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光纤光缆制造技术与材料制造).doc_第1页
电子教案(光纤光缆制造技术与材料制造).doc_第2页
电子教案(光纤光缆制造技术与材料制造).doc_第3页
电子教案(光纤光缆制造技术与材料制造).doc_第4页
电子教案(光纤光缆制造技术与材料制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1.1 概述1.1.1 光纤1.定义: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狭义的说,光纤是一种约束光并传导光的多层同轴圆柱实体介质光波导,又称光介质传输线。2. 作用:光纤的主要作用是传导光,将传输的光信号从一地如实地传到另一地,实现光信号的长距离异地传输。3.光纤典型结构光纤的典型结构是一种细长多层同轴圆柱形实体复合纤维。自内向外为:纤芯(芯层)-包层-涂覆层(被覆层)。核心部分为纤芯和包层,二者共同构成介质光波导,形成对光信号的传导和约束,实现光的传输,所以又将二者构成的光纤称为裸光纤。涂覆层又称被覆层,主要对裸光纤提供机械保护,可分为一次涂层和二次涂层,图1-1-1。纤芯(芯层):光纤的纤芯主要由具有高折射率(记为n1)的导光材料制成,如:sio2光纤芯层材料多为sio2-geo2。它的作用是传导光,使光信号在芯层内部沿轴向向前传输;包层:光纤的包层由低折射率(记为n2)导光材料制成(折射率较纤芯低),如:sio2光纤包层材料多为sio2b2o3或sio2p2o5。它的作用是约束光。由于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满足n1n2光传导条件,光波在芯包界面上可发生全反射,使大部分的光能量被阻止在芯层中,从而导致光信号沿芯层轴向向前传输。涂覆层(被覆层):光纤涂覆层是为保护裸光纤、提高光纤机械强度和抗微弯强度并降低衰减而涂覆的高分子材料层。一般情况下涂覆层有二层,内层为低模量高分子材料,称为一次涂层;外层为高模量高分子材料,称为二次涂层:一次涂层:又分预涂层和缓冲层两层,常用材料有硅酮树脂、紫外固化炳烯酸酯uv等;二次涂层:其结构有三种,它们是紧套结构、松套结构、带状结构。常用材料有尼龙pa12、聚乙烯pe、硅橡胶、聚酰胺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聚脂等。裸光纤涂覆高分子材料的原因:(1)裸光纤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一种脆性易碎材料,抗弯曲性能差,韧性差,为提高光纤的微弯性能,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2)光纤拉丝成形时,表面存在缺陷微裂纹的几率很小,但如遇到空气中的水,将会发生水合反应使si-o键断裂,产生si-oh基,会引起光纤出现裂纹,如本身已存在微裂纹,则使裂纹发生扩展,最终使光纤强度降低或断裂。克服的方法是在裸光纤表面涂一层高分子材料阻止水分子与sio键接触。 o h h siosisi- -o-sisi-oh+ o-sisioh h (1-1-3)(3)裸光纤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羟基,羟基是光纤固有吸收衰减的主要成因。为降低光纤的吸收衰减必须涂高分子材料阻止水份的侵入。(4)二氧化硅是一种脆性易碎材料,如将若干根这样的裸光纤集束成一捆,相互间极易产生磨损,导致光纤表面损伤而影响光纤的传输性能。为防止这种损伤采取的有效措施就是在裸光纤表面涂一层高分子材料。4.光纤的基本结构光纤的基本结构主要根据一次涂层与二次涂层的相对位置划分。通常有三种:紧套结构、松套结构、带状结构。紧套光纤:紧套光纤基本结构为二次涂层与一次涂层紧密相贴,两层间无空隙,一次涂覆光纤在二次涂层内不能自由移动,二层挤在一起且各层同心。紧套光纤具有体积小和较好的机械强度特点,但外界环境变化时,易受影响,即温度特性差。这种结构的光纤使用场合较少。常用涂覆材料有硅酮树脂,紫外固化炳烯酸酯uv等;松套光纤(光纤松套缓冲管):松套光纤基本结构为二次涂层与一次涂层间有一定的空隙,一次涂覆光纤在充有光纤防水油膏的二次涂层内可自由移动。二次涂层为一松套塑料管,常用涂覆材料: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乙烯等。光纤松套管内含有212根一次涂覆光纤,松套缓冲管隔离外部应力及温度变化对光纤的作用,松套管内填充的光纤防水油膏对光纤起机构保护和阻水两方面的作用,松套光纤具有更好的机械特性和温度特性,但直径较粗,其所占空间相对较大,光纤光缆原料使用量增加。