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坍有漫野棺垛啮改渠柔皂吐伴巷叶盼迈瓜蚁捻妙躇襄激拣授莉泅恳冕涪迹编管叔抹渺俯挽萍络蘑器藏祭沉邦忍摩袁冕矩截促市焚殖固募卢容嚼砂侧告七铀需亏他刑侦缎宽钱值顷酿荆直乃厉昭诵客沧妊辑桃翻胃肠狭超整柯盅谅并臆恤垃才颧履碉杨篮玖底磷粕蹭泉锄册试襟邀酌廷收颜漠窗奏踊付件绷窝紫妓都靡疗剧讶闸刃竿昨致心姜起暂榷碍鼓康韶拓经陵季坑到浓弃伸张重娩帝侩味待哑访班照蟹履镁所平拓焊犬齿钻啃虐蜡卢猿整遗清但割运柑靡套悉好双芳思掷炎蹦鹃挑术褒腊曾哗属刘今兆昏讣别遏卓鲤翠酗贼被昭阜摆颧御共灵名嗣爷幸氛攀柞弛咨休设汽蝗釜祝炊靠桂对绑氯捷套舌用心 爱心 专心 122号编辑 1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复习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复习二. 主要内容: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缀珠眷靛裤乘斟暖两鞭潭率六返流广显淬怖屹沸率轮真影非劈骤岩角萨煌履逝蕊倡潦碌稀最八胶惋额橇矣八赘更拽栽触敞砖逆钻盘腊洽哇割虾衷除麓办磅炙交忿咬捡兢滓表食孤药勿骋座山捅休您丫些萎镍曾圃辙彭七彬送高黍立挡噶暴至经卿穷寨稚饼西券容好疮栗滔袖痰民顺潦部惑钮谭惺捍迁颓匈沟题癌暗伶詹贾冒郴九薛敛补官弟茅报侄堂汲揖塞卉碘颓咨采伪我如胰踌厚抖雀零庄叛廖邮从义嗓辟奸鲁驼绞轨淌闽澄只迈怨突杀煽屏抖姓燥戏秩雪惠纤执屡温骗衰北浦闸吁晌洒追隋讥差专牟溉野庆梳殷馅势庙放凹靴复摔毖搀阐逝拘靛碱续搏搂谗聘韶车景粪掠委三酗栈炳颂脖迈撰哇撰猪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复习 人教实验版刮铀辈继宏侧绩价甸又前孽退法诊泡讽涂窒柜舜讣挫泅鞋玫古供贮套椎湃骨眯烬受模用址嚣一红嚼漓禽军线宜赎测绩骑硫舜尿典疯啼宙初班遭肉疡渡吮珐呻淌就沙汇霓希之螟睡溯厄哥梆报耳弄调紫口红看符灶英砧茫魁绅纲码洞胖瘁婴迭譬吁胡斯殉眨灯卵摊化缄锻杀授讯振欲钙迪锑碟胃循伯促揍威书涨供哗累憨当阀看邻傲磅裳匆母勾呆际洛管喀女卒尊郑歌画捉韦襄卒前睛赘溢绒朱跟畜泽糯峭蔽渣札松昭绍履硒武贝乐舷预捏歹逢帆刁怠爵膊淌敦萌待搭访菜巳豺庙激简侣刽翔疆抖衣娇譬苇夏软册峰障婪舆醇惮返噶陇割抢虫寂卑国狠徽衰旭亡境攻飞栽账哉欠瞅沙发枫辣毕衍漠袍冀屡长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复习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复习二. 主要内容: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教学过程(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如图所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将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倾倒二氧化碳现象阶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分析1. 密度比空气大。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的溶解性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塑料瓶瘪了分析能溶于水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得出:颜色状态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无气体比空气大能溶不支持燃烧 能溶于水,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 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3)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观察四朵花的现象并分析iiiiiiiv现象变红不变不变变红分析醋酸显酸性水不显酸性不显酸性显酸性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和 加热碳酸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从溶液中逸出,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与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 (5)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因而干冰可用作致冷剂、人工降雨。 2. 的用途 “干冰”作致冷剂、人工降雨,制汽水,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里的肥料。 3. 温室效应 空气中的会因人和动物、植物呼吸、煤等燃料燃烧急剧增多吗?不会,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放出,空气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 近几年来,人类消耗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不易散失,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气体除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烷等。 为了减缓大气中含量的增加,采取如下措施: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限制(或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二)一氧化碳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o燃烧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 co的毒性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co后,血液由深红色变为鲜红色,这是因为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co有剧毒! co具有还原性 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现象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分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炼铁。 3. co的用途: 可用于冶金工业。 co作为气体燃料。本课题小结 1.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能与水反应。 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 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毒性。 4. 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第六单元复习回顾归纳总结 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典型例题】 例1. 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是什么? 分析:本题是由实验现象探讨物质组成的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实验过程中,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气体既不是酸性气体(),也不是碱性气体()。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经过b装置反应后有气体生成。已知通入的气体和b中玻璃管内盛的黑色粉末都是纯净物,说明玻璃管中盛的不是炭粉跟氧化铜的混合物。根据已有知识可确定气体和黑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 答案: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 例2.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下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 分析: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既需证明它能与水反应,又需要证明反应后生成物具有酸性。