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可复制黏贴.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i 摘要 本文通过总结和服及纹样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以及日本美学及民族审美的基本特征 阐述了和服纹样在形成与逐渐演进的过程中 如何与日本本土的民族审美意识结合 在哪 些方面能体现出日本独特的美感 同时 简要描述和服及纹样纹样与古代中国的关系 论证了和服纹样这一工艺门类如 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 受到日本美学基础中的自然观 色彩观以及植物美学观等理论的影 响的基础上 融合了日本艺术审美范畴中的诚 物哀 空寂闲寂等特征 在吸收了中国宋 唐几个朝代在工艺 纹样等方面的长处与特色之后 如何走出自己独有日本美之路的过程 总结出了和服纹样中最具日本审美特征的四点特征 自然之心谓之 诚 技艺之美称为 道 籍物言志总结为 哀 以及宗教意趣中的 禅 趣 禅 味 关键字 和服纹样 诚 物哀 艺道 空寂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ii abstracabstract t this article at first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kimono and its dermatoglyphic patter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aesthetic and ethnic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then expounded how kimono and its dermatoglyphic patternthe combined with japan s national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what way to reflect japan s unique aesthetic feeling and how to be influenced by ancient china this paper demonstrated that kimono dermatoglyphic pattern like other crafts had been affected by naturalism color concept plant aesthetic of japanese aesthetic foundation theory and had combined with japanese art aesthetic s characteristics namely sincerity mono no aware and wabi sabi this paper also elaborated that after absorbed chinese craft and dermatoglyphic pattern s advantages of song dynasty and tang dynasty how kimono and its dermatoglyphic pattern formed its own unique beauty at las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kimono dermatoglyphic pattern which mostly fit with japanese aesthetic sincerity dao mono no aware and ch an key words kimono pattern sincerity mono no aware wabi sabi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iii 目录 摘要摘要 i abstractabstract ii 目录目录 iii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日本美学基础与艺术审美特征 3 2 1 日本美学的基础 3 2 1 1 自然观 3 2 1 2 色彩观 8 2 1 3 植物美学观 11 2 2 日本艺术审美的特征 12 2 2 1 诚与物哀 12 2 2 2 禅宗美学 15 2 2 3 空寂 闲寂 17 第三章 日本和服与纹样 23 3 1 和服简介 23 3 2 和服及纹样的起源发展 23 3 3 和服及纹样的形式 29 3 3 1 现代和服的样式 30 3 3 2 和服模样与纹样 32 3 3 3 和服纹样的色彩 34 3 4 和服与中国 36 第四章 和服纹样中的艺术文化内涵 39 4 1 自然之心 诚 39 4 2 技艺之美 道 41 4 3 籍物言志 哀 45 4 4 宗教意趣 禅 48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iv 4 5 总语 5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2 致谢致谢 54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1 第一章 前言 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于和服纹样和日本艺术审美的研究 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潜心探索 已形成了各自相对较成熟的理论模块 但目前国内研究和服纹样的着手点通常从工艺角度 或者单纯的纹样发展的过程 较多的是从较为单一的角度解读和服纹样 而较少有理论从 文化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和分析和服纹样真正发展成为独具日本特色审美特征代表的起 源过程的综合性的理论 本篇论文创新点在于 探究和服纹样特点与日本民族审美特征的交融点 通过对日本 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及和服及纹样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理顺 抓出和服纹样中所具有的日本 式的审美特色 而这种特色是基于日本美学及审美意识中哪些方面产生 发展出来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辛维金 吴铭 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及其内涵 