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毕业设计.doc_第1页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毕业设计.doc_第2页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毕业设计.doc_第3页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毕业设计.doc_第4页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毕业设计第一章 绪论1.1 干散货船的发展概况干货船,又称普通货船,是以运载干燥货物为主,也可装运桶装液货的货船,它是最常见的货船,专门用来装运成包、成扎、成箱的干货,所以,它叫干货船。 在干货船上,设置有宽敞的货舱,用于装货;甲板上安装有门式或人字型吊杆及各种类型的起货机械。普通货船上的上层建筑比较矮小,甲板层数不多,生活设施简单。 在货运船舶中,干货船占有较大比重,排水量从几千吨到几万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建造的“东风”号货船,就属于干货船一类。“东风”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货船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遮蔽甲板船发展而来的干散货船技入营运以来,干散货船队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海上运输中一股举足轻重的运输力量。 2003年世界新船成交量、手持订单量和造船产量三大造船指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干散货船新船订造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4%左右。在货运船舶中,干货船占有较大比重,排水量从几千吨到几万吨。干散货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干散货船总体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国际航运界中运输占货物运输的30%以上,由于货运量大,货源充足,航线固定,装卸效率高等因素,干散货船的运输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干散货船已成为运输船舶的主力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干散货船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大灵便型及灵便型干散货船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随着船舶事业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内河航运需求势头日趋迅猛 ,内河货运船尤其是小型干货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是很多造船厂家为了追求效益而减少钢材使用量 ,在许多结构 、构件上都不满足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 要求。1.2 干货船的分类干货船根据所装货物及船舶结构、设备不同,可分为:杂货船、干散货船、 冷藏船、多用途船、 木材船 、集装箱船 、滚装船、载驳船 、重大件运输船等多种。其中,杂货船是以运载成包、成捆、成桶等件杂货为主,也可装运某些散装货的干货船。干散货船是专运散装货的干货船,如运输谷物、矿 砂、煤炭等大宗散货等。多用途船是可运载集装箱、木材、矿砂、谷物或其他杂货等各种货物的干货船。有的干货船上除了装运货物外,还携载少量旅客,这种普通货船又称客货船。在我国沿海航行的货船中,就有一批就属于客货船。1.3 结构设计概述1.3.1.结构设计的依据船体结构设计通常是在船体总体设计基本完成以后,根据已定的主尺度,型线图,总布置图以及任务书(对船舶用途,航区,建筑形式,甲板层数,主要设备,使用要求等)的要求进行的。1.3.2.结构设计任务结构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决定全部构件的尺寸和连接方式,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安全性等要求下,使结构具有最佳的技术经济性能。1.3.3.结构设计的方法、母型船设计法:就是按照母型船的结构形式,结果尺寸和航区等,经分析处理设计出新的同类船舶。、规范设计法:目前民船主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结构设计,即主要按船舶建造规范进行,辅以必要的强度计算。这种方法设计简便,一般强度能保证,但规范只能包括一般的运输船舶和通用的结构形式,而对特种尺度的船,特种船舶与特殊形式的结构,仍要按照船舶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强度校核。、直接设计法:对规范规定以外的船舶,只有采用直接设计的方法来决定设计船的构件尺寸,目前这种方法还不够完善。、近几年来,结构设计由确定性设计逐渐向概率性设计原理过度。概率设计原理就是将结构寿命期内影响结构安全和性能的各参数作为随机变量,用概率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结构在使用期内基本满足要求的概率。1.3.4.