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勘察报告.doc_第1页
油气管道勘察报告.doc_第2页
油气管道勘察报告.doc_第3页
油气管道勘察报告.doc_第4页
油气管道勘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号 档案号 地 14 明 开阳县天然气门站至城区支线 岩土工程勘察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日期 2014 09 15 地矿眉山工程勘察院 勘察证书编号 221501 Kj 甲 级 说说 明明 书书 第 1 页 共 17 页 编 制 校 对审 核审 定 目目 录录 1 前言 2 1 1 工程概况 2 1 2 任务由来 2 1 3 勘察目的任务 3 1 4 勘察执行的规范规程及主要参考文献 3 1 5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3 1 6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4 2 自然地理概况 5 2 1 线路走向及行政区划 5 2 2 交通状况 6 2 3 气象水文 6 2 4 土地利用现状 8 3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概况 8 3 1 区域地质构造 8 3 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概况 9 4 线路工程地质条件 10 4 1 地形地貌 10 4 2 地层岩性及线路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1 4 3 地下水 11 4 4 岩土工程分级 12 4 5 土壤视电阻率测试 12 4 6 不良地质作用 13 4 7 水 土腐蚀性评价 13 4 8 线路工程地质分段评价 13 5 穿跨越 14 5 1 道路穿越 14 5 2 沟渠穿越 15 精选 欢迎下载 5 3 其他穿越 16 6 结论及建议 16 6 1 结论 16 6 2 建议 16 附表 中桩成果表 精选 欢迎下载 1 1 前言前言 1 1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为落实开阳县政府对天然气项目的总体要求 争取早日实现开阳县城区通气 业主安排 开展开阳县天然气门站至城区支线工程建设工作 并要求对开阳县天然气门站至城区支线建 设工程进行一次性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为拟建管道施工图设计 施工提供相关的岩土工程勘 察资料 拟建管道起于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刘育村光明组科技大道 在建 旁开阳县天然气门站 管道向东南穿越永久铁路 永温 久长 经双流镇刘育村练马坝组 城关镇城西村坪上组 于 城关镇城西村麻窝组接入开阳县城学良大道 拟建管道平距全长 6 904km 管径 159 设计 压力 0 4MPa 管道沿线无大中型河流穿越 穿越小型河流拐网河 1 次 1 21 2 任务由来任务由来 受四川石达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委托 地矿眉山工程勘察院承担了开阳县天然气门站至城 区支线管道线路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勘察阶段为一次性详勘 1 31 3 勘察目的任务勘察目的任务 主要目的是 在收集开阳县天然气门站至城区支线沿线的气象 水文资料 查明线路沿 途工程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作用的基础上 为管道线路工程的施工图设计 施工提供详细的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主要任务 1 查明管道沿线的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全新活动断裂 新构造运动迹象 有记录以来的区域重大地震记录及其对管道的影响 不良地质作用的性质 分布范围 发展 趋势和可能对管线的影响 评价沿线场地的稳定性 适宜性 并预测可能引发的环境工程地 质问题 2 查明管道沿线的基岩产状 风化情况 岩体性质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四系覆盖层 厚度 分布范围 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进行土石分级和利用弃土回填管沟的可能性评价 3 查明管道沿线地下水的类型 埋藏条件 补给来源及水位变幅 水质特征 评价地 下水对管道施工的影响 地下水的腐蚀性 并对施工排水提出建议 4 评价管道沿线岩土的腐蚀性 5 根据查明的岩土工程条件 提出管线工程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事项建议 1 41 4 勘察执行的规范规勘察执行的规范规程及主要参考文献程及主要参考文献 1 4 1 勘察执行的规范规程标准 本次勘察严格执行下列规范规程中的相关技术要求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2001 2009 年版 2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568 2010 精选 欢迎下载 3 岩土工程勘察制图标准 SY T 0051 201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10 