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 宫道华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的关键措施。AFP可见于多种疾病,针对每一AFP患儿,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脊灰做出早期诊断、对非脊灰的AFP患儿尽早明确病因。一、 AFP的初步认识1、AFP的定义:指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的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的病例。2、临床特征:在AFP病例的诊断过程中,除了要获得详细的资料,首先要认真排除假性麻痹(由骨、关节病变所致肢体运动障碍或维生素缺乏引起骨膜下血肿疼痛影响肢体活动),根据神经定位不同,应进一步分上运动神经元麻痹(痉挛性麻痹),还是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弛缓性麻痹)。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与严重的上运动神经元麻痹脊髓休克期(虽病变累及上运动神经元,但表现肌张力低下、键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一般几周后休克期解除,逐渐出现肌张力增高,键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脊髓病变患儿可有尿潴留,学龄儿可检查有异常感觉平面,有助定位诊断。 3、验室检查:根据每例AFP特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1)大便脊灰病毒及非脊灰病毒分离 2)脑脊液检查(包括常规、生化)每个不同疾病均有相应特征变化 3)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与血清酶学检测如:GOT、CPK、LDH) 4)肌电图(是神经元病变还是肌肉病变) 5)脊髓磁共震等二、 AFP诊断与鉴别诊断 1 目前需要报告病种,选择以下易与脊灰相混淆的疾病(包括脊灰)进行讨论。1. 脊髓灰质炎(重点讨论)(Poliomylitis)属微小RNA病毒科的肠道病毒,有3个血清型:、,每一种血清型病毒都有2种特异性抗原。D抗原存在成熟病毒体中,具有充分传染性及抗原性。另一种为C抗原病毒,无传染性,在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下,D抗原可以转变为C抗原。天然的脊灰病毒称野毒株,经实验室减毒后称免疫株,免疫株一般对人的神经细胞无毒性,但型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时可突变,对人神经细胞有毒性可以引起瘫痪(主要发生在无免疫力个体中)。病毒自咽部进入体内,在咽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因其耐酸可在胃中生存,进入肠道,在肠壁集合淋巴组织内生长繁殖,一方面排出病毒,一方面引起免疫应答,如机体产生足量的特异性抗体,将病毒清除,即形成隐性感染;如免疫应答未能清除病毒,则病毒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在第3天病毒扩展到全身淋巴组织中,也侵入非淋巴组织,如呼吸道、心、肝、肾、胰、肾上腺,生长繁殖后在第47天再次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出现前驱症状。如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将病毒清除,则疾病到此为止,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形成顿挫型。少数病人免疫力不足以中和病毒或病毒毒力强,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轻度不瘫痪,如无瘫痪型;重者发生瘫痪,如瘫痪型。感染后受凉、创伤、手术、预防接种、劳累、肌肉注射、免疫缺陷均可促进瘫痪发生。脊灰病毒选择性侵犯某些神经组织,以脊髓前角细胞为最显著。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直接导致细胞损伤与完全破坏,从而引起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临床表现:潜伏期约535天,平均515天。临床类型有:隐性感染, 2 占9095%,也称无症状型,可经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证明;顿挫型,占48%,具有前驱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脊液阴性,确诊需病毒及血清学检查;无瘫痪型,以瘫痪前期症状为主要表现,占417%;瘫痪型,占全部感染者12%,有瘫痪期表现。约35%的瘫痪型患儿有前驱症状,中度发热持续13天,3040%有呼吸道症状:轻咳、流涕、咽痛(成人呼吸道症状少见),1824%有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便秘、全身不适等。瘫痪前期持续36天,经数天无热期体温再度上升,70%为双峰热,12%呈三峰热,瘫痪前期后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脑症状,头痛、呕吐各占57%;疼痛症状占60%(膝、臀、腓肠肌、肩部、 颈背腰),婴儿静卧不动,拒绝触碰,因为疼痛出现脊柱征、吻膝征、三角架征、坐盆征、头下垂征。脑膜刺激征阳性,植物神经症状及括约肌障碍,面部潮红,时而苍白,1/4病人多汗,尿潴留、尿失禁,肌肉运动障碍如震颤、抽动。