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 项目概要11.1 项目背景1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2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1.4效益31.5 组织领导和管理42 项目区概况52.1 自然概况52.2社会经济状况62.3基础设施7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9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24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4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44.2供需平衡分区、灌溉设计保证率174.3灌溉制度及水资源平衡分析175 规划设计205.1指导思想205.2基本原则205.3建设标准205.4建设规模255.5规划布局256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296.1开发任务296.2建设内容29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07.1投资估算307.2资金筹措318 综合效益分析338.1经济效益338.2社会效益338.3生态效益338.4财务分析评价349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389.1组织机构389.2实施管理389.3运行管理与维护3810 环境影响与评价4010.1项目区环境现状4010.2工程对项目区环境的有利影响4010.3工程对项目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对策4111 结论和建议4211.1可行性研究结论42112问题和建议42附录(一)附表:附表1建设内容明细表附表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附表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附表4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附表5财务评价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二)附件:附件1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申请(三)项目投资估算表(四)附图: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附图3项目区规划图附图4项目区标准断面设计图附图5建筑物设计图1.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1.1.1项目概况河口区地处#省北部,黄河入海口北侧。东、北两面临海,西与沾化县为邻,南与利津县接壤,东南面与垦利县毗邻。现辖4镇2个街道办事处,178个行政村,44个居民委员会(含油田)。全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万人。土地总面积32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6.99万亩。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7.73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75亿元、60.97亿元、39.01亿元,分别增长5.6%、20%和14.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12亿元,增长6.2%。农民人均收入7378元,同比增长9.5%。1.1.2立项背景义和镇位于*市河口区西部,距区政府驻地16.5公里。东与河口街道办事处相接,北与新户镇交界,西与沾化县下河乡接壤,南与利津县盐窝镇相连。全镇辖4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土地总面积19.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3900万元、30600万元和24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23.2%和17.5%;财政收入927万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7136元,增长9.97%。项目区位于义和镇东南侧,属于王庄二干引黄灌区,由于多年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排灌系统年久失修,沟渠淤积、水工建筑物破损,致使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灌排不畅、极易成灾。土壤类别属沙壤土,由于沙壤土保肥保水能力较差,从而造成产量低、效益差,土壤有盐渍加重的趋势,并使该区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可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同时通过农业措施的实施,大量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通过节水工程的实施,减少引水费用,降低农业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支增收;大力实施林业措施,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善农田小气候,涵养水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科技措施建设,有效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训农民技术员,提高农民素质。总之,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到经济、生态、社会三效共增、永续发展。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一、项目范围:项目区设在河口区义和镇东南侧。东起郭河,西至王庄二干,南起五二村南公路,北至三分干,涉及草场、六顷、五二3个行政村。项目区土地面积1.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万亩,集中连片。