规范设计的基本步骤、根据型线图,总布置图以及任务书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总体分析同类船舶在结构上的优缺点,确定结构形式,肋骨间距以及改进措施。、船体中部剖面结构设计。、根据传统中部剖面与总布置图进行全船结构布置,即绘制基本结构图。同时完成主要构件计算书。、完成其它所有的图纸和文件。船体中剖面图与基本结构图是全部结构的全局性构想,它集中反映了设计船的结构形式,主要构件尺寸,连接方式与构件布置,是其它结构图的原则依据,但随着设计阶段的深入与发展,结果图的绘制与计算都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直至达到最佳。按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的一般流程也可用图表示, 1.3.5.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结构的整体性原则、受力均匀性和有效传递原则、结构的连续性和减少应力集中原则、局部加强原则1.4 设计成果及存在问题通过以上对结构设计方法的概述,我们对规范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次毕业设计主要是规范设计,相信以上概述会对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尚未参加工作,对船体结构的知识仅来源于课本及参考资料,加上对艏艉结构不熟悉,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因此,本次设计中,本次设计结果难免存在不足与错误。设计本身就是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随着对全船结构认识的提高,必然能够做出更优秀的规范设计。第二章 69m内河干货船船体结构规范计算书2.1 说明本船为69m内河干货船,设有二个干货舱,二层甲板室。本船为双机、双桨、尾机型、首尾为横骨架式单底单舷单甲板、货舱区甲板和双层底为纵骨架式、货舱区舷侧为横骨架式。主要依据中国船级社颁布的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有关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与校核。 主要尺度总 长 LOA 69.00m 两柱间长 LBP 66.00m型 宽 B 12.50m型 深 D 5.30m设计吃水 d 4.50m梁 拱 0.25m肋 距 0.50 m方型系数 Cb 0.81L/D=69/5.3=13.0225, B/D=12.5/5.3=2.364.0 符合规范要求2.2航区长江A级2.3结构尺寸计算2.3.1外板、内底板、甲板2.3.1.1船底外板根据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1.1及2.3.2.1的规定: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船长,m; 肋骨或纵骨间距,m;航区系数,A级航区船舶取 =1; 系数按纵骨架式,由表2.3.2.1选取。其中: ,L=69 m= 1(0.06669+4.50.5-0.8) = 6.004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1.1的规定:大舱口船货舱区域的船底板厚度t 应不小于按下式及2.3.2.2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船长,m; 肋骨或纵骨间距,m;航区系数,A级航区船舶取=1; 系数按纵骨架式,由表8.3.1.1选取。其中:,L=69 m 1(0.0569+3.90.5+1.0) 6.4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2.2 船底板厚度t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吃水,m; 肋骨或纵骨间距,m; 半波高,m A级航区取=1.25 m 其中:,=1.25 m实取船底外板厚度: 8 mm2.3.1.2平板龙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1.1 得:平板龙骨宽度应不小于=0.112.5 =1.25m实取1400 mm船中部平板龙骨厚度应按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1mm, 平底船的平板龙骨厚度可与船中部船底板厚度相同。船中部平板龙骨厚度 实取=9 mm首、尾部平板龙骨厚度 实取=9 mm2.3.1.3舭列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3.1 得:舭列板厚度应按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0.5mm。若船底板厚度大于8mm时,则舭列板厚度可与船底板厚度相同。 6.4+0.5 6.9mm实取 8 mm2.3.1.4舷侧外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4.1 得:船中部及过渡区域舷侧外板厚度应不小于船底板厚度的0.9 倍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2.1 得:舷侧外板的厚度在全船长度范围内与船底板厚度相同实取 = 8 mm2.3.1.5舷侧顶列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5.2 要求得:船中部舷侧顶列板的厚度应不小于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0.85 倍或舷侧外板厚度增加1mm,取其大者。