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_第1页
感觉器_第2页
感觉器_第3页
感觉器_第4页
感觉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感受器Receptor 是指感受内 外环境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 并将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冲动的结构 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感觉器SensoryOrgans 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共同构成的器官 包括视器 前庭蜗器及皮肤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和特化的程度 分三类 外感受器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第十章感觉器 2 第一节视器VisualOrgan 重点内容 眼球壁各部形态 结构和功能 眼球内容物形态和功能 房水循环途径 眼球外肌名称 位置和作用 难点内容 眼球壁各部形态 结构 3 掌握内容 眼球壁的层次 名称及各层的分部 眼球主要结构和功能 眼球内容物的名称 结构特点 房水的循环 晶状体的调节 泪器的组成及各部的位置 眼球外肌的名称及作用 熟悉内容 眼副器的组成及功能 结膜的分部和结膜囊 了解内容 眼球的一般形态 眼睑的形态及构造 4 一 眼球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 主要功能是接受光波刺激并转换为神经冲动 经视觉传导通路传至大脑视觉中枢 前极 后极 5 一 眼球Eyeball 组成 眼球壁 内容物 外膜 纤维膜 角膜 巩膜 中膜 血管膜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内膜 视网膜 虹膜部 睫状体部 视部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盲部 眼球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所组成 6 一 眼球壁 1 纤维膜 1 角膜 2 巩膜 角膜 巩膜 巩膜静脉窦 二 血管膜 3 脉络膜 脉络膜 2 睫状体 睫状体 1 虹膜 虹膜 眼前房 眼后房 虹膜角膜角 三 视网膜 视网膜 视部 盲部 睫状体部 虹膜部 5 眼轴 视轴 巩膜静脉窦 7 角膜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前界膜 透明均质膜 无细胞 角膜基质 由多层胶原板层组成 有成纤维细胞 后界膜 均质膜 角膜内皮 单层扁平细胞 8 角膜 cornea 1 角膜上皮 再生能力强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基底面平坦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 感觉敏锐2 前界膜 由角膜基质分化而成 不含细胞 无再生能力3 角膜基质 由多层与表面平行的胶原板层组成 胶原原纤维角膜细胞 成纤维细胞基质 硫酸软骨素 硫酸角质素 适量水分4 后界膜由角膜内皮细胞分泌的均质膜含胶原纤维和基质5 角膜内皮 单层扁平 具有分泌和合成蛋白的作用 无再生能力 9 巩膜 sclera 乳白色 不透明 厚而坚韧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巩膜于眼球后方被视神经纤维穿过处变薄且多孔 称筛板 巩膜静脉窦 功能 1 维持眼球外形的支架2 保护 10 2 血管膜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 呈棕黑色 由前向后可分为 虹膜 睫状体和脉络膜 11 1 外表面层一层不连续 扁平的成纤维细胞 2 虹膜基质 irisstoma 疏松结缔组织 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 影响虹膜颜色 3 内表面层 视网膜盲部 表层 立方形色素上皮 深层 特化为肌上皮细胞 胞质内含有肌丝和色素颗粒 瞳孔括约肌 靠近瞳孔缘 为环行 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开大肌 其余部分 呈放射状 受交感神经支配 1 虹膜 虹膜 瞳孔开大肌 瞳孔括约肌肌 12 1 睫状肌层为内环 中放射 外纵平滑肌 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2 血管层疏松结缔组织 富含血管 3 上皮层分两层 均为立方上皮 视网膜盲部 外层 含色素颗粒 内层 不含色素颗粒 分泌房水 合成胶原蛋白及形成睫状小带 2 睫状体 在眼球矢状面上呈三角形 睫状突表面有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睫状体 13 疏松结缔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血管和多突起的色素细胞 在贴近视网膜的部分 含有密集的毛细血管网 供应视网膜营养 色素细胞的功能是吸收进入眼内的散射光线 脉络膜与视网膜之间有一层均质的薄膜 称玻璃膜 3 脉络膜 14 睫状环 CiliaryProcesses睫状突 睫状小带 CiliaryMuscle睫状肌 虹膜角膜角 巩膜巩膜静脉窦 瞳孔括约肌 瞳孔开大肌 15 虹膜 Pupil瞳孔 睫状环 睫状突 睫状小带 视网膜 锯齿缘 晶状体 纤维膜 角膜巩膜 血管膜 视网膜 16 视神经盘 视神经乳头 盲点 MaculaLutea黄斑 FoveaCentralis中央凹 OpticDisc视神经盘 3 视网膜 眼球壁最内层 柔软而透明 17 盲部 衬于睫状体和虹膜内面 即两者的上皮层 无感光作用视部 衬于脉络膜内面有感光作用 眼球壁最内层 柔软而透明 3 视网膜 视网膜是高度特化的神经组织 在染色标本上分10层 