带状光纤(光纤带):将若干根一次涂覆光纤(424)有规则的平行排列并用聚乙烯或聚酯等高分子树脂涂覆成二次涂层,粘接成带状后叠带而成的光纤,这种光纤称之为带状光纤。带状光纤有二种结构:包封型和边缘粘结型,图1-1-2。适合作高密度光缆的缆芯,可减小缆芯尺寸,又增加纤芯数,是用户光缆首选结构。包封型光纤带的结构特点包封型结构采用杨氏模量较低的树脂作内层,模量较高的树脂作外层,因此它具有较好的抗微弯作用和抗侧压作用,二者可兼顾,机械性能优越,但叠带后,占据的体积大,对下道工序有一定的要求,套塑时松套管的外径增大,高分子原材料用料增加,使产品成本有所增长。边缘粘结型光纤带结构特点这种结构的光纤带高分子原料用料少,叠带后体积小,套塑松套管外径相应减小,节约用料,降低光缆的生产成本。1.1.2光缆1.定义: 光缆是由若干根这样的光纤经一定方式绞合、成缆并外挤保护层构成的实用导光线缆制品。2.作用:光缆内的加强件及外保护层等附属材料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光纤并提供承缆、敷设、储存、运输和使用要求的机械强度、防止潮气及水的侵入及环境、化学的侵蚀和生物体啃咬等。3. 光缆的基本组成光缆主要由二部分构成:缆芯和护套。缆芯:由涂覆光纤和加强件构成,有时加强件分布在护套中,这时缆芯只有涂覆光纤。涂覆光纤又称芯线,主要有紧套光纤,松套光纤,带状光纤三种。它们是光缆的核心部分,决定着光缆的传输特性。加强件的作用是承受光缆所受的张力载荷,一般采用杨氏模量大的镀锌或镀磷钢絲或芳纶纤维,或经处理的复合玻璃纤维棒等材料。护套:护套的作用是保护缆芯、防止机械损伤和有害物质的侵蚀,对抗侧压能力、防潮密封、耐腐蚀等性能有严格要求。其结构一般为:内护套铠装层外护层三层。内护套:位于铠装层与缆芯之间的同心层,起机构保护与铠装衬垫作用。常用的内护套有pe、pvc护套;铠装层:在内护套与外护层之间的同心层,主要起抗压或抗张的机构保护作用。铠装层通常由钢絲或钢带构成。钢带铠装层的主要作用是抗压,适用于地下埋设的场合。钢絲铠装层的主要作用是抗拉,主要用于水下或垂直敷设的场合。在海底光缆中,为防止渔具及鱼类对光缆的损伤,也有采用钢带和钢丝联合构成铠装层的情况。常用钢带和钢丝的材料都是由低碳钢冷轧制成。为防止腐蚀,要求铠装钢带必须有防蚀措施,如预涂防蚀漆或镀锌或镀磷等,而铠装钢丝则使用镀锌或镀磷钢丝、涂塑钢丝、挤塑钢丝等。外护层:在铠装层外面的同心层,主要对铠装层起防蚀保护作用。常用的外护层有pe、pvc和硅橡胶护套。护套的类型有四种:金属护套,橡塑护套,综合护套(组合护套)及特种护套。(1).金属护套:铅、铝、钢絲、钢带护套。具有完全不透水性,可以防止水份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缆芯。(2).橡塑护套: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但具有较好的柔软性,特别适合敷设在移动频繁的场合,常用材料有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稀等。(3).组合护套:是由金属护套和橡塑护套组合而成,兼有二者的优点,不透水性最佳,一般由铝带或钢带粘结聚乙烯材料制成。(4).特种护套:为满足某种特殊要求而设计,如耐辐射,防生物,阻燃,防鼠咬,防白蚁等特殊功能护套,常用材料有pe、xlpe、pvc与各种添加剂混合物。光缆常用七种护套类型:(1)pe护套;(2)pvc护套;(3)铝/聚乙烯综合护套(lap);(4)皱纹钢带纵包护套;(5)lap钢带绕包护套;(6)lap钢带铠装护套;(7)lap钢絲铠装护套。4.光缆的基本结构按照光缆缆芯结构的不同可将光缆分为三种:(1)层绞式光缆将松套光纤绕在中心加强件周围绞合而成缆芯并外挤护套构成的光缆被称为层绞式光缆,图1-1-3。这种结构光缆的优点是采用松套光纤可以增加光纤的抗拉,抗压强度,并可改善光缆的温度特性。且光缆制造设备简单,工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2)骨架式光缆将紧套光纤或一次被覆(着色)光纤或光纤带置入中心加强件周围的螺旋形塑料v型骨架凹槽内且外挤护套而成的光缆称为骨架式光缆,图1-3。这种结构的光缆具有非常好的抗侧压性能,特别利于对光纤的保护,当光缆受外力作用时,光纤在骨架凹槽内可径向移动,减轻外力对光纤的作用,同时,槽内充有光纤防水油膏,具有很好的吸水和缓冲作用。(3)中心管式光缆将一次被覆光纤或光纤束,或光纤带放入中心大套管中,加强件分布在套管周围,套管内充有光纤防水油膏且外挤制护套,这种结构的光缆称为中心管式光缆,图1-1-3。