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oc_第1页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oc_第2页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oc_第3页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oc_第4页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论文摘要当今时代,在书籍、网络、报刊、媒体等文化传播媒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图像信息,这都表明了读图时代的来临。在网络时代信息遍地的今天,图像信息有着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图像资料随处取阅的时候, “手绘”作为一个热门词汇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纷繁复杂的图像资料中给人们吹来了一股清新温暖的风。 手绘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美术素养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的美术课程之中。它有着材料简单,便于操作的特点,同时涉及美术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当今学校美术课程中,对于手绘创意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丰富多样,教学研究很少,因此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美术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编排、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等等都不够完善。因此尽管学生们在学校的美术课中希望学习到更多的技能、收获更多的感受、有新的发现,但现实与预期并不平衡。因此,笔者开展了手绘创意美术课程的研究,力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数字、量度、图形以及文字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具体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或者行动研究法等,从而探究手绘创意教学研究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论文的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有手绘创意教学的教学案例、课程开发、手绘创意教学与脑开发的理论研究等,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以及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美术馆中进行实施与不断地改进,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们能够热爱美术、喜爱学习美术并在美术中获得收获。关键词:手绘 创意 美术课程与教学 上海市 中小学生V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ABSTRACTNowaday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image information seen from mass media, such as books, magazines, newspapers, internet and so on, which has signed the coming image era. We are facing with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today, but the image information is so important that can never be replaced. Imag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everywhere now. As a popular word, hand painting brings a warm feeling from all image informationAs a basic art literacy to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nd painting is widely used in art course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Hand painting is easy to application since you dont need to use a lot of tools. Hand painting also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 our daily life and art education. The art education status quo is not very satisfied because of the unvaried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enrich studie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art curriculum, the arrangement of the art textbooks, the teaching techniqu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re not that satisfactoryNow we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all the students. They want to gain more art skills, feelings, discovery. Thats the reason why I do the research on the initiative hand painting courses and education. I want to try my best to improve the problem I mentionedThis study tries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o combin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combining research methods, numbers, measurements, graphics and text to explain the matter. This paper used a variety of methods: documentary research, survey research, comparative study,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action