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化尿素饲喂反刍动物.doc_第1页
糊化尿素饲喂反刍动物.doc_第2页
糊化尿素饲喂反刍动物.doc_第3页
糊化尿素饲喂反刍动物.doc_第4页
糊化尿素饲喂反刍动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糊化尿素饲喂反刍动物-作者:-日期:糊化尿素饲喂反刍动物反刍动物消化营养的方式与单胃动物不同,其独特的瘤胃氮素营养方式是将所有摄入的氮素进行分解,再合成微生物蛋白进入真胃消化吸收,使得反刍动物能利用尿素、碳铵等一些化合物作为合成体蛋白质的原料,这一点是单胃动物无法比拟的。尿素、碳铵等虽然含有大量的氮,但并非以蛋白质形式存在,故称为非蛋白氮(NPN)。由于这些物质为化工产品,能够大批量生产,而且成本较低,可节约部分蛋白质饲料,从而降低饲养成本,所以逐渐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尿素只能喂反刍动物,喂其它动物无效,并容易中毒。国外饲养反刍动物使用非蛋白氮已较普遍,美国每一年要拿出一百万吨尿素喂牛,我国近10年来也在大力推广用尿素喂牛和羊。从饲养效果上看的尿素和双缩脲最佳,综合价格因素则以尿素最为可取,尿素喂牛是20世纪养牛业一大发展。 我国是养殖大国,饲料粮一直比较紧缺,尤其是蛋白原料,近几年大力提倡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目前全国约有奶牛800万头,肉牛4000万头,羊3.5亿只,进一步加剧了蛋白原料的短缺,每年大量进口。根据反刍动物能利用非蛋白氮的特点,各地都在积极研究推广尿素喂牛。纯尿素含有47的氮,饲料尿素通常为防止结块而加入其他成分,所以含氮量一般在4245,即每公斤尿素相当于2.62.8公斤的蛋白质,也就是说每1公斤尿素相当于67公斤豆饼所含的蛋白质。虽然尿素喂牛能降低成本,使养牛户获得较大收益,但直接使用尿素喂牛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方法不当将引起牛只尿素中毒,甚至造成牛只死亡。原有日粮的蛋白水平可影响尿素喂牛的效果。当日粮中含有较多蛋白质饲料时(粗蛋白含量超过13),饲喂尿素效果不明显。只有当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时,尿素才有可能代替部分蛋白质,试验证明当日粮含有912的粗蛋白时用尿素将蛋白质当量提高到1618时效果较好,当然日粮蛋白质水平更低也可。添加尿素的量也直接影响饲喂效果。这是因为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的能力有限,过多饲喂会引起牛只氨中毒甚至死亡。从理沦上讲当尿素占日粮总氮量的2030时或尿素占精料量的3是比较安全。精料的喂量,特别是淀粉类饲料喂量直接影响尿素的饲养效果,这是因为尿素在瘤胃中分解速度较快,其分解产物需要与碳链结合,否则瘤胃内氨的浓度将会上升引起中毒。虽然粗饲料(如秸秆)与谷实类均能产生碳链,但粗饲料产生碳链的速度不能满足需要,所以需要添加一些易发酵的淀粉类饲料,如玉米面。牛的年龄也影响尿素的饲养效果,牛利用尿素与瘤胃微生物相关,瘤胃中正常微生物区系的建立对能否利用尿素至关重要,从12周龄开始饲喂尿素为好,但喂量要严加限制,生产上一般从6月龄断奶后开始。当然喂量和其体重也直接相关,育成牛每日可喂30克,而肥育牛每日喂80100克或按每百公斤体重2030克添加。除以上几点外,直接使用尿素喂牛还有几个缺点:(1)适口性差。尿素苦味极浓,牛、羊不喜吃,影响采食量,反而起到一种副作用。(2)吸收利用率低。尿素进入瘤胃后,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一部分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进入真胃消化吸收。由于释放氨的速度很快,微生物来不及将其全部合成菌体蛋白,相对一部分进入血液中,最后排到尿中浪费掉了。因此尽管有人直接饲喂尿素,仍不见牛、羊生长快。(3)易中毒。当血液中氨水平超过肝脏的负担阈值,就会造成血液氨浓度累积性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反刍动物中毒,甚至死亡。由此可见,直接饲喂尿素可控性不佳,这也影响到尿素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利用膨化生成糊化淀粉尿素。膨化技术在国内应用也有十多年了,主要用于猪、鸡、水产料和特种饲料生产。糊化淀粉尿素在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国内由于认识不足,生产应用还不多。96年北京市北郊农场奶业三分场用膨化机生产糊化尿素饲喂奶牛。经过两年的糊化尿素饲喂,结果表明,饲喂糊化尿素牛群可提高产奶平均为8%,对中低产牛群效果更明显,同时每公斤精料成本下降近一毛,每年节约饲养成本约二十万。并且据反映将糊化尿素用于肉牛饲养效果更明显。近几年,一些专业饲料厂(尤其是牧区)纷纷开始生产糊化尿素,有的为进一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在产品中还加入瘤胃调控剂和天然促生长剂,并称之为(尿素)复合蛋白。复合蛋白主要由玉米、大豆、尿素、瘤胃调控剂和天然促生长剂构成,平均含蛋白75%,根据试验测定:饲喂玉米尿素,吸收率22%(适口性差,受限);饲喂玉米尿素加纤维素吸收率60%(适口性差);饲喂湖化淀粉尿素吸收率80%;饲喂复合蛋白吸收率95%以上。从以上比较可看出复合蛋白的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