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docx_第1页
2015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docx_第2页
2015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docx_第3页
2015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二) 诊断篇 本篇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急诊临床 诊断思维、诊断流程及诊断标准,包括对不同严重程 度的患者进行评估的标准及内容等问题做简要阐述。 1 ACS 的急诊临床诊断思维 急诊医师诊断 ACS 需养成全面临床诊断思 维,首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损伤 标志物等常规检查,进行急诊 ACS 的临床诊断;其 次,综合评估患者的基础状况和临床特点进行相 关诊断,后者有助于判断急诊 ACS 的发生、发展及 预后。 在临床上有些急诊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 和糖尿病等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以呼吸困 难、心悸、恶心、呕吐、头晕等来就诊,而教科书上 典型的胸痛和心电图改变等表现并不明显,甚至 某些患者的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可无 异常,故对于可疑 ACS 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及 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 物检查,并动态监测。 2 ACS 的急诊临床诊断 2. 1 症状 典型的心绞痛位于胸骨后或左胸部,呈 压榨性、紧缩感、憋闷或烧灼感等,可向左上臂、下 颌、颈、背、上腹部、肩部或左前臂尺侧放射,一般持 续 2 10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 3 5 分钟可 缓解。 诱发因素包括:劳累、运动、饱餐、寒冷、情绪 激动等。 不稳定心绞痛(UA)胸痛的性质与诱因通 常与稳定性心绞痛相同,但通常程度更重、持续时间 更长,可达 10 分钟以上,且休息时也可发生。 ST 段 抬高心肌梗死( STEMI) 与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的压榨性 胸痛或压迫感,持续时间多在 30 分钟以上,多伴有 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含服硝酸甘油 后不完全缓解。 急诊医师还应注意非典型疼痛部 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 ACS 不典型的表现者 (如以心力衰竭、晕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尤其是 女性、老年和糖尿病患者。 2. 2 心电图 心电图是 ACS 的一线诊断工具,国 际国内指南3 - 5 中都明确指出对疑似 ACS 胸痛的 患者应在到达急诊后 10 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 2. 2. 1 UA 心电图 UA 发作时只有 40% 80% 的 患者出现心电图的改变,除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一过 性 Q 波外,绝大多数表现为 ST 段的抬高或压低,以 及 T 波的改变。 T 波倒置:可表现为振幅下降、T 波低平或倒置,倒置 T 波的形态多呈“冠状 T 波”;T 波倒置反映急性心肌缺血,通常出现在 2 个导联以 上,临床上仅有心电图 T 波倒置者一般预后较好。 ST 段改变:常见而重要,可表现为抬高或压低;一 过性 ST 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痉挛,一过性 ST 段压 低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而新近出现的、显著 而持续的抬高则可能发生了 STEMI。 2. 2. 2 NSTEMI 心电图 ST - T 波动态变化是 NSTEMI 最有诊断价值的心电图表现,包括 ST 段不同 程度的压低和 T 波低平、倒置等,或者发作时倒置 T 波 呈“伪正常化”,可以与 UA 心电图的改变完全相同,因 此单纯依靠心电图的改变不能鉴别两者,但临床上当 ST 段压低的心电图导联3 个,或压低幅度0. 2 mV 时,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增加3 4 倍。 2. 2. 3 STEMI 心电图 对于胸痛患者心电图出现: 在至少两个相邻导联 J 点后新出现 ST 段弓背向 上抬高,V2 V3 导联0. 2 mV(男性) 或0. 15 mV(女性),其他相邻胸导或肢体导联0. 1 mV 4 ; 新出现的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超急性期 T 波 改变,均应考虑 STEMI。 2. 3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增高水 平与心肌梗死的范围与预后明确相关,其中心肌肌 钙蛋白(cTn)是明确 NSTEMI 与 STEMI 诊断和危险 分层6的重要依据之一,与传统心肌标志物(CK、 CK - MB)相比,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不同心肌损 伤标志物有各自的诊断时间窗(见表 1)。 