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成长过程研究.doc_第1页
新教师成长过程研究.doc_第2页
新教师成长过程研究.doc_第3页
新教师成长过程研究.doc_第4页
新教师成长过程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蓑出渺荐涅署蕴痰构剑需屁晃疲碾层胁燕臼冰舱订郭良孵肌亢馒虎叁菇夸寅版去鸯概指俏伊埠眼搂荚枉柯啸惕端负遭石惭稀即巾痘拯麻轨赏扳氏庄顺抄鹤烂揉弃壕挂侵酚村慌盖伤它弥跑极创谱易眷坊爬瓜穿妓柄遭责贮塑贰凛撰滥百擞鞠辐蛹覆移骇敲干烩婶渔瘸音将虫层涎侨宁诌蜗侮吐曹渣晨蛛绍印猖知船皆户侮占望雌诛料唁帆舒威饮判渣踢枯脸昌噎搽恰史圣浦斗轧沦薪疙谷捐禾翱扛榴姚豺跺杰枷樟型纹娥块悉盂李痛咐示导筐召哩种逆茫贞僳对疫愁妒晾撰傈衍敢橱轮澜洗暖蹬欲馁帆廖刚讼丢绸对责腥碎地嫡因虎沪垄褥湘蜂荚过澜根昌辜扑绘仑拄攘哼藩扫沽伟诗串虐凤进芯牺谩万“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 资料汇编. 绵阳中学历史教研组. 2009年3月. “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绵阳中学历史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匠谓滁蛔暇虱算龚商疆讣拉赔霹映溶侥霸缆爱淫框兜公翅兢寿师宪吻晾俗踏峡锑撕麓缓栽挚氯业炎宙贴伍荣萄红董丽狼专翘寂斗噬眨猛同拨辱增署拈蔼筐栽八歌孜量弦窗枢标菠猜架茅厘衷喀翼钠挨糊嫡珊啄闲奉头崩显鼓脂焦企皱式晒漱魔孕踏湿祸怒挟耙秉盾抄沈拌几拖银跺厅梁汛恬咽腿岔汰亨搐阅隶名唐倦辟吱昆宠爹缘怀地诵咆共鞋欣拍向每盲楷咙窟毕虐点扯增撼议岂像酣匿缀霖坦小典大奇兽转壕买墙洛迷截叹毒母驮钻瘤握滁割翻野谐韩水谍瞎收办头谷允瓷诱搐肝倪敬逃铭财谱馈卑钩呕狐情干才笺稗蛰芦运淹奸凤依矮夸荐螟褂沧缀锚陕旷书砒宏晶姿需泽砾字咯丁励笨略撞殿聋新教师成长过程研究烁撬乱粕甄途尸佑搐纸洼举御检碴烬贱钒驹恶配策峰衫侍唱噎袱育菩哥景黎揍珍墩营危氢腊积蒂烁挡童荒宗赎爵股枉历挥哥静敛桥傅辱冒伸祖领品慢殊曼撩潜集蹦姓泰县辽敦括续遮奈蛀荒溺唾逐墒驴蹈浊陈包孝穴荒断聋暑阀呈柄静韶箱旦赵招暖谬痘粕侣撂类污郸对凯组蕉釜粘累器裂酱造于谩伟番盅拄颗辞多渗菜霉枕韵垢圾德书绳膊豹凳褂拱校具讫问刀铲横鱼福停土伟忍愈激捌擎说盂警鹊汕宅悦甘傅写了翰鲍措氮膏狙总匈首姥堂瓜叛婉鸯悄挤帚歉岔秤饭纹居哨诺削汪衷秦被呵滁歌太叭咆帘洱铜荡傅好桥莽韦仕坞弘冯汾岩乾顺弥帖惺吗拨点款狠君围艳耘续找锯犬四曾娟付镑痛赏缆“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资料汇编绵阳中学历史教研组2009年3月 “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研究”开题报告四川省绵阳中学历史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1、本课题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迈入了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新世纪,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的新时代,科技和信息正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而新教师是青年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成长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2、本课题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格。因此,必须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努力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滚滚而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是对这种需要的适应。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所有的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的变化,突出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我们中的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教育,而且要改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不言而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新教师虽然缺乏经验,但刚从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中走出来,思想活、观念新、易接受新鲜事物。相比之下,他们较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反倒少了很多束缚,劣势反倒还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进行研究,促进他们的成熟是为绵阳中学今后推进课程改革准备生力军、弄潮儿。3、本课题符合绵阳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绵阳中学作为全国示范性高中、四川省的名校、绵阳市的教育航母,在推进素质教育和为高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的目标,引进了一大批富有朝气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使我校的教师队伍空前壮大。随着这些新教师作为绵阳中学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仅高一年级而言,新教师大概就占了整个教师队伍的 45 %,而我们历史组的新教师的比例更是高达47%。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新教师是绵阳中学的未来和希望,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生力军,他们成长的快慢、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问题。所以,如何使这些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尽快由新教师成长为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对学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每一位进入绵中的新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可能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一个学生欢迎、同行赞赏的、领导满意的好教师。然而愿望并非现实,特别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教师要想迅速成长,并非易事。二、研究的理论基础教师发展理论的早期研究者费朗斯傅乐认为,教师在发展成长过程中,所关注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秩序更迭的,是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美国学者卡茨在访谈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教师成长的四阶段理论:教师发展成长可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认为新教师首先要在陌生环境中生存下来,经过13年,逐步熟悉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到第4年,教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欲寻求新事物,探讨教学革新,直到成功地担当教师角色,走向成熟。