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重庆市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1综合说明1.1概述1.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武隆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武隆县人民政府授权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于1998年成立,2003年10月正式挂牌运行,注册资金1亿元。近年来,公司通过整合全县存量资源和土地一级开发,以独资、联营、合营、参股、控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城市、旅游、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积极从事全县重点项目的投融资和监管,经营管理国有资产。主要经营范围:城市基础建设、交通、旅游、水利、电力、农业等项目建设投资;国有资产及其它资产的经营;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县政府授权公司进行土地储备、整治、开发、整理等。公司主要经营业绩有:全面建成县城南岸堤防工程,成了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大幅度提升了城市形象;在武隆县首个尝试采用BT投融资建设模式成功运作了中堆坝回填整治工程,整治出成片黄金商业地产约1000亩,拓宽了城市发展的空间等。建设地点: 武隆县县城编制单位: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咨询服务机构。主要从事水利、电力工业和民用建筑、市政道桥、生态建设与环境工程、岩土工程等项目的规划咨询、前期论证、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编制及咨询评估、项目管理等业务。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承担重庆市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咨询、前期论证、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编制、评估咨询等工作1500余项,内容包括重庆市梁滩河流域水环境(防洪、生态、水污染治理)综合治理工程、九龙坡严家桥节制闸工程、铜梁县巴川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江津区支坪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重庆市彭水县城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等城市防洪工程的可研编制及咨询评估工作,具有丰富的城市防洪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经验。1.1.2项目建设背景重庆市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直辖市,具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集移民地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市情。武隆县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地形多以深丘、河谷、山地为主,全县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八分山、半分地、半分水”是武隆县地形条件的真实写照。县域内河流众多,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贯全境,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河道落差大,受降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受地形条件限制,武隆县主城区基本只能沿乌江干流峡谷带发展,城市空间狭小,规划的武隆县新城区段河道目前处于天然状态,防洪标准不达标,洪水极易漫滩上岸,对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和 “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武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乌江武隆县新城区段存在的防洪问题,决定对该段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拟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和完善该区域内城市防洪等基础设施,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拓展武隆县城市发展空间。武隆县投资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委托我单位进行武隆县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我单位根据委托合同书要求,多次组织设计人员赴现场查勘、收集资料,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编制了亚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武隆县心情才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武隆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水务局及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1.1.3编制依据设计委托书、武隆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重庆市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1.2水文1.2.1水文气象1.2.2基本资料1.2.3设计洪水1.2.4水文流量关系1.2.5支沟洪水1.3工程地质简要介绍工程地质主要结论及成果。