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 2001 1 400 万 第一号通知单 6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 50218 94 1 4 2 主要参考文献 1 工程地质手册 第四版 2 1 20 万息烽县幅地质图 3 开阳县志 1 51 5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2001 2009 年版 3 1 节的相关规定 并结合拟 建管线沿途的具体情况确定 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建筑场地等级为二级 中等复杂 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 中等复杂 按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568 2010 勘察等级为乙级 综合确定管线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 61 6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勘察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 6 11 6 1 勘察方法勘察方法 根据设计专业选定的线路走向 本次详细勘察采用的主要工作方法包括 资料收集 工 程地质测绘 勘探 电阻率测试 1 资料搜集 搜集开阳县及与管道所经地域有关的区域地质普查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有关重大工程 的地质勘察成果 气象 水文 地震及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资料 并对上述资料进行了 综合整理和分析利用 2 地形测量 采用 GPS RTK 对管道线路进行 1 2000 比例尺的线路带状地形图测绘 坐标系统采用开阳 规划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 综合工程地质测绘 对管线两侧各 60m 的带状范围进行 1 2000 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 访问和测绘 调查岩 层风化破碎程度 对线路有影响的断裂走向 宽度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对两侧各 60m 外 可能对管道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进行专门调查 测绘 4 钻探 沿线钻探主要查明土层厚度 土石分界线 孔距大致控制在 300 500m 之间 孔深 2 0m 或稳定层以下 1 2m 表层为第四系覆盖时 采用工程钻探查明管道埋深内岩土体的性质 5 土壤视电阻率测试 根据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568 2010 采用 ZC 8 型电阻仪 根据 精选 欢迎下载 线路的土层情况和线路的长度布置土壤视电阻率测试点 测试点间距 300 500m 极距 2 0m 特殊地段适当加密 1 6 21 6 2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受四川石达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委托 我院组织测量 工程地质等专业的技术人员于 2014 年 8 月 23 日进场 进行选线定桩 工程测量 工程地质测绘 人力浅钻和工程地质钻探等工 作 于 2014 年 9 月 5 日完成野外作业 转入室内资料整理 图件和文字报告的编制工作 于 2014 年 9 月 15 日提交成果报告及相关图表 本次开阳项目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具体情况详见表 1 6 表 1 6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分类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 控制点控制点个 25 E 级 1 2000 地形图测量 km8 0 带宽 120m 线路 1 1000 地形图测量 km2 5 带宽 120m 1 500 地形图测量 Km20 03 门站一 1 500 地形图测量 Km20 037 兖矿大道 1 500 地形图测量 Km20 022 永久铁路 工程 测量 单体 1 500 地形图测量 Km20 17 门站二 1 2000 工程地质测绘 km21 0 中等 浅孔m 个 49 23 水质分析件 2 岩土勘察 进出场次 1 工程物探视电祖率 点 36 电测深 1 6 31 6 3 勘察质量评述勘察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按委托方要求 结合现场条件与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开展外业及室内工作 野 外资料搜集齐全 各项观测记录真实 准确 工作布置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满足相关要求 外业工作期间 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及时整理 检查 表述 收队后 对所有资料进行了 全面 系统的校核和综合整理 报告编写和图件编制满足要求 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成 图 勘察成果满足质量要求 