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学场地设计闫寒 著1 场地表达1、 等高线上的高程注记数值字头朝向上坡方向,字体颜色同等高线颜色。2、 相邻两条等高线,两者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间距,两者的垂直距离(即高差)称为等高距。3、 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中将等高线分为:(1)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相应比例尺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细线)。(2) 计曲线(加粗等高线):从零米起算,每隔4条基本等高线加粗成粗实线。(3) 间曲线(半距等高线):按等高距的1/2测绘的等高线,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4) 助曲线(1/4距等高线):按等高距的1/4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表示。4、 一般要求规划部门提供的地形图中表达的都是绝对高程(或称海拔高程)。5、 中国黄海平均海绵作为中国的水准基面,即零高程面。6、 在局部地区,常以附近某个特征性强或科士威固定不变的某点作为高程起算的基准面,由此形成相对高程(或称为相对标高)。7、 一般1:500和1:1000的地形图上用1m的等高距。8、 在1:100和1:200的地形图上往往等高距定为0.1m,甚至到0.05m。9、 限制道路坡度值,相当于限制道路等高线间距值,要求道路等高线间距。当道路等高线间距小于等高线间距时,与相邻等高线垂直;当道路等高线间距大于等高线间距时,选择圆弧与等高线的交点。10、 护坡分为填方护坡和挖方护坡。6 道路1、 国道及升到干线公路可选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二级公路;交通量不大的干线公路或一般县、乡公路可选用三级公路,交通量小的县、乡公路可选用四级公路。2、 快速路:(设计年限(交通量达到饱和)20年)(1)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央隔离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2)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当今出口较多时宜在两侧另设置辅道。(3) 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4) 快速路的机动车道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3、 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设计年限20年)(1)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到行驶;交叉口之间分割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宜连续。(2) 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4、 次干路: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停车场等。(设计年限20年)5、 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各种用地的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设计年限10-15年)(1) 支路不能直接与快速路连接,可与平行于快速路的道路相连。在快速路两侧的支路需要连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穿过快速路。(2) 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级别设计速度(km/h)双向机动车车道数机动车道宽度(m)分隔带设置采用横断面形式快速路80,6043.75必须设双、四幅主干道60,5043.75应设单、双、三、四50,403-43.75应设单、双、三40,303-43.75,3.5可设单、双、三次干道50,402-43.75可设单、双、三40,302-43.75,3.5不设单30,2023.5不设单支路40,3023.5不设单30,2023.5不设单2023.5不设单6、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横断面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1)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部分(2)分离式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部分。(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等同主线衔接处,应设置变速车道,宽3.5m。(4)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2.25m时,应设紧急停车带。设置间距:平原微丘区300m左右;山岭重丘区位500m左右。紧急停车带的宽度包括硬路肩在内为3m,有效长度30m。紧急停车带原则上是左右对称设置。7、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横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组成部分。8、 四级公路路基宽度采用4.5m时,应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是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错车道处的路基宽度6.5m,有效长度20m。9、 城市道路常见的断面形式:单幅路(一块板)、双幅路(二块板)、三幅路(三块板)、四幅路(四块板)。10、 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11、 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将行车道分为两部分,上下向车辆分项行驶。12、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40m的道路。13、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14、 路拱的主要作用是排水。15、 公路路拱横坡及城市道路路拱横坡的确定路面类型路拱坡度(%)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1-2其他沥青路面,整齐石块1.5-2.5半整齐石块,不整齐石块2-3碎、砾石等颗粒路面2.5-3.5低级路面3-4注:路肩横坡一般较路拱坡度大1%-2%;六车道、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宜采用较大的路面横坡。16、 城市道路路拱横坡路面类型路拱坡度(%)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1-2沥青灌入式碎(砾)石,沥青表面处置1.5-2碎、砾石等粒料路面2-3注:快速路路拱设计坡度宜采用大值;纵坡度大时取小值,纵坡度小时取大值;严寒积雪地区路拱设计坡度宜采用小值。17、 路缘石宜高出路面边缘10-20cm。