二、项目规模: 1.0万亩。 三、主要建设内容:疏挖沟渠283条,长129.2千米,动用土方38.5万方;项目区内共有建筑物215座,其中利用现有建筑物13座,新建灌溉提水泵站3座,配套输变电线路3.5千米,新建其他各级水工建筑物199座;衬砌砼渠道17.6千米;整平土地0.15万亩;项目区现有柏油路6条,长7644米,新建机耕硬化干道6条,长7840米;建设农田林网折实面积591亩,植树6.5万株。四、建设工期:2011年10月2012年3月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估算总投资96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768.8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26.2万元,林业措施投资32.5万元,项目管理费23.5万元,管护费9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省财政资金210万元,市财政资金30万元,区财政配套60万元,镇政府自筹60万元。1.4效益1.4.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年新增产值835.1万元,新增利润292.3万元,效益费用比2.02,投入产出比1:1.45,财务内部收益率26.2%,财务净现值1170万元,投资回收期4.8年,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750元。1.4.2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完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民出入方便,晴雨通畅,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区里成立由县长任指挥,分管区长任副指挥,县农业开发办公室、财政、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指挥部,具体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工作。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开发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区财政局负责开发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义和镇也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开发项目的实施、自筹资金筹措等有关事宜。项目建设严格实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制。2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河口区义和镇境内,属于王庄二干引黄灌区。项目区东起郭河,西至王庄二干,南起五二村南公路,北至三分干。项目区土地面积1.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万亩,集中连片。2.1.2 水文气象本区域属北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3,0积温4744,10积温4280,年均无霜期211天,年均日照时数2779.7小时,年均相对湿度65,年均降水量565.5毫米,大都集中在七、八月份。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属于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貌。地表浅层的土壤母质,主要为黄河冲击沉积物,可分为缓岗和河滩高地、浅平洼地、微斜平地、海滩地四大类。地形东西宽,南北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降平而缓,自然比降1/10000,海拔高度一般在34m之间,最高点为海拔7.6m。区内土壤以滨海潮土和盐化潮土为主,PH值为7.5左右。土地瘠薄、土质盐碱,自然植被以芦苇、茅草和矮小杂树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2.1.4 水资源项目区水资源除自然降水外,主要由王庄二干渠引用黄河水。地下水埋深为1.52.0米,矿化度为大于10克/升,不能用于灌溉。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土地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1.0万亩,村庄0.07万亩,林地及坑塘0.13万亩。其中低产田0.1万亩,中产田0.9万亩,种植粮食面积0.3万亩,种植棉花面积0.7万亩。土壤类型属沙质壤土,通过开发配套工程建设可有效地改良土壤,涵养水源,提高地力,提高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实施后皮棉亩产可增加28公斤,小麦亩产可增加160公斤,玉米亩产可增加170公斤。2.1.6自然灾害项目区内自然灾害有干旱、涝、干热风、霜冻、农作物病虫害等。主要还是旱、涝灾,发生概率为60。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涉及草场、六顷、五二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670人,农村劳动力1010人。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1.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0.3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7万亩。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棉花亩产皮棉69公斤,小麦亩产230公斤,玉米亩产250公斤。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河口区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7.12亿元;项目区镇地方财政收入9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36元。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的骨干排水工程为郭河,主要灌溉工程有王庄二干。