research. All I want i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itiative hand painting courses and education in schoolIn conclusion, the explore of the teaching courses, the brain development theory on initiative hand painting courses and education are hope to be used and develop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 art institutions and art museums. All I wish is that the students will love art and be able to gain good things from art study KEYWORDS: hand-painting, creativity, art courses and education, Shanghai,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VI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目录绪论.1 第一章: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相关概念.5 第二节: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研究.16 第二章:国内外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第一节:上海地区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现状29 第二节:国外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案例研究.41 第三章: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中小学手绘创意课程教学案例45 第二节:美术馆教育活动中的手绘创意课程教学案例58 第四章:教师手绘工作坊 第一节:教师手绘工作坊的缘起与内容62 第二节:教师手绘工作坊的成果67 第三节:教师手绘工作坊的后续活动以及成果72 结章:总结与展望74 附录76 参考文献.88VII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绪论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手绘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美术素养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美术课程之中。它有着材料简单,便于操作的特点,同时涉及美术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地域间的信息可以进行高效互换,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小学生与教师们的欢迎与重视,但传统的手绘创作却面临冲击。因此,如何使中小学生认识手绘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手绘的功能,使之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而提升中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拓展美术教育的功能,这已成为我们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将手绘这一课题与美术课程与教学、多媒体技术、美术馆教育和现代生活相融合,力求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两方面取得成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让学生们学会使用手绘来帮助学习与思考,丰富生活。二、先行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美术教育领域中有关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中,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多。把手绘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的先行研究大多集中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之中,而在中小学的课程中则屈指可数。笔者在查阅了中国知网的文献后发现,虽然当输入“手绘”后发现有关文献条目的数量非常多(1427条),但同时涉及“手绘”与“创意”的文献仅 35 条,同时涉及“手绘”与“美术”的仅12 条。其中,符合笔者所定义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手绘创意课程的文献为零。笔者随即又查阅了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的在线服务网站,其中含有“手绘”(hand painting)的文献共 57 篇,但笔者在详细查阅后发现内容大多与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辅助绘图等有关,不符合中小学手绘创意课程的研究。于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笔者选择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作为研究的课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 其他文献资料中对手绘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1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一类文献是将“手绘”课程归到专业美术教育课程中,尤其是“数码绘画”的专业课程中,作为基础的技法进行研究,只是从“重技轻理”的角度提出手绘的基本技法。手绘的内容偏重动漫,且各阶段的研究有一定的重复性。 另一类文献是将手绘作为帮助思考与记忆的手段。 餐巾纸的背面的作者,美国作家丹?罗姆提出通过画图,通过进行视觉化思考,从而更便捷地解决各种生活上以及商业上的问题。之后,英国作家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用了更加完整的理论与方法,让读者运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积极地思考。 从以上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中,笔者发现关于手绘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专业美术课程中的技法等角度,强调技法的学习,没有确立手绘课程与教学在中小学的重要地位,也没有强调手绘对培养中小学生创意思维的帮助。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以上研究中都仅有单独的课例与分析,尚未深入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内部进行研究。