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说意详解 伤寒说意 伤寒说意 清黄元御 民间中医网黄元御医书整理小组校编 http ngotcmcomforum 清黄元御伤寒说意序 伤寒说意自叙 言者所以在意也素问雷公曰臣治疏愚说意而已仲景 伤寒其 言奥赜 其意昭明解言则难说意则易其意了然其言无用矣 筌 所以在鱼得鱼者必忘其筌蹄 所以在兔得兔者必忘其蹄言所以在意 得意者必忘其言言有质文 而意无质文言有利钝而意无利钝言人人殊意人 人同是故意贵乎得而言贵乎忘 昔胜书之见周公无 而退温伯之见孔子不言而出胜书温伯善语于 无言周公孔子善听于无声何者得其意也其意诚得其言不传虽谓其 言至今传焉可也相如 子云 古之长于立言者而封禅之义未亡太玄之 旨不著相如之 显子云之 隐也使 伤寒之书出于相如则大传矣出于 子云则永亡矣仲景拙于立言而巧于立意伤寒之亡以其 也伤寒之 传以其意也仆传伤寒说意而已 戊辰 之岁成 伤寒悬解庚午年春旅寓济南草 伤寒说意数篇辛 未六月客处江都 续成全书 甲戍正月久宦京华不得志复加删定仲景 之意得矣仆之得意不可言也 世之最难长者得意之事玉楸子往往于失志之中有得意之乐若使得志 则必失意若使得意则必失志圣人无全功造化无全能与其得志而失意不 如得意而失志二者不可兼宁舍彼而取此此中得失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忧 乐未易为俗人言也 奥赜 精深蕴秘奥犹深也赜谓幽深难见 筌 捕鱼竹器 蹄 兔纲 质文 优劣不等 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前179117 年西汉蜀郡成都人辞赋家 子云 西汉 杨雄字子云公元前53 年公元18 年著 太玄经法言训纂篇方言等 戊辰 乾隆十三年戊辰即公元1748 年 江都 县名今扬州市 甲 乾隆十九年甲 即公元1754 年 1 清黄元御伤寒说意序 甲戌正月东莱都昌黄元御撰 2 清黄元御伤寒说意序 伤寒说意跋 壬辰 冬谒张翰风 夫子于陶署 语及岐黄学夫子曰昌邑 坤载先生医 术仲景而后一人也乾隆间四库馆中校纂诸臣知医者寡故其书虽已著录 而卒 未大显子其为我访求未刻之书以来毅识之于心不敢忘盖是时夫子已刻黄氏 书四五种凡数十万言矣 次年毅设帐济南以语陈孝廉元圃元圃谓其友宋君有黄氏伤寒说意钞本 因走伻 借观书未至而夫子没哲嗣仲远复申夫子遗命求黄氏之书一为周易 悬象一为 四圣悬枢一即 伤寒说意也然毅既以此书寄仲远值夫子柩 将返葬至无以为旅资且行李已首涂 故仲远 以改钞相属毅诺之 甲午 春读 礼之暇率及门人李董两生并日缮战复加校雠拟即 付之剞氏盖敬卒翰风夫子之志而成仲远之贤且以彰黄氏之绝业起世人之沉 疴而并以望夫好善之人终能以四圣悬枢周易悬象等书见示也 甲午三月下浣赵汝毅谨跋 壬辰 道光十二年壬辰即公元1832 年 张翰风 即张琦清阳湖人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道光举人历知章丘馆陶等县所至 有名绩工诗古文及分隶尤精舆地之学著有 战国策释地素问释义古诗录宛邻文集 陶署 山东省馆陶县衙 著录 指黄氏医籍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 伻 使也 首涂 先已上路 甲午 道光十四年甲午即公元1834 年 3 伤寒说意目录 录 伤寒说意卷首 1 六经解1 六气解3 营卫解4 风寒解5 传经解6 里气解7 伤寒说意卷一 太阳经 9 风寒原委9 提纲12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12 太阳伤寒麻黄汤证12 太阳风寒两感桂麻各半汤证13 太阳风寒大青龙汤证14 衄血14 太阳伤寒小青龙汤证15 太阳风寒白虎汤证15 太阳伤寒五苓散证16 太阳风寒抵当汤证17 太阳传经18 伤寒说意卷二 太阳经坏病 21 提纲21 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21 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23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28 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32 伤寒说意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33 提纲33 太阳坏病结胸证33 太阳坏病痞证36 伤寒说意卷四 阳明经 41 提纲41 阳明初病葛根汤证41 阳明腑证42 亡津便燥45 瘀血45 