骨干工程完好率95。王庄二干:自总干新董闸起,顺原韩墩七干至盐窝,由新村向北穿虎滩乡进入河口区,沿沾利河左岸向北至河口泵站,全长25.44千米,控制面积783.6平方千米,设计灌溉面积2.40万公顷。二干渠全部用砼板衬砌,比降1/65001/7420,设计流量4520立方米/秒,渠底宽度16.09.8米,渠深2.9米,设计水深2.1米。郭河位于项目区东侧,贯穿项目区南北。在项目区内总长4.8千米。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支级渠道为由王庄二干。支级排沟有郭河。项目区现有支级沟渠3条,长9.7千米,斗级沟渠13条,长14.5千米,多数沟渠淤积严重;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18座,其中可利用建筑物13座,其余3座废弃,2座拆除新建。田间工程配套率为13。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目区内农用机械总动力0.52万千瓦,亩均动力0.46千瓦,大中小型农业机械530台,农机具配套率115%,建有农机管理服务站1处,有技术员3名,常年为农机物提供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械维修及作业等方面服务。2.3.4交通、通讯及电力项目区交通便利。各村实现了程控电话并网,移动、联通通讯网覆盖该区,通讯设施良好。在项目区内仅村庄附近有农电线路。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义和镇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土地总面积19.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3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义和镇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农业粗放经营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项目区农业基础脆弱、装备落后,农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就业门路不广、增收困难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态势也没有根本改变,农村经济仍然处于较落后的阶段,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据统计,棉花亩产皮棉69公斤,小麦亩产230公斤,玉米亩产250公斤,产量较低。农民人均纯收入7136元,低于全区农民人均收入242元。据调查,项目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灌排不畅,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项目区自从王庄二干建成后,打乱了原有灌排体系,项目区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田间配套,原有渠道有的填平还耕,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灌排合一,灌溉浪费水现象严重,灌溉水保证率较低,加之排沟淤积严重,易发生旱涝灾害。二、项目区内土壤为沙质壤土,较瘠薄、保肥保水能力差,再加上灌排合一,排碱排盐能力较差,加重了土壤盐渍化的趋势,从而造成产量低、效益差。三、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田间工程配套率仅为13,造成了项目区种植单一,结构调整难以形成规模,灌溉管理水平落后,水的利用率很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四、项目区内林木覆盖率不足6.7%,树种杂乱,林相不整齐,防护作用差,难以抵挡风、干热风对作物的危害,致使对土壤的冲蚀强度大,减少了土壤肥力,生态环境脆弱。五、项目区在国民生产中农业比重大,农民收入低,农用资金缺乏,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大规模投入资金进行土地治理的能力。六、农业科技投入少,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传统农业仍然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利用程度不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较低。七、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民素质偏低,缺技术、不善管理、不会经营、小农意识较浓,陈旧落后的小农意识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创新实践。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通过近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河口区人民政府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走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坚持引蓄并重,灌排结合,开源与节流并举,当前与长远兼顾,旱、涝、碱、沙综合治理的原则,着重实施了区域内的综合配套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全面改善了项目区的农田灌溉条件,扩大了灌溉面积,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建成了一大批农业高效生态产业工程,促进了全区工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效果明显,效益显著,深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目前,该项目区属于王庄二干灌区,由于多年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排灌系统年久失修,沟渠淤积、水工建筑物破损,致使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灌排不畅,形成了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同时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瘠薄,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与城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还相差较大。