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契丹部族组织中的石烈.doc_第1页
【doc】契丹部族组织中的石烈.doc_第2页
【doc】契丹部族组织中的石烈.doc_第3页
【doc】契丹部族组织中的石烈.doc_第4页
【doc】契丹部族组织中的石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契丹部族组织中的石烈2011年第6期(总第129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ongjiangsocialsciencesno.6,2011genera1.no.129?历史学研究?契丹部族组织中的石烈杨军(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12)摘要:阻午可汗重组契丹八部时,契丹人仅残存12个石烈,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就是将大贺氏,遥辇氏,耶律氏三皇族分入其中的7个石烈,而将拔里,乙室已二后族分入另外5个石烈.至阿保机建国前,契丹八部已发展为41个石烈,但此后至辽末,大约仅发展至48个石烈.斡鲁朵体制确立后,新建斡鲁朵时不断对原有石烈进行拆分,重组.石烈官原存在两种称号,一种借自突厥官名,一种为契丹语官名,在将石烈比照为县之后,也称石烈的长官为县令.辽太宗会同元年改革后,石烈的官名才固定下来.关键词:契丹;部族组织;石烈;斡鲁朵;官制中图分类号:k24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11)06010405契丹部族组织很早就分为部,石烈,弥里三级,辽朝建国后,在其部族制管理模式中,部,石烈,弥里演变为地方行政建置的三个单位,部相当于汉式建置的州,石烈相当于县,弥里相当于乡.因而,辽史卷一太祖本纪在记载耶律阿保机的籍贯时,称他为契丹迭刺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但由于资料残缺,学界对石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对契丹人石烈的沿革,数量,职官及其在斡鲁朵体制中的变化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限于资料,对辽代其他民族的石烈,暂时只好付诸阙如.契丹部落分为石烈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唐代,大贺氏掌权的时期.遥辇阻午可汗即位之初,因长期战乱,契丹部落凋散,即故有族众分为八部,而据辽史卷三三营卫志记载,重组后的八部即下没石烈,证明这是大贺氏时代的旧传统.辽史卷三三营卫志详细记载了阻午可汗对契丹八部的重组.迭刺部其先日益古,凡六营.阻午可汗时,与弟撒里本领之,乙室部其先日撒里本,阻午可汗之世,与其兄益古分营而领之;乌隗部其先日撒里卜,与其兄涅勒同营,阻午可汗析为二:撒里卜为乌隗部,涅勒为涅刺部;突吕不部其先日塔古里,领三营.阻午可汗命分其一与弟航斡为突举部;塔古里得其二,更为突吕不部;品,楮特二部,都是阻午可汗以其营为部.很明显,营是部的下一级组织,就是石烈,营可能是对石烈的义译.