热入血室46 伤寒说意卷五 阳明经虚证 47 提纲47 阳明入太阴证47 三阳合病发黄51 i 伤寒说意目录 阳明少阳合病 51 伤寒说意卷六 少阳经 53 提纲 53 少阳小柴胡汤证 53 少阳连太阳经证 54 少阳入阳明腑证 55 经腑双结 56 少阳传里 56 热入血室 57 伤寒说意卷七少阳经坏病 59 提纲 59 少阳坏病入阳明证 59 少阳坏病入太阴证 61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62 伤寒说意卷八太阴经 63 提纲 63 痛满吐利 63 太阴四逆汤证 63 腹痛腹满 64 发黄 65 伤寒说意卷九少阴经 67 提纲 67 少阴连太阳经证 67 误汗亡阳 68 少阴里证 68 咽痛 69 吐利 70 下利 71 下利脉微 71 便脓血 72 死证 72 阳复 73 土胜水负 73 急下三证 74 伤寒说意卷十 厥阴经 75 提纲 75 厥阴乌梅丸证 75 厥热胜复 76 阴阳消长 77 阴胜 78 泄利 78 呕吐 79 死证 80 阳复 80 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83 ii 伤寒说意目录 方剂索引87 iii 伤寒说意卷首 六经解 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也人感 之六气而生六腑故六腑为阳感地之五行而生五脏故五脏为阴五脏者肝 心脾肺肾也六腑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也脏五而腑六灵 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是为心包合为六脏六脏六腑是生十二经 经气内根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脾肾肝胆胃膀胱经行于足是为足之六经 肺心心包三焦大肠小肠经行于手是为手之六经手有三阴三阳足有三 阴三阳脾肺之经太阴也心肾之经少阴也肝与心包之经厥阴也胆与三焦 之经少阳也胃与大肠之经阳明也膀胱小肠之经太阳也经有十二六气统 之两经一气故亦曰六经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 表里也 小肠手太阳之经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 中上循臂骨下廉出 肘内侧循臑外后廉交肩上入缺盆络心下膈抵胃属小肠从缺盆循颈 上颊至目内眦 膀胱足太阳之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抵腰中循膂络肾 属膀胱从腰中贯臀入腘中贯踹内出外 至小指外侧 大肠手阳明之经起于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循臂上廉入肘上肩 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挟口交人中左之右 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经起于鼻之交頞中入上齿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循颐后出 1 伤寒说意卷首 大迎上耳前至额颅从大迎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从缺 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街抵伏兔下膑膝循胫外下足跗入大指 三焦手少阳之经起于名指之端循手表腕出臂外贯肘上肩入缺盆布 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至目锐眦 胆足少阳之经起于目锐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 里出气街绕毛际循髀阳出膝外廉下辅骨出外 之前循足趺 入名指 脾足太阴之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上内 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 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肺手太阴之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 