因此,通过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完善该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但使配套的排灌设施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高产稳产农田,大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且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能够有效的改良土壤、涵养水源、提高地力,能大大改善田间的生态小气候,彻底改善生态脆弱的现状。同时采取农民科技培训、推广高产技术、改良土壤、实施节水灌溉等措施,能够确保中低产田变成优质粮生产基地。总之,该项目的实施,为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可靠的必要条件,也必将带来项目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大幅度提高。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得到实效的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强烈盼望实施该项目的建设。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自然资源条件优势项目区土地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年均降水量565.5毫米,多集中于7、8月份,适宜作物生长。区内土壤多为砂壤土,土壤含盐量大部分在0.2以下。有黄河水作为项目区主要淡水资源,水质优良。3.3.2项目区交通、通讯设施完善项目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良好,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村村通了水、电、电话和交通车。所有这些都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3.3项目区骨干水利工程完好项目骨干水利工程主要由王庄二干引用黄河水、郭河排水,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95%,项目区排灌系统配套建设条件优越。3.3.4项目区当地政府重视、群众开发积极性高通过多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区工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效果明显,效益显著,使农业综合开发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开发项目区与未开发地块相比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地政府和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群众参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很高。4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4.1.1地下水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位高,矿化度58克/升,不能作为灌溉用水,因此不做水资源统计。4.1.2地表径流据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项目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6.1毫米,降水总量可达440万立方米,但是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7、8、9三个月累计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4%,春灌高峰期的36月份,累计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3%。自然降雨除一部分下渗供当茬作物吸收外,其它地表径流一般不能利用。因此,也不计入水资源总量。4.1.3黄河水黄河水作为项目区内的可利用水源,主要由王庄灌区二干渠提供。一、王庄渠首引黄闸引水天数和引水量考虑到自8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情况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为更接近于现有的引水情况,据此在现状条件下,从1988年开始,对19882001年各月可引水天数分析,成果见表4-1。根据*市水利局灌溉管理处提供的资料,王庄引黄闸20002007年实际引水天数和引水量见表4-2。19882001系列不同保证率王庄闸可引水天数成果表表4-1月 份保证率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50%24131511107651521252317575%17911775431016181912695%12676543271115149220002007王庄闸实际引水天数和引水量成果表表42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平均引水天数(天)120125267173148141173114157.6引进水量(万立方米)236442391346891194772075313496222471722623455.9二、王庄二干渠可引水量分析项目区水源以引黄河水为主,通过王庄灌区二干渠送水。王庄二干渠自王庄总干分水,设计流量4525立方米秒,末端进入河口泵站,泵站出水后,分水一、二分干和三分干渠。项目区位于王庄二干渠末端,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1、现状水平年王庄二干渠可引水天数及可引水水量分析根据王庄引黄闸引水天数和引水量分析,不同保证率下二干渠可引水天数及可引水量见表4-3。二干渠下游控制灌溉面积25万亩,分配给本项目区不同保证率下可引水天数及可引水量见表4-4。