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毕业设计.doc_第1页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毕业设计.doc_第2页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毕业设计.doc_第3页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毕业设计.doc_第4页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毕业设计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毕业设计 目目 录录 学院概况学院概况 1 1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 2 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2 一 办学指导思想一 办学指导思想 6 1 1 学校定位学校定位 6 1 1 1 定位准确 目标清晰 6 1 1 2 以规划引领发展 7 1 2 办学思路办学思路 9 1 2 1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9 1 2 2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 10 二 师资队伍二 师资队伍 13 2 1 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13 2 1 1 师资数量满足教学需求 13 2 1 2 专任教师学位学历层次持续提高 14 2 1 3 师资队伍结构日趋优化 15 2 1 4 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 17 2 2 主讲教师主讲教师 20 2 2 1 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要求 20 2 2 2 确保教授 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21 2 2 3 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 23 三 教学条件与利用三 教学条件与利用 26 3 1 教学基本设施教学基本设施 26 3 1 1 校舍功能齐全 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26 3 1 2 实验室 实习基地布局合理 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27 3 1 3 中国戏曲文献资料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29 3 1 4 校园网服务教学成效显著 31 3 1 5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齐全 33 3 2 教学经费教学经费 34 3 2 1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 34 3 2 2 生均四项经费持续增长 34 3 2 3 以制度保证生均四项经费的投入 34 四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四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36 4 1 专业专业 36 4 1 1 中国戏曲高等教育专业布局基本形成 36 4 1 2 培养方案有利于戏曲人才的全面发展 42 4 2 课程课程 44 4 2 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化 44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2 4 2 2 教材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 46 4 2 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成效显著 47 4 2 4 根据专业特点推进双语教学 48 4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 48 4 3 1 实践教学在戏曲人才培养中地位突出 48 4 3 2 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 内涵丰富 49 4 3 3 综合性 创新性实践教学比重增加 50 4 3 4 实践场所利用率高 51 五 教学管理五 教学管理 52 5 1 管理队伍管理队伍 52 5 1 1 懂专业 善管理 讲奉献的教学管理队伍 52 5 1 2 重视教学管理研究 55 5 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56 5 2 1 教学规章制度健全 执行严格 56 5 2 2 质量标准基本建立 58 5 2 3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 60 六 学风建设六 学风建设 62 6 1 教师风范教师风范 62 6 1 1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62 6 2 学习风气学习风气 63 6 2 1 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学习风气优良 63 6 2 2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有力 66 6 2 3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学生广泛参与 67 七 教学效果七 教学效果 70 7 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70 7 1 1 专业功底扎实 注重理论素养 70 7 1 2 善于继承 勇于创新 实践成果丰硕 72 7 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73 7 2 1 选题突出特色 倡导结合实际 73 7 2 2 理论实践良性互动 全面体现培养目标 74 7 3 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 75 7 3 1 思想道德教育措施完善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好 75 7 4 体育体育 77 7 5 社会声誉社会声誉 79 7 5 1 生源质量优良 79 7 5 2 社会评价良好 80 7 6 就业就业 81 7 6 1 就业工作措施得力 81 7 6 2 流向合理 就业率高 83 八 办学特色八 办学特色 84 九 自评自建工作九 自评自建工作 90 十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十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94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3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 节选自节选自 光明日报光明日报 2004 年年 3 月月 6 日 日 中国戏曲学院为田汉等四位老校长塑像中国戏曲学院为田汉等四位老校长塑像 本报北京本报北京 3 月月 5 日电日电 四位新中国戏曲教育事业的奠基 人 田汉 王瑶卿 萧长华 史若虚先生的塑像 今 日在他们曾任校长的中国戏曲学院揭幕 四位老校长的 部分亲属 校友代表和在校师生一起向塑像鞠躬致意 四位校长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艺术家和教育家 他 们用汗水和智慧 筹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全新的戏曲学校 构筑了全新的戏曲教育体系 积累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全 新戏曲教育内容 他们的领导与教学实践 为后世留下 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 中国戏曲学院现任院长杜 长胜在揭幕仪式上表示 在校园内树立四位老校长的雕 像 就是要纪念一代代为我国戏曲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 献的人们 他希望广大师生学习四位老校长热爱和献身 戏曲教育事业的高尚精神 