纹样是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及审美观念的发展 日本的的染织 纹样虽然源于中国 但是在长期本土化的过程中 结合本民族的审美观念 风土人情而变 得独具特色 其精美的做工 优雅的纹样及纯净的色彩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日本 传统染织纹样以悲哀 幽玄 清丽的情趣为主 很少追求繁复的结构和浓艳的色彩 而是 用简雅的结构 淡泊的色彩 单纯的线条来力求表现一种寂寥和孤绝的美 2 汪正连 中日服饰纹样交流的产物 和服 人们往往以为和服源于日本 是日本本土服饰 有着其本身完整的产生 发展体系 但根据历史资料 从和服面料的形成 款式的产生 纹样的演变及色彩的配置等方面来看 日本与中国在古代的频繁交流对和服的形成产生了关键性的作用 和服是中日文化交融的 产物 3 叶渭渠 日本文学思潮史 人类的原始美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契机 首先是人对色彩和自然本能性的反映 即 对色彩和自然的美的感觉和美的感动所引发的 也就是说 人对美的感觉和感动 首先是 与自然和色彩的美的素材联系在一起的 日本美的相位 首先是自然美和色彩美的相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2 位 没有最初的自然美和色彩美 就没有其后的艺术美和精神美 4 戴季陶 日本论 讲日本的 山水都是优雅精致 好像刻意雕刻成功的一样 这样明媚的风光 对于他 们的国民当然成为一种美育 日本人审美的程度在诸国民中算是高尚而普遍 日本人 对自然美的玩赏 是有一种很微妙的情趣的 最使我们注意的是造园 盆栽 生花 把某处 的天然风景缩小若干分之一成为一个园林 把某处的一株松柏的奇古形态作标本造一个盆 栽 把某一家的画法作基础案出一种生活的统义 5 邱紫华 王文戈 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美的感悟 具体地说就是对森林植物的生命姿 态和日月星辰风花雪雾等自然物的同情和欣赏 这些自然物生命形态 色彩的变化导致了 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深切感受和生命本质的理解 这种生命感和季节感一方面被凝固为 被 抽象为 物哀 风 雪 月 等美学范畴 另一方面形成了以色彩为表现形式的 以伦理的 诚 信 净 观念为内涵的 白 青 黑 赤 等美学范畴 并由 此而生发出形 姿 繁茂 华丽 艳丽 娇艳 苍劲 枯瘦 寂静 余情 冷寂等美的形 态范畴 这种由自然生命感和季节感所生发出来的上述美学范畴被日本美学家称之为 植 物的美学 或 风的美学 这种基于植物的世界观中的审美意识 它作为日本的传统 是很显著的 这个传统以相当明了的形式对后世审美范畴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这种 被称之为 植物美学 或 风的美学 观念所形成的美学范畴不同于西方美学那种逻辑范 畴的形态 它们是 诗性的范畴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题 日本和服纹样的形成与发展是依赖于和服艺术的衍进与发展的 同 时 和服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共同产生的产物 在起初发展的形成阶段受中国影响巨大 和 服纹样也是如此 但无论是隋唐时期从中国全盘吸收使用的和服样式及纹样 还是宋代传 入日本的禅宗思想 都在为日本民族虚心学习 接收的基础上 融入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传统与审美意念 形成了具有日本大和民族特色的服饰与纹样 本文简要探究了和服纹样 的特色与日本民族独特审美意识的交融点 概括了从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到和服 纹样的演变 最后简要总结出 和服纹样中体现出的自然风貌 高超工艺 托物言志和宗 教意趣 分别对应日本艺术美中的 诚 道 哀 禅 四种审美特征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3 第二章 日本美学基础与艺术审美特征 2 1 日本美学的基础 2 1 1 自然观 大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也是人类审美意识产生的根源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 被 大自然所环绕包围 无时无刻不与大自然发生着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类思想意识的 进一步完善 审美观会慢慢出现 日本学者川桐信彦在 关于美意识 中总结到 美意识 就是和美有关的意识 是一种对美的感觉和判断 人对美的感觉和感动 首先是与自然的 美的素材联系在一起的 可见 人类最初的美意识始源于自然 对于热爱大自然日本民 族来说更是如此 日本人对于母亲般养育自己的大自然抱着一种尊敬又喜爱的崇敬之情 通口清之的 日本人与日本传统文化 中提到 日本人是喜爱自然的 这是因为日本人认 为大自然的美是最基本的美 日本人最初的性格和美意识的形成 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他们 生活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1不仅表明了日本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 以大自然为美 而且 说明了自然环境上的独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日本民族的独特性 日本是一个处于亚洲的东部位于太平洋的西北角 陆地面积仅约 37 8 万平方公里的 岛屿国家 日本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与中国可谓一衣带水 日本地貌以山地为主 平原面 积狭小且多位于沿海地带 地势狭长呈南北走向 从北向南由北海道 本州 四国 九州 四个大岛和几百个小岛组成 纬度位于 31 46 之间 从最南端的亚热带气候向最北端 的寒温带气候过渡 中间温差达 15 因此南北气温温差大 自然风光与景色也各有特色 富于变化 从整体来说 中间的大部分地区处于舒适的温带 气候宜人 四季变化明显景 色优美 同时 日本地处亚洲东部这个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性气候的东部边缘 季风性气 候与海洋性季节气候混合作用 日本全年雨量充沛 气候湿润 植被异常茂盛 森林覆盖 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七 而 54 是天然原始森林 