可供线路施工图设计 施工使用 本报告所用坐标 高程与本 测量成果一致 2 2 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 2 12 1 线路走向及行政区划线路走向及行政区划 2 1 12 1 1 线路走向线路走向 拟建管道起于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刘育村光明组开阳县天然气门站 管道向东南穿越永 久铁路 永温 久长 经双流镇刘育村练马坝组 城关镇城西村坪上组 于城关镇城西村麻窝 组接入开阳县城学良大道 2 1 22 1 2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拟建管道由西向东南敷设于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 城关镇 平距全长约 6 94km 拟建沿 线行政区划统计见表 2 1 2 表表 2 1 22 1 2 管道沿线行政区划统计表管道沿线行政区划统计表 精选 欢迎下载 市县途经乡镇线路长度 km 合计 km 双流镇3 2 贵阳市开阳县 城关镇4 3 7 5 2 1 32 1 3 地区等级地区等级 根据线路走向 对线路两侧各 200m 范围内的住户进行统计 依据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 范 GB 50251 2003 的规定沿线地区等级 管道沿线地区等级统计见表 2 1 3 表表 2 1 32 1 3 沿线地区等级统计表沿线地区等级统计表 桩号地区等级长度 km A01 A29 二级 3 36 A29 A80 三级 4 14 合计 7 5 2 22 2 交通交通状况状况 拟建管道敷设于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和城关镇 沿线可依托的道路主要为机耕道 与主 干公路 S305 相连 拟建管线A01 A33段与水泥机耕道相交 机耕道之间距离为 153 1536m 交通状况较好 A33 A80段管线多同碎石路 水泥机耕道伴行 少数地段与机 耕道相交 伴行路与拟建管线之间距离一般50 150m 碎石路路窄湾多 晴通雨阻 路面状 况较差 尚需进行整修和扩建 总体而言 拟建管线沿途交通状况较差 沿线交通位置图见 图2 1 2 图2 1 拟建管道走向交通图 精选 欢迎下载 2 32 3 气象水文气象水文 2 3 12 3 1 气象气象 县境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春暖风和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水热同季 无霜期长 春迟夏短 秋早冬长 多云雾 湿度大 据开阳县城气象站统计资料 全县范围 从南向北气温随地势逐渐增高而显递减趋势 而地势较低洼的谷地和乌江 清水 江 洛旺河则气温往往较高 全县年平均气温介于 10 6 15 30 之间 最热为 7 月 平均 气温 22 3 极端最高气温 35 4 1959 年 8 月 21 日 最低气温为 1 月 平均气温 2 极端最低气温 10 1 1971 年 1 月 6 日 全县降水量在区域分布上 由南到北 由东到 西逐渐减少 其降水特点 一是夏半年 5 10 月 降水最为集中 各地降水量多 占年降 水量的 75 以上 夏季 5 10 尤为突出 降水多达 40 以上 冬半年 11 4 月 只占 15 30 特别是冬季 12 2 月 最少 只占 6 以下 年平均降水量 926 5 1419 2mm 城关测站 1258 5mm 最多年降水量为 1656 4mm 最少年为 869 8mm 全县太阳能年总辐射 80 67 千卡 平方厘米 在全国属低值区 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介于 898 1 1084 7 小时之 间 县境各季节风向随大气环流季节变化有明显差异 秋冬季多偏北风 春夏季多偏南风 全年主导风向为 NE 东北风 频率为 12 其次为 NW 西北风 SSW 南西南风 频率 均为 9 W 西风 频率为 0 静风为 10 年平均风速为 3m s 其中春季为各季中最大 平均为 3 3m s 夏季为 3 2m s 秋季为 2 8m s 冬季最小 为 2 7m s 据资料载 开阳自 1958 年以来 最大风速为 22m s 对应风向为 SSW 1973 年 4 月 21 日 各月最大风速在 11 17m s 且多为偏南风 全县气压年趋势为秋冬高 夏季低 全年平均气压为 872 3 hpa 表表 2 32 3 气象要素表气象要素表 地名 气象要素单位 开阳县 双流 备注 平均气压 hpa872 3 年平均 0C 12 1 极端最高 0C 35 4 气温 极端最低 0C 10 1 最大日降雨量 mm85 年平均降水量 mm1419 5 平均 m s4 最大 m s221973 4 21 风速 最多风向NE NW 日照时数 h1504 7 大风日数 d3 8 17 m s 凝冻日数 d20 平均无霜日数 d276 3 精选 欢迎下载 最大积冰深度 cm5 2 3 22 3 2 水文水文 拟建管线沿涂主要经过拐网河仅及几条丘间槽谷小溪流 拐网河流域属乌江水系 属乌 江一级支流位于县境西北部 发源于双流镇的陶家坝 沿途有老保河 洋水河汇入 拐网河 全长 40 8km 跨越双流 金中 城关 永温 冯三 楠木渡六个乡镇 全流域面积 341 0 km2 穿越段河宽约 15m 水深 0 5 1 0m 河床为基岩 最高洪水位水深约 3 0m 拟改线管道穿越几条丘间槽谷小溪流 小溪流均为季节性小河 水深 0 1 0 2m 常年洪 水位高出勘察时水位 1 0 1 5m 2 42 4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拟建管道沿线地表用地情况按照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家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分类 