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 崇高 品德和治学风范 努力研究和继承他们为后人留下的丰 厚的艺术教育遗产 继往开来 德艺双馨 培养出更多 优秀的人才 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学院概况学院概况 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 是中国戏曲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者 在国内戏曲教育领域学科最完备 培养体系最健全 优秀师资最集中 输送人才最 多 社会影响最大 作为中国戏曲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支撑了建国以来中 国戏曲事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基本需求 对中国戏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 1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学院原隶属文化部 2000 年划转北京市 国家对学院实行文化部与北京市政府 共建 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1950 年 1 月 28 日 文化部戏曲 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成立 1955 年 1 月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 1973 年 11 月并入文化部 中央五 七艺术大学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2 节选自节选自 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化报 1995 年年 6 月月 7 日日 中央领导关怀戏曲教育事业中央领导关怀戏曲教育事业 本报讯 记者向云驹 继纪念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活动中央 领导同志与戏曲艺术家亲切座谈后 最近 中央领导又为中国戏 曲学院建院 45 周年题词 对弘扬民族艺术再表殷切关怀 5 月 31 日 中国戏曲学院在人民剧院举办校庆晚会 演出前 宣读了中央领导的题词 江泽民题 德艺双馨 继往开来 李 鹏题 献身戏曲教育 培养优秀人才 乔石题 坚持继承创 新 广育戏曲群英 振兴传统艺术 弘扬民族文化 李瑞环题 敬业 求实 继承 创新 李岚清题 进一步办好戏曲学院 为弘扬国粹传薪授艺 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刘华清题 承先启后松竹翠 继往开来桃李香 后更名为 中央五 七艺术大学戏曲学校 1977 年 2 月正式恢复中国戏曲学校建 制 1978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改制为中国戏曲学院 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从此揭开了中国戏曲艺术教育的新篇章 首任校长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 著名戏剧家田汉 王瑶卿 晏甬 萧 长华 史若虚 王荣增 俞琳 朱文相 周育德等先后任校 院 长 著名艺术家 高盛麟 赵荣琛 张君秋等先后担任学院顾问 建校之初 学校将 富连成 等科 班的著名教师和一批新文化工作者融于一体 聘请驰誉海内外的萧长华 王瑶卿 王凤卿 尚和玉 谭小培 张德俊 金仲仁 鲍吉祥 刘喜奎 马德成等授课 时 称 十大教授 形成了强大的教师阵容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 党和国家一直把中国戏曲学院作为中国戏曲教育最重要的 基地 以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为代表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关怀学 校发展 江泽民同志为我院建校 45 周年题词 德艺双馨 继往开来 他在 弘扬民 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的 讲话中强调指出 振兴京 剧和民族艺术 需要有一大 批立志献身这一事业的优秀 人才 我们要有战略眼光 努力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京剧 人才 民族艺术人才 要办 好戏曲和艺术院校 2 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中国的戏曲 源远流长 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全国有近 300 个剧种 可谓百花齐放 异彩纷呈 每个地方的戏曲 都有自己独特 的文化风情 如京剧的雍容华美 昆曲的典雅精致 梆子戏的高亢悲凉 越剧的轻 柔婉转 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 电影 电视 网络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娱乐方 式日趋多元化 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 中国戏曲学 院对民族戏剧艺术 特别是国剧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 在中国戏曲 不够景气的境况下 学院党委以弘扬民族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3 节选自节选自 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化报 1997 年年 3 月月 22 日日 丁关根在京剧青年研究班座谈会上丁关根在京剧青年研究班座谈会上 强调培养跨世纪京剧人才强调培养跨世纪京剧人才 据新华社消息 中宣部 文化部于 3 月 18 日 19 日 在京召开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 班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 记丁关根到会并讲话 殷切希望青年学员遵 照江泽民总书记对中国戏曲学院提出的 德 艺双馨 继往开来 的要求 加强学习 提 高素质 为振兴京剧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做 出积极贡献 文化 继承和发展戏曲艺术为己任 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 沉着应对挑战 积极 战胜困难 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事业发展 使我院的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 阶 成为我院发展历史进程中最好的时期之一 为学院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 基础 在党和政府的悉心关怀下 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 学院基本建立起了较 为完备的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设有 10 个教学系 部 即表演 音乐 导 演 戏曲文学 舞台美术 新媒体艺术 6 个系和基础教育 体育 研究生 继续教 育 4 个部 事业规模稳步发展事业规模稳步发展 学院抓住高等教育迅疾发展的历史机遇 加快发展本科生 教育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办学规模稳步扩大 截至 2006 年 12 月 全院各类在 校生总计 2591 人 其中在校本科生 2020 人 硕士研究生 107 人 留学生 5 人 中 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47 人 继续教育学生 412 人 事业规模适度扩大为今 后实现 规模 结构 质量 效益 的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重要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进展 1978 年改制为大学后 学院不断探索高等戏曲艺 术人才培养的规律 不断完善戏曲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先后设置了戏曲表演 戏曲作曲 戏曲导演 戏曲舞台设计 戏曲 编剧和音乐表演等本科专业 