也形成了在日本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的森 林文化 在这样舒适宜人的环境中生活与发展 日本人逐渐形成了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 1 通口清之 日本人与日本传统文化 m 王彦良 陈俊杰译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9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4 性格特点 也启迪了日本人对于美的认识与定义 形成了日本人性格中如森林般优雅温和 的气质 日本人正是充分吸收了这种自然环境和气候中的养分 形成了温和而优雅的性 格 这种具有代表性的风土 这种具有特殊性的大自然 无疑成为孕育日本本土文化的基 础之一 直接影响着日本人的基本性格和原始好尚 2的确 因为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 景色也奇特瑰丽 经常呈现出山顶是积雪 中部是红叶 山脚绿意盎然 季风性的海洋气 候温和湿润 多雾 使得整个日本经常沉浸在飘渺 朦胧的雾霭之中 如梦幻中的童话王 国 然而世间无完美之事 天然岛国 海洋性的季风气候也给日本带来了复杂多变的气候 现象 台风季节的时常侵袭 还因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地震 火山 海啸频繁发生 这些变幻莫测的气象条件 使日本民族心理上产生了一种 无常感 使日本人比其他民 族更能体会到万事万物无时不会改变 皆是无常 唯有瞬间才是永恒这样的真理 较频繁 的气候灾害条件使得日本人对于自然环境带有一些悲壮之美 加上日本从宏观来看其实是 一片飘落在海洋上的孤岛 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相对孤立状态更加重了日本人性格中敏感又 易感伤的特点 日本禅宗学者柳田圣山在 禅与日本文化 一书中曾说道 日本的大自然 与其说 是人改造的对象 不如说首先是敬畏信仰的神灵 日本人亲近自然 把自己看做是自 然界的一部分 思想感情沉浸于自然之中 崇尚和顺从自然界的本来面貌 通过对自然物 欣赏性的细致观察 追求与自然景物融合为一 求得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让自然之物呈 现自然之美的态度 于闲静中求乐趣 于简索中寻完美 是日本文化的一种特点 3日本人 受到自然环境的哺育 深深的以大自然为自己生存的全部理由 他们崇敬 敬畏自然 同 时又对自然怀着深切的亲近与爱 永远在积极的将自我融入自然 追求天人一体 天人合 一的和谐境界 日本自然观的的特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融洽和谐 自古日本人就认 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并无什么特别 也不是什么高级物种 不过是 宇宙万物中的一种物种 因此提倡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 亲近 热爱大自然 日本自然观中存在着 万物有灵 论和 天人合一 论的观点 这与古代日本原始的 神道观有关 也由此可看出日本民族的自然观中带有宗教色彩 据日本最早的历史与神话 书籍 古事记 中记载 古代的日本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神的国度 只有神才有创造出如 此美妙的境界 日本的山水万物都是神的产物 承接了神的灵气 万物皆有灵 诹访春雄 在 日本的幽灵 一书中说道 阿伊努族人 日本最早的居民 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 有 灵 的 并给宇宙的森罗万象安上 神 的名字 人间与这种 灵 世界的关系是相 2 叶渭渠 唐月梅 物哀与幽玄 日本人的美意识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5 3 彭修银等 空寂 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 1 期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5 互授受的关系 4远古时期日本人对于自然神化化 极其崇拜 将崇拜自然与崇拜祖先神 相结合 将自然神化 将自然和神一体化 古事记 日本书纪 中许多自然神话的故 事都是以植物象征神的出现 古代的日本人认为自然不是任何神灵创造出来的 而是自然 本身自生自立形成的 因此日本人认为国土和山川草木都有灵性 也就是 万物有灵 观 古代日本人将山川草木都看作是神的化身 作为其崇拜的对象 比如日本的神道教 它的 神灵观中有自然神 等把山岳 岩石 海 水 大地 动植物以及风 雷等自然现象神格 化了的自然神 这种认知也就形成了原古代日本人的自然观 5可见 自然之于日本民族来 说 不仅仅是母亲的哺育角色 更具有着神灵的性质 万物有灵 实质上是对生命的崇 拜和礼赞 对所有有情众生一视同仁 一种关怀与大慈悲之心 是从精神上去理解万物生 命 探索宇宙万物 以承认万物有灵为基础的 天人合一 要求人类做到自然的和谐相处 乃至不分彼此 日本这种 天人合一 的观念受到中国的佛家 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 佛家主张 人与自 然同根通体 以老 庄为代表的道家认为天与人原本就是合一的 以 究天人之秘 合天 人为一 为根本 老子 道德经 曰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指明了人与自 然的共同根源 庄子 齐物论 云 天地与我并存 万物与我为一 是庄子 天人合一 的基本思想 日本认同道家的 以天合天 思想 但认为 天人合一 的 天 代表的不 仅是天生万物 而且是指着浑然天成的自然之性 在日本人眼中 人类是受大自然恩泽与福祉而生存 是自然之神对人类慈悲与善心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是一切生命的母体与本源 而人类对于大自然母亲的感情是绝对尊 敬崇拜而又敬畏的 日本人非常乐意与大自然亲近 原始社会如此 到现代社会同样千方 百计的接近它 甚至想留住它 可以说 这种人与自然共生是日本人的美意识的一个重要 特征 日本文化形态是由来自自然的美学所支撑的 叶渭渠在 日本文学思潮史 中讲到 人类的原始美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契机 首先是人对色彩和自然本能性的反映 即对色 彩和自然的美的感觉和美的感动所引发的 可以看出 自然界及其无与伦比的色彩之美 是日本文化形态的起源与根基 是日本审美意识的基础与来源 日本人就是从哺育自己的 大自然中发现美的存在 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源于自然 