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周围的生态城镇设计以常州市遥观镇总体规划为例.docx_第1页
大都市周围的生态城镇设计以常州市遥观镇总体规划为例.docx_第2页
大都市周围的生态城镇设计以常州市遥观镇总体规划为例.docx_第3页
大都市周围的生态城镇设计以常州市遥观镇总体规划为例.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都市周围的“生态城镇”设计以常州市遥观镇总体规划为例【文章编号】1002-1329(2005)05-0093-04【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茹葳程炜【作者简介】茹葳(1962- ),女,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总工办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硕士。 程炜(1975- ),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规划师。【收稿日期】2004-07-23 1遥观镇概况遥观镇位于常州市近郊,交通发达,区位良好,经济发展迅速、与苏州、无锡、常州、上海、南京等地联系非常密 切(图 1)。长期以来,受苏、锡、常大都市的带动影响,遥 观镇政府在经济上求稳步发展,城镇建设方面不盲目求大, 不急功近利,而是注重城镇品质的提高,由此,遥观镇成为 常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之一,其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建 设、生态环境建设均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是常州市小城镇 建设的精品示范镇,1998 年被江苏省命名为“江苏省卫生 镇”,被常州市命名为“常州市新型示范小城镇”;1999 年 被江苏省命名为“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剑湖乡位于遥观镇北部,距离遥观镇区约3km,两镇区 通过剑马公路相联系。1999年12月原剑湖乡撤乡并入遥观 镇,乡镇合并后,总人口达到 5.84 万人,经济总量迅速扩 大,城镇建设的形势发生了改变,各项规划建设亟需整合。在编制常州市遥观镇总体规划时,我们将生态城镇设计 理念贯穿到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在 规划中,考虑与常州市、武进城区和横林镇的协调发展,在 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整体 协调,力求三个效益的最优组合和统一。规划结合遥观镇现 状条件,对城镇进行科学定位,将城镇性质确定为工贸型现 代化花园城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生态城镇建设。932 总体规划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框架总体规划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框架见图2。3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遥观镇紧邻常州市区、武进城区,与常州市戚墅堰区仅一路之隔,与东部横林规划镇区仅距2-3km。规划认为遥观 镇与横林镇存在纳入常州市区的可能性,因此在镇域规划 中加强了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从城镇建设空间协调、交茹 葳 程 炜大都市周围的“生态城镇”设计实例研究c a s es t u d i e s通衔接、重要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与常州市、武进城区、横林镇总体规划全面衔接。3.1城镇建设空间协调城镇主要发展方向是向北,但为了防止常武大都市周围地区的无限蔓延,规划在靠近常州的镇区北部预留了大片的远景发展备用地,在靠近武进城区的西部结合采菱港设置大片的生态隔离绿地,在靠近横林镇的东部 利用沿江高速公路设置宽阔的交通走廊绿带。3.2交通衔接规划除了考虑与沪宁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沿江高速公路、京杭大运 河等高等级对外交通的衔接,还对312 国道、长虹路、武澄线,遥漕公路 等与常州戚墅堰区、武进城区和横林镇区贯通的主要道路进行衔接(图3)。3.3重要公共设施考虑到镇区紧邻常州市区,遥观镇的居民购买大件商品都会去常州,有 重大疾病会去常州市立医院就症,重要的文化生活也会去常州大都市,因此, 在镇区不设置大型公共设施,只考虑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公共设施。