1.4工程任务和规模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任务是:以城市防洪为主,兼有岸坡整治,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综合任务。根据武隆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到2020年远期城区人口6.5万人,小于20万人,为一般城镇。按防洪标准(GB50201-1994),等别为等,该工程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武隆县新城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的范围为:工程起点位于县计生委,与原世行贷款项目相接,终点位于国道319线大木桥上游县废品场,堤线全长约2.6km,沿堤线共布置6处排洪箱涵,工程沿河每隔约500m设置一下河梯道,共布置梯道4处。道路管网1.5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堤线布置本工程堤线布置以长江委批准的治导线为基准,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间平缓连接,无折线或急弯,同时尽可能利用有利地形。堤线布置详见附图集中“平面布置图”,批准、设计堤脚线控制点坐标见第6章。1.5.2护岸方案选择武隆县城区位于乌江边上高山峡谷地带,城市发展空间狭小,在护岸型式选择时,根据本工程河道特点,在充分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适应城区交通布置和城市发展的要求。防洪护岸工程型式为两级挡墙+斜坡绿化堤型。第一级挡墙为衡重式,墙高816m,墙后采用块石回填;斜坡绿化坡比1:2,采用C15砼框格植草护坡,斜坡顶部设马道,马道高程193m,宽3m;第二级挡墙为扶壁式挡墙,高14m,迎水面直立,墙后采用碾压土石回填。县计生委段由于覆盖层较厚,基岩埋藏很深,对于该段采用C30钢筋砼灌注桩承台+单级挡墙护岸堤型。挡墙为衡重式,墙高14m,墙后采用碾压土石回填。1.5.3排洪建筑物工程修建后,项目区内将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汇入截流管,统一排往污水处理厂,地面雨水通过市政排雨水管排入支沟或涵洞集中排入乌江。根据自然地形和新城区规范,本阶段拟沿堤线共布置6处排洪箱涵,箱涵的布设位置与天然支沟位置基本协调一致。1.6工程管理简要介绍工程管理主要结论及成果。 1.7施工组织设计简要介绍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方案及成果。1.8工程占地简要介绍工程直接、间接影响范围及征地拆迁实物指标。1.9水土保持及环境影响评价简要介绍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及采取的相关工程措施。1.10投资估算简要介绍工程总投资及其构成,提出资金筹措方案。1.11工程特性表表1-1 工程特性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气象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mm多年平均蒸发量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年平均日照时数h多年平均无霜期天二水文1流域面积全流域面积km代表水文站控制面积km2利用水文系列年限年3代表性流量设计洪水流量m/s4防洪标准城镇防洪工程三工程效益指标l防洪堤保护耕地及人口耕地亩人口人四主要建筑物1堤防工程总长度m地基特性地震烈度度堤型堤项宽度m堤项高程m最大堤高m2市政工程3绿化工程4其他工程五施工1主体工程量2主要建筑材料3施工临时道路Km4施工工区m5临时建筑m6导流方式7总工期月六经济指标1静态总投资万元2总投资万元3内部收益率4经济净现值万元5效益费用比2社会经济概况2.1自然地理条件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与武陵山系分交的褶皱地带,位于东经1071310856,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km,南北宽75km,距重庆市区128km,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位于重庆“一圈两翼”的交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是千里乌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武隆县城所在地想口镇,是重庆市首批启动建设的“百个经济强镇”之一,拥有“百镇工程”优惠政策、国家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的优惠政策以及武隆县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及区位在周边各县中非常突出,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武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呈明显的立体气候。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8.5,无霜期大于300天,年降雨量近1000mm;中山地带年平均气温11.2,无霜期230天,年降雨量超过1200mm。降雨量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季节差异明显,5-10月份的降雨量为829.33mm,占全年降雨量的76.37%,11-4月的降雨量为252.94mm,占全年降雨量的23.63%,高山地区比河谷地区降水稍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年最大风频是东风,次多风频为西北风。