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10 09-60 0 0(2014)05-0 032-07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杨琳琳,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研究生;林坚,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建群,博士,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国 内 外 大 学 校 园 用 地 布 局 与 结 构 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n layout and land use structure ofcollege campus at home and abroad杨琳琳 林坚 楚建群yang linlin lin jian chu jianqun摘要:通过国内外大学用地布局分析,归纳各类用地的功能及分布特征,提出圈层型综合功能组团模式可作为我国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主要布局模式。同时,基于大学校园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均衡度、优势度测算,进行大学校园用地结构的国内外比较,并结合校园建设沿革及用地布局 特征分析,认为校园开放性、校园更新方式、校园区位是导致国内外大学用地结构差异的主要 原因。关键词:大学校园;用地布局;用地结构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college campus layout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space classifi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unctio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campus land, and summed up the circle-layer-multifunction-groups mode for the modern campus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entropy, equilibrium degree and dominance degree of the samples, this research made a comparison study of the land use structure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combine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ampus evolution and layout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held the view that openness, regeneration patterns and campus locations are core reasons for the land-use differences.key words: college campus; campus layout; land use structure大学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基础与依靠,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生活、生产 功能的承载场所,已逐渐发展成为独立而 又庞大的巨系统、城市资源主要消耗者及 资源可持续性展示与方式创新的重要源泉 之一(johnson & castleden,2011)。因 此,校园建设在城市建设、国家发展中的 地位逐渐开始凸显。集约型校园土地利用 模式,以其合理的空间布局、协调的用地 结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舒婷,2010)。 作为不同功能土地空间分布状况和数量关 系的度量,用地布局与结构已成为研究校 园土地利用模式的重要内容(于洪,2007)。本文选取国内外著名大学为案例,比较其校园用地布局特征,分析其用地结构的差 异性及成因,以期总结形成能供我国大学 校园建设的模式及建议。1 国内外大学校园发展沿革简析早 在 古希 腊、 古 罗马时 期, 高 等 教 育以政府机构或非正式学术团体形式存在, 其以培养国家所需统治人才为目的(潘懋 元,2001),“校园”所在场所可以为广场、 作坊、市场、街道等任何地点。中世纪初 期,大学呈现“修道院或图书馆教育”状态, 主要经由修道院发展起来。11 12 世纪,国内外大学校园用地布局与结构比较研究杨琳琳 林坚 楚建群这一模式逐步突破建筑单体与城市疏离的形式,在市中心建立的“街道大学”雏形 初现。中世纪末期,都市大学街式、学院 制式、低密度开放式等各类建设形式的校 园发展成熟。