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3.1要求得: 货舱区域舷侧顶列板在强力甲板以下的宽度应不小于0.15D,其厚度不小于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0.85 倍或舷侧外板厚度增加1mm,取其大者,货舱区域外的舷侧顶列板厚度可逐渐减至首、尾部舷侧外板的厚度。本船舷侧顶列板实取 =9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5.1得: 舷侧顶列板在强力甲板以下的宽度应不小于0.1,且应不小于250mm。即 m 实取 :800 mm2.3.1.6首尾封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6.1得:平头型船的首封板厚度应按首部平板龙骨厚度增加1mm,尾封板厚度应与尾部平板龙骨厚度相同。 实取 := 9mm2.3.1.7外板局部加强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7.1 要求:主机座下的船底板,尾轴出口处的外板以及螺旋桨叶梢附近的外板均按船中部船底厚度增加2mm. 本船实取:=10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7.2 要求:锚链筒出口处的外板及其下方的一块外板厚度应增加0.5 倍或加等厚复板。本船设置 =10 mm 的复板。2.3.1.8内舷板(纵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4.1 要求:内舷板的厚度应与舷侧外板厚度相同。本船实取: 纵壁板=8 mm,2.3.1.9内底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9.1要求:内底板的厚度t应不小于船底板厚度的0.8倍: =0.8 t =6.4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9.2要求:载货部位内底板厚度t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肋骨或纵骨间距,m;计算水柱高,m,自内底板上缘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棚顶板与围壁板交线)的距离。其中:=0.50m, =4.60m 又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5.2要求: 内底板的厚度应t应不小于按以下两式计算所得之值:t = 5.5s+1mm t = 0.8 t 1 mm 式中:s肋骨或纵骨间距,m;t1由8.3.1.1 计算所得的船底板厚度,mm;h计算水柱高度,m,自内底板上缘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口围板顶缘)的距离。其中:=0.50m, =4.60m ,t1 =6.4mmt = 5.5s实取:内底板厚度 =8 mm2.3.1.10甲板(1) 中部强力甲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4.1.1 要求:船长大于50m 的船舶,其中部强力甲板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 L船长,m;s 纵骨间距,m;a航区系数,对A 级航区船舶取a 1; 其中:L = 69 m, = 0.5 m 6.2mm 货舱强力甲板 实取:t=8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6.1 要求:货舱区域内甲板边板的厚度t 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甲板边板 实取 t=10 mm.货仓区域以外的甲板边板可以逐渐减薄至甲板相同厚度: 首尾部的甲板边板厚度 t=8 mm(2)首尾部强力甲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4.1.1 要求:首尾部强力甲板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中部的0.9 倍: 实取 t=6 mm; 首尾甲板实取t=6 mm;(3)舱口角隅加强腹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4.1.5 要求:甲板上所有货仓口和机舱口的角隅应为园角,园角半径r 应不小于开口宽度的1/10,r 小于610mm 的舱口角隅,应采用等于甲板厚度1.5 倍的加厚板或厚度相等的复板补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6.2 要求:强力甲板上舱口角隅处一般采用园角,其半径r 不小于b/20,舱口角隅区域的板厚应较强力甲板增厚50%: 舱口角隅采用圆角,半径 R= 700 mm,实取舱口角隅加厚板 t=12 mm。(4)非强力甲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4.3.1 要求:其他各层非强力甲板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 平台甲板实取 t= 8 mm。2.3.2船底骨架2.3.2.1实肋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2.1 要求:纵骨架式的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2.5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1.2 要求:双层底在中纵剖面处高度一般不小于700mm。