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城建学院化学化工系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201年月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目的、任务1.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索数据的能力2. 培养学生在填料吸收塔、精馏塔设计时,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3. 培养学生能迅速准确的对填料塔进行工艺设计计算的能力4. 培养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二、设计任务碳酸丙烯脂(PC)脱出CO2气体填料吸收塔设计三、设计条件1、混合气(变换气)处理量: 45000 Nm3/h2、进塔混合气体成分: 原始数据表(均为体积%,下同)3、进塔吸收剂(碳酸丙烯酯PC)入塔浓度,自定;4、气液两相的入塔均选定为:305、出塔净化气中CO2浓度0.6%6、操作压力:1.6MPa原始数据表进塔混合气体成分/体积%混合气处理量(Nm3/h)CO2 30, CO 1.3, H2 46.2, N2 22.545000四、基础数据1.碳酸丙烯酯(PC)的物理性质正常沸点,()蒸汽压133.32-1Pa粘度,mPas分子量20430382050102.090.10.242.761.62温度,()015254055(kg/m3)122412071198118411692.比热计算式 3.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度温度t,()2526.737.84050亨利系数E101.3-1kPa81.1381.7101.7103.5120.84.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以表示)5.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1、工艺及设备设计(1)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的说明(2)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计算;吸收剂用量求取:最小吸收剂用量,吸收剂用量;操作线方程;填料塔径求取:选择填料,液泛速度,空塔气速,塔径及圆整,最小润湿速度求取及润湿速度的选取,塔径的校正;传质单元高度的求取;传质单元数的求取;填料层高度;单位填料层压降的求取;吸收塔高度计算;液体分布;再分布及分布器的选型;填料吸收塔的工艺流程图;(3)填料吸收塔设备设计 填料吸收塔附属结构的选型与设计; 全塔高度:包括上、下封头,裙座高度。 2、制图 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图。 3、编写设计说明书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本课程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做设计说明书一份、图纸两张。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设计说明书内容与顺序 (1)标题页:用粗体字写明设计题目; (2)设计任务书; (3)绪论:设计任务的意义、设计结果简述; (4)装置流程图及其说明;(5)装置的工艺计算:物料余热量衡算,主要设备尺寸计算;(6)主要设备的材料选择;(7)结束语:对本设计的总结、收获、改进和建议等;(8)文献一览。说明书必须书写工整、图文清晰。所有公式必须写明编号,符号必须注明意义和单位。2、设计图纸要求:(1)流程图 本设计要求画“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图”一张,图纸大小为A3。本图应表示出装置或单元设备中所有的设备和机器,以线条和箭头表示物料流向,并以引线表示物料的流量、温度和组成等。设备以细实线画出外形并简略表示内部结构特征,大致表明各设备的相对位置。设备的位号、名称注在相应设备图形的上方或下方,或以引线引出设备编号,在专栏中注明个设备的位号、名称等。管道以粗实线表示,物料流向以箭头表示(流向习惯为从左向右)。辅助物料(如冷却水、加热蒸汽等)的管线以较细的线条表示。(2)设备图本设计要求画主要设备详图一张,图纸大小为A2。表示其结构形式、尺寸(表示设备特性的尺寸,如圆筒形设备的直径等)、技术特性等。设备图基本内容有: 视图:一般用主(正)视图、剖面图或俯视图表示主要设备结构形状; 尺寸:图上应注明设备直径、高度以及表示设备总体大小和规格的尺寸; 技术特性表:列出设备操作压力、温度、物料名称、设备特性等; 标题栏:说明设备名称、图号、比例、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校人等。