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也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都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继电保护及自动化是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沿称继电保护。基本任务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 ABSTRACT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devices when a short circuit or abnormal electrical quantity (current, voltage, power, frequency, etc.) changes, constitute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ve actions, but also other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the failure of the transformer tank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roduced gas and oil flow rate of increase or hydraulic strength increased. In most cases, no matter what kind of physical reaction, protection devices include measuring part (and the constant adjustment part), the logical part, the operative part. Relay protection and automation of power system failures and jeopardiz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abnormal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accident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utomated measures.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due to have a contact relay is mainly used to protect power systems and their components (generators, transformers, transmission lines, etc.), so from harm, so along the said protection. Basic tasks are: when the power system failure or abnormal conditions,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and the smallest in the region, faulty equipment automatically removed from the system, or a signal from the duty to eliminate root causes of ab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to reduce or avoid equipment damage and power of the adjacent areas 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三章 课程设计内容及其过程.3.1 变电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划.3.1.1 系统分析及继电保护要求.3.1.2 本系统故障分析.3.1.3 10KV线路继电保护装置.3.1.4 主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设置.3.1.5 变电所的自动装置.3.1.6 本设计继电保护装置原理概述.3.2 短路电流计算.3.2.1 系统等效电路图.3.2.2 基准参数选定.3.2.3 阻抗计算(均为标幺值).3.2.4 短路电流计算.3.3 主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继电器选择.3.3.1 瓦斯保护.3.3.2 纵联差动保护.3.3.3 过电流保护.3.3.4 过负荷保护.3.3.5 冷却风扇自起动.第四章 课程设计总结.参考文献.致谢.第一章 绪论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计算机化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网络化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智能化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1) 本设计为35KV降压变电所。主变容量为6300KVA,电压等级为35/10KV;(2) 搜集原始资料;(3) 完成对本系统的故障分析;(4) 对10kv线路继电保护装置、主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设置、变电所的自动装置的设计;(5) 对短路电流的整定与计算;(6) 主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继电器选择;(7) 完成设计报告。第二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基本资料本设计为35KV降压变电所。主变容量为6300KVA,电压等级为35/10KV。35KV供电系统图,如图1所示。系统参数:电源I短路容量:= 200MVA;电源短路容量:=250MVA;供电线路: L= L=15km,L= L=10km,线路阻抗:X=0.4/km。 图1 35KV系统原理接线图35kv变电所主接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35kv变电所主接线图10kv母线负荷情况,见下表:负荷名称最大负荷(kv)功率因数回路数供电方式线路长度(km)织布厂12000.85 1架空线 8胶布厂1100 0.85 1 架空线 7 印染厂1400 0.85 2 架空线 13 配电所1500 0.85 2 架空线 10 炼铁厂1700 0.85 2 架空线 10B1、B2主变容量、型号为6300kVA之SF1-6300/35型双卷变压器,Y-/11之常规接线方式,具有带负荷调压分接头,可进行有载调压。其中Uk%=7.5。运行方式:以SI、S全投入运行,线路L1L4全投。DL1合闸运行为最大运行方式;以S停运,线路L3、L4停运,DL1断开运行为最小运行方式。已知变电所10KV出线保护最长动作时间为1.5s。二、设计内容: 1. 系统运行方式制定; 2. 短路电流计算; 选基值、计算各元件标幺值、作序网络图、计算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整定、计算所需要的电气参数、作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3. 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 根据继电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结合本站一次电力系统接线图给35KV 线路及变压器配置相应的继电保护。 