纵骨架式的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2.5米。实取: 实肋板间距为2.0 m,即每四个肋位设一个实肋板。双层底高度h=700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2.2 要求:实肋板腹板厚度应不小于所在部位船底板厚度;实取:=8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2.3 要求:实肋板腹板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100mm 时,应在实肋板腹板上设置垂向加强筋,宽度为厚度的8 倍,其间距不大于双层底的高度。实取加强筋870mm 本船实取实肋板 8700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2.5 要求:水密肋板间距应不小于0.3L,其腹板应较实肋板厚度增加1mm,对双舷侧结构船,水密实肋板应与舷侧水密横舱壁在同一肋位上。实取t=9 mm。2.3.2.2中桁材. 旁桁材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3.2 要求:中桁材应连续贯通,其厚度应为所在部位平板龙骨厚度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3.3 要求:旁桁材由间断板构成,其厚度与所在部位船底板厚度相同,但应不小于相连实肋板厚度。本船货仓区,设置一道中桁材t= 9 mm, ;两道旁桁材t= 8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3.4 要求:纵骨架式双层底纵桁材,其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100mm 时应设置垂向加强筋,其厚度与桁材的厚度相同,宽度为厚度的8 倍,其间距不大于1000mm。实取:870 mm。2.3.2.3船底纵骨与内底纵骨(1) 内底纵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4.1 要求:货舱区域内底纵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 s 纵骨间距,m;l 纵骨跨距,m;h 计算水柱高,m。装载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或颗粒状货物时按本章8.3.5.1 计算。装载集装箱和杂货时,取内底板上表面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口围板顶缘)的距离。其中: s = 0.5 m, l =2.0m, h=4.6m。=37.35实取: HP100266 W=46.95 ,I=429.23 。(2) 船底纵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5.4.1 要求:船底纵骨除应满足2.6.7.1 的要求外,其剖面模数尚应不小于内底纵骨剖面模数的0.85 倍;W0.8537.35 =31.75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7.1 要求:船底纵骨的剖面模数为2.5.6.1计算所得之值的0.8 倍;惯性矩符合2.5.6.2的规定.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6.1 要求, 船底纵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K 系数,在船中部K = 0.015L + 5.6 ,其中L 为船长,船中部以外可逐步递减至0.8 K ;s纵骨间距,m;d 吃水,m;r半波高,m,按本篇1.2.5.1 的规定;l纵骨跨距,m,取实肋板间距。式中: K=0.015L+5.6=6.635, s=0.5m , d=4.5m, l=2m , r = 1.25= 76.3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6.2 要求, 纵骨剖面惯性矩I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 a纵骨连同带板的剖面积,l纵骨跨距,m,取实肋板间距。其中: a=51, l=2 m= 船底纵骨 实取:HP120306.5, W=71.12 ,I=753.14 满足要求.(3) 肋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8.1 要求:纵骨架式中桁材在实肋板间距的中点,应左右加设通至邻近纵骨处的肘板,其厚度与实肋板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8.2 要求:纵骨在水密肋板处中断时,应用宽度等于2.5 倍纵骨高度,厚度与水密肋板相同的肘板与水密肋板连接.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8.3 要求,纵骨架式双层底的舭部无实肋板的肋位上应设置与实肋板厚度相同的肘板,并延伸至邻近的船底纵骨和内底纵骨。2.3.2.4开孔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9.2要求:实肋板与旁桁材均应开设人孔,开孔位置应沿船长、船宽方向尽量呈直线排列。孔口边缘距支柱下方肘板趾点或舱壁的水平距离应与小于500mm。孔边缘应光滑,开孔高度应不大于双层底高度的一半,开孔宽度应不大于双层底的高度,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双层底的高度。