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联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传承刍议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春联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传承刍董玉梅(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太原030006)摘要: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珍珠.它从不断的革新锐变中走来.饱含了人文色彩,张扬了中国元素.春联承载的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是其经久不衰的动力源泉.揭示春联的传承密码,有助于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变迁的大屏幕.关键词:春联;演变;功能;传承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636(2009)03007605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泛红光,年年报吉祥这个谜语及其谜底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春联是中国的一道独特风景.每到春节.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赏春联的习俗,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不仅给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和高雅的情韵.而且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神秘的祈盼.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广泛的社会功能.认真研究春联.是观察民间风情的有效途径.也是考察中华文化嬗变和传承的重要窗口春联浓缩了中国年文化的精髓.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数不胜数的单项文化符号中,春联的地位和意义无疑是十分突出的.自宋以来.贴春联一直是中国民众庆祝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即使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春节期间.春联依旧像永不凋谢的红玫瑰.绽放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大江南北的汉族城乡.还是地势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举国上下一片红.春联营造出红红火火福满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浓厚氛围春联根深枝旺.经久不衰.对春联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苍白.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关于春联或对联的文献资料大概有四种:一是以梁章钜楹联丛话为代表的具有学术意义的着作,很少;二是以唐麒汇编的中国对联故事总集为代表的春联故事及春联集锦,较多;三是以谌华玉粤东畲族春联及其源流的人类学解读为代表的学术论文,较少;四是以对联?民间对联故事,老年人等期刊为代表的介绍春联,对联基本知识的群众性读物,较多.由此看来,现有讨论春联的书籍或文章绝大多数限于对春联实例的汇集或文学性赏析.对春联的学术探讨基本上还处于文献整理,资料收集和注释说明的阶段,从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探讨研究春联的着述尚不多见.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春联,对联等中华文化独特符号的重视和关心程度还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演进与传承方面还有较大空间.本文试从民俗学,社会学的角度探究春联的历史与功能,以期揭示民族文化传承中一些共有的规律.一,春联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的民俗传统节日源于农事.节日最初并非指庆祝之日.而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是用来显示气温,降水的变化,预告农事的,承载着生产,生活与信仰活动的社会功能.春节也是如此.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复合汇聚多种目的和内容.使之成为肩负多种社会功能的综合性节日.从作为元日指示其居一年之首的意思开始.到融人对天地和祖先祭祀的内容.进而又敷演出驱邪避鬼的意图.实现了与桃符的对接.民间信仰是春联的意识渊源.古人认为:桃.西方之木.味辛气恶,物或恶之,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l】(p?405).关于桃符的古文献记载比较零散,杨琳教授认为.桃符是经过桃木,桃人,桃板发展演变而来的.功能是驱鬼辟邪.汉代王充在论衡?订鬼中引山海经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荼,一日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闭(p1235)据说这一习俗从周代就已开始.最初的桃人只是在新年时立于门前.先秦立单桃人,六朝始立双桃人.六朝以降,立桃人作者简介:董玉梅(1964一),女,山西山阴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学副教授.76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之俗不见记载.大约为桃板所取代.桃板上有的画人像,有的不画.新年时挂于门上.桃符一词,出现于魏晋之际.长时间与桃人桃板概念混用.虞万里先生认为桃符之名与道教有关.道教以符录制鬼瘟疫病,故亦称桃梗为桃符13.由此看来,之所以桃符能统一桃人,桃板之说.并延续下来.是因为符是用来表示驱鬼辟邪的压胜之物.