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doc_第1页
[建筑土木]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doc_第2页
[建筑土木]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doc_第3页
[建筑土木]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doc_第4页
[建筑土木]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 _8thei18墙一个平方需要96块标准砖 _8thei24墙一个平方需要128块标准砖 _8thei37墙一个平方需为192块标准砖_8thei49墙一个平方需为256块标准砖_8thei计算公式:_8thei单位立方米240墙砖用量1/(0.24*0.12*0.6) _8thei单位立方米370墙砖用量1/(0.37*0.12*0.6)_8thei空心24墙一个平方需要80多块标准砖_8thei一个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转) _8thei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_8thei1、多层砌体住宅: _8thei钢筋30kg/m2 _8thei砼0.30.33m3/m2 _8thei2、多层框架 _8thei钢筋3842kg/m2 _8thei砼0.330.35m3/m2 _8thei3、小高层1112层 _8thei钢筋5052kg/m2 _8thei砼0.35m3/m2 _8thei4、高层1718层 _8thei钢筋5460kg/m2 _8thei砼0.36m3/m2 _8thei5、高层30层h=94米 _8thei钢筋6575kg/m2 _8thei砼0.420.47m3/m2 _8thei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_8thei钢筋6570kg/m2 _8thei砼0.380.42m3/m2 _8thei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_8thei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8:高层建筑标准层含钢量 :(层高增加10cm,含钢量将增加1/)层高每+10cm, 含钢量+1 /,钢筋+6元/ 整体成本+20 元/;1个转换层相当于3个标准层。荷载取值不要扩大,不能层层加码。 实配值宜比计算值稍大,不超过10%15%。 方案比选,精细设计,板跨不宜太小,3米。 墙体水平筋可用8,竖向筋可用8和10间隔。确定是否做转换,若做转换,标准层含钢量将增加22.5 /。_8thei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_8thei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_8thei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_8thei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_8thei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_8thei三、施工功效 _8thei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_8thei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_8thei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_8thei4、瓷砖15平米 _8thei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_8thei四、基础数据 _8thei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_8thei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_8thei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_8thei4、石子重量2200kg/m3 _8thei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_8thei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_8thei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_8thei一点不同观点: _8thei1、一般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25-30kg/m2,其中经济适用房为16-18kg/m2. _8thei2、一般多层砌体住宅,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5-0.7。 _8thei3、一般多层砌体住宅,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1.3-2.2,根据现浇板多少、柱密度变化很大。 _8thei4、一个砖工一天砌240砖墙10001800块,370或500墙2000-3000块。5、钢筋混凝土重量2200kg/m3 ,素混凝土重量2100kg/m3。 _8thei6、工程石子重量1800kg/m3 。 ) _8thei0.617是圆10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_8theig=0.617*d*d/100 _8thei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_8thei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60.222 kg 6.50.26kg 80.395kg 100.617kg 120.888kg 141.21kg 161.58kg 182.0kg 242.47kg222.98kg253.85kg284.837kg. _8thei12(含12)以下和28(含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14至25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_8thei6=0.222kg _8thei8=0.395kg _8thei10=0.617kg _8thei12=0.888kg _8thei14=1.21kg _8thei16=1.58kg _8thei18=2kg _8thei20=2.47kg _8thei22=3kg _8thei25=3.86kg _8thei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_8thei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_8thei材料名称 理论重量w(kg/m) _8thei扁钢、钢板、钢带 w0.00785宽厚 _8thei方钢 w0.00785边长2 _8thei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2 _8thei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_8thei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_8thei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_8thei工字钢 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_8thei槽钢 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载)大约如下: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114 kn/m2 、1215 kn/m2 剪力墙、框筒体结构体系 1316kn/m2 、1315 kn/m2。(大于20层取上限,较 低取下限),地下室每层按20kn/m2取。 其中活荷载平均约 23 kn/m2, 仅占全部竖向荷载的 15%20%。 因此,活载不利布置所产生的影响较小。备注 _8thei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_8thei2、f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34,带b的为2.65,带c的为2.26。 _8thei3、e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26,带b的为2.44,带c的为2.24。 _8thei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载)大约如下: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214 kn/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 1316kn/m2 其中活荷载平均约 23 kn/m2,仅占全部竖向荷载的 15%20%。因此,活载不利布置所产生的影响较小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载)大约如下: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214 kn/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 1316kn/m2 其中活荷载平均约 23 kn/m2,仅占全部竖向荷载的 15%20%。因此,活载不利布置所产生的影响较小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载)大约如下: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214 kn/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 1316kn/m2 其中活荷载平均约 23 kn/m2,仅占全部竖向荷载的 15%20%。因此,活载不利布置所产生的影响较小 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载)大约如下: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214 kn/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 1316kn/m2 其中活荷载平均约 23 kn/m2,仅占全部竖向荷载的 15%20%。因此,活载不利布置所产生的影响较小。 _8thei五:新规主要内容: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5.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根据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本条提出了针对部分框架、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纵向受力钢筋强度、伸长率的规定 。