近年来为适应 社会需求和传统学科的内在要求 增设了艺 术设计 录音艺术 动画 音乐学四个本科 专业 由 1978 年的两个本科专业逐步发展到 现在的 10 个本科专业 23 个本科专业方向 1995 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我院成 为戏剧戏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 2003 年 戏剧戏曲学被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并列入北京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2006 年新增艺术学和音乐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经过近三十年大学阶段建设 一 个比较完整的戏曲高等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 针对 文革 后教师出现严重断档的情况 学院注重 调整教师结构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在充分发挥李紫贵 王金璐 王世续等著名教 授作用的同时 先后聘请曹禺 郭汉城 马少波 袁世海 常香玉 红线女 李世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4 济等一批著名专家 学者 艺术家担任名誉或客座教授 初步形成了新老结合 院 内外结合 在职与客座结合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 我院坚持 引进 培养 提高 的原则 专任教师数由 2004 年底的 181 人增加到 2006 年底的 209 人 外聘教师 103 人 生师比为 9 64 1 截止到 2006 年 12 月 在编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 称的 85 人 具有博士 硕士学位的教师 83 人 占专任教师的 39 7 有 28 人在职 攻读博士 硕士学位 目前 学院师资结构能够适应学科专业建设的需求 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初具规模 初具规模 近年来 研究生教育在原有戏剧戏曲学硕士授予点的基 础上 新增音乐学和艺术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和 MFA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 研究生教育初具规模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倡导与关心下 自 1996 年 9 月起 我 院先后承办了四届汇聚全国最优秀青年演员的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开辟了戏曲高层次表演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科研 创作成果显著 科研 创作成果显著 以艺术实践 创作 科研带动教学 促进教学 是我院 办学的优良传统之一 也是我院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 近年来一批科研和创作成果 的取得 对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 进而对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0 年以来 全院共申请批准的 各级各类科研课题 48 项 科研经费总额达 350 万元 由我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 改编 移植搬上舞台的新剧目逾 20 部 出 出版学术著作 自编教材 创作作品 等 90 余部 其中由文化部主持审定 包括戏曲表演 导演 音乐 舞美 创作 史 论等 12 本教材的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戏曲卷 填补了戏曲教育长期无系统教材的 空白 成为上海市 山东省 辽宁省 山西省等各地戏曲院校首选教材 这些科研 创作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学科专业建设 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办学条件根本改善办学条件根本改善 中国戏曲学院从建校至今已四易校址 初期先后在东城草 垛胡同 赵登禹路 28 号借房办学 后迁入宣武区里仁街 3 号校园 2000 年迁入现 址后 教学投入逐年加大 教学设备总额大幅度增长 实验室建设 教室建设 体 育设施建设 图书馆建设和校园网建设都得到加强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教学手段 不断更新 信息化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校园文化特色鲜明 校园文化特色鲜明 中国戏曲植根于韵深意远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 戏曲教 育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 中国年轻戏曲人才在中国戏曲学院这个具有中 国气派 中国风格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中华文化的国戏 国学 国艺相互涵摄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5 相得益彰 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师对国学精华的引用 推衍和宣传 促进民族 思想精华 道德情操 文化精神的传承和传播 从经史子集 诗词歌赋等方面 让 学生熏习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做人 劝学 励志的经典 富有理趣的经典诗词 既 是思想精华的导引 又有文学美感熏陶 民族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成为戏曲人才成 长的重要价值滋养 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作出贡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献 近年学院对外艺术交流活跃 先后与美国宾汉 顿大学 夏威夷大学 加州艺术学院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 英国约克大学 法国 巴黎高等戏剧学院 德国汉堡表演学院 德累斯顿音乐学院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 俄罗斯高等戏剧学院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 韩国中央大学 韩 国汉城艺术大学 香港演艺学院等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继赴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加拿大 芬兰 挪威 瑞典 俄罗斯 香港 台湾等 20 多个国 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和文化交流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004 至 2006 年 我院出国访 问 423 人次 其中学生 183 人次 出国演出团组 46 个 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逐步成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学院所培养人才已成为中国戏曲事业发展的中坚 学院所培养人才已成为中国戏曲事业发展的中坚 50 多年来 学校为国家培养 了 6000 多名各类戏曲艺术专门人才 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 绝大多数已是编剧 表 演 导演 音乐 舞台美术 教学 科研 管理 戏曲普及 文化宣传等多种行业 岗位上的中坚 形成了戏曲艺术继承 创造与发展的人才群 是支撑当今戏曲事业 发展的骨干力量 刘秀荣 张春孝 谢锐青 杨秋玲 刘长瑜 钱浩梁 李光 叶 少兰 李长春 冯志孝 关雅浓 李维康 李朝贵 张素英 于魁智 郭跃进 孟 广禄 王蓉蓉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目前 11 个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 