在这种结构中,加强件同时起到护套的作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减轻光缆的重量。图1-1-1 光纤典型结构图1-1-2 光纤三种基本结构(a)层绞式光缆 (b)骨架式光缆(c)中心管式光缆图1-1-3 光缆三种基本结构第二章 光纤传输与导光原理21 光波的本质狭义地说,光是波长在380-780nm范围的可见光,但是,它又包含有红外线、紫外线,因此没有严格的界限。广义地讲,光是波长较电波短,频率较电波高的一种电磁波的总称。目前通信用光波是在近红外波和可见的红光波段,工作波长在0.801.65m之间,或者说通信用光波的频率更高f10141015hz。所谓可见光是指人的眼睛可见的电磁波。人的眼睛可以感受到较长波长的光,如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在可见光中,人眼最易感受的是555nm的黄绿光。绿色光的波长约为500nm,红色光的波长在700nm,紫色光的波长约为400nm,可见光波的范围在400nm700nm之间,波长小于380nm或大于780nm的光,无论光强度有多强,人的肉眼几乎不可能看得到。红外线是比可见红光的波长更长,比电波波长更短的光之总称。按照到可见光的排列顺序,可分为近红外线、红外线、远红外线三种。近红外线是人眼不可见光中最常用的光,它的性质同可见光几乎无大的区别。借助半导体材料(ingaasp)、某些气体材料(co2)或红宝石(-al2o3)可有效地发光、感光,广泛用于光通信领域;波长稍长的红外线,热作用最高,若利用黑体辐射,从远红外区到红外区范围的红外光将呈峰值效应,这种光对物质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此,多用于微波炉、取暖器等;远红外线到电波范围,电磁波中包含有许多分子的旋转运动、振动所对应的频率,这对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非常有用。紫外线是比可见光中的紫光波长更短的波,是不可见光,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2.1.1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子性。如上所述,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但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则证明光具有粒子性,所以既可以将光看成是一种电磁波,又可以将光看成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1光的波动性光波在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的电磁场分布形式可用麦克斯韦波动方程的弱导近似式波动方程描述:2h=1/22h/22t (2-1-1)2e=1/22e/22t 式中:e电场强度;h磁场强度;均匀介质的波数,=1/(0)1/2=1/(0)1/22二阶拉普拉斯算符。2光的粒子性光是一种电磁波,用波动理论的观点可以正确地解释许多光学现象。但是像“光电效应”这种光学现象就不能用波动理论去解释。为了正确地解释光电效应现象,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假说并得到证实:光是一种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子,或称为光量子。如果电子或原子从一个较高的能级e2跃迁到一个低能级e1时,两个能级间将存在着一个能量差eg=e2-e1,这个能量差将以量子的能量形式释放,一个量子的能量称为光子。像所有运动的粒子一样,光也可以产生压力和引起粒子旋转。所以光可以用粒子数来描述。光的能量集中在光子之中。光子具有一定的频率,单频率光称为单色光,单色光的最小单位是光子。一个光子的能量可以用波尔能量方程描述:eg= (2-1-3)或 =h/ (2-1-4)式中:h普朗克系数,6.626x10-34js;光频;eg光子的能量;光子的动量。式(2-1-3)和(2-1-4)表示光的波动性参量、,与粒子性参量eg、间的关系。光子能量也可以用爱因斯坦能量方程描述:eg=mc2 (2-1-5)式中:m光子质量;c光速,c=1/001/2;0真空介电常数;介质介电常数;0真空磁导率。