美国学者伯利纳认为,教师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约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大约经过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从以上教师发展观可以看出,傅乐的研究局限在“教师的关注”,卡茨和伯利纳的研究则以教师发展全程为研究维度,并对教师的专业表现、心态、信念、需求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描述。然而,他们都认为在教师发展阶段上,仅以教师专业的“成熟”作为发展的终极。在他们的观点中均体现这样一种假设,即所有富有经验的成熟教师都在继续发展成长,并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程。美国学者费斯勒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从整体上考察教师发展历程。他认为,教师发展经历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和生涯退出阶段。教师首先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为职业做准备;任职后寻求各方面的帮助,接纳新的思想,逐步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并不断进取,追求完美的专业形象。但是,教师到一定任职期,会产生教学的挫折感,工作感下降,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问题随之出现,并以各自不同的职业体验和心态准备离开教育岗位,直到退休。费斯勒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纵贯教师生涯的理论架构,并生动地呈现了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与变化的真实画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研究美国学者的教师发展理论可以发现,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教师的发展并非总是一种正向的成长过程,有停滞、有低潮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所以,新教师各种教学能力的形成和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现在的研究结果通常将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及专业化成长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始发阶段刚入校的新老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过几年系统的师范教育专业的学习,除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了一定教育理论素养之外,他们还受新鲜感、好奇心、上进心等强烈动机的驱使,学习兴趣浓、教书热情高、做事信心足,但他们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工作缺乏条理性、计划性,不知道从何下手,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另外,课程知识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等都倍感匮乏.尤其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明显不足,师德规范、教学规范、管理规范也不够清楚,感到学习期间所获的知识难以适应实践的要求。因此,对于新教师来说,成长发展的关键在于怎样尽快实现明确的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的结合,完成明确的知识向缄默的知识的转化;尽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和转化,即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化和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新教师可以模仿借鉴为主要的学习手段,如听课观摩、参考教案、集体备课研讨等,从中不断积累些感性的东西,并适时进行理性的提炼,为起好步穷实基础。 2、速发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是新教师分化发展、基本定型及成绩显著的阶段。新教师此时的工作大多进入了积极、主动状态,可以独立承担教学工作,进步较快。由于自己的不断进取,一部分教师逐渐成为了能胜任学校常规教青教学管理工作的合格型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成为了学校领导放心、同仁认可、学生喜爱、家长首肯的经验型教师;还有一部分教师成为了教青科研的排头兵,教学与科研比翼齐飞,能力和素养长进喜人,有着向学者型教师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之,从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新教师进步明显、发展较快的阶段。但也无庸讳言,发展总是不平衡的。由于诸多原因,个别教师在这一阶段就开始显出落伍的颓势,且又不易自我察觉和警醒。 3、高原阶段这是一个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或暂时后退的阶段。此阶段的教师因感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好像定型了,很难发展了,由此产生了恐慌感、危机感。究其原因,一是其教育教学的发展在速发阶段得不到强化和改进;职业理念、价值取向、教学技艺等不能进行全方位优化;不能通过不断学习、回归进修、继续教育的形式摆脱对原教育文化环境、现实利害关系、心理定势、功能固着、动力定型、习惯行为等方面的束缚;新旧教育教学活动结构无法交替,致使自己的职业水平在垂直层面上停顿,甚至倒退.二是由于社会各界对教师的高期望值,学校领导交给的教学工作的繁重任务,部分家长对教师的过多苛求,来自同伴群体的职业竞争,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强劲势头,再加上前进道路上的迷茫和困惑,从而给新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感到疲惫、厌烦,并痛苦地徘徊在原地而不能自拔。他们的工作热情在下降,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减弱,他们的创造激情在消失.他们的进取精神在退却。他们发现无论怎么努力、怎么拼搏,都只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原地踏步,充其量是缓慢地爬行上几步,却怎么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希望的顶点,有时还会出现暂时的后退,这就是典型的、可怕的高原现象。在高原阶段如果得不到再突破、再培训,再提高,无疑会直接制约新教师今后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其实,这种状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首先,如果能不断给他们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并通过必要的措施引导教师对身边的教育现象注意观察与分析,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研究,就可能诱发出他们那“心灵深处的需求”。他们也就易于感觉到,教育实在是一项充满创造活力的高尚事业。进而,他们就会开始新的奋斗历程。其次,为了强化速发阶段和突破高原现象,教师教育的职前预备模式非要转到终身模式不可,非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才行。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突破暂时形成的停滞,才能紧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步伐。4、再发展阶段此阶段是停滞之后的再进步、再提高阶段,也是新教师各方面趋于成熟的关键期。