武隆县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地形多以深丘、河谷、山地为主,全县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八分山、半分地、半分水”是武隆县地形条件的真实写照。县域内河流众多,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贯全境,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河道落差大,受降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受地形条件限制,武隆县主城区基本只能沿乌江干流峡谷带发展,城市空间狭小。2.2社会经济现状2.2.1社会经济现状全县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41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7328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6951万元,增长21.1%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9876万元,增长18.4%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6.034.249.9调整为14.836.94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2.3%、50.7%,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1.2、7.3、8.8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0797元,增长16%。全年全县从业人员24.83万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66万人,增长5.3%。一产业从业人员11.98万人,增长0.5%,二产业5.36万人,下降8.1%,三产业7.49万人,增长2.8%。2.2.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功能定位。将武隆县建设成为重庆的旅游大县和能源大县,乌江流域的信息、商贸、科技、文化中心。充分挖掘县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同周边旅游区县的合作与协调发展,为带动乌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重庆市整体环境为背景,乌江流域区县为依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旅游、能源等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骨干企业,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在继续抓好以烤烟为龙头,桑蚕、苎麻、山羊、反季节蔬菜、猕猴桃等为骨干的农业基地的同时,致力提升电力工业、制药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建成经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县。(3)战略重点:突出中心城市地位。贯彻集约型的城市化发展方针。建立现代化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业劳动力的非农业转化,促进产业向城镇和经济流向轴线集聚,通过空间开发,促进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突出旅游地位、强化旅游特色。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促发展,以开放促旅游,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县对外开放和经济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组织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和仙女山高原风光游,乌江画廊地质公园探险游,芙蓉江、芙蓉洞风光游,适度开发白马山探密旅游。维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止破坏性开发,保证社会、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利用与城镇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制度创新;通过人才开发和科技开发,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培育与扶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个体经济潜力。2.3河道现状评价乌江为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拟建工程区段两岸大部分岸坡是顺向破,局部江岸为冲击层,山高沟深,坡度较陡。一旦遭遇洪水浸泡和冲刷,使得原本无堤防工程保护的自然岸坡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特别是汛期洪水陡涨陡落,导致江岸不断崩塌和滑移,极易诱发塌陷、塌岸和滑坡等次生灾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目前工程区市政基础设施的缺失,区内污水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卫生环境较差,周围水质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库岸景观和城市形象也受到损害。