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予以补强。取人孔 实肋板350450 旁桁材400600取减轻孔 圆300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9.3要求:实肋板与旁桁材上应开设适当的流水孔和透气孔,并应考虑到泵的抽吸率,使自舱内各处的空气管和吸口的水和空气能自由流通。取流水孔 圆 R50 取透气孔 圆 R50 2.3.3舷侧骨架2.3.3.1普通肋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6.1.1 要求:舷舱内的骨架如为横骨架式,其外舷肋骨和内舷肋骨(舱壁扶强材)的剖面模数应符合本篇 2.7.2 的规定。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2.1 要求:主肋骨和普通肋骨的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式中:K系数,按表 2.7.2.1 选取; s 肋骨间距,m; d 吃水,m; r 半波高,m,按本篇 1.2.5.1 的规定; l 肋骨跨距,m,对设有舷侧纵桁的普通肋骨,取肋骨与实肋板内缘交点至舷侧纵桁的垂直距离,但应不小于 1.25m。其中:K=4.9, s=0.5, d=4.5, r=1.25, l=1.45 内外舷肋骨实取 L100806,W=69.94 cm32.3.3.2强肋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6.3.2 要求:强肋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s强肋骨间距,m; d吃水,m;r半波高,m; 强肋骨跨距,m,取实肋板上缘至强横梁下缘的垂直距离;当设置撑材时,取上述距离的1/2,但应不小于1.2m。式中: s=2 m, d=4.5m, r=1.25m, =2.2 m =333.96 cm3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3.1 要求:强肋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K系数,自航船取4.0;s强肋骨间距,m;d 吃水,m;r半波高,m,按本篇1.2.5.1 的规定确定;l强肋骨跨距,m,按本篇1.2.4 的规定确定。 式中: K=4.0, s=2m, d=4.5 m , r=1.25m, l=2.2 m ;实取:, W=366.07 cm3 2.3.3.3舷侧纵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6.4.1要求:舷舱骨架采用横骨架式时,应在内、外舷设置一道舷侧纵桁,舷侧纵桁的剖面尺寸与强肋骨相同。实取:, W=366.07 cm32.3.3.5 舱底实肋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6.6.1 要求:货舱为双层底结构,则舷舱内单底,实肋板厚度与货舱区实肋板的厚度相同,实肋板上缘应设折边或面板。实取:。2.3.3.6舭肘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5.1要求:肋骨与实肋板的连接,对平底船应用舭肘板连接,舭肘板高出肋板的高度应不小于肋骨高度的3倍,舭肘板的宽度约等于纵剖面处实肋板的高度,舭肘板的厚度取与实肋板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5.2要求:强肋骨与实肋板用舭肘板连接,舭肘板的直角边长与实肋板中部腹板高度相同,厚度与实肋板厚度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5.3要求:船底如为双层底时,应用舭肘板将肋骨与内底边板固定,舭肘板的直角边长应比小于肋骨高度的3倍,其搭接长度应比小于肋骨高度的2倍。本船实取舭肘板: 弱肋位上L 强肋位上L 2.3.3.7梁肘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6.1要求:若甲板为纵骨架式时,肋骨应用肘板与甲板固定,并应延伸至相邻的甲板纵骨,肘板的高度为纵骨高度的 2.5 倍,厚度与肋骨相同实取:弱肋位上L 强肋位上L 2.3.4甲板骨架2.3.4.1甲板纵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8.4.1 要求,开口外侧甲板纵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0.3671c 按本篇2.8.1.1 的规定;s 纵骨间距,m;c=1.45, s=0.5 m。 = 18.36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8.4.2 要求, 开口外侧甲板纵骨的剖面惯性矩I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 a 纵骨连同带板的剖面积,;l 纵骨跨距,m,取强横梁间距。其中: a=49 , l=2.0m = 215.6 实取:HP100266 W=46.95 ,I=429.23 。平台甲板纵骨实取:HP100266 W=46.95 ,I=429.23 。2.3.4.2甲板纵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8.3.1 大舱口开口线外侧的甲板纵桁尺寸应与强横梁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8.3.8 纵骨架式甲板纵桁的剖面尺寸取与纵骨架式强横梁相同。