图纸要求:投影正确、布置合理、线型规范、字迹工整。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目的、任务1.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索数据的能力2. 培养学生在填料吸收塔、精馏塔设计时,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3. 培养学生能迅速准确的对填料塔进行工艺设计计算的能力4. 培养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二、设计任务碳酸丙烯脂(PC)脱出CO2气体填料吸收塔设计三、设计条件1、混合气(变换气)处理量: 45000 Nm3/h2、进塔混合气体成分: 原始数据表(均为体积%,下同)3、进塔吸收剂(碳酸丙烯酯PC)入塔浓度,自定;4、气液两相的入塔均选定为:305、出塔净化气中CO2浓度0.6%6、操作压力:1.6MPa原始数据表进塔混合气体成分/体积%混合气处理量(Nm3/h)CO2 30, CO 1.3, H2 46.2, N2 22.545000四、基础数据1.碳酸丙烯酯(PC)的物理性质正常沸点,()蒸汽压133.32-1Pa粘度,mPas分子量20430382050102.090.10.242.761.62温度,()015254055(kg/m3)122412071198118411692.比热计算式 3.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度温度t,()2526.737.84050亨利系数E101.3-1kPa81.1381.7101.7103.5120.84.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以表示)5.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1、工艺及设备设计(1)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的说明(2)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计算;吸收剂用量求取:最小吸收剂用量,吸收剂用量;操作线方程;填料塔径求取:选择填料,液泛速度,空塔气速,塔径及圆整,最小润湿速度求取及润湿速度的选取,塔径的校正;传质单元高度的求取;传质单元数的求取;填料层高度;单位填料层压降的求取;吸收塔高度计算;液体分布;再分布及分布器的选型;填料吸收塔的工艺流程图;(3)填料吸收塔设备设计 填料吸收塔附属结构的选型与设计; 全塔高度:包括上、下封头,裙座高度。 2、制图 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图。 3、编写设计说明书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本课程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做设计说明书一份、图纸两张。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设计说明书内容与顺序 (1)标题页:用粗体字写明设计题目; (2)设计任务书; (3)绪论:设计任务的意义、设计结果简述; (4)装置流程图及其说明;(5)装置的工艺计算:物料余热量衡算,主要设备尺寸计算;(6)主要设备的材料选择;(7)结束语:对本设计的总结、收获、改进和建议等;(8)文献一览。说明书必须书写工整、图文清晰。所有公式必须写明编号,符号必须注明意义和单位。2、设计图纸要求:(1)流程图 本设计要求画“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图”一张,图纸大小为A3。本图应表示出装置或单元设备中所有的设备和机器,以线条和箭头表示物料流向,并以引线表示物料的流量、温度和组成等。设备以细实线画出外形并简略表示内部结构特征,大致表明各设备的相对位置。设备的位号、名称注在相应设备图形的上方或下方,或以引线引出设备编号,在专栏中注明个设备的位号、名称等。管道以粗实线表示,物料流向以箭头表示(流向习惯为从左向右)。辅助物料(如冷却水、加热蒸汽等)的管线以较细的线条表示。(2)设备图本设计要求画主要设备详图一张,图纸大小为A2。表示其结构形式、尺寸(表示设备特性的尺寸,如圆筒形设备的直径等)、技术特性等。设备图基本内容有: 视图:一般用主(正)视图、剖面图或俯视图表示主要设备结构形状; 尺寸:图上应注明设备直径、高度以及表示设备总体大小和规格的尺寸; 技术特性表:列出设备操作压力、温度、物料名称、设备特性等; 标题栏:说明设备名称、图号、比例、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校人等。