新 12 类 的规定进行划分 其地表植被受地形地貌影响 森林覆盖面积较小 林地 多以旱地 水田和林地为主 水田 旱地主要种植水稻 小麦 蔬菜等 林地一般以松树 杂木为主 次为苗圃用地 线路通过人口较为稠密地区 以耕地为主 人类工程活动的主要 形式为农业生产活动 拟建管道沿线地表占用地情况统计见表 2 4 表表 2 42 4 沿线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沿线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序号用地类型实际长度 m 备注 1 水田 2069 5 主要种植水稻 2 耕地 旱地 3837 3 主要种植玉米 土豆等 3 一般林地 1122 0 主要栽种松树 竹林等 4 林地 经济林地 228 2 主要栽种烟苗 银杏和板栗苗圃等 5 交通设施用地 116 6 机耕道 6 其它 水域 126 4 拐网河 沟渠 合计 7500 0 由表 2 4 沿线路土地利用统计表数据可知 线路用地类型以耕地为主 占线路用地的 78 76 局部夹杂林地 占线路用地的 18 00 二者共占用地的 96 76 其它用地仅占 3 24 3 3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概况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概况 3 13 1 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 在大地构造单元中 开阳县地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中部黔中早拱断褶束 在吕 梁期 加里东期 海西期等构造运动中 多次隆升 间断沉积 沉积多遭剥蚀 后在燕山期 宁镇运动中断褶成山 开阳县地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 属黔中高原区 地势较高 起伏不平 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在频繁 剧烈的地壳运动中 境内多次出现深断裂和大断裂 主要有北 东向 北东东向 东西向 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 这些断裂常相互交切 形成复杂的交叉断 裂 对控制地质构造的发生 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精选 欢迎下载 开阳县境内的褶皱构造 具有背斜短而宽缓呈穹状 向斜窄而紧凑呈条线状的特点 拟 建管道沿线经过主要断裂为夹山膏逆断层 图 3 1 其走向为南北向 南端转为北东向 被黔中断裂 全长约 31km 断裂面倾角 35 60 倾向 220 280 据 贵州区域地 壳稳定性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分析 夹山膏断裂属非活动性断裂 图 3 1 拟建管线区域构造图 3 23 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概况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概况 3 2 13 2 1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 贵州地区新构造运动具有间歇性 差异性掀斜隆升的特征 同时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活 动特点 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是指新构造运动继承了老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等特点 主要 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构造格局上 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区域构造格局控制了贵州的现代地貌 和地质构造的总体格局 新构造运动明显地继承了中生代形成的构造格架 在构造类型方面 贵州新构造活动中新世以来依然是以整体隆升为主 与燕山活动以来的构造隆升类似 只是 强度和规模类型有所变化 在空间分布上 新构造运动期间的活动断裂基本上是前期断裂的 活化 早期构造带对新构造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活动断裂的分布和前期断裂几乎一致 活 动断裂严格控制了区内晚第三纪以来的沉积物分布 也控制了区内水系的分布格局 断裂活 动形成了断陷盆地和断块山 地震震中和大量温泉出露位置与活动断裂在空间上有密切关系 这些又说明贵州地区的新构造运动有新生性特点 拟建管道沿线所经断裂属非活动性断裂 且新构造活动隆升是间歇性 整体式隆升 管 道沿线所经地貌多属山间沟谷 地势相对平缓 覆盖层较薄 场地较稳定 新构造运动对拟 建 构筑物影响较小 3 2 23 2 2 地震概况地震概况 精选 欢迎下载 据历史资料及近代观测资料 在地震活动方面 图 3 2 贵阳有历史记载 9 次 1601 年 贵阳和惠水均有地震记载 震级可定为 4 75 级 为破坏性地震 1955 1979 和 1992 年贵阳地区都发生过强有感地震 震级在 3 5 4 9 之间 根据 贵州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 危险性分析 拟建场地处扬子陆块黔南台陷区 I2 北界沿水城一贵阳 修文 黄平一施秉 一玉屏一线 