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技术协议.doc_第1页
设计技术协议.doc_第2页
设计技术协议.doc_第3页
设计技术协议.doc_第4页
设计技术协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x220t/h+3x25MW)工程合同技术附件技术协 议 书发包人: 设计方: 2009年12月 银川11 设计基础11生产能力与产品规格(1)98MPa、540高温高压蒸汽220t/h流化床锅炉(2)25MW空冷抽汽式汽轮发电机组1.2.原材料规格(1) 燃料煤燃料主要为中煤或煤泥,详见甲方提供的煤质报告煤质资料见下表(暂定):序号项目单位数值1数值21全水分(Mar)%211318182灰分(Ad)%158619893挥发分(Vdaf)%32798164全硫(St.d)%0.880475低位发热量(Qnet.v.ar)%197219056固定炭(Fc.d)%565554797焦渣特性(CRC)%22(2) 高压瓦斯气(辅助燃料)(3) 新鲜水由管网供给。1.3公用工程规格1)循环水供水压力0.40MPaG(界区线)供水温度30回水压力0.20MPaG(界区线)回水温度40污垢系数0.00034m2.h./kcal2)脱盐水:电导率 0.2 s/cm(25)二氧化硅 0.02mg/LPH 73)电a. 规格:装置用电电压等级10kV、380V、50Hz 插座、照明和其它单相负荷交流220V,50HZ,单相 仪表电源 交流220V,50HZ,单相 直流24V 动力插座 交流380V,50HZ,三相 b. 电机功率等级及相数 电压等级 380V 10KV 电机功率等级 200kW 200kW 相数 3 3 4)仪表空气 压力 0.550.70MPa(G) 温度 环境温度 露点 -40 无油,无尘 5)工厂空气 压力 0.600.70MPa(G)温度 大气温度 6)氮气压力 0.350.40MPa(G) 温度 40纯度 99.9%1.4 厂区条件(1)工程地质(详见地质勘察报告)(2)气象资料温度: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28.0年平均气温8.8累年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7.6最低日平均气温-1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夏日连续5日干球温度:28.1、24.8、23.4、24.5、27.3(2003年)26.1、24.4、24.9、26.7、26.2(2004年)78月平均干球温度21.9(2003年)夏日连续5日湿球温度:21.9、19.1、20.1、21.3、23.0(2003年)19.5、20.4、20.8、22.3、21.5(2004年)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5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7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8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30.6大气压:年平均大气压力889.5hPa 绝对最高气压916.9毫巴绝对最低气压867.1毫巴一月平均气压895.7毫巴七月平均气压881.9毫巴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57%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70%(八月)月平均最低相对湿度43%(四月)日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夏季)96%日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冬季)82%降雨:年平均降水量212.1mm年最大降雨量352.4mm年最小降雨量80.1mm日最大降水量95.4mm1小时最大降雨量13.3 mm降雪:最大积雪深度13.0cm基本雪压0.25kN/m2蒸发量:年均蒸发量1762.9mm年最大蒸发量2304.1mm最小蒸发量1508.8mm冻土深度:标准冻土深度109cm风:全年平均风速3.1m/s30年一遇最大风速20.7m/s瞬间最大风速(地上10m)21m/s基本风压0.45kN/m2风季长达7个月左右,风力最大为8级全年主导风向北风、西北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南风采暖期:采暖期150d(3)地震条件地震烈度:7度设防(4)、场地地下水及水、土的腐蚀性类别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对钢结构土无腐蚀性无腐蚀性无腐蚀性(就而言)(5)场地多年标准冻土深度为1.09m。2设计原则、标准、规范2.1工程设计要切合实际、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2贯彻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政策。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资源利用政策、环保政策和基本建设程序,特别应贯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确保工程质量和促进技术进步的方针。2.3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2.4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尽可能节约用地。选用节能、节材、节水的生产工艺和设备。2.5重视技术进步,选用的技术及设备要先进适用。不得选用已淘汰的技术和设备,产品、设备选用尽可能采用国家标准。工程设计应尽量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吸取科研成果,体现先进技术和生产力水平。2.6坚持安全可靠,质量第一。工程设计必须安全可靠,方便安全施工,并保证项目建成投产后长期安全正常运行。坚持牢固耐用,同时也要防止追求过高的设计标准,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的不同性质与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确定设计标准。2.7坚持经济合理。要千方百计降低项目建设投资,重视经济效果,应围绕工期短、投资少、见效快、运行成本低、技术经济指标最优的目标进行工程设计。2.8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配套的环保、水土保持和安全等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9以人为本,合理使用劳动力,重视劳动安全。选择技术方案时,应尽量选用安全生产和无公害的工艺与设备,对危险作业、危险项目、火灾隐患等部位应有安全措施。2.10 标准及规范乙方将按照国家现行强制性规范、国际通用标准规范、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原则上可执行专利商指定的标准和规范。对于通常按制造厂标准制造的成套单元或设备(含辅机),应采用已被实践证明的制造厂标准。