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道教医家是道门之中的中峰力量 肩负着行医传道的责任与义务 为中国传 统中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在前人研究道教医学的基础上 尽可能收集道 医的生平事迹 医学成就等 对东汉至明清这一时期有名可考的道医做了大致的 统计 在道教创始的初期 道士就把行医济世作为传道的一种有效工具 所以道医 非常重视下层患者的需求 根据他们贫穷困苦的实际状况 提出了 简 便 廉 的治疗原则 针对妇女婴儿这一特殊群体 道医总结出一套有成效的治疗方法 并在诊病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 以求缩短治疗时问 减轻患者的病痛 自古儒 佛 道就是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许多道医的身世背景 习医经历都体现了深厚儒家和佛教文化的巨大影响 道教的基本宗旨与道医的职 业特点 使道医与统治阶级上层经常往来 这种来往对社会既有积极的影响 也 有消极的影响 历代许多文人骚客也常常与道医谈谊论友 于无形中提高了道医 这支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 有利于扩大道教的影响 关键词 道医来源施药救人社会交往 a b s t r a c t r a o i s td o c t o f sw e r et h eb a c k b o n eo f1 a o i s m a n ds h o u l d e r e dt h ei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 a n dd u t i e sw h i c ht r e a t i n ga ni l l n e s sw i t h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t a o i s m i h e yh a dm a d et h e r e m a r k a b l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f b rc h i n a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d i c i n e i nt h ee a r l ys t a g e s0 ff o u n d i n gt a o i s m t a o i s tp r i e s t ss a v e do t h e r sw i t hd r u g sa sa n e f f e c t i v et o o lf b rs p r e a d i n go f r a o i s m a c c o r d i n gt 0t h el o w e rl e v e ls i c k n e s s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o fp o v e r t y t i a o j s td o c t o r st o o kt h e j rd e m a n d sa n dp r o p o s e dp r i n c i p l e s0 f s i m p l e c o n v e n i e n ta n dc h e a p f 0 rt h es p e c i a lg r o u p so fw o m e na n db a b i e s 1 1 b 1 0 i s t d o c t o r ss u m m e du pas e to fm e d i c a it r e a t m e n t s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a n d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d i a g n o s i s t h o i s td o c t o r st o o kan u m b e ro fw a y s i no r d e rt os h o r t e n i n gt r e a t m e n t t j m e sa n dr e d u c i n gp a t i e n t s p a i n s i n c e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 b u d d h i s ma n d1 a o i s mw e r et h r e eb i g p i l l a r sw h i c hs u p p o r t e dc h i n ai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h ec o n t e x to ft h eb a c k g r o u n dt o m a n yt h o i s td o c t o r sa n dt h e i rm e d i c a lp r a c t i c e sm a n i f e s t e dt h ed e e pi n n u e n c e s0 ft h e c o n f u c i a na n db u d d h i s tc u l t u r e b e c a u s et h eb a s i ca i mo f7 1 1 a o i s ma n d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o i s td o c t o r s t h e y 矗e q u e n t l yv j s i t e dt ot h eu p p e r n i l i n gc l a s s t 1 1 i sk i n d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a l r e a d yh a dp o s i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 s1 0s o c i e t y a l s 0h a dn e g a t j v e p r y i o u sd y n a s i i e sw r i t e r sa n dp o e t sm a n df 订e n d sw i t h7 r a o i s t