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课件31页.ppt_第1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课件31页.ppt_第2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课件31页.ppt_第3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课件31页.ppt_第4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课件31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 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传递 转化和 输入 散失 的过程 2 过程 1 能量的主要来源 太阳 2 输入过程 太阳只有 以可见光的形式 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 转化成为化学能 固定在有机 物中 光合作用 1 3 传递过程 图5 2 1 呼吸作用 生产者 植食性 次级消费者 探究与学习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 能量形式的转变 顺序是 A 光能 化学能 热能B 热能 光能 化学能C 化学能 光能 热能D 光能 热能 化学能 答案 A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实践意义 1 特点 单向 逆转 循环 1 流动 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不可 也不能 流动 2 逐级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的 传递效率约为 3 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个营养级 递减 10 20 逐渐减少 4 5 2 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 所得到的 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成图 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3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营养级 能量 1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 设计 使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例如桑基鱼塘 2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 的部分 例如农林牧渔生产体系 人工生态系统 能量 能量流动 最有益 探究与学习 稻田里 农民要拔掉稗草 鱼塘中 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 黑鱼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去掉稗草和 黑鱼 是为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续表 例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中 不正确 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能开始的B 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D 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名师点拨 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从能量的输入 即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答案 A 变式训练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 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 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转移过程D 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 传递 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答案 C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的计算问题1 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 1 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 这是长期自然选 择的结果 2 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 式而散失掉 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 生态系统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的原因 1 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掉相当大的一 部分能量 2 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的 生物所利用 3 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 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给了分 解者 3 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 1 能量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2 一般来说能量传递效率为约10 20 即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 只有10 20 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最 中 流向B C的总能量占A的10 高营养级除外 如20 有关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最少消耗 获能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 最大传递率 20 最多消耗 获能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 最小传递率 10 例2 如图5 2 2所示的食物网中 E是生产者 共含有7 1 109kJ的能量 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 3 108kJ 从理 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图5 2 2 A 2 84 108kJC 1 41 109kJ B 2 38 108kJD 3 05 108kJ 名师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A不能利用生产者流向B的能量 因此计算时应先将B中的能量从E中去掉 要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 传递效率应按20 计算 C D的总能量 7 1 109 20 2 3 108 11 9 108kJ A最多获得的能量 11 9 108kJ 20 2 38 108kJ 答案 B 变式训练2 一个池塘有生产者 浮游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鱼类 次级消费者 肉食性鱼类 分解者 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 流入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 c d 下列表述中 正确的是 A a b dC a b d B a b dD a c d 解析 因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所以a b c d 答案 B 体验过程 本节内容 主要讲解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课题延伸 调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分析某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实例应用 根据某一科研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流动情况和能量流动效率 典例 黄河三角洲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活动 主要调查内容为湿地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 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 甲 乙 丙 丁是一条食物链上不同的营养级 戊是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 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 1 表中R表示 2 甲 乙 丙 丁组成的食物链是 3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解答提示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Pg Pn R R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通过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可以判断出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乙 丁 甲 丙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即由丁到甲 其能量传递效率为15 9 141 0 11 3 答案 1 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 乙 丁 甲 丙 3 11 3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所有生态系统不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就能维持正常功能B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 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答案 C 2 图5 2 3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 其中A B C 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 对此图解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图5 2 3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B 在此生态系统中 若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 则该野兔中约有10 20 的能量流入这只狼体内 C 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 C 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D 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 所以B获得 的能量越多 留给C D的能量就越少 解析 由图可知 A是生产者 B C D是各级消费者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指上一营养级传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而不是针对个体来说 B获得的能量越多 留给C D的能量也越多 答案 C 3 某生态系统中 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10kg小鸟 小鸟增重0 25kg要吃2kg昆虫 而昆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 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 A 0 05 C 0 25 B 0 5 D 0 025 解析 鹰对绿色植物的利用率为20 12 5 10 0 25 答案 C 4 2013年广东清远期末 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 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能量与营养级B 能量与个体大小C 能量与个体数量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答案 A 5 双选 图5 2 4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其中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E1 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5 2 4 A 是生产者B 为分解者C E1为太阳能 E2为热能D 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 分解者不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上 所以B不正确 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所以D不正确 答案 AC 6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 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可作为鸡的饲料 也可作为人的粮食 玉米的秸秆则可加工成饲料喂牛 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 人 牛 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 沼渣 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不考虑空间因素 1 请绘制由鸡 牛 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 牛与鸡之间 填 有 或 无 竞争关系 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3 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分别是 4 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 3作为饲料 2 3供人食用 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 现调整为2 3的玉米养鸡 1 3供人食用 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 理论上 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填 增多 不变 或 减少 理由是 解析 尽管牛与鸡都以玉米为食 但二者取食的是玉米的不同部位 不构成竞争关系 人与鸡一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