如中国京剧 院 北京京剧院 上海京剧院 天津京剧院等院团中的艺术尖子 骨干演职员和主 演 大部分为我院历届毕业生 学院师生在国内外的重大戏曲比赛中屡屡获奖 文化部 文华奖 中国戏剧梅 花奖 梅兰芳金奖 中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奖是全国公认最具权威性的戏剧 戏曲艺术大奖 在迄今已举办过的 11 届 文华奖 评比中 我院的教师 毕业生 校友有 60 人次获得该奖项 在已举办过的 22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中 我院的教 师 毕业生 校友有 51 人次获得 梅花奖 占 83 人次京剧演员获奖比例的 61 在三届梅兰芳金奖大赛共决出的 29 位金奖得主中 我院毕业生 校友有 16 人获得 金奖 占 55 从 1987 年至 2005 年举办的四次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 共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6 产生最佳表演金奖 95 名 我院的教师 在校生 毕业生有 76 人获得该金奖 占金 奖总数的 80 中国戏曲学院也因此被誉为 戏曲人才的摇篮 目前 全院师生正以接受教育部评估为契机 按照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 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方针 进一步总结 50 多年的办学经验 积极探索新 形势下高等戏曲教育的发展规律 认真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关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的一系列战略部署 为建设民族特色鲜明 国内水准一流 国际影响广泛的艺术大 学而辛勤努力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7 一 一 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指导思想 1 1 学校定位学校定位 1 1 11 1 1 定位准确 目标定位准确 目标清晰清晰 大学办学定位 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依据 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出发点 是 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在学院的办学进程中 我们深刻认识到戏曲艺术在民族文我们深刻认识到戏曲艺术在民族文 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深刻认识到弘扬 传播民族戏曲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深刻认识到弘扬 传播民族戏曲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 任 深刻认识到高等戏曲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 深刻认识到高等戏曲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 我们总结 历史 分析现状 开展多轮办学思想大讨论 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和文艺方针 以和文艺方针 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坚持坚持 育人为本 特色立足 育人为本 特色立足 质量立校质量立校 的办学理念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戏曲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以的办学理念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戏曲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以 办好优质本科教育为主体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保持戏曲教育国内领先的优势 建办好优质本科教育为主体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保持戏曲教育国内领先的优势 建 设民族特色鲜明 国内水准一流 国际影响广泛的艺术大学 设民族特色鲜明 国内水准一流 国际影响广泛的艺术大学 学校总体目标 学校总体目标 努力将学院建成全国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 戏曲理论研究中 心 戏曲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中心 创办民族特色鲜明 国内水准一流 国际影响 广泛的艺术大学 学校类型 学校类型 教学型高等戏曲艺术院校 在此基础上 积极向教学研究型高等戏 曲艺术院校发展 学科与专业结构 学科与专业结构 以戏剧戏曲学为核心 确保传统学科优势领先 拓展与戏剧 戏曲学相关的学科专业 形成适应社会需求 优势互补 体系完整的学科专业格局 人才培养层次 人才培养层次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着力于优质本科教育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 育 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 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形成符合戏曲教育规律的科学合理 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结构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基础扎实 实践能力强 具有传统文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8 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戏曲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 服务面向 立足首都 服务全国 面向世界 1 1 21 1 2 以规以规划引领发展划引领发展 以规划引领发展 以规划指导发展 是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办学经验 学院党委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院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各个时期的发展规划都是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体论证制定的 为了保证发展规划科学合理 规划草案 提交职代会广泛讨论 反复征求意见 将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 变成全院教职工统 一认识的过程 使学院的发展规划成为全院教职工自觉的奋斗目标 2002 年 根据我国经济 政治 社会 文化领域 特别是高等教育发生的深刻 变化 学院及时修订了 十五 发展规划 修订后的规划更加突出 教学中心地位 强调推进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全院工作的重 点和重心 这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 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文件精神 制定出台我院关于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 学质量的相关措施 以抓好课程建设为切入点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带动课程内容 改革 带动师资队伍建设 带动教材建设 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科学化水平 努力推动 戏剧戏曲学 进入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北京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项目 提升学院在北京地区高校的学术地位 