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话语修辞解读.docx_第1页
[doc]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话语修辞解读.docx_第2页
[doc]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话语修辞解读.docx_第3页
[doc]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话语修辞解读.docx_第4页
[doc]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话语修辞解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话语修辞解读文学新论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o1102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话语修辞解读 肖平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在我国古代政体下,论辩之类极具特色的修辞行为便已得到了自觉的运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就是这样一场特殊的言语行为.本文将运用话语权再分配的原理和话轮建构的原理对文 本进行修辞解读. 关键词:论辩;话语权;话轮建构;话轮;语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18-02 从修辞的起源来看,修辞和论辩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甚至 可以说是一体的.早期修辞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论辩的需 要,所以那时的修辞学又被称作论辩术.三国演义第四十三 回诸葛亮舌战群儒就是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政局下发生的一 场逻辑斗智,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 一 ,话语权的再分配理论 广义修辞学中讲述:从神言到人言转换的实现,它是人 真正成为万物灵长的文化标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 都从此拥有了平等的对话权.中国古代的专制统治制度决定 了帝王君主,王权至尊所拥有的绝对话语权利,然而在一些有 关国家大事的政治话语中,当绝对话语权利的主体无法对某 一 政治评价做出决策时,规劝或论辩之类的修辞行为便得到 了自觉的运用.在古代的一场辩论中,论辩信息的发出者所拥 有的话语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君王绝对话语权的一种再分 配,在此我们可以暂时称之为相对话语权,即论辩者在整场论 辩中行使着相对于君王绝对话语权的相对话语权. 二,诸葛舌战群儒中的话语权分配及其价值建 构 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吴主孙权及东吴群臣联合 抗曹.孙权得知诸葛亮在馆驿中安歇,即日: “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et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 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从文本我们知道,在诸葛亮来江东之前,东吴上下主降曹 之风日盛,孙权在”降操”和”不降操”这一政治论题上君臣看 法未能达成共识.据此,我们不得不怀疑”江东俊杰”与诸葛亮 的帐内论辩是否是孙权有意安排的一次”见面会”. 从话语权的分配来看,作为江东集团的最高决策者,孙权 是绝对话语权的话语主体,臣子的各种意见也必须转换为他 命令才能作为”理性行为”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在孙权和诸臣 讨论”降操与否”的君臣对话关系中,君臣的个人角色被遮蔽 了,孙权在这场被遮蔽了的对话中未能做出具有决定价值的 判定.他希望可以和诸葛亮商议”降操与否”的政治话题,但他 不愿屈尊向他请求破曹之计,所以他把自己疑虑和担忧由东 吴群儒以论辩形式一一道出. 由此我们可知,东吴群儒在孙权帐内以唇舌对诸葛亮发 起问难的话语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孙权所拥有的绝对话语 18 权的再分配.我们运用话语权再分配的理论作为支撑来对这 场辩论展开分析,则君王孙权所拥有的绝对话语权为话语权 a,孙权所拥有的绝对话语权a被分配为各儒士的话语权,即 江东集团的儒士们从绝对话语权a所分配得到的话语权为相 对话语权a,那么,各儒士拥有的话语权则可以表示为: 相对话语权al(张昭),相对话语权a2(虞翻),相对话语 权a3(步骘),相对话语权an() 拥有绝对话语权a的话语主体孙权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在 辩论现场,他的现实主体以不在场的姿态隐退于整场修辞行 为之外.另外,我们又不难理解,孙权借众儒之口向诸葛亮问 话的行为,是孙权把”自我”自觉转化为以”他者”的形象出现 在辩论现场,也是孙权把绝对话语权a自觉分配至以张昭为 代表的江东众谋士,让他们成为了相对话语权a的话语主体. 如此,即便孙权作为绝对话语权a的现实主体现场缺席,可是 他以”他者”形象出现的”自我”依然隐性的存在于辩论现场, 他所拥有的绝对话语权a也依然分散性的隐性存在于这场修 辞行为中.张昭等人则作为相对话语权的话语主体显性的存 在于论辩行为之中,当这些儒士一旦获得相对话语的权利,自 然要开始他们作为修辞话语价值重建的政治表述.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中话轮建构分析 在论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参与者轮流说话,前一 个人说完时,后一个人又会立刻开始说话,中问几乎没有任何 间隙,我们称之为话轮建构.在整场论辩行为中,东吴儒士的 共同论敌(在反驳对方的观点,看法,理论时,对方好像是敌 人,通常把对方称作”论敌”)是诸葛亮,他们对共同论敌进行 了连番轰炸,而诸葛亮游刃有余的一一进行反驳,他们之间的 论辩模式可表述为: 儒士(1,2,3n)一诸葛亮 在这个辩论模式中,依据当代语用学中话轮建构的原理 可以将此模式分解为: 话轮一:儒士1(张昭)一诸葛亮 话轮二:儒士2(虞翻)一诸葛亮 话轮三:儒士3(步骘)一诸葛亮 话轮n:儒士n()一诸葛亮 从辩论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辩论过程中存在着多个话 轮,而每一个话轮中,儒士和诸葛亮都是构成话轮的两极.