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真题i.doc_第1页
训诂学真题i.doc_第2页
训诂学真题i.doc_第3页
训诂学真题i.doc_第4页
训诂学真题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腿2006年1月训诂学考卷芅一、单项选择题 螃1.以下工作,可称为“训诂”的是( )肂 A .以今语释今语 B.以今语释古语 C.以汉语释外语 D.以方言释方言蚈2.“故训”是( ) 羅A.偏正式复合词 B.联合式复合词 C.动宾式复合词 D.主谓式复合词袄3.世说新语贤媛:“(范)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其“愧”字之义应释作( ) 芀A. 内疚 B.羞愧 C.感到不安 D.感谢肈4.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其“信”用该字( ) 螆A.本义 B.直接引申义 C.假借义 D.间接引申义蚂5.荀子儒效:“遵道则积,夸诞则虚”。王念孙认为“道”应作“遁”。这是古书中薂的( )蒇A.通假字 B.讹误字 C.异体字 D.同音字蒆6.“或”与“域”最初是( ) 蚃A.音同义异之字 B.音义有别之字 C. 形义有别之字 D.音义无别之字蚁7.清代典籍中,每每以“元”代“玄”,这是( ) 膀A.避讳而改字 B.古音通假 C.形近而讹 D.异体字替代芆8.荀子非相:“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有人释“党”为“直言”。这是误释( )螅A.古体形字 B.古音通假 C.古方俗语 D.古代语法蝿9.说文:“驰,大驱也。”即车马疾行。木兰诗:“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薀以上两例之“驰”,其义( ) 羇A.相关 B.相同 C.不相干 D.相反薂10.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郭璞游仙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膁孩。”前后两例的“孩”相较( ) 聿A.二者意义相同 B.二者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C.后者词义有所转移 D.后者变为褒义词螇11.诗大雅生民:“诞置这隘巷。”毛传:“诞,大。”毛氏之释是( )薃A.将实词释为虚词 B.将虚词释为实词C.将动词释为形容词 D.将形容词释为动词芀12.荀子荣辱:“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这组排比句中,句末“越”葿“楚”、“雅”三字,词性相同,词义相类,这属修辞手法的( ) 蒈A.对比 B.双关 C.借代 D.互文蚅13.列子汤问:“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荀子劝学:“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鱼出听,蚂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不言“匏巴鼓琴”而言“匏巴鼓瑟”,这是( )袈A.古音通假 B.文字讹误 C.变文以避复 D.变文以协韵膈14.论语阳货:“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属草稿。”以蒂上两例“草”之义( ) 螁A.二者相同 B.二者无关 C.后者引申出前者 D.前者引申出后者莇15.吕氏春秋期贤:“然则君何不相之。”高诱注:“何不以段干木为辅相也。”高氏之蚄注指出“相”字用法是( ) 蒃A.名词的意动 B.名词的使动 C.动词的意动 D.动词的使动衿16.释文给诗经某字注音为“子桑反”,则该字韵母( ) 螇A.与“子”相同 B.与“桑”相同 C.与“反”相同 D.与“子”“桑”“反”均无关蒅17.说文释某字形体结构为“从手下目”。该字是( ) 薅A.象形字 B.指事字 C.形声字 D.会意字芁18.尔雅释训:“穆穆,肃肃,敬也。”这属义训中的( )蒀A.同训 B.递训 C.互训 D.歧训膅19.“言”这一训诂术语往往用来( ) 莂A.训释词义 B.申述章旨 C.串讲文意 D.阐述语法莀20.以下著作,属于随文作注的训诂专著是( ) 衿A.广雅 B.诗集传 C.读书杂志 D.经传释词羅二多项选择题蒄21.“谓之”这一训诂语,可( )螂A.用以注音 B.用以释义 C.用以辨析同义词 D.纠正误字 E.写作“之谓”艿22.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所释对象有 ( )蚆A.春秋B.