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习Zigbee开发.doc_第1页
从零开始学习Zigbee开发.doc_第2页
从零开始学习Zigbee开发.doc_第3页
从零开始学习Zigbee开发.doc_第4页
从零开始学习Zigbee开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从零开始学习Zstack之1Zstack情况:本人采用的是TI的Zstack1.4.3协议,据说这个需要IAR7.30B及以上版本,而目前市面上又没有破解,所以用的人很少,这也是我的机会!呵呵!(傻笑有点多,关键是WORD里没有表情符号,不能正常表达我此时的心情!)正式开始:开始之前在说一句:从TI网站上下载的Zstack的方法就不介绍了。否则就是从-1开始了而不是从0开始了-我是这么觉得的!第一步:安装Zstack从 TI官方网站上下载的Zstack为:swrc072c.zip,我想这个压缩包大家都认识。解压之后为:ZStack- CC2430-1.4.3.exe文件。这个安装文件大家都会了。默认安装路径为:C:Texas InstrumentsZStack-1.4.3。安装之后在C:Texas InstrumentsZStack-1.4.3目录下有各PDF文档为:Getting Started Guide CC2430.pdf,不用多说,这个肯定是要看的。既然把它放到这么前面,说明它是入门中的入门文档。下面就简单介绍下这个文档:1、介绍了安装ZStack-CC2430-1.4.3.exe需要的硬件软件条件:需要电脑、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或 Windows XP。至于更高或更低版本的本人没有尝试。2、讲了安装流程。这个有点多余了,这年月哪个有电脑的没有安装上百上千次的软件啊?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安装路径-默认就好!3、接下来就是让我们看的第一个文档为:Start-Programs-Texas Instruments-ZStack-1.4.3-Z-Stack Users Guide,既然让我看我就来看看这个文档! 第二步:Z-Stack 用户指导这个文档的更新时间为:2007年12月21日-应该还是比较新的版本。由于本人英文的却有限,就不翻译了,浏览一遍,把大概意思说下就可以了:1、介绍1.1、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CC2430ZigBee开发板-CC2430ZDK。2、产品包描述(TI提供的CC2430ZDK工具包)2.1、安装包内容这个就是上面提到的的ZStack-CC2430-1.4.3.exe安装之后的所有内容了。说白了就是包含Zstack开发所需要的所有软件和文档资料等。2.2、开发板介绍两块 SmartRF04EB 评估版,每个都可以用于CC2430EM评估模块。如图1-1所示:Figure 1: Chipcon SmartRF04EB Evaluation Board with CC2430EM5块CC2430DB 评估板,如图1-2所示:Figure 2: Chipcon CC2430DB Development Board10个SOC_BB 评估板,每个都可以用于CC2430EM或CC2431EM。如图1-3所示:Figure 3: Chipcon SOC_BB Battery Board2.3、电缆也就是包含开发包所需要的电缆,如RS232串口线,USB线等等附属配件。3、安装配置3.1、主机配置一台个人计算机-也就是电脑哈。我想玩嵌入式的应该都有,而现今不过时的配置就可以:下面是最低配置?.NET 1.1 架构?Windows XP Service Pack 1 (i如果是 Windows XP)?1个串口(也就是RS232接口)s?1 USB接口个人认为要求已经相当低了,如果你的电脑没有这配置,个人强烈建议马上扔掉!不过如今笔记本电脑很少有串口的,所以建议使用台式电脑,而且装机的时候一定要把串口引出,否则就比较麻烦了!3.2、目标板需求其实也是开发环境需求- IAR EW8051。目前需要的版本为7.30B及以上。4、产品安装过程4.1、安装Z-Stack这个也就是安装ZStack-CC2430-1.4.3.exe的过程。4.2、IAR安装一般来说安装选择默认路径,但是自定义路径也不会出问题的。注意IAR版本7.30B及以上版本才可以运行1.4.3协议。4.3、设备IEEE地址每个 CC2430DB, CC2430EM,和 CC2431EM都已经排列了一个唯一的64位物理地址(IEEE地址),这个地址已经写到了CC2430内部FLASH里面,在CC2430DB, CC2430EM,和 CC2431EM板的底部有这个地址标签。