现状水平年二干渠可引水天数、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表表43 保证率50%75%95%备注可引水天数(天)15111478可引进水量(万立方米)326162462416848现状水平年二干渠分配给项目区的可引水天数、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表表44保证率50%75%95%备注可引水天数(天)15111478可引进水量(万立方米规划水平年2015年王庄二干渠可引水天数及可引水水量分析根据现状年分析的可引水天数,考虑到上游引水量的增加、来水量的减少,以及王庄引黄干渠现状平均引水流量及现状引水天数,据此分析王庄二干渠规划水平年2015年可引水天数及可引水水量成果见表4-5。二干渠下游控制灌溉面积25万亩,分配给本项目区不同保证率下可引水天数及可引水量见表4-6。规划水平年二干渠可引水天数、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表表4-5保证率均值50%75%95可引水天数(天)12912110464可引水量(万立方米)27875261252247513825规划水平年二干渠分配给项目区的可引水天数、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表表4-6保证率均值50%75%95可引水天数(天)12912110464可引水量(万立方米)111510458995534.2供需平衡分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供需平衡区为河口区义和镇项目区,总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1.0万亩。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以旱作物为主,地面灌溉的灌溉设计保证率P为70%80%,本规划采用灌溉设计保证率P=75%。4.3灌溉制度及水资源平衡分析4.3.1项目区需水量计算项目区内各村庄均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安装了自来水,不涉及工业及人畜饮水,不予以平衡分析考虑,只对农业灌溉考虑。一、灌溉制度项目区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小麦,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30%,灌溉水利用系数0.65。根据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和本地区属海滨平原,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含盐量高的特点。宜采用减少灌水次数,增加灌水定额的灌水方案,用大水压碱,深沟排碱,减少盐渍危害,改良土壤。根据项目区多年的实践经验,确定棉花灌水3次。根据#省分区各种作物不同保证率农业灌溉毛灌溉定额参数,按照75%保证率计算现状水平年农作物灌溉制度,见表4-6。二、作物需水量在75%保证率时,项目区作物需水量为330.25万立方米,见表4-7。现状水平年农作物灌溉制度表(P=75%)表4-8 农作物农作物种植比例(%)毛灌水定额(米3/亩)综合灌溉定额(米3/亩)备注小 麦3030992.70玉 米3017552.50棉 花70264171.60合 计130330.25现状农业灌溉需水量计算成果表(P=75%)表4-9 项 目2011年备 注综合毛灌溉定额(立方米/亩)330.25灌溉面积(万亩)1.0农业灌溉需水量(万立方米)330.254.3.2项目区水量供需平衡当保证率P75时,现状水平年可供水量为985万立方米,需水量为330.25万立方米,供需差值为654.75万立方米。当保证率P75时,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为899万立方米,需水量为330.25万立方米,供需差值为568.75万立方米。该项目区用水保证率较高,现状水平年供水量大于需水量,再加上近年来黄河来水比较稳定,可利用水源是完全满足灌溉要求的。随着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水源更有保证。5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总体部署,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5.2选项原则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为主要任务和目标,坚持将中低产田改造作为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突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配置农业、林业、科技以及其他农业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大力推广应用各种先进实用农业节水灌溉及旱作农业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大力推广渠道防渗、地下管道输水等田间节水措施,充分利用地表水。切实把项目区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治理项目区要与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支农资金项目相衔接,在项目区选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加强资金整合,统筹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益。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开发方式。努力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注重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相结合。三、继续坚持规模化开发。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的基本原则,土地治理项目区要在“十一五”规划范围内并尽可能与老项目区衔接,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年度治理。积极推进以土地治理项目为平台的支农资金整合,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效益。