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春晖计划╲〞.doc_第1页
教育部╲〞春晖计划╲〞.doc_第2页
教育部╲〞春晖计划╲〞.doc_第3页
教育部╲〞春晖计划╲〞.doc_第4页
教育部╲〞春晖计划╲〞.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部“春晖计划”“癌症研究和临床专家”回国学术访问团团长谢克平 博士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副团长张玉蛟 博士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成员范桢 博士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黄曙云 博士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李春 博士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林明丰 博士内布拉斯加大学 癌症中心谈东风 博士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魏庆义 博士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致谢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零零八年六月,于美国休斯顿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九日中国旅美专家协会和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在位于休斯顿全世界最大的德克萨斯医学中心(Texas Medical Center)的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举办了 “中美医疗交流与发展座谈会”。 会议由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现任中国旅美专家协会执行副会长谢克平博士主持。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医疗体制和技术创新”.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博士,安德森癌症中心总裁 John Mendelsohn 博士, 负责科研的高级副总裁 StephenTomasovic博士,中国旅美专家协会会长杨晓卓博士及生物医学分会会长张灏博士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旅美专家协会前任会长魏庆义博士和廖仲星博士,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的总领事乔红女士和多位总领事馆代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10位代表和在德州医学中心工作和学习的30多位中国教授,专家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韩启德博士和与会代表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更深入地进行中美在医疗体制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发挥海外医疗界留学精英群体智囊团的积极作用。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疾病,中美携手合作攻克癌症极为重要。在韩启德博士和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的总领事乔红女士等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发起和组织了第一个 “癌症研究和临床专家”回国学术访问团。报告团的成员主要来自安德森癌症中心和内布拉斯加大学癌症中心知名肿瘤学专家。我们中既有从事癌症基础研究和教学的教授,也有从事癌症临床工作和研究的医生,都在各自的领域作出了杰出成就。安德森癌症中心是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的主要医疗机构,集科研,教学,和临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美国第一癌症中心。目前有大量的中国留学人员在该中心从事癌症的基础和临床科研,教学,和服务工作。报告团将赴祖国大陆多个城市的一些著名大学进行癌症研究和临床最新动态的学术报告/演讲和座谈;对已开展的癌症基础和临床研究合作项目进行更深入探讨并寻求肿瘤领域新的合作;更广泛商洽联合培养高级临床肿瘤学家和基础研究学者事宜;为促进中美医学的交流和合作,早日攻克癌症贡献力量。访问团祖国大陆组织委员会成员巴德年 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樊代明 教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蒋国梁 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金力 教授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李宏伟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刘中民 教授上海同济大学东方医院吕毅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彭志海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秦叔逵 教授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王杰军 教授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杨祥良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赵建中 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郑树 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人民医院朱兵 主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朱正纲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在中国总联系人王理伟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电话: 邮电信箱: 上海:张俊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 施前 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和技术学院 西安:禄韶英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杨正清 主任 第四军医大学武汉:殷慎敏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杭州:朱兵 主任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州:张维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常州第二医院宜兴:龚伟达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宜兴人民医院在美国总联系人谢克平 博士中国旅美专家协会执行副会长杜少博 女士中国旅美专家协会会长电话: (832) 398-3103; 邮电信箱: 教育部“春晖计划” “癌症研究和临床专家”回国学术访问团报告题目和内容提要谢克平 教授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Keping Xie, M.D., Ph.D.