将光波的波长、频率f()和波速v间的关系与(2-1-3)(2-1-4)、(2-1-5)联系并代入整理有:eg=hc/=mc2m=h/c2 (2-1-6)=mc2/h (2-1-7)=h/mc (2-1-8)光子概念的提出意义是深刻的,它使人们对光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光不仅具有波动性,而且还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像性。例2-1-1:现有一个氦氖激光二极管,其发出的光是波长在630nm的美丽红光,请问一个光子的能量是多大?质量是多少?若光能量为1mw,光源每秒可发射多少个光子?解:一个波长为630nm光子的能量为:eg=hc/=(6.625x10-34x3x108)/630x10-9=3.15x10-19j一个波长为630 nm光子的质量:eg=mc2m=eg/c2 =3.15x10-19/9x1016=3.5x10-28kg=3.5x10-25g总能量:et=pxt=1x10-3x1=1x10-3j光子的数量:et=egxn n=et/eg=(1x10-3)/(3.15x10-19)=3.17x1015(个) 相当于3.17千万亿个光子。由此可知,一个光子所携带的能量非常小,而一束光是由一个拥有巨大光子数的光源发射得到的。例2-1-2 :如采用ingaasp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其具有的能级距离是0.75ev,试问它可以发出什么色彩的光?(1ev=1.602x10-19j)解:首先将单位统一:eg=0.75x1.602x10-19=1.2x10-19j eg=hc/=hc/eg=3x108x6.625x10-34/1.2x10-19=16.5x10-7m=1650nm所以发出的光是不可见光,是近红外光。2.1.2均匀介质中的光波 激光是光波的一种形式,它与自然光比具有更好的方向性和高的干涉性,是一种相干光。光波的各种性质全部适用于激光。相速度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当电磁波在介质中传输时,电场和它产生的偶极子的相互作用程度可用相对介电常数r表示。相速度定义为当电磁波在相对介电常数为r的非磁电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速度可表示为:v=1/r00 (2-1-12)相速度只代表电磁波的相位变化速度,并不代表电磁波能量传播的速度,因此又可以将相速度理解为电磁波中恒定相位点推进的速度。v=dz/dt=/ (2-1-13)相速度可以与频率有关,也可以与频率无关,仅取决于相位常数。介质折射率:介质折射率定义为光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c与它在介质中的传播相速度v之比。n=c/v=r (2-1-14)由式(2-1-13)可知介质折射率n与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r有关。由于光在密集介质中传输更慢,密集介质具有较大的介质折射率。在非晶体材料中,如玻璃,材料结构具有各向同性,n与方向无关。在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和原子间的结合在不同的方向互不相同,这种晶体(除立方晶系外)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相对介电常数r在不同的晶体方向上各不相同,因此介质折射率n在不同晶体方向也互不相同。nx=rx (2-1-15)此时电磁波传输的相速度可表示为:vx=c/nx (2-1-16)群速度:实际工程应用中,很难存在纯的单色光。设有两个振幅为am光波,它们的频率分别为+和-,在色散系统中传播的相位常数相差不大,可以用以下两式表示这两个波:e1=emej(+)te-j(+)z e2=emej(-)te-j(-)z (2-1-17)合成波可表示为:e=2 emcos(t-z)ej(t-z) (2-1-18)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一个光包络,即一个以中心频率的振荡场,其幅度被频率为的低频电场调制,称为包络波(图2-1-3虚线)。群速度定义为包络波上某一恒定相位点推进的速度。它代表信号能量传播的速度。