有条件的县区要适当集中资金,集中投入,按灌区或流域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实施规模化开发,努力建成一批规模较大、标准较高、产业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四、切实加强农业项目的有机整合。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为平台,搞好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的组合配套,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5.3建设标准5.3.1总体标准项目建设严格执行#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鲁农开办200528号)有关规定。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进行全面的高质量建设。平原河(库)灌区土地治理项目区工程节水面积要达到70%以上,项目投资应首先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同一项目区内,不能部分地块进行高标准治理,另一部分地块搞低标准改造,搞所谓的“核心区”和“辐射区”。5.3.2单项措施标准一、农田水利标准1、工程防洪及排涝标准项目区的主要防洪除涝河道是郭河,排涝标准五年一遇。项目区内各级排沟汇入郭河,排水标准按五年一遇设计。2、灌溉标准(1)灌溉保证率75%。(2)灌溉制度:项目区自流灌溉,在正常灌溉时,确定支渠、斗渠、农渠均采用续灌。3、各级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建筑物工程等级为四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生产桥设计标准为公路三级,公路-级(相当于原汽-15)。二、农田水利主要设计技术指标1、灌溉渠系主要设计技术指标经初步分析计算,项目区实际设计流量为1.5立方米/秒,结合本项目区供水布局,支渠设计流量为0.5立方米/秒。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土壤质地、水的含砂量及灌溉形式确定支渠、斗渠、农渠的比降分别为1/5000、1/4000、1/3000,渠道糙率为0.025,衬渠糙率为0.017。渠道设计要素的确定,由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求得各级渠道的设计要素。表5-1 项目区各级渠道设计要素表序号沟渠名称底宽(米)边坡深度(米)设计水深(米)糙率比降流量(立方米/秒)1支渠(衬砌)U型渠,上口宽1.501.381.00.0171/50000.62斗渠(衬砌)U型渠,上口宽1.331.351.00.0171/40000.43农渠(衬砌)U型渠,上口宽0560.50.40.017 1/30000.064农渠(土渠)0.61:1.250.80.50.0251/30000.062、排水系主要设计技术指标项目区排水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排除地表多余降雨径流,防止项目区作物受涝灾,二是控制农田的地下水位,通过深沟排,大水压,综合治理盐碱。排水沟结合灌水渠道布置支、斗、农级固定排水沟,排水沟与相应的灌水渠道相邻布置。结合现状排沟尺寸、长度、土质等因素,经计算各级排水沟断面要素如下表:表 排沟横断面要素表排沟比降i糙率底宽(米)边坡沟深(米)排涝流量(立方米/秒)支沟1/50000.0252.51:2.53.05.0斗沟1/40000.0252.01:22.52.5农沟1/30000.0251.51:22.01.0三、农业措施坚持深耕与改土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以无机促有机,推行合理施肥与配方施肥,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大幅度提高土壤肥力。农业措施标准:(1)机耕干道设计与项目区水利工程、村镇道路相配套,道路顺直,路面平整,田间干道要达到石灰碎石土路标准,保证晴雨畅通。(2)项目区农机化作业率达到95以上。四、农田防护林工程标准1、林网布局。因害设防,加强防护林带建设,合理确定沟、渠、路、林布局和农田林网网格。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进行植树造林。2、苗木标准。适时、适地、适树合理选择树种,苗木胸径达到2.5厘米以上。3、栽植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新栽植树木前两年进行涂白,高1.2米,达到防虫防害的要求。5.4建设规模项目区开发建设规模1.0万亩。5.5规划布局总体规划布局范围是东起郭河,西至王庄二干,南起五二村南公路,北至三分干。项目区灌溉水源是王庄二干渠,总排水沟是武家大沟。5.5.1灌溉系布局一、支级灌溉水系布局:项目区主要通过自王庄引黄闸引水,由于王庄二干是地下渠道,所以在王庄二干上设三个提水泵站提水。满足项目区自流灌溉用水需求。泵站建设于项目区北、中、南位置,1#泵站自王庄二干渠提水后,经由支渠分出一斗渠、二斗渠、三斗渠、四斗渠。2#泵站自王庄二干渠提水后分出五斗渠、六斗渠。3#泵站自王庄二干渠提水后向七斗渠、八斗渠、九斗渠、十斗渠供水。支渠、斗渠全部采用衬砌渠道。另外由1#泵站控制范围内的部分农渠也采用了衬砌渠道,达到高标准农田。二、斗级灌溉系布局1、一斗渠长616米,控制农渠5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1794米,此段农渠采用衬砌渠道。2、二斗渠长788米,控制农渠6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2049米,此段农渠采用衬砌渠道。3、三斗渠长1022米,控制农渠21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7450米。4、四斗渠由四斗渠和四-1斗渠组成,共长1595米,控制农渠13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5196米。5、五斗渠长995米,控制农渠12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8015米。6、六斗渠长1251米,控制农渠10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7301米。7、七斗渠长1022米,控制农渠12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5435米。8、八斗渠由八斗渠和八-1斗渠组成,共长2129米,控制农渠31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11643米。