在阻午可汗重组的八部中,迭刺,乙室本为一部,共有6个石烈,突吕不,突举本为一部,共有3个石烈,乌隗,涅刺同营,原本是一个石烈,品,楮特以其营为部,各是一个石烈,也就是说,在阻午可汗重组八部以前,契丹大贺氏八部仅残存出自5个部落的12个石烈.其中,出自迭剌一系的石烈有6个,占半数,因此涅里才有实力拥立可汗.辽史卷三二营卫志:涅里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对此学界有种种解释,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涅里乘重组八部之机,将曾任可汗的大贺氏,现任可汗阻午所出自的遥辇氏,以及自己的耶律氏这3个掌权宗族,即辽史所称皇族,三耶律,划分至7个石烈中,而将与三耶律通婚的两个宗族,即国舅,二审密,划分到另外5个石烈中.耶律氏集中于迭刺部的霞濑益石烈,大贺氏,遥辇氏却分属6个石烈,这也就是辽史卷三二营卫志所说:大贺,遥辇析为六,而世里合为一,兹所以迭剌部终遥辇之世,强不可制云.这也是后来耶律氏的势力得以膨胀,阿保机最终能够取辽史卷三三营卫志记载,奚人的遥里部分为撒里必,北,帖鲁三个石烈;伯德部分为啜勒,速古,腆你,迭里,旭特,悦里六个石烈.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奚人的部族组织中也存在石烈.收稿日期:20110808作者简介:杨军(1967一),男(回族),辽宁朝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从事辽金史与东北地方史研究.?104?代遥辇氏的根源.日本学者爱宕松男早已指出,从辽史人物传来看,出自楮特,乌隗,涅刺三部者皆姓萧,出自品,突举二部者皆姓耶律,只有出自迭刺,突吕不,乙室三部者,才既有萧氏也有耶律氏.如前所述,至少在遥辇氏的初期,石烈内部皆同姓.因此,只有包括不同石烈的迭剌,突吕不,乙室3部,内部才存在不同姓氏.萧姓的乌隗,涅刺1石烈,萧姓楮特部1石烈,再加上迭刺,突吕不,乙室各1个萧姓石烈,这就是二审密为五.耶律姓的品部,突举部各1石烈;突吕不部,乙室部各2石烈,都是一个姓萧,一个姓耶律;迭刺部4石烈,除一个姓萧外,其余3个石烈皆姓耶律.这就是三耶律为七(详见下表).八部名称迭剌乙室口楮特乌隗涅剌突吕不突举口日三耶律分为七石烈31l1l二审密分为五石烈1ll1l阻午可汗时契丹八部仅存12石烈,这是经历长期战乱人口严重减少的结果.发展至遥辇氏末期,阿保机建国以前,契丹人的实力重新恢复,标志之一就是八部的石烈数量大增.苏逢吉汉高祖实录:契丹本姓大贺氏,后分八族:一日利皆邸,二日乙失活邸,三日实活邸,四曰纳尾邸,五日频没邸,六日内会鸡邸,七日集解邸,八日奚咀邸.管县四十一,县有令.八族之长,皆号大人,称刺史,常推一人为王,建旗鼓以尊之j.五代会要也提到:其八族长皆号日大人,称刺史.j可见,所谓每部设刺史,实际上是契丹八部的首领们沿袭了唐代羁縻体制下的称号,自称刺史.因此,八部的属县指的也不会是同于中原地区的州县建置,而是契丹八部的下属组织,即石烈.辽史卷四五百官志称石烈,县也,这种将石烈比照为中原州县的说法由来已久.则管县四十一,指的是契丹八部共有41个石烈.这里说的显然是在阿保机的时代.与阻午可汗时代相比,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契丹人的石烈数是原来的3.4倍.除人口自然繁育导致石烈的分置外,契丹八部在此时期大量吸纳外来人口也是重要原因,本为回鹘人的述律氏一族就是在此期间融人契丹八部的.