对自然风物的热爱和感悟积淀成 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情趣 今道有信曾指出 日本审美意识中许多重要的词语都来自于自 然界中的植物 而这种植物的世界观表现在日本文化中就是日本的森林观 森林观 4 叶渭渠 唐月梅 物哀与幽玄 日本人的美意识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5 5 村上重良 国家神道 m 北京 商务印刷馆 1990 22 23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6 而在对日本如此重要的植物的世界中 尤其以神秘的森林最为日本民族所崇敬 自 古日本就被茂密的植被覆盖 森林覆盖率极高 在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中 占日本国土面 积如此重要比重的森林构也成了日本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邱紫华在 东方美学史 中提到 日本地理环境中有三个基本因素对于形成日本文 化模式有重要的影响 这就是森林 海洋和农耕 日本多森林 植被覆盖面广 森林在 日本人的生活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森林文明表明了是日本人崇尚生命之美 森林在不 同季节变换的缤纷色彩和千姿百态不仅有助于日本人对寂静 闲适之美的感受 而且还促 进了对事物色彩和姿态的审美敏感和对瞬间状态的留恋 日本美学中关于优美 和谐的审 美观念 同森林环境密不可分 日本列岛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 森林与海洋共存于日 本人的生活中 日本人自然把森林文化的优雅精神与海洋文化的狂暴精神结合起来 从而 构成了日本文化的主体内容 6日本民族对于自然美的发现具体来说是从对森林的认识产 生 森林 树木对于日本的重要性正如叶渭渠在 日本文学思潮史 中写到的 古代日 本人生活在悠悠绿韵的岛国大自然中 几乎触眼可见的就是树木 树木是古代最具代表性 的物象 它便成为了古代日本人自然观的根基 他们发现自然的五种元气 首先是从木开 始 此后为火 土 金 水 在这五行之中以木为首 就成了原始的自然观 成了日本的 文化历史和文学艺术创造的源流 由此可见 森林观是日本最原始的自然观 是日本文 化与艺术的起源 而根据日本学者统计 万叶集 写的一百四十九种草木中 木就站六 十六种 可以说 这是日本民族对木有着深厚的因缘以及密切的亲情的体现 7日本人把木 放在其余四中元素的首位 木 火 土金 水 相生相克 周而复始 可以见日本人对于 木的认同 对于木的重视 五行之美 以木为先 这是日本艺术审美的起源 日本人对森林的崇拜最早可追溯到绳文时代 那时人们曾利用树皮编绳子然后拓印在 陶器作为花纹 可见他们非常喜爱这种树木材质所带有的涵义 古代日本人认为树木是神 灵栖息之处 树木便是神 树木的精灵是生命的象征他 他们最早祭祀的也并不是神殿的 神佛 而是树木 是所谓的 树木之神 后来这种来源于森林的崇拜不断发展 日本高僧 最澄提出了 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的思想 认为人 动物 植物乃至山川都有佛性 一切 皆可成佛 最澄的这种思想更加强化了日本人的森林思想及对森林的崇拜 加重了森林所 具有的宗教色彩 森林不仅在日本人精神上占据崇高的地位 生活中也是完全跟 木 是分不开的 神 6 邱紫华 东方美学史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978 978 7 叶渭渠 日本文学思想史 m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 27 33 26 35 35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7 社在日本是非常神圣的地方 神圣的地方不能没有森林 这是从绳纹时代以来日本人所一 直信仰的 从建筑到生活物品 从武器到乐器 皇家建筑 宅邸建筑都是木结构 小至木 筷 木碗 木桶 木农具 木托盘 木澡桶 木乐器 木武具等 至今日语的 碗 字仍 留用 木 字偏旁 写作 椀 字 而当代日本设计中也非常喜爱和擅长利用原木元素 广受消费者的欢迎 自然观的影响 从最原始的森林观发展到成熟的自然观 自然审美观 一步步为日本美学的形成打下 基础 而自然审美观对于日本文化 艺术及其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 由大自然衍生出的审美观影响并决定了日本民族文化特点与审美特征 与在日 本人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森林的日夜相处中 产生了对森林的崇拜 而这种森林观与崇拜 使得日本人性格中也具有了森林的优雅与温和 同时 日本自然条件优越但气候却也变化 多端 台风季节 狂风暴雨无情袭击列岛 寒冬季节 日本是世界上降雪最大最多的地区之 一 冬季冰雪覆盖 加上火山 海啸 地震亦频繁发生 这种地理环境 自然状况对日本 民族性格产生了有很大影响 是日本人感受到了 无常感 埃德温赖肖尔说 台风已使 日本人习惯忍受自然灾害 并能泰然处之 这种听天由命的思想甚至可以称之为台风心理 状态 但是 其他自然灾害也助长了这种宿命论观点 因为大部分日本山脉是由火山形成的 而且至今仍有许多活火山 故有时还有火山爆发之灾 由于江户 东京旧名 周期性地 发生强烈地震 人们普遍认为 每隔六十年就要有一次大地震 总之 日本人有一种承认自 然可怕威力的宿命论思想 但与此同时 也锻炼出了在这种灾难以后重新开始奋发图强的 巨大能力 猛烈的自然灾害使日本人开始对变化莫测的无常世事去感受和反思 自然无 常的灾害 与樱花的突然盛开与转瞬即逝的飘落 都引发出对瞬间状态的深深留恋和命运 无常的宿命观 日本画家 文学家东山魁夷就指出 在很早以前 人们就认为世上的一 切事物都是转瞬即逝的 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是在认识到对方和自己一样是要离开这 个世界时 就不由自主的产生了相互之间在瞬间是一起生存着的紧张感 于是 彼此的心 开始相通 并产生出 连带感 及爱心和美感 8这种敏感而纤细的审美感觉也是跟日本 面临海 国土面积小 所以审美意识中有追求纤细小巧的特点有关 这点与中国以地大物 博的审美意识是相反的 这种纤细与敏感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与日本人的性格当中 其次 自然审美观使日本形成了崇尚自然和人性的审美传统 日本自然观中主张的 天 人合一 中的 天 同时具有天生万物和自然天性的双重含义 所以日本民族崇尚自然的 8 东山魁夷 美的心灵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8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8 