d o c t o r sa n dt a l k e da i b o u tf t i e n d s h i p 1 1 l i sw a st h ei n v i s i b l ew a yt oi m p r 0 v et h e0 v e r a l l t e a mc u l t u r ea n dc o n d u c i v et oe x p a n d i n gt h ei m p a c t so ft h o i s m k e yw o r d s 1 h o i s td o c t o r s 0 r i 舀n s a v eo t h e r sw i t hd r u g s s o c i a l i n t e r a c t i o n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己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 果 数据 观点等 均己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鞘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 知识产权归属 兰州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 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 位论文 本人离校后发表 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 文或成果时 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牲导师签名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绪论 稽考历代文献 医生的称谓五花八门 其中就有儒医 僧医和道医之分别 明代李梃在 医学入门 卷首就将历代医家区分为 上古圣贤 儒医 明医 世医 德医 仙禅道术 医等等 道教医家自古代就一直存在 民间常 常用 丹医 隐医 走方医 草泽医 刀圭医 来称呼道医 从这些名 字中不难看出道医身份的多重与复杂 道医在道书中最早被称为 道士医师 太上灵宝五符序 卷中载有一则 仙 人下三虫伏尸方 内云 三尸常欲人死 故欲攻守 此之谓也 凡道士医 师但知按方治身而不知伏尸在人腹中 固人药力 令药不效 皆三虫所为 圆该 方在强调治身修真过程中必先要除去 三虫 的重要性时 运用了 道士医师 这一称谓 无独有偶 在 云笈七签 卷八十二中也沿用了 道士医师 这一说 法 云 凡道士医师但知按方治身而不知伏尸所在 真人贵其道 道士尊 其药 贤者乐其法 由此可见 道士医师 在道教中已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 术语 专门负责医事事务 在道教创立的初期 道士就把行医济世作为传道的一种有效工具 因此道医 成为道门之中的中坚力量 伴随道教的发展与扩大 至隋唐宋金元时期 道医的 人数不断增加 行医济世的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 他们在注重下层百姓治病需求 的同时 也常常与统治阶级上层往来 这种双向的社会交往体现了道医在职业理 想与生存现实中的差异 这一时期也是历代许多文人骚客与之谈谊论友的鼎盛时 代 于无形中提高了道医这支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 明清之际 道教发展式微 道医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也随之逐渐衰弱 代之而起的是儒医的备受推崇 但是道 医作为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无论对道教的发展还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进 明 李梃 医学入门 云 上古圣贤 三代以前 圣君贤相 创为医药 以济死生者也 儒医 秦 汉以后 有通经博史 修身慎行 闻人巨儒 兼通乎医 明医 医极其明者也 世医 以医为业 世代相承者也 德医 乃明医 世医中之有德者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第1 7 页 太上灵宝五符序 卷中 道藏 第六册 第3 3 l 页 o 云笈七签 卷八十二 庚申部 三尸篇 道藏 第二十二册 第5 8 4 页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步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所以本文研究道医也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选题缘由及意义 道医在具体的诊病过程中 除运用针灸 本草 汤液等一些传统方法为患者治 病外 还运用含有巫医成分和仙丹灵药 符咒等神秘主义的方法为人疗疾 这成 为道医的一大特色 但是或许j 下因为道教医学中含有这些成分 部分医学工作者 与学者对道医抱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 这就不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也使很多 德高望重的道医蒙受不白之屈 因此本文力图以事实说话 将道医的出身 治病 救人的事迹和他们的社会交往 呈现给读者朋友 以道医的同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减少对他们的成见 道教是根植于中国土壤的土生土长的宗教 历代已经有许多学者对道教医学 与道教医家进行了研究 并且成果斐然 中国大百科全书 宗教卷 对道教医 学下的定义是 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 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医学成果 在内修 外养过程中 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 它包括服食 外丹 内丹 导引以及带 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 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医学 