脊灰病毒、型都能引起瘫痪,常见型、次之、型不常见。发热持续27天后,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其后510天中瘫痪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体温完全正常时瘫痪亦停止发展,瘫痪呈不对称,可累计任何组肌群,因病毒侵犯部位不完全相同,临床上可有不同类型:脊髓型,此型多见,脊髓的颈、胸、腰椎部位均可受侵犯。前角运动神经受损伤引起相应的肌肉瘫痪,以下肢瘫痪多见,上肢较少,多不对称,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力、肌张力减退,键反射减弱、消失。患儿有肌肉疼痛及感觉过敏,影响到颈、背时患儿不能抬头、起坐及翻身,影响到肋间肌或膈肌时呼吸加快、幅度变小、咳嗽无力、发音低微,腹肌瘫痪,腹壁反射消失,一侧腹肌瘫痪可见患侧腹部隆起;脑干型,也称延髓型或球麻痹。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眼睑下垂和眼闭合不全,咳嗽无力,痰液淤积 3 甚至窒息、中枢性呼吸衰竭。血管运动中枢受损可有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脑炎型,患儿高热、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脑炎症状,同时伴有脑干与脊髓型瘫痪,预后极差,如有存活,多有后遗症。恢复期,急性期后12周瘫痪肢体逐渐恢复,肌力自肢体远端开始,键反射随自主运动的改善而恢复,最初12月恢复较快,尔后恢复速度减慢,重者需0.51.5年。后遗症期,由于受累肌群长期功能受损,血液供应不足,可有持久性瘫痪和肌肉萎缩、畸形,呈马蹄足内翻或外翻等。脑脊液检查:在瘫痪前期及瘫痪期细胞数轻度增多,在50500106/L,早期中性粒细胞增高,此后淋巴细胞为主,早期蛋白增加不明显。瘫痪期蛋白含量增多,氯化物、糖改变不明显,在瘫痪3周后,蛋白仍继续增高,此时白细胞数正常,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效价第一周即可达高峰,以IgM上升为主,用于早期诊断。中和抗体持续时间长,还可维持终身。补体结合抗体消失较快,双份血清4倍增长可确诊。若中和抗体阳性、补体结合试验阴性,提示既往感染,两者均阳性提示近期感染。病毒分离:起病一周内可从鼻咽部、血液、脑脊液分离病毒,病后23周粪便持续分离到病毒,也可用RT-PCR检测病毒RNA,ELISA方法检测病毒抗原。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季节、年龄、当地流行状况、接触史和疫苗使用史),典型症状,即可诊断。对顿挫型和无瘫痪型需依靠实验室确诊。病人从麻痹起14天内的双份粪便病毒学检测,鉴别脊灰野毒株或是疫苗株,或者其他肠道病毒。肌电图示神经元受损。2.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BGS)临床上以急性弛缓性麻痹为常见症状,其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其发病与 4 感染及自身免疫有关,系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脱髓鞘病变。瘫痪特点:范围广泛,两侧对称,瘫痪进展时间长,可达24周,有时停止瘫痪后又进展,在疾病早期,有时可有肢体末端的感觉减低或消失,呈手套、袜套样感觉,脑脊液中早期蛋白增加、白细胞数正常,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3.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opathy)疾病早期由于处在脊髓休克期,约24周表现肌张力低,键反射消失,似脊灰,但该病有感觉障碍平面与括约肌障碍,休克期解除后逐渐变为痉挛性麻痹,肌张力开始增高,肌力恢复,病理反射阳性,强的松治疗有效,必要时作脊髓磁共振(MRI),有助明确病因。4.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一般为柯萨奇或埃可病毒感染引起急性弛缓性瘫痪。麻痹范围小、症状轻,60天后残留麻痹少。根据临床症状难以与脊灰鉴别,最后确诊依据病毒分离。5.重症肌无力(全身型)(myasthenia fravis)本病是神经肌肉发生传递障碍从而导致相应肌群的病变肌肉易疲劳及临床上的肌无力,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计四肢,轻者四肢肌群轻度受累,致使走路及举手动作不能持久,上楼易疲劳,常伴眼外肌受累(眼睑下垂/或眼球活动受限),一般无咀嚼、吞咽困难。重者常需卧床。除眼肌受累伴有咀嚼、吞咽、构音困难及不同程度呼吸肌无力,多数患儿键反射减弱或消失,少数键反射正常、感觉正常诊断可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药物实验,用药后肌力一时增强,动作有力,眼裂增大。6.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指低钾) 有家族史,无发热,发作时呈对称性瘫痪,血钾减低,补钾后很快好转。心电图检查有明显低钾改变(T波倒置或低平,u波出现,ST波下降)。 7.注射麻痹(臀肌注射药物所致) 5 多因注射药物刺激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患者可出现坐骨神经分支即腓总神经/和胫神经麻痹,以腓总神经受累为主,鉴别要点:即使麻痹很明显,股四头肌、膝伸肌、内受肌仍正常,因为这些肌肉是受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足背感觉可消失、踝反射消失,而膝反射正常。结合临床特点不难与脊灰鉴别,肌电图示神经源性受损,有助神经定位。 