根据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原则对变压器、线路配置的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三、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书。2国标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四、设计成果 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三章 课程设计内容及过程1 变电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划1.1 系统分析及继电保护要求:本设计35/10KV系统为双电源35KV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侧单母线分段接线,所接负荷多为化工型,属一二类负荷居多。1.1.1 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条件:为保证安全供电和电能质量,继电保护应满足四项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1.2 本系统故障分析1.2.1系统线路主要的故障:本设计中的电力系统具有非直接接地的架空线路及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变压器等主要设备。就线路来讲,其主要故障为单相接地、两相接地和三相接地。1.2.2电力变压器的故障:分为外部故障和内部故障两类。变压器的外部故障常见的是高低压套管及引线故障,它可能引起变压器出线端的相间短路或引出线碰接外壳。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有相间短路、绕组的匝间短路和绝缘损坏。1.2.3变压器的不正常情况:变压器的不正常运行过负荷、由于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油温上升及不允许的油面下降。1.3 10KV线路继电保护装置根据线路的故障类型,按不同的出线回路数,设置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如下:1.3.1 单回出线保护:适用于织布厂和胶木厂出线。采用两段式电流保护,即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其中电流速断保护为主保护,不带时限,0S跳闸。1.3.2双回路出线保护:适用于印染厂、配电所和炼铁厂出线。采用平行双回线路横联方向差动保护加电流保护。其中横联方向差动保护为主保护。电流保护作为横联方向差动保护的后备保护。1.4 主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设置变压器为变电所的核心设备,根据其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的情况,从反应各种不同故障的可靠、快速、灵敏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出发,设置相应的主保护、异常运行保护和必要的辅助保护如下:1.4.1主保护:瓦斯保护(以防御变压器内部故障和油面降低)、纵联差动保护(以防御变压器绕组、套管和引出线的相间短路)。1.4.2后备保护:过电流保护(以反应变压器外部相间故障)、过负荷保护(反应由于过负荷而引起的过电流)。1.4.3 异常运行保护和必要的辅助保护:温度保护(以检测变压器的油温,防止变压器油劣化加速)和冷却风机自启动(用变压器一相电流的70%来启动冷却风机,防止变压器油温过高)。1.5 变电所的自动装置1.5.1瞬时故障的继电保护:针对架空线路的故障多系雷击、鸟害、树枝或其它飞行物等引起的瞬时性短路,其特点是当线路断路器跳闸而电压消失后,随着电弧的熄灭,短路即自行消除。若运行人员试行强送,随可以恢复供电,但速度较慢,用户的大多设备(电动机)已停运,这样就干扰破坏了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本设计在10KV各出线上设置三相自动重合闸装置(CHZ),即当线路断路器因事故跳闸后,立即使线路断路器自动再次重合闸,以减少因线路瞬时性短路故障停电所造成的损失。1.5.2 提高供电可靠性:针对变电所负荷性质,缩短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提高供电的不间断性,保证人身设备的安全等,本设计在35KV母联断路器(DL1)及10KV母联断路器(DL8)处装设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BZT)。1.5.3 保证系统电能质量 频率是电能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系统的频率应保持在50Hz,运行频率和它的额定值见允许差值限制在0.5Hz内,频率降低会导致用电企业的机械生长率下降,产品质量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给电力系统工作带来危害,而有功功率的缺额会导致频率的降低,因此,为保证系统频率恒定和重要用户的生产稳定,本设计10KV出线设置自动频率减负荷装置(ZPJH),按用户负荷的重要性顺序切除。1.6 本设计继电保护装置原理概述1.6.1 10KV线路电流速断保护:根据短路时通过保护装置的电流来选择动作电流的,以动作电流的大小来控制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有无时限电流速断和延时电流速断,采用二相二电流继电器的不完全星形接线方式,本设计选用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1.6.2 10KV线路过电流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的电流比正常运行时大的特征来鉴别线路发生了短路故障,其动作的选择性由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具有适当的延时来保证,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本设计与电流速断保护装置共用两组电流互感器,采用二相二继电器的不完全星形接线方式,选用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作为电流速断保护的后备保护,来切除电流速断保护范围以外的故障,其保护范围为本线路全部和下段线路的一部分。1.6.3 平行双回线路横联方向差动保护:是通过比较两线路的电流相位和数值相同与否鉴别发生的故障;由电流起动元件、功率方向元件和出口执行元件组成,电流起动元件用以判断线路是否发生故障,功率方向元件用以判断哪回线路发生故障,双回线路运行时能保证有选择的动作。该保护动作时间0S,由于横联保护在相继动作区内短路时,切除故障的时间将延长一倍,故加装一套三段式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1.6.4 变压器瓦斯保护:是利用安装在变压器油箱与油枕间的瓦斯继电器来判别变压器内部故障;当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时,电弧使油及绝缘物分解产生气体。故障轻微时,油箱内气体缓慢的产生,气体上升聚集在继电器里,使油面下降,继电器动作,接点闭合,这时让其作用于信号,称为轻瓦斯保护;故障严重时,油箱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在该气体作用下形成强烈的油流,冲击继电器,使继电器动作,接点闭合,这时作用于跳闸并发信,称为重瓦斯保护。1.6.5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是按照循环电流的原理构成。