和药物学的精华 为中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 厦门大学教授盖建民在他的博士 论文 道教医学 一书中曾下断论说 道教医学的源头可以远溯到原始宗教的巫 术医学 它的直接前身就是秦汉时期的方士医学 由此推断道医也经历了由巫医 到方士医 再由方士医到道医的前期孕育和演化阶段圆 因此我们很容易在道医 的身上寻找到巫医和方士医的影子 但是不能因为这样的理由就否定道医对传统 医学的贡献 现代研究道教的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 如任继愈 胡孚琛和日本学者吉元昭 治等 强调这些带有巫医成分和仙丹灵药 符咒等神秘主义的治疗方法属于心理 治疗和精神治疗的层面 应该也是属于医学范畴之内的 只是与针灸 本草 汤 液等一些核心医学手段还有段较长的距离 本文作为对古代道医的专题研究 有 国 中国大百科全书 宗教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 版社1 9 8 8 年版 第7 3 页 盖建民 道教医学 宗教文化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第2 5 贞 2 兰州大学硕上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必要清晰明确地对这一群体进行科学理性地分析与探讨 笔者在收集的大量资料 面前也认同这种观点 并且力图证实它 第二节研究现状 历代有关道医 悬壶济世的传说与笔记小说很多 并且大多数富有传奇色彩 这很迎合百姓的心理需求 使道教医家备受民问百姓的敬仰 享有崇高的威望 以至于被奉为医神 药王加以供奉 在全国各地建坛设庙 祭祀供奉的形形色色 的医者中 除了像扁鹊 张仲景这样的著名医家外 更多的是道士医师 如董奉 鲍姑 孙思邈等 现代学者更多的则是专门为这些有名可考的道医著书立说 侧重考证研究他 们的生平事迹 行医经历 学术思想 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 魏晋南北 朝的道教医家及其医学创获 盖建民 刘贤昌 中国道教 1 9 9 9 年第3 期 宋元道教医学考论 盖建民 宗教学研究 1 9 9 8 年第4 期 明清道教医 学论析 盖建民 宗教学研究 2 0 0 0 年第1 期 这三篇论文分别介绍了魏晋 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著名道医人物的生平及其行医活动 由此分别得出魏晋南北 朝 宋元和明清各个时期道教医学的发展趋势 葛洪医药学成果之探究 谢素 珠 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下册 台湾学生书局 中华民国八十 五年版 集中对葛洪的医药学思想 治疗方法和医学成就进行了探析 闵一得 与道教 医世 思想 盖建民 世界宗教研究 2 0 0 2 年第l 期 剖析了道医 闵一得的医学思想 唐代女道医胡倌及其道教医学思想 盖建民 中国道教 1 9 9 9 年第1 期 集辑胡情的生平事迹和医学论著 从中分析了有唐一代唯一女 道医的医学贡献 药王 孙思邈与中华传统食疗学 盖建民 中国道教 1 9 9 7 年第4 期 侧重于研究孙思邀以食疗疾的思想和方法以及他在这方面的著作 陶弘景的医药学思想 张弘 山西中医 2 0 0 0 年4 月第1 6 卷第2 期 研 究了萧梁时期著名道医陶弘景的医药学思想 王冰以道释医以医述道学术思想 特征诠释 孙理军 张登本 中医药学刊 2 0 0 5 年第2 3 卷第3 期 唐代道 医王冰认为医道同源 研究者从这一独特的学术视角诠释了他的医学思想 援 3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儒革道 叶落归根 金代医家张从正道医思想辨析 程雅君 世界宗教研究 2 0 0 7 年第3 期 研究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 f 的医学思想 突显张从j 下运用儒家 思想阐述道家医理的思想 这几篇论文都有一个共通之处 就是从研究个别知名 道医的生平事迹 医学思想及突出的医学成就和贡献入手 最后落脚在道教医学 的范畴内 总之 道医的研究现状是相当丰富与多元的 无论从道医的医学思想 社会 交往 还是从道医施药救人的传承相续 前人都尽可能的将研究的范围扩大 涉 及到方方面面 4 兰州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古代道医综述 第一章古代道医的来源与统计 第一节道医的来源 范仲淹倡议 不为良相 则为良医 医者在中国一直受到百姓们的爱戴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他们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历代道医的来源相对说比较复 杂 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道士习医者们的出身 从他们的行医经历中以便能够更 理性的认识了解道医这一群体 1 道门世家出身 这一类型的道家医者们 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家学 所以大多都是自幼修道习 医 博古通今 这在历朝历代的道医中都有典型的代表人物 其中名声大噪的当 属晋代的葛洪 葛洪 字稚川 自号 抱朴子 丹阳句容 今江苏句容县 人 晋武帝太康四年 2 8 3 生 卒于晋康帝建元元年 3 4 3 享年六十一岁 他的 从祖葛玄为东吴的著名道士 将丹经传于弟子郑隐 葛洪师事郑隐 独得金丹经 及 三黄内文 五岳真形图 等 后葛洪又向南海太守鲍靓学习丹术与医术 并娶其女鲍姑为妻 他是西晋时期著名的道士与炼丹家 在中国化学与医药发展 史上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其妻鲍姑在医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她的父亲 鲍靓就是前述的西晋时期的著名道士与炼丹家 鲍姑则精通针灸之法 由此可见 葛洪一家自从祖葛玄到泰山鲍靓再到妻子鲍姑 可称之谓道医世家 家学渊源颇 为深厚 拥有如此得天独厚背景的葛洪 更是勤奋刻苦 成为道教医学历史上举 足轻重的代表人物 唐初开国 崇奉道教 因此 有唐一代 道教得到了蓬勃向上的发展 道医 5 兰州大学硕上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人数也随之不断增加 