组成 色素上皮细胞 视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18 1 色素上皮层 1 保护 营养视细胞 贮存维生素A 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 2 参与视细胞外节膜盘的更新 位于视网膜最外层1 细胞呈矮柱状 排列紧密 之间有连接复合体 血液 视网膜屏障 2 细胞基底部牢固附着于玻璃膜 3 细胞顶部 突起4 核位于基部 胞质内含大量黑素颗粒 作用 19 为视觉的第一级神经元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树突 外节 感光部分 膜盘 membranousdisk 平行排列 由外节一侧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 膜中有能感光的镶嵌蛋白质 内节 合成感光物质 供能 胞体轴突 2 视细胞层 双极神经元 又称感光细胞 photoreceptorcell 20 视杆外节的膜盘 少数 与胞膜相连大部分 独立1 感光物质 视紫红质 rhodopsin 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结合而成 感受弱光 弱光下分解 暗处合成 11 顺视黄醛 11 cisretinae 维生素A 夜盲症 2 更新 外节基部能产生新的膜盘 其顶端膜盘不断脱落 并被色素上皮细胞吞噬 轴突 与双极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 1 视杆细胞 树突呈细杆状 故称视杆 视紫红质 21 2 视锥细胞 树突呈锥体形 故称视锥 多分布在黄斑处 向周围逐渐减少 视锥外节的膜盘 大部分与胞膜相连 不脱落1 感光物质 视色素 感受强光和颜色感受红光视锥细胞 缺少称红色盲感受绿光视锥细胞 缺少称绿色盲感受蓝光视锥细胞 缺少称蓝色盲在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周边有视杆细胞轴突 与双极细胞树突形成突触 22 3 双极细胞层 为视觉的第二级神经元树突 与一个视细胞形成突触与多个视细胞形成突触在双极细胞层还有水平细胞 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 形成视网膜内的局部环路 在视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4 节细胞层 为视觉的第三级 多极 神经元树突 与一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与多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轴突延伸到视神经盘处 穿过巩膜筛板形成视神经 放射状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 支持 保护 营养 绝缘 23 位于眼球后极正对瞳孔的视网膜部 为直径3 4mm的浅黄色区域 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 centralfovea 此处视网膜最薄 只有色素上皮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形成一对一 单线联系 的通路 视觉最为敏锐精确 称中心视觉 黄斑 maculalutea 24 视神经乳头 papillaofopticnerve 或视盘opticdisc 位于黄斑鼻侧约3mm处 为神经纤维汇集区 直径约1 5mm 眼底检查时呈乳白色 其中央凹陷 无视细胞 无感光作用 称盲点 25 视网膜光镜下结构 内界膜10视神经纤维层9节细胞层8内网层7内核层6外网层5外核层4外膜层3视杆视锥层2色素上皮层1 26 二 眼球的内容物 包括房水 晶状体和玻璃体 它们和角膜一样透明而无血管分布 共同构成了眼的屈光系统 1 房水 睫状体产生 眼后房 瞳孔 眼前房 虹膜角膜角 巩膜静脉窦 眼静脉 作用 屈光 营养角膜 晶状体 维持眼压 27 2 晶状体 1 晶状体囊 lenscapsule 均质状薄膜 富有弹性和韧性 与睫状小带相连 2 晶状体上皮 lensepithelieum 单层立方上皮 位于晶状体前面的晶状体囊下方 近赤道部变长 逐渐移行为晶状体纤维 3 晶状体纤维 lensfiber 实质 皮质 表层 柔软核 中央 较硬 具弹性的双凸透明体 28 29 玻璃体 vitreousbody 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腔内 为无色透明胶状体 具有屈光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玻璃体导管自视神经乳头至晶状体后方的贯穿小管 是胚胎时期玻璃体动脉的残迹 如生后仍有血液通过 产生 飞蚊症 30 二 眼副器AccessoryOrgansofEye 眼睑 结膜 泪器 眼球外肌 眶筋膜 眶脂体 一 眼睑 上 下眼睑 内眦外眦 眼副器对眼球起支持 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1 二 结膜Conjuctiva 分部 PalpebralConjuctiva睑结膜 BulbarConjuctiva球结膜 ConjuctivalFornix结膜穹隆 穹隆结膜 结膜上穹 结膜下穹 ConjuctivalSac结膜囊 32 三 泪器LacrimalApparatus 组成 LacrimalGland泪腺 泪道 LacrimalDuctule泪小管 泪点 LacrimalSac泪囊 NasolacrimalDuct鼻泪管 泪腺 泪点 上泪小管 下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 33 34 四 眼球外肌ExtrocularMuscles LevatorPalpebraeSuperioris上睑提肌 提上睑 总腱环 ObliquusSuperior上斜肌 RectusSuperior上直肌 RectusInferior下直肌 RectusLateralis外直肌 RectusMedialis内直肌 