区内断裂构造带以川黔经向活动断裂 新华夏系断裂为主的 区内中强震很少 发生 弱震在区内相对较多 历史最大震级为 5 75 级 历史综合烈度为 Vll 度 地壳属相对 稳定区 适宜天然气管道埋设 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10 贵阳市开阳县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计 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0 35s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05 g 图 3 2 贵州地震震中分布图 4 4 线路工程地质条件线路工程地质条件 4 14 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拟建管道沿线地貌单元属溶丘谷地低中山 地面高程普遍在 1113 3 1302 6m 之间 最 高点位于 A03 号桩高程 1302 6m 最低点拐网河地面高程 1113 3m 拟建管道多沿山间沟谷敷 设 沟谷多呈树枝状 条带状展布 沟谷宽约 10 30m 沟谷两侧斜坡呈阶梯状递增 沟谷内 坡度角 10 20 局部可达 25 35 局部地段受地形及地面构筑物限制 管道需翻越 山体 沿线地表起伏不大 相对高差一般 3 5 25 1m 最大相对高差 70 7m 精选 欢迎下载 4 24 2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及线路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及线路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线路详细勘察资料 结合 1 20 万息烽县幅地质图 开阳县志 1993 年版 等文 献 拟建管道经过的地层主要为 寒武系上统金顶山组 1j 中统石冷水组 2s 中上统 娄关山群 2 3ls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 Q4edl 粉质黏土层 4 2 1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 Q4edl 该层在整个管线的地表均有分布 主要为粉质黏土 呈黄褐色 可塑 硬塑状 局部地 段土体中含未风化残留的砂页岩碎石颗粒 沿线土体厚度较小 层厚一般 0 2 0m 该类土吸 水变软 失水收缩变硬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及附近工程类比经验 其承载力经验值为 50kPa fk 120kPa 为 类普土 用锹开挖 少数用尖镐开挖 强度系数为 0 6 0 8 4 2 2 寒武系上统金顶山组 1j 粉砂质页岩 呈灰 黄色 粉粒结构 铁质胶结 风化网状裂隙发育 裂隙面为棕紫色 强风化层一般厚 1 0 2 0m 出露于 A39 A53 号桩之间局部陡坎地段及沟谷两侧斜坡地段 强 风化层属 类坚土 强度系数为 0 8 1 0 可用尖锹同时用稿开挖 根据该地区同类工程经 验 其承载力特征值 150kpa 寒武系中统石冷水组 2s 白云岩 灰色 黄褐色 微晶结构 厚层状构造 层理裂隙发育 岩层产状平缓 岩体 表面凹凸不平裂隙及低洼处由黄褐色黏土填充 岩质硬 敲击声脆 有回弹 主要出露于 A01 A04 号桩 根据该地区同类工程经验 土石等级为 级 其强风化承载力特征值 350kpa 寒武系中上统娄关山群 2 3ls 白云岩 灰色 微晶结构 厚层状构造 层理裂隙发育 岩层产状倾向 104 倾角 14 岩体表面凹凸不平 如刀砍状痕迹 岩质硬 敲击声脆 有回弹 主要出露于 A28 A29 号桩 根据该地区同类工程经验 土石等级为 级 其前风化承载力特征值 350kpa 4 34 3 地下水地下水 按地下水的含水介质 水力特征 拟建管道沿线地下水分为以下二种类型 一是松散岩 类孔隙潜水 二是碎屑岩类裂隙水 1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线统残坡积中 地下水埋深不定 渗透性 富水性差异大 主要出露于 A39 A60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的入渗补给 迳流条件受地形 控制 多以井泉形式零星排泄或向沟谷槽田的排泄 水位埋深 0 5 4 0m 对管沟的开挖有 一定的影响 建议采取管沟支护 2 碎屑岩类裂隙水 埋藏于白云岩 灰岩化裂隙中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 地表水补给 径流途程短 多以泉 精选 欢迎下载 形式零星向沟谷排泄 不具备大区域循环性 地下水埋深及富水性受地形地貌 地层产状 岩性控制 对管沟开挖无影响 4 44 4 岩土工程分级岩土工程分级 拟建管道沿线分布土体为粉质黏土 岩体为强 中风化白云岩 依据 油气田及管道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568 2010 按照岩土的物质组成和物理力学特性 沿线土体工程分 级为土体 III 级 岩体工程分级为粉砂质页岩为 III 级 白云岩为 级 表表 4 44 4 管道沿线石方段长度统计表管道沿线石方段长度统计表 区间 桩号 长度 m 岩性土石等级开挖方式 A01 A04 286 2 白云岩 用风镐和爆破开挖 A06 A09 140 2 白云岩 用风镐和爆破开挖 A27 A29 259 2 白云岩 用风镐和爆破开挖 A39 A53 200 0粉砂质页岩III 用尖镐 4 54 5 土壤视电阻率测试土壤视电阻率测试 根据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568 2010 视电阻率测定间距一般控制 在 200 400m 特殊地段适当加密 