工程起点图一:工程区现状(一)工程区(三桥下游)图二:工程区现状(二)工程区(三桥上游)图三:工程区现状(三)123水文3.1流域概况3.1.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东麓危宁 县盐仓,横穿贵州省中部,在黔东北出境入重庆市,于涪陵汇入长江。乌江流域水系分布图见图3.1-1。图3.1-1 乌江流域水系图乌江流域位于东经1041010912,北纬25563022,全长1037km,流域集水面积87920km2,分属云南、贵州、湖北和重庆四省市,其中约80%位于贵州省境内。乌江流域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地形起伏,河谷深切。西有乌蒙山(主峰韭菜坪高程为2900m)与牛栏江、横江为界;大娄山屏障于北,为乌江与赤水河、綦江分水岭,高程在1500m 左右;南面苗岭横亘于乌江与珠江之间,分水岭高程在11502000m;武陵山雄峙于东北,与洞庭湖沅水流域为界,高程7002572m。流域西部为20002400m 高程的高原,中部为12001400m 高程的黔中丘陵平原,东北部则为500800m 高程的低山丘陵。东西向高差变化大,南北向高差变化小。流域出露地层,以三叠系、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最广,全为沉积岩。其中碳酸盐类岩占70%以上,卡斯特现象甚普遍,溶洞、暗河较多,流域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乌江干流两岸多为悬崖峭壁,河道弯曲,槽窄水急,礁多滩险,素有“乌江天险”之称。从乌江渡至龚滩409km,计有大小险滩355 处,其中乌江渡至构皮滩河段的漩塘、天生桥、镇天洞、一子三滩等险滩最为著名。龚滩至涪陵185km,尚有大小险滩100余处。干流总落差2124m,河道坡降由上游4.29降至下游0.65,平均坡降为2.05。乌江分上、中、下游三段:河源至化屋基为上游,河长325.6km,平均比降4.29,为典型的山区性河流,大部分属深切峡谷,岩溶发育;化屋基至思南为中游,河长368.8km,平均比降1.37,大致呈东北流向,多为高山峡谷,两岸山岭与江面相对高差多在100m 以上,枯水时水面宽约30100m;思南以下为下游,河长342.6km,平均比降0.65,河流折向正北,河谷狭、宽相继出现,水面一般宽70100m,乌江各河段特征见表3.1-1。表3.1-1 乌江干流河段区分情况表河段起止地名集雨面积(km2)河长落差比降区间累计kmm上游河源-化屋基1813818138325.61398.54.29中游化屋基-思南3313251270368.8503.71.37下游思南-河口3665087920342.6221.30.65全河河源-河口879208792010372123.52.05乌江支流呈羽毛状分布,河网密度较大,平均每100km2河长约17km,流域面积左岸略大于右岸。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支流有16 条,2000km2以上支流,位于右岸的有猫跳河、清水江、石阡河、唐岩河、郁江,左岸有六冲河、野纪河、偏岩河、湘江、六池河、洪渡河、芙蓉江和大溪河等。乌江干流两岸多为悬崖峭壁,河道弯曲,槽窄水急,礁多滩险,素有“乌江天险”之称。从乌江渡至龚滩409km,计有大小险滩355 处,其中乌江渡至构皮滩河段的漩塘、天生桥、镇天洞、一子三滩等险滩最为著名。武隆县地处乌江下游,境内溪流众多,各河流均属乌江水系,有大小河流50多条,多呈树枝状和羽毛状,河道比降大,落差较集中,分南北注入乌江。除乌江外,集雨面积在50km2 以上的流经重要城镇的河流有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12石梁河、沿沧河、长头河、老盘河、清水溪、赵家河、板河沟、阳水河、猫儿沟等,各河流主要特征值见表3.1-2。表3.1-2 武隆县境内主要河流特征值统计表河流名称流经乡镇流域面积境内长度境内多年平均流量境内天然落差平均比降km2kmm3/sm芙蓉江浩口、石桥、江口788632183.21233.8大溪河凤来、平桥、鸭江205630.237.319063木棕河后坪、桐梓、沧沟537.433.415.35108532石梁河铁矿、白云、长坝、白马471.6309.3996733长头河黄莺、巷口26023.75.293555清水溪土坎187164.91109068赵家河赵家、白马102.528.32.43120525猫儿沟羊角50.5801.2820103芙蓉江发源于贵州省绥阳县黄视乡的石瓮子,由西南向东流经贵州的绥阳、正安、道真和重庆的彭水、武隆等县,于武隆县江口镇汇入乌江,是武隆水文站银盘坝址间最大的支流,全长233.7km,流域面积为7886km2,河长233.7km,平均坡降4.81。3.1.2人类活动概况乌江干支流已经建成一系列大中型水库,干流上有普定、引子渡、洪家渡、东风、索风营和乌江渡、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和银盘等水电站。这些水利工程拦蓄泥沙和调节径流洪水,改变了天然情况下的水流泥沙过程,并增加枯季径流。银盘水电站位于乌江下游河段,坝址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内、武隆县城上游约5km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4910km2,上游接彭水水电站,下游为规划的白马航电枢纽,兼顾彭水水电站的反调节任务和渠化航道功能,是重庆电网的主力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215m,总库容3.2 亿m3,工程于2011 年竣工。江口水电站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境内,芙蓉江下游,是芙蓉江梯级开发的最大一级电站。坝址距河口2.2km,控制流域面积7740km2,是芙蓉江干流开发中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江口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电工程。江口水电站正常蓄水位300m,总库容4.97 亿m3,有效库容3.02 亿m3。