斜撑构件包括伸臂桁架的斜撑、楼梯的梯段等。2:砌体验收规范:4.0.12砌筑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的1.10倍;2.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5%。注:砌筑砂浆的验收批,同一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不应少于3组;同一验收批砂浆只有1组或2组试块时,每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1.10倍;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年限为50年及以上的房屋,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的数量不得少于3组。砂浆试块:平均1.1,最小0.85.填充墙主体验收后进行,与梁柱空隙砌后14d后进行。5.2.1每一生产厂家,烧结普通砖、混凝土实心砖第15万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蒸压灰砂砖及蒸压粉煤灰砖每10万块各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时按1批计,抽检数量为1组。(砖承重)6.2.1第一生产厂家,每1万块小砌块为一验收批,不足1万块按一批计,抽检数量为1组;用于多层以上建筑的基础和底层的小砌块抽检数量不应少于2组。(混凝土小空砌块)9.2.1烧结空心砖每10万块为一验收批,小砌块每1 万块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时按一批计,抽检数量为1组。(填充墙)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5.4.9 钢筋绑扎的细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2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部扎牢;板上部钢筋 网的交叉点应全部扎牢,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扎牢;3梁、柱的箍筋弯钩及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 设置。构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4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5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 距离宜为 50mm。5.4.10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优先保证 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次梁钢筋宜放在主梁钢筋内侧;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部,并在墙边弯折锚固。5.4.11钢筋安装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宜采用专用定位件。定位件 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定位件的数量、间距和固定方式 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框架梁、柱保护层内,不宜采用金属定位件。圆柱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两末端均应作135弯钩,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5 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表 5.5.1 钢筋单位长度重量偏差要求公称直径(mm)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127%14205%224%2原材料的计量应按重量计,水和外加剂溶液可按体积计,其允许偏差应 符合表 7.4.2 的规定。表 7.4. 2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原材料品种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掺合料外加剂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322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122111注: 1 现场搅拌时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满足每盘计量允许偏差要求;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称的偏差。该项 指标仅适用于采用计算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3 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雪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8.3.8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时,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2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 500mm;3 宜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8.3.11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留设施工缝分仓浇筑,分仓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 7d;2当留设后浇带时,后浇带封闭时间不得少于 14d;3超长整体基础中调节沉降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时间应通过监测确定, 差异沉降应趋于稳定后再封闭后浇带;4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尚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序号工程类别材料名称钢筋(t)水泥(t)红砖(万)砂子(m3)砾石(m3)备注1普通住宅2.6618.031.17(2.11))37.027.22普通住宅2.9618.661.14(2.06)37.428.6底框3框架结构522203745 住宅主要材料概算用量(每100平方米) 注: 括号内为粘土实心砖gb 1499.1-2008中热轧光圆钢筋允许偏差公称直径(mm)允许偏差(mm)6(6.5)810120.314161820220.4 gb 1499.2-2008中热轧带肋钢筋允许偏差 公称直径内径d横肋高h纵肋高h1(不大于)横肋顶宽b纵肋顶宽a间距l横肋末端最大间隙(公称周长的10弦长)公称尺寸公称尺寸允许偏差公称尺寸允许偏差65.80.6+ 0.41.087.70.8+ 2.5109.61.0+ 3.117.93.7144.3160.91.810.05.01817.31.6+ 1.02.010.05.62010.00.86.2210.56.8251.52.512.57.7281.73.012.51.08.63231.02.4+ 1.93.014.09.93635.02.6+1.03.515.011.14015.012.45016.015.5注1:纵肋斜角为030。注2:尺寸a、b为参考数据。8.6.2 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 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 0mm300mm;2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 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 0mm20mm;3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4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8.6.3 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 1/3 范围内;2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3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 1/3 范围内;4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5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6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8.6.6 施工缝、后浇带留设界面应垂直于结构构件和纵向受力钢筋。结构构件厚度或高度较大时,施工缝或后浇带界面宜采用专用材料封挡。10.1.2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 30及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措施.4: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安全玻璃,是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及由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组合加工而成的其他玻璃制品,如安全中空玻璃等。单片半钢化玻璃(热增强玻璃)、单片夹丝玻璃不属于安全玻璃。建设、施工单位采购用于建筑物的安全玻璃必须具有强制性认证标志且提供证书复印件,对国产安全玻璃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对进口产品提供检验检疫证明。以上资料作为工程技术资料存档,资料不全的产品不得使用。第六条建筑物需要以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下列部位必须使用安全玻璃:(一)7层及7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二)面积大于1.5m2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500mm的落地窗;(三)幕墙(全玻幕除外);(四)倾斜装配窗、各类天棚(含天窗、采光顶)、吊顶;(五)观光电梯及其外围护;(六)室内隔断、浴室围护和屏风;(七)楼梯、阳台、平台走廊的栏板和中庭内拦板;(八)用于承受行人行走的地面板;(九)水族馆和游泳池的观察窗、观察孔;(十)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门厅等部位;(十一)易遭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他部位。