ObliquusInferior下斜肌 35 五 AdiposeBodyofOrbit眶脂体和OrbitFasciae眶筋膜 36 眼的神经分布 1 感觉神经来自 三叉神经的 眼神经及其分支 2 外直肌受展神经支配 3 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 4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下斜肌和提上睑肌受动眼神经支配 5 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6 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37 第二节前庭蜗器 重点内容 外耳道的形态 分部及位置 鼓室形态及位置 骨迷路的形态与膜迷路的组成 声波传导途径 难点内容 鼓室的六个壁及交通 38 掌握内容 前庭蜗器的分布 外耳道的形态特点 鼓室壁的名称 毗邻和内外侧壁的结构 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膜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熟悉内容 外耳的组成 中耳的分部 咽鼓管的分部及形态特点 乳突窦的位置与交通 声波的主要传导途径 了解内容 耳廓的形态结构 内耳道的位置与内容 39 组成 前庭器 听器 分部 外耳 内耳 中耳 传导声波 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 一 外耳 组成 耳廓 外耳道 软骨部 骨部 外1 3 内2 3 成人的外耳道 从外向内 先向前上 然后稍向后 最后向前下 作外耳道检查时 向后上方牵拉耳廓 婴儿的外耳道短而狭窄 鼓膜接近水平 检查鼓膜时 须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外耳道的皮肤内含有毛囊 皮脂腺 耵聍腺 鼓膜 40 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咽鼓管内耳 耳 ear 感受位觉和听觉的器官 41 二 中耳 中耳位一含气的不规则腔道 位于颞骨岩部内 包括鼓室 咽鼓管 听小骨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1 鼓室 鼓膜 鼓室上隐窝 鼓室介于外耳与内耳之间 是颧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的小气腔 内有听小骨 韧带 肌 血管和神经 鼓室壁及上述结构均覆粘膜 鼓室外侧壁为鼓膜 内侧壁即内耳的外壁 42 二 中耳 一 鼓室 1 鼓室壁 上壁 下壁 前壁 后壁 外侧壁 内侧壁 盖壁 颈静脉壁 颈动脉壁 乳突壁 鼓膜壁 迷路壁 盖壁 颈内静脉 颈内动脉 咽鼓管 乳突窦 乳突小房 锥隆起 鼓室上隐窝 FenestraVestibuli前庭窗 FenestraCochleae蜗窗 Promontory岬 面神经管凸 43 2 听小骨 包括锤骨 砧骨 和镫骨 它们组成一个杠杆系统 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 锤骨 砧骨 镫骨 鼓膜张肌 镫骨肌 二 咽鼓管 咽鼓管骨部 咽鼓管软骨部 44 三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乳突窦 乳突小房 45 三 内耳 位置 颞骨岩部的骨质内 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 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46 骨迷路 osseouslabyrinth 外淋巴 骨性半规管 上 外 后侧半规管壶腹前庭 圆窗 卵圆窗耳蜗 前庭阶 鼓室阶膜迷路 membranouslabyrinth 内淋巴膜性半规管 壶腹嵴 位觉球囊 椭圆囊 球囊斑 椭圆囊斑 位觉蜗管 螺旋器 听觉 内耳 internalear 位于颞骨岩部 由套装的两组管道组成 走行弯曲 结构复杂 称迷路 labyrinth 47 一 骨迷路 组成 耳蜗 前庭 骨半规管 耳蜗 前庭 前庭窗 蜗窗 前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前骨壶腹 外骨壶腹 后骨壶腹 蜗螺旋管 骨蜗管 总骨脚 48 49 蜗轴 蜗顶 蜗螺旋管 骨蜗管 骨螺旋板 蜗管 前庭阶 鼓阶 蜗孔 一 耳蜗 中央 蜗轴 含螺旋神经节及蜗神经 人 骨性耳蜗管绕蜗轴两周半 骨螺旋板螺旋韧带膜螺旋板 基底膜 前庭阶膜蜗管鼓室阶 前庭膜 50 上壁 蜗管前庭壁 前庭膜 外壁 骨螺旋板 蜗管鼓壁 螺旋壁 基底膜 下壁 螺旋器 Corti器 蜗神经节 蜗神经 1 蜗管 51 二 膜迷路 1 椭圆囊和球囊 2 膜半规管 壶腹嵴 是位觉感受器 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 椭圆囊 椭圆囊斑 球囊 球囊斑 壶腹嵴 前膜半规管 外膜半规管 后膜半规管 前膜壶腹 总膜脚 3 蜗管 蜗管 蜗管的下壁的基底膜上有螺旋器 Corti器 是听觉感受器 52 膜蜗管 cochlea 上壁 前庭膜 tympanicmembrane 外侧壁 螺旋韧带 spiralligament 表面覆以复层柱状上皮 有自固有层伸入的毛细血管 称血管纹 striavascularis 此处的血液渗透出来形成内淋巴 下壁 骨性螺旋板 osseousspirallamina 内侧骨膜增厚形成螺旋缘 其表面上皮的分泌物形成盖膜 tectorialmembrane 覆在螺旋器上 基底膜 basilarmembrane 听弦 auditorystring 胶原样细丝束螺旋器 上皮特化形成 53 支持细胞 柱细胞 pillarcell 内柱细胞 外柱细胞指细胞 phalangealcell 内指细胞 外指细胞毛细胞 haircell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2 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