9、九斗渠长925米,控制农渠14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4727米。10、十斗渠长1000米,控制农渠11条,垂直于斗渠南北向布置,总长3469米。三、方田标准:地块宽度多数在100米左右,地面坡度分片整理,比降为1/3000。灌水方向与排水方向一致。四、节水硬化渠道设计在项目区内对支渠810米全部衬砌,对所有新建斗渠12140米进行衬砌,对1#泵站控制范围内的支渠南、通五二村公路西那片,以及一斗渠和二斗渠控制范围内的农渠进行衬砌,农渠衬砌长度7690米,总衬砌长度20640米。5.5.2排水系布局一、支级排水系布局:项目区内支级排沟有支沟和郭河,支沟总长度为2451米。二、斗农沟:对应项目区斗农渠道分别设置斗农沟,农沟汇入斗沟,斗沟分别汇入支排、郭河,最后通入郭河。共设计斗沟10条,总长12070米;农沟144条,总长58815米。5.5.3配套建筑物工程布局及设计一、支渠泵站:因王庄二干渠属于地下渠,水位低,而项目区内为了满足自流灌溉要求,需新建地上渠道,水位高;因此设提水泵站3座。支渠上游设计流量采用0.5立方米/秒,采用泵型为300HW-8型轴流泵2台,采用M15砌石护坡,C25砼出水池连接下游渠道。二、生产桥:为了便于生产,在沟、渠与路相交处修筑涵桥。支、斗、农渠桥及斗渠桥采用C25现浇混凝土板桥;农沟桥采用直径800毫米的管涵。三、穿涵:斗渠穿越斗沟、支沟时,斗沟、支沟设计穿涵,采用砌石墩平板桥结构,桥面板为钢筋混凝土现浇,上部设计渠路。四、渡管:农渠、斗渠穿越斗沟时,在斗沟上设渡管,以砌石墩为基础,墩顶部分别架设混凝土内径40厘米、60厘米圆管。五、斗、农门:在斗、农级渠首设计进水闸,为混凝土圆管和砌石挡墙结构,闸上游设闸门,下游砌石护坡和消力池。斗农门混凝土圆管内径分别是60厘米、40厘米。长度根据路面宽度而定,管顶覆土不少于50厘米。六、渠道衬砌:支、斗、农渠衬砌均设计为U型,采用C25砼现浇。6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6.2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项目区疏挖支级沟渠3条,长2.451千米,斗级沟渠10条,长12.07千米,农级沟渠270条,长114.674千米,共计长129.2千米,共计动用土方62.9万立方米;项目区新建灌溉提水泵站3座,配套输变电线路3.5千米,新建其他各级水工建筑物199座;节水衬砌支级砼渠道1条,长0.81千米,斗渠衬砌长度11.71千米,农渠衬砌长度5.07千米,总衬砌长度17.59千米。6.2.2农业措施项目区整平土地0.15万亩;修建机耕路硬化干道6条,长7.84千米;修建土质机耕干道和机耕支路158条,长 74.421千米。6.2.3林业措施项目区总计植树6.5万株。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投资估算7.1.1 估算依据 一、#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二O O O年)。二、#省水利厅现行预算定额:#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二 O O O 年)、#省水利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水力机械、金属结构安装工程,一九九八年)、#省水利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电气安装工程,二 O O O 年)及#省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二 O O O 年)。7.1.2投资估算项目估算总投资96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768.8万元,占总投资的80.08%;农业措施投资126.2万元,占总投资的13.15%;林业措施投资32.5万元,占总投资的3.39%;项目管理费23.5万元,占总投资的2.25%;管护费9万元,占总投资的0.93%。一、水利措施投资:总投资768.8万元,其中开挖回填沟渠动用土方62.9万方,投资162.4万元;衬砌渠道17.59千米,投资354.54万元(含监理费4万元);新建和修复各级水工建筑物199座,投资191.86万元;新建灌溉提水泵站3座,投资35.5万元;配套输配电线路3.5公里,投资24.5万元。二、农业措施投资:该措施投资126.2万元,用于土地整平1500亩,修建机耕硬化干道(石灰碎石土路面)7.84千米。三、林业措施投资:该措施投资32.5万元,种植树木6.5万株(其中包括购置树苗19.5万元,刨穴6.5万元,栽植6.5万元)。四、其他工作措施费32.5万元。其中项目管理费23.5万元(包括前期可研、初设费),项目管护费9万元。7.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共需资金9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省财政资金210万元,市财政资金30万元,区财政配套60万元,镇政府自筹60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明细表见下表7-1。表7-1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明细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单价(元)小计(元)备注一水利工程措施7688000 (一)排灌站工程1排灌站座3118333.33355000 (二)输变电线路配套工程1高压线路公里3.570000245000 (三)土方工程629000 1624000 1沟、渠挖方立方米385000 2.0 770000 2沟渠路填方压实立方米244000 3.5 854000 (四)衬砌工程175903545400 衬砌投资含土方1支渠衬砌米810270.0 278700 包括监理费4万元2斗渠衬砌米11710240.0 2810400 3农渠衬砌米507090.0 456300 (五)建筑物工程1991918600 1斗门座4560022400 2斗渠节制闸座63700222003农门座8540043200 4农门座1355200702000 5斗沟生产桥(盖板),桥宽6m座1141000451000 6斗沟生产桥(盖板),桥宽4m座635300211800 7支沟生产桥(盖板),桥宽4m座345000135000 8农沟生产桥(涵管),桥宽4m座9650058500 9斗渠生产桥(盖板),桥宽6m座1011040110400 10农渠过斗沟渡管座2920018400 11斗渠过斗沟渡管座31260037800 12支沟穿斗渠、4m路穿涵13斗沟穿斗渠、6m路穿涵座12390023900 二农业措施1262000 1土地整平亩1500120180000 2石灰碎石土路(净宽5米)米7840138 1082000 包括道路土方三林业措施325000 挖穴1元/株,苗木费3元/株,栽植1元/株1苗木建设株650005325000 四其他工作措施费325000 包括前期可研、初设费1项目管理费235000 2管护费90000 合计9600000 8 综合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项目区现状小麦亩产量230公斤,玉米亩产量250公斤,棉花亩产皮棉69公斤。