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质量调研报告论文.pdf_第1页
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质量调研报告论文.pdf_第2页
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质量调研报告论文.pdf_第3页
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质量调研报告论文.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质量状 兄调研报告第1 期 all em on特别关注1 34 我国 食用植 物油行 业 质量调研报告 食用植物油 含食用调和油 是以菜籽 大 豆 花生 葵花籽 棉籽 亚麻籽 油茶籽 玉 米胚 红花籽 米糠 芝麻 棕榈果实 橄榄果 实 仁 椰子果实以及其他小品种植物油料 如 核桃 杏仁 葡萄籽等 制取的原油 毛 油 经过加工制成的 它除了可作为美味食物的 配料外 还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提供者 食用植物 油中所含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 a一亚麻 酸 是人体内不可缺少但又无法通过自身体内合 成的必要营养物质 一 食用植物油行业概述 食用植物油的种类很多 其中 花生油是从花 生仁中提取的油脂 有的地方称生油 一般呈淡黄 色或橙黄色 色泽清亮透明 菜籽油是从菜籽中提 取的油脂 习惯称为菜油 一般生菜籽油呈金黄 色 具有菜籽油固有的气味 香中带辣 大豆油是 从大豆中提取的油脂 亦称豆油 一般呈黄色或棕 色 豆腥味大 有涩味 棉籽油是从棉籽中精炼提 取的油脂 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 无味 葵花籽油 是从向日葵籽中提取的油脂 油质清亮 呈淡黄色 或者黄色 气味芬芳 滋味纯正 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上半年规 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超过2000家 主营业 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 15 由于食用 植物油价格整体低迷 行业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 相比有所放缓 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 持下 小品种植物油不断推陈出新 2013年1月 4日 卫生部批准了以大戟科美藤果种籽为原料的 美藤果油 为新资源食品 同时获得批准的还有 文 杜茹芸 盐地碱蓬籽油和盐肤木果油 文冠果油 橡胶籽 油也在积极申报 这些新资源食品将进一步丰富 市场供给 满足消费需求 大豆进口小幅下降 食用植物油进口大幅增 长 受生猪养殖效益下降 h7n 9禽流感疫情和南 美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 2013年上半年进口大豆 2749万吨 同比下降5 41 油菜籽进口量为177万 吨 同比增长14 9 进口食用植物油438万吨 同比增长15 3 其中 棕桐油进口量为284 8万 吨 同比增长8 2 菜籽油进口量88 3万吨 同比增长79 9 豆油进口量42 5万吨 同比减 少24 7 二 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产品质量状况和主 要因素分析 食用植物油 2006年开始实施生产许可证 q s 管理 截至2014年5月 根据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统计数据 全国共有5596家 企业获得食用植物油o s证 1 食用植物油产品监督抽查情况 历年抽查的统计数据表明 大中型企业和获 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具备了必要的生产设备 和检验能力 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并且施 行了出厂检验制度 从而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一 定的保证 特别是一些通过i so9000 h a ccp认 证的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普遍较好 这也说明这 些获证企业能够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生产 严格管理 卫生状况良好 产品质量稳定 这些 企业的产品信誉好 市场占有率较高 是消费者 首选的产品 表l 列举了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 质量与标准化q fvands昭nda岫zalion2014 6 35 l 特别关注at l enl i on 表1 国家 各省市部分食用植物油监督抽查结果 抽查时间 抽查范围抽查企业数 抽查产品数合格批次合格率 涉及不合格项目 裹裣惠疑 293 303 272 898 黄曲霉毒素b 苯并 0 芘 酸值 过氧化值 溶剂残留量 安徽省169157 92 9色泽 酸值 过氧化值 2010阜陕西省27526l 94 9 酸值 酸价 水分及挥发物 溶剂残留量 黄曲霉毒素b 上海市 363597 2 色泽 水分及挥发物 重庆市1919100 最硷惑疑24024022292 5 黄曲霉毒素b 酸值 过氧化值 溶剂残留量 安徽省13412694 o酸价 色泽 2011年 陕西省 299252 84 3酸值 过氧化值 溶剂残留 上海市 1919 100 广州市 7171 100 质检总局9 苯并 仪 芘 酸值 过氧化值 安徽省9013611886 8 酸价 过氧化值 色泽 水分以及挥发物 2012年山西省50504998 0酸价 上海市2029 29 100 广州市491018180 2相对密度 脂肪酸组成 福建省 120165158 95 8 苯并 