿局攀西队84524267032134未建库8益门G-48-37-B1:5万1986四川地矿局攀西队未建库8锅盖梁G-48-1-A1:5万1990四川地矿局攀西地质队542131924188未建库9河西G-48-1-C1:5万1990四川地矿局攀西队未建库10平川G-47-24-B1:5万1990四川地矿局攀西队911403339207未建库11田湾G-47-24-D1:5万1990四川地矿局攀西队未建库12挂榜G-47-25-C1:5万1991四川地矿局攀西队91314102未建库14分水岭G-48-7-B1:5万1992四川地矿局攀西队39151未建库2、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工作现状四川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于2002年2004年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建设完成,现攀西地区的6个图幅已建立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数据库提供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所形成的自然重砂数据信息,包括图幅基本信息数据文件、样品基本信息数据文件、重砂鉴定结果数据文件、重砂鉴定结果不定量值的表示方法和量化值的数据文件。第三节 矿产勘查及成矿规律研究一、矿产勘查1、钒钛磁铁矿的资源概况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集中,蕴藏量丰富。已探明的矿区(点)共15处。大型以上7处;中型7处;小型2处。截止于2007年底,已查明钒钛磁铁矿矿石储量101.17亿吨,为我国同类型矿产总储量的95%以上,占全国铁矿总储量的15%以上。钒钛磁铁矿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铁矿资源,而且含有多种可供利用的有益组分,现已查明在矿石中有铁、钛、钒、铬、钴、镍、铜、锰、钪、镓、硫、硒、碲和铂族元素等14种元素能综合利用,其中伴生元素TiO2查明资源量80363.69万吨、V2O51833.87万吨。它们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已基本查明。除伴生有上述多种有益组分外,在有些矿区内,如红格、白草等地还共生有与碱性伟晶岩有关的铌、钽、锆稀土矿床,已查明的储量也可供矿山设计综合开发。2、其他矿产的资源勘查概况攀西地区除蕴藏量大的钒钛磁铁矿和伴生共生矿外,还有富铁、铜、锡、镍、铅、锌、磷、兰石棉、金、煤等矿产产地,其探明的储量在我国都占有一定地位。区内已发现矿产计有55种,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找到矿产地1600多处,其中已证实为大型的37处,中型60处、小型 处。从整个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上看,在北段有驰名中外的纤长质优的巨型石棉矿床;南段有我国著名的盐边冷水箐、会理力马河铜镍矿,会理拉拉厂铜矿、落凼铜矿,朱布式铜镍铂矿,以及东川式层状铜矿等有色金属矿产地。攀西及相邻地区面积有7万平方公里,其矿产资源的确丰富,成矿地质条件相当优越。因此,完全可以说该区是金属矿种比较齐全、储量远景十分可观的一个名符其实的“聚宝盆”。它不仅是受国内外地质同人的瞩目关注的“构造、岩浆与沉积作用多期交替成矿的典型成矿带,而且是四川的重要矿产区,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主要矿产区之一。3、主要钒钛磁铁矿矿区工作程度钒钛磁铁矿是本区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较高的矿种。其普查、勘探和研究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红格、白马、太和、攀枝花四个矿田进行的。1954年首批地质队伍531队开进了攀西地区的攀枝花地段。经过四年奋战向国家交出了一个特大型钒钛磁铁矿床攀枝花矿区勘探报告。毛泽东在听取了地质部门汇报后,亲自定下了“攀枝花矿”这个名称。在对攀枝花铁矿勘查同时在外围相继发现并和勘探了白马、太和、红格、白草等矿区。攀枝花矿区:1936年常隆庆首次发现,1940年常隆庆、刘元祥等开展了地质调查。1942年陈正、郭文魁等进一步工作。1954年徐克勤等开展面上普查工作,相继由西南地质局531队普查勘探。攀枝花矿区含矿辉长岩呈北东向延伸,长19公里、宽2公里,倾向北西、倾角4050度。由于北西向断层破坏而划分了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包包、倒马坎、公山、纳拉箐共六个矿段。区内矿体露头标高高于金沙江水面(金沙江水面标高为10301050米)。矿体为山坡露头均可露天开采,平均剥离系数小于2.4吨/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红格矿区:1956年由物探队发现,1966年开始106队普查,并开展勘探,于1980年提交勘探报告。