项目建成后,小麦亩产量达到390公斤,玉米亩产量达到420公斤,棉花亩产皮棉达到97公斤。种植小麦0.3万亩,亩增产量160公斤,年增产量48万公斤;玉米0.3万亩,亩增产量170公斤,年增产量51万公斤;棉花0.7万亩,亩增产皮棉28公斤,年增产量19.6万公斤;年可新增产值835.1万元。8.2社会效益一是项目区通过沟渠路林桥涵闸全面配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二是项目建成后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项目区建成后,还将带动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8.3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一是通过工程措施,建立健全项目区的灌排系统,引水压碱、深沟排碱,从而降低区内潜水位,淡化耕作层,降低土体含盐量,使区域盐碱土壤得到有效改良。二是通过增施有机肥及配方施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得以增加,从而培肥地力,提高土地产出率。三是通过种植农作物和植树造林,区内的绿色植被和林木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可减少地面蒸发,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风、霜、干热风对作物的危害,提高项目区地面植被率,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径流对土壤的冲蚀,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的透性、持水力、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使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8.4财务分析评价本工程遵循统一的效益与费用划分的原则进行经济评价,其方法是参照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建设项目评价规范,进行财务分析,采用动态方法计算主要评价指标。根据国家农发办的有关规定,土地治理项目只做财务评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主要有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8.4.1费用估算一、本次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为主体工程投资927.5万元。二、年运行费本工程年运行费包括管理单位工资及福利、工程维护费、水源费、电费,按照水利部水财1995281 号文关于试行财务基准收益率和年运行费率标准的通知中规定,灌区年运行费率为固定资产投资的35%,本工程取3.5%计算,则年运行费为32.46万元。8.4.2 效益计算 项目建成后,小麦亩产量达到390公斤,玉米亩产量达到420公斤,棉花亩产皮棉达到97公斤。种植小麦0.3万亩,亩增产量160公斤,年增产量48万公斤;玉米0.3万亩,亩增产量170公斤,年增产量51万公斤;棉花0.7万亩,亩增产皮棉28公斤,年增产量19.6万公斤;年可新增产值835.1万元。本工程参照当地水利分摊系数按0.35进行分摊,年平均开发净效益292.3万元。灌溉增产效益成果见表81。灌溉增产效益计算表表81作物亩增产量(公斤)灌溉面积(万亩)总增产量(万公斤)单价(元/公斤)效益(万元)小麦1600.348.02.1100.8玉米1700.351.02.1107.1棉花280.719.632627.2合计1.30835.18.4.3 财务分析评价项目计算期按15年,基准收益率按8%计。折现计算的基准点选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各项费用和效益按年末发生和结算。财务净现值计算按下式:式中:FNPV财务净现值;CI财务现金增量流入量;CO财务现金增量流出量;(CI-CO)t第t年的财务净现金增量流量;n计算期年数;i0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收益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跨境电商平台特色商品采购与销售合作协议
- 2025年高端商务展馆精细化管理与清洁服务合同
- 2025年国际教育项目合作与教育资源输出合同
- 研究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理输血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麻精药品临床合理使用及规范化管理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时政热点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离心式气动泵工业自动化升级对产品性能要求变化报告
- 2025年老年人健康管理与服务提升计划
- 肾透析患者转院管理制度及流程
- 铁路专项病害课件
- 开学安全教育课件
- 桥梁养护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日本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 (2024)大学生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山西阳泉平定县从社区专职网格员中选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昭通昭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高一数学暑假检测卷(学生版)-2025年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讲练 (人教A版)
-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