实取:, W=366.07 cm32.3.4.3甲板强横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8.5.2 要求,纵骨架式强横梁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 c 、h按本节2.8.1.1 的规定确定;s强横梁间距,m;l强横梁跨距,m,对强力甲板取舷侧至纵舱壁(双向纵桁架)或纵舱壁(双向纵桁架)之间跨距点的距离。对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甲板取纵围壁(或纵舱壁、支柱)之间的距离。跨距点按本篇1.2.4 规定。其中: c=1.45, s=2.0m, h=0.5 m, l=1.25 m。 =18.125实取:, W=366.07 cm32.3.5舱壁2.3.5.1平面水密舱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2.1要求:平面水密舱壁底列板厚度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 K 、c系数,按表2.12.2.1 选取;s扶强材间距,m;h由舱壁下缘量至舱壁顶端(深舱舱壁另加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离,m,取大者,但应不小于2.0m。其中: K=3.2 (干货舱壁), h=4.6 m, c=0, s=0.5 m ;=3.93 mm, 实取 t=8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10.1.1要求:货舱前、后的横舱壁板的厚度应按的规定增加0.5mm。实取 t=9 mm2.3.5.2平面舱壁扶强材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3.1要求:平面舱壁扶强材一般应竖向布置。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3.2要求:平面舱壁扶强材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 K系数,按表2.12.3.2选取; s扶强材间距,防撞舱壁和深舱舱壁扶强材间距应不大于650mm,干货舱舱壁扶强材间距应不大于750mm;h自扶强材中点量至舱壁顶端(深舱舱壁加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离,取大者,m,但不应小于2.0m;扶强材跨距,m,取包括肘板在内的扶强材长度,若设有与扶强材垂直的桁材,取桁材至扶强材端部或桁材之间的距离,取大者。干货舱壁 取 K=4.0, s=0.5m, h=2.3m, =0.6m干货舱壁扶强材 =1.656 cm3实取: 平面水平舱壁扶强材 L80505 W=31.87 2.3.5.3水平桁和垂直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4.1要求:平面舱壁应设置垂直桁。 横舱舱壁垂直桁应与底龙骨和甲板纵桁在同一平面内。纵舱舱壁垂直桁的间距应不大于 2.5m且强肋骨(或主肋骨)在同一平面内。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4.2要求:垂直桁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K系数,按表2.12.4.3选取;b垂直桁的支撑宽度,m,即垂直桁间距中点之间或垂直桁间距中点与舷边(或纵舱壁)间距中点的距离;h由垂直桁中点量至干舷甲板上方(深舱舱壁加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离,m取大者,但应比小于2.0m;垂直桁跨距,m见规范1.2.4的规定。其中:K=4.1, b=2.0m, h=2.3m,=4m =301.76 cm3实取:, W=322.6 cm3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4.4 要求:水平桁的剖面尺寸应与垂直桁的剖面尺寸相同.实取:, W=322.6 cm32.3.5.4舷舱横舱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10.2.1要求:舷舱内应设置横舱壁,其间距应不大于货舱总长度的 0.25 倍。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10.2.2要求:舷舱水密横舱壁在舱壁中点处应设置水平桁,其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b桁材的支撑宽度,m;h计算水柱高,m,取桁材至干舷甲板上方1m的距离;桁材跨距,m,取舷舱的宽度。其中:b=0.6 m, h=3.3m, =1.25m =12.87 cm3实取: , W=322.6 cm32.3.6机舱2.3.6.1主机基座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1.1要求:单底船的主机基座纵桁应尽可能延伸至机舱前后舱壁, 并用肘板与舱壁相应扶强材连接。在主机基座以外,基座纵桁高度可逐渐减小至肋板高度,其尺寸也可减小至相应的机舱内旁内龙骨尺寸。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1.3柴油机主机基座的构件尺寸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纵桁面板厚度 mm纵桁腹板厚度 mm横隔板及横肘板厚度 mm式中:主机单机额定功率,KW;h 纵桁腹板高度,m;其中:=600KW,h=1.0m纵桁面板厚度 =16.67mm纵桁腹板厚度 =11.67mm横隔板及横肘板厚度 = 8.98mm实取 纵桁面板厚度 =18 mm纵桁腹板厚度 =12 mm横隔板及横肘板厚度 = 10mm2.3.6.2轴遂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2.1要求:轴遂系指供机舱人员对轴系进行检查的通道。