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入寸口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肾足少阴之经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循内 之后入跟中上腨内出腘 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上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从肺 出络心注胸中 心手少阴之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从心系上肺出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 后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肝足厥阴之经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 一寸上 寸交 出太阴之后上膕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 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从目系下颊环唇内 贯膈注肺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经起于心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从胸出胁 下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阳经在表阴经在里太阳在外皮毛之分也次则阳明次则少阳次则太阴 次则少阴次则厥阴近于骨矣阳经则属腑络脏阴经则属脏络腑足之阳经行 于股外阴经行于股内手之阳经行于臂外阴经行于臂内阳经之次阳明在前 趺 同跗 2 伤寒说意卷首 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阴经之次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手之阴经自胸 走手阳经自手走头足之阳经自头走足阴经自足走胸手三阳之走头足三阳 之走足皆行于颈项而会于督之大椎手足经之分走异道环周太阳少阴行身 之背阳明太阴行身之前少阳厥阴行身之侧是诸经之部次也 经有十二独言足经而不言手经者手之六经自胸而手自手而头所辖之部 小足之六经自头而足自足而胸所辖之部大经大则气旺气旺则病加也两 经同气病则俱病但手经轻清而足经重浊病则手经轻而足经重以足经之气偏于 重浊故也 六气解 天有六气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 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天人同气也肝足厥阴之经是 为风木心手少阴之经是为君火三焦手少阳之经是为相火脾足太阴之经是 为湿土大肠手阳明之经是为燥金膀胱足太阳之经是为寒水经有十二六气 统之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 也从妻化气而为热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太阴以湿土 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 燥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经气对化自然之理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病则一经之气见或自见其令气或自见其本气或主 令者而见从化之气或从化者而见主令之气视其经气之盛衰焉厥阴太阴太阳 足经主令而手经化气者也足厥阴风木也手厥阴之火应从风化而厥阴经病 阳虚则手厥阴化气于风木阳盛则手厥阴不从风化而从少阳之暑化足太阴湿土也 手太阴之金应从湿化而太阴经病阳虚则手太阴化气于湿土阳盛则手太阴不从 湿化而从阳明之燥化足太阳寒水也手太阳之火应从寒化而太阳经病阳虚 则手太阳化气于寒水阳盛则手太阳不从寒化而从少阴之热化少阴少阳阳明 手经主令而足经化气者也足少阴水也水之气为寒少阴经病阳盛则足少阴化 气于君火阳虚则不从火化而从太阳之寒化足少阳木也木之气为风少阳经病 3 伤寒说意卷首 阳盛则足少阳化气于相火阳虚则不从火化而从厥阴之风化足阳明土也土之气 为湿阳明经病阳盛则足阳明化气于燥金阳虚则不从燥化而从太阴之湿化主令 