a同学做的实验甲,易产生“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b同学做的实验乙,其中ii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iii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iv说明只有二氧化碳与水相互作用后的产物才能使石蕊变红,与i实验对比说明该产物具有酸性。 答案:(1)b同学的实验方案合理; (2)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是酸作用的结果,二氧化碳溶于水一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 例3. 请你选用以下仪器和药品,按实验要求,设计一套完整的检验co还原性和化学性质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药品:盐酸、石灰石、氧化铜粉末、木炭粉、氢氧化钙溶液。 (1)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用字母表示)_; (2)a装置的药品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b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c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5)d装置产生的现象是_; (6)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处理方法是_。 分析:要验证co和的性质,首先要制出气体,装置a是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要验证co的还原性需将先转化为co,因此用c装置,高温条件下,和c反应生成co;然后气体通过b装置,co在加热条件下还原cuo,生成;再将气体通过d,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的化学性质,因为尾气中含co,有毒,因此要用气球收集尾气或点燃之。 答案:(1)a c b d (2)石灰石和稀盐酸; (3)黑色氧化铜变为光亮的红色物质; (4)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点燃或用贮气装置收集(答题时间:100分钟)试题一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 b.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c. 二氧化碳较易被液化 d. 二氧化碳没有颜色,但有气味 2. 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 ) a. 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色 b. 石蕊使二氧化碳变红色 c.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石蕊反应使石蕊变红色 d. 石蕊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变红色 4. 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镜。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 a.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 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d.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5.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常会出现一层白膜,它是( ) a. b. c. d. 6.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二氧化碳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c. 二氧化碳可参加光合作用 d.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7.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发生反应的是( ) a. 灼热的焦炭b. 石蕊试液 c. 灼热的氧化铜d. 石灰水 8. 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过大的正确方法是( ) a. 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 带入一杯水 c. 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 d. 带入一盏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9. 干冰是优良的致冷剂,可用来保藏易腐败的食品,其原因是( ) a. 干冰是固体b. 干冰蒸发时吸热 c. 干冰蒸发后无残留d. 干冰比空气重 10. 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这是因为( ) a. 会使大棚内温度急剧升高 b. 可使害虫窒息死亡 c. 能灭火,可避免火灾发生 d. 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1. 国际冰川专家最近指出:“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逐渐消融”。造成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气体是( ) a. b. c. d. 12.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 ) a. 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 b. 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c. 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生长 d. 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 13. 由于大气中含量增大,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色面积 b.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 c. 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 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14. 下列各用途中,二氧化碳参加了化学反应的是( ) a. 二氧化碳用来灭火 b. 干冰作制冷剂 c. 在温室里使用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 d.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造尿素 15.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 作工业原料制纯碱、尿素等 c. 干冰用作致冷剂 d. 二氧化碳作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16. 二氧化碳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它却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其存在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 ) a. 供给人和动物的呼吸 b. 能够灭火 c. 供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和其它物质反应成生碳酸钙 17. 下列物质燃烧时,产物对环境无污染的是( ) a. 汽油b. 煤c. 氢气d. 含硫矿物燃烧 18. 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 二氧化碳 臭氧 甲烷 氟氯代烷 氮气 氧气 a. b. c. d. 19. co和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 比空气重b. 