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了解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在当今中小学开展的现状并提出问题 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美术教科书中有关手绘创意课程的内容以及要求,在中小学中发放问卷,实施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 2.手绘创意课程在人脑的开发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帮助 人脑的左右半球所发挥的功能不同,手绘的方式可以同时发挥人脑左右半球的不同功能,更有利于记忆、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发挥。 3.开发手绘创意校本课程,并予以实施 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这一课程。开发手绘创意的系列课程以及相关的美术教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手绘创作的兴趣以及创作和应用能力。 4.探索手绘创意课程的馆校结合美术教育模式 分析手绘创意课程在学校课堂上和在美术馆中实施的异同。发现各自的优势并提出新的教育模式及教学策略,进行实施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内容2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手绘创意课程”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有关“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美术教学案例研究 寻找“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以往国内外关于“手绘创意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探究其原因。 3.开发教材与教案,深入课堂进行实践研究以及成果分析 开发一套初中手绘创意课程的校本教材以及一个美术馆手绘创意教学的系列课程,深入学校以及美术馆进行教学实践,并进行教学反思。四、研究的范围、方法与特色 (一)研究的范围 本研究的范围是上海地区中小学、校外美术机构以及美术馆教育中,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 汇集国内外有关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包括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专著、杂志期刊中的相关论文及课例、网络资料等。 2.调查研究 选取上海市的4所中小学以及美术馆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学校美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美术馆的教师及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分析手绘创意课程在中小学以及美术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比较研究 比较学生在课程前后对于手绘的不同理解;比较学生参加学校与美术馆相结合的手绘课程后的不同感受,统计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手绘创意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三)研究的特色 1.前沿性 在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以加强都市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联系为背景,开发手绘创意美术教学课程,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创造力。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运用受到广泛地重视与欢迎,学生与教师容易因此忽视手绘的重要性而盲目跟风。手绘创意课程的内容在此重提,具有前瞻性。3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另外,在中国知网、SpringerLink、等知名出版物网站,搜索“手绘”与“创意”或者“手绘”与“教学”等关键词,均没有符合中小学手绘创意课程的任何书籍、报刊、杂志等文献的研究。因此,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具前沿性。 2.有效性 学生掌握“发现 体验 创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把手绘的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 3.广泛性 手绘的课程材料简单,有时仅需一张白纸以及一支画笔,易于在任何一所中小学以及美术馆的教学活动中普及推广。 手绘创意课程可以涉及到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之中:绘本、脑图、地图、设计、动画等等。 在跨学科的教学中,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手绘创意课程可以推广到幼儿、中小学的学校美术教学,也可以在校外机构,如美术馆中,对所有热爱美术的人群进行推广与普及。五、概念的界定 1.手绘 本研究中的“手绘”指:第一,亲手绘制图画作品;第二,亲手绘制图画作品的过程;第三,通过亲自动手绘制完成的作品。 2.创意 “创意”是指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 “创造性”是指人们的思维或实践活动具有的创新特征; “创新”是指创造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 3.课程与教学 本研究所指的课程与教学包括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以及校外美术课程与教学,即常规的学校课堂美术课程与教学以及校外机构的美术课程与教学。 4.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是指以手绘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创意美术课程与教学。新华字典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4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第一章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第一节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相关概念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是指以手绘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创意美术课程与教学。 