叶法善是唐高宗时有名的道士 他是浙江括苍县人 叶家 三代皆是道士出身 他不仅擅于养生 医术 占卜 而且还会遁术 高宗仰慕他 的名气 曾将他请到京城 准备封他爵位 但是叶法善却曙决推辞 说公务累身 不如轻负在家研究道学钻研医术 清朝的满清贵族对道教本无信仰 入关后对已衰落的道教无多重视 失去统 治者崇奉扶植的道教 前进的脚步渐趋停滞 因此道教医学发展的势头也受到了 遏制 清代知名道医更是大为减少 道教医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都远不如前 在 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道士娄近垣凭借高超的医术 得到雍正帝的赏识 光大了正 一派 在清代道教发展史上可谓灰暗之中乍现的一点星光 娄近垣 1 6 8 9 一1 7 7 6 字三臣 号朗斋 又号上清外史 又称秒正真人 江南松江娄县 今属江苏省 人 其生平事迹可见于 松江府志 娄县志 啸亭杂录 卷九 娄近垣的祖 父与父亲都是道士 他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从小就好道 跟随家人修道习医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由此可知 道门世家出身的医者 因为有先天的家庭环境熏 陶和先辈的经验可以汲取 因此不仅个人成就突出 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力 这在客观上有助于促进道教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2 立意入道学医 也有自愿立意遁入道门学习医术的医家 他们完全是崇尚道教学说 根据自 己的爱好兴趣 于是决意入道 这些道医在传教的过程中 钻研医术 著书立说 实行道法 扶贫救弱 把医术作为传道济世的一种有效工具 如茅山的 三茅真 君 就源于西汉初年的三位茅氏兄弟茅盈 茅固和茅衷 他们从道习医传教的 经历应该先从大哥茅盈说起 茅盈是咸阳 今陕西省咸阳县 人 生于汉景帝中 元五年 公元前1 4 5 出身官宦世家 自幼好道 聪明过人 虽然学问高深 但对做官不感兴趣 酷爱采药炼丹 修真养性 十八岁那年离家入恒山 今山西 省浑源县北岳 修炼 在山中采药为食 并读老子 道德经 及 周易传 二 十四岁遇师 学服气法 再过二十年 又遇上仙人授以妙道 四十九岁离师返家 悟道三十年 他后来又辗转到江东的句曲山华阳洞隐居 继续修炼 修道期间 茅盈常常采药为百姓治疗沉瘤顽症 药到病除 在当地的口碑极好 在他的影响 下 他的两位弟弟茅固与茅衷也弃官入道修炼 济世救人 后人称赞他们为 三 6 兰州大学硕 t 学位论文 古代道医综述 茅真君 三国时丹阳句容 今江苏省句容县 人葛玄也有相似的经历 葛玄 1 6 4 2 4 4 字孝先 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七年 1 6 4 出身于东吴的士族家庭 幼而好学 十 三岁博通古今 遍读丘经 十五六岁名振江左 今在扬子江下游地方 他性喜 老庄之道 不愿仕进 后遇左元放授以九月 金液仙经及炼熏保形之术 入天台山 今在浙东天台县境内 修炼 以医传道 唐代道教医家王冰在其 注黄帝内经素问自序 中云 冰弱龄慕道 夙好 养生 幸遇真经 式为龟镜 从这一自序中可以得知 王冰幼年就已 慕道 笃好养生方术 并且王冰在 玄珠密语序 中也有清楚交待 余少精吾道 苦 志文儒 三冬不倦于寒口 九夏岂辞于炎暑 后因则天理位而乃退志休儒 继同 优游 栖心至道 每思大数尤短 景以无依 欲究真筌 虑流年而不久 故乃专 心问道 执志求贤 得过玄珠乃师事之尔 即数年间未敢询其太玄至妙之门 以 渐穷渊源 方言妙旨 授余日 百年问可授一人也 不得其志求者勿妄泄矣 余即遇玄珠子与我启萌 故号启玄子也 也谓启问于玄珠子也 今则直书五本 每本一十卷也 头尾篇类义同 其目日 玄珠密语 乃玄珠子密而口授之言也 王冰少时兼习道 儒之学 后还曾任过太仆令 但最终却选择从道习医之途 行医传教 著书立说 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终成为一位久负盛名的道 医 有唐一代还有位著名的女道医 名胡倍 她精通中医理论 著有 黄庭内景 五脏六腑补泻图 一卷行世 她在这卷著作的自序中云 夙性不敏 幼慕玄门 炼志无为 栖心淡泊 览 黄庭 之妙理 穷碧简之遗文 焦心研精 屡更岁月 可见 胡情也是兴趣爱好使然 将其引入道门之中 有志于道教炼养方术 并研 究医书 黄庭 为人治病疗疾 明朝的刘渊然 1 3 5 卜1 4 3 2 号体玄子 自幼即出家为祥符宫道士 后师事 赵宜真 得到他的真传 擅长为人诊病疗疾 从以上几位道医的习医经历可以看出 他们大多都是因爱好遁入道门 后或 得遇良师或自学成才 掌握了精湛的医术 我们常说 爱一行才能干一行 正因 为入道习医是出于自愿的兴趣选择 所以他们乐于将自己的爱好与事业结合在一 o 唐 乇冰 玄珠密语 道藏 第二十二册 第5 0 8 页 7 兰州人学硕 l 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起 以行医传道为己任 取得了丰硕的个人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3 避仕修身从医 在道教历史上 我们很容易找到德高望重或者医术高超的道士 他们受到皇 帝的赏识 诏入京城 授以官爵薪俸 但是很多得道高士却略决推辞这种无限荣 耀的任命 继续在乡野间修炼传道 世问有些人或者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 或者 仕途升迁受阻 或者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 于是他们抛却尘世的一切俗缘 专心 修道传教 成为道医 这群避仕出身的道教者们客观上壮大了道教医家的队伍 他们常与社会上层交往 并且往来过密 这些社会交往也是统治阶级了解道教的 有效途径之一 东汉五斗米教的创立者张道陵 为汉初留侯张良八世孙 于东汉光武帝建武 十年 公元3 4 正月十五日生于吴地天目山 七岁读 道德经 十许遍而达其 旨 于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皆极其妙 通习坟典 所览无遗 从学者千余人 天目山南三十里 西北八十里皆有讲诵之堂 后举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中 之 东汉明帝永平二年 公元5 9 拜巴郡江州 