电站于1999 年5月开工,2003 年10 月建成。2011年12月,武隆县城下游白马杭电枢纽和芙蓉江下游浩口电站,已经举行了开工和奠基仪式。浩口水电站位于乌江南岸芙蓉江下游浩口镇,工程涉及武隆、彭水和贵州省道真县,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电枢纽工程。工程静态投资15亿元、动态投资17亿元。该电站正常蓄水位352m、装机容量12.5万kw、年均发电量3.887亿kw.h,预计3年建成。白马航电枢纽项目,静态总投资达82亿元、动态投资96亿元;正常蓄水位184m、总装机40.5万kw、年均发电量16.44亿kw.h,预计8年建成。建成后,不仅可为重庆提供大量电能,同时可改善上游银盘梯级的运行条件,增强电网的高峰运行能力。此外,还将彻底打通乌江航道瓶颈,届时乌江干流全线达到级航道标准,常年保持单船500吨级的通航能力,形成乌江黄金水道,渝东南和黔北地区交通能力将大大提升。三峡工程位于乌江河口下游483km 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交界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 万km2,约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56%,乌江为三峡库区的最大支流。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吴淞,本段下同),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m,枯水期消落低水位155m,水库有防洪库容221.5 亿m3,调节库容165 亿m3,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3.2气象特征3.2.1乌江流域气象特征(1)降水乌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60mm左右。地区分布大致呈“上游、下游大中间小”的马鞍型,且右岸大于左岸。上游各地年降水量在8001600mm,自西北向东南递增,西北部的毕节、威宁、赫章一带年降水量不足1000mm,东南部的安顺、平坝、普定、织金一带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其中珠藏站高达1600mm。中游降水量一般在10001300mm,开阳附近的清水江与干坝河流域西北有一个局部多雨区,江界河上下游河谷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江界河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986mm。下游年降水量一般在9001800mm,其中思南彭水是一个多雨区,降水分布自西向东递增,西北部一带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少于1000mm,下游右岸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800mm。降水量年内分配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88%降水量集中在410月,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其中57月占全年的50%,各月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比,以6月份的比重最大。(2)气温乌江流域年、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增;与气温随高程降低而增高的规律一致,与一般自南向北随纬度递增气温递减的趋势相反,年平均气温从上游13逐渐增高至下游的18。上游黔西北的黔西、毕节为相对低温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3。下游黔东北沿河谷地带和涪陵地区,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是乌江流域的相对高温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8左右。(3)风乌江流域上游西北部盛行风向以SE风为主,东南部以NE风 为主;中游以E和NE风为主;下游以SSE和NE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在1.02.4m/s之间,且上游大于下游。(4)蒸发、相对湿度、日照、霜、雾年蒸发量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上游向阳站达1129mm(E601),中游地区700800mm(E601),下游涪陵地区在700mm(E601)。乌江流域相对湿度较大,为76%82%,中上游地区相对湿度大于下游。贵州省有“天无三日晴”之称,全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属于低值区,其中,上游日照时数啊1350h左右,中下游地区略低,在1130m左右。与理论日照时数相比,实际日照百分率上游为30¥,中下游为25%。无霜期全年可达300d以上。冰冻现象在中下游河谷、平坝处甚为少见。多年平均雾日数1537d,上游威宁高达76d。3.2.2武隆气象特征武隆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受西风带天气系统及西太平洋副高压、西南低涡、西藏高压的影响。该县冬季主要受偏北气流控制,夏季受偏南季风影响。太平洋副高带西伸抵达本区。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据武隆气象站资料统计,武隆县多年平均气温17.4,7、8 月为高温期,8 月平均气温为27.5,极端最高气温为41(1971 年7 月27 日),1 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6.6,极端最低气温-3.5(1971 年1 月29 日)。根据实测降水量资料统计,武隆站多年平均降雨量1001.9mm,历年最大降水量161363mm(1983 年),最小年降水量681.7mm(1992 年),两者比值为2.0。