最为贴近用意,且带上了宗教的神秘色彩,更能满足人们驱邪避鬼的心理需求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约一寸多的桃木做成的.为驱鬼避邪在桃木板上题写神荼,郁垒,或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驱邪降福的吉祥词句.史称题桃符.这种门左右两旁设立桃符的方式正是春联分左右两联的形式来源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文化宗教的发达,春节的节日活动内容朝着游艺竞技方面发展.画图腾演化为贴年画,剪窗花.设桃符敷演为贴春联.据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17741849)所着楹联丛话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从六朝以来文人雅好骈辞俪句来看.这一时期的春联可能只流行于上层社会.而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诗描写的情景则证明北宋时期春联已广泛地流传于社会各个层面.只不过当时的习俗仍然是题春联于桃符之上.春联的源头并非只有一个.它是由多条溪流汇集而成的一条大河其中春联题写从桃符板跳跃在大红纸上的依据,最大可能就是从宜春贴过渡而来.汉语大词典宜春条释作:旧时立春或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阀().宜川县志载:立春之日,间有用纸书立新春鸿禧或立新春大吉大利万事亨通等字样者.乡民如不能写字.则画十字代之.宜春贴通常贴在门上,对春联的诞生具有直接影响.有些宜春贴贴于门楣,这就为春联的横批提供了由来.至此.春联完成了与桃符和宜春贴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特别的符号.春联的选材从桃木到红纸.是春联前进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红纸的价廉物美毫无疑问是推动春联广泛传播的重要经济因素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写.从而成为年俗之一,则是明朝的事.据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说一书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孝陵叻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不仅要求各家各户贴春联,他还亲手题写春联.他送给学士陶安一副春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院文章第一家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成为春节期间的一件盛事.自1368年朱元璋颁布圣旨以后,写春联,贴春联之风开始在民间迅速流行起来,终于形成蔚为大观,举世无双的中国风尚春联的发展离不开春联自身的完美追求探究春联的文学源头能够发现.春联特有的文学体裁使其发展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宋朝以文为重.春联开始发达,明清时期时文大家的作品达到了理,辞,气三者具足的境界.对春联的创作影响尤深.特别是八股文的兴起和八股取士的推行.对春联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对联(又叫对课)是明清时初级教育中学作八股文的准备阶段.一般儿童从启蒙时就开始学习了.清人崔学古在幼训中有记载,假如出一虎字,对以龙.虎字上增一猛字.对亦增一字,日神龙.猛字上再增一降字,对亦增一字,日豢神龙.八股文的对偶不仅讲究词性相对.还讲究平仄声律,要使文章具有音律美八股文和八股取士无意中扩大了春联的创作队伍.成就了春联的广泛普及,可谓无心插柳柳成阴.自孟昶始.写春联在很长时间里是少数文人的特权.春联成了文人展露才华的载体.而文化名人的推波助澜.则增添了春联的神秘与魅力.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春联年年被人揭去,为此,一年除夕,他先贴了春联的上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果然没人来偷.大年初一.出现在他家的春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原来晦气之极的句子.变成了吉祥无比的佳句.令人叹绝.这则故事说明,人们既尊重名人.又看重春联的高贵品质.文学家与书法家对春联的一致钟情,造就了春联的天生丽质,推动了春联的绵延发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春联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拥有越来越庞大的家族成员.如今春联已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诸多附属品类.春联包括框对(大门对,二门对,屋门对,灶王对,天地对等),横披,春条,斗斤(斗方),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等,字楼也是春联的组成部分.春联的尺寸,字数.不受限制,活泼多样.完全依照人们的喜好和门楣与环境的条件而定.春节期间.太原近郊寻常百姓家的春联上爬满一簇簇迎风飘动的五色彩条,让春联充满动感,神采飞扬.在海南儋州,上下联的文字写成双排,别具一格.在台湾,春联横批的字数与上下联相等.也是一大创新.如日日平安日日春.年年进财年年富,横批:岁岁顺利岁岁丰.显然,横批字数的增加是随着门厅扩大与审美的实际需要自然产生的二,春联的社会功能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流行总是与人们争取生存,谋求兴旺发达的意愿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满足民众社会心理和生存需要的功能.在人类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春联起到了纳福迎新,欢度节日,祭祀祖先,驱邪避鬼,感谢五谷丰登,祈求风调雨顺等作用,满足了人们调适生活,调整心态的需求.使人们某些受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某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需求得到补偿.具有重要的心理实用价值.从古代人们画十字代替春联的内容.或旧时不识字的人家以碗底摸锅底灰(稍加食油)扣圈代字的51(p280)情况来看.