一、手绘的相关概念 (一)手绘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手绘”一词,会马上显示出相关网页约69100000个,图片约 45200000张的搜索结果。人们热衷于手绘的话题,喜爱手绘的产品,但是究竟有多少人明确知道手绘的定义呢? 在维基百科中,出乎意料的没有“手绘”、“hand painting”的词条内容。 百度百科对“手绘”一词的解释:手绘是从事建筑、美术、园林、环艺、摄影、视觉传达等专业学习的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效果图的学习过程中,临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与环节。它是衡量大学生手绘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大学生毕业、就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与其相对应的是电脑效果图。 这个定义过多地把“手绘”作为美术专业学生的专利,而不是人人皆可行的一种普遍的、简单的绘画方式。 笔者在新华字典、中国汉语大字典、辞海等工具书的查询中均没有找到独立的、专门的对“手绘”这个名词做界定的词条。但发现手绘常常和一些词联系在一起出现在词典当中,如:手绘墙、手绘鞋、手绘板、手绘效果图等等。 本研究中的“手绘”指:第一,亲手绘制图画作品(动词);第二,亲手绘制图画作品的过程(名词);第三,通过亲自动手绘制完成的作品(名词)。是指运用最基本的绘画工具?纸和笔,配合简单的色彩或者一些手工工具来完成美术作品。有一些书籍或者网络把数码手绘也作为手绘方式的一种,但在本研究中的“手绘”不包括任何完全使用电脑或者机器进行绘图的方式。 (二)手绘的创作方式 1.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2.除了纸笔以外,配合简单的色彩或者手工工具 3.纸笔和实物相结合来源于网络:/0.5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4.多媒体(本研究中不作为研究内容) 5.其他 (三)手绘的分类 笔者根据对手绘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与理解,把手绘分成了日记型、应用型和趣味型这三个大类。 1.知识型手绘 知识型手绘主要是为了解释、说明、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是因为文字信息无法完整表达的情况下,用绘图的方式记录或描述信息。不少人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说了半天都没弄明白的问题,只画了一张图,就能够顺利地理解、明白了。图像信息有其独特的功能,可以解释、说明一些用单纯的文字信息难以解释的问题。一些医学解剖图就明显地体现了其知识性的功能。 2.日记型手绘 图 1-1-1 这一类型的手绘注重记录,可以是把现实知识型手绘 中的物体、场景、所想所感尽量还原忠实地记录下来。日记型手绘可以是对生活点滴的记录与再现,也可以是天马行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因此可以是写生,也可以是完全的创作。在写生中,根据绘画者观察角度的不同或者绘画技能的差别,完成的作品就不同。日记型手绘有有帮助记忆的功能。 3.应用型手绘 应用型手绘常常是为了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做,通常是绘画者自身头脑中的信息传递,创作的科学性更多。应用型手绘还有传达情感的功能。 大学校园美丽而广袤,宿舍楼、教学大楼、食堂都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中。校园环境很美,但对刚刚来到学校的大学新生来说,认路无疑是一大挑战。为了给上课、住宿、学习生活带来方便,一些学校里细心、贴心的学长、学姐们为新生创作了简单明了又不失趣味性的校园手绘地图。2011 年 10月中旬,华东师范大学迎来了自己 60 岁的生日。参加母校校庆的校友赵小姐惊喜地拿到一份印制精良的“手绘校园文化地图”。充满古朴感的牛皮纸张,清新的手绘风格,以及6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丰富翔实的校园介绍,让她一回家就喜滋滋地“微博秀”了,引起围观者的艳羡。本周,华师大官方微博贴出了手绘地图的下载地址,更是触动许多人的柔软情怀,一时间,网络兴起“求购买”。 世界的任何一所知名学府,都有自己的“校园地图”这一纪念品,给每一位来到学府或参观或游学的人,既提供最基本的指引功能,图 1-1-2 手绘地图 又通过辅助的介绍传承学府的文化和渊源。“了解师大,走近师大,融入师大?从打开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地图开始。”学校校庆筹备组将这一想法说了出来。活跃在学校社团联的一些擅长手绘、设计和美工的“90后”学子,在校团委的牵头下,当即揽下绘制这份文化地图的活儿。 手绘地图一经推出就受到欢迎与其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分不开的,详略得当的取材、精心布置的画面、周到贴心的小贴士等等都是大家喜爱它的理由。也许这也是为什么 2010 上海世博会所发放的导览图没有沿用常规的平面交通图的方式,而是采用实景手绘的表现方式,使每一个场馆被立体、写实而艺术地表达出来。世博会圆满谢幕后,再次打开这张导览图,世博园区的景观盛况得以重现,跃然眼前。因此很多人觉得导览图本身也是一件很好的世博纪念收藏品。 4.趣味型手绘 手绘有其娱乐的功能。在此例举近来风靡网络的杜甫像添画事件。 在 2012 年 3月,杜甫这一人物一夕间在网络上爆红,关于他在高中语文课本上被即兴改画的图片在微博图 1-1-3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导览图采用了实景手绘 来自青年报:2011年 11月 2日 来自网页:/.7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上疯传。在原本语文课文的插图位置,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而今被高中学生们进行了改造与再创作:杜甫时而手扛机枪凝视远方,时而挥刀切瓜畅快淋漓,时而身骑白马怀抱美女,时而戴着墨镜脚踏摩托,各种姿态十分有趣,被网友们戏称为“杜甫很忙”。 这一组“杜甫很忙”的课本涂鸦的原图来源于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本中登高一诗的插图,这让已经成名 1200多年的“诗圣”杜甫,突然又成了网络红人。看到图片的不少网友们纷纷追忆起当年的读书时代,课本上常常露脸的鲁迅、辛弃疾、李白、关汉卿等等,此前就被涂画成各种模样,有网友戏称,杜甫之所以现在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是因为他是“那些年,我们一起恶搞的古人”。之后,又衍生出各种杜图 1-1-4 甫的形象,笔者在此不作展开。 高中课本中杜甫像原图 对于此事杜甫草堂发了两条微博: “现阶段的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我们打开网页,看到的是: 孩子们的顽劣天性、无邪童真,枯燥课业带来的繁重压力,祖国未来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调皮的孩子,无奈的杜甫, 南村群童再次调侃诗圣,公若在世,何处?拄杖一叹,宛然一笑而已。” 