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gst4-2006-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指南-20060601.doc_第1页
06,gst4-2006-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指南-20060601.doc_第2页
06,gst4-2006-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指南-20060601.doc_第3页
06,gst4-2006-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指南-20060601.doc_第4页
06,gst4-2006-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指南-2006060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r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发布2006-06-01实施2006-06-01发布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指南data interchange format design guide based on xmlgs/t 42006gs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1gs/t 42006目 次前 言ii引 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于xml数据交换格式的设计原则25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结构设计规则26 聚合数据元和数据元的设计规则37 聚合数据元和数据元映射为xml模式的规则48 xml模式的设计规则7附录a(资料性附录)xml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总体思路和设计流程9附录b(资料性附录)实例分析11参考文献35iii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归口。本标准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李峥、刘颖、沈阳、魏宏、杨连红、刘碧松、章建方、赵波。引 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公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这种交换必然是在同构或异构的信息系统或应用系统之间发生的大量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当要求以自动化或无人(或最少的人工)干预的形式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处理时,对所交换或共享的数据进行预定义和结构化便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选择,以使交换双边(应用到应用、应用到人和人到应用等)或共享的多方能够对所交换或共享的数据进行无歧义的理解和处理。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技术,因此利用xml技术开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行业间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是符合当前国际和国内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标准是基于上述现实要求而提出和制定的,是确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设计部门内或本部门与其他行业间的xml格式的数据交换格式时应遵循的方法,指导和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数据交换格式规范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行业间数据交换格式规范的设计。按照向上积极采用适宜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向下突出工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的原则,本标准参考了国际结构化数据标准组织(oasis)下设的通用业务语言(universal business language)技术委员会的相关技术报告以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在组织制定的国家标准基于xml电子单证格式设计指南,并结合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化。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设计xml格式的数据交换格式时应遵循的方法和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设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行业间的xml格式的数据交换格式。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87932002 信息技术 可扩展置标语言(xml)1.0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w3c xml schema part 0:primerw3c xml schema part 1:structuresw3c xml schema part 2:datatypes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 聚合数据元 aggregate data element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相互关联的数据元组成的数据单元,用来表达特定语境中的一个清晰的业务含义。3.2 数据元 data element通过定义、标识、表示、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一个数据单元。3.3数据类型 data type值域说明,允许对该值域内的值进行操作。如:string、decimal、integer、boolean、date和binary。3.4数据交换格式 data interchange format一个预定义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聚合数据元或数据元的集合,它涵盖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对某类交换数据的要求,旨在双边或多边的数据交换中确保各方对所交换数据的无歧义理解和自动处理。