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供高职药学用)课程编号:04010001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学时:84学时学分: 4.9先修课程:高中化学、数学、物理等相关课程适用专业: 药学专业三年制专科,专业代码:630301 开课教学系:生物化工系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溶液的依数性并了解其生理意义;2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熟悉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平衡定律;3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熟悉弱酸、弱减的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的计算;4掌握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及其ph值的有关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应用;5掌握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熟悉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6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极电势的概念。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该方程式的应用及有关计算。7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熟悉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其取值。熟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8掌握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并能运用上述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9掌握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命名和配合物中的价键理论,了解螯合物的概念及其特殊稳定性、配位平衡以及配合物在医药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10了解一些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及离子鉴定等有关知识。(二)基本技能1 掌握常见玻璃仪器的使用和洗涤方法,固、液试剂的取用及配制,试纸的使用;2 正确使用容量仪器、计时器、离心机、酸度计等;3 掌握台秤的称量方法,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及称量方法;4 熟悉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5 掌握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在期末考核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熟悉的内容约占总分的30,了解的内容约占总分的1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学生实践占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三】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数为84,其中理论课学时为68,实验20学时,一学期开设。各章学时分配如下。【三】理论学时分配章节内容 理论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原子结构 6 第三章 分子结构 4 第四章 溶液 8 第五章 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8 第六章 化学反应速率 6 第七章 酸碱平衡 6 第八章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4 第九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6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和生物元素 4 第十一章 s区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4 第十二章 p区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8 第十三章 d区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2 总计 68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 论一、教学内容1.化学在生产、生活及医药科学中的重要作用2.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3.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二、教学要求了解化学在医药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及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第二章原子结构 一、 教学内容(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 微观粒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2 原子轨道和四个量子数3 几率密度和电子云(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2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三)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 原子半径2 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3 电负性二、教学要求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基本特点,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2掌握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取值规则;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和主族元素及第四周期过渡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分子结构一、教学内容(一)化学键1化学键基本类型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 杂化轨道理论3 键参数;键能、键角、键长、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范德华力2氢键(三)晶体及离子的极化1、晶体2、离子的极化二、教学要求1了解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熟悉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共价键的类型;了解晶体的类型及主要性质。2熟悉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掌握以sp、sp2和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的空间构型;3掌握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概念,并说明其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第四章 溶液一、教学内容:(一)溶液的浓度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二)稀溶液的依数性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2. 溶液的沸点升高3.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及其应用4. 溶液的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二教学要求1. 熟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的计算,了解质量摩尔浓度。2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掌握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及其应用,溶液的渗透压,并了解其生理意义。第五章表面现象与分散体系 一、教学内容(一)表面现象 1.表面自由内能与表面张力 2.纯液体的表面现象 3.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4.溶液的表面吸附 5.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二)分散系统 6.分散系统的分类 7.溶胶的光学及力学性质 8.溶胶的电性质 9.溶胶的聚沉和絮凝 10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二、教学要求1.了解比表面能和表面张力的概念,润湿 、 铺展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2.了解弯曲液面对热力学性质的影响,亚稳状态与新相生成的关系,拉普拉斯公式及开尔文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3.掌握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和吸附等温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 4.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吉布斯吸附公式的含义,表面活性物质的结构和特性。 5.了解分散物系的概貌 、 分类极其特性,溶胶的光学性质 、 动力性质电学性质。 6.