者盛则化气者从之化气者盛则主令者从之总之不离乎本气之虚实耳 阴易盛而阳易衰凡人之病阴盛者多阳盛者少太阳之病足太阳主令于寒 水者十之六七手太阳化气于君火者十之二三阳明之病足阳明化气于燥金者十之 一二足阳明化气于湿土者十之八九少阳之病足少阳化气于相火者十之三四足 少阳化气于风木者十之六七太阴之病足太阴主令于湿土者不止十九手太阴化气 于燥金者未能十一少阴之病足少阴化气于寒水者无人非是足少阴化气于君火者 千百之一厥阴之病足厥阴主令于风木者十之八九手厥阴化气于相火者十之一二 阳从阴化则易阴从阳化则难气数如此无如何也 一经有一经之性情经气和平彼此交济一经之性情不至偏见一经病则自见 其本气而一经之性情遂处发现 寒六经之证六经之性情发现也仲景为六经 写真知六气也知六气之变化则知六经之性情矣 营卫解 肺主气气行于皮毛则为卫肝主血血行于经络则为营然肺藏卫气肝藏营 血而实则皆出于中焦以气血乃水谷之变化中焦者消磨水谷变化气血之枢轴 也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 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 盖水谷之气有清有浊水谷入胃脾阳消磨散其精华化生气血内自脏腑 外达经络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剽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营者脉 中之血血中之气是谓营气营气在脉随宗气流行谷精之化营气其大气之抟 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宗气宗气者贯心肺而行呼吸营气之行以息往来 血之流动气送之也 平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一息脉六动气行六寸人之经脉六阴六阳以 及任督两跷计合一十六丈二尺一日之中漏下百刻以分昼夜二百七十息 4 伤寒说意卷首 水下二刻气行十六丈二尺是谓一周一万三千五百息水下百刻脉行八百一十 丈人气五十营于身一日之度毕矣 营气初行常于平旦寅时从手太阴之寸口始以肺主气而朝百脉也自手之太阴 阳明注足之阳明太阴自手之少阴太阳注足之太阳少阴自手之厥阴少阳注足 之少阳厥阴终于两跷督任周而复始阴阳相贯营周五十明日寅时又会 于气口此营气之度也 卫气者不随宗气而自行于脉外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脏二十五周其 行于阳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灵枢卫气行平 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其散者 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名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内眦循手太阳至名指之端 别者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下至跗上入中指之端其散者从耳下下手 阳明入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少阴经阴跷者足少阴 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如是者二 十五度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经而注于肾肾注于心 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是谓一周如是者二十五度平旦 阴尽而阳受气矣于是从肾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亦周五十故 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卫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出乎阳则寤入乎阴则寐此卫气 之度也 营起于气口卫起于睛明营气之行阴阳相间卫气之行夜阴昼阳起止不 同道路各异非同行于一经也 风寒解 风者 地之生气寒者天地之藏气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木旺于春木气发生则风动水旺于冬水气蛰藏则寒作盖春木司令阳自地下东 升风动而冰解则生气得政冬水当权阴自地上西敛寒凝而冻合则藏气得政 