共有测试点 36 处 由测试结果可将线路的腐蚀性划分为 弱等腐蚀及微腐蚀等级 其中 弱腐蚀的土壤视电阻率为 50 24 94 20 m 共有 22 处 占测试点数的 61 11 微腐蚀的土壤视电阻率为 101 74 124 44 m 共有 14 处 占测试 点数的 38 89 测试结果详见表 4 5 表 4 5 地面物探视电阻率测试成果表 序号桩号 m视电阻率 m 测深 m 腐蚀性评价 桩号 m桩号 m 视电阻率 m 测深 m 腐蚀性评价 1A03 36m124 442 微 19A32 131m77 872 弱 2A04 130m104 252 微 20A34 13m60 292 弱 3A05 69m89 172 弱 21A3566 572 弱 4A06 157m109 272 微 22A38 8m65 312 弱 5A08 29m101 742 微 23A39 89m64 052 弱 6A10 22 5m84 152 弱 24A32 131m61 542 弱 7A11 5m64 062 弱 25A45 39m75 362 弱 8A12102 992 微 26A50 15m94 22 弱 9A15 14m105 502 微 27A5252 752 弱 10A16 145m60 292 弱 28A54 37m81 642 弱 11A19 10m70 342 弱 29A5672 852 弱 12A20 15m50 242 弱 30A59 43m69 082 弱 13A20 270m61 542 弱 31A63 54m65 312 弱 14A21 107m108 022 微 32A65 15m56 522 弱 15A23 106m106 762 微 33A67 44m111 782 微 16A27105 512 微 34A71110 532 微 17A29 89 7m108 022 微 35A74108 022 微 18A31 42m59 032 弱 36A78113 042 微 根据测试结果 山间沟谷地段腐蚀性等级为弱 微 山坡及山顶土壤腐蚀性呈微腐蚀性 精选 欢迎下载 4 64 6 不良地质作用不良地质作用 拟建管道沿线地貌单元属谷地低中山 地形坡度一般较缓 岩性以粉质黏土 白云岩 粉砂质页岩为主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 沿线两侧各 60m 范围内岩溶现象不发育 未见有大型 落水洞 岩溶溶洞 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严重危害管道施工 运营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 仅在局部沟谷斜坡地段存在浅表层土体溜滑 管沟开挖时应及时采取支护 4 74 7 水 土腐蚀性评价水 土腐蚀性评价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四川测试研究所拐网河地表水水质分析 该区域地 表水化学类型为 HCO3 Ca Mg 型 PH 值 8 37 矿化度 300 2g l CI SO42 是 43 3mg L 500mg L 沿线地表水对钢结构腐蚀性等级为弱 根据 4 5 的土壤视电阻率测试 拟建管道途经区土壤腐蚀性等级主要为微弱 4 84 8 线路工程地质分段评价线路工程地质分段评价 A01 A29 号桩 该段行政区划属双流镇刘育村 地貌形态多属山间谷地及局部山梁 相对高差一般 10 25m 谷宽一般 10 30m 地形坡度角一般 10 35 拟建管道大部分顺谷地起伏敷设 表层为粉质粘土夹碎石覆盖 厚 0 0 2 0m 土石等级为 级 局部坡坎段零星出露白云岩 下伏白云岩 层厚大于 10m 土石等级为 级别 地下水埋深大于 2m 对拟建管道敷设 无影响 岩土对金属管道具有微 弱腐蚀性 沿线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A09 A10 段穿越高架 铁路 永久铁路 A28 A29 段穿越陡坎和拐网河 陡坎高差为 70 7m 坡度角约为 35 岩 层倾向 100 倾角 14 为顺向坡 管道走向与倾向大致平行 拐网河水面宽 7m 河槽宽 15m 左岸为陡坡 岩性为白云岩 右岸为阶梯状斜坡坡度角约 20 坡肩高 3 5m 岩性为 块石土 块石直径 0 8 1 5m 土石等级为 IV 河床上覆 0 5 0 8m 厚的大型漂石 水深 0 3 0 7m 岩土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粉质粘土夹碎石管沟开挖高宽比取 1 0 75 强风化白云岩取 1 0 5 中风化白云岩取 1 0 3 注意管沟边坡支护 防止两侧土体变形 及时细土回填夯实 恢复原地貌 回填高度 略高于两侧地表 管道经过陡坡段建议自上而下施工 砌纵向堡坎进行护坡 拐网河穿越段河床管顶埋深嵌入完整基岩不小于 0 5m 混凝土浇筑封闭 岸坡采用条 石堡坎护岸 A29 A80 号桩 该段行政区划属城关镇城西村 地貌形态多属山间谷地及局部山梁 地形起伏较小 相 对高差一般 10 25m 谷宽一般 10 20m 地形坡度角一般 10 25 拟建管道绝大部分顺 谷地起伏敷设 表层为粉质粘土夹碎石覆盖 厚 0 0 3 0m 土石等级为 II III 级 局部坡 精选 欢迎下载 坎段零星出露白云岩 粉砂质页岩 土石等级为 III IX 级别 A39 A51 A55 A60 段地下水 埋深 0 5 2 0m 对拟建管道敷设有一定影响 岩土对金属管道具有微 弱腐蚀性 沿线不良 地质作用不发育 A32 A32 段穿越村道 水泥路面 路西侧为无名小沟 较路面低 4 2m 东 侧为阶梯状地貌 土层厚约 1 0m 下伏白云岩 A47 A48 段穿越规划道路科技大道 粉质粘土夹碎石管沟开挖高宽比取 1 0 75 强风化白云岩取 1 0 5 中风化白云岩取 1 0 3 A39 A60 地下水埋深较浅 注意管沟边坡支护 防止两侧土体变形 及时细土回填夯 实 恢复原地貌 回填高度略高于两侧地表 同时梳理好排水沟渠 