图纸要求:投影正确、布置合理、线型规范、字迹工整。1目录一、设计依据:1二、基础数据21.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度22.PC密度与温度的关系33.PC蒸汽压的影响44.PC的粘度45.工艺流程确定4三、物料衡算5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52.雾沫夹带量Nm3/m3PC53.溶液带出的气量Nm3/m3PC64.出脱碳塔进化气量:65.计算PC循环量:66.验算吸收液中CO2残量为0.15 Nm3/m3PC时净化气中CO2的含量77.出塔气体的组成:78.计算数据总表7四、热量恒算91.混合气体的定压比热容92.液体的比热容93.CO2的溶解热104.出塔溶液的温度105.最终的衡算结果汇总11五、设备的工艺与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121求取塔径132.核算操作气速133. 核算径比134.校核喷淋密度13六、填料层高度的计算14七、填料层的压降23八、附属设备及主要附件的选型23九、设计概要表25十、设计评价及总结26参考文献26一、设计依据:无论是以固体原料或以烃类原料制氨,经CO变换后得粗原料气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CO2;某些用于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含烃气体(如天然气焦炉气等)本身就含有较多的CO2为了将原料气加工成纯净的H2和N2,必须将这些CO2从粗原料气中除去。此外,CO2还是生产尿素,纯碱,碳铵等产品的原料,而且还可以将其加工成干冰用于其他部门。因此,从粗原料气中分离并回CO2收尤为重要。工业上把脱除的过程称为“脱碳”。目前工业脱碳的方法很多,其中碳酸丙烯酯(PC)脱碳在中小合成氨厂被广泛采用,现针对碳丙脱碳塔进行物热衡算,为碳丙脱碳塔的工艺结构设计作准备。吸收是利用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中而形成溶液,于是原组分的一分离。对与此题中的易溶气体是CO2 。二、基础数据依题意,变换气处理量:V = 45000 Nm3/h变换气组成及分压如下表所示:进塔变换气CO2COH2N2合计体积百分数,%301.346.222.5100组分分压,MPa0.4800.0210.7390.3601.600组分分压,kgf/cm24.8980.2147.5503.67016.331. 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度温度t,()2526.737.84050亨利系数E101.3-1kPa81.1381.7101.7103.5120.8得到E=(1.6204X+39.594) kPa因为高浓度气体吸收,故吸收塔内CO2的溶解热不能被忽略。现假设出塔气体的温度为,出塔液体的温度为,并取吸收饱和度(定义为出塔溶液浓度对其平衡浓度的百分数)为70%,然后利用物料衡算结合热量衡算验证上述温度假设的正确性。在40下,CO2在PC中的亨利系数E40=103.5101.3 kPa=10485 kPa出塔溶液中CO2的浓度(假设其满足亨利定律)(摩尔分数)根据吸收温度变化的假设,在塔内液相温度变化不大,可取平均温度35下的CO2在PC中溶解的亨利系数作为计算相平衡关系的依据。即: CO2在PC中溶解的相平衡关系,即:式中:为摩尔比,kmolCO2/kmolPC;为CO2的分压,kgf/cm2;T为热力学温度,K。用上述关联式计算出塔溶液中CO2的浓度有与前者结果相比要小,为安全起见,本设计取后者作为计算的依据。结论:出料(摩尔分数)。2.PC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题给数据作图,得密度与温度的关联表达式为(式中t为温度,;为密度,kg/m3)温度,()015254055(kg/m3)122412071198118411693.PC蒸汽压的影响根据变换气组成及分压可知,PC蒸汽压与操作总压及CO2的气相分压相比均很小,故可忽略。4.PC的粘度 mPas(T为热力学温度,K)5.工艺流程确定本次吸收采用逆流吸收的方法。三、物料衡算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查各组分在操作压力为1.6MPa、操作温度为40下在PC中的溶解度数据,并取其相对吸收饱和度均为70%。CO2溶解量的计算如下:通过第一部分已知CO2在40的平衡溶解度 Nm3/m3PC式中:1184为PC在40时的密度,102.09为PC的相对摩尔质量。