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Medical Oncology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15 Holcombe Blvd2SCR2.3025; Box 0426Houston, TX 77030Phone: 713/792-2828Email: 题目#1: 胃肠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内容提要: 许多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和癌基因蛋白都可以激活Sp1, 而Sp1 已经被确认为癌细胞中常见的传导通路之一。Sp1信号通路影响多个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血管生成以及免疫逃逸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很明显,Sp1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着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因此,研究Sp1对寻找预防肿瘤转移和治疗的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题目#2: 恶性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内容提要:使用转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探讨KLF4转录因子作为胰腺癌干细胞的生物标记物去分析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研究KLF4转录因子对胰腺癌干细胞功能和命运的调节作用;以及评价KLF4转录因子在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简单介绍 谢克平教授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胃肠肿瘤生物学和治疗研究, 是在肿瘤转移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他负责的课题长期得到包括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CS)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院(NIH/NCI)基金资助。他的研究团队已发表100多篇学术论著。他的系列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多年来,他多次受邀在美国和国际学术会议上以及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作学术演讲和报告。他多次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项目研究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和美国国防部(DOD)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项目研究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作为华裔肿瘤学专家,他积极支持国内的肿瘤学的发展,通过学术合作和培训, 已经为中国的权威肿瘤医疗机构培养了多位专家和教授。1999年谢教授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春晖计划” “留美医学专家回国报告团” 成员,回祖国大陆作巡回学术报告。他在2006年获德克萨斯州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 “杰出导师和领导者 (Exceptional Leadership and Support as a Mentor)” 奖;在2007 年获中国旅美专家协会“杰出会员奖” (Outstanding Membership Award)。张玉蛟 教授,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Joe Y Chang, M.D., Ph.D.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15 Holcombe BlvdB2.4830; Box 0097Houston, TX 77030Phone: 713/563-2337Email: jychang 题目#1: 肺癌影像引导的立体放射治疗研究内容提要:早期肺癌非侵袭性治疗.肺癌目前仍然是导致男性和女性死亡的常见的原因。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是可行的。3维立体适型放疗(3DCRT)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可以准确进行靶病灶的定位及照射。这一技术将靶病灶的照射所产生的生物有效性最大化,而对组织的毒性最小。在安德森癌症中心,我们已经建立了SBRT标准操作流程,即在CT的指导下,对早期肺癌或复发的独立病灶,给予精确的,高剂量的SBRT治疗。已经治疗了220例患者,初步结果显示疾病的局部控制率高于95%,而毒性反应很低。基于这一结果以及其它研究的可靠性结果,我们已经设计了一项随机的临床研究,用以比较SBRT和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的疗效,预计于2008年开始入病人。SBRT已经成为不可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而它对于可手术患者的作用目前正在研究中。题目#2: 对放疗和化疗耐受的肺癌和食管癌干细胞研究内容提要:对于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的治疗,临床结果并不乐观。提高放疗或化疗剂量明显增加了毒性,但对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的改善却非常有限,而且常常会导致进一步耐药。近期有数据显示:放疗耐受(RR)或化疗耐受(CR)的产生可能是由肿瘤干细胞(CSCs)引起的。因此,彻底清除肿瘤干细胞可能成为治愈肿瘤的方法。我们认为连续的分割放疗(FIR)或常规剂量的化疗杀死的是非肿瘤干细胞,对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导致了放疗或化疗耐受(RR或CR)。我们已经建立了放射耐受和/或化疗耐受NSCLC的CSCs并且正在研究它们与NSCLC治疗后RR或CR的机制。这个研究可能表明改变信号传导通路可提高肺癌和食道癌靶向治疗作用,提高这些致死性疾病的治愈率。简单介绍 张玉蛟医生是国际知名的胸部肿瘤放疗专家,安德森胸部肿瘤放疗主任医生,美国执业医师。他目前在肺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和科研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5-2007年,他连续荣膺全美最佳放疗医生称号. 他主持了多项美国国家级的科研课题。他已经参加了15本临床专著的撰写,其中包括即将出版的“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adiation Oncolog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是美国当前最有影响的肿瘤放射治疗的专著。他主编的“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for lung cancer”于2007年出版。他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作专题发言。他积极支持国内的肿瘤放疗专业的发展,已经为中国的权威肿瘤医疗机构培养了多位专家。范桢 教授,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Zhen Fan, M.D.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15 Holcombe BlvdB6.4527a; Box 0036Houston, TX 77030Phone: 713/745-3560Email: zfan 题目#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抗癌治疗: 发展趋势与挑战内容提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基因(erbB)家族的一员,在许多上皮性肿瘤中,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以被异常活化。