新现代校园建设中,宗教因 素逐渐退出,政府、工业及商业力量逐渐 介入,尤其是二战之后,校园建设强调预 留增长空间(turner,1984)、回归社区意 识(chapman,1999)、依靠校园规划提高 与恢复校园景观(lockwood,1998),大学 的学科重心由神学哲学转移向生产相关科 学,建校选址转移向工业城市,校园区位 转移向市中心(张健,2004)。与国 外不 同, 我 国古代大 学 的 官学、 私学形式并没有发展形成近现代大学,以1862 年 北京成立洋务学堂 京师同文 会馆为标志(杨子君,2005),近现代大学 是伴随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 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而发展形 成,由洋务运动开启。洋务派所创建的大 学场所分为两类 :一类沿用书院、贡院作 为办学场地 ;另一类以国外教会大学将宗 教引入中国为目的,由国外传教士在主城区内新修的校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由固定建设标准形式的苏联模式校园逐渐向自主设计模式发展。但 受 计 划经 济的 影响, 大学 校园建 设仍然 存在布局形式化、建筑功能单一、土地利 用率低下、开发建设粗 放等问题(周明坤,2007)。 目前大部分学 者 认 为, 校 园空间发展应以模仿自然系统为出发点,从传统校 园空间向完成社会交互与活动的开放空间 发展(h o u g h,2010)。社会性、开放性与 生态性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在近代作为文化 与经济中心功能的建设要求与功能转变的 重要 体 现( 冯刚,2009)。 西方 高 校 通 过 多年的实践在功能区整合上做了许多有意 义的探索,发现用地布局均衡度是衡量校 园用地结构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d o b e r,2000)。校园用地 均衡要求从最初的自运 行系统内要素布置均匀,发展成为基于交 通系统均衡、复合功能建筑连接、轴线连接的 功能区用地 结 构 均 衡( 廖 彬,2003)。用地、生活娱乐用地、行政后勤用地、体育活动用地、教职工附属用地、社会服务 用地六类(表 1)。基于校园建设及生长方 式,吕斌将国内外大学空间类型分为:都 市大学街式、中庭院落式、宫殿式、低密 度开放式、现代大学式(吕斌,2002)。本 文也参照 这一空间分类, 选取国内外 40 所著名大学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为保证 案例 的 代表 性和科学性, 研 究样本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所选案例 为国 际 著名大学, 国 外 案例 随机抽 样于 usnews-qs 等世界大学权威排名,国内案 例随机抽样于 985 工程所含大学 ;(2)按 照不同空间类型校园特征的描述来选取案 例,使分析具有典型性 ;(3)案例用地类 型划分基于校园建筑单体功能,同时结合 地形等因素,保证用地类型的准确性。共 选取了国内外大学各 20 所。有关研究资料来源为各高校地图,均 来自校园官方网站 ;各大学校园用地功能 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收集 :(1)校园官 方网站介绍 ;(2)校园新闻、活动等信息描述 ;(3)致电校方咨询。2 大学校园用地类型及案例选取结合使用者、使用目的、使用方式三 要素,大学校园用地可以划分为教育教学表1 大学校园用地分类用地名称内容教育教学用地教室研究室 图书馆 实习用地公共教学及附属小型研究院所校属具有或不具有企业性质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 全校、院所图书馆 校属不具有企业性质的学生实习用地行政后勤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后勤管理用地校级、院系级行政办公用地对教学科研活动影响不大的校园运作后勤支持管理办公或生产用地,包括警局生活娱乐用地学生宿舍餐饮服务用地 文体娱乐用地 会场用地校属用于提供学生住宿的用地,不含复合其他设施内的用地面向在校师生提供餐饮服务的用地,不含复合其他设施内的用地 学生俱乐部、电影院等仅面向在校师生开放的文体娱乐用地 校属用于提供在校师生会场用地,不含复合其他设施内的用地体育活动用地风雨操场室外体育设施 集中绿地学生进行室内体育活动的场所用地校属用于为师生提供各类户外体育活动的用地 校级广场和绿地,不含附属于其他类型的小型广场绿地教职工附属用地教职工生活用地附属中小学用地校属用于提供教职工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场所用地校属用于提供教职工子女就学场所的中小学学校用地社会服务用地高校科技园对外服务会场展览用地 社会服务医院等校属与企业性质将科技研发投产用地校属对外提供会展、培训如博物馆、会场、音乐厅、画廊等社会服务功能用地 校属对外提供医疗服务用地33规划与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表2各用地类型布局实例分析表3 大学校园用地布局分析3.1 不同类型大学校园用地布局按照大学 校园各种功能用地 的 状况, 其布局有以下特点:3.1.1 教育教学用地作为校园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 用地在不同空间类型的校园中呈现出不同 分布特点。