但是,辽史卷三三营卫志太祖二十部条,包括由迭刺部分置的五院部,六院部在内,上述八部总计只有22石烈,仅为阿保机时代41石烈的一半,可证营卫志所载为后代的情况.之所以八部的石烈数远少于阿保机时代,是因为斡鲁朵制度确立以后,辽前期诸帝不断从八部中抽调大量契丹人户拨入斡鲁朵.据辽史卷三一营卫志,诸斡鲁朵共有23石烈.辽史卷三三营卫志圣宗三十四部条还提到,特里特勉部:初于八部各析二十户以戍奚,侦候落马河及速鲁河侧,置二十详稳.圣宗以户口蕃息,置为部,设节度使.稍瓦部:初,取诸宫及横帐大族奴隶置稍瓦石烈,稍瓦,鹰坊也,居辽水东,掌罗捕飞鸟.圣宗以户口蕃息置部.曷术部:初,取诸宫及横帐大族奴隶置曷术石烈,曷术,铁也,以冶于海滨柳湿河,三黜古斯,手山.圣宗以户口蕃息置部.此三部,在圣宗以前也属于契丹人的石烈.综上,至辽圣宗时,契丹人的石烈总计至少为48个,正是阻午可汗时代的4倍.据辽史卷三一营卫志,诸斡鲁朵共有正户8.1万户,分隶于23石烈,以此计算,契丹人共48石烈,总户约为17万户,以一户五口计,为85万人.由此推测,辽圣宗以后至辽末,契丹人的总人口数应在85万以上.辽史卷三一营卫志记载,辽代13个斡鲁朵的部族系统共包括石烈二十三,瓦里七十四,抹里九十八,得里二,闸撒十九,并详细记载了这216个机构的名称.这些名称的释义尚无由考知,但可以发现,不同斡鲁朵的部族管理机构之间存在同名的现象;而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多种名称中存在相同的此观点亦见萧启照征服或扩大辽朝的政治结构与国家形成,台湾中兴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31一-33页.但其没有指出姓氏与石烈的关系.旧唐书卷一九九下契丹传:开元三年,其首领李失活以默啜政衰,率种落内附.失活即尽忠之从父弟也.于是复置松漠都督府,封失活为松漠郡王,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兼松漠都督.其所统八部落,各因旧帅拜为刺史.新唐书卷二一九契丹传作所统八部皆擢其酋为刺史.辽史卷三一营卫志营卫条的序中称为正户八万,按下文各宫户数合计,则为八万一千.参见辽史卷三一营卫志校勘记.八部和斡鲁朵之外尚有其他契丹人,不在上述统计数字之内.如辽史卷三七地理志边防城镇州条: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选诸部族二万余骑充屯军,专扞御室韦,羽厥等国,凡有征讨,不得抽移.其中大部分应为契丹人.这些契丹人长期屯驻镇州不得抽移,自然不再隶属于八部下的石烈.?】05?词素,表明这些机构存在某种联系(详见下表).表中在相关名称之后,在括号内标出同名的各斡鲁朵相关机构.如,女古(兴圣瓦里,积庆抹里),是指兴圣官有一个瓦里名女古,积庆宫有一个抹里同名女古.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相关名称存在同名异译的现象,如,合李只,合里直,合里只,明显是对同一契丹语辞的不同汉字译写方式.类似韵词素至少还包括:埃合里直,埃合里只;耶里直,耶里只;牙葛直,孥葛只;牒得直,牒得只;血古只,穴骨只;挞撒,达撒;预墩,与敦,与墩;蒲速盘,蒲速斡;窝笃盘,斡笃盘;鹘笃,鹘突;吸烈,奚烈.下表是将不同译名作为独立条目列出,因此,同名的机构实际多于括号中所列出的.