3.5xml模式 xml schema基于w3c xml模式语言的文档类型定义。它可随附于一个文件,用以描述该文件的基本构成规则,如哪些元素会出现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等;它还定义了哪些标记可以在文件中出现、哪些标记可以包含其他标记、标记的号码和顺序、标记的属性,需要时还给出这些属性具有的值。4 基于xml数据交换格式的设计原则原则1: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过程的目标是以最简单和最小的冗余来满足实际的数据交换的需求;原则2: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要支持确切定义的和明确的业务需求;原则3: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简明;原则4: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的设计要避免对纸张流程不必要的模仿。 5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结构设计规则5.1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功能结构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的功能结构与国内外惯用的数据交换格式的功能结构相同,包括文档头、文档体和文档尾三个部分。1) 文档头包括文档标识信息,如:文档号、文档日期、角色信息等;2) 文档体包括数据交换格式的具体业务信息,如:企业年检单中的经营信息等;3) 文档尾是一些说明性信息,有时可以省略。工商行政管理数据交换格式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文档头文档体文档尾图1 数据交换格式的功能结构5.2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的逻辑结构规则1:xml数据交换格式定义为根聚合数据元;规则2:xml数据交换格式在逻辑结构上是由聚合数据元和数据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层次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用uml中的类图来描述;规则3:聚合数据元是由描述某类对象的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构成;如:聚合数据元“详细地址”是由数据元“国家、省、市、县(区)、街道”构成,如表1所示。表1 聚合数据元“详细地址”的组成结构聚合数据元或数据元的中文名称类型出现次数数据元种类详细地址聚合数据元n/a国家数据元代码类省数据元代码类市数据元代码类县(区)数据元代码类街道数据元文本. 规则4:每个数据元值的类型是通过数据类型来限定的;规则5:代码型数据元的值域表示为代码。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图2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的逻辑结构6 聚合数据元和数据元的设计规则6.1聚合数据元的设计规则规则6:聚合数据元由两个或多个数据元构成,可以用uml类图中的类或包表示;规则7:聚合数据元和数据元组合在一起,又可以构成新的聚合数据元;规则8:聚合数据元只能针对一个对象类,具有单一功能,构成该聚合数据元的每个数据元或聚合数据元都与该聚合数据元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规则9:聚合数据元应定义所包含的每个数据元的名称、数据元在该聚合数据元中的出现次数。6.2数据元的设计规则规则10:设计数据元,应保证该数据元尽可能是通用的,以便应用在更多的数据交换格式中;规则11:数据交换格式的设计者在确定了满足数据交换格式或聚合数据元功能所需的所有数据元后,需要查明已有的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元目录中是否已经包括了所需的数据元,具体步骤如下:检索现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元目录:如果找到了所需的数据元,且能完全满足数据交换格式或聚合数据元的功能需求,则应使用该数据元;如果找到了所需的数据元,但其名称、说明和/或格式/表示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则应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维护请求程序,向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维护机构提出对该数据元进行修订的请求;如果没有找到所需的数据元,则应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维护请求程序,向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维护机构提出新数据元注册的请求。对于代码型数据元:如果找到了所需的代码型数据元,且所需的代码值已经列入该数据元的代码表中,则应使用该数据元;如果找到了所需的代码型数据元,但所需的代码值不存在,则应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维护请求程序,向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维护机构提出新代码注册的请求;如果为代码型数据元提交了“新数据元注册的请求”,则还需提交该数据元所需每个代码值的代码请求。规则12:数据元是数据交换格式中最小的信息单元。7 聚合数据元和数据元映射为xml模式的规则7.1 聚合数据元、数据元与xml模式中属性的映射关系组成数据交换格式的聚合数据元、数据元与xml模式中属性的映射关系如图3所示。图3 聚合数据元、数据元与xml模式中属性的映射关系7.2 数据元映射为xml模式的规则规则13:将数据元定义为xml模式中的元素(element),element name的值为数据元的中文名称;规则14:对于符合xml模式基本数据类型且不需要对数据类型进一步限制的数据元,可直接通过“type”属性定义其数据类型;数据元值的主要数据类型与xml模式基本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如:规则15:对于符合xml模式基本数据类型且还需要对数据类型进一步限制的数据元以及代码型的数据元,需要声明元素类型的名称,元素类型的值为:类型; 如:规则16:对于符合xml模式基本数据类型且需要对数据类型进一步限制的数据元,通过使用“simpletype”和“restriction”来定义,“simpletype”的“name”属性为元素类型的值,数据元值数据类型的限制与xml模式中刻面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如: 规则17:对于代码型的数据元,通过使用“simpletype”、“restriction”和“enumeration”来定义,“simpletype”的“name”属性为元素类型的值; 