传统也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与赞美 二是对人自然天性的赞美与肯定 对于世间万物的审美 日本人已从与本国独有的自然环境特点中慢慢收到熏陶 形成了自 己的见解 他们崇尚自然 崇尚生命 他们把自然与人看做一体 是同体的 同情 同构 的 所谓的审美就是人与其他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种生命交流之美的观念衍生出了 其他自然美的观念 如 季节感 在日本文化当中 就是对人类情感欲望的赞美 对两 性肉体关系的坦诚追求 对肉体享乐的肯定 这并不会受到日本社会的谴责 这是因为 古代日本人把女性生殖活动同谷物生长现象联系起来 他们把女性审美同对植物的审美相 互关联 以植物的生长 姿态比喻女性之美的表现方式 也是对一切生命个体的赞赏和喜 爱 并不如所误解的具有色情意味 反而正是日本人崇敬人类自然天性的思维特征 日本 自然审美观特征的表现 最后 日本自然审美观中对于生命虽然无常但却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观点 对日本宗 教中的生死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也影响了日本人的精神文化和艺术世界 因为生命轮回的 这种思想 使得日本人在面对生命的死亡时并不害怕或者恐惧 而是多表现为伤痛和怜悯 伤痛与怜惜过后 生者更要勇敢面对生活 这成为了日本民族独有的悲剧观 日本人对于 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表达了无尽的悲哀与伤怀之情 投射在审美意识中 如在和服 纹样中的花筏纹样 以及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中都感受到非常深厚的感伤美 这种生死轮 回的思想加上日本原有的神道宗教意识 表现在日本文学创作中会大量运用自然事物来象 征 比喻 拟人 借物咏情 以表达情感思想 总的来说 日本自然审美观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 物我合一 日本人全部的审美 理想都在自然中 以自然为对象 又用自然的眼光和立场审视人的活动 这是一种参与性 的审美活动 日本人的自然审美观 是建立审美主体 我 与审美对象 自然 这两者相 互融合而又两相忘基础上的 我 将 自然 美当做是生命之美 承认人类与自然是平 等的生命 这时候 美不再是人类孤芳自赏的美 而是人与自然的 共美 审美活动也 不再是单向的 人 审 自然 而是 人 与 自然 的互赏 日本民族建立这种自然 审美观 不仅是在对自然审美 也站在自然的立场反观自己 以我观物 更 以物观物 从而建立了一种更为和谐的审美观 在这种美妙和谐的审美关系中去除各自的独立 全身 心的融入彼此 从而达到了一种物我相融的状态 而这种自然审美观进而影响了日本文化 与其他的艺术领域 2 1 2 色彩观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9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自然观中了解到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是源于对自然美的感悟 色彩作 为人类与自然接触时最直接的感受之一 在感受自然季节流转 时序变化是 对色彩美意 识也渐渐产生 日本色彩意识是随着日本民族的诞生而产生的 经过历史的积淀已渐渐形 成日本式色彩的独特审美特征 色彩学家琢田敢先生在其 色彩美学 一书中写道 色的联想就多数人来说具有其 共通性 一般地说 它与传统密切相关 按照色所含的特定内容 色的象征性既有世界共 通的东西 也有一些由于民族习惯而不同的东西 通过所运用的色彩 能使之传达出设计 的意义 9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美的感悟 具体地说就是对森林植物的生 命姿态和日 月 星辰 风 花 雪 雾等自然物的同情和欣赏 这些自然物生命形态 色彩的变化 导致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深切感受和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相对于西方的色彩审 美观念 这种对生命感的尊崇使日本人对自然事物的色彩产生了丰富的审美态度 他们对 每一种色彩的把握和感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学和审美象征意义 即色彩成为一种独立的 审美对象 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 10 日本民族最早色彩意识的产生大约始于绳文时代 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的绳文人开始烧 制陶器 并且开始有意识在陶器在人为着色 从现存出土的绳文陶器来看 主要的色彩是 红色与黑色 也有较多的使用白色颜料 弥生时代的木制容器上也出现了红色颜料描绘的 花纹 古坟时期的陶器中仍然以红色和黑色为主色 到奈良时代有了巨大的进步 开始出 现类似唐三彩风格的彩釉陶 但不同于唐风的褐色 绿 白三色釉 而是或绿和白两色的 彩釉 平安时代神社建筑开始采用红土色以及胡粉 是一种将贝烧制后做成的白色颜料 其阶梯耳板上涂有黑绘等装饰 开始呈现华丽感 镰仓时代著名的佛画 文殊渡海图 主 要采用的是绿蓝和群青两大色调 到室盯时代的书院建筑采用了白茬木 指树木内部本来 的颜色 青色的新草垫 白纸糊的拉窗等原材料 即使在崇尚绚烂艳丽色彩美的桃山时 代 在建筑方面依然有较多的黑白对比的建筑物 一种在白瓷砖上盖黑瓦的多层楼阁 11 以上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日本最早的色彩意识始于白 黑 青 赤四色 古事记 中记载的神话故事也证明日本人最初只认定白 黑 青 赤四种色 以白与黑 青与赤来 表现色彩的体系 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 万叶集 所涉及的色名 也主要是这四种基本色 9 陈延杰 诗品注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89 10 吴双 渗透在色彩中的日本审美意识 以解读原研哉作品为例 j 重庆社会科学 2006 11 143 49 52 11何昕 日本人的色彩意识与自然观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10 12 根据佐竹昭广在 古代日本语的色名性格 一文记载 日本的色名起源是赤 明 黑 暗 白 显 青 晕 四种颜色 对自然色系的划分也是赤 青 蓝 今道友信也指出 日本 