d 芘 溶剂残留量 过氧化值 贵州省136 127 93 4 过氧化值 酸值 苯并 oc 芘 2013年 上海市 3838 100 各省市质监局对食用植物油行业的监督抽查情况 2 主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酸值 酸价 酸值 酸价 是衡量含油脂食品氧化酸败程 度的重要卫生指标 油脂贮藏时间过长或储存不 当会发生酸败变质 在脂肪酶催化下 油脂逐步 水解成脂肪酸 醛类和酮类等化合物 使酸价上 升 导致食品色 香 味发生改变 即俗称的 哈喇味 酸败的氧化产物如醛 酮等还具有一 定毒性 能影响人体正常新陈代谢 从而危害身 体健康 引起食用植物油脂酸败的原因可分为两 个方面 一是由于微生物产生的酶引起酶解作用 二是在空气 阳光和水等外界条件作用下发生的 水解过程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 过氧化值 不同的食用植物油由于舍双键的各种不饱和 脂肪酸性质不稳定 在温度 光线和某些金属等 因素影响下 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自动氧化反 应 使过氧化值升高并生成分解为挥发性低分子 醛 酮等物质 从而导致油脂变质 营养价值下 降 风味劣化 油脂氧化产物食用后会引起诸如 肠 心 肝和肾等内脏组织病变 使人体内多种 酶失活 加速人体衰老 引起一系列老年症状友 质量与标准化q u8ilcyandst anda删zation 2014 6 生 如高血压 动脉硬化等 它还与癌症等多种 疾病有密切关系 色泽 色泽和烟点是判别食用植物油品质优劣的一 种方法 食用植物油色泽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可能 有3种 一是油料储存时间可能过长 二是加工 或销售过程环节掺杂了其他油类 三是油料加工 中脱色工艺达不到要求 水分及挥发物 食用植物油水分及挥发物超标 主要原因是 油脂脱水工艺不过关 脱水不达标 该指标不合 格易引起油脂发生变化 如水解和酸败变苦 影 响油脂在保质期内的品质 浸出溶剂残留量超标 溶剂浸出生产食用植物油工艺 或多或少会 存在溶剂残留 gb2716 2005 食用植物油卫生 标准 规定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应当低于 50m 班g 目前采用的油脂浸出溶剂为 6号抽提 溶剂油 俗称 6号轻汽油 其主要成分是正己 烷和庚烷 是一种允许使用的加工助蒉13 若长期 食用溶剂残留量超标的食用植物油会引起病变 它主要会损害人体中枢神经 使神经细胞内类脂 平衡失调 导致各种人体机能紊乱 大量摄入会 使神经麻痹 肌肉痉挛 呼吸及心率加速 神经 反射消失以致窒息 黄曲霉毒素b 超标 黄曲霉毒素b 主要是黄曲霉产生的代谢产 物 在温暖潮湿地区 晾晒不及时和贮存不当的 油料易长霉 由此产生霉毒素b 油料籽被霉菌 及其毒素污染后 其制取油中也含有毒素 黄曲 霉毒素b 是一种强致癌性物质 长期食用含此毒 素的油脂或其他产品 易引起肝脏病变 引发肝 癌和其他癌症 是危害最大的天然毒素之一 花 生最易受黄曲霉毒素b 污染 故gb1534 2003 花生油 中规定黄曲霉毒素b 超过20斗g l g 其 他食用植物油应不超过10 眺g 苯并他 芘超标 苯并 仅 芘被认为是高活性致癌剂 但并非直 接致癌物 必须经细胞微粒体中的混合功能氧化 酶激活才具有致癌性 苯并 仅 芘在自然界中分布 极广 但主要存在于煤 石油 页岩油 焦油和 沥青中 也可由一切含碳氢化物的燃料中产生 食用植物油中苯并 仪 芘的来源主要有如下途径 油料种子被污染 如在椰子油的生产中使用烟熏 的污染原料 致使毛油中含有苯并 仪 芘 采用浸 出法制油时 如果溶剂质量不符合要求 轻汽油 作为溶剂 中含有较高的多环芳烃类 也可造成 污染 油脂在使用过程中因油温过高 而且反复 使用 致使油脂在高温下发生热聚 也可形成多 环芳烃类物质 油脂中的苯并 仅 芘可用碱炼法或 高温脱除以活性碳吸附去除 g b2716 2005中规 定 苯并 仅 芘在食用植物油类产品中的安全限量 a fl enl i on特别关注i 36 为不超过10斗 埏 掺假 脂肪酸组成是判断食用植物油是否纯正的最 重要的特征指标 对食用植物油产品脂肪酸组成 指标的分析 可使各种掺杂产品无所遁形 不同 食用植物油固有的相对密度 可用以反映产品的 纯度 该指标不合格 说明该油品不纯正 有可 能是掺假或掺杂别的食用植物油 掺假不但影响 食用植物油的营养 卫生 而且还可能严重危害 健康 三 国内食用植物油所涉及的主要标准 1 现行食用植物油制品主要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主要涉及如下标准 g b2716 2005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 b 2760 201l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 用标准 g b10464 2003 葵花籽油 g b 11765 2003 油茶籽油 gb1534 2003 g b 1535 2003 大豆油 g b1536 2004 菜籽 油 g b1537 2003 棉籽油 g b19111 2003 玉米油 g b19112 2003 米糠油 g b厂r 8233 2008 芝麻油 gb t8235 2008 亚麻 籽油 g b t15680一2009 食用棕榈油 g b t 17756 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g b厂r 18009 1999 棕榈仁油 sb t10292 1998 食 用调和油 ny t230 2006 椰子油 2 主要产品检验标准 食用植物油检验项目及相应标准见表2 严禁采用混有非食用植物油料和油脂的原料 生产食用植物油 企业生产食用植物油的原辅材 表2食用植物油检测部分项目及标准 序号检验项目标准检测方法 1酸值 g b t5530一2005 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勘 2 过氧化值 g b t5538 2005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3 溶剂残留量 g b t5009 37 