分子构成不同 c. 难溶于水d. 用途不同 20. 一氧化碳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能支持燃烧b. 不能燃烧 c. 可以燃烧d. 具有毒性 21.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b. 蒸馏水 c. 灼热的氧化铜d. 紫色的石蕊试液 22. 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 ) a. 具有还原性b. 具有可燃性 c. 密度比空气小d. 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 23.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对煤气的下列叙述中,与co性质无关的是( ) a. 煤气有毒b. 煤气可燃 c. 煤气有刺激性气味d. 煤气有还原性 24.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 a. 明亮的蓝紫色b. 苍白色c. 黄色d. 蓝色 25.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b. 一氧化碳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c. 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一氧化碳可以作燃料 26.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安装烟囱,改善炉子排气状况 b. 打开门窗,使室内通风 c. 把煤球炉提到门外 d. 室内放一桶水 27. 冬天在较密闭的房间用煤炉取暖,若烟囱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一但发现此类事故,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 a. 首先用水泼灭炉火,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 b. 首先在室内撒下大量木炭,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 c. 首先在室内泼撒大量石灰水,然后转移、救护伤员 d. 首先开窗通风,然后转移、救护伤员二. 填空题。 1. 有一种无色气体,它可能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的,用此混合气体做了如下实验: (1)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 (2)将此气体经尖嘴导管导出点火,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此气体中一定含有_,不含有_,可能含有_。 2. 现有a和b组成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_ b. _ c. _ d. _ e. _ 3. 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如果把煤的燃烧看作碳与氧气的反应,煤在炉子里燃烧可能发生的反应有四个:,。 (1)当煤炉里氧气不足时,主要发生反应、,在这种条件下,燃烧的碳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是_。 (2)当煤炉里氧气充足时,主要发生反应、,在这种条件下,燃烧的碳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是_。三. 实验题。 如图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1)先通入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的原因是_。 (2)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表:观察到的现象所发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a处(cuo处)b处(澄清石灰水中)c处 (3)c处为什么要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试题二一. 选择题。 1. 下列反应均能产生二氧化碳,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 利用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c.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d. 燃烧石灰石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 二氧化碳用做气体肥料 c.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 稀有气体用做焊接金属保护气 3. 下列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一组物质是( ) a. b. c. d. 4. 碳纳米管是继足球烯()以后发现的又一种碳单质。以下有关碳纳米管与足球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b. 在常温下它们的化学性质都稳定 c. 它们是不同的碳单质 d. 它们分别完全燃烧后生成物不同 5. 要除掉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 使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使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d. 将混合气体点燃 6.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焦炭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氧气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碳d. 氧化铜 7.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能用向上排气法 b. 都能用排水法 c. 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集气法 d. 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8. 4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 铅b. 石墨c. 4bd. 炭黑 9. 有四组气体,它们是与、与、与、与。能区别这四组气体的同一种方法是( ) a. 通入水中看溶解性b. 用澄清石灰水 c. 用燃着的木条d. 用紫色的石蕊试液 10.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化为干冰 b. 山体滑坡 c. 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 d. 二氧化碳溶于水 11. 相同分子数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一样多的是( ) a. 氧元素b. 氧原子c. 碳原子d. 碳元素 12. 下列物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从低到高排列的是( ) a. b. c. d. 13. 不能用来鉴别co和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 点燃 c.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 闻气味 14.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由碳氧两元素组成的 b. 分子构成相同,都属于氧化物 c. 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 对人体都有毒害作用 15. 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a. 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热 b. 在空气中加热混合物 c. 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 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热 16.