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增长课程作论文论文题目:关于唐朝经济制度建设对促进唐朝经济发展的研究学生姓名:江惠芳学号:07304744 指导教师:徐现祥 专业:经济学 年级:07学校院系: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目 录 一 引言:唐代发展概况3二 理论介绍4三 唐代经济制度及其作用分析和史实验证4四 结论9关于唐朝经济制度建设对促进唐朝经济发展的研究内容摘要本文从制度建设与经济增长的角度,集中于唐建朝初到唐中叶前的这一段时期,对其实行的土地制度、财政赋税制度和货币制度三大主要经济制度进行介绍,从其建立的主要作用确立促进经济增长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集合进行分析,并加以史实的验证,从而肯定其对于唐朝的经济增长起到的巨大的促进作用,和为“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唐代盛世的经济制度举措蕴含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也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唐朝 经济制度建设 盛世 原因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on the aspect of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focusing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ree main economic institutions: land institution, financial and tax institution and monetary institu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ang dynasty to its middle period, to analyse their main functionestablishment of rules among people that stimulate the economy, and later use history facts to verify them, so that we can confirm the great stimula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dynasty they had made and the significant foundation they had laid on the prosperous time .the thoughts implicatured in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 of tang dynasty also have meaningful use for reference in nowada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china.key wordstang dynasty; economic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prosperous periods; reasons 一 引言:唐代发展概况“汉唐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其中,尤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为代表的唐朝鼎盛时期著称。唐朝鼎盛时期主要是指唐太宗贞观时期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627755年)期间。唐代疆域辽阔,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对外贸易、军事等方面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据史料记载,大唐鼎盛时疆域图显示唐朝的疆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唐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纺织业、陶瓷业发达,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gdp在当时的世界为348亿美元,占世界gdp比重的58%;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和宗教艺术繁华,文学成就水平高,尤以唐诗为代表,吸引着大批留学生前来学习;科技如天文学、医学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对外贸易频繁,与邻国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军事实力强大,统一了隋朝末群雄割据的中国,又赢得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征战。无论从哪一方面而言,唐朝盛世都达到了以前各个封建皇朝所达不到的高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整个历史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贡献。唐帝国的盛世,也永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在为其巨大的繁荣惊叹不已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发出疑问。纵观中国历史,究竟是什么原因偏偏让唐朝这个封建朝代在封建社会的众多皇朝中脱颖而出,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什么原因,使得唐朝有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透过史实资料的记载我们知道,唐代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方面的建设完善,具有鲜明的开创性。那么制度与经济发展具有什么样的联系?二 理论介绍根据定义,制度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制度经济学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而在西方制度经济学中,早期的制度学家反对孤立地看待个人的行为,强调以制度为视角研究经济问题,首先要求确立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起点,而不是以人与物的关系作为起点。在他们看来,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活生生的、不确定的人,因而无法以一个确定的、总量的标准,对整个经济活动作出安排。正如威廉姆森(williamson)所说:研究视角的改变推动了诸如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经济史、产权分析和比较体制等领域中实证和理论研究的结合这种结合是有用的,并带来了制度主义的复兴。这是制度经济学在方法论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回到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时期,以唐朝鼎盛时期繁荣的经济为载体,我们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唐朝的制度建设尤其是经济制度建设,在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确立的规则是如何促进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它对于我们当今的社会发展和建设又有什么样的借鉴作用。三 唐代经济制度介绍及其作用分析和史实验证唐代前期经济制度建设健全,包括土地制度、财政赋税制度、货币制度等。1. 土地制度均田制唐帝国建立后至唐中叶前,土地制度仍然沿袭北齐的均田制度,并吸取了一些南朝土地制度的规定,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发展最为完善的均田制度。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唐政府规定:民始生为黄,4岁至15岁为小,男子16岁至20岁为中,21岁至59岁为丁,60岁以上为老。至唐玄宗时,改18岁至22岁为中,23岁为丁。国家每年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户口簿籍是国家推行均田和租调制度的依据。,每人受口分田 唐代均田制下农民按法令领受口分田和永业田两种。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若为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其二,对贵族官僚受田的规定 唐代均田法规定官吏按品级有永业田、勋田、赐田、公廨田、职分田之分。公廨田和职分田在职时享受,去位则收回,绝非官吏私有。