若有条件 者,应尽早积极使用 POCT。 9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年 1 月第 36 卷第 1 期 Chin J Crit Care Med,Jan. 2016,Vol 36,No. 1 表 1 心肌损伤标志物时间窗 时间 肌红蛋白 cTnT cTnI CK - MB CK 开始升高时间(h) 1 2 2 4 2 4 6 4 6 峰值时间(h) 4 8 10 24 10 24 18 24 12 24 持续时间(d) 0. 5 1. 0 10 21 7 14 3 4 2 4 2. 4 诊断标准 目前临床上 ACS 的诊断标准为STEMI:剧烈 胸痛持续时间 30 分钟,心电图有 ST 段弓背向上 抬高,心肌损伤标志物 CK - MB 升高超过参考值上 限 2 倍以上,cTnT 或 cTnI 阳性;NSTEMI:持续的 胸痛,心电图无 ST 段的抬高,表现为一过性或新发 的 ST 段压低或 T 波低平、倒置,CK - MB 升高超过 参考值上限 2 倍以上,cTnT 或 cTnI 阳性;UA:胸 痛,心电图无 ST 段抬高,表现为 ST 段压低或 T 波 低平、倒置,CK - MB 可升高,但不超过参考值上限 的 2 倍,cTnT 和 cTnI 阴性。 对于典型的 ACS,尤其是 STEMI 的诊断,不能因 为等待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而影响及时诊断,甚至延 误治疗。 若依靠症状、心电图不能确定诊断,此时的 正确做法是:每 15 30 分钟重复心电图 1 次,一旦发 现 ST - T 动态变化,则立即做出 ACS 诊断。 3 危险评估 ACS 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病死率高,对患者的 危险评估应该贯穿于 ACS 诊治的全过程:临床上进 行早期危险评估与分层,既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与 预后,又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取。 3. 1 NSTE - ACS 的危险评估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体征、心电图 及生化标志物等指标进行早期危险分层3 (见表 2)。 近年来早期危险分层工具开始得到临床的认可, 其中最常用是 GRACE 评分系统(见表 3),可以预测 NSTE - ACS 院内与6 个月病死率(见表4);该危险评 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年龄、心率、收缩压、血肌酐、心功 能 Killip 分级、是否有已知心脏事件、心肌损伤标志 物、ST 段改变等 8 项。 对于 NSTE - ACS 患者,推荐 使用 GRACE 评分作为入院/ 出院的首选评分方 法9 ;若 GRACE 评分 140,应尽快在 24 小时内行急 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中危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血 运重建可推迟,但最好在入院 72 小时内进行。 TIMI 危险评分是临床上另一较常用的评分方 法。 2000 年提出的针对 NSTE - ACS 的 TIMI 危险 评分,主要包括 7 项指标,即年龄超过 65 岁、3 项 冠心病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以及吸烟)、既往冠状动脉狭窄超过 50% 、ST 段 改变(抬高0. 5 mm)、严重心绞痛症状(24 小时内 发作 2 次)、过去 7 天内应用阿司匹林以及心肌损 伤标志物升高。 每一项评 1 分,评分 0 1 的患者 14 天三重终点(死亡、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需 要急诊血运重建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 4. 7% ,而 最高风险者(评分 6 7 分)14 天三重终点发生率则 高达 40. 9% 。 NSTE - ACS 的 TIMI 危险评分能较好 地预测患者 14 天内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且 TIMI 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和病 变性质均呈良好的相关性,可协助临床医生进行治 疗决策;其缺点是没有定量每项指标的权重程度,且 未包括心力衰竭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如 血压和心率等)。 表 2 NSTE - ACS 临床早期危险分层 项目 高风险(至少具备一条) 中度风险 (无高风险特征但具备下列任一条) 低风险(无高、中风险 特征但具备下列任一条) 年龄 75 岁 70 岁 - 病史 48 小时内缺血症状恶化 既往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冠脉旁 路移植术或使用 ASA - 胸痛特点 长时间( 20 分钟)静息时胸痛 长时间( 20 分钟) 静息时胸痛但 目前缓解,有高或中度冠心病可能, 静息时胸痛( 20 分钟) 其他临床表现 缺血引起肺水肿、新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 或原杂音加重,第三心音或新出现啰音或原啰 音加重,低血压,心动过速 - - 心电图 静息时胸痛伴一过性 ST 段改变( 0. 05 mV), aVR 导联 ST 段抬高 0. 1 mV,新出现束支传 导阻滞或持续性心动过速 T 波倒置 0. 2 mV,病理性 Q 波 胸痛时心电图正常或无变化 心脏损伤标志物 明显增高(即 cTnT 0. 1 g / L) 轻度增高(cTnT 0. 