本款第十一项是指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ll3和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所称的部位。5: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承包工程范围:特级企业:可承担各类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一级企业:可承担单项建安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的下列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1)40层及以下、各类跨度的房屋建筑工程;(2)高度240米及以下的构筑物;(3)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及以下的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体。二级企业:可承担单项建安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的下列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1)28层及以下、单跨跨度36米及以下的房屋建筑工程;(2)高度120米及以下的构筑物;(3)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及以下的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体。三级企业:可承担单项建安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的下列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1)14层及以下、单跨跨度24米及以下的房屋建筑工程;(2)高度70米及以下的构筑物;(3)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及以下的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体。注: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工业、民用与公共建筑(建筑物、构筑物)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土石方工程,结构工程,屋面工程5内、外部的装修装饰工程,上下水、供暖、电器、卫生洁具、通风、照明、消防、防雷等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与企业对应。 6:辽宁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查员管理办法第10条 一级质检员可承检一、二、三等工程,二级质检员可承检二、三等工程,三级质检员可承检三等工程。第十一条 每个单位工程质检员配备专业应齐全,且符合以下规定:(一)房屋建筑工程土建专业1)一名土建质检员只能承检一项面积1万平方米以下的单位工程或三项合计1万平方米以下的同一小区或路途较近的单位工程。2)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的单位工程应配备二名土建质检员。3)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位工程应配备三名以上土建质检。4)根据工程型式、施工特点等,亦可适当增减质检员数量。其他专业质检员承检工程面积可适当加大。(二)其他工程一名主要专业质检员只能承检造价5000万元以下的一项单位工程或路途较近的三项合计造价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造价5000万1亿元的工程应配备二名主要专业质检员。造价1亿元以上的工程应配备三名以上主要专业质检员。第十二条 质检员承检工程数量按工程质量监督员日常监督工作中在质检员岗位证书持证上岗记录栏记载的承检工程情况确定。7: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第2条 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 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2级。 (一)住宅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2、高度大于等于60m小于10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3、高度大于等于24m小于6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两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4、高度小于24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其中,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三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二)其他民用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度大于等于5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2、高度大于等于24m小于50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或b1级。其中,当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每两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3、高度小于24m的建筑,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其中,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三)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首层的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mm,其他层不应小于3mm.(四)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其基层墙体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8: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3.2.4 化学植筋的钢筋及螺杆,应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带肋钢筋及q235和q345钢螺杆。4.2.2 后锚固连接设计所采用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整个被连接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致。非结构构件:6度区 c20:24d ; c30:20d; c40:17d.孔深偏差:+20,-0。千分之一检测,不少于3根。9:砌体抗震738 楼梯间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10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3皮,每皮的配筋不少于26,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10:混凝土强度评定:统计法:10-14组,1.15、0.9(均值,最小值);15-19组,1.05、0.85;大于等于20组,0.95、0.85.非统计法:小于10组,1.15、0.95.11:检测技术规范:留置已检试件不应少于72小时。室内操作持证不得少于2人;现场操作持证不得少于3人。每个工程项目见证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作见证记录。检测档案保管期限:主要20年,其他5年。12: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工程。专家论证审查 (一)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企业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三)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13:住宅设计规范2012修订版5.8.2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 0.45m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的净高低于 0.90m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严寒和寒冷地区不宜设置凸窗。5.6.3住宅的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不应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不应低于1.10m。6.1.2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 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 1.05m。6.6.3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6.1.3住宅的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 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 1.10m。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 0.11m。8.2.10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和无水封的地漏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存水弯和有水封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 50mm。8.2.13排水通气管的出口,设置在上人屋面、住户露台上时,应高出屋面或露台地面 2.00m;当周围 4.00m之内有门窗时,应高出门窗上口 0.60m。8.7.4住宅套内安装在1.80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14: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1.0.2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 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 9%。