若已知包络波为2amcos(t-z),它的群速度应为:vg=dz/dt=/ (2-1-19)当c时,光由两种介质的界面按2=1的角度全部反射回第一种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光的全反射的物理概念可这样解释:当入射角1趋近临界角c时,折射光的强度逐渐减弱,反射光的强度逐渐增大;当入射角1以非常接近于临界角c时,折射光的强度非常弱,反射光的强度接近于入射光的强度;当入射角1大于临界角c时,折射光消失,全反射发生,光能全部被反射回第一种介质中。必须指出,只有当光从折射率大的介质入射到折射率小的介质时,才能产生全反射。例如:当光从玻璃入射到空气时能产生全反射,而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空气入射到折射率大的玻璃时,就不能产生全反射现象。古斯汉森位移在实际中,光的全反射现象是否如理论分析的那样?为验证这一结论正确与否,古斯和汉森两人在实验室作了一个非常精确的实验,他们精确的测定出反射光线的位置,发现情况并不是简单射线光学预见的那样,而是沿z方向产生了一个位移z,反射平面变成了在稀?介质中的虚平面,如图2-1-7所示。z被称为古斯汉森位移。古斯汉森位移最早完全是实验发现的,后来从电磁波理论得以证明。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反射光线在全反射时产生了相位变化,相位的变化与入射角1和穿透深度有关。由简单的几何光学可得:z=2tan1 (2-1-29)式中:=1/22电场进入介质2的衰减系数。2=2n2(n1/n2)2sin21-1/例2-1-3:已知一入射光的波长为=1m,入射角1=85,从介质1向介质2中折射,两种材料的折射率分别为n1=1.450,n2=1.430,求当发生全反射时产生的古斯汉森位移是多少? 图2-1-7古斯汉森位移解:由已知条件可知,若要求出z的值,必须知道穿透深度和入射角1的值,这里入射角1是已知量,需求穿透深度:=1/22=2n2(n1/n2)2sin21-1/=1.282=1/2=0.78mz=2tan1=2x0.78tan85=18m2.2 多模光纤几何光学射线传输原理光纤的在光纤中的传输原理可用二种不同的观点或理论分析,即:波动理论和几何光学射线理论。波动理论是分析光纤导光传输原理的基准理论,它是从说明电磁波行为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求解满足初始条件的波动方程。这种分析方法适合于任何情况,能够精确地描述光纤传输特性。而几何光学射线理论是用几何光学的分析方法,将光看成是传播的“光线”,物理描述直观。在进行几何光学理论研究中,要求一个前提条件,即只有当所考虑的传输空间或“光线”的直径远大于該光波的波长,或者说只有在传输条件满足这样的要求:光波长0,可以把它忽略时,才具有合理性,这也是光线的概念。2.21光纤中光波的传播1.多模光纤中光波的传播轨迹所谓多模光纤即可以传播多种模式电磁波的光纤。目前,在通信领域最常用的多模光纤有两种类型:阶跃型多模光纤和梯度型多模光纤。 根据光线在光纤中的传播轨迹,可以将多模光纤中传播的光线分为两类:子午光线和斜射光线,图2-2-1。子午线和子午光线的传播所谓子午线是指光线的中心轴线,它被称为子午线。在光纤中,子午线应与光纤中心轴线重合。而通过子午线的平面被称为子午面。光纤中通过子午线的平面有无数多个。因而子午面有无数多个,位于任一子午面内的光线都被称为子午光线。根据2.1所述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因此无论子午光线经过多少次的反射、折射,它都始终是位于最初入射的平面内,每折射或反射一次,与光轴相交两点,这是子午光线的传播特点。在光传播中,子午光线带有最大的光能量。a.子午光线 b.斜射光线图2-2-1 光纤中的子午光线和斜射光线斜射光线在光纤中的传播光入射进光纤芯层之后,除存在子午光线外,还有许多斜射光线存在,这些光线既不平行光纤中心轴线也不和它相交,而是和中心轴线成异面直线。斜射光线在光纤中进行一次全反射,它的平面方位就要改变一次,斜射光线传输过程中,发生反射时,不经过光纤中心轴线,即不与光轴相交,只在光纤轴线的上方和下方通过。其光路轨迹是空间螺旋线,如图2-2-1(b)所示,螺旋线可以是左旋也可以是右旋,而且与中心轴线是等距。在芯/包界面仍服从光线的反射、折射定律。在光传播中,斜射光线具有的光能量较少且在长距离的传播中多被损耗掉。(a).阶跃型单模光纤光路图阶(b).跃型多模光纤光路图(c).梯度型多模光纤光路图图2-2-2 光纤中光波的传播轨迹2.2.2阶跃型多模光纤中光波的传播原理及导光条件我们首先来看阶跃型多模光纤中光波的传播情况。1.子午光线的传播原理与条件光通信系统传输的入射光线经光发射机-光纤端面入射进入光纤芯/包层后,包层所接收到的光能量很小,传播很短的距离即衰减掉了,可不考虑它的影响。