轴遂应水密,轴遂和机舱之间的舱壁应设置水密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2.2要求:轴遂的自由通道宽度应不小于400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2.3要求:轴遂壁的厚度及扶强材,应分别不小于对水密舱壁的要求。轴遂通过深水舱、燃油舱或顶部载有货物时,则轴遂壁的厚度应按深水舱、燃油舱或按甲板的有关规定进行校核。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2.4要求:轴遂扶强材应与实肋板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其下端应用肘板与实肋板连接。2.3.6.3机舱骨架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3.1要求:在机舱骨架特别是船底骨架设计时,应注意避免应力集中。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3.2要求:横骨架式单底应在每个肋位设置实肋板,实肋板应为“T”形组合型材。实肋板实取:2.3.7尾部结构(横骨架式)2.3.7.1船尾部实肋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2.1要求:横骨架式船底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2.2要求:实肋板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W = K s (fd+r) l2 cm3式中: s实肋板间距,m;f 系数,按表2.5.2.2(1)选取;d 吃水,m;r 半波高,m,按本篇1.2.5.1 的规定确定;l 实肋板跨距,m,取实肋板与舷侧外板交点之间的距离。K 内龙骨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K = a( / l 1.1) + b其中: a、b系数,按表2.5.2.2(2)选取; / l 舱长比, 为舱底平面长度(取两横舱壁的间距)m;取值范围按表2.5.2.2(3)选取。其中:s =0.5m, f=1.0, d=4.5, r=1.25, m l=12.5m, a=2.0, b=2.8, / l取1.1 K = a( / l 1.1) + b=2.8W = K s (fd+r) l2=1257.8 cm3实取 : 实肋板 ,其剖面模数W=1539.83 cm32.3.7.2中内龙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3.2要求:中内龙骨腹板的高度与厚度与该处实肋板相同,面板剖面积应不小于实肋板面板剖面积的1.5倍实取 。2.3.7.3旁内龙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4.1要求:其尺寸与该处实肋板相同 实取 :。2.3.7.4舷侧肋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2.1要求:主肋骨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K 系数,按表2.7.2.1选取;s 肋骨间距,m; d吃水,m;r半波高,m; 肋骨跨距,m。见图2.7.2.1,对主肋骨和未设置舷侧纵桁的普通肋骨,取肋骨与实肋板内缘交点至肋骨与横梁内缘交点间的垂直距离,如图2.7.2.1 所示;主肋骨制若设置舷侧纵桁时,主肋骨跨距仍按本规定确定。其中: K=3.8, s=0.50m, d=4.5m, r=1.25m, =4.4m cm3 =211.5 cm3主肋骨实取: ,W=366.07cm32.3.7.5舷侧纵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4.1要求:舷侧骨架如设置舷侧纵桁时,舷侧纵桁的剖面尺寸应与强肋骨相同,且应尽量延伸至首尾。实取:,W=366.07cm3 2.3.7.6尾部甲板(1) 强力甲板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4.1.1 要求:首尾部强力甲板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中部的0.9 倍: 实取:上甲板t=6mm,机舱平台实取8 mm。(2) 强力甲板横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8.1.1要求:横骨架式甲板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横梁,其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W = 5 c s h l 2 cm3式中: c系数,对A 级航区船舶强力甲板取1.45;其余各层甲板均取1;s横梁间距,m;l横梁跨距,m,取舷侧与甲板纵桁(纵舱壁)或甲板纵桁(纵舱壁)之间距离之大者,且不小于2m。h甲板计算水柱高度,m,强力甲板取0.5m;旅客舱室甲板取0.45m;船员舱室甲板取0.35m;顶篷甲板取0.2m;载货甲板的水柱高度h应按下式计算,但应不小于0.5m。其中: c=1.45, s=0.5m, l=2m, h=0.5m cm3I=3Wl=3 7.25 2=43.5 cm4实取 ,W 31.16cm3;I=225.84 cm4平台甲板横梁实取:。