是风乃阳气之发扬寒乃阴气之翕聚气不同也 风之中人必由金水之外敛金水主卫卫性收敛而风性发泄卫气不启泄之 5 伤寒说意卷首 以风而愈欲收敛敛而莫达则内闭营血而生里热寒之 人必因木火之外泄 木火主营营性发泄而寒性闭蛰营血不秘闭之以寒而愈欲发泄泄而不透则 外束卫气而生表寒 风为春气三春之月 温日明人血淖液 而卫气浮宣袭之以风不能 也 值气凉而窍闭得风气之疏泄是以伤卫寒为冬气三冬之月天寒日阴人血凝 涩而卫气沉藏感之以寒不能 也值气温而窍开得寒气之闭敛是以伤营营 则卫郁宜麻黄以泻卫卫 则营郁宜芍药以泻营营卫发达则表邪退矣素 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 也桂枝麻黄发汗之方 汗贵乎早阴阳应象论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 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营卫感 在皮毛之部桂枝麻黄治 皮毛之方皮毛邪散后日之变无由生矣于此失治未几而或入阳明之腑或入 三阴之脏于是乎治腑治脏危证丛生工之至下而法之至拙者也 风寒客邪也病则不关于客气而视乎人身之主气主气偏阳则阳郁为热而 入腑主气偏阴则阴郁为寒而入脏无非主气为之也其始感也风寒之裹束在表 迁延日久入阳明而传三阴则皆本气之为病非尽系风寒之力也麻黄桂枝表 散风寒之剂外此则悉因主气立法不专表散之方矣解风寒外感则知气血内 仲景 寒立法非第为外感之金书而并为内 之玉诀内 之人未 尽由于 外感而外感之家无不悉本于内 解此则内外同归主客一致十病九全而不止 也 传经解 人之经脉自皮毛以至筋骨不过六层太阳在表次为阳明次为少阳次为 太阴次为少阴次为厥阴厥阴者经脉之在里者也风寒感袭受自皮毛故太 阳先病经气郁隆不得外泄次第内浸相因而发日传一经六日而遍此一定 之事不以风寒温热而异同也温病内热素积感 尽传风寒之家起于外感不 淖 zho 兆液 濡润也 6 伤寒说意卷首 缘内 或有一经两经而即已者此本气之旺而外感之轻不至成病者及其成病 则捱次遍传此风寒之大凡也 虽遍传六经而未经汗解则太阳表证 不能罢太阳不罢则不拘传至何经 凡在六日之内总以太阳为主寒宜麻黄风宜桂枝无用余方也若在经失解里 气和平则不至内传如里气非平表郁里应阳盛则入阳明之腑阴盛则入三阴之 脏腑热则宜凉泻脏寒则宜温补 凡人阳盛则生阴盛则死风寒传脏阴盛而灭微阳早 温补固难尽生风 寒传腑阳盛而烁微阴迟 凉泻亦或致死较之前在营卫逆顺霄壤此诚危急 存亡之秋也 仲景为六经分篇而太阳一经不皆表证其间有阳盛而入腑者有阴盛而入脏 者但病入脏腑而经证未罢是以属之太阳虽属太阳而内入脏腑是皆太阳之 坏病也至于阳明之篇则全是腑病阳明经证乃腑病连经而非止经病也三阴 之篇则全是脏病三阴经病乃脏病连经而非止经病也少阳之篇则半是腑病 半是脏病少阳居表阳里阴之介阳盛则传腑阴盛则传脏故脏腑兼有少阳经证 乃脏病腑病之连经而非止经病也若但是经病则全统于太阳一经不 另分立六 经之篇也 此义自仲景而后千载无知者郊倩程氏比之诸家微有一线萤光而误以脏 腑之病为经证因谓 寒不传经谬矣至喻嘉言辈醉魔迷蒙其于此理一字不 解也 里气解 风寒之 人也不能为寒不能为热视乎人之里气而为变者也里气和平则 腑热不作脏寒不动终始在经不能内传但当发散其表邪不 温清补泻之剂 也里气非平而表邪外束腑阳盛者则阳郁而生内热脏阴盛者则阴郁而生内寒 寒热之分途全在乎中 太阴以湿土主令阳明从燥金化气阳旺之家则阳明司气胃腑生其燥热阴 7 伤寒说意卷首 旺之家则太阴当权脾脏生其湿寒湿寒者水气也燥热者火气也脾以阴土 而含阳气阳升则化火胃以阳土而含阴精阴降则化水水寒而流湿火热而就燥 土者水火之中气也故火盛则燥热传于戊土水盛则湿寒传于己土此脏寒腑热之 所由来也然己土之性湿庚金之性燥湿者太阴脾土之本气燥者阳明胃土之 子气也子气不敌本气之旺故湿盛者多而燥盛者少 盖水偏胜则病湿寒火偏胜则病燥热而阴阳非平者则燥易消而湿易长缘土 居水火之中水火交蒸但能生湿不能生燥则湿有日增而燥有日减自然之事 况五行之理水能克火火不能克水故火常败而水常胜此寒热燥湿进退消长之大 凡也 后世庸工悖缪不通乃有传经为热直中为寒种种胡说千载不得解人何 可期之旦暮间也 8 伤寒说意卷一太阳经 风寒原委 四时之气木旺于春水旺于冬春木发生则阳气敷布而为风冬水蛰藏则 阴气凝肃而为寒春非无寒究竟风多而寒少冬非无风究竟风少而寒多春之有 寒者春行冬令非春气之正也冬之有风者冬行春令非冬气之正也感春之风 者谓之中风其间虽有 寒而不及中风之多也感冬之寒者谓之 寒其间虽 有中风而不及 寒之多也 气血在经是谓营卫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叶平人卫气在 外而内交于营营血在内而外交于卫营卫调和是以无病卫司于肺营司于肝 