如: 表2 数据元值的主要数据类型与xml模式基本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数据元值的主要数据类型xml模式基本数据类型二进制xs:base64binary布尔型xs:boolean日期xs:date日期时间xs:datetime时间xs:time十进制数xs:decimal整型xs:integer字符串xs:stringurixs:anyuri表3 数据元值数据类型的限制与xml模式中刻面的对应关系数据元值数据类型的限制xml模式的刻面表达式xs:pattern数据类型值的长度xs:length数据类型值的最小长度xs:minlength数据类型值的最大长度xs:maxlength枚举xs:enumeration总数位xs:totaldigits分数位xs:fractiondigits数值的最小值xs:mininclusive数值的最大值xs:maxinclusive排除比小的值xs:minexclusive排除比大的值xs:maxexclusive规则18:聚合数据元中的数据元也可以定义为xml模式中的“attribute”,实例见7.3中规则22;7.3 聚合数据元映射为xml模式的规则规则19:将聚合数据元定义为xml模式中的元素(element),element name的值为聚合数据元的中文名称,元素类型的值为:类型。如:聚合数据元“企业基本信息”的结构如表4所示。表4 聚合数据元“企业基本信息”的结构聚合数据元或数据元的中文名称类型出现次数数据元种类企业基本信息聚合数据元n/a企业名称数据元1文本企业经济性质数据元0.1代码类.则:规则20:使用“complextype”来定义聚合数据元的类型,“complextype”的“name”属性为元素类型的值;如: 规则21:聚合数据元所对应的xml模式中元素所包含的子元素应为该聚合数据元所包括的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如: 规则22:聚合数据元所对应的xml模式中元素所包含的属性应为数据元;如:表1所示的聚合数据元“详细地址”中的数据元“国家”可以定义为xml模式中元素“详细地址”所包含的属性(attribute),即: 规则23:聚合数据元中的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的允许出现次数用xml模式中的“maxoccurs和minoccurs”属性来定义,该规则不适用于作为xml模式属性的数据元。如: 8 xml模式的设计规则8.1 xml模式的语法规则规则24:xml数据交换格式的语法应符合:w3c xml schema part 0:primer;w3c xml schema part 1:structure;w3c xml schema part 2:datatypes.8.2 xml模式的结构设计规则规则25:xml模式整体结构应包括前导说明部分(prolog)、元素定义部分以及开始标记和结束标记;规则26:前导说明部分:该部分需要声明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字符集、命名空间以及一些注释信息;规则27:元素定义部分:该部分是xml模式的主体部分,工商xml数据交换格式的xml模式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聚合数据元和数据元、数据类型、代码表等分别定义为xml模式的元素、类型和属性后形成的部分;规则28:开始标记和结束标记:“schema”元素是xml模式中的第一个出现的元素,是xml模式的开始标记,表明该文档是一个xml模式文档,同时定义了命名空间,相应地,“”是结束标记放在文档的末尾。因此,一个完整的xml模式的结构如下:8.3 xml模式的前导说明部分设计规则 规则29:xml模式的字符集 如果数据交换格式的内容都用英文表达,则encoding属性值为“utf-8”; 如果数据交换格式的内容包含中文表述,则encoding属性值为“gb 2312”。规则30:xml模式的命名空间xml前导说明部分必须包含命名空间的定义,缺省命名空间的值为“http:/dataformat.saic.”;如:工商行业内数据交换格式命名空间的值为“http:/xxx.dataformat.saic.”;如:工商行业间数据交换格式命名空间的值为“http:/yyy.dataformat.saic.”;如:注:xxx和yyy内容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确定。规则31:应在前导说明部分以注释的形式说明以下内容:数据交换格式的名称;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xml模式编写单位或编写人;xml模式完成时间。8.4 xml模式的根元素设计规则规则32:应把xml数据交换格式根聚合数据元定义为xml模式的根元素,根元素的名称为根聚合数据元名称,根元素的类型定义为“xs:complextype”。例如:声明“年检单”作为xml模式的根元素为: 根元素 .附录axml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总体思路和设计流程(资料性附录)a.1 xml数据交换格式设计的总体思路 工商行政管理数据交换格式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按照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从对现实业务的分析开始,涉及到业务流程建模与信息建模、提取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形成基于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的数据交换格式,以及由基于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的数据交换格式向xml模式映射等主要阶段。如图a.1所示:图a.1 工商行政管理数据交换格式的完整设计过程1)业务流程建模与信息建模阶段该阶段是指由业务流程建模专家、工商业务领域专家在对工商行政管理现实业务流程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按照umm方法或gb/t 194872004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利用推荐的业务建模工具uml或与uml兼容的其他建模工具,以建立业务流程图和类图的方式,形成业务流程模型和信息模型。通过业务流程模型确认业务活动中的参与角色、要交换的数据交换格式和交换顺序以及组成数据交换格式的业务数据。通过信息模型将业务流程模型中组成数据交换格式的业务数据归为若干个具有相互关系的类,这些类及其类与类间的关系构成了数据交换格式的信息模型。2)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的提取阶段该阶段是指在信息模型基础上,按照gb/t 19488.12004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中所述方法和其他相关标准,进行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的分析与提取,形成可直接组成数据交换格式模型的、独立于语法的、有特定语义含义的、可重用的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数据元详见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元。