管道经过陡坎段 建议砌纵向堡坎进行护坡 5 5 穿跨越穿跨越 5 15 1 道路穿越道路穿越 拟管道共穿越水泥道路 11 次 规划公路 1 次 高架铁路 1 次及碎石道路 2 次 共 15 次 道路穿越统计见表 5 1 表表 5 15 1 道路穿越统计道路穿越统计 序 号 桩号公路名称 公路宽 度 m 穿越长度 m 路面特征穿越方式 穿越 次数 1A03 A04 机耕道 2 78 碎石路大开挖加套管 1 2A04 A05 机耕道 5 510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1 3A04 A05 机耕道 1 63 土路沟埋 1 4A09 A10 永久铁路 514 架桥下大开挖加套管 1 5A14 A15 机耕道 48 碎石路大开挖加套管 1 6A17 A18 机耕道 38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1 7A19 A20 机耕道 2 58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1 8A32 A33 机耕道 3 08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1 9A47 A48 科技大道 3640 水泥路 高架桥下大开挖 预埋套管 1 10A51 A52 机耕道 38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1 11A52 A53 机耕道 26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1 12A53 A54 机耕道 3 510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1 13A62 A63 机耕道 510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1 14A77 A78 机耕道 2 7 48 8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2 15A79 A80 机耕道 2 68 水泥路大开挖加套管 1 16 合计 15115 5 25 2 沟渠穿越沟渠穿越 本次拟建管线无河流大中型穿越 穿越小河 1 次 沟渠穿越 13 处 拟建管线沟渠穿越统 精选 欢迎下载 计详见表 5 2 表表 5 25 2 沟渠穿越统计表沟渠穿越统计表 序号河流名称穿越位置沟宽 m 水深 m 穿越长度 m 穿越方式 穿越次 数 1 沟渠 A26 A272 00 56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2 拐网河 A28 A29150 5 1 020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浆砌石护岸 1 3 人工水渠 A30 A312 80 87 大开挖直埋 1 4 沟渠 A32 A3330 37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5 沟渠 A35 A3630 27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6 沟渠 A38 A392 50 37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7 沟渠 A39 A4020 1512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8 沟渠 A45 A462 50 27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9 沟渠 A47 A483 00 37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10 沟渠 A48 A491 20 15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11 沟渠 A60 A6120 36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12 沟渠 A62 A6340 48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13 沟渠 A65 A663 50 410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14 沟渠 A67 A6830 18 大开挖加现浇混凝 土稳管 1 15 合计 11714 5 35 3 其他穿越其他穿越 拟建管线其他穿越统计详见表 5 3 表表 5 35 3 线路与其它设施交叉统计表线路与其它设施交叉统计表 序 号 名称穿越起始桩号穿越次数 长度备注 1 通讯电缆A64 A651 处 1 条 2 规划道路A47 A48 36m 科技大道 6 6 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 6 16 1 结论结论 1 拟建管道区域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中部黔中早拱断褶束 沿线经过夹山膏 断裂 属非活动性断裂 新构造活动隆升是间歇性 整体式隆升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 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0 35s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05 g 地壳活动属相对稳定区域 适宜管线建设 2 勘察区为低中山地貌 地貌单一 马江山向斜西翼 