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手绘创作的兴趣与热情,虽然在课本上乱涂乱画不太好,但学生们的创作积极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此展示无疑,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开设一些针对性的课程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图 1-1-5 (四)手绘的重要性 杜甫忙碌的一天来自微博 1. 培养多方面的能力2012年 3月 30日,新民地铁第 1版面:网事。 2012年3月26日21点52分和21点53分,杜甫草堂微博内容。8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司徒丽兰(Marilyn Stewart,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库兹堂大学)指出: “学校教育的基本方针之一就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口头表达,能批判性和创造性地写作的公民。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将解决问题,解除争端,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能想象得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公民应当对自我有健康的认识,能够理解尊重他人,同时意识到当地和全球的文化多样性。全面综合的艺术教育充分吸收艺术和相关科目的内容和方法,正好能为学生提供这些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普通教育的目的。” 美术作为视觉化语音,可以结合任何学科、任何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科间相联系的一部分或纽带,从而充分发挥其视觉传达和展示的功能。 2. 开发脑功能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根据神经科学家的理论,大脑急速增长的旺盛期在 10岁左右开始减缓,在青春期(18 岁左右)即将结束的时候,大脑的可塑性降低而其技能却在增加,那些已经形成的和已强化的能力就会发展起来。这一事实充分表明对儿童开展早期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虽然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或外语等方面成绩平平,甚至不及格,却能够创造优美的美术作品、演奏动人心弦的乐曲的孩子,同样可以得到智能方面的肯定,并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的文化作出贡献。 过去,人们以为创造力由右脑决定,后来研究发现,如果只用右脑,你的想法可能无法真正实现。当人们尝试去解决一个问题时,首先会专注于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和常见的解决方法,这通常是左脑的功能。当你发现这样无法解决问题时,左右脑就会协同运作:位于右脑的神经网络会扫描那些可能与问题相关的遥远记忆,大量看似无关的信息汇聚到大脑左侧,查找从未有过的思维类型、独特含义和高度抽象的概念。一旦形成这样的关联,左脑必须锁定一闪而过的“灵感”,让整个大脑从先前的“发散型”状态变成“聚合型”状态。就在一瞬间,大脑将思维的碎片“捆绑”起来,“好主意”由此诞生。这一刻,你会由衷地发出“啊哈!”的感叹,沉浸在创新的喜悦中。新墨西哥大学神经学家莱克斯?郑得出结论:那些勤于创造性活动的人更擅长控制自己的大脑。演说家、喜剧演员、运动员等在即兴游戏中表现出色,就是源于他们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模式转换的训司徒丽兰:概述全面综合性美术教育,北京:北京国际美术教育研讨会,1998年10月。 (美)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著,郭敏译儿童与艺术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8月版,第 1115页。9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练。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詹姆斯?C?考夫曼明确表示:“创造力可以通过教学获得。”但它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练习,大脑功能才能得到改善。 英国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是大脑、学习和思维技能方面的专家,出版了80多部专著与合著。他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这一概念在1974年的春天随着启动大脑一书的出版,首次被正式引入世界,他的“思维导图”被称为是瑞士军刀般的思维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可以应用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它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 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 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 (2)思维导图的作用 有一位研究者R?S?尼克森(R?S?Nickerson),在加拿大心理学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上报告了一些实验。他在实验中让受试者以每秒一张的速度看600张图片。随后立即让他们接受辨识测试,平均准确率为98%!一些视觉刺激实验表明,人们对图片的辨识能力天生就不错,图片信息的辨识使用到了大量的大脑技能,因此图像经常比词汇更有感召力,更精确也更易于触发广泛的联想,从而加强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力。 图 1-1-6 把思维导图作为我们思考的工具人的左右半脑各司其职 或手段,能够使我们分清主次,更快而来自新民晚报:2010年8月13日A29,作者:唐昀。 (英)东尼?博赞 巴利?博赞 著 叶刚 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4月,第34页。10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且更清楚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关联。思维导图的用途主要体现在记忆方面,但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同样非常重要。 东尼?博赞在整理、比较了许多“杰出的头脑”们的日常手迹之后发现,像达?芬奇、爱因斯坦、毕加索、达尔文等等,他们跟同时代的人使用的线性思维不一样,他们都是不自觉地开始使用发散性思维和思维导图的。从达?芬奇笔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使用到了词汇、符号、顺序、列表、线性感、联想、分析、视觉节奏、数字、图像、维度、整体观念等等,这是个完整地表达自我思想的例子。我们通常在做笔记时,只用到了不到一半的大脑皮层,这样的话,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各种技能无法通过向上螺旋运动和生长的方式产生互动。