CO2的溶解量为(11.22-0.15)0.7=7.749 Nm3/m3PC其余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分CO2COH2N2合计组分分压,MPa0.4800.0210.7390.3601.60溶解度,Nm3/m3PC11.220.0160.2230.22311.682溶解量,Nm3/m3PC7.7490.0110.1560.1568.071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96.010.141.921.92100.00说明:进塔吸收液中CO2的残值取0.15 Nm3/m3PC,故计算溶解量时应将其扣除。其他组分溶解度本就微小,经解吸后的残值可被忽略。平均分子量:入塔混合气平均分子量:溶解气体的平均分子量:2.雾沫夹带量Nm3/m3PC以0.2 Nm3/m3PC计,各组分被夹带的量如下:CO2:0.20.30=0.060 Nm3/m3PCCO: 0.20.013=0.0026 Nm3/m3PCH2: 0.20.462=0.0924 Nm3/m3PCN2: 0.20.225=0.0450 Nm3/m3PC3.溶液带出的气量Nm3/m3PC各组分溶解量:CO2: 7.749 Nm3/m3PC 96.01%CO: 0.011 Nm3/m3PC 0.14%H2: 0.156 Nm3/m3PC 1.92%N2: 0.156Nm3/m3PC 1.93%8.071 Nm3/m3PC 100%夹带量与溶解量之和:CO2:0.060+7.749=7.805Nm3/m3PC 94.40%CO:0.0026+0.011=0.0136 Nm3/m3PC 0.16%H2:0.0924+0.156=0.2484Nm3/m3PC 3.23%N2:0.0450+0.156=0.201 Nm3/m3PC 2.60%8.268 Nm3/m3PC 100%4.出脱碳塔进化气量:以分别代表进塔、出塔及溶液带出的总气量,以分别代表CO2相应的体积分率,对CO2作物料衡算有:V1 =45000Nm3/ h联立两式解之得V3=V1(y1-y2)/(y3-y2)=45000(0.30.006)/(0.94400.006)=14104.48Nm3/hV2 = V1 - V3 =30895.52Nm3/ h5.计算PC循环量:因每1 m3PC 带出CO2为7.805 Nm3 ,故有:L=V3y3/7.805=14104.480.9440/7.805=1705.91m3/h操作的气液比为V1/L=45000/1705.91=26.3796.验算吸收液中CO2残量为0.15 Nm3/m3PC时净化气中CO2的含量取脱碳塔阻力降为0.3kgf/cm2,则塔顶压强为16.33-0.3=16.03 kgf/cm2,此时CO2的分压为 kgf/cm2,与此分压呈平衡的CO2液相浓度为: 式中:1193为吸收液在塔顶30时的密度,近似取纯PC液体的密度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出塔净化气中CO2的浓度不超过0.5%,那入塔吸收液中CO2的极限浓度不可超过0.259 Nm3/m3PC,本设计取值正好在其所要求的范围之内,故选取值满足要求。7.出塔气体的组成:出塔气体的体积流量应为入塔气体的体积流量与PC带走气体的体积流量之差。CO2:450000.3-7.8051705.91=92.926Nm3/h 0.60% CO: 450000.013-0.01361705.91=561.80Nm3/h 1.82% H2: 450000.462-0.24841705.91=20366.25Nm3/h 65.92% N2: 450000.225-0.2011705.91=9782.11Nm3/h 31.66% 30895.53Nm3/h 100% 8.计算数据总表出脱碳塔净化气量进塔带出气量(V1)Nm3/h出塔气量(V2)Nm3/h溶液带出的总气量(V3)Nm3/h4500030895.5214104.48气液比26.379入塔气体平均分子量20.788溶解气体平均分子量42.73PC中的溶解量(溶解气量及其组成)40组分CO2COH2N2总量溶解度,Nm3/m3PC11.220.020.220.2210.90溶解量,Nm3/m3PC7.7490.0110.1560.1568.071溶解体积流量Nm3/h13219.09718.765266.122266.12213770.106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96.010.141.921.92100.00出塔液相带出气量及其组成 40溶解量,Nm3/m3PC7.8050.01360.24840.2018.268体积流量Nm3/h13314.62823.200423.748342.88814104.464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94.400.163.002.43100.00入塔气相及其组成 30体积流量Nm3/h13500585207901012545000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30.001.3046.2022.50100.00出塔气相的组成 35体积流量Nm3/h185.37561.8020366.259782.1130895.53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0.501.8265.9231.66100.00入塔液相及其组成 30体积流量Nm3/h149.00149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100.00100四、热量恒算在物料衡算中曾假设出塔溶液的温度为40,现通过热量衡算对出塔溶液的温度进行校核,看其是否在40之内。