掌握胶粒和胶团的结构,理解溶胶粒子的双电层, 电位的含义。 7.掌握溶胶的稳定与聚沉的原因。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一、教学内容(一) 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反应的活化能与反应热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2化学平衡常数(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 催化剂与化学平衡的关系二、教学要求1熟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熟悉应用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及有关计算;第七章酸碱平衡一、 教学内容(一)酸碱电离平衡1酸碱质子理论2水的电离与水溶液的酸碱性3一元弱酸、一元弱减电离平衡及其计算4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5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二)缓冲溶液1 缓冲作用原理及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2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3缓冲溶液的重要性二、 教学要求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熟悉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和难溶电解质的特点;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及有关计算,了解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3。熟悉同离子效应的概念及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有关计算; 第八章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内容1.溶度积原理,溶度积常数 ksp,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s)的换算。2.溶度积规则,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沉淀反应的应用。 二、 教学要求1.掌握 k sp与 s 的换算。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与同离子效应、ph值、配离子的关系。 2.熟悉溶度积原理的应用条件及范围(一定温度、难溶、强电解质、饱和溶液)。 3.了解应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对难溶电解质的影响。了解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沉淀的分离。了解沉淀的某些应用。4掌握溶度积原理在物质分离和药物分析上的应用。第九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一、 教学内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 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值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二) 电极电势1 原电池2 电极电势及标准电极电势(三)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nernst方程(四) 电极电势的应用1 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3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二、教学要求1熟悉氧化值、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熟悉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的关系;3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掌握nernst方程式、电极电势的应用及有关计算;4了解根据元素电势图判断歧化反应进行的方向。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和生物元素一、教学内容(一)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 配合物的组成2 配合物的命名3 螯合物(二)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1 配合物中的配位键2 配合物的磁性及空间构型(三) 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1 配位平衡常数2 配位平衡的移动(四) 配合物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金属中毒的螯合剂治疗 抗癌药:顺铂 掩蔽剂(五)生物元素分类、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二、教学要求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有关基本概念,能对简单配合物按化学式命名,或按名称写出化学式;2熟悉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磁性;3熟悉溶液中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配位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4了解螯合物的概念及其特殊稳定性以及配合物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5了解生物元素的分类,6熟悉生物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及生物元素的生理功能。第十一章 s 区元素及其化合物一、教学内容(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1 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2 常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类3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效应(钙的用途)4 常用的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药物(二)锂和硼的特性1. 锂和硼的特性2. 锂和镁的相似性3. 铍和铝的相似性4.离子的鉴定二、教学要求1. 了解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主要性质2.了解碱金属、碱土金属、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特别是药用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并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效应3.熟悉常见阳离子的一般性质及鉴别反应第十二章 p 区元素及其化合物一、教学内容(一) 卤素1 卤素单质2 卤化氢和氢卤酸3 氯的含氧酸及其盐4 卤素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效应5 常用的含卤素药物(二) 氧族元素1 氧、臭氧和过氧化氢2 硫、硫化氢和金属硫化物3 硫的重要含氧酸及其盐4 氧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效应5 常用的含氧族元素药物(三) 氮族元素1 氨和铵盐2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3 磷的含氧酸及其盐4氮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效应5常用的含氮族元素药物:砒霜 酒石酸锑钾 碱式碳酸铋等(四)碳族和硼族元素1 碳的单质2 碳的氧化物和碳酸3 二氧化硅和硅酸盐4 铝、锡、铅的重要化合物5碳族和硼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效应6常用的含碳族和硼族元素药物(含硼酸、硼砂)二、教学要求1.熟悉卤素及氧、氮、碳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典型性质2. 了解 碳、 氮、磷、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特别是药用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并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效应3.熟悉常见阴离子的一般性质及鉴别反应第十三章 d 区元素及其化合物一、教学内容(一)d 区元素的通性1. d 区元素的原子半径2. d 区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二)重要的d 区元素及其化合物1 铬、锰、铁的重要化合物2 铜、银、锌、铬、汞的重要化合物3 常见的含d区元素药物4. 稀土元素简介二、教学要求1了解过渡元素通性,了解铬、锰、铁、铜、银、锌等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特别是药用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并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效应;2.了解常见的含d区元素药物3了解稀土元素的主要用途。【五】实 验 内 容1 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学时2 溶液的配制 2学时3 胶体和吸附 2学时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学时5 缓冲溶液 2学时6 氧化还原反应 2学时7 配位化合物 2 学时8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2学时9卤素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