辩 201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文学新-go 论这种修辞活动是言语交际双方共同创造最佳交际效果的审 美活动,表达和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互为因果.由 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这场修辞活动中会存在多个话轮,话轮 两极的对象通过对方确证自己的价值,我们暂且将其看作是 一 种互为确证的关系. 例如:话轮一:东吴第一谋土张昭诘问诸葛亮 张昭和诸葛亮作为话轮一的两极的对象,也是话轮一的 表达者和接受者,二者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修辞活动中信息得 以发出的重要环节,彼此之间进行着互为对象的双向活动. 四,诸葛亮舌战群儒话轮建构中的修辞策略 每一种修辞活动中,表达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 实现自己的表达预期,而这一预期是通过言语交际中修辞信 息编码和解码的双向交流来实现的.当话轮的一极希望实现 自己的预期而作为表达者向另一极编码行为时,话轮的另一 极则作为接受者对其进行解码行为. 在话轮五中,陆绩作为表达者,他把这一预期消融在他的 编码行为中: 萱握虽王金诸:担国簋叁查(事实) 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 屋去里:(事实)衄星萱握煎盏!(结论) 对于陆绩的强词夺理,诸葛亮没有直接就”刘豫州无可 稽考”这一个话题进行对话,而是明智的先言他物,注意利用 听众的接受心理来转移众人的注意力: “公非袁术座问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 诸葛亮在此处用陆绩”怀桔之事”这件本为尽心事孝典范 的事迹,表达对怀桔zbjl陆绩的蔑视及讽刺,叫他”安坐”, “听言”后,随即把握机会向所言之事”刘豫州无可稽考”转移 萱握匦萱扭国之后4世里塞;(事实)金童壁 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 医壬(事实)堂堂壹宦:当金皇童:篮谱 盛:值亘擅耋(事实)旦矗担起星:亟终直工 织席贩屋又何星为垤垩!(事实) 最后他以”公sbjl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结束了此轮对 话.诸葛亮希望实现自己的接受潜能,并把这种希望消融在 他的解码行为中.他谨慎而机智地选择了信息发出的最佳渠 道,从陆绩为”怀橘,q-,ji,”的事实出发打开了对话空间,这是对 由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来展开辩驳的修辞策略的巧妙运用, 从而实现自己抵制江东集团儒士们”降操”风气表达的预期. 诸葛亮运用自己清醒的辩论策略和技巧一一驳斥了以张 昭为代表的江东众谋士的降曹思想,致使张昭”无言回答”,虞 翻”不能对”,步骘”默然无语”,薛综”满面羞愧,不能对答”,陆 绩”语塞”,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程德枢”不能对”,孙权 作为辩场上缺席的现实主体也变相的实现了自己的话语预 期,诸葛亮则成功的为孙刘联合扫清了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绍林.汉语写作实用修辞e京:语文出版社,2005. 2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谭学纯.广义修辞学【m合肥:安徽出版社,2001. 4谭学纯,唐跃,朱玲.接受修辞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上接第15页)烦恼,恐惧,怨恨,绝望,恶心等成为普遍性的 社会心理,丑已成为现实中不容回避的真实存在.恩格斯说: “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 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这种杠杆的力量源自于对丑恶和阴 暗的讽刺,嘲弄与批判.对丑的否定与批判,促使人们向丑恶 的过去诀别,迈向未来,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所起到的启善 作用.描写丑,揭露丑,使作家获得了一种批判力量.这种对丑 的批判,也折射出作家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丑比美更加真实, 丑的东西是这个欲望世界的清醒剂. 人们在类似荒诞,迷茫,颓废,怪癖,阴谋,喧闹等等丑陋 的现实存在中,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和现代文明的弊端,以及 人类面临的困境和危机,以此唤醒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 已然麻木了的人类本真良知.这应是文学作品中审丑意识的 社会价值所在吧!其次,人类要摆脱生存困境,完善自我人格, 向更高的文明进程迈进,”复归婴孩”,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题记【m沈从文选集:第5卷.成都:四川人民出 版社,1983. 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j.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王蒙.红楼启示录m.北京:三联书店,1996. 4张爱玲.金锁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5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mj.饶述一,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 社,1986. 6方文开着.论霍桑的审美现代性【jj_夕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 学主办,2005(5). 7】铁凝散文m】_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8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选自祖父在我心中,江苏文艺出 版社,2003.1. 9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o华兹华斯.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 版社.1996. 11尼采.瞧!这个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 12】毕飞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