前人对春秋之注C.左传D.前人对左传之注E.春秋公羊传蒅23.说文解字这一训诂著作,是我国第一部 ( ) 袀A.兼释形义的字典 B.义训之书 C.形训之书 D.百科分类词典 E.按部首排列的字书螈24.方言中指出词语的来源及使用地区范围时,所有术语有( )莆A.通语 B.转语 C.凡语 D.古今语 E.古雅之别语节25.“樊,藩也。”“需,须也。”用这种训诂方法作释,训字与被训字( )芃A.古音相同或相近 B.可能同源C.可能有相同的义项 D.可能音义全同膈E.可能一为本字,一为借字膆三、名词解释莄26.歧训莁27.他校薇28.毛传袇29.变文莅30.始一终亥 蒀四、简答题芀31.简述顾野王玉篇的主要特点。蚇32.说文:“拙,不巧也。”又“假,非真也。”说明此种表达字(词)意义方式的名称和特点。膂33.说文新附:“劬,劳也”。诗小雅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史记刺客列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从词义构成角度说明“劬劳”与“得失”二词的区别。袂34.黄侃说:“小学家之训诂费园,而经学家之训诂贵专。”如何理解黄氏此说?蚀五、判断分析题莈35.(8分)说文:“元,始也。”又“湄,水草交为湄。”尔雅释诂:“元,始也。”又释水:“水草交为湄。”由此可知,说文与尔雅是性质相同的著作。此说法当否?为什么?芄36.(7分)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杜预注:“使得其所宜。”礼记檀弓下:“无所不用斯言也。”孔颖达疏:“所谓处所。”杜、孔二氏分别以“所宜”,“处所”释“所”,均增加一字以释其义,都属增字强释。此说法正确否?为什么?羀六、论述题腿37.说文:“企,举踵也。从人、止。”又“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说明这两条训释所用的训诂方法的名称,定义。并举例说明这一训诂方法能否寻求假借字本字的理由。袄38.王引之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谈谈对王氏之说的理解,并据此评论杜预之注。莅2006年04月训诂学考卷莃一、单项选择薈1、“训诂”的基本含义是( ) 薄A注释古书 B解释古籍中语言 C解释古文字 D注音释义肃2、“故训”与“诂训”含义( )蒁A相同 B相关 C无关 D相反羈3、古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其“顾归”是( )莅A连绵词 B动宾复合词C偏义复词 D 同义复词膄4、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其“何”用该字的( )蕿 A本义 B直接引申义C假借义 D 间接引申义 莇5、古书在传抄、刻印中,因形体相近将甲字误成乙字,形成古书中的( )肅 A 通假字 B讹字 C异体字 D同音字芅6、“亨”与“享”最初是( ) 羂 A音同意异之字 B 音义有别之字 C形义有别之字 D 音义无别之字 袆7、楚辞招魂:“肴羞未彻,女乐罗些。”汉代人改“彻”为“通”,这是( )袅 A避讳而改字 B古音通假 C形近而讹 D异体字替用肃8、墨子节葬下:“内积奚后。”今本“奚后”作“奚吾”,这是()肀 A改借字为本字 B改误字为正字C不解古语妄改字 D 改换同义字薀9、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庄子。盗中跖:“勇悍果敢,聚众率兵。”以上两例之兵( )薆 A其一用该字本义 B二者皆用该字本义C二者皆用该字引申义 D其一用该字假借义肄10、史记。伍子胥列传:“抉吾县(悬)吴东门之上。”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前后两个“眼”字相较,二者( )蒃 A意义相同 B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C意义范围不同 D词义轻重不同罿11、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其中“手”用作()莆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代词袁12、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姜出而赋。”其“出”和“入”均指“公”与“姜”二人,这属修辞手法中的( )薁 A 对偶 B 双关 C排比 D互文荿13、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处”与“止”同义,“止”谓雨止,不言止而言处,这是( )肇 A 古音通假 B文字讹误 C变文以协韵 D变文以避复羃1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以上两例“元”之义( )虿 A均为该字本义 B均为该字引申义 C后者引申出前者C前者引申出后者螈15、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传:“中谷,谷中也。”