它是目前攀西地区四大矿区中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床。矿体在岩体中下部,整个红格岩体,走向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56公里,面积逾100平方公里。红格矿区仅是红格大岩体中的一小部份,位于大岩体中的南段东侧,面积12平方公里。含矿岩块倾向西,局部向北东倾,倾角1030度。插于矿体中的稀有金属碱性岩脉,长度大于50米的共159条,仅选择了两条最大的601脉,473脉作了评价,铌钽含量(Ta、Nb)为0.0999%,储量1250吨,为中型矿床。白马矿区:由物探队发现后,104队、106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两对及及坪、田家村矿段普查勘探,由于后期北西向断层把岩体错开,可分为夏家坪、及及坪、田家村、青杠坪、马槟榔五个矿段。1991年提交了及及坪、田家村矿段勘探报告。含矿岩体南北向展布,向西倾、倾角4050度。岩体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22.5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1982年攀西第一地质队提交了青杠坪矿段勘探报告。对夏家坪、马槟榔二矿段只做了一般评价工作。矿体主要赋存于下部含矿岩相带,有三个含矿层(、),总厚174271米,一般196247米。太和矿区:由物探队、西昌队发现之后,西昌队、113队普查勘探,1970年提交勘探报告。含矿岩体在地表出露有3.3公里,北东东走向、向南倾。划分为三个岩相带,总厚大于700米,又可划分成、个含矿层或矿体。矿体总厚度195315米。19791980年四川冶金609队在矿区南部牛王庙地段普查隐伏矿体,新增9.673亿吨铁矿石储量。本区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巨大,且伴生和共生有急缺矿产,因此具有重要的国民经济意义。二、成矿规律研究地科院矿床所、峨眉综合所、中科院贵阳地化所、“820”(钒钛磁铁)矿协作组、攀枝花地质综合研究队(以下简称820队)和冶金系统的科研所,成都地质学院等科研、教学单位等又相继在钒钛磁铁矿的矿石物质成份,综合利用,成矿规律与成矿予测等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近几年从钒钛磁铁矿物质成份,综合回收利用和成矿规律及其预测两大方面完成了比较系统的总结研究工作。开展和提交了攀西钒钛磁铁矿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资料总量预测的一些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工作报告。地质普查勘探和科研工作均同时在逐步深化,积累的资料成果十分丰富。随着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等矿区普查勘探工作的进展,对矿床类型认识上的深化,更明确了含矿岩体具一定层位。有层状构造这一突出特征,而对各矿区采用了类似于沉积矿产的工作方法。在物质成份方面,仅对与铁伴生的钒钛的分布与赋存状态研究较为深入,其他伴生元素的分布与赋存状态了解不多。本地区的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和有关科研工作是1964年之后才正式开展起来的。从工作内容与组织形式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1、19641976年1964年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开始以来,提出了矿石选冶技术问题急待解决。因此钒钛磁铁矿的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紧密结合生产建设,逐步展开了。19641969年间,为急待解决矿石的选冶技术问题,一些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应国家有关领导、机关之约,先后对攀枝花、白马、太三大矿区矿石物质成份进行了研究。基本上查明了包括铁钛、钒在内的十余种有益元素分布与赋存状态。19701976年章,除继续普查勘探工作外,在地质部、省地质局组织领导下,开始了“820”协作组形式开展研究工作,之后由于更重视科研工作,而以四川地质局西昌实验室为基础,组建了攀枝花地质综合研究队,会同地科院矿床所,川地106队和成都地质学院等单位,用多种方法,从多个方面,着重开展了红格矿区的研究和攀枝花、白马、太和矿区的补充工作。通过野外地质考查,深入了矿物学、矿相学和矿石物质成份的研究,获得了较丰富的实际材料与研究成果,正式提交了各种专题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的总结报告共20余份。其中主要有:(1)中科院贵阳地化所梅厚钧等,应用火成堆积旋回概念研究的红格岩体岩相韵律旋回。(2)820队周信国和106队骆跃南等应用板块观点阐述攀西地区地质演化及控矿特征。