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docx_第1页
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docx_第2页
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docx_第3页
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郑田(广东商学院,广州 51 0320)摘要:随着房地产市场规模扩张,各地建筑工地随处可见,建筑工人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建筑工人的生存状况、心理健康及其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关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视角进行分析,探 讨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建筑工程质量的关系。关键词:建筑工人,心理,质量安全,关系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133 (2012) 03- 61- 0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work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the quality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zheng tian(guangdong college of business, guangzhou, 510320,china)abstract: with booming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construction sit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so that construction workersscale also rapidly has been exp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workers living condition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ecomes a hot issue of whole society. this article analyses from the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therefor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work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keywords: construction workers psychology quality and safety relationship的和谐稳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引言1建筑工人的心理困境2自 1998 年逐步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编 制的 2011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建筑业建筑工人为 4160.4 万人。建筑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这些大量从事建筑 工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却不容乐观,以往的研究表明:这些建筑工人的心理 健康状况普遍令人担忧。近年来建筑工人极端讨 薪、自杀等事件频繁发生,建筑工人犯罪也是呈现 逐步攀升的趋势,极端的案例显示出普遍存在的对 建筑工人心理健康关注的缺失。关注建筑工人的生存状况,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有利于培 养他们的健康心理,而且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长远来说,对整个社会近十年来,建筑工人为拖欠工资、劳动权益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条件问题维权的事件时有发 生,建筑工人的犯罪率也较以往有所提高。不少调 查显示:大部分的建筑工人的心理呈现亚健康状 态。贾 凤 芹 等 (2008)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苏州市 89 名青年建筑工人进行了调 查。结果表明:苏州市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比 非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建筑工人在躯体 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方面得分显著高。黄永等人 (2008)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 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 bref)、社会支持评定作者简介:郑田(1979-),女,安徽泾县人,广东商学院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讲师、管理学硕士。 62 建 筑 监 督 检 测 与 造 价第 5 卷 第 3 期量表 (ssrs),对安徽合肥市及周边地区中铁某局11 个建筑工地的 696 名农民工及 349 名正式职工 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建筑工人在生理、心理领域分都低于正常人群,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05)。企业社工团体近年来对珠三角 3000 多位建筑 工人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涉及建筑工人心理状况的外在表现和内心 感受两个方面,结果显示建筑工人普遍存在疲惫、 烦躁、孤独和无助等心理问题。同时,有相当数量 的建筑工人有绝望感。城乡文化冲突、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以及公民的不公平待遇等现状造成了建筑业 农民工普遍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健康的主要问 题表现为:2.1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大部分建筑工人存在焦虑感。具体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 (紧张、担忧、不安全感) 或发作性惊恐状态 (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 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同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 调表现 (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 厌食、便秘等)。引发焦虑的原因大致包括对未来的茫然和人生 目标缺失。建筑工人大多数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劳 动,每日辛苦劳累,但收入甚少,有时甚至被拖欠 工资,且不知将来何去何从。他们身在城市,为城 市付出辛勤的劳作,但成为不了“城里人”;他们 根在农村,或因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或 迫于经济压力,不愿意回农村,成了名副其实的 “都市边缘人”。建筑工人外出务工的初衷多为挣点 钱,改善家里人的生活。经过一段生活的城市工作 与生活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希望继续留在城里工 作,但是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既稳定待遇 又可观的工作。对未来的茫然、人生目标的缺失很容易引发焦虑,使建筑工人不能安心工作与生活, 甚至还会出现酒精依赖、烟草依赖或网络成瘾等症 状。2.2自卑 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建筑工人的自卑感不是本身具有的,而是由于 外界环境变化所引发的,由原来的淳朴的生活及工 作环境,转变为城市高消费、多彩的文化生活,有一定的落差。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城市眼花缭乱的的市政建设,在视觉听觉感觉等各方面都在刺激 着建筑工人,都会激发着他们现在的消费观念及欲 望,同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难免遇到嘲笑或不平等 待遇,都会引发建筑工人的自卑感。而现有制度的 漏洞也会在方方面面让他们感受到落差,自卑感油 然而生。如大部分建筑工人户籍在农村,传统的城 市管理制度在户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制度等 方面只承认城市居民,排斥“外地人”。由这些因 素导致的不平等深深刺激了他们的自尊心。由于他 们与在农村的村民相比是具有优势的群体,他们对 城市生活充满了憧憬,还背负着衣锦还乡的梦想, 但由于城市的激烈竞争与自身普遍缺乏技能,一下 子让他们的梦境破碎,这样很容易将他们打入自卑 的深渊。2.3适应不良综合症 受环境改变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称谓“适应不良综合征”。建筑工人绝大 多数来自农村,当初怀揣着梦想来到城市打拼,想 干出一番事业,成就人生价值,但是经过一段时间 的辛苦工作和不太美满的城市生活后,理想与现实 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远,导致建筑工人对工作、生活 环境等适应不良。另外,他们的业余生活比较枯燥 乏味,不良情绪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宣泄,容易产 生无助感与孤独感。2.4 爱情婚姻关系失调建筑工人中青年工人占 80%。单身建筑工人 面临接触面狭窄、经济条件差等择偶问题,已婚建筑工人要面临与妻子儿女两地分居的问题。