都市大学街式校园中,教育教 学用地以单体建筑形式随城市道路分散分 布,无明显分布规律(表 2,1- b);中庭 院落式校园中,该类用地以组团形式随校 园内主要道路分布,在校园内形成多处集 聚(表 2,2-b);宫殿式校园发展初始阶段, 该类用地多分布于校园中心区位,随着城市空间与校园空间逐渐融合,教育教学用地开始向老校区周边的新建校区集聚(表2,3- b);低密度开放式校园中,该类用 地由校园主干道向两侧分布,以组团形式 分散于多个街区内(表 2,4- b);现代大 学式校园中,该类用地形态规整、建筑形 式基本一致、呈现明显的分区集中分布特 征(表 2,5-b)。3.1.2 行政后勤用地该类用地主要由行政办公用地、校园 后勤用地两种类型组成,在校园中呈现局 部集聚整体分散的布局特征。在都市大学 街式校园(表 2,1-b)、中庭院落式校园(表2,2-b)、现代大学式校园(表 2,5-b)中,行政后勤用途场所通常与教育教学场所相结合,形成以教育教学为主导功能的综合 功能用地,因此,以行政后勤为主导功能 的用地在校园内呈分散分布特征 ;在宫殿 式校园(表 2,3-b)、低密度开放式校园(表2,4- b)中,该类用地多分布于校园向城 市空间过渡的校园边界区域,同时承载部 分城市服务功能。3.1.3 生活娱乐用地该 类用地 主要组 成部分为学生宿舍 用地、餐饮服务用地,由于各校寄宿制度 不同,在布局上呈现较大差异。在都市大 学街式校园中,该类用地呈现无规则分散 分布(表 2,1- c);在中庭院落式校园中34学校名称校园总用地道路广场教育教学用地行政后勤用地生活娱乐用地体育活动用地教职工附属用地社会服务用地爱丁堡大学都市大学街式 以城市街道为轴向道 路两侧扩展形成校园 空间1-a1-b1-c1-d多伦多大学中庭院落式 以院落为校园基本单 元,其代表多为学院 制大学2-a2-b2-c2-d海德堡大学宫殿式 以庭院为基本形式, 将城市空间引入大 学,拥有明确中轴线3-a3-b3-c3-d普林斯顿大学低密度开放式校园主 体密度低、校园空间与 城市空间连续,校园建 筑布局形式多样4-a4-b4-c4-d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大学式 校园规划刚性强,空间 有序整合,发展空间有 限5-a5-b5-c5-d现代城市研究2014.05国内外大学校园用地布局与结构比较研究杨琳琳 林坚 楚建群采用学院制,按主要功能确定用地类型原则,学院用地以主要教学功能及部分住宿、 餐饮功能确定为教育教学用地,该类校园 内以生活娱乐功能为主要功能的用地主要 分散分布于校园内及校园与城市交界区域( 表 2,2- c); 在 宫 殿 式 校 园 中, 新 老 校园用地内呈现明显差异,该类用地在老 校区中呈现明显集聚分布特征,而在与城 市空间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校园用地中呈 不规则分散分布(表 2,3- c);在低密度 开放式校园中,该类用地大部分集中分布 于校园主体区域,小部分分散分布于校园 与城市交界区域内(表 2,4- c);在现代 大学式校园中,该类用地内建筑集中连片, 形成组团,集聚分布于校园内各个区域(表2,5-c)。3.1.4 体育活动用地该类用地主要由风雨操场、户外体育 设施及校园集中绿地组成。在都市大学街 式校园中,该类用地以室内体育场所为主 要组成部分,与生活娱乐用地相结合随城 市道 路分散分布(表 2,1- c);在中庭院 落式校园中,该类用地间插于各主要教育 教学用地组团间,单宗地块面积较大(表 2,2- c);在宫殿式校园中,该类用地在靠近 边界的校园用地集中分布(表 2,3- c); 在低密度开放式校园中,该类用地以开放 集中绿 地、 露天 体育场 馆 为主 要组 成 部 分,在靠近边界的校园用地集中分布(表2,4- c);在现代大学式校园中,该类用 地以风雨操场、室内体育场馆为主要组成 部分,间插地分布于生活娱乐用地之间(表2,5-c)。3.1.5 教职工附属用地该类用地主要由教职工居住区、教职 工食堂等生活服务功能用地及教职工子女 学校用地组成。在部分国外大学中,无该 用地类型(表 2,1- d、2- d、4- d);在部 分国外大学中,该类用地主要分布于校园 向城市空间过渡的校园边界区域,承载部分城市服务功能(表 2,3- d);在国内大学中,该类用地由形式相似、集中连片的 校舍组成,结合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形 成组团,于靠近边界的校园用地集中分布(表 2,5-d)。3.1.6 社会服务用地该 类用地 主要由高 校科技园、 对外 服务会展 用地、 社 会服务医 院 等用地 组 成。在都市大学街式大学及低密度开放式 校园中,该类用地结合教育教学用地及生 活娱乐用地,随城市道 路分散分布(表 2,1- d、4- d);在中庭院落式大学中,该类 用地结合学院组团分散分布于校园内(表2,2- d);在宫殿式校园内,该类用地作 为校园空间引入城市空间的混合功能用 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边界的校 园用地(表 2,3-d);在现代大学式校园中, 该类用地结合校园主要出入口分布于校园 边界地带(表 2,5-d)。3.2 圈层型综合功能组团模式 适合我国大学校园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探讨通过以上国内外高校案例分析,可将 适合我国现代大学式校园用地布局模式总 结为:圈层型综合功能组团模式,即校园 中心为开放空间用地,周边围绕多个复合 功能组团,最外围为教职工附属用地及社 会服务用地(图 1)。圈层型综 合功能 组团模 式的主要特 点 :校园中部为以开敞公共绿地为主,结 合文体娱乐、餐饮服务用地形成的复合功 能用地。