毛氏之释是( )螇 A指明语序 B阐明句意C 注释词义D指出古书讹误羄16、吕氏春秋。慎行:“崔杼之子相与私哄。”高诱注:“哄,读近鸿。”高氏所用的注音方法是( )肂 A 直音 B 譬况C 读若 D 反切芇17、说文释某字为:“将取也。从木,从爪。”可知该字为( )薇 A 象形字B 指事字C形声字 D会意字螂18、“甲,乙也。”若甲、乙二字是同声符的形声字,则这一训诂方法是( )膀 A 声训 B形训 C 同训 D互训蚇19、论语。子罕:“后生可畏。”何晏集解:“后生谓年少。”其训诂术语“谓”相当于( )芈 A 称作 B等于说 C是指 D叫作袃20、随文释义的注疏现最早见于( )蒂 A 先秦 B汉代C 魏晋南北朝 D唐代莀二、多项选择题螄21、解释同义词需“同中求异”时,可用的训诂术语有( )袄 A互言 B析言 C 对文 D浑言 E 对言蚁2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别具特色的新的注释体式,它们是( )螀 A章句 B义疏 C正义 D集解 E传注薄23、尔雅是我国第一部( )蚂 A分类词典B形训著作 C词语汇编D声训著作E通释语义著作蝿24、说文解字对字的说解,其基本体例包括( )腿A 列出小篆形体 B诠释该字之义C分析字形结构D有时注明读音E有时征引书证芅25、“甲、乙也。”若甲、乙二字构成声训,则( )螃A二者古音相同活相较B二者可能同源C二者可能有相同义项D乙可能是甲本字肂E乙必然是甲本字蚈三、填空题羅26、笔势袄27、对校芀28、本注肈29、据形系联螆30、古雅之别语蚂四、名词解释题薂31、说文依据小篆的形体释字之本义,有时不免出差错,为什么?蒇32、释名。释天:“月,阙也,满则阙也。”又释山:“山,产业,产生物也。”以此两条训释为例,说明释名一书的性质和宗旨。蒆33、广雅。释诂一:“数、让,责也。”史记。张仪列传:“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史记。仓公列传:“缓急无可使者。”从词义构成角度说明“数让”与“缓急”二词的不同特点。蚃34、何谓词义的社会性?蚁五、判断说明题膀35、说文:“衣,依也。”又“日,实也。”训字与被训字音同或义近。由此说明说文是一部声训专著。此说当否?为什么?( )芆36、说文:“点,小黑也。”诗。大雅。抑:“白珪之玷,尚可磨也。”马瑞辰释:“玷,又通作点。”由此可知,“玷”是“点”的假借字。此说却否?为什么?( )螅六、论述题蝿37、尔雅。释诂:“育、孟、耆、艾、正、伯,长也。”试分析、评论尔雅此释。(提示:从训释方式以及“长”字所含之义等方面考虑。)薀38、说文释“梢”字的形体结构为:“从木,肖声。”“梢”的“事物的末尾、船舵尾、树尖或树枝的末端、捎带”几义中,何为本义?何为引申义?何为假借义?为什么?羇2006年10月训诂学考卷薂一、单项选择膁1训诂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是( )聿A古代典籍 B古代文献语言 C 古代文字 D古代口语螇2“训诂”与“训故”含义( )薃A 相同 B 相关 C无关 D相反芀3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二:“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其“料理”之义应理解为( )葿A安排 B 帮助 C 排遣 D 作弄蒈4孟子离缕:“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其“蚤”用的是该字的( )蚅A 本义 B 直接引申义 C 假借义 D 间接引申义蚂5逸周书武称篇:“美男破老,美女破舌。”王念孙认为“舌”应作“后”,这是古书中的( )袈A 通假字 B 讹误字 C 异体字 D 同音字膈6“喻”与“谕”最初是( )蒂A 音同义异之字 B 音义有别之字 C 形义有别之字 D 音义无别之字螁7尚书益中的“万邦”,史记夏本纪.引作“万国”,改“邦”为“国”,( )莇A避违爾改字 B 古音通假 C 形近而讹 D异体字替代蚄8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险梳妆。”后人改“险”为“俭”,这是( )蒃A改借字为本字 B改误字为正字 C不解古语妄改字 D改换同义字衿9说文“币,帛也。”