在变压器两侧都装设电流互感器,其二次绕组按环流原则串联,差动继电器并接在回路壁中,在正常运行和外部短路时,二次电流在臂中环流,使差动保护在正常运行和外部短路时不动作,由电流互感器流入继电器的电流应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使得流过继电器的电流为零;在变压器内部发生相间短路时,从电流互感器流入继电器的电流大小不等,相位相同,使继电器内有电流流过。但实际上由于变压器的励磁涌流、接线方式及电流互感器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继电器中存在不平衡电流,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解决这些问题,方法有:靠整定值躲过不平衡电流采用比例制动差动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采用间歇角原理。采用速饱和变流器。 本设计采用较经济的BCH-2型带有速饱和变流器的继电器,以提高保护装置的励磁涌流的能力。2 短路电流计算:2.1系统等效电路图: 图图3系统等效电路图 (各阻抗计算见3.3)2.2基准参数选定:S=1000MVA,U= U即:35kv侧U=37kv,10kv侧U=10.5kv。2.3阻抗计算(均为标幺值):1) 系统:X1=100/200=0.5 X2=100/250=0.42) 线路:L1,L2:X3=X4=l1X1SB/VB2=0.415100/372=0.438 L3,L4: X5=X6=l3SB/VB2=0.410100/372=0.2923) 变压器:B1,B2:X7=X8=(Uk%/100)SB/S=0.075100/6.3=1.192.4短路电流计算:1)最大运行方式:系统化简如图4所示。 其中: X9=X2+X3X40.719 X10= X1+X5X60.546X11=X10X90.31 X12=X11+X71.5据此,系统化简如图5所示。故知35KV母线上短路电流: 10KV母线上短路电流: 折算到35KV侧:对于d3点以炼铁厂计算: 图4 图52) 最小运行方式下:系统化简如图6所示。因S停运,所以仅考虑S单独运行的结果;所以35KV母线上短路电流: I所以10KV母线上短路电流: 折算到35KV侧: 对于d3以炼铁厂进行计算:折算到35KV侧:图63 主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继电器选择3.1瓦斯保护:轻瓦斯保护的动作值按气体容积为250300整定,本设计采用280。重瓦斯保护的动作值按导油管的油流速度为0.61.5整定本,本设计采用0.9。 瓦斯继电器选用FJ3-80型。3.2纵联差动保护:选用BCH-2型差动继电器。3.2.1 计算Ie及电流互感器变比,列表如下:名 称各侧数据Y(35KV)(10KV)额定电流变压器接线方式YCT接线方式YCT计算变比实选CT变比nl200/5400/5实际额定电流不平衡电流Ibp4.50-4.33=0.17A确定基本侧基本侧非基本侧3.2.2确定基本侧动作电流:1)躲过外部故障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 (1)利用实用计算式: 式中:可靠系数,采用1.3; 非同期分量引起的误差,采用1; 同型系数,CT型号相同且处于同一情况时取0.5,型号不同时取1,本设计取1。 U变压器调压时所产生的相对误差,采用调压百分数的一半,本设计取0.05。继电器整定匝书数与计算匝数不等而产生的相对误差,暂无法求出,先采用中间值0.05。代入数据得 躲过变压器空载投入或外部故障后电压恢复时的励磁涌流(2)式中:可靠系数,采用1.3; 变压器额定电流:代入数据得 3)躲过电流互改器二次回路短线时的最大负荷电流 (3)式中: 可靠系数,采用1.3; 正常运行时变压器的最大负荷电流;采用变压器的额定电流。 代入数据得 比较上述(1),(2),(3)式的动作电流,取最大值为计算值, 即: 3.2.3确定基本侧差动线圈的匝数和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将两侧电流互感器分别结于继电器的两组平衡线圈,再接入差动线圈,使继电器的实用匝数和动作电流更接近于计算值;以二次回路额定电流最大侧作为基本侧,基本侧的继电器动作电流及线圈匝数计算如下:基本侧(35KV)继电器动作值 代入数据得 基本侧继电器差动线圈匝数 式中:为继电器动作安匝,应采用实际值,本设计中采用额定值,取得60安匝。代入数据得 选用差动线圈与一组平衡线圈匝数之和较小而相近的数值,作为差动线圈整定匝数。即:实际整定匝数继电器的实际动作电流 保护装置的实际动作电流 3.2.4确定非基本侧平衡线圈和工作线圈的匝数平衡线圈计算匝数故,取平衡线圈实际匝数工作线圈计算匝数3.2.5计算由于整定匝数与计算匝数不等而产生的相对误差 此值小于原定值0.05,取法合适,不需重新计算。3.2.6初步确定短路线圈的抽头根据前面对BCH-2差动继电器的分析,考虑到本系统主变压器容量较小,励磁涌流较大,故选用较大匝数的“C-C”抽头,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继电器所接的电流互感器的型号、性能等,抽头是否合适,应经过变压器空载投入试验最后确定。3.2.7保护装置灵敏度校验差动保护灵敏度要求值本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10KV侧出口发生两相短路时,保护装置的灵敏度最低。本装置灵敏度 满足要求。3.3过电流保护:1)保护动作电流按躲过变压器额定电流来整定 式中:可靠系数,采用1.2; 返回系数,采用0.85; 代入数据得 继电器的动作电流 电流继电器的选择:DL-21C/102) 灵敏度按保护范围末端短路进行校验,灵敏系数不小于1.2。灵敏系数:满足要求。3.4过负荷保护:其动作电流按躲过变压器额定电流来整定。动作带延时作用于信号。 延时时限取10s,以躲过电动机的自起动。当过负荷保护起动后,在达到时限后仍未返回,则动作ZDJH装置。3.5冷却风扇自起动: 即,当继电器电流达到3.15A时,冷却风扇自起动。第四章 课程设计总结一、完成了对变电所的自动装置、10kv线路继电保护装置、主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设置的设计;对短路电流的整定与计算以及主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继电器选择。二、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继电保护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课程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对课本和参考书籍的翻阅,进一步提高了利用手头资料亲自完成设计的能力,学会了分析原理接线图和展开图的分析,也学会了画电气工程图,对继电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三、在设计中必须做到明确设计目的和题目要求;细心,做到严谨、精确,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透彻,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在设计中紧扣继电保护的四要求: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安全性。四、通过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以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为主,通过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科学的分析问题。因此培养了学习积极性、独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沟通的能力,也增强了老师、同学的交流沟通。 五、这次课程设计不仅是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加强和巩固,同时,也提高了我的综合思维能力,使我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参考文献1 宋人杰,陆达,王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图纸管理系统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1, (04).2 吴茂林. 