词素相关名称词素相关名称女古(兴圣瓦里,积庆抹里),北女古(永兴,长宁石烈),谭马(积庆,长宁,延昌,彰愍瓦里,彰愍,崇德抹里),女古南女古(彰愍石烈),迭里特女古(崇德石烈),毫兀真女谭马谭马忒(积庆抹里),潭马抹乖(敦睦抹里),大潭马,姑,女古滂(以上皆兴圣石烈)小潭马(以上皆敦睦瓦里)合不(弘义,积庆,长宁,崇德瓦里),合不频尼(永兴闸锼里(崇德石烈),东镘里,西镁里(以上皆长宁抹合不镬里撒)里),铁里乖稳锼里(崇德抹里)述星(永兴瓦里),述量北,述星南(以上皆弘义得里),合不直迷里几频你(崇德闸撒),达邻频你(兴圣闸述量阿里厮直述量(崇德抹里),述鱼轸(永兴抹里)频你撒),合不频尼(永兴闸撒),聂里频你,打里频你(以膻膻(弘义,永兴抹里)上皆敦睦闸撒)牒耳葛太保果直,爪里阿本果直,僧隐令公果直,老昆令合李只(永兴瓦里),合里直(延昌,崇德瓦里),合里公果直(以上皆崇德闸撒),夺罗果只(长宁抹里),移失合里直只(长宁抹里),埃合里直,灭合里直(以上皆彰愍瓦果直邻斡直,楚兀真果邻(以上皆彰愍抹里),阿里葛斯过邻单,搀合单只f兴翠株雎,(崇德抹里)母母(永兴瓦里,抹里),灭母邻母(长宁抹里)慢押慢押(弘义,长宁,崇德瓦里)乙辛乙辛(敦睦瓦里),乙辛不只(兴圣抹里)得里(延庆,太和,敦瞳瓦里),北得里,南得里(以上皆浑得移邻稍瓦只,合四卑腊因铁里卑稍只(以上皆长得里稍瓦直宁抹里),尼母曷烈因稍瓦直(彰愍抹里),预笃温稍延庆抹里),恩州得里,斡奢得里(以上皆太和抹里)瓦直(崇德抹里)合鲁山血古只,夺忒排登血古只(以上皆兴圣抹里),预墩预墩(弘义抹里),与敦(敦睦石烈),与墩(敦睦瓦里)血古只穴骨只(永兴得里)合鲁不只,移马不只(以上皆永兴抹里),乙辛不只(兴牒得直牒得直(崇德抹里),牒得只(长宁抹里)不只圣抹里)铁乖温铁乖温(兴圣抹里),铁里乖稳镘里(崇德抹里)达撒挞撒(弘义瓦里),达撤(积庆,长宁,崇德瓦里)牙葛直牙葛直(崇德,彰愍抹里),孥葛只(长宁抹里)须须(弘义,延昌石烈)欧里本欧里本(延庆,太和抹里)吸烈吸烈(积庆瓦里),奚烈(彰愍瓦里),奚烈直(敦睦瓦里)僧隐令公僧隐令公(永兴闸撒),僧隐令公果直(崇德闸撒)乌也乌也(彰愍瓦里),耶鲁兀也(积庆瓦里)滂滂(崇德石烈),女古滂(兴圣石烈)兮腊兮腊(积庆石烈),赁预笃温一腊(崇德宫抹里)窝笃缀窝笃盘(延庆石烈,瓦里),斡笃摄(永昌抹里)鹘笃(兴圣,太和瓦里),鹘笃骨(延庆石烈),鹘突(弘义耶里直(积庆,崇德瓦里),耶里只(长宁瓦里),耶里鹘笃耶里直抹里,永昌瓦里)只挟室(永兴闸撒)特末特末(彰愍瓦里),特末也(永昌瓦里)特满特满(太和,永昌抹里)纯里(延庆,太和瓦里,太和抹里,永昌瓦里),纠里阐迭里特(积庆抹里),迭里特女古(崇德石烈),女特里幺l里迭里特(弘义抹里)特(兴圣石烈)土邻土邻(兴圣抹里),查剌土邻(太和抹里)阿厮阿厮(太和石烈,瓦里)耶鲁耶鲁(太和石烈,瓦里)厥里厥里(积庆抹里),息州决里(延昌抹里)抹(永兴瓦里),抹骨古等(延昌瓦里),抹骨登兀没灭土木直移邻(延昌抹里),浑得移邻稍瓦只(长宁抹抹移邻(延昌抹里),兀没(延昌瓦里)里),移失邻斡直(彰愍抹里)撒里僧(崇德抹里),粘独里僧(兴圣闸撒),乙僧(延庆里僧阿里厮阿里厮直述曼(崇德抹里),阿里厮述里(太和抹里)抹里)曷烈(太和瓦里),尼母曷烈因稍瓦直(彰愍抹里),合里预笃温赁预笃温一腊(崇德抹里),预笃温稍瓦直(崇德抹里)曷烈也(永昌瓦里)嘲嘲(敦睦石烈),嘲瑰(兴圣抹里)上表中所列同名和名称存在联系的机构,已超过斡鲁朵相关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二,证明这是斡鲁朵下属部族管理机构命名的惯例.