史记屈原列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以上两例之币( )螇A意义相关 B意义相同 C意义不相干 D第二例为假借字蒅10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前后两例“宫”字相较,二者( )薅A意义相同 B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C意义范围不同 D词义轻重不同芁11诗幽风七月:“采茶薪,食我农夫。”其“薪”字用作( )蒀A名词 B动词 C代词 D形容词膅12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喜与“悲”均兼指“以物”和“以己”,这属修辞手法的 ( )莂A对偶 B双关 C排比 D互文莀13史记蔡泽列传:“如是而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白公”就是“白起”,不言“白起”,而言“白公”,是 ( )衿A古音通假 B文字讹误C变文以避复 D变文以协韵羅14战国策齐册“不能相去。”(高诱注:“去,离也。”)左传闵公二年:“卫侯不去旗。”以上两则“去”之义( )蒄A均为该字本义 B均为该字引申义C后者引伸出前者 D前者引申出后者螂15诗周颂清庙“于穆清庙。”毛专“于,叹辞也。”毛氏之释是()艿A解释虚词 B解释实词C说明句型 D说明表现手法蚆16汉书高帝纪“秦将章邯距破之”苏林注:邯,音酒酣之醋。苏氏的注音法是()蒅A读若B直音C譬况 D反切袀17说文释某字的字型结构为:“从木,一在其下。”该字是()螈A读若 B直音C譬况 D反切莆18礼记哀公问“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这属训诂方法中的()节A声训 B同训C形训 D互训芃19现存最早的随文作注的专著产生于()膈A先秦 B汉代C魏晋南北朝 D唐代膆二、多项选择题莄21、在解释同义词需“异中求同”,可用的训诂术语有()莁A析言 B浑言 C散文 D对言 E统言薇22、皇侃论语义疏所释的对象为()袇A论语中之词语来源 B论语原文词句 C前人对论语之注 莅D朱熹的论语集注E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蒀23、方言每条的前半部分,一般都()芀A罗列同义词 B指出名词的地理分布 C用同训法释义 蚇D类似释名体例E类似尔雅体例膂24、尔雅这一训诂著作()袂A释古今之异言 B通方俗之殊语 C汇集古代训诂资料 D诠释多种名物蚀E对词语分类作释莈25、若用训释法训释某字,则()芄A能释该字本义 B不能释该字假借义 C分析该字形体结构 D依据该字笔势E依据该字笔意羀三、名词解释题腿26、笔意袄27、本校莅28、凡语莃29、引申义薈30、以类相从薄四、简答题肃31、何谓说文四大家?其代表作各是什么?膈32、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事。”可否用分析“信”字型结构的方法来解释蚅该字在此用例中之含义?为什么?肂33、左传昭公七年“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释“莫余敢侮”之义,并说明其词序袁特点。芆34、何谓词义的时代性?试举例说明。膄五、判断分析题螂35、(本题8分)说文“冬,四时尽也。”又“掉,摇也。”就字义表达的方式看,以上羂两例相同,且都能准确、明白的揭示字义。此说当否?为什么?虿36、(本题7分)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何晏集解:“莫,无也。无文者,犹俗言不文也。”刘端临说:“文莫吾犹人也,犹曰黾勉犹人也。”何、刘二氏对“文莫”之释相同。此说确否?为什么?薃六、论述题薂37、论语雍也:“夫子失之曰。”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矢,誓也。”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说明这两条训释所用的训诂方法的名称,定义,并以此为例说明这一训诂方法的作用。螀38、说文释“崇“的形体结构为:”丛山,宗声。“崇”的“高,山大而高,崇拜,聚集“的意义中,何为本义?何为引申义?何为假借义?为什么?螇2007年1月训诂学考卷芇一、单项选择题芃1、“气,云气也。象形。”这一训释用的训诂方法是( )螁 A、声训 B、形训 C、义训中的同义训 D、义训中增字足义 腿2、说文:“要,身中也。”礼记.檀弓天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 )蚆 A、相同 B、相反 C、相近 D、不相干肃3、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一般能求得该字的( )薈 A、近引申义B、远引申义 C、假借义 D、本义芈4、“甲,乙也。”若甲、乙二字构成声训,则二者 ( ) 肆 A、古义完全相同 B、古代字形相同 C、古音相同或相近 C、古音迥然不同螄5、说文:“骈,驾二马也。”