943.4基础设施共享给水方面遥观镇与横林镇共同饮用江阴利港水厂的自来水,污水处理 利用武进城东污水处理厂,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都与常武地区实现区 域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图 4)。4加强镇域城乡空间整合强调城乡协调发展4.1合理调整镇村体系布局,减少交通走廊分割对城镇发展的影响由于沪宁铁路、京杭大运河、沿江高速公路等多条区域性交通走廊穿 越镇域,众多的交通门槛成为城镇发展的巨大障碍。规划针对性地采取“一 心四片”的镇村体系发展模式,按交通走廊将镇域分为四片,以镇区为中 心,重点发展镇区所在片区,缩减其余三片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三片区 各设置一个中心村和一定规模的产业用地,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发展。形 成了以遥观镇区为中心,312国道为纽带,镇区位于镇域中部,中心村、基 层村均匀布局的空间结构形态(图5)。4.2确定“集中发展镇区,以镇区带动镇域普遍振兴”的空间战略布局由于现状镇域建设用地、人口分布极为分散,镇区规模小,积聚能力 差,村庄分布零散,村办企业发达,“小镇大村”问题较为突出,规划采取 “集中发展镇区,以镇区带动镇域普遍振兴”的空间战略布局,以镇区建设 为龙头,全面提高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其发展规模综合 考虑镇域和周边乡镇的需求。根据社区理论,以小学学区为核心组织中心 村社区,实行统一规划,建设设施完备、具有现代水乡风貌的中心村。发 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缩并零散的自然村落,从而 有效地节约耕地,合理布局镇域基础设施,使乡村的发展更加有序。体现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尽可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集中布置镇域内的各 项生产、生活用地(图 6)。2005 年 第 29 卷 第 5 期vol.29 no.5 may.20054.3 控制镇域生态空间,防止盲目建设4.3.1 控制镇域工业用地 镇域工业的发展应逐步集中到镇区及镇域集中的工业用地,现有中心村的工业原则上不再扩大,以切 实保护镇域环境,发挥工业经济的规模效益。4.3.2 保护镇域农业用地 苏南地区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态环境等多种压力,因此,遥观镇应积极引进 外资,面对市场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拓展农业 的发展领域,发挥特种农产品生产的优势,进一步提 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同时结合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归 并,对老宅基、废弃地进行复垦,使农田更加规整,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确保 镇域的绿色空间。5 “生态城镇”设计5.1开放式的城镇发展格局5.1.1 规划结构 镇区的规划用地结构为一镇两片双中心的结构形式。镇区分为遥观片、剑湖片,以遥观为主中心,剑湖 为次中心,两片发展连为一体的规划结构形式(图7)。 遥观片团块状发展,形成 “丫”加一环的规划格局,即以政和路、临津路、建设路所组成的“丫” 字型公建发展轴和以工业大道、环镇北路、环镇西路、 长虹路所构成的环形联系主路。剑湖片沿312国道向街坊纵深发展,以政和路为 界,西部为工业区,东部为生活区。5.1.2 “生态城镇”空间布局 由于存在着城镇跨越发展的可能性,规划从远景规划入手,划定约12.4km2 的可发展区域,镇区 生产、生活用地分别沿工业大道和政和路呈“v”字 型向北(常州市区方向)发展,政和路为镇区的生活 轴线,串联两片区的公共中心,工业大道为生产轴线, 主要发展工业园区,两片楔入镇区的生态绿地在镇区 公共中心交汇,形成镇区的绿化中心,两中心重合, 形成了“双心合一”特有的“生态城镇”空间结构。95与镇区的生产、生活用地有机组织在一起,改善镇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镇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图 8)。5.2.2 生态绿化系统 为了营造富有特色的绿化景观,规划提出以“水”为核心,以“路”为纽带,以“园”为珠串,以“绿”为背景的集水、林、 园、城于一体的生态绿化系统。