从乡村 走向城市,很多青年民工保持了传统婚姻的执著与 忠诚,但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出现的感情疏离,社会 转型期价值观的裂变,导致青年民工离婚率高达44。性得不到满足,是引发民工性犯罪的一个重 要原因。据了解,目前各地对农民工的“被窝问 题”已经开始重视。爱情婚姻关系协调与否,也必 然影响建筑工人的心理。2.5易激惹 易激惹在心理学上指易怒倾向,具有易激惹性的人通常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轻则谩骂奚落,重则大打出手。建筑工人生活长期不固定,生物钟紊 乱,而且个人生活空间缺乏,容易互相影响,心理 波动比较大,长期远离家人,缺乏关怀且很容易使 他们变得易激惹,人际关系中最忌讳易激惹。2.6 抑郁感2012 no.3 郑田: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63 抑郁感的主要特征是情绪低落。紧张辛苦的劳动、快节奏的生活、不太舒适的生活环境、对客观 环境的错误估计以及对前途命运的过度担心都是引 发建筑工人产生抑郁感的重要原因。按照马斯洛需 要层次理论,建筑工人的需要还仅仅停留在物质层 次的需要,而他们自身和社会对他们精神层次的需 要关注甚少。建筑工人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都不 太如人意,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人群大有人在,但 常常被其自身忽略,而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因此被隐 藏。疏导建筑工人的心理问题,提高建4筑工程质量安全建筑工人心理困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和社会根源,因此要让他们走出困境,需要在政府 的主导下,在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 在建筑工人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才能实现。帮助建筑 工人疏通心理问题,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持续发 展,也有利于保障建筑质量安全。4.1 完善户籍制度,深化市民化改革根据测算,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有 1000 多万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目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 比例分别仅为 18.2%、29.8%、38.4%和 11.3%。户 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推进乏力,其根本在于附着在制 度之上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权益和福利,因此尽快剥离这些利益,成为关键环节,而途 径就是大力推进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广 州等城市采取“积分落户”;成都等地推行“还权 赋能”、“确权颁证”等政策,这些举措均对推动 农民市民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子 女义务教育、就业扶持以及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补助 力度,并且更多地以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作为 财政分成和转移支付依据。同时,享受了人口红利 的输入地政府,也应承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加强对农民工主要来源地的经济援助和对口帮扶。4.2 提高建筑工人工资待遇,满足物质层面的需 求建筑工人生存状态较差,是导致其心理失衡的 根本原因。因此,只有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满足其物质层面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彻底走出心 理困境。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建筑工人工资呈逐年 上升的趋势,以全年工作 10 个月,月均工作 30 天 计算:北京市建筑业农民工 2005 年年均、月均工资分别为 15000 元、1500 元;2008 年的年均、月 均工资分别为 18000 元、1800 元;2009 年的年均、 月均工资分别为 21000 元、2100 元;2010 年的年 均、月均工资分别为 25000 元、2500 元。由此可 见,北京建筑工人工资 2005- 2010 年平均增速达15- 25%。但是我们看到的仅仅为统计数据,掩藏在这些 数据下面的是不少建筑工人被拖欠工资,这直接影 响到建筑工人的生存,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催建筑工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建筑工程3质量安全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影响人们对工作积极性的 因素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如果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职工与上级之间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工作环境等这些条件达不到职工可接受的最低 水平时,就会引发职工的不满情绪。赫兹伯格把这 些外界因素称为“保健因素”,管理者应满足职工 的这些基本的条件,防止职工消极怠工,使职工不 至产生不满情绪。同时还要注意利用“激励因素”, 尽量使职工得到满足的机会。李睿等人通过对北京地区建筑工人的工作和生 活状况调查发现:在年底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占46%,有 6%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 5 年以上 (含一 直未被支付的工资);有 53%的农民工表示自己未 经安全培训即进入工地开始施工,有 15%的甚至 不知道工地上有安全会议。农民工对饭菜质量和饮 水条件的意见强烈。试想,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农民工的安全如何保障?在这些“保健因素”不能 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工程质量又该如何落实?人是建筑物的构建者,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排除 技术因素、物的因素外,人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 的。建筑工人是建造建筑物的主体,建筑工人的心 理状况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尤其是 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践说 明,心理疾患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的大敌,是破坏 企业组织效率与健康的大敌,是企业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大敌。只有抚平建筑工人心灵创伤,解决他 们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 全,更好的完成城市化进程,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和 谐稳定。 64 建 筑 监 督 检 测 与 造 价第 5 卷 第 3 期生社会不稳定因素。据悉,我国正单独就工资问题制定一部法规 - - 企业工资条例,条例将对劳动 工资报酬的具体问题进行全面、完整的规范。另 外,政府部门还应考虑加快落实工资预留账户制 度,这个制度的落实将有利于拖欠工资问题的解 决;劳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用工和工资支 付情况的检查,把各工地情况登记造册,对拖欠工 资的建筑企业更要重点监察,督办。4.3 加强对建筑工人的人文关怀,丰富精神层面 的需求企业应将对建筑工人的人文关怀落实到实处,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比如成立同乡会、兴趣小组等非正式组织,鼓励员工之间相互交流和沟 通;还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室,给普通员工一个倾诉 和排解心理问题的平台;另一方面,丰富建筑工人 的业余生活也是一项不错的策略,比如北京朝阳区建立的“民工影院”,由朝阳区文化馆定期以专场 形式定期免费放映。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和 满足其精神层面的需求。4.4 加强建筑工人法律意识、安全教育,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 建筑企业在对员工培训时应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维权能力,避免其合法权益被侵害时的无觉、不知所措、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甚至 极端行为的出现。加强建筑工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 降低安全事故率,促进建筑业安全发展,构建和谐 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提高建筑工人安全意识方面可 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建工程营造安全文化氛 围。第二,加强建筑业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第 三,积极协调和组建安全培训基地。另外,面对城市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建筑 工人应学会即使疏导与排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遇 到不公平待遇是,要选择合适的排解方式,学会用 正当的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