机构名称大量出现重名现象,或是包含相同词素,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在名称存在联系的诸机构中,后出现的机构应是自早期存在的机构中分裂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辽代诸斡鲁朵的部族组织的内在联系(详见下表).表中源一栏,指本斡鲁朵的部族管理机构与此前的哪些斡鲁朵的机构名称存在联系,流一栏则指与其后的哪些斡鲁朵的机构名称存在联系,数字是名称存在联系的机构的总数.?106?斡鲁朵名称源流太祖弘义宫长宁3,永兴2,延昌1,兴圣l,敦睦1,延庆1应天后长宁宫弘义3永兴5,彰愍3,崇德3,积庆2,延昌1太宗永兴官长宁5,弘义2积庆3,崇德3,延昌2,兴圣2世宗积庆宫永兴3,长宁2崇德5,彰愍3,延昌2穆宗延昌宫积庆2,永兴2,长宁1,弘义1彰愍3景宗彰愍宫延昌3,积庆3,长宁3崇德6,敦睦1,太和1,永昌1承天后崇德官彰愍6,积庆5,长宁3,永兴3兴圣7,敦睦1,太和1圣宗兴圣宫崇德7,永兴2,弘义1敦睦3,延庆2,太和2皇太弟敦睦宫兴圣3,弘义1,彰愍1,崇德1延庆1兴宗延庆官兴圣2,弘义1,敦睦1太和4,永昌1道宗太和宫延庆4,兴圣2,彰愍1,崇德1永昌5天祚永昌宫太和5,延庆1,彰愍1由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规律:第一,每个斡鲁朵的机构名称都是与其前面一个斡鲁朵的机构名称存在最大的相似度.这表明,新斡鲁朵的建立,其部族系统的民户主要是自前一个斡鲁朵划拨的.这才是辽史卷三一营卫志所说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的析部族.早期可能还要从斡鲁朵之外划拨一定部民以充实新斡鲁朵的力量,但越往后期,这种情况应该越少.营卫志记载,圣宗兴圣宫以国阿辇,耶鲁盘,蒲速盘三斡鲁朵户置,兴宗延庆宫以诸斡鲁朵及饶州户置,道宗太和宫以诸斡鲁朵御前承应人及兴中府户置,天祚帝永昌宫以诸斡鲁朵御前承应人,春,宣州户置,证明白圣宗以后,析部族只是在斡鲁朵系统内部进行,基本不存在将其他民户划属斡鲁朵的现象了.有关斡鲁朵机构名称的相似度方面,唯一的例外是兴宗的延庆宫,但表中列在其前面的是皇太弟耶律隆庆的敦睦宫,如果我们按皇权的传递次序,以兴宗延庆宫上承圣宗兴圣宫,那么,也是符合上述规律的.两位曾经掌权的太后的斡鲁朵,应天后长宁宫源自太祖弘义宫,又构成太宗永兴宫的主要来源,承天后崇德宫主要源自景宗彰愍宫,又构成圣宗兴圣宫的主要来源,与她们继自己的丈夫之后执政,后来又将权力移交给儿子的次序是完全相同的.由此我们发现,斡鲁朵的传递次序与皇权的传递次序是完全一致的.换言之,当朝皇帝的斡鲁朵是规模最为庞大的斡鲁朵,在其去世后,构成其继承者新建斡鲁朵部民的主要来源.接掌皇权,意味着接掌前任皇帝的斡鲁朵并以之为主体构建自己的斡鲁朵,反之,如果不能控制前任皇帝的斡鲁朵,自然也就不可能掌握皇权,这才是辽朝皇权更迭的秘密.耶律倍未能即位的原因在此,世宗成功即位的原因在此,辽朝宫廷政变频繁,皇权却仍能保证有序传递的原因也在于此.第二,景宗以前和圣宗以后明显存在差异.首先,景宗以前,在每个斡鲁朵中,在机构名称相似度中排在第二位的,基本都是向前数的第二个斡鲁朵.