历年最大月、日降水量分别为352.7mm(1983 年7 月)和121.4mm(1983 年7 月10 日)。雨季410 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86.2,6 月份降水最多,1 月份降水最少。详见表3.2-1。表3.2-1 武隆县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表时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降水量1319.639.996.1158.6163.6139.9121.688.49646.219.4101.9百分比(%)1.32.04.09.615.816.31412.18.89.64.61.9100武隆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21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3.4d,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l0mm 的天数为29.5d,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96d。武隆站多年平均风速为1.6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6.1 m/s,实测最大风速达32.0m/s,风向NW。3.3 水文基本资料乌江流域现有水文站 44 个,武隆站以上38 个,集水面积超过2000km2的支流多数设有控制站。乌江干流测站大部分始建于1939 年,虽有个别年份缺测,但多数站拥有60 余年资料,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不少测站增测水温。乌江干流测站控制的共同特点是:一般低水为浅滩控制,中高水为下游弯道和峡谷控制;测流断面冲淤变化小,河底和两岸多为岩石、陡坡,属典型的峡谷“U”型河道断面。低水水面宽在100m 以内,中、高水面宽100300m 左右,个别测站河谷略见开阔。工程区地处武隆银盘坝址之间,干流有武隆水文站,支流芙蓉江上有长坝、硝厂、浩口、伍家院子等水文站。其中,武隆、长坝、硝厂、浩口、伍家院子水文站属国家基本测站,水文测验均符合测验规范要求。主要测站情况见表3.3-1。表3.3-1 武隆银盘坝址之间水文测站资料统计表河名站名集雨面积河口距离主要资料及年份基面km2km水位流量泥沙乌江干流武隆(二)801951.71955.121951.71954.4吴淞武隆(一)83035711954.4今1954.4今1956.1今黄海芙蓉江长坝54541958.10今1959.1今1965.1今硝厂74681956.91971.71966.11971.11969.101971.1浩口74001999.6今1999.6今伍家院子12301958.121962.61967.7今1959.119611968.1今芙蓉江上有长坝、硝厂、浩口、伍家院子等水文站主要用于分析计算江口水电站的设计径流。江口水电站目前已完建,因此支流芙蓉江的水文资料可直接采用江口水电站审定值。而武隆县城上游有银盘枢纽控制,故本次主要介绍武隆水文站基本情况。武隆水文站为乌江控制站,至河口约71.0km,集水面积约83035km2,占乌江流域集水面积的94.4%。武隆站于1951 年6 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局设立,位于武隆县中兴乡,称武隆(二)站。因断面控制条件差,于1954 年4 月迁至下游9.6km 处的武隆县巷口镇,称为武隆(一)站,1956 年5 月1 日又将基本水尺上迁80m,施测水位、流量、泥沙、降水等项目至今。武隆(一)站测验河段顺直,基本水尺上游约800m 的土脑子滩低水流急、落差大,滩下河槽呈深潭,下延至测验河段内,河床呈倒坡;基本水尺下游约180m左岸有卵石碛坝,低水使河面束窄向右拐弯,形成长滩约200m,起低水控制;当水位175m 时,碛坝淹没,长滩随之消失,其下紧接猪市坝,起中水控制;再下游约2km 进入武隆峡,为高水控制。下游800m 有长头河从左岸汇入,当山洪爆发又遇乌江低水时,有短暂顶托影响。断面为单一河槽,河床两岸为石灰岩层,主槽为卵石夹沙,洪水期略有冲淤变化,1987 年在左岸基本水尺上游约80m 处新建船码头。1954 年架设高架浮标缆道,1961 年开始全部为流速仪测流。1955 年以后浮标系数按不同水位级别采用0.860.96,1960 年进行了流速仪测点精简分析,改为两点测速,1975 年实现可控硅无级调速岸上操作,测流精度较高,成果较为可靠,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武隆站泥沙测验采用JL-1 型调压式采样器,输沙率施测以洪水期为主,视含沙量变化布置测次,断沙采用全断面混合法,单沙采用固定一线两点法;悬移质泥沙颗粒取样方法为全断面混合法和十字线法,采用粒移结合法进行颗粒分析。武隆站采用浮标法测流成果在资料复核时进行修改后,该站的水位、流量、泥沙资料整编成果合理,精度较高,可满足计算要求。3.4设计洪水3.4.1暴雨特性乌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冷峰低槽、两高切变、长江横切变,其次是西槽东脊、印缅低槽等。冷峰低槽类暴雨410 月均可发生,集中出现在56 月,暴雨强度大,日暴雨量超过200mm 的暴雨在乌江上游和下游地区经常发生;两高切变类暴雨一般出现在69月,以7、8 两月最多,是盛夏季节的主要暴雨类型,但暴雨强度较小;长江横切变类暴雨多出现在57 月,以6 月最多,是高强度暴雨最多的雨型。形成乌江流域较大洪水的暴雨,其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乌江出现流域性暴雨时,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常在北纬20 附近活动。每当东西环流出现稳定形势时,南北气流汇合带的停滞,使暴雨长时间持续发生,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如1964 年6 月下旬的洪水属此类型。当环流形势不稳定,天气系统移动较快时,一般暴雨历时较短,但有时强度很大,易形成尖瘦形洪水。