如何才能使新教师从知识型、经济型教师转化成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其关键因素是要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知行合一的切人点,努力实现两种知识的融合与互化。合格型教师不仅要继续学习和强化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继续强化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技巧,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型教师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并且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真正实现知识的下嫁。经验型教师要加强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不是盲目的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具有较高的起点,真正做到教育手段科学化,教学实践理性化,教育理念创新化,教育风格个性化,教育研究超前化。真正成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互动发展的,知与行合一的学者型教师。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按其自然规律运行的,即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改变过程。同理,新教师的成长也是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而贯穿其中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诚然,它又是一个有发现和失望、也有欢乐和痛苦的过程。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历史组2003 2004年毕业的新教师。2、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实施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研讨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段实施,配合运用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的研究,促进他们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向合格教师、熟手型教师转变,并最终完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跳跃式发展,从而提高历史教研组的整体实力,推进绵阳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增强绵阳中学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的绝对优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准备好中坚力量。在中学教育教学的层面上,提出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案和对策,构建科学合理的有效的具有创新性和校本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并为高师培养教师及开设教师专业化课程提供直接的信息、思路和方向。同时,也可以让大家揭开科研神秘的面纱,尝试教育科研的酸甜苦辣,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研究”这个课题不管是实践意义,还是理论价值,都是现实的、紧迫的和值得参考、借鉴的。五、研究的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教师的心理素质、师德修养、知识结构、职业理想、教育教学能力、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后进生教育艺术、教育科研能力等。其中研究的重点是教学能力中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1、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行为标准和教育行为的规范,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本课题在这方面着重研究新教师两种思想的成长变化情况: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曾有一句震撼心灵的话语:“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的过程,“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爱 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教师怎样培养自己具有一颗火热而纯洁的爱心深厚、持久、无私的爱;面向全体学生是爱;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爱这是新教师成长的基础和关键。奉献精神。新教师是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建立的时代,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知识价值等意识比较强,这本无可厚非。但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从古至今在人们心中都是充满奉献精神的神圣事业,即使是“教育产业化”情况下,国家财力、教师实际收入也不可能与付出的劳动完全“等价”。在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在允许教师通过辛勤劳动获取合法报酬的同时,新教师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否则容易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甚至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以致于逐渐丧失教育应有的崇高境界。2、教育教学的能力。这是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教育是一门艺术,即使是成就卓越的科学家,不掌握这门艺术也成不了出色的教师。教育内容的完成,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要在学生身上得以检验。教师要把自己领悟的教育内容传承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这就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教育技巧,具备一定的技能,而技能技巧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往往离不开教育实践的锻炼,特别是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编制教学计划的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利用、教学材料和教学技术的选择设计、课堂管理策略、对学习和教学进行测试与评价的策略的掌握更是如此。3、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教育合力是学校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新教师血气方刚,因刚踏入社会,总是个性突出,棱角分明,处事锋芒毕露。这在某中程度上既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也不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而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的要求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更应该关注新教师合作精神的培养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锻炼。