缘石宽度宜为10-15cm。路缘石有立式、斜式、曲线式。18、 公路设计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路缘石旗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高度不宜过高,高度12cm,采用斜式或曲线式。19、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km/h)120100806010060804060304020最大纵坡(%)345546576869注: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在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20、 公路最小纵坡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道路排水。公路最小纵坡为0.3%。一般最小纵坡采用0.5%为宜。对于干旱少雨地区,在横向排水良好、不产生积水的前提下,页可不受此最小纵坡的限制。21、 坡长限制主要是对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22、 各级公路最小坡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km/h)120100806010060804060304020最小坡长(m)最小值30025020015025015020012015010010060一般值4003502502003502002501602001301308023、 各级公路最大坡长(坡度限制坡长)(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km/h)120100806010060804060304020最小坡长39001000110012001000120011004700800900100080010009001100100011001100120056007008008007008008009009001000650060060060060070070080075006008300400920024、 在同样设计速度要求下,一般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坡度比公路最大纵坡坡度小1%。25、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最大纵坡限制值(%)677899最大纵坡推荐值(%)455.5678注:海拔3000-4000m的高原城市道路的最大纵坡度推荐值按表列数值减少1%。积雪寒冷地区醉倒纵坡度推荐值不得超过6%。26、 城市道路最小坡长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最小坡长(m)290170140110856027、 城市道路最大坡长(坡度限制坡长)(m)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纵坡长度(%)55.5666.5766.576.578最小坡长(m)60050040040035030035030025030025020028、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根据道路所处地区和构造特点,分为三种,即明式、暗式和混合式。29、 明式系统是利用地面上的渠道及相应设施,汇集和排除道路的地表水,包括排水沟、边沟、截水沟等,一般在这些设施上设置盖板等。郊区道路和公路地面排水相同。30、 暗式系统是地表水经地下的管道汇集和排除,包括雨水口、连管、检查井等。31、 混合式系统是明式系统和暗式系统的混合体。32、 雨水口的形式有平蓖式、立式和联合式等。33、 雨水口参考间距(m)道路纵坡(%)33-44-55-66-20雨水口的参考间距(m)20-3030-4040-5050-6060-7034、 河网地区城市道路网布置要求:(1) 道路宜平行或春之河道布置。(2) 对跨越通航河道的桥梁,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并应与滨河路的交叉口相协调。(3) 城市桥梁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宽度应与道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等宽。在有条件的地方,城市桥梁可建双层桥,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管线设置在桥的下层通过。(4) 客货流集散码头和渡口应与城市道路统一规划。码头附近的民船停泊和岸上农贸市场的人流集散和公共停车场车辆出入,均不得干扰城市主干道的交通。35、 城市区域内的山区城市道路网布置要求:(1) 道路网应平行等高线设置,并应考虑防洪要求。主干路宜设在谷底或坡面上。双向交通的道路宜分别设置在不通的标高上。(2) 地向高差特别大的地区,已设置人、车分开的两套道路系统。(3) 山区城市道路网的密度以大于平原城市。36、 城市环路布置要求(1) 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2) 外环路已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当成是放射的干路与外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3) 大型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其他车辆应在环路外的道路上行驶。(4) 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的流量流向确定,可采用半环或全环。37、 地震设防的城市道路要求:应保证真厚城市道路和对外公路的交通畅通。(1) 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应保证有10-15m。(2) 新规划的压力主干管不宜设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车行道下面。(3) 路面宜采用柔性路面(它主要包括各类沥青面层、块石面层、沙石路面中的级配碎(砾)石、水结构碎石、填隙碎石及其他粒料路面面层,另外,各种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如天然砂砾)叫做柔性路面基层(简称柔性基层)。(4) 道路立体交叉口宜采用下穿式。(5) 道路网中宜设置小广场和空地,并应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地,划定疏散避难用地。38、 平面交叉口的型式有十字形、t形、y形、x形及环形交叉等。