否则,应加大溶剂循环量以维持出塔溶液的温度不超过40。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混合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因未查到真实气体的定压比热容,故借助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公式近似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其温度系数如下表:系数abcdCp1(30)Cp2(32)CO24.7281.75410-2-1.33810-54.09710-98.929/37.388.951/37.48CO7.373-0.30710-26.66210-6-3.03710-96.969/29.186.97/29.18H26.4832.21510-3-3.29810-61.82610-96.902/28.906.904/28.91N27.440-0.32410-26.410-6-2.7910-96.968/29.186.968/29.18表中Cp的单位为(kcal/kmol)/(kJ/kmol)进出塔气体的比热容Cpv2=Cpiyi =37.480.0060+29.180.0182+28.900.6592+29.180.3166 =29.05KJ/Kmol2.液体的比热容溶解气体占溶液的质量分率可这样计算:质量分率为其量很少,因此可用纯PC的比热容代之。本设计题目中: kJ/kg文献查得 kJ/kg,据此算得: kJ/kg; kJ/kg本设计采用后者。3.的溶解热kJ/kmolCO2CO2在PC中的溶解量为7.7491705.91=13219.097Nm3/h=590.138kmol/h故Qs=12992590.138=7667076.26kJ/h4.出塔溶液的温度设出塔气体温度为35,全塔热量衡算有:带入的热量(QV1+QL2)+ 溶解热量(Qs)= 带出的热量(QV2+QL1)现均按文献值作热量衡算,即取 kJ/kg; kJ/kgQv1=V1Cpv1(Tv1T0)=4500031.5130/22.4=1899040.179kJ/hQL2=L2CpL2(TL2T0)=1705.9111930.379530=23170189.92kJ/hQv2=V2Cpv2(Tv2T0)=30895.5229.0535/22.4=1402366.96J/hQL1=L1CpL1(TL1T0)=2061405.3190.3894TL1=8022711.231 TL1kJ/h式中:L1=1705.911193+(14104.464-0.21705.91)42.730/22.4=2061405.319kg/h1899040.179+231170189.92+7667076.26=1402366.96+802711.231TL1T L1=39.04 与理论值比较后,取T L1=39.5 285.最终的衡算结果汇总V2=30895.53Nm3/hCO2COH2N2185.37 561.8020366.25 9782.11 Nm3/h0.60 1.8265.9231.66 %QV2=1402366.96kJ/h入塔液相及其组成(30)L2=1705.91m3/hCO2COH2N2149-Nm3/h-%QL2=23170189.92kJ/h入塔气相及其组成(30)V1=45000Nm3/hCO2COH2N24500013500 585 2079010125 Nm3/h30.01.346.222.5%QV1=1899040.179kJ/h出塔液相带出气量及其组成(40)L1=2061405.319kg/hCO2COH2N21410413314.628 23.2 423.748 342.888 Nm3/h94.400.163.002.43%脱碳塔溶解气量及其组成(40)L1=2061405.319kg/hCO2COH2N213770.10613219.09718.765 266.122266.122Nm3/h96.010.141.921.92%Qs=7667076.26kJ/h五、设备的工艺与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计算公式: 塔底气液负荷大,依塔底气液负荷条件求取塔径。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法求取泛点气速,并确定操作气速。