今四川省巴县 令 时年二十 六岁 久之退隐北邙山 今在河南省洛阳县境内 朝廷征为博士 不起 和帝 即位 征为太傅 封翼县侯 三诏不就 后隐于山中修道 由这篇人物传可见 张道陵从官之路相当顺畅 并且颇受朝廷重视 几次被征召为官 但是张道陵却 坚辞不受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此无益于年命 于是最终他改而学长生之道 利用符咒为百姓治疗疾病 以医弘道 最终创建了五斗米教 南朝梁著名的道教学者 医药学家陶弘景出身士族 深受传统文化的熏染 博学多才 他未冠时就做宋诸王侍读 极受推崇 后来其旧交萧衍称帝建梁朝 他又帮助定国号 因此深受优待 他从幼年起便沾丐道教 十岁时读葛洪 神仙 传 始生长生养生之志 二十九岁以后 又从著名道士孙游岳学道教符图经法 游历名山数年 其后上茅山 游浙 越 结识很多有名的道士 他主张佛 儒 道三教合流 以适应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梁朝时 他屡辞萧衍礼聘 并于三十七 岁时离朝隐居茅山 自号华阳隐居 但朝中每有大事 必前来咨询 时有 山中 宰相 之号 卒谥贞白先生 可见 陶弘景隐居深山之中 仍阻断不了朝廷的重 南宋 赵道一 历世真仙体道通茬 卷十八 张天师 8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用 他一生好学 留心于各种学问 读书万余卷 一事不知 深以为耻 他 性好著述 尚奇异 顾惜光景 老而弥笃 尤明阴阳五行 凤角星算 山川地 理 方图产物 医术本草 大唐帝国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风流名士尽显唐朝 在这一时期 无论从 道教的发展历史上还是医学的发展史上 个人成就首屈一指的当属道士孙思邈 贞观元年 6 2 7 唐太宗诏其入见 授爵位 固辞不受 显庆四年 6 5 9 拜孙 思邀为谏议大夫 仍不就 他将全副精力致力于医学研究 并获得了卓越的成果 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被道教尊为 药王 南宋著名的道医崔嘉彦 起初有志于政治 向当时的权贵赵唯相献良策 但 是赵氏却拒不采用 无奈仕途不畅受阻 于是隐遁道门 研习脉学 崔嘉彦提倡 四脉为纲 学说 著有 崔氏脉诀 医术精湛 创建西原脉学流派 终成为 一代祖师 道医吕道章曾在金大定间做过县吏 明一统志 中记载 他 夜梦神人 告以修道 寤即避役 居洪庆观 道成 治疾疫民间 时有奇验 比修观宇 买 木管州山 放筏远近不一 皆有道章身董之 既讫工 乃解衲置黄河水面 道章 坐其上 顺流而去 不知所之 拂去其中神秘主义的色彩不难看出 吕道章辞 官修道 在民间为百姓治疗疾病 很有成效 按 金史 刘完素传 等载 刘完素是金代河问 今河北河间 人 刘氏素 聪颖 自幼耽嗜医书 千经百论 从未满足 医学造诣颇深 他曾拒绝金章宗完 颜瑕三次招用 不愿做官 因此被赐号高尚先生 刘完素一直在民间行医 受到 百姓的欢迎 至今河间一带尚有纪念他的遗迹 他是金元医学界最早敢于创新并 且影响重大的一位医家 在医学史上获得很高评价 元代道医王硅曾被任为辰州 今湖南境内 同知 年未四十 就弃官隐居于 虞山之下 人称 隐君 他醉心于炼丹 养生 尤其精于医学 享年九十余岁 王硅撰有 泰定养生 十六卷 论述了婚孕老幼阴阳气运节宣之宜 录有脉证方 剂 以资调摄 生活于1 6 世纪的四川泸州人韩愁 字天爵 号飞霞道人 他少年做诸生时 考科举久试不中 于是入道习医 著有 韩氏医通 一书 他在书中提出病案应 d 唐 李延寿 南史 卷七十六 陶弘景传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第1 8 9 8 页 明一统志 卷二十 转引自高伟 金元医史类存 兰州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第1 2 5 页 9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代道医综述 包括 六法兼施 的内容 4 久病不愈从道习医 无论是因自身年幼体弱多病或偶得顽疾 久病则成医的 还是因家人久病不 愈而立志从医的 这在医家的经历中普遍存在 道医中也有许多相类似的经历者 现整理如下 供有需要的研究者借鉴翻阅 齐囤临淄人李少君 少即好道 他曾入泰山采药 修绝谷 遁世 全身之术 但中途修道未成而忠疾病 后遇安期先生救之 从此师事先生学神月 炉火 飞 雪之方 日后遂成为医者疗疾济世 神仙传 载东汉术的方士于吉 从他的祖上丌始就通晓道术 不杀生命 传说于吉年轻时患有癞疮 久治不愈 一天 他看到集市上一个名叫帛和的卖药 老人 黄发长髯 气度不凡 猜想必是神人无疑 于是向前施礼 详细诉说了自 己的病情 请求给予帮助 帛和并没有立即为他治病 而是从怀中取出两卷 素 书 说 这两本书不仅能治好你的病 而且照上面所讲的方法修炼还能长生成 仙 好好研读吧 于吉得书 如获至宝 回到家中日夜研读 照书修炼 病很 快就好了 后来 他上了虞钓台乡的山上 依照 素书 推衍发挥 最后写成了 一部长达1 7 0 卷的鸿篇巨著 太平青篆书 李少君与于吉的经历颇为相似 都因患病得遇有道高医 为其指点迷津 不仅治好了急症 还掌握了道术 兼通 些医理药方 宋人王九曾以卖茶为业 少时因病即出家青华观为道士 他精修养生之术 在道门之中德高望重 受到宋太宗的召见 遂改名为赵自然 原阳子赵宜真 是元末明初江西安福人 他少通经史 长习进士业 后因久 病不愈于是弃儒入道 赵宜真道行颇高 或为诗歌以自警 犹以医济人 其 高行伟操 为时所推 他是净明道传承人中对医术最为精通的 清朝乾隆 嘉庆年间的著名道士刘一明 道号悟玄子 别号素朴散人 山西 曲沃人 刘一明在 悟道录序 中谓 余世间一大不肖人也 幼时习儒 年未 二十 大病者三 几乎殒命 因病有悟 遂而慕道 他又在 会心内集 穷理 说 中追述其学道过程 谓 悟元自十三 四岁 即知世间有此一大事因缘 o 岘泉集 卷四 道藏 第三十三册 第2 3 2 页 1 0 兰州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古代道医综述 可恨自己福缘浅薄 未得早遇高人 十七岁身得重病 百药不效 次年赴甘 省南安养病 愈医愈重 幸喜真人赐方 沉疴尽除 十九岁外游访道 自发誓愿 若不究明大事 决不干休 刘一明白幼体弱多病 后受异人传方而 愈疾 遂立意方外 他十分强调道士修真必须研习医术以自救 救人 近代的道教研习者陈撄宁 幼习儒学 十五岁时患上童子痨 无药可治 遂 改学中医 欲从古代医书罩面寻找出治愈童子痨的方法 偶然看到一部医书上谈 到道教的仙学修养法 遂姑且试之 初不见成效 后勉力继续 则身体渐渐好转 