开敞空间以复合功能及校园中心 的区位集聚校园人气,其服务范围辐射全 校。中心用地周边为以教育教学用地为主, 结合行政后勤用地、学生宿舍、餐饮服务 用地以及部分社会服务用地,形成综合功 能 组团。 根 据校园各 院教学科研 特 征合 理配置教育教学用地及行政后勤用地,根 据院系师生数量情况布置文化办公、宿舍 及公共服务用地,采取用地组团分散分布的方法,既提高了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又为校园教学与行政管理提供了便利。最外层为以教职工附属用地、社会服务用 地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校园边界用地,方便 教职工使用校园外围城市用地所提供的城 市服务功能,以及外来人员共享校园资源。4 大学校园用地结构分析4.1 用地结构量化方法 信息熵“熵”来源于热力学概念,统计物理 学将其用于表示分子不规则运动程度,信 息论中把它用作随机变量无约束程度变量(朱剑英,2001)。用在土地 结构中表示 用地结构多样性,熵值越高表明土地利用 的职能类别越多,各职能类的面积相差越 小(李江等,2002)。假设一个地块总面积 为 a,该土地根据其职能分成 m 种,每个 职能类的面积为 ai(i=1,2,m),则各类型用地所占用地总量的比例 pi 为:(1)按 照 信息论 原 理( 陈 彦 光、 刘 明 华,2001;倪 绍祥,1999),土地利用结构 信 息熵 h 为:(2)为增强结果的可比性与指征性,本文基于信息熵进一步计算校园用地结构均衡 度与优势度。均衡度数值结果分布于 0 1 之间,优势度与均衡度和为 1。优势度反 映了区域内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该区 域土地类型的程度,表示土地利用结构信 息熵的优越性,其与多样性成反比(杨庆 朋,2007)。 基于 信息 熵 公式, 得到 土 地 利用结构的均衡度及优势度计算公式:(3)(4)式(3)、(4) 中,e 表示 土 地 利 用均 衡度;h 表示土 地利用结 构 信息熵 ;h m a x 表示信息熵的最大值 ;e 为实际熵值和最 大熵值的比值 ;d 表示土地利用结构优势35规划与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大学中方差均较大,国外大学中该类用地比例最大约为最小值的 13 倍,国内大学 也达到了 4.6 倍,说明该类用地在大学用 地中占比波动较大。教职工附属用地是国 内外大学中差异最大的用地类型,国内大 学中该类用地仅次于教育教学用地,作为 第二重要用地类型其占比平均值为 25.42%, 而国外大学 20 所样本校园中 15 所大学无 该用地类型,其平均值约为 0.05% 远低于 国内大学。社会服务用地在国外大学用地 占比平均 值为 9.84%,约为国内大学均 值5.92% 的 2 倍,国外大学该类用地 主要组 成部分为社会服务医院(图 2)。与国外大学相比,教职工附属用地比 重高是我国大学校园的显著特点。该类用 地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对校园建 设影响的重要体现,而在国外大学中不存 在此类情况。消除教职工附属用地对国内 外大学可比性的干扰,修正后的国内外大 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如图 3 所示。国外大学用地 结 构 信息 熵 平均 值 为1.33,高于国内大学用地结构信息熵平均 值 1.23。对比国内外大学用地结构信息熵 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分布情况可知,国 外大学用地 结 构 信息 熵 分布 范 围广于国 内大学, 其 标准差为 0.09 略 高于国内大 学(0.07)。同时,国外大学均衡度均值为0.82,略高于国内大学(0.77)。国外大学用地 结 构 信息 熵 值、 均 衡度略 高于国内大学,同时优势度略低于国内大学。表明 国外大学较国内大学土地利用多样性更高, 校园内各用地类型面积相差更小,用地结 构更均衡。4.2.2 基于空间类型的用地结构分析国外大学中,都市大学街式、现代大 学式空间类型各占国外案例总量的 10%; 中庭院落式大学为最重要空间类型约为国 外案例总数的 1/2 ;宫殿式大学占 1/5 ;低 密度开放式大学数量占 15%。国内大学空 间类型全部为现代大学式。按空间类型分析,中庭院落式大学用 地结构信息熵值平均值 1.38、宫殿式大学 为 1.37,高于国外大学用地复杂程度的平 均水平(1.33),都市大学街式大学熵值均 值为 1.24、低密度开放式大学为 1.26、国 外现代大学式大学熵值平均值为 1.19,略 低于国内该空间类型校园(1.23)。中庭院落式大学、宫殿式大学土地利 用多样性及用地结构均衡度优于其他空间 类型大学,都市大学街式、低密度开放式 大学土地利用均衡度处于各空间类型校园 平均水平,优于现代大学式校园(图 4)。4.2.3 基于区位差异的用地结构分析一 般来说, 校 园 规 划 可以根 据 先后、 反复、并行的逻辑关系被划分为不同的部 分(图 5)。校园需求方案受就学政策、学图1 现代大学式校园用地布局模式图度。根据信息论原理结合计算,当土地处于未开发状态时,其土地利用信息熵最小 为 0,即 h m i n =0 ;当土地开发完全、各用 地类型发展稳定均匀时,p1= p2= p m 时,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最大,hmax=ln(m)。