永业田、勋田和赐田允许世袭、买卖,但终级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散官五品以上受永业田同职事官。勋官从上柱国到云骑、武骑尉,受永业田三十顷递降至六十亩。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还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田,职分田的地租作为官僚俸禄的补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费用。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其三,对土地买卖的规定。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的,并准许卖口分田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买卖口分田,永业田则规定“诸永业田皆传子孙,不在收授之限”,同时“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此”,表明永业田可以世袭和买卖。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法定数额。 均田制的实施,在前期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首先,它结束了因为长期战乱导致的大量无主荒地的土地资源浪费,将其按等级制度合理划分给贵族和农民,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的整合利用,这对于主要依靠农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封建社会而言,已经初步奠定了进行社会生产和实现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其次,尽管广大劳动农民在土地分派上仍然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然而经过战乱洗礼后,渴望过上安稳平静生活的广大农民对于手中获得的这份可贵的生产资料份外地珍惜,同时允许农民在承担赋税后有一部分农产品可由自己支配使得农民想方设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精耕细作,生产积极性高涨,主要表现在:1.1生产工具不断创新,曲辕梨、筒车、水车被创造出来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1.2全国耕地面积扩大,天宝年间,达800万顷,水利工程达160多顷;1.3粮食亩产量显著提高,据吴慧所说 材料来源于吴慧著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研究显示:通鉴说:“元和中,振武垦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余万斛 唐代的度量衡制: 1亩=宽1步长240步的狭长地带, 100亩=1顷, 3升=1大升, 10大升=1斗, 10斗=1斛, 10斛=1石,16大两=1斤。”亩产约1石。新唐书食货志载:“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和籴、水运使,募人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垦田三千八百五十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由此材料计算,屯田者共耕田1 950顷,合亩产为1.025石。新唐书崔弘礼传说,崔弘礼“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于秦渠下辟荒田二百顷,岁收粟二万斛”。平均亩产也是1石。吴慧说,唐1石相当于汉3石。唐亩产1石折合汉古3.818石。新唐书食货志说:“京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及中等,租犹半之,是十倍于官税也”。地主收租率十分之五,租1石,亩产当为2石。这是京畿良田。李翱平赋书说:“一亩之田,以强半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不下粟一石”。吴慧说,唐量亩产1石合汉量3.81石,再考虑到种豆等因素,与汉一样,打九四折,折合汉量为亩产3.75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334斤。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唐代的亩产比汉代增长了1/4还多。粮食亩产量的显著提高说明了唐代农业技术的发达和农业生产的先进。最后,均田制的实施带来农业的不断进步,随着粮食亩产量的迅速增加,人口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人口呈上升趋势。自古以来,人口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尺之一。根据唐代史料记载,唐代的总人口数从建朝至“开元盛世”时期变化如下表 资料来源:通卷卷七,食货七,唐会要卷八十四:年代编号 公历唐历总人口1618626年高祖武德12,000,0002652年高宗永徽三年22,800,0003705年中宗神龙元年35,705,6174726年玄宗开元十四年41,003,4775762年开元二十年45,595,1686736年开元二十四年46,508,5187742年天宝十三年49,507,4258754年天宝元年52,601,039其增长趋势如下表:从图表可知,总人口不断上升。对于人口增长率长期以来都比较低的封建社会而言,人口的持续增加是反映唐代鼎盛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良好、生活安定的重要标志。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唐代均田制的实施带来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和显著增长。均田制度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在确立人与人的规则中,能够调动人为的积极性。在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中,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就是合理有效的制度。均田制的实施正是符合了这样的一个要求:通过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和支配农产品的自主权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防止土地兼并过快发展的作用,为唐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石。 2. 财政赋税制度租庸调制唐承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后,在总结秦汉以来的历代政府的财政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租庸调制这种崭新的财政体系。租庸调制的内容是:“凡赋役之制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凡丁岁役两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庸俱免。” 材料来源于唐六典卷三用陆贽的话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材料来源于陆宣公奏议全集卷四这种赋税制度体现了“以丁为本” 材料来源于新唐书卷二十五,食货志的原则,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实物租税和劳役相结合,是为了与均田制的实施相适应的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赋税形态。租庸调制作为唐代比较成熟的财政赋税制度,具有一下几个比较鲜明的特征:1.1强调实物赋税的稳定观。租庸调制的基本特征是征收实物:租按田亩征收粮食,庸按人丁征收劳役或以交纳实物绢布代替,调随乡土所产按户征绢、绫或布并加征绵和麻。这些都是实物,且是维持封建国家国计民生所必须的物品具有生产、流通、消费的稳定性,不受货币减重以及社会动乱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1.2农业单一税源观。租庸调制中的租、庸、调均以农业生产物为证课对象:谷物税出自农业;调是以农户家庭手工业品布帛交纳,也出自农业;庸也是以交纳布帛代替劳役。农业单一税体现了唐代对农业的重视,也体现了其意识到封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同时,对农业的重视也促进了唐朝农业经济的发展。1.3“以丁为本“的收取原则。租庸调制强调按丁、按户收取赋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严重,因此唐初对人的管理相当严格细密,对人口年龄的区分也很细,配套的户籍管理制度严密。对于人口的控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以丁、户为征收单位能够保证赋税收入来源稳定。