于是平生致力于中医学理并道教仙学修养法的研究 成为一位颇有医学造诣的集 大成者 以上几位道医代表人物都是自身患病习医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己的亲人久 病不起 遂立意从医的 古语蜕 忠以事君 孝以事亲 疗君亲之疾是尽忠孝 之道 所以忠孝观念激发了许多人投身于医道 这在医学史人物传中也是司空见 惯的 道教医者中也不乏其人 名医师道士张孝子序 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位孝 子 道士真祥杭州人 云游比海 旅寓东明 施药来报 无所求 亦无所望也 孝子一中曹县入 幼业儒 因母病求医不愈 遂弃其本业遍考方术 躬礼躬烹而 导饮 母寻愈 盟诸轩岐先圣 原施药五载 不受病者所酬 远近称其孝而让其 义也 张道士因至孝而习医 治愈母疾后亦施药邻里 不求回报 成为远近 的一段佳话 流传后世 晚年作道情以自娱的徐大椿 1 6 9 5 1 7 7 1 又名大业 字灵胎 晚号洄溪道 人 江苏吴江人 他之所以专心研究医学 主要起因于其三弟患痞病 尔后 四 弟 五弟相继病逝 父亲办卧病在床 因此 他阅读家中所收藏之自 内经 以 迄元 明时期医书数十种 反复揣摩 深悟其中之理 从此行医济世 医名大盛 他称所居之处为 第三十七洞天 还曾旨题墓门云 满园灵草仙人药 一径 青松处士坟 他的著作颇丰 有 难经释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伤寒 类方 医学源流论 医贯砭 兰台轨范 慎疾刍言 洄溪 医案 洄溪道情 乐府传声 及 道德经注释 阴符经注释 等书 行世 以上探究的是有名可考的道医来源 还有很多游走于民间小巷 出没于名山 国 明 娄枢 娄子静文集 卷一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集部第8 5 册 齐鲁书社1 9 9 7 年版 第5 1 4 页 1 1 兰州人学硕上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大川 悬壶济世的无名道医 更是难以计数 他们的从医经历是很难考证的 如 黄冠道人 就不知其姓氏罩居 但是他以医名世 人皆神之 还为他立祠以此纪 念 正是这些道门中无数的赤脚医者 亲历躬行 为民疗疾 习医传教 为道教 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 第二节古代有名可考的道医人数统计 历代学者在研究总结医史性著作时 虽有历史局限性 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 予我们许多启示 如司马迁 史记 中的 扁鹊仓公列传 中国历代修史 为 医学家立传 记述疾病流行 详列医学文献等 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 特别 是传记体医史研究 唐代有甘伯宗的 名医传 周守忠的 历代名医蒙求 张杲的 医说 元代赵道一的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 编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 明代李濂的 医史 徐春甫的 古今医统 清代医史类著作逐渐增多 如 王宏翰的 古今医史 徐灵胎的 医学源流论 陈梦雷的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等 基本上都是以医学人物为主体的名医传 记性著作 其中以陈氏主编的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中的 医术名流列传 所载医家名录较为齐全 其中的道医既包括道士出身的医师也包括崇尚道家思 想 深受道教影响的医家 故以此作为统计分析的基本资料 得出自上古至明木 历代知名医家人数 道医人数及道医所占比例的数字统计表 朝代医家总数 人 道医人数 人 道医比例 上古 1 3巫医7 商 l 周 2 0巫医 方士医31 5 0 秦 2 方士医2 西汉 2 0方士医 道医52 5 0 东汉 1 84 2 2 2 此表依据盖建民 宗教文化出版社2 0 0 1 年版 1 2 兰州火学硕上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魏 2l 吴 65 魏 亚 2 0 5 日 亚 宋 1 0 4日 南 南齐 72 2 8 3 北 梁 1o 半 朝 北魏 92 北齐 1 0 o 北周2o 隋唐隋 8l 五代唐 5 31 12 0 0 五代 9 2 宋1 4 61 81 2 o 辽 4o 金金 1 128 9 兀 兀 7 96 明9 1 36 67 2 东汉一明代总计 1 3 0 81 2 99 9 i c 陶弘景是齐梁时代著名道医 医术名流列传 失收 统计结果表明 东汉至明末入列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医术名流列传 的道医总计一百二十九名 其中东汉有李常在 沈建 壶翁 费长房等4 人 占 东汉医家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二点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医十九人 所占比例为百 分之二十八点三 具体分布为 魏有封君达一人 吴有董奉 负居先生 葛仙翁 郑隐 鲍玄等五人 晋有蔡谟 勤邵 殷仲堪 葛洪 许逊等五人 宋有徐熙 徐秋夫 羊欣 刘涓子等四人 南齐有徐嗣伯 顾欢等二人 梁仅收医家一名 无道医入载 北魏有徐謇 张远游等二人 北齐与北周均无道医入载 隋唐五代 有道医十四人 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二十 具体分布为 隋代有杨上善一人 唐代 有孙思邀 曹元 韦慈藏 孟诜 日华子 玄珠先生 王冰 沈应善 紫极宫道 士 陈寨 王彦伯等十一人 五代有李云卿 显德中道士等二人 宋代有王怀隐 1 3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代道医综述 马志 李宁 甄栖真 曾若虚 郝允 黄冠道人 郑荣 郭照乾 章迪 章济 靳豪 杨大均 医扁肠毒道人 皇甫坦 吴源 戴煨 唐与j 下等十八人 所占比 例为百分之十二 金代有刘完素 丘处机二人 元代有王硅 徐复 刘开 徐文 中 萨守坚 严子成等六人 金元时期道医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八点九 明代韩憨 