4.2 用地结构分析4.2.1 总体比较分析教育 教 学用地作为大学核心用地类 型在国内外大学用地结构中存在一定差距, 国外大学平均 值 为 40.89% 高于国内大学(27.18%),而国外大学该用地结构标准差 为 0.12 是国内大学的两倍,国内大学中教 育教学用地占比差异较小。行政后勤用地 在国外大学中平均占比 9.72% 高于国内大学(3.92%),其主要原因为,国内大学中行 政后勤功能多作为附属功能存在于其他主 导功能用地中。生活娱乐用地在国内外大 学中相差不大,国外大学平均值为 18.79% 略低于国内大学(18.93%),而国内大学该 类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宿舍,相比 之下国外大学其他用地类型,如会场用地 也占有一定比例,其用地组成更均衡。体 育活动用地在国内外大学中结构相差也不 大,国外大学中均值为 20.26% 略高于国内大学(18.93%),而该类用地结构在国内外图2 国内外大学用地结构比较图36现代城市研究2014.05国内外大学校园用地布局与结构比较研究杨琳琳 林坚 楚建群图 5 大学校园规划程序资料来源:dober r p. campus landscape:functions, forms, featuresm. nj: wiley,2000: 17-39.按区位类型分析,市中心大学熵值为1.29, 与非 市区样本平均 值(1.27) 相 近。 国内外大学不同区位大学用地复杂程度平 均水平相近,但非市中心区位校园信息熵 值标准差均远大于市中心区位校园。进一 步分类,位于非市中心且建设发展先于校 园周边城市用地的大学,其校园用地多样 性普遍高于平均水平,而建设发展后于校 园周边城市用地的校园,其校园用地类型 多样性与均衡度低于平均水平(图 6)。4.3 大学校园用地结构差异的成因分析结合 国内外 校园沿革及其用地布局 分析,在用地结构研究中发现,导致国内 外大学用地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 点:(1)校园开放性 :由于我国大学的 封闭式建设方式,校园围墙削减了校园周 边城市用地与校园的共享功能,影响了校 园建设内容与布局方式。研究国外案例发 现,校园开放性越高的国外高校,其校园 空间与城市空间过渡区域的土地结构多样 性越高。(2) 校园更新方式 :国内大学通常 通过拆除老旧校舍兴建新校舍、扩建新校 区等方式进行校园更新,以满足与日俱增 的 教 学需 求。 此类更新方式以较大 的 建 筑单体作为校园更新单位,加剧校园用地 功能的割裂。相比之下,国外校园更新以 更小的建筑单位,如一间教室作为校园功能更新单位,根据使用者需求调整校舍功图3国内外大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图图4基于空间类型的大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图图6基于区位分类的大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图科分类方式等不同层次多因素影响,大学校园用地与校园所在区位的周边城市用地 同时满足各类校园需求。因此,区位为大 学校园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市中心作为一个相对区位概念,本研究中定义为 :以城市中心一小时公共交通路程为半径划分出的圆形区域范围。国外 案例中, 位于市中心的 研究案例为 12 所, 非市中心校园 8 所;国内案例中,位于市 中心的案例 9 所,非市中心案例 11 所。3规划与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能,加强用地功能复合性及均衡度,实现校园用地有机更新与可持续性发展(w hit e,2003)。(3)校园区位 :虽然不同区位高校 用地信息熵值平均水平相近,但非市中心 区位高校间用地多样性差异远大于处于市 中心的高校。比较研究发现,非市中心高 校与周边城市用地发展先后顺序不同导致 这一差异。校园建设渐成规模,推动周边 城市用地展开建设,此类大学土地利用多 样性水平较高、均衡度也较高 ;依托已建 成城市用地发展起来,为其提供科研教育 服务,此类大学土地利用多样性水平较低。导致国内外大学用地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9 l o c k w o o d c . m e n din g t h e st a n fo r dcampusj. 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1998, 27(1): 18-29.10 李 江 , 郭庆 胜 . 基于 信息 熵 的 城 市用地 结 构 动 态 演 变 分 析 j . 长 江 流 域 资 源与 环 境 ,2002,11(5):393-397.11 倪绍祥 .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m. 北 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02-330.12 潘懋元 .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57-114.13 舒婷 . 研究型大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初探 d. 