各专业采用的国内主要标准和规范(暂按)如下: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49-1994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 5022-1993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 5053-1996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 煤尘防治DL/T 5187.2-2004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DL/T 5196-2004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 低浊度的测定方法DL/T 502-1992火电厂入厂煤检测试验室技术导则DL/T 520-1993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DL/T 552-1995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61-1995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1部分:运煤系统DL/T 5187.1-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DL/T 5182-2004火力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DL/T 5204-2005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3-2005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DL/T 5032-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2005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6-2005火力发电厂辅助系统(车间)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7-2005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护调整导则DL/T 616-1997火电厂超期服役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DL/T 654-1998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DL/T 712-2000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DL/T 715-2000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175-20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4部分:母线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4-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0部分: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10-2002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49-1994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 5022-1993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 5053-1996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2部分: 煤尘防治DL/T 5187.2-200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DL/T 5196-2004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 低浊度的测定方法DL/T 502-1992火电厂入厂煤检测试验室技术导则DL/T 520-1993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DL/T 552-1995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61-1995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第1部分:运煤系统DL/T 5187.1-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DL/T 5182-2004火力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DL/T 5204-2005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3-2005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DL/T 5032-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2005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6-2005火力发电厂辅助系统(车间)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7-2005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护调整导则DL/T 616-1997火电厂超期服役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DL/T 654-1998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DL/T 712-2000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DL/T 715-2000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175-20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4部分:母线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4-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0部分: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10-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3部分:电力变流设备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1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5部分: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DL/T 5161.15-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7部分:电气照明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17-2002电力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规程DL/T 5171-2002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3-2002水力发电厂继电保护设计导则DL/T 5177-2003火力发电厂厂内通信设计技术规定火力发电厂电气实验室设计标准DL/T 5043-1995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定DL/T 5046-1995火力发电厂辅助、附属及生活福利建筑物建筑面积标准DL/T 5052-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 5054-1996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技术规定DL/T 5045-1995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DL/T 5068-1996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规程DL/T 5094-1999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载荷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5-1999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DL/T 