(3)成都地质矿产所曾绪伟等提出的红格基性超基性复合岩体的岩石类型、岩相牲及其成岩成矿机理的研究报告。(4)地科院矿床所唐兴信、卢纪仁等对基性起基性岩体含矿性及铬的赋存状态的研究。(5)中科院贵阳地化所刘若新等对层状岩体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的研究。(6)省地质局物探大队曹树恒等对攀西航磁异常的研究。(7)峨眉综合研究所对钒钛磁铁矿选矿流程、综合回收方面的研究。上述各系列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许多新认识。同时还在工作中广泛运用了数学地质方法和同位素地质研究手段。2、19771979年本阶段主要在前述研究资料基础上,对“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的物质成份综合回收利用和区域性成矿规律与资源预测两大方面进行了理论性的总结归纳,并相应的作了较多的补充工作。这两大方面工作是:(1)由820队李存帅、刘杪、马天元等,地科院矿床所卢纪仁等,106队施泽民等提出并出版的攀枝花西昌地区钒钛磁铁矿共生故物质成份研究报告(2)由820队周信国等,地科院矿床所唐兴信等,106队骆跃南、刘玉书等,物探大队曹树恒、蒋航等,成都地质学院李德惠等提出并出版的攀枝花西昌地区钒钛磁铁矿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报告。两份成果,数据丰富,方法新颖,资料充分,内容较全面,尤其运用数学地质方法判别区内各类岩体的含矿性以及矿石类型的研究划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们是本区该类型四大矿区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对本区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探和扩大其储量远景及其科研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3、1980年以后全省的成矿规律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由冶金地质研究所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初步总了的成矿控制条件。到八十年代中期,编制了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该成果首次对省内单矿种进行了时空分布规律总结,在矿产总结的结语部分建立了综合矿产的区域成矿规律,分析了沉积作用、火山活动、侵入活动、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从而总结省内主要矿产的区域成矿规律,指示了各种矿产的找矿方向。这一阶段开展了钒钛磁铁矿大矿床预测理论和预测方法的科研,主要从完善矿床理论和普查勘探矿床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手段几个方面开展和完成了一些阶段性的科研工作。80年后开展的有两项,一是在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攀西裂谷系研究专题之中,进行的攀西基性起基性岩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及成矿模式和红格基性超基性岩体与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二是由地科院矿床所与攀西第八地质队负责完成的物质成分、成矿规模的研究。此外,攀西地质八队还完成了红格典型矿床研究。第四节 矿产预测评价成矿区划工作,是本区二十几年前开展的一项区域性矿产定性、定量的快速评价工作。本区钒钛磁铁矿成矿远景区划,先后在面上(区域性)和点上(矿床)开展了三次较系统的总结工作。预测评价工作主要有1984年的攀枝花西昌地区钒钛磁铁矿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报告、1985年的攀枝花西昌地区钒钛磁铁矿成矿远景区划说明书及1989年的四川省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总量预测及方法探讨。为攀西钒钛磁铁矿的普查勘探,扩大其远景提供了地质依据。这些资料对区内各矿床、含矿岩体进行了较系统的成矿规律成矿预测和成矿区划研究的总结;所获成果,为攀西钒钛磁铁矿的普查勘探,扩大其远景提供了地质依据。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预测研究是建立在丰富地质、物探资料基础上的,各项研究工作收集的资料较全,研究周期较长,研究工作较细,取得的大量成果均较接近实际,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已经预测取得的成果,主要有:1984年提交的攀枝花西昌地区钒钛磁铁矿共生矿成矿规律研究报告提供的铁矿石资源量为探明储量81.91亿吨,估算资源量为129.82亿吨,总计211.73亿吨;1984年提交的四川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总量预测及方法探讨提供的铁矿石资源量为探明储量86.73亿吨,估算E级资源量99.87亿吨,F级195.00亿吨,总计381.24亿吨。