段玉裁注:“谓并二马也。”由此可知( )蚀A、“并”是“骈”的语源 B、“并”是“骈”之义 C、“并”与“骈”音义无关 D、“并”是“驾”之义莆6、玉篇:“坝,蜀人谓平川曰坝。”从训诂表达方式看,玉篇此释属义训中的 ( ) 薅 A、比较说明 B、使用譬况 C、标明义届 D、进行描写薄7、“采,将取也。从木,从瓜”以下训诂著作,能作出这种解释的只有( ) 螁 A、尔雅 B、说文解字 C、方言 D、释名蝿8、尔雅前三篇类似( ) 羄 A、百科词典 B、连绵词典 C、虚词词典 D、同义词典芄9、毛诗训诂转内容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 ( )蒈 A、说明章旨 B、诠释典故 C、解释词义 D、串讲句意袇10、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毛诗:“雄雉见雌雉而鼓其翼而泄泄然。” 毛传此释( )莄 A、解释词义 B、说明章旨 C、诠释典故 D、串讲句意羅11、郑玄注释诗经的著作是 ( )薀 A、毛诗笺 B、毛诗正义 C、诗集传 D、诗本义艿12、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的“绝代”,其义是( )肇 A、断代 B、远古 C、前代 D、古代蒁13、刘熙著释名的目的是 ( )蚁 A、推求事物得名之由 B、释事物名称之义 C、分辨各类事物 D、补充尔雅之释莈14、最早对“六书”各类作具体解说的学者是( ) 蒆A、班固 B、许慎C、郑玄 D、毛亨芁15、训诂是一项专门性工作,其主要涉及对象是( )葿A、古代字形 B、古字读音 C、古代文献学言 D、古代口语蒆16、世说新语.俭啬:“王武子因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其“上直”之义是 ( )羆 A、上等价值 B、上端陡直 C、正直 D、上班羂17、易.威:“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其“相”用该字( )蒀A、本义 B、近引申义 C、远引申义 D、假借义袈18、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律历迭相治也,其间不容发。”此例之“间”应释作( )莅A、间隔 B、时间 C、中间 D、门缝螂19、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郑玄:“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 ( )薁 A、用汉代音注古音 B、用通语释方言 C、训古语之义 D、纠正误字羇20、礼记.大学:“所谓其诚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释文:“恶恶,上乌路反,螅下如字。”由此可知,第二个“恶”之义是( )蒃A、坏;不好 B、讨厌 C、畏惧 D、忌讳荿二、多项选择题艿21、以下专著,属于单释语义的有 【 】膄A经典释文B、经传释词 C、广雅D、玉篇E、虚字说膃22、以下训诂术语始于郑玄的有【 】莀A、传 B、笺 C、解 D、注 E、诂蒈23、方言卷十:“爆,火也楚转语也。”由此可知“火”与“爆”【 】袇A、意义相同 B、意义不同 C、古音相近 D、古音迥异 E、义同音近羃24、以下训诂术语,可用以释假借字的有【 】蒁A、犹 B、之言 C、读为 D、读若 E、之为言薆25、以下有关说文之说,其正确的有【 】莇A、部首始一终亥 B、部首次序据形系联C、全面解释字义 D、释字之本义E、同部首之字以类相从蚄三、填空题艿26、文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者司马喜膑(鼻引)脚于宋。”其“鼻引”二字的作 用是。袈27、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所释义与原文义毫不相干,这属旧训诂弊端的。螆28、王念孙说:“大氐双声叠韵字,其义即存乎音。”王氏说的“双声叠韵字”指。蒄29、诗.邶风.击鼓:“不我以归,忧心忡忡。”其中“忧心忡忡”之义即。莀30、一个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往往有不同意义,这体现词义的。肇31、若将词的意义分为概括意义和具体意义两类,则尔雅之类词典所释大多是词的。膅四、名词解释题膄32、训诂莂33、反切荿34、古今语薅35、注疏羅36、由反知正腿五、简答题蒇37、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据孔氏肄之说,释“诂”之义,并说明“诂”与“古”二者的关系。莁38、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杜预注:“寤寐而庄公已生。”