这个地址被写入到FLASH的0x1FFF8地址中,注意这个地址也可以更改的,通过些FLASH软件,一般0xFFFFFFFFFFFFFFFF地址被认为是无效地址。5、配置并试用Z-Stack5.1、配置Z-Stack这个详见5.3节。5.2、逻辑类型这里主要是介绍了ZIGBEE协议中的三种设备类型:?ZigBee 协调者(ZC):这个设备被配置为初始化并建立一个PAN网络?ZigBee 路由器(ZR):该设备被配置为加入一个存在的网络,可以加入一个协调求或路由器,然后允许其他设备加入它,在网络中路有数据信息。?ZigBee 终端节点 (ZED):该设备被配置为加入一个存在的网络,可以加入一个协调求或路由器。5.3、建立样品应用设备:SampleApp基本上就是采用SampleApp应用中的Demo例子来演示整个流程,就是采用一个协调器和一个或多个路由器来形成一个ZigBee网络演示。在该例子中主要通过SmartRF04EB板上的某些跳线来完成设备类型的选型,当然这个方法在程序中是需要判断哪个按键被拉低或拉高,对于做个设计的来说应该是相当好理解的。申明:由于本人很穷,所以没钱买TI原装开发包,当然也就没有上面提到的硬件,本人采用的是某家公司(为了避免广告,这里就不说明了)的硬件系统。5.4、建立一个SampleLight协调器设备至于提到的硬件连接这里一律省略。无疑:首先要打开对应工程,如图1-4所示:图1-4在工作窗口中选择DemoEB,如图1-5所示:图1-5然后选择工程菜单(Project)下的全部编译(Rebuild All)选项,如图1-6所示:图1-6然后选择工程菜单(Project)下的调试(Debug)选项,如图1-7所示:图1-7下载完之后就可以退出调试状态,通过选中调试菜单下的停止调试选项,如图1-8所示:图1-8按照此种方法下载至少两个CC2430EM模块,就可以进行Demo演示了。6、 Z-Stack 示范略至于详细的示范流程,这里先不说了,因为本人采用的硬件与原装有点差异,即使按照这个方法下载仍然不能演示,因为我这个不能用跳线来选择设备类型。所以我必须进入程序把跳线判断程序进行简单必要的修改才能演示。该文档介绍的演示结果及现象都是基于CHIPCON原厂评估板。7. PanID 和通道(Channel)选择ZigBee 协议规范规定,一个14位的个域网标志符(PAN ID)来标识唯一的一个网络。Z-Stack可以用两种方式由用户自己选择其PAN ID,当ZDAPP_CONFIG_PAN_ID值设置不为0xFFFF时,那么设备建立或加入网络的PAN ID由ZDAPP_CONFIG_PAN_ID指定;如果设置ZDAPP_CONFIG_PAN_ID为0xFFFF;那么设备就将建立或加入它发现网络中的“最好”的网络。关于这里提到的“最好”的网络,我觉得可能是有些参数评估,只不过这里没有详细的介绍,在后续文档中应该有介绍的。在2.4G频段上,IEEE 802.15.4/ZIGBEE规范规定了16各频道。用户可以通过选择DEFAULT_CHANLIST不同的值可以选择不同的频道,其频道如图1-9所示。改协议默认频道为0xB及0x00000800。图1-9DEFAULT_CHANLIST 和 ZDAPP_CONFIG_PAN_ID都作为IAR IDE中的编译选项可以进行设置,在应用文件中的ProjectsToolsCC2430DB目录下的f8wConfig.cfg文件中有相应设置,如图1-10所示。图1-10该节到此结束,下节就进入SampleApp例程中进行学习!从零开始学习Zstack之2上节基本上初步认识了Zstack的一些情况,今天继续我的学习,打开Sample例子看看,究竟ZIGBEE是怎么回事。毫无疑问:如果是第一次打开这个例子工程,肯定很迷糊,因为此时我迷糊了。对图2-1我简直是相当迷糊。图2-1两条路:1就是先看主函数,2就是看看TI提供例子说明文档没有。我这里先看看主函数再说哈!因为我就知道从主函数看起.没办法大概每个文件夹找啊,主函数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明显的,见图2-2所示:图2-2下面把主函数复制过来简单看下:ZSEG int main( void ) / Turn off interrupts-关闭中断 osal_int_disable( INTS_ALL ); / Initialize HAL-初始化HAL,关于HAL是什么我想后面会有介绍的。 