肺金下行则生肾水是以卫气清降而产阴精肝木上升则生心火是以营血温升 而化阳神气行皮毛卫气清降则腠理阖阖则中风而不 寒血行经络营血温 升则孔窍开开则 寒而不中风寒伤营者因冬日之 温而窍开也风伤卫者 因春日之气凉而窍阖也营 则卫病以营血束闭其卫气故卫郁而表寒以寒性闭 涩而血性发扬血发扬而窍开寒以收之而愈欲发扬发而不透则外裹卫气而 生表寒卫 则营病以卫气遏逼其营血故营郁而里热以风性浮散而气性敛肃 气敛肃而窍阖风以泄之而愈欲敛肃敛而不启则内遏营血而生里热风寒外 袭营卫里郁是以病作营卫二气分司于肺肝而总统于太阳故太阳经病有风 伤卫气寒伤营血之不同也 风寒外感病在经络经络脏腑实相表里在经失解阳盛则传阳明之腑阴 盛则传太阴之脏入脏则但寒而不热入腑则但热而不寒此其中虽缘于里气之不同 亦原于外邪之攸判盖卫气为阳然气降而化水则自阳而之阴也阳气之中已胎 9 伤寒说意卷一 阴魄故营 而卫病者非无腑热而下寒者居多营血为阴然血升而化火是自阴 而之阳也阴中之血已抱阳魂故卫 而营病者亦有脏寒而上热者为众卫司于 肺而实根于阳明胃乃化气之原也阳明从燥金化气阳衰而入脏脏寒则燥化而为 湿营司于肝而实根于太阴脾乃生血之本也太阴以湿土主令阴衰而入腑腑热 则湿化而为燥外感之病入脏而生湿寒来自 寒者较多于中风入腑而生燥热 来自中风者较多于 寒究之中风原是外热 寒原是外寒而其脏腑之寒热终 关于里气者居多也 营卫之气第宜外发不宜内陷寒伤营者营闭其卫卫气外发则汗出而病 解风伤卫者卫闭其营营血外发则汗出而病愈腑热则营血内陷而不外发脏 寒则卫气内陷而不外发故寒伤卫病腑阳旺者多生脏阴盛者多死以脏阴盛则卫 气内脱腑阳颓败而死也中风营病脏阴旺者多生腑阳盛者多死以腑阳盛则营 血内蒸脏阴涸竭而死也腑阳盛则卫气不陷 其过盛而生内热一 清散则卫 发而汗出脏阴盛则营血不陷 其过盛而生内寒稍 温散则营发而汗出若阴 阳和平之家营病则多外热外热入腑则宜清里里阳非虚不至内寒也卫病则 多外寒外寒入脏则宜温里里阴非虚不至内热也卫气之发赖乎阳明卫病 者不可泻戊土之阳气故胃热盛满仲景有缓攻之法营血之发赖乎太阴营病 者不可泻己土之阴精故腑热 阴仲景有急下之条也 中风之家阴气不衰足以济阳则外热虽盛而不入阳明之腑 寒之家阳气 不衰足以济阴则外寒虽盛而不入太阴之脏六日经尽营卫郁隆既无内陷之路 自当外发皮毛泄而为汗是以在经则为顺若在经失解阳盛而入腑阴盛而入脏 脏寒则阴胜而阳亡腑热则阳亢而阴亡死不旋踵最可虑也是以入腑入脏则为逆 腑热而 凉泻脏寒而 温补补泻无差脏寒者不无生望腑热者虽有危机不至 于死死者无论矣其生者未为大逆然究不如在经之为顺也 风寒之邪感在经络经络虽病万不至死阳盛入腑脏阴消亡阴盛入脏 腑阳颓败则九死不获一生若脏寒已动而腑阳未绝足以温其凝冱腑热既作而脏 阴未竭足以润其枯燥则病极危剧而不至于死然阴阳偏盛匀有死理究竟阴亡 匀 同均 10 太阳经 而死者少阳亡而死者多以阴易长而阳易消死于阳败者不止八九死于阴亏者未 能二三若 寒温病之外凡诸内 杂病之门则阴亏而死者绝无而仅有矣 11 伤寒说意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交所招聘面试高频题库解析
- 2025届德阳市罗江区中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宠物训导师笔试重点复习题集
- 2025年妇联笔试高频题解析
- 投资合作协议细则
- 2025年高空作业登高架设考试试题及解析
- 2025年植保无人机面试高频问题集
- 2025年滑雪中级指导员考试要点与模拟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操作规程试题集
- 2025年品质检测员执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输血科(血库)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计划方案
- 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学智慧专家讲座
- 追忆列宁PPT课件2
- 高中地理 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 问题研究 何时“蓝天”常在 课件
- 2020阿里云产品图标
- 2023-2024-CSSCI经济管理类期刊排名
- GB/T 39856-2021热轧钛及钛合金无缝管材
- 《国际结算(第五版)》第十一章 国际非贸易结算
- 基础教育改革专题课件
- 安全监理巡视检查记录
- CRD法、CD法、三台阶法、台阶法工程施工程序示意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