试评论杜氏此芀注。蚆39、形训不能依据笔势,为什么?蒄40、简述说文解字释字体例。膁六、判断说明题节41、左传.昭公三年:“既成昏,晏子受礼。”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羈成行。”可见“昏”与“婚”是古今字。 【 】膇42、说文:“狱,确也。”诗.召面.行露:“何以速我狱。”毛传:“狱,确也。”由此袂可知,毛传所释是“狱”的本义。 【 】聿七、论述题肇43、诗.陈风.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释“乐”之义,并说明求“乐”之义所用薆的训诂方法的名称、定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蚂44、尔雅.释诂:“台、朕、赉、畀、卜、阳,予也。”试分析、评论尔雅此释。膀2007年4月训诂学考卷葿一、单项选择肆1“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这一训释所用的训诂方法【 】莃A.声训 B.形训 C.义训中的同义相训 D.义训中的增字足意膂2说文:“属,连也。”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者”之“属”的意义与说文之释【 】薇A.相关 B.相同 C.相反 D.不相干蒅3,形声字的义符可指明该字的【 】膃A.本义 B.引申义 C.假借义 D.意义范畴罿4,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日”与“实”【 】羀A.古义完全相同 B.古代字形相同C.古音相近D.古音迥然不同袄5,说文:“窠 ,空也。”广雅释宫:“窼,巢也。”王念孙疏证:“凡言者,皆空中之义。”由此可知【 】袃A.“窠”的语源是“空” B.“窠”之义是“空” 肁C.“空”的语源是“窠” D.“空”之义是“窠”肈6,说文:“口,人之所以言食也。”从训诂学表达方式看,此释属于义训中的【 】芄A.进行描写 B.使用譬况 C.标明义界 D.比较说明薄7,“翁,颈毛也。从羽,公声。”以下训诂著作,能做出这种解释的只有【 】膂A.尔雅 B.说文解字 C.方言 D.释名膆8,尔雅后十六篇类似【 】羇A.同义词词典 B.虚词词典 C.联绵词典 D.百科词典莄9,毛诗诂训传成书于【 】衿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蕿10,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毛传此释是【 】蒇A.解释词义 B.串讲句意 C.诠释典故 D.说明表现手法肅11,毛诗笺的作者是【 】羁A.郑玄 B.毛享 C.孔颖达 D.朱熹蚇12.,郭璞给方言作序时,说该书“考九服之逸言”。其“九服”指【 】袆A.时代 B.地域 C.名族 D.服装薁13,我国第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业是【 】肂A.释名B.文始C.广雅D.辞源肀14,为今本说文解字每字加注反切的学者是【 】芅A.许慎 B.徐铉 C.段玉裁 D.朱俊声莁15,张揖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言也”;“训者,谓字有意义也。”若照此之释,“训诂”一词的结构属于【 】衿A.主谓B.并列C.动宾 D.动补膈16,世说新语言语:“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其“百里”之义是【 】蚅A.百里之内 B.百里之外 C.方圆百里 D.县令肂17,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其“来”用该字【 】袁A.本义 B.近引申义 C.远引申义 D.假借义芆18,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仲长统昌言理乱:“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前后两例“臭”相较,其意义范围【 】膄A.后者有所转移 B.后者有所扩大C.后者有所缩小 D.二者无差异螂19,周礼春官司尊彝:“郁齐献酌。”郑玄注:“献读为摩莎之莎,齐语声之误也。”郑氏之注是【 】羂A.以汉代音注古音 B.以通语释方言C.训释古语之义 D.纠正误字虿20,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好好色。”释文:“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由此可知,第二个“好”之义是【 】薃A美好 B.喜爱 C.璧孔 D.贪图薂二、多项选择题螀21.以下著作,专释虚词的有【 】螇A.