HAL_BOARD_INIT(); / Make sure supply voltage is high enough to run-电压检测,最好是能保证芯片能正常工作的电压 zmain_vdd_check(); / Initialize stack memory-初始化stack存储区 zmain_ram_init(); / Initialize board I/O-初始化板载IO InitBoard( OB_COLD ); / Initialze HAL drivers-初始化HAL驱动 HalDriverInit(); / Initialize NV System-初始化NV系统,NV是什么后面我想也会有介绍的 osal_nv_init( NULL ); / Determine the extended address-确定扩展地址(64位IEEE/物理地址) zmain_ext_addr(); / Initialize basic NV items-初始化基本NV条目 zgInit(); / Initialize the MAC-初始化MAC ZMacInit();#ifndef NONWK / Since the AF isnt a task, call its initialization routine afInit();#endif / Initialize the operating system-初始化操作系统,看样子这里面还有OS,麻烦了.! osal_init_system(); / Allow interrupts-允许中断 osal_int_enable( INTS_ALL ); / Final board initialization-最后的版在初始化 InitBoard( OB_READY ); / Display information about this device-显示设备信息 zmain_dev_info(); -液晶支持显示#ifdef LCD_SUPPORTED zmain_lcd_init();#endif osal_start_system(); / No Return from here-这里没有返回,大概是进入OS了。 / main()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初始化函数,因为函数名称都基本上带了init字样的,呵呵,个人觉得TI的变成习惯比我好,一看名称就知道大概功能了。所以这里也奉劝各位像我这样菜鸟级的初学者,一开始一定就要养成规范化编程的习惯,据说这样维护以及以后升级或者移植兼容性都比较好。我就先不管各个初始化函数是怎么实现的,我先看看各个功能是什么,现掌握整体功能在细化,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好,因为代码是在太多了,从一开始就逐句看,我敢保证没几个人有耐心看完看明白!幸好每个初始化函数都有一句说明,虽然是英文的,但是理解起来一点都不难的。关于每个函数的功能我就直接写在上面的程序里面,节省纸张哈!.一句话:主函数的功能就是初始化!主函数看完了又开始模糊了,又从何看起呢?在无从下手之际,只有去寻求TI说明文档的帮助了。上节不是漏掉了内容,是关于演示结果的,这里做上补充,怕因为缺调一点后面遇到什么不理解的就惨了!Sample例子演示演示现象:1、认识硬件-按键和LED上节提到了 EM和DB两个板子,其硬件是不一样的。按键EM就有5各SW1SW5,而DB只有1各方向键,但是他们有个对应关系,如图2-3所示.图2-3LED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EM有四个LED,如图2-4;而DB只有两个,如图2-5。如图2-4如图2-5关于上面几个图2-4/5中出现的LEDx实际上是程序中出现的关键字。2、初始化64位IEEE地址实际上在主函数中有这么个初始化函数的:zmain_ext_addr()。这里说如果地址复位为0xFFFFFFFFFFFFFFFF的话,那么就会不停的闪烁LED1,一直等到按键SW5按下后程序才能继续运行,意思就是说按下SW5后就把无效的地址初始化为有效地物理地址了,这个应该是程序上实现的,那么就来看看对应的程序zmain_ext_addr。static ZSEG void zmain_ext_addr( void ) uint8 i; uint8 led; uint8 tmp; uint8 *xad; uint16 AtoD; / Initialize extended address in NV初始化NV里的扩载地址 osal_nv_item_init( ZCD_NV_EXTADDR, Z_EXTADDR_LEN, NULL ); osal_nv_read( ZCD_NV_EXTADDR, 0, Z_EXTADDR_LEN, &aExtendedAddress ); / Check for uninitialized value (erased EEPROM = 0xFF)检查是否为无效值(地址) xad = (uint8*)&aExtendedAddress; for ( i = 0; i Z_EXTADDR_LEN; i+ ) if ( *xad+ != 0xFF ) return;-如果有一个字节不为0xFF,那么该地址有效返回#ifdef ZDO_COORDINATOR tmp = 0x10;#else tmp = 0x20;#endif / Initialize with a simple pattern-简单初始化扩展地址 xad = (uint8*)&aExtendedAddress; for ( i = 0; i hdr.event )这里是判断SYS_EVENT_MSG事件类型,不同的SYS_EVENT_MSG类型需要不同的处理。