如1963 年7 月上旬的洪水属此类型。按日降水量等于或大于50mm 为暴雨统计,从3 月中旬至10 月中旬,乌江流域各地均可出现暴雨。年平均暴雨日数上游大于中、下游,右岸大于左岸。暴雨最多的地方是乌江上游三岔河一带,年平均暴雨日数3.9d;其次是乌江中、下游的右岸和湄潭一带为2.2d2.8d;左岸暴雨日数仅1.4d1.8d。暴雨主要出现在59 月,59 月暴雨日数、暴雨量均占全年的90左右,6 月上旬至7 月中旬多出现面积广、强度大的暴雨。一次暴雨过程最长持续时间一般为1d2d。流域内24h 点雨量均值为90mm100mm,最大3d 点雨量均值为100mm140mm,其中心均位于三岔河一带,分别大于110mm 和160mm。最大24h 点暴雨在140mm334mm 之间,以上游水城大湾站1991 年7 月1 日点暴雨333.5mm,为全流域历年实测最大点暴雨。支流芙蓉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暴雨多发生在59 月,约占年暴雨总数的90%以上,57 月更为集中,约占年暴雨总数的65%。流域暴雨日数不多,多年平均在1d 左右,上游旺草一带为暴雨多发区。3.4.2洪水特性(1)洪水特性乌江流域为降水补给河流,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集中在510 月。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汛期510 月,集中于6、7 两月(见表2.4-1),尤以6 月中、下旬发生的机会最多。乌江为山区性河流,由于暴雨急骤,坡降大,故汇流迅速,洪水涨落快,峰型尖瘦,洪量集中。乌江下游一次洪水过程约20d,其中大部分水量集中在7d 内,7d洪量占15d 洪量的65以上,3d 洪量占7d 洪量的60,而一天洪量占3d 洪量的40,大水年份则更为集中。8 月间副高脊线位置偏北,乌江流域出现年最大洪峰次数骤减。9、10 月份副高脊线南撤至北纬20 附近时,乌江流域常出现次大洪峰,个别年份还发生年最大值,如1994 年10 月10 日武隆站出现年最大洪峰流量9670m3/s。而年最大洪水出现在10 月下旬的多属中、小洪水年。表3.4-1 武隆站年最大洪峰出现次数统计月份项目5678910510次数3222041454%5.5640.737.07.41.97.4100最大洪峰流量(m3/s)105002620020900140008340967026200年份1972199919961957198819941999统计系列19512004年乌江洪水的特点是:暴雨急骤,汇流迅速,江水陡涨陡落,峰形尖瘦,洪量集中。根据统计资料,武隆站年最大洪峰、24h、72h、168h 和240h 洪量,属于同次洪水的占系列年数的90,所以短时段的峰、量关系较好。(2)洪水地区组成根据多年实测资料统计,乌江流域多年平均汛期洪量和七天洪量的地区组成比较均匀,见表3.4-2。表3.4-2 乌江汛期、7d洪量地区组成情况表河段(站名)集水面积占武隆多年平均7d洪量多年平均510月洪量1954年510月洪量%亿m3占武隆(%)亿m3占武隆(%)亿m3占武隆(%)鸭池河以上21.610.119.689.822.813619鸭池河江界河28.712.624.589.922.920128.2江界河50.322.744.118045.733747.2江界河龚滩26.01427.210326.219927.9龚滩76.336.771.328371.953675.1龚滩彭水6.95.911.538.59.877.110.8彭水83.242.682.832281.761.385.9彭水武隆16.88.817.27218.310114.1武隆10051.410039410071.4100江界河以上流域面积约占武隆控制面积的50,洪量约占45%,江界河以上各区间洪量占武隆百分数均小于集水面积百分数,江界河以下各区间洪量占武隆百分数大于集水面积百分数。大水年因暴雨分布不均,洪水地区组成有所差异,如1999 年鸭池河至江界河区间洪量占武隆百分数略大于面积比百分数,江界河以下各区间来量也不小,沿程叠加,使彭水、武隆等站出现实测系列之首的大洪水。流域内暴雨发生迟早不同,上下游洪水发生时间不尽一致。年最大洪峰出现时间一般是下游较上游早,下游5 月已出现年最大洪峰,且频次较多,上游6 月份才出现年最大洪峰;汛末910 月却相反,上游出现年最大洪峰机会多,鸭池河站可达22。由于各年形成洪水的暴雨区位置不同,常使上下游洪水排位不尽一致,历史上发生的大洪水也是如此,1878 年洪水在鸭池河居首位,而1830 年洪水在中、下游居首位。乌江武隆站相应宜昌年最大7d、15d 洪量分别占1.2%24.3、1.6%25.5,变化幅度较大,平均为8.5与9.5,稍大于武隆与宜昌的集水面积比。据19512004年资料分析,按武隆与宜昌时段洪量重叠一半以上认为发生遭遇,两站年最大7d、15d洪量遭遇次数分别为9 次、12 次,占总数的16%和24%,具有一定的洪水遭遇机遇。3.4.3历史洪水(1)历史洪水调查武隆设治,始于武德二年(公元619 年)。据寰宇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 年),因与广西一县同名,故改“龙”为“隆”,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隶属涪州。清康熙元年省武隆县为镇入涪州。康熙七年改武隆县为巡检司。宣统三年又改为涪州第五分区,区署设羊角碛。民国三十年五月,划为武隆设治局,民国三十三年复置武隆县,远年洪水记载较少,见表2.4-3。表3.4-3 武隆县历史洪水文献摘录表洪水年份文献摘录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七月十二日,涪陵江水泛,水见武隆司署,仓厰尽没。(注:涪陵江即乌江)清道光十年 (1830)五月十三日,涪陵江水泛,巷口、土坎、民舍遭没过半,中嘴场灾尤甚,东隅一椽仅存,武隆司署水及檐。为满足乌江流域规划及枢纽设计需要,长江水利委员会及有关单位曾先后于1953、1956、1959、1965 年在乌江进行过多次历史洪水调查。思南以下河段主要历史洪水简述如下:1297 年(元大德丁酉)洪水:1297 年洪水石刻位于彭水县城关镇历史有名的十大景之一的绿阴轩迎江岩石上,至今保存完好,是迄今乌江流域发现最早的历史洪水刻字。根据石刻标记的水位及历史洪水描述,考虑到1830 年历史洪水有郁江亦涨的记载,估算当时该年洪水的洪峰应大于1830 年。1830 年(清道光庚寅)洪水:全流域性特大洪水。