5121-2000水力发电厂二次接线设计规范DL/T 5132-2001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9部分:蓄电池施工质量检验电DL/T 5161.9-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5-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6部分: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16-200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DL/T 5142-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通则DL/T 5161.1-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2部分:高压电器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2-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6部分:接地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6-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1部分:电梯电气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11-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3部分: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7部分:旋转电机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8部分: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8-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4部分: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14-2002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2部分:低压电器施工质量检验DL/T 5161.12-2002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DL/T 5145-200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5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T 5190.5-20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电厂化学DL/T 5190.4-2004全国地方小型火力发电厂电气运行规程(发电机、变压器部分)SD 252-1988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DL/T 5174-2003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DL 5004-1991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导则DL 441-1991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DL/T 5032-199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定DL/T 5035-1994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044-1995火力发电厂修配设备及建筑面积配置标准DL/T 5059-1996火力发电厂金属试验室仪器设备及建筑面积配置标准DL/T 5060-1996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定(试行)DLGJ 102-1991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GJ 116-1993火力发电厂用设计技术规定DLGJ 17-1981火力发电厂 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试行)DLGJ 23-1981火力发电厂 烟囱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试行)DLGJ 26-1982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试行)DLGL 16-1980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设计技术规定(试行)NDGJ 91-1989火力发电厂水汽质量标准SD 163-1985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定SDGJ 11-1990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SDGJ 2-1985火力发电厂厂内通信 设计技术规定SDGJ 31-1983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油漆设计技术规定SDGJ 59-1984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SDGJ 6-1990火力发电厂污染气象测试技术规定(试行) SDGJ 95-199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 279-1990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SDJ 68-1985火力发电厂地基处理技术规定(试行)DL/T 5024-1993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DL/T 5339-2006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技术规定DL/T 5045-200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DL/T 616-2006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 第1部分:总则DL/T 502.1-2006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6-2006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DL/T 5068-200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DL/T 5366-2006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荷载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5-20073设计要求:3.1设计阶段为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深度符合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3.1.1施工图设计:是提供项目工程施工时所必需的详细图样,指导施工。它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招标设计,进行详细设计计算,确定具体的定位、结构尺寸、构造分布与材料、质量与误差标准、技术细节要求等,绘制出正确、完整和详尽的建筑结构与构造、安装图纸。应满足设备、材料的安排,各种非标设备的制作,土建与安装工程的要求,合同计量和完工检验等要求。