附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与脊髓灰质炎的临床区别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脊髓灰质炎年龄 4-10岁 5岁前驱感染 发病前1-3周有上感或胃肠炎 前驱期1-4天有“上感胃肠炎”症状肢体感觉 感觉减退或麻木、刺痛 无感觉障碍发热 瘫痪急性期无明显发热 第二次发热高峰后1-2天瘫痪瘫痪 对称,由上而下,远端重于近端 不对称,单下肢,近端重于远端瘫痪进展 2-3天由下而上,发展至脑神经 热退后瘫痪不发展,可有脑干型恢复 病后3-4周开始恢复,半年内痊愈 头1-2月恢复快,半年后恢复慢服OPV史 可有 多无脑脊液 早期蛋白升高,细胞数正常(蛋 早期细胞数升高,蛋白可正常(细 白、细胞分离)4周后蛋白下降 胞、蛋白分离),3周后蛋白高而细 胞数正常病程改变 周围神经炎症性脱髓鞘改变 前囟运动、神经元破坏附2. 病肢肌力检查法。每个肌群活动程度分为6度: 0度:无任何肌收缩现象(完全瘫痪)度:无动作,但肌腱或肌体略见收缩。度在不受地心吸力影响时(如在桌面上水平移动)能有轻度动作,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力(重度瘫痪)度可以对抗地心吸力而动作(轻度瘫痪) 6 可以对抗地心引力及外加轻度阻力而动作,但不能对抗重度阻力(接近正常)肌力完全正常。附3.除脊灰炎外还有13种AFP病种需要报告: 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GBS)。2.横贯性脊髓炎(出现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消失,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括约肌障碍等,在急性脊髓炎急性期出现脊髓休克症状,损害平面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弱、反射减低或消失)。3.多神经病(指表现四肢对称性末梢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自主障碍)。4.神经根炎。(属周围神经病,脊神经疾病)5.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部肌肉注射引起的神经炎)。6.单神经炎。(属周围神经病,脊神经疾病) 7.神经丛炎。(属周围神经病,脊神经疾病)8.周期性麻痹(低钾已述),高钾性临床呈强直性麻痹,正常血钾型系染色体显性遗传,发作性无力。9.肌病(全身性重症肌无力、病毒性或原因不明性肌病)已述。10.急性多发性肌炎(是一组以许多骨骼肌的间质性炎变和肌纤维的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部分伴有皮肤的炎变,即为皮肌炎,与自身免疫有关)。11.肉毒中毒。(食入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食物而致,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出现全身软弱、眼睑下垂、眼内外肌瘫痪,肢体瘫痪少见)12.四肢瘫、截瘫或单瘫(原因不明)。13.短暂性肢体麻痹。总之,AFP主动检测、对AFP的全面认识是控制疫情及最终诊断的先决条件、阻止灰质炎复燃的根本措施。 7 脊髓灰质炎疫情监测一、概念易感人群感染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病毒后,临床上会引起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不可逆转的急性驰缓性麻痹,而临床上表现为急性驰缓性麻痹的疾病很多,往往在临床上(至少在短期内)难以鉴别。因此,为了提高对脊灰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减少以至杜绝脊灰疫情漏报,在脊灰疫情监测中规定将这类临床上表现相似的引起急性驰缓性麻痹的病例作为脊灰疫情监测的范围,通过进一步对这类病例进行筛选、诊断,以发现脊灰疫情,从而保证脊灰疫情监测的质量。基于这一原则,脊灰疫情监测实际上就是要求从人群中首先要发现并报告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因此,脊灰监测是指对AFP病例的监测。1、脊灰疫情监测:脊灰疫情监测就是长期连续收集、核对、分析脊灰疫情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将信息传给一切应当知道的人,以随时采取干预措施。而疫情报告是联系这两大工作的纽带,通过脊灰疫情监测,可以及时掌握脊灰疫情的动态,不断修正消灭脊灰的策略和各项具体措施,评价各项措施的效果,提供病例诊断的流行病学依据以及评估消灭脊灰工作的进展,是消灭脊灰证实的重要环节。2、脊灰疫情主动监测:指流行病学人员通过主动对人群开展搜索或通过在病人可能就诊的医院建立监测哨点,主动对相关科室定期进行访视,主动发现脊灰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过程。主动监测强调发现疫情的主动性,发现疫情的手段一是对人群开展拉网式搜索;二是对相关医院进行主动访视。通常所指的主动监测是定期对医院进行访视,而将对人群搜索称为主动搜索。 3、AFP病例:指所有15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能立即确定为其它病因的 1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包括15岁以下明确诊断为格林巴综合征(GBS)以及15岁以上的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例。