入塔混合气体的质量流量:V=(4500022.4)20.788=41761.607kg/h注:20.788为入塔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10.967为出塔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m2 = 440.006+280.0182+20.6592+280.3166= 10.967kg/kmol塔底吸收液的质量流量:L=2061405.319kg/h入塔混合气的密度(未考虑压缩因子):吸收液的密度(40)吸收液的粘度,依下式计算得到:mPas(平均温度35时的值)选mm塑料鲍尔环(米字筋),其湿填料因子,空隙率,比表面积,Bain-Hougen关联式常数。选用Bain-Hougen关联式求解根据设计u=0.1m/s1求取塔径Vs=45000(0.1013/1.6)(303.15/273.15)=3161.974m3/h=0.878m3/sD=(40.878/(3.140.1)0.5=3.344m本次设计取D=3350mm2.核算操作气速u=4Vs/(3.14D2)=40.878/(3.143.352)=0.0997m/s则操作气体速度取u=0.10m/s合适3. 核算径比D/d=3350/50=671015(满足鲍尔环的径比要求)4.校核喷淋密度采用聚丙烯填料表面L喷,min=(MWR)at =0.08106.4=8.512m3/(m2.h)L喷=(满足要求)六、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塔截面积=0.785D2=8.810因其他气体的溶解度很小,故将其他气体看作是惰气并视作为恒定不变,那么,惰气的摩尔流率G=45000(1-0.3)/(22.43600)=0.0443kmol/(m2s)又溶剂的蒸汽压很低,忽略蒸发与夹带损失,并视作为恒定不变,那么有L=1707.911193/(102.0936008.81)=0.6285kmol/(m2s),吸收塔物料衡算的操作线方程为将上述已知数据代入操作线方程,整理得选用填料层高度表达式H=V / (Kya)1.采用数值积分法求解,步骤如下:将气相浓度在其操作范围内10等分,其等份间距为0.0294,并将各分点的y值代入式(1)计算出对应的x值,并列入后面表格中的第1、2列中。2.计算各分点截面处的气液相流率G=(1+Y)G L=(1+X)L (2)将计算结果列入附表中的3、4列。3.计算的传质系数=1exp-1.45(33/39.1)0.75(233933.7/106.48.5248)0.1(2257032106.4/118421.27108)-0.05(2257032/118439.1106.4)0.21由计算知awat=106.4式中:UL=233933.7kg/(m . h)、气体、液体的黏度,、气体、液体的密度,、溶质在气体、液体中的扩散系数, R通用气体常数,T系统温度,K填料的总比表面积,填料的润湿比表面积,g重力加速度,1.27108m/h液体的表面张力,填料材质的临界表面张力,填料形状系数上述修正的恩田公式只适用于的情况,由计算得知u0.5uF 气膜吸收系数计算: 气体质量通量为 = 0.237110.040.8792.5510-4 =5.8610-3 = 0.23754.310.8972.5110-4 =2.8410-3液膜吸收系数计算: 液体质量通量为 = 0.009540.520.024297.06 = 0.904= 4.3510-3106.41.451.1 = 0.697= 0.904106.41.450.4 = 111.60故修正: =1184/(102.09(1.620430+39.594)101.3=1.2910-3(稀溶液)计算准备:(1)两相摩尔流率与质量流率的转换气相平均分子量为:气相平均分子量为:33.2y+10.80VG=(33.085Y+10.915)G(稀溶液)(2)CO2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扩散系数气相:分两步进行,定性温度取32.5。首先计算CO2在各组分中的扩散系数,然后再计算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如下:DCO2-co=DCO2-H2=DCO2-N2= =(1-0.006)/(0.0182/8.6710-7+0.6592/3.2810-6+0.3166/8.6210-7)=1.69010-6m2/s液相:文献介绍了CO2在PC中扩散系数两个计算公式,定性温度取35。=1.1710-52/s (TK;mPas;Dcm2/s) =1.0110-5 2/s (TK;mPas;Dcm2/s)取大值(3)气液两相的粘度(纯组分的粘度)uG-CO2=1.3410-2(305.5/273.15)0.935=0.015mPas同理:uG-CO=0.018 mPas uG-H2=0.0093 mPas uG-N2=0.018 mPas为0、常压下纯气体组分的粘度,mPas 。