继续增加教学投入 努力改善办学条 件 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 学院 十五 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提前完成 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 十一五 期间高等教育 稳定规模 调整结构 提高 质量 突出特色 的发展方针 我院认真总结 十五 时期的经验 分析学院事业 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认为在学院 十一五 规划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明确定位 突出特色 以质量立校 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通过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 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中国戏曲学院 十一五 时期发展规划 在多方征求意见 反复修改的基础 上 于 2006 年 4 月 1 日经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原则通过 4 月 20 日 学院 党委结合教代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对审议通过稿进行了认真讨论和修改 并批准 规划正式实施 到 十一五 末期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数稳定在 2500 人左右 其中 本科生 2000 人左右 研究生 含艺术硕士 达到 200 人左右 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 稳定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9 继续教育规模 进一步加强特色学科 特色专业 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 建立完善的戏曲 特色学科专业体系 力争表演 京剧表演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戏曲作曲 和音 乐表演 京剧器乐演奏 三个专业成为国家级品牌专业 导演 戏曲导演 戏剧影 视文学 戏曲文学创作 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戏曲舞台设计 三个专业成为能够 支撑学校办学特色 体现学校定位的市级骨干专业 国际文化交流 动画设计等专 业方向建成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校级重点专业方向 根据我院发展的总目标和发展规模 到 2010 年专任教师应达到 280 人左右 含 10 左右的流动教师编制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 45 左右 中级比例为 40 左 右 初级比例为 15 左右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者将达到 70 以上 其中具 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20 以上 培养 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 10 人左右 培养 引 进学科梯队成员 30 人左右 形成学术创新团队 5 至 8 个 十一五 期间 在市政府和市教委的支持下 学院力争新建学生宿舍 15000 平方米 学生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 5000 平方米 继续加大投入 进一步加强设备改 造和配套建设 继续完善校园环境建设 全面建设一个规模适度 功能完善 条件 优良 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新型校园 2005 年我院按照北京市教委 关于推进北京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若干意 见 和 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的精神 研究制定了 中国戏曲学院 十一五 期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2007 年 我们又根据教育部 1 号 2 号文件精 神和要求 对 规划 进行了修订 本着扬长避短 发挥特色优势的原则 调整完 善了我院学科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 继续保持现有以戏剧戏曲学为核心的学科格局 基本稳定目前10个专业和 23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结构布局 适应社会需求 稳步拓展与我院核心学科相关相近 的边缘交叉学科专业方向 形成各专业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结构合理 的学科专业体系 针对戏曲发展现状 依托我院戏曲表演 戏曲导演 戏曲音乐 戏曲文学 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等特色优势专业 以京剧学研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加强理论创 新研究 依托科研 创作推动学科专业建设 进而引领和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拓展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0 和丰富学科专业内容 促进包括专业结构 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 教材 师资队伍 教学方法等在内的教学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创新人才培 养 形成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 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 人才培养优势的良性互 动机制 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 就是力争在 十一五 至 十二五 期间 使 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 一是在继续保持我院戏剧戏曲学科已有 特色优势的基础上 能够有新的突破 二是培养历练一批该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知名学者和学术团队 三是涌现一批原创性 高质量 代表学科发展水平的学术成 果 四是在此基础上 为我院打造出若干个在国内高校处于一流水准的品牌专业 形成一批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具有标志性的优秀课群和精品课程 优秀教材和优秀 教师 促进我院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迈上一个新台阶 1 2 办学思路办学思路 1 2 11 2 1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 我院始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 育人为本 特色立足 质量立校 的办学理念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戏 曲人才为根本任务 坚持规模 结构 质量 效益协调发展 经过多次讨论 全院 形成了以下四点共识 以教学为中心 加强教学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 努力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的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 以德艺双馨为目标 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 全面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办学以教师为本 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 积极实施 人才强教 战 略 注重选拔与培养学科带头人 