图形化电网故障分析及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管理软件J电力情报, 2000, (03) 3 赵自刚,黄华林,赵春雷,周纪录. 继电保护运行与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9, (19) 4 沈国荣. 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83, (01) 5 郭立新. 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设计J. 西北职教, 2007, (08) .6 王翠平. 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及试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4) 7 杨丹. 继电保护安全运行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9) 8 黄靖. 微机保护智能主站及其通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00 9 邓祖强. 配电网架空线路故障隔离装置的研制D中国农业大学, 2001 10 沈文英. 基于能量法小电流接地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2 11 蒋陆萍. 新型220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的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 2002 12 唐平. 新型母线保护装置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3 13 吴迪. 110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D武汉大学, 2004 14 叶建雄,张华. 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及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 2005, (04) 15 闫海鹏.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研究J科技信息, 2008, (30) 16 夏岩. 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及计算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8) 17 霍超. 电网继电保护在线预警及实时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18 李邦云,丁晓群,李娟. 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监测方法的研究J变压器, 2003, (10).19 徐习东. 电力变压器纵差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20 刘容容,鲍有理,季东方,董丽金. 继电保护母线电压直流控制回路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21 蔡黎. 220-500kV线路后备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原则简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2 徐向民.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故障计算的通用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北京)大学, 2002 23 武在前. 220kV同杆双回线继电保护方案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04 24 覃丙川. 110kV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专家系统D广西大学, 2002 25 黄雄. 超高压输电线路微机保护与故障测距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26 胡毅,张俊兰,张丽华. 500KV双回路铁塔带电作业研究J电力设备, 2002, (03) 27 吕颖,吴文传,张伯明,谢江. 电网保护定值在线整定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电网技术, 2008, (08) 28 杨洋,王慧芳,时洪禹.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运行方式的选择方法J. 继电器, 2006, (20) .29 权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04) .30 顾毅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前景J. 硅谷, 2009, (03) .致 谢1. 本篇论文是在导师哈哈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开题以及完成过程中,导师都给予我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哈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将影响我整个人生。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对很多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们表示感谢。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护理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上半年教资作文真题幼儿园含答案
- 2025《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考核题(含答案)
- 2006年7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刑法学(2)》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G1工业锅炉司炉】作业考试题库及G1工业锅炉司炉考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地铁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全科医学医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化验员知识培训效果课件
- 化肥知识培训感悟和收获
- 政府机关员工宿舍管理条例
- 难治性尿路感染中医治疗
- 消除三病母婴传播
- 银行零售业务培训
- 交叉持股合同范本
- 新课标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童年(六下)
- 幼升小语文拼音测试卷
- 承建工程合作意向书2024年标准版
- 临床护理应急演练脚本
- DL-T-1798-2018换流变压器交接及预防性试验规程
- CJT487-2015 城镇供热管道用焊制套筒补偿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