符合以上定义的病例都是“AFP病例”监测的范围,都必须按要求进行监测。为进一步提高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对以下所有各类AFP病例都要纳入AFP病例疫情监测范围,即: (1)、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2)、格林巴利综合症(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软瘫、高钾软瘫、正常钾软瘫);(10)、肌病(全身性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以下病例不能作为AFP病例: (1)、麻痹或瘫痪不是弛缓性或软瘫。 (2)、麻痹不是急性的,虽然病例有软瘫症状,但就诊时间已经很长,甚至超过几个月。 4、脊灰确诊病例 在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AFP病例(不论发病60天后是否残留麻痹或病例是否失访及死亡)。 5、脊灰排除病例 AFP病例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分离脊髓灰质炎野病毒阴性;或AFP病例粪便标本不合格,分离脊髓灰质炎野病毒阴性,无残留麻痹,并经省级消灭脊髓灰质炎专家组会诊排除的病例。 2 6、临床符合病例 指无法排除或确诊为脊灰的AFP病例,并根据AFP病例分类标准经省级消灭脊髓灰质炎专家组会诊认定。即符合下列之一者: (1)、无粪便标本的AFP病例死亡、失访或发病60天后残留麻痹;或无残留麻痹经省级消灭脊髓灰质炎专家组会诊未排除的病例。 (2)、AFP病例采集粪便标本不合格,分离脊髓灰质炎野病毒阴性,病例死亡、失访或发病60天后残留麻痹,经省级消灭脊髓灰质炎专家组会诊未排除的病例。(3)、AFP病例采集粪便标本不合格,分离脊髓灰质炎野病毒阴性,发病60天后未残留麻痹,经省级消灭脊髓灰质炎专家组会诊确定的病例。7、高危AFP病例:凡满足下列条件均定义为高危AFP病例。(1)、任何年龄小于5岁、按种脊灰疫苗次数小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集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 (2)、同一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AFP病例,发病时间间隔在2个月以内,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未采集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8、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凡2例或2例以上临床符合病例(凡未采集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检测阴性,无论60天后有无残留麻痹、死亡或失访,经过省级专家小组审查,临床上不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分布在同一个县(区)或相邻的县(区)中,而且其发病时间间隔在2个月以内,这些病例应定义为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二、脊灰疫情监测的几个监测系统脊灰疫情监测共有三个监测系统,它们是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AFP疫情专门快速报告系统;AFP主动监测系统。1、 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所有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都要通过该系统 3 上报,脊灰疫情报告也不例外,根据消灭脊灰活动要求,只有确诊的脊灰疫情才上报到该系统,对尚未明确诊断的AFP病例不做报告,同时要求该系统的报告疫情必须以其它两个监测系统为基础,疫情要相一致。2、AFP疫情专门快速报告系统:目前,AFP监测及脊灰疫情信息主要依靠该报告系统,是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强化和补充,现已利用该系统开展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的疫情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常规报告、零病例报告。3、AFP主动监测系统:AFP主动监测主要是针对常规报告中未被发现和报告的AFP病例,通过定期主动去相关医院、相关科室访视、搜索,以减少AFP病例漏报,提高AFP监测的敏感性。 三、疫情报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脊髓灰质炎疫情专门报告系统工作规则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及时发现和报告每例AFP病例,同时按要求采集粪便标本;指定专人做好监测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杜绝AFP病例的漏报、迟报。1、快速报告 (1)、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发现AFP病例后,应立即报告给本院的预防保健科(或兼职疫情报告的医生,下同),预防保健科应快速向本镇卫生防保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家长姓名、发病地点、家庭住址、病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麻痹部位。 (2)、市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应详细登记,并在当日内向扬州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 (3)、医疗和疾控中心进行快速报告时应做好电话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和接报人姓名。2、 常规报告 4 (1)、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在进行报告的同时应进行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报告卡中的“脊髓灰质炎”病名后打“?”,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在24小时内报告给市疾控中心。 (2)、市疾控中心按脊髓灰质炎疫情专门报告系统工作规则要求,进行AFP疫情的旬报和月报。 3、主动监测 (1)、监测范围 市疾控中心要对监测哨点医院的内科、儿科、神经科、传染科等进行主动监测。 (2)、监测时间 市疾控中心每旬应安排专人对市人医、市二院和部分中心卫生院的有关科室进行主动监测,同时每季度应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进行搜索,以发现AFP病例,提高主动监测质量,并做好监测记录。各医疗单位要密切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AFP病例主动监测工作。 (3)、报告 市疾控中心每月3日前向扬州市疾控中心填报“AFP主动监测登记表”。 在发现和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应立即对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逐项完整填写个案调查表的内容。个案调查表应使用1999年1月启用的全国统一的 “AFP病例监测调查表(修改版)”。a、接到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AFP病例个案调查现况部分内容,并在调查后7天内,同时报扬州和省疾控中心。b、在AFP病例发生麻痹60天后、70天内完成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部分的调查,并于AFP病例麻痹75天内,同时寄送到扬州和省疾控中心。c、对于外地和外省病例,应视同本地病例一样进行报告,同时还应对 5 其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粪便标本,按要求将个案表报至病例出生地同级疾控中心。四、AFP病例判定县级及县级以上疾控部门对上报的AFP病例应首先进行判定,核实是否是AFP病例,判定标准参照AFP病例定义,如病例为麻痹后7日内未明确诊断的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包括GBS、疑似脊灰病例都应作为AFP病例报告,对明确诊断的其它病例尤其是一过性麻痹(一般在7日内恢复)的病例应为非AFP病例。对上报后排除的病例一般应由县级及县级以上专家诊断小组判定,但需同样进行个案调查,为慎重,对难以判定为非AFP的病例应视为AFP病例处理,日后再进行排除。 五、实验室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 1、标本采集 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发现和报告AFP病例的同时,应及时采集或协助疾控中心采集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要求在AFP病例麻痹后14天内采集双份标本,间隔2448小时,每份标本量为58克。对AFP病例接触者的粪便标本可以不再采集。但对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仍应采集5名接触者粪便标本: (1)、未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 (2)、AFP病例死亡。 (3)、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高度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 (4)、时间与地理分布呈集中分布的AFP病例,如一个县或两个相邻县在1个月时间内报告2例以上的AFP病例。 (5)、怀疑为VAPP的病例。除采集病例和接触者粪便标本外,还应采集双份病例血清标本。急性期血清标本采集为麻痹3天内(最迟不超过7天), 6 恢复期血清标本采集为麻痹后3-4周,采血量为3-5毫升,分离血清后冻存,并送省疾控中心。 2、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标本采集后,应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和运输。粪便标本在短期保存或不能避免反复冻融时,应在08条件下保存和运输。当长期保存或能避免反复冻融时,应在-20条件下保存和运输。 采集好的AFP病例及接触者的粪便标本,应填写“AFP标本运送标签”和“送省级实验室粪便标本检查申请表”于标本采集后7天内连同标本一起送省级实验室。 六、资料分析和评价指标 为确保AFP监测质量,市疾控中心必须对每例AFP病例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包括AFP病例的报告时间、调查时间、报表的完整性、标本采集是否合格、送检是否及时等及时作出评价。AFP监测必须达到以下监测指标的要求。