选雅B.经传释词C.助字辨略D.字汇E.语助芇22,已有自注的书,若后人再加注解,其自注便可称为【 】芃A.他注 B.本注C.集注D.原注 E.补注螁23,以下研究方言的著作,属于清代学者的有【 】腿A.方言疏正B.方言校笺C.方言笺疏D.方言疏证补E.方言注蚆24,说文:“兵,疾加也。”又,“疾,病也。”以“病”释“疾”是【 】肃A.浑言B.统言C.通言D.散文E.散言薈25,以下哟有关说文释字之说,其正确的有【 】芈A.列出小篆形体B.释字本义C.每字用读若注音D.分析字形结构E.有事征引书证肆三、填空题螄26.用“读若”法注音,被注字与注音字的读音 。蚀27把彼此无关的事理任意牵合、强加比附,这属于旧训诂弊端中的 。莆28.楚辞九歌:“君不行兮夷犹。”就古音和古义两方面进行比较,“夷犹”与“犹豫” 。薅29.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其“采采”应释作 。薄30.某此的某一意义,往往在同一时代的所中书中有用例,这体现词义的 。螁31若将此的意义分为概括意义和具体意义两类,则毛诗笺之类的著作所释大多是词的 。蝿四、名词解释题羄32.形训芄33.转语蒈34.直音袇35.义疏莄36.增字强释羅五、简答题薀37黄侃说:“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至谓。”据黄氏此说,说明“训”、“诂”二字的含义的异同。艿38何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试举例说明。肇39声训能寻求假借字的本字,为什么?蒁40简述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蚁六、判断说明题莈41.说文:“澹,水摇也。”汉书食货志上:“犹未足以澹其欲也。”说文新附:“赡,给也。”可见“澹”与“赡”是古今字。【 】蒆42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杨注:“凡物强则意味柱而任劳,柔则见束而约急,皆其自取也。”杨氏对“柱”之释准确无误。【 】芁七、论述题葿43.诗小雅无羊:“何蓑何笠。”毛传:“蓑,所以备雨。”说明毛传所用的训诂方法的名称、定义以及这一方法能否推求语源的理由。蒆44.说文:“本,木下曰本。”释名释山:“山,产也,产生物也。”某字典在确定“本”有“树根”义,“山”有“产生”义时,分别以说文和释名以上之释为例。试对此略加评述。(提示:说明可否用说文、释名这类解释为例说明字义,并论其理由。)羆2008年1月训诂学考卷羂一、单项选择题蒀1“解释古籍中的语言”是训诂的基本( )袈A原则 B含义 C方法 D思路莅2说文:“训,说教也。”依说文之释,“训”是( )螂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代词薁3张揖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言也。”据张氏次释,“诂”的含义是古代( )羇A典籍 B文学 C方言 D语言螅4诗大雅蒸民:“古训是式。”其“古训”之义是( )蒃A古代的教学 B古代的词义 C古昔的教言 D古语的解释荿5“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此说的提出者是( )艿A王念孙 B段玉裁 C王引之 D戴震膄6古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其“顾归”是( )膃A动宾式复合词 B动补式复合词 C同义复词 D偏义复词莀7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玄注:“余,予古今字。”由此可知,“余”与“予”是( )蒈A异体字 B同义词 C反义词 D意义无关的词袇8许慎所说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古书中的( )羃A讹误字 B异体字 C本字 D假借字 蒁9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战国策魏策:“寡人谕矣。”此两例中的“喻”与“谕”( )薆A音义均异 B音义均同 C音同义殊 D义同音殊莇10古书历经刻写传抄,文字往往因形近而误,形成古书中的( )蚄A假借字 B衍文 C脱文 D讹字艿11荀子非相:“文则致实,博而党正。”方言卷一:“党,知也。”以上两例中的“党”,其义( )袈A相同 B相关 C相反 D无关螆12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其“兵”用该字( )蒄A直接引申义 B间接引申义 C本义 D假借义莀13陈后主紫骝马乐府:“红脸桃花色。”水浒传第六二回:“仰着脸四下里看时,不见动静。”