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凋亡调控以及血管生成而对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起作用。近年来,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显示出巨大临床潜力,为人类征服癌症提供了新的高效武器,但在实际临床试验中发现不少挑战性的问题。本讲座将此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及生物靶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趋势与挑战作一全面介绍。题目#2: 增强肿瘤细胞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抗癌治疗临床反应的新策略内容提要:范桢教授介绍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缺氧诱导因子小分子化合物(新药前体)。实验室研究证实于其合用可显著增强肿瘤细胞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抗癌治疗的反应。范桢教授欲于国内同行就该化合物的结构改造及开发应用进行合作。简单介绍 范桢教授系国际著名肿瘤分子靶向实验治疗专家,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主要研发人之一。范桢教授曾于1991-1996年在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从师于现代肿瘤分子靶向理论奠基人之一约翰曼德尔森教授 (Professor John Mendelsohn), 并长期与其合作, 致力于肿瘤分子靶向实验治疗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以期发现新的癌症治疗靶点, 发展下一代分子靶向癌症治疗新药。他在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介导肿瘤细胞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在研究部分肿瘤耐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的原理, 以及在探寻改善疗效的方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领导的课题组目前着重鉴定与确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功能相关的、具有增强肿瘤生存、增殖、血管新生、侵袭和转移功能的联合靶点,提出双靶点联合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以增加肿瘤患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的敏感性。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双靶向联合治疗策略, 以期扩大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敏感的患者群; 并提出靶向乳腺肿瘤激酶(BRK)以期增加乳腺癌细胞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的反应。他领导并参与多项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 美国国防部(DOD)医学研究基金, 及多家民间抗癌基金会资助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科研项目。担任多个科研经费评审委员会评委; 并担任多个权威杂志的论文评议人。共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黄曙云 教授,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Suyun Huang, M.D., Ph.D.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15 Holcombe BlvdS5.8116a; Box 1004Houston, TX 77030Phone: 713/834-6232Email: 题目#1: Stats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转移中的调控作用内容提要: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癌基因蛋白都可以激活Stat3,而Stat3已经被确认为癌细胞中常见的传导通路之一。Stat3信号通路影响多个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血管生成以及免疫逃逸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很明显,Stat3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着肿瘤的转移,因此,研究Stat3对寻找预防肿瘤转移和治疗的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题目#2: 脑胶质瘤的干细胞起源研究内容提要:使用转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探讨FoxM1转录因子作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生物标记物去分析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FoxM1转录因子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功能和命运的调节作用;以及评价FoxM1转录因子在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简单介绍 黄曙云教授和她领导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恶性肿瘤的脑转移和原发性脑瘤(胶质瘤)的分子机制和防治研究。脑转移在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 也是肿瘤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在该研究领域,她的系列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她已经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 其中权威性杂志(影响因子5.0)60余篇, 如: EMBOL, JEM, JNCI, JBC,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等。她所获得的由同行评议的基金和因此而获得的突出奖项进一步表明了我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2005年, 他们提出的课题“乳腺癌脑转移根治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国防部(DOD)资助的“最佳研究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基金资助, 这是一项竞争十分激烈的奖项并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那一年也仅仅只有他们一项课题获得了这项殊荣。同时我还是其它两个重大研究基金的负责人, 包括竞争性极强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CS)的研究学者奖(RSG);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院(NIH/NCI)的R01基金。目前她还是另外三个基金的主要的共同研究者。多年来,她在美国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多次;担任“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和 “Nature Cancer Reviews” 等等杂志的评委。