上述预测结果,虽差别较大,但主要原因是预测范围(或对象)不完全一致,总的来看预测成果是可信的。据资料统计,区内还有小型矿床、矿点、矿化点46处,航地磁、化探异常19处,经成矿规律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都有找到钒钛磁铁矿隐伏矿床的希望。第五节 地质基础数据库现状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地质工作也开始慢慢进入数据化时代。目前预测区内,120万或125万图幅已全部完成收据库,局部区域有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或区域矿产调查图幅,完成基础数据库。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地质工作的需要,进行过储量核实、矿山开发、新点发现、矿业权申办等地质资料数据化,但多为局部地域的图件和文字,极不系统,也不完整,并数据化所用程序软件各不相同。总之预测区内,无论矿田、矿区、矿床、还是矿(化)点均未建立完整系统的数据库。四川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于2002年2004年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建设完成,现攀西地区的6个图幅已建立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数据库提供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所形成的自然重砂数据信息,包括图幅基本信息数据文件、样品基本信息数据文件、重砂鉴定结果数据文件、重砂鉴定结果不定量值的表示方法和量化值的数据文件。第三章 地质矿产概况第一节 成矿地质背景一、大地构造位置本区东部及中部位于扬子陆块与松潘甘孜活动带的西南结合部,西邻三江造山带(图3-1)。测区主体属扬子陆块,其内由西向东可进一步划分为盐源丽江前陆逆冲推覆带(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康滇地块、上扬子地块;西北部跨松潘甘孜(陆缘)活动带南部。地质构造、岩浆、变质、沉积作用极其复杂。小金河、箐河程海、绿汁江、安宁河、小江深断裂分别通过本区西部和东部,宁会、则木河、黑水河等大断裂分布于本区内;康滇地块(康滇地轴)呈南北向展布于测区中部。主要南北向构造线展布呈,全长720公里、宽160公里,南端为红河断裂截断,其北止于宝兴附近,被印支期褶皱掩覆。安宁河断裂带仅相当于川滇构造带的北段四川境内部分。图3-1 大地构造位置图本区地质构造极其复杂。东部及中部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包括盐源丽江前陆逆冲推覆带(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康滇地块、上扬子地块三部分。其中,中部的康滇地块(康滇地轴)演化历史长、构造最为复杂,总体上由绿汁江、安宁河、小江等南北向断裂带与其间的基底和盖层组成,基底具双型(结晶基底、褶皱基底)三层结构(分别由康定岩群、河口岩群、会理群/昆阳群/盐边群及其相应的侵入岩组成),主构造线分别为近东西向(卵形)和近南北向,分别定型于中条期和晋宁期;盖层构造以南北向较宽缓褶皱和断裂为主,定型于喜马拉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轮岗实习工作总结
- 亲有过到挞无怨课件
- 检验主管工作总结
- 《诗经·月出》课件
- 研发经理年中工作总结
- 电磁波的辐射讲解
- 竣工环保验收汇报
- 疼痛病人的延续性护理
- 《草房子》课件导读
-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年终总结
- JG/T 286-2010低温辐射电热膜
- 海南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械维修工试题及答案
- 年产30万立方米商砼建设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2025年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 2025年资源共享授权合同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社交心理在网络营销中的实战运用
- 2025年少先队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
- 2025年宁波农商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蜀道集团招聘笔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