而进入芯层的光线以子午光线和斜射光线两种形式向前传播。首先我们来研究子午光线在芯/包界面上传播的情况。当光线传播到芯/包界面上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2-2-3。一部分光被反射回芯层,一部分光被折射进包层,折射光在包层中由于损耗大,每折射一次能量就会损耗一些。在子午面内的子午光线要经过许许多多次的折射和反射,才能传输到输出端,不言而喻,这种情况下光不可能被传播很远,能量就会全部被消耗殆近。显然,这种情况是我们不希望的。为使光线传播距离能够很远,必须使光线在芯/包界面上不发生折射,也就是说光在芯/包界面上必须满足全反射的条件,才能保证光的传输。n02q0q0fn2n1图2-2-3 光线在芯/包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由2.1光的全反射条件可知:只有当n1n2,290时,在芯/包界面上才会发生全反射。根据光在介质中的折射定律,光在芯/包界面上有:n1sin1 =n2sin2 (2-2-1)当1=c时, 2=90,上式可表示为: sinc=n2/n1 (2-2-2)当2=90时,芯/包界面上对应的入射角1称为临界角,用c表示。这时对应的光纤入射端面上的入射角i被称为临界孔径角,用c表示。此时光纤端面上自光发射机(空气)入射的入射光与在光纤内的折射光有如下关系:n0sin=n1sin (2-2-3)由图2-2-3已知条件 =90-1 ,n0=1,1=c并利用式(2-2-2)的结论,可得:sin=n1sin(90-1)=n1cos1=n1coscsinc=n11-(n22/n1)212=n12-n221/2=n1(2)12 (2-2-4)式中:相对折射率差,=(n1-n2)/n1,n1n2(n12-n22)/n12=(n1+n2)(n1-n2)/n122 n1(n1-n2)/n12=2(n1-n2)/n1=2由此可知,若使子午光线在多模阶跃型光纤中以全反射形式向前传播,必须保证三点:(1)芯层折射率n1必须大于包层折射率n2,即:n1n2。(2)光线在芯/包界面上必须发生全反射,包层内折射光线的折射角大于或等于90,则对应的芯层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1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即:1c。(3)对应光发射机光纤入射端面上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又称孔径角)必须小于或等于临界孔径角c,即:c。因此,入射子午光线在多模阶跃型光纤中传播的条件是:n1n2,1c,c。且由此可以判断出,当光线自光纤一端入射进光纤时入射角将等于光线自光纤另一端输出的出射角。也就是说,光线从光纤端面入射光纤时,只有滿足c的光线才能在光纤中得到传播,而那些c光线,由于在芯包界面上产生折射,能量在多次折射后将被很快的衰减尽,不能在光纤中传播。可见,光纤端面的光线最大入射角c(又称临界孔径角或最大接收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为描述光纤这种集光和传输光的能力与光线最大入射角c的关系,在这里引入一个物理量数值孔径na。对光纤而言,这个最大的孔径角c只与光纤的折射率n1 、n2有关。因此,将它的正弦值定义为光纤的数值孔径na:na=sinc=n12-n221/2n1(2)12 (2-2-5)数值孔径na表示光纤所具有的收集光与耦合光、传导光的能力,是一个无量纲的量。.数值孔径是表示光纤接收光源光功率的能力和连接耦合难易程度的物理量,是多模光纤的重要传播参数之一。它等于光纤接收角的正弦值,取决于纤芯和包层最大折射率值.2.2.3.梯度型多模光纤的导光原理阶跃型多模光纤模间色散很大,脉冲展宽严重,传输带宽很窄,限制了光纤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为了尽量减小模式色散,人们设计了梯度折射率分布的光纤。与阶跃多模光纤一样,梯度光纤中的入射光线也分为子午光线和斜射光线两种,由于纤芯折射率分布是随光纤半径变化的,所以子午光线的传输轨迹不是曲折的直线而是圆滑曲线,如图2-2-2,光线的弯曲折射与反射遵循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为分析梯度型多模光纤中光线的传播,采用级限逼近法,按照阶跃型多模光纤的分析思路作近似处理:将沿光纤半径方向连续变化的折射率分割成不连续的若干薄层且假设每一薄层的折射率是近似均匀的,那么,从第零层入射的光是以怎样的轨迹传播呢?