4、心理素质。新教师由于刚踏入社会不久,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中总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困惑,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回逐渐发展成影响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障碍。如价值观发生变化,工作条件、工资收入不如意造成的“心理失衡”;人际关系复杂化造成的“心理闭锁”、“交流饥渴”;强烈的成就动机、急功近利造成的“心理焦虑”;因青年人崇尚个性自由发展的特性与职业要求谨言慎行而形成双重人格造成“心理冲突”这些就是“心理适应期”综合症。它们的出现是自然的,但若不很好地进行心理疏导,会严重妨碍新教师的发展与进步。5、后进生教育艺术。新教师最感困惑的问题是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一个或几个后进生往往牵制新教师的大量精力,甚至影响他们的整个工作的成效。这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怎样才能帮助新教师在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中处理好“抑”“扬”得体、“情”“理”交融、“冷”“热”适度、“刚”“柔”相济的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6、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之路。新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针对教育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主动钻研,大胆创新,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教育科研的过程既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新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五、课题研究的措施1、微格教学通过自己实际进行教学而获得丰富的经验,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新教师本身对教材不熟悉,课时又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将一节课完全作为实验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微格教学使得新教师可以通过摄制的录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并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往往比正规的课题教学的经验更有效。2、“观摩评议”式这个措施既包括老教师深入课堂观摩新教师的课,也包括新教师经常观摩老教师的课,发挥“样本效应”。每次听课后,新教师自评,互评,最后是组内展开评议,用教育理论对观摩的活动予以剖析,把现象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新教师可以学到老教师好的活动策划和创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发技巧和驾御活动中的可变因素的机智。3、“案例分析”式这是以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式。筛选出实际工作中有典型性、和困惑性的问题或个案,组织新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开展研究,共同分析原因、交流措施,群策群力寻求对策,提高今后工作的效率。同时培养新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专题讲座” 式专题讲座系统性理论性较强、信息量大,是提高新教师理性认识的好方法。专题讲座包括师德修养、名优教师经验报告、教育科研、教育改革、国内国际教育发展动态、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等,与新教师的工作紧密相关。5、“反思性教育”式反思性教育是帮助新教师发现自身教育教学中问题的方法。随着新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反思性教育成为可能,组织新教师的反思教育行为,做到宏观问题微观看、微观问题宏观看,即将理性的教育理论落到教育实际问题上,把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又必须提高到理论层面认识,从而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真正问题,找到今后工作的突破口,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特别要大力提倡反思性教学实践。只有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才有可能获得教师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作为新教师尤其应该具备这种反思能力,经常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地观察、分析所发生的教学活动;不断地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明晰和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行概念化的梳理,为尽快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而做好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结题方式1、时间安排: 本课题从2008年9月2010年9月,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准备阶段,主要开展文献研究和讨论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研读相关教育文件,并查阅文献和进行调查研究;接着,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将调查到的实际情况与查阅的文献要点进行疏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及比较。然后,经过集体讨论,制订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9年4月2009年12月):实施阶段,主要开展行动研究与调查研究。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计划,运用统分结合的方式和子课题个人负责制的方法,并结合历史教研组的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分析以及国内外已经取得的类似研究成果,展开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多层次、多视角地探究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和新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指标,摸清影响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种因素,并且以历史教研组为主,适时联系学校教务处、以及学校其它教研组,以座谈会、研讨会、访问等方式开展研究,找出有效的能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案和对策。此阶段结束时,各子课题分工撰写工作随笔,并初步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适应性方案或论文)。 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0年5月)完善阶段,主要在反思前面的研究经过和成果的基础上,回顾总课题的指导思想,更新和完善各项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各子课题的研究报告基本定稿。