学者大野晋阐明了到 奈良时代为止 日本人意识中的色彩名称仍只有前述赤 青 黑 白四色 13这四色不仅具有确定的审美意义 而且出带宗教性质的审美判断 据统计 万叶集 中包含颜色的和歌是 562 首 其中白色 204 首 占白 黑 赤 青 中的第一位 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对于白色的喜爱 日本人认为白色象征清明 纯洁 用白 来表示善 与表示恶的黑形成鲜明的对比 白色又代表生命的力量 在 日本书纪 中天 照大神所闪耀的希望之光 被众神赞叹为 面白 将天照大神的豪光比作太阳的光 照 射在众神的脸面上 众神变得满面白光 表示勃勃有生气 是生命的象征 日本的神道教 认为凡是带色彩的都是不洁净 以白色为洁净之色 以其为神仪的象征 日本传统的审美 意识 雪 月 花 是以白色为色彩基调 日本人所喜爱的水墨画也是以黑白为对比 以 白色为底调追求黑白搭配的和谐 同时 白色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和谐 并且在很大程度 上统领与影响着日本人色彩的审美意识 从而塑造了日本朴素清寂的审美意识 14 青色 最贴近于日本自然观的颜色 是与山 水 树这些自然景象联系在一起的 是 日本人眼中的世界 对于古代日本人来说 青色与白色同样具有魅力 据 万叶集 总 索引 中的统计 青 字出现的次数达 80 次 居日本古代色彩的第二位 万叶集 中还 曾以 青 来形容云 青云 就是带灰白的云 这说明 青 在日本人审美意识中的重 要性 青色是一种不会刻意强调和渲染却早已埋藏在民族深处的颜色 东山魁夷在 青色 的世界 这篇论述青色在日本人意识中的影响文章中 赞叹青色是一个苍茫无垠的世界 在他的画作中最常采用的颜色就是群青和绿青 可以说 日本民族喜好青色是他们热爱自 然和植物世界的情感体现 红色则被认为是有多重性格的颜色 一方面 赤色与其相近的黄色 赤 黄在日语中读 音相同 代表血 火 属于凶险的颜色 有记载 死亡的灾祸时 大多伴有流血的惨剧 就 是说 黑暗之死以赤色的流血为前提 在这个意义上 赤也是可憎的污浊 另一方面赤色 又表征太阳 代表热情 爱恋与爱心 成为神秘的热烈色彩 如日本人国旗的徽标的中的红 色太阳 女性的红装 万叶集 的红花 歌人之红恋又是另一番韵味在其中 黑 在日本民俗中被认为是一种不洁净的颜色 作为白色的对立色 给人的感觉是不 洁 阴暗 凶恶以及死亡的象征 黑色在文武天皇的大宝年间 701 年 颁布的衣制中 规 12 武井邦彦 讲座日本学 4 词汇史 色彩词汇的历史 m 明治书院 57 13 今道友信 将寅译 东方的美学 m 三联出版社 1991 191 192 197 32 181 87 14 陈雪 由日语色彩词的演变浅析日本传统审美意识 j 滁州学院学报 2007 9 1 73 75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11 定为社会最底层奴裨的衣着颜色 15 日本人对于白 青 黑 红这四种颜色的感知与好恶同样来自于大自然 例如 日本 人雪 月亮这类明亮春节的颜色 而白色花也被认为是最美 所以日本人爱白色是因为喜 爱这些白色的自然风物 日本人喜欢青色 日本赖以生存的深林 树木甚至海洋和湖泊都 是不同的青色 日本人尤其为自己国家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感到自豪与骄傲 所以对四季 的色彩变化 植物世界的色彩变化有着极其细腻的感受和自己的见解 春天的嫩黄粉绿 秋季的橙黄橘绿 夏天郁郁葱葱的青 冬天晶莹透明的白 在日本人眼中都是美得极致 另 外 紫色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颜色 被日本人认作是仅此白色的高贵雅致的颜色 象征着 高尚 优雅与华丽 而在日本的色彩名中 利用动植物 自然景观作色名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如樱色 棣 棠色 桃色 葡萄色 黄栌色 木兰色 朽叶色 鸨色 鸠羽鼠 曙色 空色 山吹色 萌黄色 海松色等等 更是可见日本色彩观与大自然的紧密关系 2 1 3 植物美学观 日本民族这种性喜自然 对于自然风物的美学感受尤其能体现出日本民族自然倾向的 独特性 今道友信称之为 植物美学观 16甚至有人提出日本美学就是植物美学的观点 尽管并不全面 却深具一定道理 日本植物美学观的主要观点有两种 自然即是美和物哀 情怀 自然即是美又包含两层涵义 一 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是美的起源 也是美的极 致美的归宿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活 与自然风物接触和互动 从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生生不 息中感受 体验到美 日积月累就积淀成为了独特的植物美观的审美意识 日本审美意 识的基本语词中最重要的概念都是来自于植物的 诸如静寂 余情 冷寂等 尤与植物从 秋到冬的状态有关 审美意识的基本语词中的最重要的概念都是来自植物的 诸如静寂 余情 冷寂等 也大多与植物由秋到冬的状态有关 17可见审美意识的基础来源于对植物 的美感受 还有一层涵义是指 自然界的事物本身就是美的 它不需任何认为的多余装饰 这种美来自天然 本身就已经是美的极致 而植物美学观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要算日本人 的樱花情结了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日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在日本人心中樱花不仅自 然形态美 而且是其生命观的象徵 每年三五月份时 樱花漫天盛开 开花时整个日本如 同巨大花海般灿烂多姿 可每个地区樱花的花期却只有七到十天 如此的易开易落 日本 15 邱紫华 东方美学史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978 978 16 今道友信 将寅译 东方的美学 m 三联出版社 1991 191 192 197 32 181 87 17 彭银修 东方美学中的 意象 理论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年 3 期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12 人樱花的花开花落 联想到了生命也是如此 也有生死枯荣 日本人认为樱花的瞬间凋落 而无常 但却不如说是突然盛开更是无常 盛开的无常在先 故而樱花的这种无常称作美 而这种盛开与凋落的美却是永恒不变的 日本人从不会沉浸在这种对生命的感伤中 他们 在这短暂的生之中更原意去感悟到生的喜悦 更珍视生的一瞬 他们认为植物通过种子 发芽 成长或开花结果 不断轮回 以维系生命 呈现出一种生命顽强轮回却不灭的状态 