我们首先分析从第0层到光纤芯包界面附近各层的光线传播轨迹,然后推广到整个光纤。当光线从0层进入并向第1层传播时,在图2-2-5a点上将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有:0 1层:n0sin=n1sin0=n1cos1(0=90-1)光线进入第一层并向第二层折射,在b点发生折射现象,并有:1-2层:n1sin1=n2sin2光线继续向第三层折射,在c点发生折射现象,有:23层:n2sin2=n3sin3如此类推 第i层:nisini=ni+1sini+1第n层:nnsinn=nn+1sinn+1 若当光线在第n层满足全反射条件,则在这一层有:n+1=90 ,n=cn1sin1= nn+1sinn+1=nn+1n0sinc= n1(1- sin21)1/2sinc= n11-( nn+1(r)/ n1(0)21/2=令nath= sinc= n11-( n n+1(r)/ n1(0)21/2= (2-2-12图2-2-5梯度型多模光纤导光原理式(2-2-12)中c表示光线在第n层发生全反射时对应光纤端面入射光线的孔径角最大值,当入射角i小于c值时,光线将被闭锁在芯层中向前传播,而此时对应的nath被定义为局部数值孔径,它表示第n层接收光的能力。当n=c90时,光纤端面上光线的入射角i小于最大的孔径角c,芯包界面上的光线入射角n大于它的临界角c,光线开始向纤芯方向反射,从第n层进入第n-1层,并在f点发生折射,由折射率低的一层进入折射率高的一层,折射角开始变小,不再能发生全反射,当光线穿过光纤中心轴线进入对称的一层(0层)又开始由折射率高的进入折射率低的一层,当再次进入第n层时,再次发生全反射,如此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光线在多模梯度型光纤中不断重复上述的过程,不断向前传输,从而实现光传播目的。光线在光纤中的轨迹就近似抛物线。若n层为包层时,则有nnsinn=nbsinbb=90,n=cn1sin1=nbsinb=nbn0sinc=n1(1-sin21)1/2sinc=n11-(nb/n1)21/2=namax (2-2-13)称namax为光纤最大数值孔径。物理含义为可接收光波的光纤端面最大入射角正弦值,表示光纤接收光最大能力。可知,阶跃型光纤的局部数值孔径nath等于最大数值孔径namax。在这里我们用数学函数式的形式来研究子午光线在梯度型多模光纤的传输轨迹问题:首先设:初射子午光射线距光纤中心轴的距离是:r=0,z=0;光线的初始状态为轴向角=z0,n(0)=n0,根据折射定律在光纤上任一点g上有(图2-2-6):n0sin(90-z0)=n(r)sin(90-z)n0cos(z0)=n(r)cosz (2-2-14)上式表示子午光线上任意一点的轴向角的余弦与该点折射率的积等于一个常数。令n0=cosz0则:n0n0= n(r)cosz (2-2-15)在传输的光射线轨迹上任取一个单元长度ds则有:cosz (2-2-16)将式(2-2-16)代入式2-2-15)中得:n0n0 (2-2-17)对(2-2-17)进行整理得:dz= (2-2-18)式(2-2-18)表示光射线变化规律的微分方程。当光纤的折射率分布n(r)及初始条件n0,n0给定时,对该方程进行积分就可以求出光射线在光纤中的光轨迹方程: (2-2-19)式(2-2-19)即为梯度型多模光纤中光波传输轨迹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例子:设光纤的折射率分布为:n()=n(0)sechar=n(0)/cosa (a-常数)将n()代入积分式(2-2-19)并做相应的数学处理,可得:由上式可知,子午光线的轨迹z是一个周期函数。设子午射线的空间周期长度为t=l,则有:=2f=a,f=/2=a/2,l=t=1/f=2/a=2/因为a是表示光纤折射率分布情况的参数,与光波初始入射条件无关,所以也与光纤的初始条件无关。这说明当光纤折射率分布为双曲正割函数时,不同初始入射条件的子午光线具有相同的轴向速度,所以可得到在光纤中自聚焦的光线,从而使子午光纤的色散达到最小。如果将双曲正割函数利用台劳公式进行级数展开,那么将会发现它与平方律分布相当接近。n()=n(0)sechar=n(0)1-1/2(ar)2+5/24(ar)4+n(0)1-1/2(ar)2=n11-1/2(ar)2 (2-2-24)第三章光纤由于光纤具有传输功率损耗低,传输距离长,传输带宽高,传输容量大,传输速率快,抗干扰性强,柔软可绕,机械强度高等优点,现已成为通信系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