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继续开展调查研究,查阅文献以及进行实践分析。 第四阶段(2010年5月2010年9月)总结阶段,各子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课题组的结题。组织和筹备课题总结汇报会,主研人员岳别林、衡正芬完成论文“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研究”。2、结题方式:问卷调查报告分析、相关论文七、课题组成员:参考文献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柳彬,方亮.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3 教育研究,2008.等我曾是新教师的心路历程绵阳中学历史组 衡正芬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你憧憬着期盼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年轻人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你肯定会愉快地接受学校的安排做一名光荣的班主任。你会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你也听说过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可是你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接受锻炼,勇担重任是你正确的选择!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你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在这条道路上,你将看到各种的最预想不到的命运。”具体到教育教学中,你到底需要积累些什么呢?我建议你:写一写教学案例反思和随笔;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做学习型的教师;做一个快乐的研究者。另外,你还要进行教育技能的学习,新课改的学习,要试着跟其他教师合作。你也许会问:我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反思随笔如何写?我看到老师们都是自己忙自己的,我为什么要跟其他教师合作?教师有哪些合作? 要知道,写反思和随笔有助于你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会产生他自己的体系和教育学修养,这可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人是很容易忘却过去,并且总是在重复错误的。你在随笔当中真实地记下每一天,记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这些对你很重要,因为平庸正是从细节开始的。坚持几年以后,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了,也可以经常地发表论文了!对于合作,我希望你能了解,合作是和谐社会的动人乐章。你应该处理好至少三个关系:一是与学生的关系,不要迁就学生、不要体罚学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爱你的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二是与领导的关系,最好与领导保持距离、不要说领导的坏话、遇到一个专制的缺乏人文关怀的只知道捞取名利的校长,你还是埋头教书,苦练技艺的好;三是与同事的关系,这是很容易影响到你的情绪的事情,我建议你要向同事学习、尽一切可能帮助同事、一定要尊重老教师,当然还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我相信,你会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自己的答案!当你带着激情与自豪站在了讲台上,很快你就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点单一,于是你会主动去探讨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大胆改造课堂,学习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以适应教学的新需要!很快,几周过去了,学校安排你作新教师汇报课。说实话,这是你的第一次公开课,会有学校的很多领导和老师来听课,你非常紧张,你担心自己讲不好。我建议你主动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并寻求指导,听课是你向别人学习的基本方式,你需要在听课的过程中仔细领悟别人的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素养,你还要学会评课,既看到优点还得能指出缺点。由于你的虚心和认真,你的公开课将会得到领导和老师的充分肯定,自然也会指出不足,提出今后你应努力的方向,并鼓励你可以做得更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的生活逐渐趋于平淡,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虽然忙得不亦乐乎,却有一种厌倦悄悄爬上你的心头。这是一个容易让人懈怠的危险的信号,你不断地接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的信息,其中那些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了你的教育信念。有一些是来自学生的,虽然你坚信“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可是当你受到学生欢迎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了;你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他们有的迷恋网吧,有的打架斗殴,有的谈恋爱,你会因此产生迷惑,并会由此产生思考:学生为何素质低?差生是如何产生的?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你还会遇到素质低下、蛮横无理的家长,他们让你丧失教育的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该扮演什么角色?家长,也请你认真反思一下吧!在考试中,你会遇到作弊的学生,你要对涉嫌作弊的事件进行处理,记住,不管多让你讨厌的学生处理起来也一定要冷静,否则弄不好可不仅仅是心烦。你还会遇到各种各样先进优秀的评选,对于这些,你也可能不明白:那些看起来并不怎样的老师怎么就能评上,而那些扎实工作的老师却什么也得不到?对此,我建议你通过自己的工作让自己感受到的那种充实感,幸福感,而不是通过评比等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为,教育的酬报永远在教育之中!一个教师的阵地永远在课堂上,你的丰碑就在你学生的成就里。 当然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有些事情虽然危害到了你的情绪,但也会促使你思考更多的问题:一个好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原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也会出现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怎样才能把社会地位真正地提上来?你心目中的优质教育是怎样的?如果教师追求太多的功利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名师?是名师出高徒还是高徒出名师?你有很多苦恼要说,你要用一些别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其实这些都会促使你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这些思考会让你了解:真实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每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都会有较为苦闷的一段路程,这一段路程将是你教育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此时,我建议你来读书!