这种生命美永恒不灭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了对植物美 自然美的追求 如日本人的家徽就取材于 大自然 日本人的家徽不象西方人那样以狮 虎 鹰等动物作图案 而是以各种植物作图 案 皇家御徽是菊花 并作为皇室的象征 德川将军的家徽是葵 日本人家家户户的家徽 不是橘梗 松 杉 藤等植物图案就是樱 梅 牡丹等花卉图案 日本妇女和服花纹也多 为自然风物的花草图案 日本的饮食用具一般都绘花鸟图案 并随季节不同而换上不同图 案的用具 糕点更是不仅多以植物命名 而且模拟自然做成各种花草形状 日本酒名 女 侍 艺妓的名字有许多取自草木的名称 这都表明日本人对花草植物的尊崇和喜爱 东山魁夷在 美的心灵 一文中所说的一样 自然在时刻变化着 观察自然的我们 每天也在不断变化着 如果樱花永不凋谢 圆圆的月亮每天夜晚都悬挂在空中 我们也永 远在这个地球上存在 那么 这三者的相遇就不会引起人们丝毫的感动 在赞美樱花美丽 的心灵深处 其实一定在无意识中流露出珍视相互之间生命的情感和在地球上短暂存在的 彼此相遇时的喜悦 18可以看出 植物美学观是日本美意识产生的基础 而正是由于有植 物美学观这一块肥沃的土壤 为其他的美意识的产生提供最基础 最充足的养分 2 2 日本艺术审美的特征 民族审美意识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 心理状态 是在其不断适应本土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上发展衍进 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 作为日本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成同样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社 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演变 诚 物哀 空寂 闲寂等成为日本传统的艺术审美意识 诚 是日本审美意识的起源 物哀 空寂 闲寂是日本中世纪时形成的审美理念 是日本艺术 审美的三大结构支柱 也是日本审美艺术的主体 另外 还有幽玄 缺陷 简素等其他美 意识亦有其重要影响力 18 东山魁夷 美的心灵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8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13 2 2 1 诚与物哀 诚 诚 从古日语的词源分析来看 是由 真 和 言 或 事 两部分的字根组成 真 古日语中解释为事物中真善美 至真至纯之意 古日语中的 言 事 则表示人的言 行 日本辞典 广辞苑 中对 诚 解释为事实的真相 非谎言 真实的 真正的 不虚 伪不修饰的真情 友善 亲切 不欺诈 19在现代日语中 写作同汉字一致的 诚 可以 译作诚实 真实等意 可见 诚 字来源于中国 中国古代的孔子在 中庸 中说 诚者 物之终始 不诚无物 孔子的对 诚 理解为万物的始源 不诚则无物 诚在日本文化中 的意义既有与中国的理解有相通之处 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内涵 诚意识起源于日本人对自然万物的尊崇 古日本人会以 真草 真木 形容优质 的草木 将真木的灰撒在海上 祈愿海上平安 因为 真 的自然物是圣洁而具有神性的 诚 还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希望 身心 都尽量保持自然的本态 真态 身 的真就是 净 洁净 干净 没有污秽 身心 的 诚 就是要以直诚明净的自然之心来与人 与草木和谐共处 与自然融为一体 可以说 诚是日本人最古老的美意识 它形成于远古时代日本人朦胧混沌的神道信仰 和早期农耕时代的集体主义意识 20人类早期文明中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着人类思维的产 生于发展 日本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日本人与大自然十分亲近 也十分依赖大自然 这种依 赖性 从某个角度来说限制人类的能动性及人类意志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集体主义要求个 人的行为必须以共同体的整体利益为前提 并称之为 诚 代表着真善美 是美意识的雏 形 古事记 和 万叶集 这两本古书著作中表现出的就是真情和诚实 是一种无做作 无装饰的抒情表现 由此可见 诚 是日本人最早的美意识 它虽然出现的时间较短 并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其内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前进而消失 它构成了新的 审美理念 物哀的形成 已经是日本审美意识中的坚固基石 物哀 物哀的情感来源于 哀 这个字 哀 在日文中是由 啊 和 哟 两个感叹词复合 而成的 最初是表示当人在受感动的情况下而发出的声音 是一种象声词 物哀的形式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属于日本传统固有的审美范畴 是远 古时代的日本人从对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 带给人光明温暖的日月星辰的歌颂中产生的 19 广辞苑 昭和 44 年 20 许启伟 诚 物之哀 空寂 闲寂 幽玄 探讨日本传统美意识的形成及其连续性 日本问题研究 2007 年 2 期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14 这种歌颂的情感带有原始性和直觉性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到了奈良时代 这种情怀更加 丰富 今道友信曾论述 奈良时代形成的美的范畴的总称为 物哀 其本来的形象在于 植物自我生命的充实的美 即树叶郁郁葱葱 繁茂致密的颤动着的跳跃感 人类意识的 进一步完善 感情日渐丰富 日本人逐渐养成了纤细 敏感 易感伤的性格 对大自然的四 季变化 万物的生死枯荣 哀 由原来单纯的感动向怜悯 同情等更丰富的方向演变 到 平安时代形成了成熟的 物哀 的审美理念 从 哀 向 物哀 的演化的过程中 紫氏部的 源氏物语 起了关键作用 源氏物 语 是日本古典文学名著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 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 小说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貌 揭露人性 宫中的斗争 