天津 : 天津大学 ,2010.14 tu r n e r p v. c a m p u s : a n a m e r i c a n planning traditionm. ny: architectural history foundation, 1984: 9-19.15 w h i t e s s . s u s t ai n a bl e c a m p u s e s and campus planning: experiences from a clas sr oom c ase s tudy at the univer sity o f k an s a s j. in t e r n atio n al j o u r n al o 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03,4(4): 344-356.16 于洪 . 我国大学校校园土地的节约集约利 用 d. 太原 :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7 杨庆朋 .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 : 以卢龙县为例 d. 河北 : 河北农业大学 ,2007. 18 杨子君 . 大学校园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发展 d. 北京 : 北京林业大学 ,2005.19 朱剑英 . 智能系统 : 非经典数学方法 m . 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111-302.20 张健 . 欧美大学校园规划历程初探 d. 重 庆 : 重庆大学 ,2004.21 周明坤 . 基于集约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设 计研究 d. 湖北 : 华中科技大学 ,2007.注释:国外大学样本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 - 北校区、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 大 学、 斯 坦 福大 学、 普林 斯 顿大 学、 杜 克大 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波士顿 大学 - 查尔士河校区、伦敦大学学院 - 布鲁姆 伯利校区、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东京 大学 - 本乡校区、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 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海德堡大学 - 新城校区;国内大学样本包括 :清华大学、复 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紫金港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 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 - 望江校区、中山大学、 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师 范大学。5 结论通 过国内外大学 校园发 展沿革 梳 理, 发现传统校园空间向完成社会交互与活动 的开放空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开放性、 生态性、功能复合性与用地均衡性是衡量 校园建设的新标尺。因此,可以认为开放 式、功能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成油脂装置操作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矿用电机车装配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冶转炉工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护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解蒸馏工作业指导书
- 汽车回收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药胶剂工作业指导书
- 重冶火法冶炼工作业指导书
- 汽车车身整形修复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英玻璃制品加工工作业指导书
- 盐酸罂粟碱在腰背痛治疗中的应用
- 智能网联汽车:第6章 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技术
- 设备维修保养风险评估与规避
- SYT5405-2019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 非器质性失眠症的护理查房
- 《新学期“心”动力》心理主题班会
- 《基础写作教程》 课件全套 第1-11章 基础写作概论- 理论文体
- 培养团队协调能力
- 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临床药品应用解读
- 装饰色彩课件
-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