高道者 徐孟会 陈君佐 王尚 凌云 郑元厚 王金 李守钦 宋铨 陆厚 赵献可 孙钝 过龙 殷榘 贺良爵 松阳道人 刘一鹏 谢武 曹鹤征 焦桂 芳 崔真人 李锌 戴思谦 顾额 张鸣风 徐待征 王锡 锁万言 葛天爵 祁嗣篆 王爱溪 黄昶 无名道人 郭琬 罗世颂 程伯昌 陈锌 葛万覃 刘 5 i 窝 冯国镇 张汝霖 蒋晓 汪显高 邢增捷 郭东 陈得祥 洪魁八 王禹 道 董清教 王衍之 罗宪顺 程邦贤 吴邦宁 姚应风 陈治 吴邦宪 刘邦 永 洗嘉征 陈凤典 祝尧民 张惟一 王名高 f 只养德 余正宗 余绍宁等六 十六人 明代道医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七点二 自东汉至明代知名道医所占同时代 医家总数比例的平均值为百分之九点九 需要指出的是 医术名流列传 所收录的医家名目止于明代 未收清代医家 近人陈邦贤 严菱舟合编有 中国医学人名志 收载自古代至清代医家二千六 百多人 这本书的体例是以人名为主 依姓氏笔划为序 未按年代分类编排 该 人名志计收有清代医家三百五十三人 其中与道教关系密切者仅有傅山 周学霆 兼擅祝由科 的何潮元 少学医于隐士 的愈坚 此外还有受道教影响很深 的徐大椿 充其量不过四 五位而已 仅占清代医家总数的很小一部分 而由赵 尔巽等人撰集的 清史稿 卷五百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 艺术一 中收有十三位 清代著名医家传记 仅徐大椿 喻昌二人与道教有密切的关系 这说明有清一代 随着道教的衰落 道教医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都大幅下降 因此 道医的活 动量和活动的范围都大大骤减缩小 上述各朝道教医家人数 所占医家总数比率及其演变态势 从总体上讲 与 整个道教历史发展的趋势基本吻合 也反映出道教对道教医学发展的主导和制约 作用 4 兰州大学硕上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第二章道医施药救人 道教医家在施药救人的实践中提出不少有创新意义的医疗思想和药方 包 括 普济众人和为病家着想的医德观 着重研究简易有效的医方和廉价方剂 辨 证施治的医疗态度 重视预防医学和将养生方法运用于临床 重视丹药的运用等 道医在行医救助过程中 逐渐地将医与道融会贯通 日 自医又复医人 医医 不已 达道堪传妙道 道道皆通 强调医者不仅能够医治自己还能医治别人 医学是不断发展延续的 精通大道方才可以传授妙道 医道与道道之间均可相通 这已经将医学融会在宗教中 用道教的原理解释医学 道医从独特的道家思想角 度 总结出许多科学的医学理论 渐次形成独有的医学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医学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道医治病手段的多元化 在治疗手段方面 道医主张在给病人诊断治疗时 使用多元化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疗法外 还可以应用针灸疗法 物理疗法 气功按摩疗法 精神疗法等 孙思邈在 千金翼方 卷二十九 禁经 中主张治病疗疾的救急之术有五种方法 即 有汤药焉 有针灸焉 有禁咒焉 有符印焉 有导引焉 斯之五法 皆救急 之术 一盖建民认为道医在疗病时首先选用的治疗手段是药物 针灸 只有当正 常医药手段无效时 才采用符咒方法治疗 此种说法虽然明确了道医 先医药 后符咒 的治疗原则 但是不免有过于牵强的嫌疑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 医生 不可能使用单一的治疗手段 运用多种有效适量的治疗方法 不仅可以减缓患者 o 孚佑帝君医道还元 清光绪2 0 年刻本 第l 页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代道医综述 的病痛 还可以减少用药 缩短治愈的时间 道医也是遵循这一治疗原则的 他 们在治疗患者时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手段 其中就包括符咒治病术 这点一直是医 家和学者争议的焦点 究竟符咒治病术可不可信 属于医学的范畴吗 本节着重 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将之融会贯通 试图证明符咒治病术也是可以治愈疾病的 1 针灸疗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 传统医学不仅在治疗学 药物学方面 而且在针灸 外科 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这方面 道教医家做出了积极贡献 道门之中的个 别医者在很早就对针灸之术有所研究 此时的鲍姑就是一位在针灸学领域颇有成 果的医家 她擅长灸法 行医救世的足迹遍及南海 番禺 博罗 广州 惠州等 地 当地方志多有记载关于她的事迹 鲍姑擅长用越秀山出产的红脚艾治疗赘瘤 与赘疣 效如桴鼓 南海县志 及 羊城古钞 皆云 鲍姑以 越罔天产之 艾 以灸人身赘瘤 一灼即消除 无有 历年久 而所惠多 每赘疣 灸之 一柱 当即愈 不独愈病 且兼获美艳 鲍姑是中国医学史上有确切史料记载 的第一位女针灸学家 至今广州越秀山麓的道宫三元宫 仍设有鲍姑祠 专门纪 念这位杰出的女医家 太平广记 卷八十三也载有一位擅长针灸的道士 德宗时 有朝士坠马 伤足 国医为针腿 去针 有气如烟出 夕渐困惫 将至不救 国医惶惧 有道 士诣门云 某合治得 视针处 责国医日 公何容易 死生之穴 乃在分毫 人血脉相通如江河 针灸在思其要津 公亦好手 但误中孔穴 乃令舁床就前 于左脚气满处下针日 此针下 彼针跳出 当至于檐板 言讫 遂针入寸余 旧穴之针拂然跃至檐板 气出之所 泯然而合 疾者当时平愈 朝士与国医拜谢 以金帛赠遗 道士不受 啜茶一瓯而去 竞不知所之矣 这位道医指出了针灸 治疗的要津 在于掌握穴位的正确位置 并以精湛的医术 赢得了尊敬 2 符咒治病术 以 去乱世 致太平 的救世面目应运而生的早期道教在初创之时 都是将 o 南海县志 卷十三 金石略 鲍姑祠记 o 羊城古钞 卷八 宋 李叻 太平广记 卷八十三 中华书局1 9 6 1 年版 第二册 第5 3 6 页 1 6 兰州人学硕 l 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传教与治病结合起来 采用带有浓厚巫医色彩的治病方法 诸如 符水禁咒 跪拜首过 等 为下层受难的贫困百姓医治疾病 这是道教医学中最具特色的 医疗手段 也是最具有争议的部分 