春联在人们的心中更像一种崇拜符号,一种心理暗示.不管生活有多么困难.只要春节时将红对联贴在门上.便让来年充满了希望,它成为指引人们继续努力的一盏明灯.正如社会学家马文.哈里斯州nharris)说的那样:只有能够帮助人们适应环境.一种习惯才能得到生存和延续的机会f6lp76)春联承载着多种社会功能,归纳如下:l,祛邪敬神表达信仰猴桃献寿猴扫妖氛百业农为本.鸟语迎春岁纳祯祥万灵猴占先.借十二生肖的吉祥话祛邪敬神.是春联的常用表达内容;物我同春,门心皆水表达儒家关怀万物的博大胸襟,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德理想,又寄寓清廉为官的心愿春为一岁首.主是万福源表达的是基督信徒的虔诚信仰: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是关帝庙常用的新春联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是常用的灶王联2,欢度佳节寄托希望春联仿佛是新的日子与旧的日子的分界线.一年的好运道全在其中了.一般农家贴春联.都表达盼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安康的意愿:人勤三春美.地肥五谷丰.栽树种茶山聚宝.放鱼养蟹水藏金.而商贾人家,则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对对迎新禧.联联发大财.作贾为商业比陶朱开富路.酬宾让利情如管鲍拂仁风.书香门第.则寄望子嗣学业长进,金榜题名:笔有千秋业,诗联五路城.质疑求是精文理.温故知新博古今.官宦之家.当然不同凡俗.表达光宗耀祖,官运亨通的愿望:光辉事业年年旺.锦绣前程步步高,十年宦比梅花冷.一夜春随爆竹来.3,宣泄情绪调剂生活春联承载着民众宣泄情绪,调剂生活的功能.明末清初,安徽秀才陈淡然在一年春节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功名事业文章今岁已无望,嬉笑悲欢怒骂明年可再来.此联寓严肃于诙谐之中.寄悲愤于幽默之间.泼辣大胆.在当地广为流传.晋北山村,一叶姓光棍.六十多岁.手头有钱.山坡有树,还有几十只羊,个子不高,总是笑眯眯的,十四五岁开始找媳妇,五十多年过去了.还是光棍一条.本族侄儿是个念书人.为其写了一副春联:有叶有花就能结果.谢天谢地娶个老婆.笑眯眯.此联通俗易懂.风趣幽默,随意中,寄上了美好的祝愿.春联还有诙谐词侃的一面.请看一副上门女婿的诉苦联:氯化钠配南瓜丝,氢二氧填肚肠饥.烧碱(少见).此外.具有行业特点的春联,也蛮有情趣.如,养殖户: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理发店: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头脑一新;学校:三尺讲台传德智,一支粉笔写春秋.师道尊严等.这些言简意赅的联语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因此可以说,春联是极具调剂功能的传统文化符号.这也是春联千年不衰.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4,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春联具有显明的审美功能,能够使人产生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审美愉悦.春联的布局,好似房子的平面图.符合中国人讲究对称,重视伦理秩序及追求和谐的审美情趣.也与中国厚重平稳的传统建筑理念相吻78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合,折射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春节来临.大红对联对门厅的装饰让人赏心悦目.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平房窑洞.贴上红红的春联就可以看出国人共同的审美取向汉字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工整对仗.赋予了春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汉语音韵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和谐应对.诵读时呈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一副好的春联,辅以精湛的书法艺术,愈彰显其秀逸雅致,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人们不仅可以从词义中有所领悟.还可以体味书法的美感.可以说,优秀的春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春联中附有的审美功能是传统文化符号中最为集中的一个.不仅满足了社会群体的基本需要,而且逐渐规范.被人群广为接受与传承.从而极具稳定性和遗传性5,标榜宣示折射社会春联内容的广博灵动.决定了它能与多项社会习俗结合,在流动的社会时间与空间里.动态地展示其标榜宣示功能一是与十二生肖习俗结合.春联的一大部分内容与十二生肖习俗有关,如:龙腾祥云天生丽.春播瑞雨花放香,金鸡报晓花起舞,百鸟鸣春人放歌等.二是与婚丧习俗结合如果春节期间结婚.春联也会反映婚俗的内容,如在丁忧期间,春联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反映.还忌用红纸,改用蓝纸或自纸,让人一望而知.三是与乔迁之喜结合.中国人往往选择在春节期间搬家.写乔迁的春联便应运而生如:安宅正遇如意春,迁居喜逢吉祥日.还有标示家族本源的,如河南与山西的一些地方,门楣上(横批)会标出自己家族的本源,刘姓写彭城世第阎姓写太原世第等;有标示不同行业的,如交通业:行车万里一帆风顺,运货八方四季平安,医药业:医能济世强国力.药可回春复民康,美容美发业:精心剪出春风面,巧艺妆成秋月神等;有标示不同空间的.如绸布店:经纶天下,衣被苍生,鞋店:登堂人室.步月凌云,敬老院:夕阳辉晚景.枫叶映霜天.马厩牛棚:牛赛南山虎,马jtn,海龙等.6,馈赠礼品广告窗口近年来.行业印制的春联随处可见,无论是来自保险公司,银行.还是商店,公交行业等,印制精美的春联源源不断地赠予客户.其内容大多是吉祥祝福与广告语言的有机结合.比如:一年保险,四季无忧,管建设资金尽心尽力.办人民储蓄任怨任劳,礼让三分三分笑脸七分暖.情牵一路一路春风九路歌.春联不仅坐上了现代工业的渡轮.使春联生产流水化,而且也搭上商业广告的快车.拥有了前卫的市场经济元素,承担起一份现代社会的经济功能7,教育启示凝聚人心春联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各行各业丰富多彩的内容.