39、 大、中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形式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立体交叉口立体交叉口立体交叉口;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无主干路立体交叉口;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平面环形交叉口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次干路平面环形交叉口;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支路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40、 小城市的道路交叉口的形式规划人口干路支路5万人干路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平面环形交叉口;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支路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1-5万人干路平面环形交叉口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支路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1万人干路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不设信号灯的平满交叉口支路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41、 道路交叉口设计原则(1) 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流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2) 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4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3) 为提高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可在进口道范围内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拓宽车道。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铺装宜适当加宽,并恰当的组织行人过街。(4) 快速路的重要交叉口应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主干路上的重要交叉口宜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5)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等的要求。(6) 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语标线。(7) 前期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42、 交叉口渠化设计原则(1) 应根据交通量、流向,增设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数。(2) 交叉口交通岛的设置应有效的引导车流顺畅行驶,避免误行。(3) 进出口道分隔带或交通标线应根据区划要求布置,并应与路段上的分割设施衔接。43、 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应设展宽段,增加车道条数。应根据规划的交通量和车辆在交叉口进口停车排队的长度确定。无统计数据时,预留展宽段的用地规划:(1) 当路段单向三车道时,进口道至少四车道。(2) 当路段单向两车道或双向三车道时,进口道至少三车道。(3) 当路段单向一扯到时,进口道至少两车道。44、 展宽段的长度,在交口进口道外侧自缘石半径的端点向后展宽50-80m。45、 出口到展宽段的宽度,根据交通量和公共交通设站的需要确定,或与进口道展宽段的宽度相同。46、 环形交叉口适用于多条道路交汇或转弯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环形交叉口设计规划:(1) 多条道路交汇时相邻道路中心线间夹角宜大致相等。(2) 快速路或交通量大的主干路上均不应采用环形平面交叉。(3) 坡向交叉口的道路纵坡度3%时,不宜采用环形平面交叉。(4) 当城市道路网中整条道路实行联动的信号灯管理时,期间不应设环形交叉口。47、 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1) 中心岛的形状应根据交通流特性采用圆形、椭圆形或卵形等,其尺寸应满足最小交织长度和环道计算行车速度的要求。(2) 在交通繁忙的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不宜建成小公园。(3) 中心岛的绿化不得遮挡交通的视线;中心岛上不应设置人行道。(4) 环形交叉口进口出口道路中间应设置交通导向岛,并延伸到道路中央分隔带。48、 环道的布置和宽度:(1) 环道的车行道可根据交通流的情况,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或分行布置。分行时可用分隔带、分隔物或标线分隔。分隔带宽度应1m。(2) 环道的机动车道一般采用三条。(3) 车道宽度应包括弯道加宽。(4) 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交汇道路中的最大机动车车行道宽度,也不宜超过8m。(5) 环道外侧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各交汇道路中的最大人行道宽度。(6) 环道纵坡度不宜大于2%,横坡度宜采用两面坡。(7) 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49、 三幅路、双幅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km/h)30252015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m)33-3820-2510-156-1050、 停车视距,即机动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51、 城市道路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8060504540353025201510停车视距(m)1107060454035302520151052、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等因素。设计原则:(1) 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主要道路。(2) 交叉口设计范围的的纵坡度,宜2%。困难情况下应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焊丝生产制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水库扩建工程技术方案
- 活化酯生产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生物科技私募股权融资协议八大关键条款规范
- 休闲度假村精装商铺租赁与旅游度假服务合同
- 离婚协议达成后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变更合同
- 《跨国婚姻解除及资产清算的离婚协议书》
- 艺术创意园区物业租赁与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协议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展示
- 校本研修教学课件
- 物业客服部日常工作
- 一例外周静脉炎的护理个案讲课件
- 慢性便秘病人护理
- 商铺意向金协议书
- (高清版)DB13∕T 5817-2023 河流(湖泊)健康评价技术规范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达人合作协议书范本
- 《乳腺癌的护理查房》课件
- 学校教职工网络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