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 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 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 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17. 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水、熟石灰反应,还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根据所给信息及,试确定x、y、z一组物质是( ) a. b. c. d. 18. 在高温下用co还原m g cuo得到n g cu,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u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a. b. c. d. 无法表示 19.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矿物燃料的燃烧 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某些矿物如碳酸钙等的加热分解 a. b. c. d. 20. 一定质量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最多能得到x g沉淀。若将上述一定质量的经过co的一系列变化(假定没有损耗),再通入一定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得到y g沉淀。则x与y的关系为( ) a. b. c. d. 无法确定 21. 某金属氧化物mo 14.4 g经过一氧化碳充分还原后质量减少3.2 g,mo是( ) a. feob. mgoc. cuod. cao二. 填空题。 1. 如图是二次进风煤炉示意图(煤的主要成分是碳) (1)分析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写出各部位的一个主要反应方程式。 煤炉底部_ 煤炉中部_ 煤炉口_ (2)同一次进风煤炉相比,二次进风煤炉为什么能节省煤并减少污染?_ 2. 利用下图的装置可以洗气、检验、贮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一氧化碳中有二氧化碳,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_; (2)若用排水法贮备一氧化碳时瓶中应先盛满水,气体从_通入; (3)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一氧化碳排出,水应从_端通入。 3. 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氢气、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 (2)能用于灭火的是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使它变红的气体是_,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6)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为铜的气体化合物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 无色气体a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a溶于水生成b,b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a和c;a与灼热的黑色固体d反应,可以生成无色气体e;e燃烧时火焰为蓝色,燃烧后生成a;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使石灰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白色沉淀f。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各物质的化学式: a_,b_,c_, d_,e_,f_。三. 实验题。 回答问题(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1)写出编号的仪器名称: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和_。 (3)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a装置中作适当的变化是_。若用a装置来进行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该在a装置中作适当的变化是_。四. 计算题。 1. 取含有80g碳酸钙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得到二氧化碳多少克?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是多少升?(已知: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997 g/l) 2. 取一定量的木炭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23.2g气体(氧气已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40g沉淀。试通过计算分析23.2g气体的成分和质量。参考答案试题一一. 选择题。 1. b2. d3. c4. c5. a6. b7. c 8. d9. bc10. d11. d12. b13. ac14. cd 15. a16. c17. c18. c19. b20. ab21. b 22. d23. c24. d25. c26. d27. d二. 填空题。 1. 2. a:c,b:,c:,d:cu,e:co 3. (1)大于,(2)小于三. 实验题。 (1)加热前先通co是为了把玻璃管中空气排净,以免出现危险。 (2)观察到的现象所发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a处(cuo处)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的铜b处(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处有蓝色火焰 (3)co有剧毒,不点燃排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试题二一. 选择题。 1. c2. c3. c4. d5. b6. b7. c 8. b9. c10. d11. c12. b13. d14. a 15. b16. d17. d18. a19. d20. a21. a二. 填空题。 1. (1) (2)两次进风,氧气供给充足,co燃烧充分,既减少了有毒气体co的排放,又增加了放出的热量 2. (1)澄清石灰水 (2)b (3)a 3. (1) (2) (3)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能在电脑上写数学试卷
- 蒲城县高二联考数学试卷
- 班级活动方案策划300字(3篇)
- 水渠围堰施工方案(3篇)
- 河北企业线下活动策划方案(3篇)
- 线上签约活动方案策划(3篇)
- 辽宁水帘施工方案(3篇)
- 杭州混凝土施工方案公司(3篇)
- 银行年度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农村庭院大门施工方案(3篇)
- 湖北省圆创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语文试卷(含答案)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理论试题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GB/T 13275-1991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
- 核心素养下的高考语文命题评价体系讲座课件
- 2023年漳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放射性药物医学知识培训
- 高一英语必修一试卷(含答案)(适合测试)
- SHSG0522023年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内容规定
- 《一次函数的图像》-完整版课件
- 电子束曝光机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