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 和苦难生活 被称为日本的 国宝 源氏物语 将人类对于外界简单的感叹发展为复 杂的感动过程 从而深化了主体感情 将 哀 的定义范畴扩展到赞赏 同情 怜悯 悲伤 等多重含义 而其审美对象超出了人和物 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 由此可见 此时 哀 就 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并参与了日本文学和文艺的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和发展 最 终形成了 物哀 这样一种特殊的日本艺术美的形态 叶渭渠先生在 日本文学思潮史 中曾提到 久松潜一博士将 物哀 特质分为五 大类 一感动 二调和 三优美 四情趣 五哀感 其中最突出的是哀感 21对于 物哀 叶渭渠先生认为其思想结构是多层次的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 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 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 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包括 天下 大事 的咏叹上 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 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 即对自然美 的动心 叶渭渠指出 物哀 除了作为悲哀 悲伤 悲惨的解释外 还包括哀怜 同情 感动 壮美的意思 在美的形态上 哀 已经不是悲哀的同义语 因而本居宣长 十七世 纪日本学者 将这种 哀 的感动称作 物哀 对日本文艺中的 物哀美 不能简单地 理解为 悲哀美 悲哀只是 物哀 中的一种情绪 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 意味着 对他人悲哀的共鸣 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 日本人的樱花情结正是物哀精神的很好表 现 樱花虽极美却好景不长 从樱花突然开遍整个日本到一夜之间全部凋零 只三五天的 时间 人们在欣赏盛开的樱花 品味着绽放的青春的同时 更钟情于樱花落英缤纷的瞬间 在随风飘落的花瓣雪中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青春的短暂易逝 日本人观察大自然的方式是 独特的 他们并不是单纯地观察自然 而是依靠自己的直观感受 将自己融入对自然物的 审美中 是契入自然物的心 将自我的情感也植入之中 这样 自然界的万物借助了每个 21 周建萍 物哀与幽玄之美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4 年 3 期 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15 个独立的心灵而情绪化地表现出来 将思想与道理隐藏其后 叶渭渠认为 日本人的美 意识中存在着一种 瞬间美 的理念 即赞美 美之短暂 古代日本人 更以樱花自比 将那 瞬间美 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 他们的殉死 其意义也在于追 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 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 22因此 追求生命的一瞬闪光 是 物哀的重要特质 物哀 所蕴含的悲哀的情感 并不是被外界的自然压抑 毫无抵抗力 所体现出的感受 它已经过艺术的锤炼 升华成为一种独特的美感 日本知名的唯美大师 川端康城 曾站在玄学或佛学角度 对审美意识表达出发自内心深处的悲鸣 美的极致 是悲 这是他从艺几十年后的感悟 也是对日本美的探索与总结 因而 物哀 成为了 一种纯粹的美意识 成为了日本审美艺术的最重要的部分 日本审美形态中的物哀情怀 或因长期审美积淀而凝结在自然情景中的情思 反映了 人与自然之间的同形关系和感应关系 普遍存在于日本人深层心理中的 季节流动感 与 人生无常感 这两者之间的同形对应关系 很难说清楚俩者是谁投射于谁 是季节的 流动引发人生无常之感 还是因为人生的无常而考虑对应到四季季节流动之伤感 但在这 种物与心之间双向互动时会产生一个奇妙的空间 而日本人就喜欢在这个空间内进行审美 畅想 物哀情怀更倾向于天物对人情的诱发和催生 升华和致远 这种情多半倾向于感伤 孤寂 空漠而又有所希冀的一种朦胧的情感 一种意趣或心绪 叶渭渠说 日本国民性 的特点 但更爱残月 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 因为他们认为残月 花蕾 花 落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 会增加美感 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 正是 日本人的 物哀美 的真髓 然而 他们也会认为一片叶子的凋落 意义是深远的 是与 一棵树的整个生命休戚有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诉讼中夫妻共同债务承担及财产分割起诉协议
- 码头场地租赁合同附带集装箱装卸作业及仓储服务
- 线上线下教育合作合同补充协议及教学资源共享协议
- 码头经营场地租赁与船舶租赁及管理合同
- 离婚协议解除与财产分割法律咨询合同
- 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合同签订流程及购房者权益保障
- 园林现场施工课件
- 保密新标准培训
- 第05章 生物化学诊断试剂的研制
- 2025年中医外科拔罐和针灸操作技能考核卷答案及解析
- 信息系统定期安全检查检查表和安全检查报告
-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课件
- 体育-初中七年级田径大单元教学计划表及立定跳远教学设计、教案
- 完整版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
- 2024年中国食用变性淀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You Raise Me Up二部合唱简谱
-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 质量警示卡模板
- 工厂设备拆除施工方案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