在对社会成员实行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教育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且看下面的春联:春投一粒籽,秋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奉万斤粮:货畅其流通四海,誉取于信遍三江;但愿世间人长健,何妨架上药生灰:勤俭持家亲父母,精忠报国好儿男:晚婚树立新风尚.节育已成时代潮.这些联语反映了各行各业的职业操守与道德要求,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弘扬了传统美德.对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微观方面看.一副好的春联可以凝聚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所学校.一个企业.如春到农家院.福临致富门;奉献无私擎大厦,腾飞有志驾长虹.凝心聚力:春到校园管教栋梁建国厦,月临书案须通今古铸人魂.为国育才等,由于这些春联的广泛存在和潜在作用.不仅能将共同工作,劳动的成员连在一起,也能将五湖四海的中国人凝聚在一起.激发人们内心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并在心头油然升起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8,记载历史反映时代春联多是辞旧迎新的抒怀,但也往往折射出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从中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体现的是百折不挠的井冈山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反映的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感谢邓小平.表达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老百姓的心声;十方锦绣中华景,万国衣冠大唐风.见证的是中国申奥成功,国民胜利喜悦的心情从前人收集整理的春联内容上看.春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老百姓的春联一般与社会生活,时代潮流联系紧密,比如民国初年.很多春联中都有共和的内容.经常出现五族共和之类的词句.解放后.翻身不忘共产党等常被用在春联中.它们是时代的见证,处处留下历史的信息.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工人阶级立地顶天.革命干部就是中坚.大锅饭l【i穷水尽,责任制柳暗花明,这些春联留下的文字信息,是对历史最真实可靠的纪录正是由于春联浓缩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展示了一个民族的追求,凸显了一个民族的价值.承载了多重的社会功能,才使春联充满张力,绵延不绝三,春联文化传承之思考当巾国一部分文化现象或符号(如:七夕节)逐渐被人们淡忘或丢弃的时候.老百姓对春联却情有独钟品味春联,进而分析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推陈出新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两种以上的习俗经过了历史性和共时性的交融.出现了合流的习俗变形(p)是文化纵横传承中常有的现象从春联走过的合流变形的历史考察,春联的形成与传播是积累沉淀的结果,更是化旧立新的成果.文化的传承就是一个个文化符号传承的组合.是一个在流动中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变迁的一个常见的内部根源是革新.即新的文化特征(包括新的观念,规范或新的人工制品)的发展.有时革新会产生新的文化特征【q(81).文化传承必须适应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对现行规范的一定偏离或革新有助于保持文化传承中的灵活性与柔韧性与时俱进的要求是文化传承的力量所在.文化符号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元索.风俗本身经过了一定的发展演化.无论从目的性和表现形式方面都有所改进.而且是在移风易俗,与时俱进的历史演进中,一定会向着文明方面,积极方面改进,因此能取得新的适应性,生命力.n(p218)春联的历久弥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流行的社会元素.尤其在当代.这一特点更加明显.我们越来越愿意看到有创新的春联2004年第三届中华世纪坛迎春征联自撰联头奖联:乘神舟,抱红日为章,巡航烙龙印;揭奥秘,撕白云作纸,驰字译天文(河北.赵训铃).该联上联借助红日为章烙龙印突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内涵.下联又通过白云作纸译天文来阐释神舟飞天的意义.可谓创意新奇.形象鲜明,极具文采和艺术感染力.而该联能吸引评委的眼球就是抓住了一个新字.2007年春节晚会春联:二十四节气乾坤竞秀.五十六奇葩和睦同春;天人合一,和睦和谐的时代精神也尽显无遗第二.承载社会功能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春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其发展演变与中国文化一样.兼容并包的胸襟.植根社会的品格,成就了它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功能主义是文化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在美国大行其道之前.它曾是英国人类学家的主要研究方法.在回答为什么某个文化特征能够存在的问题时.功能主义论者会进一步提问:它承担了什么功能.功能主义者认为.看上去毫无实际作用的文化行为实际上满足了重要的社会需求.春联演变的历史说明文化传承中承载的社会功能越多.传承力就越强,否则就越弱.甚至会使一种文化现象消亡.