3)基于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阶段该阶段是指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的信息模型,选取相关的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组合形成规范的、独立于语法描述并可向任何语法格式映射的基于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的数据交换格式模型。4)xml模式设计阶段该阶段是指按照一定的映射规则,将基于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的数据交换格式模型向xml模式格式的数据交换格式映射,最终形成满足业务交换需求的xml模式。a.2 xml数据交换格式设计的流程在实际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中,自上而下设计情况很少,更常见的情况是:已经有现成可用的数据交换格式,或已经有相关的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等,因此,在实际情况下,xml数据交换格式设计的流程如图a.2所示。步骤1:开始搜索工商行业内或行业间数据交换格式的xml模式目录有可用的xml模式?搜索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元目录业务流程建模与信息建模数据元分析、提取组合数据元形成聚合数据元和数据交换格式并转换为xml模式有可用的数据元?结束noyesnoyes步骤2: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步骤7:图a.2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流程步骤1:开始xml模式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步骤2:搜索工商行政管理行业内或行业间数据交换格式的xml模式目录,查看是否有满足需要的、可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如果有可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则转到步骤7,结束设计过程,如果没有可重用的xml模式,则转到步骤3;步骤3:搜索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元目录,查看是否有满足需要的、可用的数据元,如果有可用的数据元,则转到步骤6,如果没有可用的数据元,则转到步骤4;步骤4:业务流程建模与信息建模:分析工商业务流程,形成相关的信息模型,为数据元的分析与提取打下基础;步骤5:数据元分析、提取:根据信息模型,按照gb/t 19488.12004和其他相关标准,进行数据元分析、提取,形成可重用的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元;步骤6:组合数据元形成聚合数据元和数据交换格式并转换为xml模式:根据所需数据交换格式的要求,组合相关数据元形成聚合数据元,组合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形成基于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的数据交换格式模型并将该模型转换为xml模式;步骤7:结束。附录b实例分析(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以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管理中适用于企业注册登记的情况为例,说明企业注册登记流程中涉及到的企业注册登记提交文件信息数据交换格式的设计过程(内容有所简化,仅供参考)。b.1 企业注册登记业务流程分析企业注册登记业务流程模型如图b.1所示:图b.1企业注册登记业务流程模型从图b.1可以看出:注册登记业务主要涉及到2个角色,即:申请人(企业)和工商部门,该流程中主要通过在上述2个角色间交换多个数据交换格式来完成,即企业登记提交文件信息、不予受理通知书、受理通知书、不予登记通知书、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发营业执照等。申请人(企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企业登记提交文件信息”,根据业务需求,“企业登记提交文件信息” 中要包括的信息主要有:主体身份代码、企业名称、企业注册号、住所所在行政区划、住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注册资本(金)、注册资本中外币、外币币种、非发起人股、企业类型、经营范围、兼营范围、经营期限自、经营期限至、成立日期、核准日期、行业代码、登记机关、经济户口管理机关、经营场所、经营场所所在行政区划、住所产权、经营方式、隶属分类、主管部门、企业状况、业务受理号、被委托人、被委托人联系电话、被委托人证件号码,自然人出资信息,非自然人出资信息,非货币出资明细信息,企业主要人员信息,企业许可证信息,证照信息等。具体内容如表b.1、表b.2、表b.3、表b.4、表b.5、表b.6和表b.7所示:表b.1 企业基本信息指标项名称(数据元中文名称)数据类型及格式代码标识符备注主体身份代码c24企业名称c.100企业注册号c.26住所所在行政区划c6dm02住所c.100邮政编码c6联系电话c.30电子信箱c.70注册资本(金)n.18,6注册资本中外币n.18,6外币币种c3dm08币种非发起人股n.18,6企业类型c4dm03经营范围c.2048兼营范围c.1024经营期限自yyyymmdd经营期限至yyyymmdd成立日期yyyymmdd核准日期yyyymmdd行业代码c5dm04登记机关c6dm05经济户口管理机关c9dm10经营场所c.1024经营场所所在行政区划c6dm02住所产权c2dm11经营方式c.255隶属分类c2dm14主管部门c.100企业状况c1dm09业务受理号c14被委托人c.30被委托人联系电话c.30被委托人证件号码c.40表b.2 自然人出资信息指标项名称(数据元中文名称)数据类型及格式代码标识符备注主体身份代码c24姓名c.30身份证件名称c1dm17身份证件号码c.40国别c3dm16出资额n.18,6股份数n.10,2币种c3dm08投资比例n.5,2出资方式c3dm19核准日期yyyymmdd记录状态c3dm18表b.3 非自然人出资信息指标项名称(数据元中文名称)数据类型及格式代码标识符备注主体身份代码c24投资人名称c.100投资人身份代码c24国别c3dm16投资人类型c3dm15出资额n.18,6股份数n.10,2币种c3dm08投资比例n.5,2出资方式c3dm19投资人证照类型c3dm20投资人证照编号c.26投资人单位负责人c.30投资人单位登记机关c.100核准日期yyyymmdd记录状态c3dm18表b.4 非货币出资明细信息指标项名称(数据元中文名称)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