01 g / L) 参考值上限 10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年 1 月第 36 卷第 1 期 Chin J Crit Care Med,Jan. 2016,Vol 36,No. 1 表 3 GRACE 评分系统 年龄 分值 心率 分值 收缩压 分值 血肌酐 分值 Killip 分级 分值 危险因素 分值 30 0 30 39 8 40 49 25 50 59 41 60 69 58 70 79 75 80 89 91 90 100 50 0 50 69 3 70 89 9 90 109 15 110 149 24 150 199 38 200 46 80 58 80 99 53 100 119 43 120 139 34 140 159 24 160 199 10 200 0 0 0. 39 1 0. 40 0. 79 4 0. 80 1. 19 7 1. 20 1. 59 10 1. 60 1. 99 13 2. 00 3. 99 21 4. 0 28 0 20 39 59 院前心脏骤停 39 ST 段下移 28 心肌酶升高 14 表 4 根据 GRACE 评分评估 NSTE - ACS 患者 住院期间和 6 个月死亡风险 风险分类 住院期间 出院至 6 个月 GRACE 评分 病死率(% ) GRACE 评分 病死率(% ) 低 108 1 88 140 8 118 8 3. 2 STEMI 的危险评估 目前认为 STEMI 的危险 评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应在整个住院期间反 复进行,出院时还需再次评估。 STEMI 早期死亡的 独立预测因子包括:年龄、Killip 分级、再灌注时间、 心脏骤停、心动过速、低血压、前壁梗死、陈旧性心肌 梗死、糖尿病、吸烟、肾功能和生物标记物;目前多强 调运用风险(TIMI)评分、PAMI 及 GRACE 模型预测 住院期及 6 个月内病死率。 4 ACS 急诊诊断与评估流程3 - 8 (见图 1) 急诊检查 BP、HR、SpO2 查 CK、CK-MB、cTn 查凝血功能、电解质 评估再灌注治疗 ST 段抬高或新发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104min 完成心电图 必要时查胸片、 超声心动图 疑似 ACS 的胸痛 心电图不具诊断性 / 初次心肌标志物阴性 ST 段压低、T 波倒置 / 进行性胸痛 /心脏标志物 阳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脏标志物阳性 STEMI 高危 观察随防 48 小时 心电图、心脏标志物 无症状复发 / 随访检查阴性 缺血性胸痛复发 / 随访 检查阳性证实 ACS 诊断 负荷试验诱发缺血,如有 缺血考虑评估左室功能 结果阳性证实 ACS 诊断 入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预约门诊随访 结果阴性证实 ACS 低危 NSTE-ACS 高危 图 1 ACS 急诊诊断与评估流程 核心起草组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于学忠,郭树彬,张新超,周荣斌,赵晓东,钱传云, 赵 敏,朱继红,邓 颖,曹 钰,郑亚安,付 研, 魏 捷,张 茂,李超乾,梁显泉,商德亚,李 莉, 张 泓,杨立山,曾 红,詹 红,李 毅,秦历杰, 孟庆义,陈玉国,楚英杰,史旭波,沈珠军 通讯作者: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急诊科,E - mail:shubinguo 126. com 参考文献 1 Niska R, Bhuiya F, Xu J. National hospital ambulatory medical care survey:2007 emergency department summaryJ. Natl Health Stat Report, 2010,26:1 - 31. 2 Fox KA, Dabbous OH, Goldberg RJ, et al. Prediction of risk of death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six months after presentation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rospective multinational observational study(GRACE)J. BMJ, 2006,333(7578):1091.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2012,40(5):353 - 367. 4 OGara PT, Kushner FG, Ascheim DD, et al. 2013 ACCF / 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 -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ecutive summaryJ. J Am Coll Cardiol, 2013, 61 (4): e78 - 140. 5 Steg PG, James SK, Atar D, et al.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 - segment elevationJ. Eur Heart J, 2012,33(20):2569 - 2619. 6 Bonaca MP, Wiviott SD, Braunwald E,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European Societ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