前后两例“脸”的意义范围相较( )肇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后者有所转移 D两者完全相同膅14荀子荣辱:“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夏,君子安雅。”“越”、“楚”、“雅”处于相同语言结构中的相对应位置,其义相类,这属于修辞手法中的( )膄A排比 B对偶 C互文 D比喻莂15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陶谷清异录木:“秦陇野人得柏树,解截为版。”以上两例“解”之义( )荿A前者引申出后者 B后者引申出前者 C二者均为本义 D二者均为引申义薅16诗邶风绿衣:“心之忧矣,曷维斯已。”毛传:“忧虽欲自止,何时能止也?”毛氏之释是( )羅A阐明语法 B解字释词 C分析句读 D串讲大意腿17荀子成相:“上能尊主爱下民。”王念孙据该书不荀、臣道二篇“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断定“爱下民”当作“下爱民”。王氏这种校勘法属( )蒇A本校 B对校 C他校 D理校肄18说文释某字为:“炮肉也。从肉在火上。”由此可知该字是( )莁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芀19“甲,乙也。”若乙是甲的本字,则这一训诂方法属( ) 蚆A义训中的同训 B义训中的互训 C声训 D形训 蒄20“甲,乙也。”若甲、乙二字构成同义相训,则二者( )膁A古音相同 B古音相近 C意义全同 D意义有共同点节二、多项选择题羈21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其注释的对象有( )膇A春秋 B公羊传 C谷梁传 D左传E尚书大传袂22“犹”这一训诂术语,可用于( )聿A同义相训 B说明引申义 C注明音读 D以本字释借字 E以今语释古语肇23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行。”毛传:“行,行道也。”由毛氏之释可知,该诗句中的“行”( )薆A与“道”同义 B与“道”同音 C用其本义 D用其引申义 E是名词蚂24尔雅是我国第一部( )膀A通释语义专著 B义训专著 C分类词典 D词语汇编 E训诂资料集葿25以下著作,属于晋代郭璞的有( )肆A尔雅注 B水经注 C方言注 D汉书注 E山海经注莃三、填空题膂26字义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三类。汉书王陵传:“杜门不出。”此“杜”之义是该字 。薇27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若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则“文莫”属于 。 蒅28诗小雅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若将两个并列词素构成的词分为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两类,则“劬劳”属 。膃29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右,毙于车中。”其“毙”之义是 。罿30依王力先生之说,根据古籍上下文来确定一个多义词的词义,这叫做 。羀31许慎著说文解字,他所谓的“文”指 。袄四、名词解释题袃32本义肁33递训肈34如字芄35音义薄36古今字膂五、简答题膆37陈澧说:“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东塾读书记卷十一)如何理解陈氏此说?羇38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以此句“蚤”字为例,说明假借字与本字之间的音义的关系。莄39随文释义与通释语义两类训诂专书有何不同之处?衿40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杨氏注:“伪,为也,矫也。”从词义训释方式的角度,说明如何理解杨氏此注。蕿六、判断说明题袈41说文:“窠,空也。”由此可知,“空”是“窠”的本义。( )薆42尔雅释水:“(水)小波为沦。”释名释水:“水小波曰沦。”不能由此说明尔雅与释名是性质相同的著作。( )蒃七、论述题腿43王引之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经义述闻通说下)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以此句“信”字为例,评述王引之之说。芈44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