以“水”为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遥观镇江南水乡的特征, 沟通镇区内外的水系,沿河布置一系列的滨水空间,如滨水绿化 带、滨水广场、滨水公园、滨水小游园、滨水生态绿地等。以“路”为纽带:312 国道、长虹路两侧设 50-100m 宽窄不 等的防护绿地,环镇路两侧各设 15-20m 防护绿地,“y”型的政 和路、临津路、建设路两侧控制 10-15m 的绿化带,其余的道路 两侧绿化带不小于 5m。5.2 划定生态建设控制区5.2.1 生态空间结构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生态学的理论,注重对遥观进行“生态城镇”设计,利用镇区东部生态环 境保持良好的宋剑湖低洼地区,建设宋剑湖生态控制 区,成为楔入镇区的生态绿地,并可作为旅游休闲度 假区进行适当开发。镇区中部纵四路东侧沿河区域为 生态控制区,形成楔入镇区的另一块生态绿地。两片 楔形绿地通过宋剑河及滨河绿带与镇中公园相连,形 成贯穿镇区的生态回廊,将绿色生态空间引入镇区,茹 葳 程 炜大都市周围的“生态城镇”设计实例研究c a s es t u d i e s以“园”为珠串:镇区除安排镇中、镇东、镇南三个主要的公园外,规划还在镇区内安排了府西广场、镇北新区广 场、入口广场、镇西新华昌广场、镇南宁国寺广场,同时结 合水系与道路,因地制宜设置各类街头绿地,形成了“珠串” 式的公园体系。以“绿”为背景:在变电站、水厂、污水处理厂周围,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沿高压走廊等地段,根据具体要 求设置相应宽度的防护绿地,并将绿地率较高、建筑密度较 低的单位,如行政办公单位、学校、医院、体育场、别墅区 等专用绿地尽可能串联起来,与镇区其他绿地构成有机完 整的系统。节点”“新城中心”“行政中心”“商业中心”“传统风貌区”,通过新区的现代建筑,景观街道和老镇区的传 统风貌体现遥观镇时代、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临津路、 建设路和 312 国道为建筑景观副轴,与镇区的其他区域连 接,形成镇区的空间景观体系。规划利用宋剑河、建设河滨河风光带,使其与公共建筑 景观主轴在行政中心处交汇,将各类公园、广场、游园、楔 形生态绿地与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物混合,形成绿色开 敞空间、水空间与建筑空间相互融合的空间景观,使重要的 城镇公共空间整体协调,与周围重要景观(重要公建、古迹、 河流等)相互融合,并提升环境细部(绿化配置、环境小品、 道路铺装、标志等)的艺术品位(图 9)。5.3.3 建筑风貌 规划严格控制城镇建筑密度和空间尺度,创造小巧宜人的城镇建筑环境,注意追求宜人的建筑尺度和城市空间 感,采取低层与多层结合布局的方式,注重创造与其功能特 点相适应的工业厂房、居住、公共建筑的形象,使它们既统 一协调,又各有特色。工业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体现现 代工业的时代感,居住建筑可用砖石材料,体现亲切宜人的 生活空间,公共建筑可用时代感强的金属材料、玻璃材料、 轻质构架和中空天窗等,与周围绿化环境结合起来,营造充 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构成遥观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城镇建 筑景观。创造“文明、诗意、和谐”、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 亲切宜人的城镇环境。965.3营造江南水乡城镇的空间景观规划充分挖掘城镇特色和文化内涵,努力塑造新的城镇形象。运用城市设计手法,赋予镇区以艺术、文化魅力。 结合 21 世纪城镇发展的要求,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舒 适的环境与空间。按照特定的环境构建特色风貌,重塑“水 体环境”,诱发“街巷魅力”,发掘“水乡之柔”,维护“整 体韵味”,充分利用江南水乡特点营造特色形象,防止出现 千篇一律的城镇形象。5.3.1 空间形态特征 遥观镇境内河湖纵横,除了通航河道京杭大运河、武进港和采菱港外,还有宋剑湖、通济河及其他河塘,遥观镇区 内的建筑空间尺度适宜,又能够结合河流建设绿化广场、公 园和街头绿地,由此形成了比较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的空 间景观,规划结合这一特色,通过开放的城镇布局体现21 世纪现代化城镇的风格,以“水”为主题,突出水乡风貌, 并运用“轴线”、“节点”、“建筑空间序列”、“开敞空间”等 元素组织空间,以完备的城市形态、水乡特征的城镇肌理、 向心的中心广场、有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