AFP监测工作的指标和标准为: (1)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以上;(2)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达到80%以上;(3)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达到80%以上;(4)AFP病例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80%以上;(5)AFP病例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及时率达到80%以上;(6)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达到80%。 7 江苏省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的报告与鉴定工作规范 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主要策略是使用疫苗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活疫苗(OPV)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首选疫苗,经过数十年来在全球的使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疫苗使用过程中,与服用疫苗有关的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也偶有发生,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进一步完善我省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的报告、诊断与鉴定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报告与调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后640天内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症状符合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应当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按照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求逐级上报,同时立即终止执行患儿的脊灰免疫程序,并提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流行病和神经科、儿科等临床专家开展调查,及时、准确地收集并上报下列资料: 1、患儿的既往史:预防接种史、过敏史、家族疾病史、神经精神病史、有无肛周脓肿及近期有无肌肉注射史等。 2、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疾病史、临床症状、全身性体检尤其是神经系统及相关系统检查记录。同时,应由县级以上专家组负责检查与记录麻痹后3天内、15天左右和45天左右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并分别在检查后1周内将资料报省、市疾控中心。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脑脊液等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并于接 1 到AFP报告后15内将结果报省、市疾控中心。 4、粪便标本:发生麻痹后及时(最好3天内,最迟不超过14天)采集双份粪便标本(间隔24-48小时,每份标本量5-8克),冻存后送省疾控中心进行病毒分离。 5、血清标本:采集双份血清,急性期血清(3天内,最迟不超过7天)和恢复期血清(34周左右),采血量35毫升,分离血清后冻存,并送省疾控中心。 6、其它资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佛山市狮山镇镇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顺昌金桥学校教师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农学本科论文题库及答案
- 2025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录用人选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彩色面条教学课件
- 2025年新泰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初中古诗意象试题及答案
- 江西会考文科试卷及答案
- 溜冰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生鲜员工培训知识课件
-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 口腔疾病治疗质量控制课件
- 贵州福贵康护理院装修改造工程环评报告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解读
- 中西医结合课件梅毒详解
- DB37T 4502-2022滤水模压混凝土板现场制作质量控制规范
- 常见秋冬季传染病预防
-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 质量源于设计-QbD课件
- 教学第三章土壤侵蚀课件
- 仓储物流安全隐患排查表-附带法规依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