反过来说,很多人却用一些使大脑产生拒绝和遗忘的制作笔记的方法增加大脑的负担。两个因此结合起来产生的不利影响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手绘思维导图就是希望充分地调动大脑的各项功能,挖掘大脑以及个人自身的潜能。 更全面地理解人脑后,我们知道可以将词汇和图像等信息连接起来共同处理,利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能更有效地处理信息、理清思绪,也能更有效地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记忆与创造。 (3)思维导图的创作方式 在理解了大脑的功能与图像信息的巨大潜力之后,手绘思维导图的意义不言而喻。而人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拒绝自己动手绘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现代人对词汇的过分依赖,也可能是由于许多人固执地认为,他们并不掌握良好的绘图技能,所以无法画出来。S?M?科斯林(S?M?Kosslyn)在他的思维机器中的幽灵(Ghosts in the Minds Machine)一书中说:“在我们大多数想象力的实验中,人们肯定都随着练习得到提高。”克服“画得太差”的心理,积极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尝试并使用思维导图,一定会取得进步。 3.手绘的商业价值 在不知不觉间,很多事物要是带上了“手绘”两个字,就好像变得更加时尚,更加“潮”了。如果你在 Google搜索引擎输入“手绘墙”,会马上跳出五百万条以上的信息。手绘在一些白领中颇受追捧,它代表了个性、特别、不跟随。每一个手绘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同一个作者都不能保证能绘制出一模一样的两个作品来。也许这也就是人们喜爱手绘,认为手绘是永不淘汰的潮流的原因之一吧。 (1)手绘周边产品11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一双价值十几元的普通白色底子的帆布鞋,一件成本 5元钱的白色 T恤,在上面用特殊的防脱色颜料手绘上各式创意图案之后,就可以卖到 60-120 元,价格翻了十倍甚至更多。时下,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个性手绘店,让另辟蹊径的投资者们尝到了创意产业的甜头。 (2)文化传媒 不止如此,一些宣传媒体也常常利用手绘做噱头吸引眼球。 4.生活中的手绘 (1)手绘就在我们身边 每个人都一定有不少与手绘接触的时刻,也许是节日里收到朋友送来的亲手绘制的小卡片,也许是闲时拿小纸片信手涂鸦过的小书签,又也许是生活的小区中总是张贴着各类手绘海报。身为美术专业的学生,手绘更是融入到了生活中的点点嘀嘀,比如我们日常上课的专业教室里,就以手绘背景装饰着前面,再在上面张贴着同学们个人对专业知识的一些独到的理解,以文字、绘画以及制作小道具的方法表达出来。 图 1-1-7 华东师范大学俊秀艺术楼 411教室一角(2011年)(2)美术馆与博物馆中的手绘 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创意园区、画廊等这样的艺术场所,我们能够发现更多与手绘有关的事物。展览的宣传单页、宣传册、馆内的导览图标、温馨小贴士等等,徜徉在馆内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手绘那一点活泼俏皮赶走了严肃、程式化的刻板,拉近了观众与艺术的距离。12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图 1-1-8 上海玻璃博物馆中展厅的墙面以手绘装饰,与观众互动 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中,第三展厅的一幅由著名的瑞士插画工作室 Jacques & Brigitte 所创作的巨大城市手绘墙,伴随醒目的问号,玻璃能飞得多高?或玻璃如何能说话?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问题,引导参观者去到那些隐藏的暗门后探索真正的答案。另外,玻璃博物馆还设置有 DIY玻璃创意工坊,可以让爱好者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玻璃制品,在上面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成为自己独有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动手绘制玻璃首饰。 图 1-1-9 二、创意的相关概念 (一)创意 “创意”(名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创造” (动词)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创造性”是指人们的思维或实践活动具有的创新特征。“创新”是指创造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6月第 5版,第 215页 新华字典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3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在本文中,“创意”可以解释为“具有原创性特征的思维活动”。 (二)创意的重要性美术教育的创造性取向?儿童中心,强调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活动,以发展儿童的心智和创造力,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追求的是美术教育的外在价值。这种以创作主义教学为核心的、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工具论。其思想基础是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所创导的“进步教育运动”。三、课程与美术教学 本研究所指的课程与教学包括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以及校外美术课程与教学,即常规的学校课堂美术课程与教学以及校外机构的美术课程与教学。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唐代的学者孔颖达在对诗经的注疏,南宋朱熹也多次运用过这个概念。当时“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课程”一词所对应的英语翻译是“curriculum”,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的“currere”,愿意为跑道,作为教育上的术语意指学习者学习的路线。据牛津英语字典的注释,课程正式作为教育术语使用,最早见于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在 1859 年所撰写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将课程定义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教育学者对课程有不同的理解。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课程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计划。