(3) 强力甲板纵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8.3.2要求:横骨架式甲板纵桁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k 系数,强力甲板取k =0.03L+4.8,但应不小于5.7;其中L 为船长,m,其他甲板取5.7;c 、h按本节2.8.1.1 的规定确定;b甲板纵桁支承面积的平均宽度,m;l纵桁跨距,m,对强力甲板取横舱壁(双向横桁架)之间跨距点的距离。对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甲板取横舱壁(或支柱)之间的距离。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8.3.3要求:I = 2.75Wl 其中:k=6.87, c=1.45, h=0.5, b=2, l=4.5m=201.7 I = 2.75Wl=2496 实取:机舱甲板纵桁,W=366.07, I=5135.21尾甲板纵桁 ,W=366.07, I=5135.21平台纵桁 ,W=366.07, I=5135.21(4) 甲板强横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8.5.4要求:横骨架式强横梁的剖面尺寸取与甲板纵桁相同。实取:,W=366.07, I=5135.21平台强横梁,W=366.07, I=5135.21 。2.3.7.7尾部舱壁(1)横舱壁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2.1要求:平面水密舱壁底列板厚度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 K 、c系数,按表2.12.2.1 选取;s扶强材间距,m;h由舱壁下缘量至舱壁顶端(深舱舱壁另加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离,m,取大者,但应不小于2.0m。其中: K=4.2 (深舱壁), h=4.6 m, c=1.0, s=0.5 m ;=5.5 mm 实取 t=6 mm。(2)扶强材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3.2要求:平面舱壁扶强材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 K系数,按表2.12.3.2选取; s扶强材间距,防撞舱壁和深舱舱壁扶强材间距应不大于650mm,干货舱舱壁扶强材间距应不大于750mm;h自扶强材中点量至舱壁顶端(深舱舱壁加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离,取大者,m,但不应小于2.0m;扶强材跨距,m,取包括肘板在内的扶强材长度,若设有与扶强材垂直的桁材,取桁材至扶强材端部或桁材之间的距离,取大者。其中:K=5.0, s=0.5m, h=2.3m, =0.6m干货舱壁扶强材 =2.07 cm3实取: 舱壁扶强材 L80505 W=31.87 (3)垂直、水平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4.2要求:垂直桁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K系数,按表2.12.4.3选取;b垂直桁的支撑宽度,m,即垂直桁间距中点之间或垂直桁间距中点与舷边(或纵舱壁)间距中点的距离;h由垂直桁中点量至干舷甲板上方(深舱舱壁加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离,m取大者,但应比小于2.0m;垂直桁跨距,m见规范1.2.4的规定。其中:K=5.0, b=2.0m, h=2.3m,=4m =368 cm3实取:, 加带板 W=469.35 cm3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4.4 要求:水平桁的剖面尺寸应与垂直桁的剖面尺寸相同.实取:, 加带板 W=469.35 cm32.3.8首部结构(横骨架式)2.3.8.1船首实肋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2.1要求:横骨架式船底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2.2要求:实肋板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W = K s (fd+r) l2式中: s实肋板间距,m;f 系数,按表2.5.2.2(1)选取;d 吃水,m;r 半波高,m,按本篇1.2.5.1 的规定确定;l 实肋板跨距,m,取实肋板与舷侧外板交点之间的距离。K 内龙骨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K = a ( / l 1.1) + b其中:a、b系数,按表2.5.2.2(2)选取;/ l 舱长比, 为舱底平面长度(取两横舱壁的间距)m;取值范围按表2.5.2.2(3)选取。其中:s =0.5m, f=1.0, d=4.5, r=1.25, m l=12.5m, a=2.0, b=2.8, / l取1.1 K = a( / l 1.1) + b=2.8W = K s (fd+r) l2=1257.8 cm3实取 : 实肋板 ,其剖面模数W=1539.83 cm32.3.8.2中内龙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3.2.1要求:首尖舱内每个肋位设置实肋板,实肋板的高度逐渐升高。中内龙骨应延伸至首柱(平头型船应延伸至与首封板垂直桁连接),其高度和厚度应与实肋板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