就 符水 而言 符 是指祈求天神和驱 除妖魔使用的文字 早期道教认为将印有 符 的纸张化入水中 人饮后能驱妖 除病 东汉顺帝 桓帝时张陵所创的五斗米道 灵帝时张角的太平道 都曾利用 符水 药签 斋醮 祝由 祭祀 祈祷等方法广治民间百姓的疾苦隐患 正因如 此早期道教得到下层百姓的普遍支持 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在他的短篇小说集 喻世明言 里也详细地述 说了关于张道陵用符水治病传教的传说 师徒 指张道陵与弟子王长 二 人 欢喜无限 取出丹经 昼夜观览 具知其法 但修炼合用药物 炉火之费甚 广 无从措办 道陵先年曾学得有治病符水 闻得蜀中风俗醇厚 乃同王长入蜀 结庐于鹤鸣山中 自称真人 专用符水救人疾病 投之辄验 来者渐广 又多有 人拜于门下 求为弟子 学他符水之法 真人见人心信服 乃立为条例 所居门 前有水池 凡有疾病者 皆疏记生身以来所为不善之事 不许隐瞒 真人自书忏 文 投池水中 与神明共盟约 不得再犯 若复犯 身当即死 设誓毕 方以符 水饮之 病愈后 出米五斗为谢 弟子辈分路行法 所得米绢数目 悉开报于神 明 一毫不敢私用 由是百姓有小疾病 便以为神明谴责 自来首过 病愈后 皆羞惭改行 不敢为非 这段传说详细记述了张道陵在创敦之初 利用符水悔 过的方式为民治病 取得显著的效果 三国时期 以劝人行善的道教进一步壮大 为人治病的道医更是得到广泛社 会阶层的爱戴 三国志 孙策传 注引西晋虞溥 江表传 载 孙策据江东 时 有道士琅王牙于吉 先寓居东方 往来吴会 立精舍 烧香 读道书 制作符 水以治病 吴会人多事之 另据 云笈七签 卷一百一十一引 洞仙传 称 于吉者 琅玢人也 其父祖世有道术 不杀生命 吉精苦有逾于昔人 常游于 曲阳泉水上 得神书百余卷 皆赤界白素 青首朱目 号臼 太平青篆书 孙 策平江东 进袭会稽 见士民皆呼吉为于郎 事之如神 策召吉为客 在军中 将士多疾病 请吉 以 欺漱辄差 据此推断 于吉生于山东 是精通五行 医术和预言的方士式人物 他住在山东海岸附近 往来于浙江和山东之间 一次 国 晋 陈寿 三国 基 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 第五册 第l l l o 页 1 7 兰州人学硕 t 学位论文古代道医综述 在曲阳泉水边得神书 太平青篆书 此后以该书为依据经典 创立某种宗教集 团 建精舍 行烧香等宗教礼仪 读道书即 太平青篆书 用符水为贫民百姓 治病 此种方法能够治愈病人疾苦 因而颇得人心 传说吴 会即浙江等地许多 人纷纷投奔而来 无独有偶 三国孙权时 蜀中人李宽柬江东 以符水为人治病 人呼李八百 传道授徒 布满江表 动有千计 是为李家道 由此可见 道教 医学在道教产生的最初阶段 更多的是利用符水等这些相对便宜的治疗方法为患 者解除痛病 明清以来 道教虽然发展衰微 但有道高医依然用符咒方法医治病人 并且 颇有成效 获得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得封高官厚禄 清代正一派道士娄近垣 擅 于符水治病之术 雍正九年正月 奉召入宫为雍正帝驱邪治疾 获得效验 龙 虎山志 卷一 修上清宫上谕 有详细记载 称 昨岁 朕 指雍j 下帝 躬偶 尔违和 贾士芳逞其邪术 假托祝由以治病 朕觉其邪妄 立时诛之 而余邪缠 扰 经旬未能退净 有法官娄近垣者 秉性忠实 居心诚敬 为朕设坛 确有 灵验 又以符水解退余邪 涣然冰释 朕躬悦豫 举体安和 娄近垣以符水医 治好了雍正帝的疾患 受到清帝的赏识 因赐以四品龙虎山提点 司钦安殿住 此后 娄近垣不断受到朝廷的褒奖和重用 如雍正十一年六月 赐大光明殿上论 就宣谕道 大光明殿现修整与你 指娄近垣 作子孙常住 上清宫去选些法术 官来 若上清宫人少 在苏州选几个来 你好好教他学法 将来光明殿你就是第 一代开门的人了 钦此 娄近垣借符咒治病术弘扬道教 受到朝廷的重视 使 得清代业已衰落的龙虎山正一派一度呈现出复兴景象 随着理论知识的充实丰富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于病理的研究认识 更加科学化 系统化 带有明显巫医色彩成分的符咒治疗的方法有逐渐退出医学 舞台的趋势 大清会典 中就载有 崇德间 定满洲蒙古汉军巫师道士跳神驱 鬼逐邪以惑民心者处死 其延请跳神驱邪者亦治罪 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广电德宏自治州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财务审计类
- 德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新乡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大唐电力内江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综合管理岗位
- 2025年用餐礼仪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广电吉安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2025年主管岗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阿克苏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中山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辽源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油工艺技术岗
- 中国密闭空间检测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面向机器学习的数据标注规范
- YY/T 0339-2024呼吸道用吸引导管
- 围手术期高血压专家管理共识
- 外科患者疼痛护理与管理
- 租金延迟缴纳申请书
- 学校体育学(唐炎-刘昕版)重点、知识点
- DL-T 2563-2022 分布式能源自动发电控制与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测试技术规范
- 食堂工作人员培训内容
- 泛影葡胺在消化道造影中的应用
- 2022年11月四川省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逐级遴选4名法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