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渤 4 游离棉酚 g b t5009 148 2003 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5 总砷 g b2716 2005g b t5009 11 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勘 6铅g b5009 12 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7 黄曲霉毒素b g b t5009 22 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的测定 g b t5009 27 2003 食品中苯并缸 芘的测定 g b t22509 2008 动植物油脂苯 8 苯并她 芘 并缸 芘的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9b h a g b t23373 2009 食品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 bh a 二丁基羟基甲苯 ht 10 b h t g b2760 2011 与特丁基对苯二酚 tb hq 的测定 11 tb h q 质量与标准化q uamandst andardl zat on2014 6 37l 特别关注a豫蹦嘲 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规定 四 解决质量安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1 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通过政府监管 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建立 以法制和道德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强化 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集中 力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用植物油行为 目前 针对食用植物油掺假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理化检验 方法 例如薄层层析法 气相色谱法 近红外光 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同位素比值法等 2 建立食用植物油生产 流通立体检验检测 体系 建立健全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执法检测和自 律检测双重机制 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在食用植 物油生产基地 批发市场 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 等食用植物油生产 流通地点建立快速检测站 加大对散装食用植物油及摊点的抽检力度 大力 开展自律性检测 企业应加大投入 完善仪器设 备和检测手段 充实检测力量 提高检测能力 信息专递 尤其是开发和利用快速检测仪器和手段 严格检 测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计量认证 统一检测标准 做到检测结果互认 加强检验检测人员培训 提 高检验检测水平 大力推广快速 简易检测技术 和便携式食用植物油检测装置 设备 如酸价试 纸 油脂水分仪 过氧化值测定仪等 提高检测效 率 降低检测成本 鼓励消费者对所购买食用植 物油产品自行检测 扩大消费者知情权和监督权 3 加强hac c p建设 h a ccp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它是一套 完整的预防性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企业在良好操作 规范 g m p 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ssop 的基 础上 按照h a c cp执行文件内容进行工作 企业 应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 贮藏 运输 销售每个 环节的质量监控 严格 质量关键控制点 管理 真正从源头杜绝食用植物油质量问题的发生 生产 出符合安全 卫生及健康标准的食用植物油 目 作者单位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iso 丌c136召开国际会议 5月20日至23日 i so tc136国际标准化组织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12届全会 以下简称 全会 在上海召开 会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sac 主办 上海市质量监 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so i 承办 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作为首次在中国召开家具标准 国际性会议 标志着我国在家具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在5月23日的全会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合作部处长刘昕代表中国标准化组织致 辞 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国家具行业的现状 我国参与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情况 并真诚希望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