主要雨区偏于乌江南岸苗岭北坡及佛顶山至武陵山一带,上游在三岔河一带。沿江各调查点除鸭池河外,均有反映。在乌江渡河段调查到该年洪水为第三位。愈往下游反映愈强。据调查分析,1830 年洪水在江界河及其下游各站均为首大洪水。彭水县志载“是日黔水陡涨,郁水亦涨,高数十丈,两水冲激,咽而不流。彭水官署尽淹,及县署屋脊。邑令避长寿寺,署内粮册籍皆漂去,民畜庐舍多淹没”。重修涪陵志记载“五月十三日,涪陵江水泛。巷口、土坎、民舍湮没过半,中嘴场灾尤甚,东隅一椽仅存,武隆司署水及檐”。武隆河段1830 年洪水刻字有两处,见表3.4-4。经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洪水刻字比较,该年水位高程可靠。表3.4-4 武隆河段1830年洪水刻字情况时刻位置刻字内容洪水高程(黄海.m)备注武隆中咀对河棉花坝大和尚丘大河大清道光庚寅年五月十一日涨大水,十三日退,碑记黄玉奎。213.87左岸武隆巷口梓桐宫大殿屋檐道光庚寅年水至梓桐宫大殿屋檐。又记:咸丰二年重升大殿。213.00左岸1878 年(清光绪戊寅)洪水:1878 年(光绪四年)洪水,从历史文献来看,洪水灾害在地区上分布虽较广,但时间先后不一,且乌江中游干流河段调查到的洪痕点可靠性差,武隆的调查洪水位可靠性也不高,仅供参考。从调查情况分析,1878 年洪水在乌江河段有可能略大于1909 年,因此,在历史洪水排位上有参考价值。1909 年(清宣统元年)洪水:1909 年洪水在乌江干流思南以下均能调查到较为可靠的洪水位。武隆河段虽未发现1909 年洪水刻字,但年代较近,年事稍长者都知道,调查点据多,高程较可靠。表3.4-5 乌江下游武隆河段1909年洪水调查情况位置刻字及调查内容洪水高程(黄海.m)备注武隆中兴乡街上石梯宣统元年巳酉岁五月十八日水至石梯上211.36多名老人指认武隆县棉花坝黄明杨家楼幅宣统元年大水涨到我家齐楼幅,现有水印隐约可见211.59测量水印位置(2)历史洪水峰量根据长江委等多单位进行的武隆河段历史洪水调查,历史洪水主要有1830、1878、1909 年等。1984 年在乌江干流规划工作中,拟定了干流上下游各水文站综合水位流量关系,根据调查历史洪水位,推算了武隆站历史洪水位及流量如表3.4-6所示。表3.4-6 武隆站历史洪水水位、流量表年份项目1830年1878年1909年水位黄海,m212.81210.74209.50流量m3/s310002850027400本次在武隆站历史洪水的洪峰流量推算中,1999 年发生了武隆设站已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因此,用武隆站1964、1999 年等年份大洪水资料及大断面成果,对综合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原推算历史洪水1830 年、1878 年、1909 年洪峰流量是合适的。由于武隆1878 年调查洪水位精度不高,故仅在历史洪水排位和重现期考证时予以考虑,不加入洪水系列进行频率计算。(3)历史洪水重现期确定由于武隆历史洪水记载较少,上游彭水、思南历史洪水记载较为详细,因此武隆历史洪水重现期需综合分析上游彭水、思南历史洪水确定。据考证,思南初编县志的时间始于1536 年,1533、1587、1588 年大水都有记载。而彭水县志补编始于1709 年,上述大水无记载,可能遗漏。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中思南特大洪水年1696、1786 年彭水也缺记载。道光重庆府志记载:“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江津大水,涪州羊角碛之间的彭水县该年亦应为大水”。又例如彭水县志关于文庙的一段文字记载中,“文庙今在县治东山,其初迁毁无常。非一处矣,明洪武间创于河西之壶头山下。永乐间迁县城南门外,万历年间知县黄永瓒迁于桂岭之山麓。湮于水,后迁于城北”。在思南县城万历十五年(1587 年)的洪水比1830 年大,彭水县城万历年间文庙湮于水,有可能是万历十五年,即1587 年的洪水。详考之,类似情况可能还有。据此对武隆1830、1909 年历史洪水重现期作了许多方案进行比较,其主要的考证计算方法如下:(1) 1830 年洪水重现期计算 考证期为12972010 年(共714 年)。从思南历史文献考证,由于1830 年洪水至南门外蛮彝司署大门,因此,以洪水是否进入思南城南门,作为定性判断洪水是否大于1830 年的标志:根据文献资料对洪水的描述,可以判断大于或等于1830 年洪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能电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乐音世界 第5课时《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 废玻璃加工回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开班动员课件
- 在线课程开发合作协议
- 情境感知学习-洞察及研究
- 防性侵安全知识培训记录课件
- 深度学习模型-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高考政治总复习哲学生活全册基础知识复习宝典
- 指导土地流转合同6篇
- 北京市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考核试卷ABCDE
- GB/T 14048.7-201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7-1部分:辅助器件铜导体的接线端子排
- 石材检测报告2023
- 议论文如何议论-使素材紧扣中心论点的方法
- 第十二章-地球系统科学课件
- 2022~2023血站上岗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参考85
-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 安全(文明施工)检查记录表
- 公司产品报价单通用格式模板
- (中职)《电子商务基础》第1套试卷试题及答案
- 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物品PPT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