这一计划指对学生造成影响的所有经验和活动,包括课图 1-1-10 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计划。 课程包括了四个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钱初熹: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月,P2914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手绘创意课程与设计课程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运用到纸笔,注重作者的创意表现,但两者有不尽相同。手绘创意课程中,学生所绘制的可以是自己的情感体现,不需切实应用或产生精确的数据或实体。而设计课程中还有手工制作等非绘画性质的创作表现方式。笔者使用图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美术教学 1.美术教育的定义 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性,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之功效。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美术教育,也被称作“造型艺术教育”、 “视觉艺术教育”等,不同的名称体现了对美术教育含义的不同理解。以往的美术教育主要指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这四大门类的知识、技法的学习。“造型艺术教育”所侧重的是以造型原始以及其组合规律为主线的工艺、设计等知识和技法的学习,强调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视觉艺术教育”这一说法则超越了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等传统美术门类的界限,其学习内容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和现象,强调视觉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又出现了“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 Culture Art Education,简称 VCAE)的提法,其范围进一步扩展为“每天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的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引导学生建立对其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的思考和解读能力。尹少淳: 美术及其教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 6月。 钱初熹: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月,P1715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第二节 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研究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研究 本研究涉及到的美术教科书包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1 年版和 2003 年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 年版中小学各个年级的中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美术教科书;还有日本文教出版株式会社 2002年版和 2006年版、新加坡皮尔逊朗文、美国戴维斯出版社、台湾康轩文教事业出版社美术教科书。部分教科书因笔者无法收集整套,所以没有纳入到统计的范围内。 (一)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科书的研究 这套教材以中国教育部 2001 年 7 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由常瑞伦主编,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12003年初审通过,人民美术出版社于 20012006年出版,无论啊使用范围和市场份额上都具有优势,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美术教科书学习内容的组织以单个课例构成,每一课例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每册由 1820个课例构成。课例内涵盖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图 1-2-1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人美版教科书 每册 40页,18册共 720页。每册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版”)教科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封面(包含标题)、封二封三(作品欣赏)、目录、正文、封底(学生作品欣赏)。每一课例由课题、课文、范例作品、材料和工具、方法和步骤、创作场景、学生作品、学习要求或作业提示等组成。 学习内容在难度上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各年级的内容各有侧重点。 教科书为全彩色铜版纸印刷,16开本,尺寸为 184260mm,每册40页。封面有题目、册书、年级、出版社等信息,并绘有装饰性图案,各册封面色彩不同。16 手绘创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封底内容包括小幅学生作品一张、出版信息及“人民美术出版社教育资源网”的网址等。内页的图版内容分为以下几类:范例作品(包括艺术家作品和学生作品)、方法步骤、材料工具、教学或创作的场景、图库(包括自然或生活场景)等。 1.手绘课题内容研究 笔者整理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科书共 18 册,面对的学生年龄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发现其中可以归入“创意手绘美术课程”的数量共 19课,以下是课程内容明细。序数 册 课 课题 1 第 13册 第 2课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2 第 13册 第 3课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3 第 13册 第 11课 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4 第 13册 第 13课 设计吉祥物 5 第 13册 第 14课 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6 第 14册 第 2课 手绘线条图像?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