作为华裔肿瘤学专家, 她积极支持国内的肿瘤研究的发展。2007任哈尔滨肿瘤论坛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通过学术合作和培训, 已经为中国的权威肿瘤医疗机构培养了多位专家和教授。李春 教授,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Chun Li , Ph.D.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and Diagnostic Imaging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15 Holcombe BlvdR6.2146; Box 0059Houston, TX 77030Phone: 713/792-5182Email: 题目#1: 多功能纳米粒子材料在癌症诊治中的应用内容提要:利用纳米粒子具有的影像整合和治疗功能,可以同时进行检测、治疗和监测治疗效果。我们利用一种水溶性的可降解聚合物作为化疗药泰素的载体,发现这一经过聚合的药物(Xyotax)抗瘤活性显著提高,但全身毒性却大大降低。Xyotax目前已经进入III期临床研究。该聚合物载体同时也可以与磁性金属离子和近红外荧光染料相连而用于T1加权磁共振影像和可见光影像。这些试剂的影像学研究也使我们可以准确的对瘤内的药物分布进行检测,而这一功能非常重要,可以成功的将放疗和纳米粒子载体介导的化疗结合在一起,此外,除了水溶性的聚合物,我们正在讨论将新的多功能纳米粒子用于影像指导下的治疗。题目#2: 纳米金壳在影像介导下的热消融治疗内容提要:激光引导的光疗法是一种新的用于癌症治疗的电磁放射治疗。采用具有靶向作用的等离子金纳米可以降低激光杀灭选定肿瘤细胞所需的能量。然而,目前常用的金纳米其靶向肿瘤细胞的能力有限。我们基于空金纳米壳(HauNS,平均直径约30-40nm)开发了一类新的具有分子特异性共价结合热辐射因子。我们的策略是将单克隆抗体直接与表皮生长因子(EGFR)及将促黑色素细胞激素(MSH)多肽直接与黑皮质素1(MC1)受体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我们希望在国内寻求合作伙伴以进一步开发该技术,并从临床前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简单介绍 李春教授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应用药物靶向释放的概念及技术方法研究特异性识别癌症的示踪显像剂以及纳米材料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由他们开发的高分子抗癌药目前已经在美国进入临床三期试验。他们也正在开发其他一些适用于核医学、核磁共振及光学成像的多功能分子显像剂。有62篇经同行审阅的论文发表, 7篇应邀撰写的综述文章, 7本书中有专著章节。近5年发表会议论文摘要39篇。申请专利24项, 其中13项已获批准。近5年在美国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19次。担任“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和 “Bioconjugate Chemistry”杂志的评委。目前领导一个10人的研究团队,完成的研究项目10项, 目前正在执行中的科研项目4项, 其中包括2项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RO1项.林明丰 教授, 内布拉斯加大学 癌症中心Ming-Fong Lin, Ph.D., Vice Chairman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985870 Nebraska Medical CenterOmaha, NE 68198-5870Phone: 402/559-6658Email: 题目#1: p66Shc, a longevity gene in mammals and a novel redox protein, Regulates Androgen-stimulated Prolifer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内容提要: The family of Src homology-2 domain-containing (SHC) adaptor proteins includes three members: p66, p52 and p46. They are identified to be involved in mediating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signals derived from 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Nevertheless,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se three members exhibit diverse biological activities. Among them, p66Shc is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in epithelial cells and is involved in various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cluding stress signaling. Interestingly, p66Shc can also regulate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in cells as well as the life-span in mouse models. Nevertheless, the role of p66Shc in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umorigenesis is not well addressed. We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role of p66Shc protein in regulating androgen-stimulated prolifer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Our data have a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rostate cancer. As a common knowledge,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cells have a high proliferation rate as well as elevated p66Shc protein level. Since p66Shc is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androgen signaling, manipulating p66Shc-ROS signaling pathway could have additional therapeutic importance against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ion.