推动梯队建设 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切实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致力于优质本科教育和精品教育 保持和发挥学院传统特色学科优势 拓 展学科领域 不断丰富戏剧戏曲学学科内涵 高等艺术教育不但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 还要符合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 规律 我院在 50 多年的办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 总结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1 点 在教学方式上努力坚持 四个结合 1 1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我院的专业教学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 训练 形成了规范严谨的人才质量标准 同时 学院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按 照国家对本科生人才质量的要求 开好政治 文化 艺术理论等基础课程 并通过 多种形式聘请知名学者讲学 开拓学生视野 2 2 普遍培养 因材施教与尖子人才重点培养相结合 普遍培养 因材施教与尖子人才重点培养相结合 学生个性条件的差异决定 了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少数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是造就未来艺术家的基础 因 此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重视把好三个育人关 即选材 辨材和育材 如在育 材方面 对尖子人才采取因人设戏 聘请名师 领衔实践等措施 对一般人才采取 量体裁衣的方式 视材定位 把握好普遍培养与重点提高的辩证关系 以点带面 以面促点 既注意尖子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又注意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尖子人才的 促进 营造培养艺术人才良好的氛围 3 3 小课堂个别授课与大课堂集体训练相结合 小课堂个别授课与大课堂集体训练相结合 为了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戏曲人 才 表演技艺 音乐演奏 导演创作 文学写作 舞台设计等专业教学均采取分行 当 分组的形式授课 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生特点分别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因材施 教 开启艺术思维 指导技术训练 小课堂的分别指导与大课堂的集体训练 创作 排练和理论讲授相结合 大小课堂贯通 构成我院专业主课的课程体系 4 4 常规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 常规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 艺术人才培养离不开艺术实践 我院 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不仅规范课堂教学内容 对实践教学环节也有着具体的要求 如京剧表演和京剧器乐的彩排实践 民族器乐的合奏排练 美术专业的写生 文学 创作专业的采风 导演及作曲专业的创作实践等 艺术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检验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1 2 21 2 2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 在学院的办学历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教学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坚持党政一把手当好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不动摇 坚持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不 动摇 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动摇 坚持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不动摇 一 领导重视教学 一 领导重视教学 学院领导在办学观念中能够正确处理学院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使教学工作的中 心地位得到了保障 在处理教学与科研 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中 坚持本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2 科教育为本 明确提出科研要以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研究生教育要以本科 教育为基础 同时要促进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院领导始终把加强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 每年的党 政工作都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中心任务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也是党委会 院长办公会的重要议题 凡涉及学科专业结构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 内容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教学条件改善 教学资源配置等教学建设的重大问题 都在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上充分讨论 专题研究 集体决策 连续五年的暑期中层 干部会议 均以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为主题 联系学院教学工作的实际 总结经验 分析不足 不断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为了确保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学院党委选配优秀干部担任系部主任和教学副主任 在队伍建设中优先考虑教学和 教管人员 学院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 亲自抓本科教学工作 学院坚持领 导联系各系制度 每位学院领导都有教学单位的 联系点 定期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学院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 院 系领导有计划地深入到课堂 检查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质量 到基层教学单位具体指导教学工作 在期末考试期 间 院 系和各部门领导轮流巡视考场 检查考风考纪情况 院系两级领导班子重 视教学工作 带动全院各个部门以及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了关心教学 支持教学 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 从而强化了教学工作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二 政策扶持教学 二 政策扶持教学 多年来 学院认真贯彻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精 神 调整经费支出结构 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 加大对教学经费的 投入力度 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 用以保障教学业务 教学仪器设备修理 教学差旅 体育维持等教学开支 遵循教学基本建设优先的资源 配置原则 