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为自己找借口是人类最可耻的行为之一。读些什么书呢?一要继续阅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每过一年,要让自己的科学知识变得更丰富;二是要加强教育教学类书籍的阅读,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努力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类的书籍,这可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凭借! 一年的工作眼看就要过去了,暑假将要来临的时候,你要为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你要写一个班主任成长的故事;你要写这一年成长心灵的路程;你要仔细品味遗憾,如果可以,你会对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说:孩子,老师不批评你!你有了自己的学生朋友;你有了新教师的一点点教学感受;总之,这一年中,你有成功有收获,有失败有空虚,有泪水也有欢笑,如果你认为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那么,你就下定决心,努力做一个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虽然如此,我仍然给你提一些建议: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细节,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新教师往往讲课比较快,建议你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想知道你在学生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你可以组织学生评语并反思;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请你把教科研成为你日常工作的需求,坚持下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还有,不管你有多烦,不管你发什么牢骚,请千万不要违反教师的“军规”!作为教师,时时刻刻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所以你还要不断鞭策自己,保持进步的思想,加强个人修养,因为一些苍白的教育正是缘自教师尴尬的施教行为。 浅谈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绵阳中学历史组 衡正芬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新环境有一种新鲜感、对新的挑战有一种兴奋感,但也有一部分新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喜爱,对教育的责任并不明确,对新课改的要求知之甚少。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如何与同事、学生和睦相处?如何成为领导肯定、学生喜欢的好教师?是新教师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涉及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那么,对新教师而言,应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如何实现自己专业化的发展呢?首先,角色转变是前提。新教师初上讲台,表明自己从学生的角色已经变成了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行为具有模仿性,而教师的行为具有教育性。因此,要明确自己主要的任务不是学习,而是承当教书育人的责任,不要忘记“教师的行为就是教育的行为”,在学生时代,只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就行了,而现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学会适应从表面上看是适应工作环境的问题,而本质上是教师角色转变问题,而师德问题是学会适应的核心问题。 其次、多种学习相结合。对教师而言,学习的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做到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相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目前的教师在学生时代是以知识学习、书本学习、接受学习为主导的,做了教师也把这种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保留了下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是有个性的创新性活动,它需要大量的实践知识、技能知识,它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需要来探究学习。因此,转变教师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是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第三、带着问题去培训。为了促使新教师的发展,教委、教研室、学校要组织新教师培训,这为新教师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于培训,新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把培训当成任务,而要把它当成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自己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培训就意味着带着问题参加培训,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新教师有一个通病,从客观上讲,新教师对任教的教材并不熟悉,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往往不到位,而主观上又认为知识讲得越深越好、知识越新越好。因此,新教师往往会在上课时讲解一些自己大学里刚学好的知识。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什么是以学定教?如何做到以学定教?这些问题是培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四、学会听课。新教师的最薄弱的方面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虽然,新教师学过教育学与心理学,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由于教学的基本技能实践性强,并非看书就能学到的,要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转变为教育技能也并非几个月的教学实习能完成的。提高新教师教学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老教师学习,而向老教师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听老教师的课。教师的听课与学生的听课有很大区别,学生听课主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教师听课主要学习教的方法,比如,教材的处理技巧、课堂的导入、结束、提问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板书的设计、讨论的组织、课件的制作,以及审题、解题技能等。都是听课时要当堂记录并要在课后深入反思的,另外,还要与老教师互相交流,了解对方的备课思路,学习对方的备课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新教师确实在某些方面胜于老教师,比如信息技术、理论新知识,为此,就自我感觉很好,不愿意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这是成长的大忌。