题目#2: ErbB-2/Neu/HER-2 Signaling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Regulating Androgen-independent Progression and Adhesion of Androgen Receptor-positive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内容提要: The c-erbB-2 proto-oncogene encodes a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with an intrinsic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and is involved in mediating normal growth regulation signaling. Despite the fact that c-erbB-2 gene is amplified in approximately 30%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 and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of those cancers, the c-erbB-2 gene is not amplified in prostate cancer (PCa). We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role of ErbB-2 protein in prostate carcinogenesis. Our data clearly indicate that ErbB-2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advanced PCa progression and the adhesive ability of androgen-independent, AR-positive human PCa cells, leading to enhanced metastasis. Those functional molecules thus can serve as useful targets in therapy for preventing PCa progression as well as metastasis.简单介绍 林明丰教授耒自台湾,在美国长期从事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已在致癌机理上有很大的发现。他是非常知名的多产科学家和导师。 谈东风 教授,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Dongfeng Tan, M.D., Ph.D.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15 Holcombe BlvdG1.3563a; Box 0085Houston, TX 77030Phone: 713/745-4977Email: 题目#1: 胃癌分子病理学最新进展内容提要:胃癌是一常见实体组织肿瘤,但大多数北美病人在手术前都进行过放疗,化疗。因此手术后的活体组织中心肿瘤细胞甚少,另外,治疗后肿瘤细胞可能会发生(因治疗)分子学变化。上述二点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胃癌分子研究。相反,中国的胃癌发病率高于北美,而且很多病人没有手术前的放、化疗。这些材料将提供充分的实验标本。报告内容直接来源于对安德森癌症中心250例胃癌肿瘤标记实验分析的结果,并结合讨论国际相关研究的成果。简单介绍 谈东风教授的研究重点在肿瘤的早期诊断, 肿瘤分子及遗传基因的变化及肿瘤标记在预后中的作用。目前, 研究主攻常见肿瘤: 胃癌。他曾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及基金会基金六次,任美国病理及临床医学杂志(Archives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美国临床及实验学科年鉴(Annals of Clinical & Laboratory Science)及国际临床及实验病理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编委, 德州病理学学会会员主席。他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八十多篇, 被聘请在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专业学术会交流论文, 2006年获全美医学职业奖。学习简历1978-1983 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1983-1987 同济医科大学研究生1987-1990 埃森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1990-1994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1994-1998 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住院医师1998-1999 Memorial Sloan-Kettering肿瘤病理医生工作简历1998-1999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讲师1999-2004 Roswell Park肿瘤中心助理教授2004-2006 德州大学医学院病理副教授2006-至今 安德森肿瘤中心病理副教授魏庆义 教授,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Qingyi Wei, M.D., Ph.D.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15 Holcombe BlvdCPB7.3542; Box 1365Houston, TX 77030Phone: 713/745-2481 Email: 题目#1:人类肿瘤遗传易感性与环境致癌(皮肤癌、肺癌、口腔癌、乳腺癌等)以及病因学和肿瘤防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内容提要:阐明人类肿瘤遗传易感性与环境致癌分子机理,首先要阐明机体细胞DNA修复功能、DNA损伤和人群危险的关系, 如宿主DNA修复功能低下是紫外线导致人群中皮肤癌发生的重要原因,而烟草致癌物导致DNA损伤和宿主修复能力是研究肿瘤(即肺癌、口腔癌、乳腺癌等)病因学和肿瘤防治的关键。我们建立了一系列评价环境致癌物引起DNA损伤和DNA损伤修复能力的表型及遗传背景的分子生物标记,并将其应用于环境致癌分子机理和人群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题目#2: 中国人癌症病因学和全基因组学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内容提要:目前,各国癌症病因学分子流行病学家十分关注癌症全基因组学的研究,因为全基因扫描的技术日益成熟、研究费用成本年年下降,使大规模的全基因扫描人群肿瘤易感基因的多态变异成为可能。中国的肿瘤发生,由于其环境和人群生活方式不同于他国, 一些肿瘤的发生有其独特的高发性,如肝癌、胃癌、结肠癌有发病早、死亡率高等特点。然而与其他疾病相比,肿瘤只发生在少数人中。因此,少数人的易感性是防病的要害。大规模的全基因扫描人群肿瘤易感基因的多态变异,旨在寻找少数人中的肿瘤易感性基因,而中国独特的高发性肝癌、胃癌、结肠癌将为这样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安德森癌症中心具有国际水平癌症病因学和全基因组学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平台。所以,中美强强合作的癌症病因学和全基因组学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可望得到NIH的资助。简单介绍 魏庆义教授于1983年8月毕业于南京医学院, 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6年8月毕业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环境毒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2年5月毕业于美国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流行病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 19931998年任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Anderson流行病学系助理教授; 1998-2003任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Anderson流行病学系终身副教授; 2003-至今任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Anderson流行病学系终身教授。(1) 他阐明DNA修复能力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