保障本科教学所需的人力 财力 物力 逐年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 学院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 制定了 中国戏曲 学院教学成果评定与奖励办法 和 中国戏曲学院教材出版资助暂行管理办法 等 倾斜政策 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 学院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岗位聘任和年 度考核等政策中都突出了本科教学工作量 教改研究 教学成果等指标 将本科教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3 学工作与聘任教师高级职务和年终考核结果挂钩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 近几年相继出台了 关于高层次人才 引进工作的实施办法 试行 关于我院教职工参加学历进修及引进人才待遇的有 关规定 试行 中国戏曲学院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实施办法 关于资助中青年教 师进修和提高学历的管理办法 试行 和 中国戏曲学院岗位津贴发放办法 等有 利于加强教学工作的相关规定 注重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 改善学缘结构 在核 定各类人员编制时 首先保障教学一线的需要 分配政策也体现向教学岗位倾斜 各级教学岗位津贴标准均高于相应的行政岗位津贴标准 三 管理服务教学 三 管理服务教学 学院以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为目标 以提高决策水平 管理效率和服务 质量为目的 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使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学院领 导明确提出 要将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贡献作为对职能部门工作的考核标准 把加强 和支持本科教学工作列入学院及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议程 要求各职能部门树立 为教学服务的意识 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设法予以 解决 切实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教学的良好氛围 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学院党 政机关 教学教辅等部门主动为教学服务 围绕教学需要开展工作 如网络中心在 教学资源包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 大小剧场全天候为教学和艺术实践服务 图书馆 延长开馆时间以方便师生借阅 在新书购置中主动听取师生意见 宣传部门利用宣 传舆论阵地 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宣传教学工作的成绩和模范人物 把握正确的舆 论导向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 后勤保障教学 四 后勤保障教学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教学资源使用日趋紧张 经过充分挖潜 学院 先后投资 1000 余万元 共加建了 800 多平米学生宿舍及学生活动室 解决了部分学 生的住宿问题 通过地下室改造 形成了 4260 平米的教学用房 增加了文化教室 多媒体教室 音响专业教室 动画实验室等 为分类教学提供了场所 同时也保障 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 后勤部门先后完成了教学楼空调安装改造工程 餐厅保温售饭设备改造工程 教学楼 校外公寓楼安装饮用热水器 设立院内洗衣 房 小卖部等生活服务设施 积极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 后勤部门协同学生处定期 召开座谈会 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为师生工作 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了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4 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服务于师生 后勤服务中心于 2003 年底通过了 ISO9001 国际质 量管理体系认证 充分运用多年的后勤管理经验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降低管理成 本 使全体师生享受更专业 更规范和更优质的服务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5 二 师资队伍二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学院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性 战略性 基础性的工程 近 年来 我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 以学科建 设 专业建设为龙头 以加快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群体建设为重点 坚持人事制 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并重的原则 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和人力资源管理理 念 体现 以人为本 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政策环境 坚持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现有师 资培养提高相结合 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形成了一支整体结构合理 符 合学院目标定位要求 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 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 2 1 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 1 12 1 1 师资数量师资数量满足教学需求满足教学需求 近年来 我院教师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截止到 2006 年底 我院共有教职 工 410 人 其中专任教师 209 人 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 51 另外还聘请校外教师 103 人 经折合后教师总数为 235 13 人 209 209 0 25 0 5 235 13 人 经折合后在校生数为 2266 人 2020 154 1 5 5 3 2266 人 按照教育部下达的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 中规定的测算 办法 我院生师比为 9 64 1 2266 235 13 9 64 表 2 1 2004 2006 学年在校生人数一览表 学年度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折合学生数 2004 2005193214872175 2005 2006203712152233 5 2006 2007202015452266 注 上述数据统计到学年末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6 表 2 2 2004 2006 年教师人数一览表 年度本院专任教师外聘教师折算后外聘教师数教师总数 20041819022 63203 63 20051879423 38210 38 2006209103 26 13 209 0 25 0 5 26 13 235 13 注 上述数据统计到当年底 表 2 3 2004 2006 年生师比一览表 年度折合学生数教师总数生师比 20042175203 63 10 68 1 20052233 5210 38 10 62 1 20062266235 13 9 64 1 注 上述数据统计到当年底 2 1 22 1 2 