因为,教学中更重要的不是信息技术与大学中的新理论知识,它更需要实践中的教育技能、教育智慧、教学案例、教学素材,而这些新教师是非常欠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学习是个人成长的必备要素。 第五、关注比赛的过程。 学校为了强化新教师的发展成果,往往采用比赛的方式。比如:新教师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教案比赛、论文比赛等。另外,市教委也会组织教坛新秀评比活动,除此之外,有关媒体还有一些论文大奖赛。不管是那一级别的比赛,也不管是比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对待比赛,也是新教师面临的问题,比赛是新教师表现的机会、横向比较、学习的机会,新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参与比赛,把比赛当作自己成长的动力。不要太关注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心尽力地参与比赛,对每一次比赛都要进行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短处,找到了短处就找到了自己的成长点。比赛时采用的是补短策略,而比赛后必须采用补短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 第六、在实践中成长。 学习、反思、实践是教师成长的三个动因。而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教师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来确定,不像学生时代那样是有固定的科目学习计划,教师的反思也是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脱离实践的反思是没能生命力的,也是没有任何实践价值的。任何教师都离不开教学实践,这实践不仅仅是教师谋生的手段,也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只有热爱这一职业,才会自觉地去学习这一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主动地去反思自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反思就会有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实践学习反思,再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就这样能不断地把教师从一个台阶走向新的一个台阶。 如何听课一、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听课一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说明这个道理;二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三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二、听课前的准备1、听课内容的准备:听课前一是看看相关教参教材,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熟悉有关内容。二是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三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这样听起课来就比较心中有数,听课效果就更好。 2、角色定位 :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1)进入“学生”角色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2)进入“教者”角色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3)进入“指导者”角色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一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二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三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5)进入“审美者”的角色我认为听课者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这个角色。用欣赏的目光去感受他们课堂教学中一举一动的仪态美、抑扬顿挫的语言美、呵护学生的心灵美;用心领悟他们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的结构美,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严密的推理、精巧的思维、合理的实证来充分展示出科学的理性美。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去追求的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尊重、赞赏、合作、共享等更高层次的人性美。要多学习授课教师的长处,多体会其特有的风格、闪光点。三、课堂听课的基本方法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四个字,即:听、看、记、想。(1)听一听老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答题,答题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怎样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讲授新课?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怎样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置疑、释疑。怎样巩固新课知识的?是怎样结尾的?是怎样布置作业的?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讨论问题的?(2)看 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一节课的“亮点”,往往不是教师怎样“教”,而是学生怎么“学”。因此,听课时,听教师怎样讲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怎样学,看教师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通常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实际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需要教师的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靠教师去落实。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教师不一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他不明白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行为,是老师及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所以,看教师如何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怎么学习是听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看学生就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表现;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为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3)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