据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计算 资料来源于梁方仲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和天赋统计,根据唐代天宝年间的丁、户数以及税率推断赋税收入。知道,在唐代较为鼎盛的天宝年间,户数以及课丁数和税率如下,则可以通过:估计收入数=户数/课丁数税率 通过这一公式得到如下表:税别记账户(户)课丁(丁)税户税率估计收入数户税8,900,000钱每户250钱2,225,000贯地税8,900,000粟每亩2升,每户垦地以70亩计12,460,000石租8,200,000粟布每丁2石每丁2端12,600,000石5,700,000端庸调8,200,000绢绵布每丁2匹 唐代摁钉度量衡制:(1)长度:10寸=1尺,5尺=1步,10尺=1丈,1800尺=1里 (2)布:1匹丝=宽1.8尺长440尺,,1段麻=宽1.8尺长50尺每丁3两每丁2端一丈5尺7,400,000匹1,850,000屯10,350,000端其户数以及人口数如下:公历唐历户数总人口618626年高祖武德2,000,00012,000,000652年高宗永徽三年3,800,00022,800,000705年中宗神龙元年6,156,14135,705,617726年玄宗开元十四年7,069,56541,003,477762年开元二十年7,861,23645,595,168736年开元二十四年8,018,71046,508,518742年天宝十三年8,535,76349,507,425754年天宝元年9,069,15452,601,039由表中得到的单户单丁估计收入数以及总户数及人口数可知,天宝年间唐代的赋税收入较为稳定增长,表明了以赋税收入为主的国家财政收入稳健,对于维护国家统治以及在促进经济建设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唐代的租庸调制之所以能够成为比较良好成熟的、能适应并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赋税制度,得益于其能利用封建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经济主要依靠农业为主从而人力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特点,通过租、庸、调三制在确立人与人关系的规则中,将农民人身关系牢牢依附在土地上,在降低人口流动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以丁税、实物税和“输绢代役”为主要来源的财政税收收入。3.商品经济与货币制度受唐朝政策开放清明的影响,唐朝商品经济繁荣,体现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进一步扩大,以长安、扬州、益州、广州、汴州、杭州、瓜州等处为代表的商业都会繁荣,商货云集、商贾辐凑,欣欣向荣;市场发育成熟,设置包括以市场管理官吏责任、商品质量监察奖惩和市场秩序、市容管理为主的完善的唐代市场管理体系;交通便利,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主,道路遍布全国,水路交通以洛阳的大运河为中心,驿站遍布全国,国内商品方便,同时海上运输发达,海上对外贸易兴盛,与日本、新罗、南海诸国、印度、波斯等国商人保持友好的贸易往来关系。唐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与其相辅相成的货币经济发展得以复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自战国至西汉期间第一次货币经济发展高峰后的第二次高峰。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唐皇朝颁布“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卷五十四的法令,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唐代的货币制度,虽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钱帛并用制度,但在重心上,已有前代事实上的布帛本位制转变为以钱为主。因为随着商业的日益发展,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速度日益加快和数量要求的日益增多时,铜钱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布帛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从而货币占据主导地位慢慢显现显现出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货币定义:一定历史时期的货币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该时期商品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人类历史进程中货币形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经历的由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由唐代货币制度中金属货币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可知其商品及经济的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反过来,货币对商品经济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反作用,它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唐朝货币制度最鲜明和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其解决了历代以来以货币本身的重量决定货币价格的高低及量名但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货币磨损而减重减值的缺陷,如半两五铢。“开元通宝”钱的问世使得货币不再以重量记钱名,而是通通命名为“通宝”,并将其仅仅作为交换的工具且其价格不受减重磨损的影响。这样,唐代的货币制度把混乱了几百年的币制统一起来,从而大大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开元通宝”钱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和接受,人们的商品交换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进而促进了唐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增长,从而在唐朝的盛世中出现了商品经济的繁华景象。四 结论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封建社会盛世在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时候,不能忽视的,是在繁华景象背后的制度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又引用苏尔兹(schultz.t.w.,1968)的定义:制度是一组行为规则的集合,这些行为规则与社会、政治及经济活动有关,支配和制约着社会各阶层的行为。 资料来源于昝廷全的经济制度的形式化定义及其基本特征:系统经济学观点经济制度作为制度的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386-351:2025 EN 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 – Part 35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 Control devices – Luminaire-mounted control devices
- 重庆知识教育培训平台课件
- 重庆知识产权法培训课件
- 暑假培优练:静电场及其应用(学生版)-2025人教版新高二物理暑假专项提升
- 新解读《GB-T 3795-2014锰铁》深度解析
- 暑假复习:恒定电流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025人教版新高二物理暑假专项提升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 《西方经济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老年人牙医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春季养生知识课件
- GB/T 12755-1991建筑用压型钢板
- GA 447-2003警服材料精梳涤棉混纺格子布
- FZ/T 14038-2017涤纶转移印花布
-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课件
- 对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提出的意见
- 聚酯合成反应原理相关知识
- 中国音乐史讲稿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可行性研究报告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 某煤电一体化电厂工程间接空冷系统投标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