3.2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3.2.1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探后设计。3.2.2 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探、设计,并对其质量负责。3.2.3工程设计单位应根据勘探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设计文件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3.2.4工程设计选用的材料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购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3.2.5设计单位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文件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2.2.6设计单位应当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设计单位对因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3.2.7设计单位应当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3.2.8设计单位应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工程项目完成后,必须将全面资料分类编目,装订成册,归档保存。4设计范围:1、设计范围:热电站系统界区内全部生产及辅助生产系统,附属设施工程的设计;热电站系统界区外特殊注明部分项目设计。在设计界区内,按325MW抽汽凝汽式燃煤热电机组的规模,独立形成完整的生产能力。包括:2、土建:主厂房、综合办公大楼、单身楼及职工食堂、烟囱、水平烟道、锅炉房及辅机基础、汽机及附机基础、空冷岛、化水车间、输煤栈桥、碎煤机房、灰渣库、灰渣场、空压机站、循环水泵房及泵前水池、地磅房、除尘器及输煤控制室、综合泵房等;3、机务:热力系统设计;汽机、锅炉、发电机及辅助设备布置:烟、风、煤、汽、点火及燃油、DEH透平油系统、干气系统、氮气系统、暖通设计(含邻炉底部加热、仪表管蒸汽拌热、热网、中央空调等),消烟除尘设计(采用布袋除尘器),减温减压器及对外供热管道出主厂房后与东区生产蒸汽管网会通,并送到西区生产车间设计;宁东宾馆、办公楼及公寓楼区域换热站设计。4、电气:全厂发、输、配电系统(微机控制保护),电气按孤网运行设计,并考虑备用电源设置 ;防雷接地单列篇章;通讯方案设计。5、煤灰渣:双皮带输煤集控,浓相气力输灰系统,冷渣机连续冷渣,斗提机输渣,石灰石给料系统,煤场、干煤棚设计,采样制样间。6、热控:DCS控制系统(含UPS电源)、SIS、MIS系统、锅炉防堵冷却风系统、锅炉仪表电拌热系统。7、水工:循环水及工业水、消防水、给排水(及泵房)、生活水;8、暖通:采暖选用水暖系统,在热电厂设换热站,并考虑对本公司园区生活区供暖;采用轴流风机通风;9、化学水处理:全套水处理设备布置及系统设计。化学排污加药系统及汽水化验间。10、全厂道路施工图设计:11、消防专篇、发变送配方案专篇。四、设计接口:1、热电厂界区外一米为界(另有特殊注明的除外)。2、特殊注明:(1)中温中压、低温低压蒸汽实现主厂房与东区、西区蒸汽管网的连接。(2)发电机出口至东区原2个35KV变电站和新建西区变电站变、送、配电连接。 (3)暖通换热站与本公司园区生活区供暖系统连接汇通。(4)全厂供水系统与水库供水系统施工连接时不允许影响东区生产及新建西区的供水。(5)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新建电厂与在建西区项目输送蒸汽管道跨越铁路专线、东区企业向新建电厂输送启动所用蒸汽管道跨(穿)越铁路专线、电厂运行后向原东区和新建西区双回路供电输送的六条35KV线路(电缆输送容量分别为20000KW和30000KW)要各跨(穿)越铁路专线的安全技术问题。5其它要求:5.1以科学的发展观,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划为依据,结合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按照循环经济和节约资源的要求,兼顾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热电项目的设计应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设计应遵守现行的国家标准、电力建设规程、规范和有关的技术规定。5.2必须服从公司的总体战略,能够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并获得经济效益;同时要符合国家、地区、部门或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符合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形社会的要求,符合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53设计内容全面,符合热电项目功能,能够实现项目的目标。5. 4处理好总体设计与分布实施的关系,总体设计一次完成,建设分步实施;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兼顾, 以近期目标为主,高技术起点与适用可靠性相一致。力争用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5.5保护生态环境,对建设的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一定要有相应的设计处理措施,确保达到国家排放标准。5.6热电项目的设计要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工艺系统,尽量压缩辅助生产设施。 5.7为提高热电项目的效率,机、炉设备尽量选用较高的初参数。 5.8设计上应考虑燃料和灰渣的运输,供水和水,对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5.9热电项目的设计要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减少运行和管理人员。5.10工艺设计必须保证供热系统的先进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热能电能适应性、技术来源的可得性。5.11厂区总平面布置要注意保证工艺畅通,管线短捷合理,布置时应注意热力网管道引出方向,电力出线走廊、热电项目的扩建、以及厂内外的运输等的相互配合。主厂房及有关车间的扩建端不宜布置其它永久性建(构)筑物。5.12为节约用地,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力求紧凑,压缩厂区占地,能合并建设的建(构件)筑物应尽量合并,对厂区办公楼要严加控制,不搞宽大的厂前区。热电项目的用地指标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厂区建筑系数 3038;厂区利用系数 5570。道路广场系数宜为1113,绿化面积20%。5.13热电项目的设计中应注意节约用水,力求提高厂内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5.14化学水处理系统应根据原水水质,以及锅炉对补充水水质的要求等确定。5.15设计上考虑灰渣综合利用,采用干式除灰和干式机械除渣系统,渣由机械输送,灰由气力输送。5.16建设周期14个月,合同签定后15日内提交总平面布置图;收到地质祥堪报告及主机图纸后施工图设计开始(以下工期以此为基准),15天内提供主厂房及锅炉基础图,具备开工条件,并提供全部设备订货资料(不包括电气。热控订货图),6.热电联产项目指标设计保证。6.1锅炉设备目标:(1) 主汽参数:压力9.8Mpa 温度540 (2) 锅炉汽水品质合格(3) 出力:达到额定出力(4) 锅炉效率:91%(5) 烟尘排放附和国家环保排放标准6.2汽轮机设备目标:(1)达到设计额定功率 25MW(最大30MW)(2)汽耗、热耗达到设计水平(2)达到设计抽汽能力(3)优化蒸汽管网设计,满足宁东地区东区、西区中、低压供汽及区域采暖供汽需要6.3发电机及变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