专任教师学位学历层次持续提专任教师学位学历层次持续提高高 近年来我院积极吸引高学历人才 新补充教师原则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部分紧缺专业可适当补充优秀本科毕业生 但同时又规定他们在五年之内应考取定 向或委培的硕士研究生 通过以上措施 我院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有所提高 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 善 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共计 83 名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16 人 硕士学位的 67 人 另外还有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历 9 人 目前正 在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研究生的教师有 28 人 其中博士研究生 7 人 硕士研究生 16 人 艺术硕士 5 人 现在我院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比例 从 2004 年底的 31 5 57 181 上升到 2006 年底的 39 7 83 209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 44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7 表 2 4 中国戏曲学院 2004 2006 年度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 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学士学位大学大专及以下 年 度 人 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200418184 44927 163 39150 395189 9 200518794 85730 584 38947 684 3168 5 2006209167 66732 194 39143 673 3199 1 注 上述数据统计到当年底 2 1 32 1 3 师资队伍结构日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日趋优化 职称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 高级职称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重提高 目前学院 专任教师中有正高 35 人 副高 50 人 中级职称 92 人 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0 7 由 2004 年的 58 人增加到 2006 年的 85 人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 总数的比例由 2004 年的 32 提高到 2006 年的 40 7 学缘结构有所改善 非本校毕业的专任教师从 2004 年的 62 4 提高到 2006 年的 64 1 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35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9 3 36 40 岁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 12 4 41 50 岁的约占教师总数的 26 3 51 岁以上 的约占教师总数的 12 2006 年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为 37 9 岁 其中正高级职称教 师的平均年龄为 50 1 岁 副高级职称的平均年龄为 42 6 岁 中级职称教师的平均 年龄为 34 7 岁 初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为 26 6 岁 表 2 5 中国戏曲学院 2004 2006 年度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 正高副高讲师助教无职称 年度总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20041811910 53921 57742 64223 242 2 2005187189 63820 38545 54423 521 1 20062093516 7502492443215 3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8 注 上述数据统计到当年底 表 2 6 中国戏曲学院 2004 2006 年度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3536 4041 4546 5051 55 56 年度 总 人 数 平均 年龄 人 数 人 数 人 数 人 数 人 数 人 数 2004181379351 429162614 4147 773 9126 6 2005187379651 32513 43116 6189 652 7126 4 200620937 910349 32612 43717 7188 6115 3146 7 注 上述数据统计到当年底 表 2 7 中国戏曲学院 2004 2006 年度专任教师学缘结构统计表 本校毕业外校毕业 年度总人数 人数 人数 20041816837 611362 4 20051876936 911863 1 20062097535 913464 1 注 上述数据统计到当年底 师资配备较为科学合理 学院紧紧围绕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 积极调控 教师编制和高级职称岗位的设置 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 2004 年 以来 教师总数由 203 63 人增加到 2006 年的 235 13 人 生师比由 2004 年的 10 68 1 提高到 2006 年的 9 64 1 生师比趋于合理 新专业师资得到充分保证 近年来 学院以学科专业建设的阶段性重点为导向 引进师资 根据发展目标和办学思路 我院加快了专业建设的步伐 自2004年以来 为了满足专业建设对师资的需求 我院对新增加的艺术设计 录音艺术和动画等三 个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断进行补充 近三年来 引进新专业教师9人 占全院2004年以 来新补充专任教师总数 60人 的15 保证了新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在引进教师的 同时 学院还十分重视新建专业的师资培训工作 在培训经费上给予了保证 三年 来 学院对新专业的教师普遍进行了岗前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教育技能 实 践技能培训 举办了数码设计 音响 动画等5个培训班 共有45人次的教师先后接 受了有关专业培训学习 4人次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考察学习 1人作为访问学者在国 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19 内进修学习 还有2人攻读博士学位 3人攻读硕士学位 通过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 提高了新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为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加强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院现有公共基础课教师35人 含体育 承 担全院各专业本科生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学院对基础课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 求 对教师的授课 辅导答疑 批改作业以及考试阅卷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此 外还要求基础课教师接受教学质量评估 争取科研项目 参加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工作 基础课教师是我院科学研究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