大体而言,新组建的斡鲁朵的机构名称与此前的所有斡鲁朵都存在联系,但距新斡鲁朵时代越远的斡鲁朵,机构名称的相似度就越低.这说明,景宗以前,新建斡鲁朵时,要从所有原斡鲁朵中抽调民户,越古老的斡鲁朵抽调的民户数越少,因为它们此前已经历过类似的抽调,实在没有更多的民户可以调拨了.承天后崇德宫机构名称相似度排在第二位的是世宗积庆宫,证明崇德宫的部族民户,除景宗彰愍宫之外,更多地是来自世宗积庆宫,这是第一次打破上述规律.圣宗以后,这种规律也还有所体现,但远不如景宗以前明显.其次,景宗以前的各斡鲁朵机构名称很少与圣宗以后各斡鲁朵存在联系.景宗以前的弘义,长宁,永兴,积庆,延昌五宫,除弘义宫2;#1-,仅永兴宫的机构名称与圣宗兴圣宫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他各宫的机构名称与圣宗以后各斡鲁朵的机构名称基本不存在联系.由此推测,可能在圣宗在位期间,曾经对斡鲁朵的部族组织进行过比较大的改革.从上述同名现象来看,名称存在联系的石烈数较少,作为石烈下一级组织的抹里,瓦里等,名称存在联系的现象更为普遍,证明斡鲁朵体制出现后,对契丹人旧有部族组织的拆分,是以石烈的下属机构甚至是契丹人的家族为单位进行的,这无疑是对原有石烈结构的冲击.新斡鲁朵的不断建立,意味着对石烈组织的不断调整,拆分和重组,使这一原来的部族组织由此真正蜕变为辽朝国家的地方行政机构.辽史卷四太宗纪记载,在会同元年十一月进行的官制改革中,达剌干为副使,麻都不为县令,县达剌干为马步.所谓县达剌干,参考卷四五百官志,称北面宫官条石烈,县也,卷四六百官志北面部族官条在石烈的属官下有石烈达剌干,可证县达刺干即石烈达剌干,是将契丹语的石烈译为县的结果.百官志记载,石烈的长官为夷离堇,本名弥里马特本,改辛衮,会同元年升.副职为?107?麻普,亦日马步,本名石烈达刺干.卷一一六国语解麻普:即麻都不,县官之副也,初名达刺干.达刺干:县官也,后升副使.马步:未详何官,以达刺干升为之.百官志已清楚地记载马步即麻普,其与麻都不都是同一契丹语辞的不同汉字译写,而国语解却称未详何官,可见国语解与百官志作者不同.综合国语解和百官志的记载可以看出,石烈官存在两套称谓:其一,长官称夷离堇,副职称达刺干或石烈达刺干;其二,长官称弥里马特本或辛衮,副职称麻都不(又写作麻普或马步).夷离墓源自突厥官名俟斤,达刺干源自突厥官名达干,石烈官的第一套称谓借自突厥官名,是契丹族隶属于突厥期间受突厥文化影响的产物,第二套称谓才是契丹语的本名.早在遥辇氏时代,契丹石烈官就已经存在汉语名称.辽史卷三七地理志:遥辇氏更八部日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部,集解部,奚咀部,属县四十有一.每部设刺史,县置令.即部的长官称刺史,石烈的长官称县令.上述太宗纪的记载,将石烈官的三套名称并用,令人难以索解,其含义应该是,在太宗会同元年的改革中,将某些石烈的副职升任长官,这就是麻都不为县令.又x-j-in有名称进行了蟹定,长官称夷离堇,卷六穆宗纪应历二年六月丁未,命乳媪之兄曷鲁世为阿速石烈夷离董,即可证明这一点;副职不再称县达剌干(石烈达剌干),而是一律称马步(麻都不,麻普),这就是县达刺干为马步.长官为夷离堇,副职为麻普,这也就是百官志所记载的石烈官名.在太宗会同元年的改革中,还提到达剌干为副使,行文与县达剌干为马步并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