m为关联指数(见下表)mmCO21.3410-20.935H20.8410-20.771CO1.6610-20.758N21.6610-20.756气相:(气体混合物的粘度) =(0.30.015440.5+0.0130.018280.5+0.4620.009220.5+0.2250.018280.5)/(0.3440.5+0.013280.5+0.46220.5+0.225280.5)=0.0150 mPas液相: mPas=2.368 mPas(4)吸收液与填料的表面张力吸收液:=39.1 mPas填料:查教材,如聚乙烯塑料 mPas4.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作CO2在PC中的相平衡曲线将计算结果列表如下:气相CO2的组成y(摩尔分率)0.0060.0500.1000.2000.300气相CO2的分压p(kgf/cm2)0.09800.8161.6333.2654.89830对应的液相平衡组成x0.00100.00840.01690.03370.050535对应的液相平衡组成x0.00090.00780.01560.03110.046640对应的液相平衡组成x0.00090.00720.01440.02880.0432因温度变化不大,故取平均温度下的数值作图得一直线,这说明CO在PC中的溶解情况满足亨利定律。但因操作关系不为直线,故仍需采用图解积分或数值积分。5.气相总传质单元数采用传质单元数的近似简化法计算图中数据源于下表数据,y、x数据由操作线方程(1)计算而得。y*由y*=6.4366x-0.0001计算而得。y10-20.63.546.489.4212.3615.318.2421.1824.1227.0630.00x10-20.0570.2640.4710.6780.8861.0931.3001.5071.7151.9222.129y*10-20.3671.6993.0324.3645.7037.0358.3679.70011.03912.37113.703429.254.3229.0019.7815.0212.1010.138.7117.6456.8086.136现采用Smipson公式求区域的面积数值积分法(亦可采用图解积分)6.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计算:由于对于PC,CO2为易吸收气体,为气膜控制10-7m填料层的有效传质高度=1.10689.64=10.67m设计高度H=1.2910.67=13.76m七、填料层的压降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压降横坐标:(前已算出)纵坐标:0.00132查图得:30mmH2O/m八:附属设备及主要附件的选型1.塔壁厚 操作压力为1.6Mpa壁厚: 圆整后取22mm选用 22R钢板2液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是保持任一横截面上保证气液均匀分布。本次使用分布较好的槽盘式分布器。它具有集液、分液和分气三个功能,结构紧凑,操作弹性高,应用广泛。3除沫器除沫器用于分离塔顶端中所夹带的液滴,以降低有价值的产品损失,改善塔后动力设备的操作。此次设计采用网丝除沫器。U=除沫器直径 :本次设计选取0.58m 4液体再分布器液体向下流动时,有偏向塔壁流动现象,造成塔中心的填料不被润湿,故使用液体再分布器,对鲍尔环而言,不超过6m。故在填料3m处装一个再分布器。本次使用截锥式再分布器。5填料支撑板填料织成板是用来支撑填料的重量,本次设计使用最为常用的栅板。本次塔径为26001400mm,使用四块栅板叠加,直径为850mm6塔的顶部空间高度塔的顶部空间高度指顶第一层塔盘到塔顶封头的切线距离。为减少雾沫夹带的液体量,一般取1.21.5m,本次设计取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加工质检员培训课件
- 新解读《GB-T 36688 - 2018设施管理 术语》
- 新解读《GB-T 36269-2018平板玻璃中微量镍的测定方法》
- 新解读《GB-T 36040-2018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
- 苏州美术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七年级试卷数学试卷
- 建筑项目施工技术交底方案
- 矿山安全管理方案
- 祁阳职业中专高考数学试卷
- 辽宁高二月考数学试卷
- 2025-2026秋学期学校主题升旗仪式安排表+主题班会安排表
- 出租充电桩车位合同范本
- 2025年广元市中考数学试题卷
- 人工晶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开放性骨折感染预防的护理
-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特殊药品管理知识讲课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小额贷款合同范本
- 混泥土计量管理办法
-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