地质构造简单 岩层产状倾向 精选 欢迎下载 14 20 倾角 95 110 地层岩性为寒武系上统金顶山组 1j 粉砂质页岩 中统石 冷水组 2s 中上统娄关山群 2 3ls 白云岩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 Q4edl 粉质黏土层 沿线两侧各 60m 范围内岩溶现象不发育 未见有大型落水洞 岩溶溶洞 滑坡 崩塌 泥石 流等严重危害管道施工 运营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 仅在局部沟谷斜坡地段存在浅表层土体 溜滑 管沟开挖时应及时采取支护 3 沿线地下水位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水位埋深 0 5 4 0m 对管沟的开挖有一定的影 响 建议采取管沟支护 4 沿线地表水化学类型为 HCO3 Ca Mg 型 PH 值 8 37 矿化度 300 2g l 地表水对 钢结构腐蚀性等级为弱 拟建管道途经区土壤腐蚀性等级为弱腐蚀 占全线长度的 61 11 等级为微腐蚀 占全线长度的 38 89 5 拟管道共穿越机沟渠 13 次 拐网河 1 次 耕道路 14 次 高架铁路 久长 永温 1 次 规划道路 科技大道 1 次 通信光缆 1 次 拟建管线沿途交通状况较差 部分地段需修 建施工便道 6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评价及岩土工程处理措施建议见 4 8 节 6 26 2 建议建议 1 拟建管沟开挖时采取排水措施和必要的边坡支护措施 以防止边坡垮塌 埋管回填 时应注意分层夯实 以防渗水湿陷 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使管道失稳 2 地下水对混凝土和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 土壤主要呈弱腐蚀性 建议对管道采取相 应的防腐措施 3 在施工中注意环境保护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过度破坏 附表附表 1 1 中桩成果表 中桩成果表 中桩成果表中桩成果表 精选 欢迎下载 桩桩 号号 里程里程转角转角高程高程横坐标 横坐标 X X 纵坐标 纵坐标 Y Y 备备 注注 A0100 000 00 001273 412999168392285 7 A0200 113 3114 341298 542999075392212 3 A0300 224 2200 491302 612998976392262 7 A0400 286 2135 321298 682998915392269 4 A0500 496 4142 561296 792998782392432 A0600 584 1186 261288 582998778392519 6 A0700 831 0251 591253 322998741392763 6 A0800 848 8107 431242 412998723392766 5 A0900 991 2200 041229 092998702392907 4 A1001 037 2192 241244 592998680392947 9 A1101 187 8118 091229 762998582393061 7 A1201 343 3219 051215 022998637393206 9 A1301 392 7215 041218 692998622393253 8 A1401 480 0123 151214 882998552393306 1 A1501 518 3227 331209 432998554393344 4 A1601 548 6162 131208 842998533393366 2 A1701 754 7148 401205 662998442393550 9 A1801 781 0224 151200 342998444393577 1 A1901 840 2145 481200 682998407393622 9 A2001 966 5173 241198 342998396393748 8 A2102 274 0193 541194 862998404394056 2 A2202 385 8225 041193 022998380394165 4 A2302 435 9184 351198 742998338394192 3 A2402 575 9213 5812002998214394258 1 A2502 646 8145 211195 792998144394250 7 A2602 742 3150 521180 542998060394296 5 A2702 845 7154 031204 522998005394384 A2802 933 3192 211185 592997995394471 1 A2903 104 9186 421122 622997941394633 7 A3003 254 4209 301151 652997877394768 8 A3103 276 3142 061152 422997859394781 4 A3203 340 2141 401139 112997840394842 5 A3303 486 7234 001125 662997893394978 9 A3403 570 9177 511125 932997848395049 8 A3503 710 0198 131118 712997777395169 7 A3603 790 2159 541121 512997717395222 6 A3703 862 9196 511126 132997682395286 3 A3803 909 5166 431124 62997649395319 A3904 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