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一个特定的文化特征的存在是由于其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这一视角强调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对文化整体所作的贡献74)1文化符号的变迁始终与社会的价值追求联结在一起春联内容与形式的灵活多变,顺应了人们的习俗,文化,社交活动等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春联脱去了厚重的外衣,轻松得宛若一首歌,歌词在人们美好愿望的表达中.抛弃了过多的讲究.接近了百姓.走进了民间.民众的选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社会性,公众性会以文化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传播学家亚历山大?戈德指出.文化传播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是使原来一个人或数个人拥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春联不断增加的社会功能诠释了其广为传播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揭示出文化传承的规则与途径第三.名人,上层的推广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推动.尤其是名人的示范作用和政府的倡导作用.我国很多传统文化现象都是由上而下传播的,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动春联的发展绵延正是得益于名人,政府的大力弘扬.以及79媒体的鼓动宣传(比如征联).春联在帝王将相与文人才子共同发起和推广的背景下.走向平民百姓和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过程.是一个继承与扬弃的过程.春联由此衍生出全新的思想内容和意义特征,更具鲜活的生命力.中国为举世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绵延五千年之久.若能配合新科技之装备.而依然保有深度之安足感,则于世界人类文化和平必有大贡献.翻(三)春联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用新的视角观察分析春联传承的密码,有助于寻找文化传承中共同的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四,结语一位出国考察的朋友在巴西亚马逊州manaus市一家中餐馆看到一副春联:万象回春富且贵.和气致祥寿而康.横批:门游春晓生光彩.店主是福建人,这副春联是台湾同胞送的.由此看来,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春联.春联已成为海外华人思念祖国.传播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如果说现在中国城市一部分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那么随着中外文化交往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外国人也极有可能在未来热衷于过春节,贴春联.当然,春联也可以作为圣诞老人的礼物.送给孩子们,张贴起来,为节日增添一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份中国情趣在长沙举办的全国首届楹联文化与楹联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展出了一副特殊对联.上联是英文下联是中文:tochinaforchina.chinawithchina.dinneronchina(专家翻译成中文为:去中国买瓷器,中国有瓷器,吃饭靠瓷器);到前门买前门,前门没前门,后门有前门f第一个前门意思是前面的门.后一个前门意思是前门牌香烟).中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楹联协会会长余德泉认为.这副对联虽然语言不同.但对仗工整.饶有风趣.与会的海内外学者认为,这是楹联学术界承认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例中英文对联这一对联的出现为春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留下想象与操作的空间.任何文化不与现代科技与信息结合.其发展与传承都会受到严重制约.毫无疑问,未来的春联应充满思辨,可以是正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可以写在红纸上.也可以印在钛金板上,喷涂在画布,胶布上;可以贴在自家的门上,墙上,也可以贴在太空舱的安全门上;可以是中文,英文,也可以是彩色图案或伴有音乐的吉祥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下半年南宁市兴宁区招考城市管理协管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十堰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内蒙古通辽卫生系统招聘医学基础知识网络公开课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内蒙古根河市人民政府招聘2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总工会招聘合同制人员1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厅综合保障中心事业单位招聘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儋州市事业单位招考(定向大学生村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可回收板材料设计-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答案答案详解
- 抑郁病诊断证明书
- 基于GeoGebra的数学研究与教学应用课件
- 兽医公共卫生学
- 履约评价表模板
- 办公楼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光声成像技术简介课件
- 《领导力》读书笔记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GB/T 13576.1-1992锯齿形(3°、30°)螺纹牙型
- 绝对值的练习课课件
- 2023年昆仑银行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