3.9.4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7.1.3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 3.6m。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层高不应超过 4.5m;当底层采用约束砌体抗震墙时,底层的层高不应超过 4.2m。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3)楼板局部大洞口的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4)房屋错层的楼板高差超过 500mm 时,应按两层计算;错层部位的墙体应采取加强措施;5)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墙面洞口的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 55%。6)在房屋宽度方向的中部应设置内纵墙,其累计长度不宜小于房屋总长度的 60%(高宽比大于 4 的墙段不计入)。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等整体性好的基础。底部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6、7、8 度应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混凝土墙体的抗震等级,6、7、8 度应分别按三、三、二级采用。注: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 2.1m 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允许适当放宽,但洞侧墙体应加强。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6 水平钢筋和 4 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 4 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1m。6、7 度时底部1/3楼层,8 度时底部 1/2 楼层,9 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7.3.8 楼梯间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6 通长钢筋和 4 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 4 点焊网片;79 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 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210 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 3 皮,每皮的配筋不少于 26,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7.5 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6 通长钢筋和 4 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 4 点焊网片。13.3.3 多层砌体结构中,非承重墙体等建筑非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600mm 配置 26 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 500mm;13.3.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 500600mm设 26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 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 度时应全长贯通。4墙长大于 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 8m 或层高 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7.5.1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上部墙体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砖砌体墙中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 2)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芯柱每孔插筋不应小于114,芯柱之间沿墙高应每隔400mm设4焊接钢筋网片。 7.5.2 过渡层墙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2 过渡层应在底部框架柱、混凝土墙或约束砌体墙的构造柱所对应处设置构造柱或芯柱;墙体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3 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6、7度时不宜少于416,8度时不宜少于418。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或混凝土墙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托墙梁内时,托墙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 4 过渡层的砌体墙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宽度不小于墙厚,纵向钢筋不少于210,横向分布筋的直径不小于6mm且其间距不大于200mm。此外,砖砌体墙在相邻构造柱间的墙体,应沿墙高每隔360mm设置26通长水平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并锚入构造柱内;5 过渡层的砌体墙,凡宽度不小于1.2m的门洞和2.1m的窗洞,洞口两侧宜增设截面不小于12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20mm190mm)的构造柱。6 当过渡层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墙体不对齐时,应在底部框架内设置托墙转换梁,并且过渡层砖墙或砌块墙应采取比本条4款更高的加强措施。7.5.6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柱的截面不应小于400mm400mm,圆柱直径不应小于450mm。 4 柱的箍筋直径,6、7度时不应小于8mm,8度时不应小于lomm,并应全高加密箍筋,间距不大于loomm。 7.5.7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7.5.8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 2 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loomm。 3 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l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4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7.5.9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柱、混凝土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 过渡层砌体块材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砖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的等级不应低于ml0,砌块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的等级不应低于mbl0。表7.3.1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房屋层数设置部位6度7度8度9度四、五三、四二、三 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较大洞口两侧 隔12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楼梯间对应的另一侧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六五四二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七六五三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内横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 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注: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侧墙体应加强。 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砌体墙和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2 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且纵横向墙体的数量不宜相差过大; 2)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典型尺寸的50%;当超过典型尺寸的25%时,房屋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 3)楼板局部大洞口的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 4)房屋错层的楼板高差超过500mm时,应按两层计算;错层部位的墙体应采取加强措施; 5)网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墙面洞口的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55%,8、9度时不宜大于50%; 6)在房屋宽度方向的中部应设置内纵墙,其累计长度不宜小于房屋总长度的60%(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不计入)。 7.1.6增加了当砌体局部尺寸不足时,采取加强措施后的局部最小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