case KEY_CHANGE:SampleApp_HandleKeys( (keyChange_t *)MSGpkt)-state,(keyChange_t *)MSGpkt)-keys );break;比如这里判断是否是键盘事件,如果键盘事件就调用键盘处理函数。如果一个OSAL任务已经被登记组侧,那么任何键盘事件都将接受一个KEY_CHANGE事件信息。可能有如下几种方式得到键盘事件信息1)、HAL检测到键盘按下(中断或者查询检测)2)、HAL的OSAL任务检测到一个键盘状态改变调用回叫函数产生3)、OSAL键盘改变回叫函数发送一个OSAL系统事件信息(KEY_CHANGE)。case AF_DATA_CONFIRM_CMD:/ The status is of ZStatus_t type defined in ZComDef.h/ The message fields are defined in AF.hafDataConfirm = (afDataConfirm_t *)MSGpkt;sentEP = afDataConfirm-endpoint;sentStatus = afDataConfirm-hdr.status;sentTransID = afDataConfirm-transID;任何AF_DataRequest()数据请求函数调用后,都通过AF_DATA_CONFIRM_CMD系统事件信息回叫返回成功Zsuccess。case ZDO_STATE_CHANGE:SampleApp_NwkState = (devStates_t)(MSGpkt-hdr.status);if ( (SampleApp_NwkState = DEV_ZB_COORD)|(SampleApp_NwkState = DEV_ROUTER)|(SampleApp_NwkState = DEV_END_DEVICE) )/ Update the LCDs network indicator/ Start sending the message in a regular interval.osal_start_timer(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TIMEOUT );break;这里就是前面介绍的设备状态改变事件处理了。只要网络状态发生改变,那么通过ZDO_STATE_CHANGE事件通知所有的任务。注意:在这个例子中,一旦设备成功加入网络,是通过定时运行的方式运行的。一旦网络状态为加入”JOINED”,那么它可能不需要任何的认为操作就能绑定其他设备,因为设置为自动发现并绑定的。/ Release the memoryosal_msg_deallocate( (uint8 *)MSGpkt );释放存储空间。if ( events &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 )/ Send the messageSampleApp_SendPeriodicMessage();/ Setup to send message againosal_start_timer(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SAMPLEAPP_SEND_MSG_TIMEOUT );/ return unprocessed eventsreturn (events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这里检测事件是否为周期发送信息事件。在SampleApp.h中定义了:#define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 0x0001在这个应用中,调用了osal_start_timer()函数来定时产生发送周期信息事件。而定时器的运行是设备一旦加入网络就不停的在运行。从上面可以看到,用函数SampleApp_SendPeriodicMessage()发送周期信息,而用函数osal_start_timer(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SAMPLEAPP_SEND_MSG_TIMEOUT )来继续运行定时器定时发送这个周期信息。关于这个osal_start_timer可以多了解下,第一个参数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四信息时间,也就是事件到了产生一个什么事件。第二各参数 SAMPLEAPP_SEND_MSG_TIMEOUT是需要定时的时间,这里就是发送周期信息的时间周期。1.3、消息流程通过OSAL定时器,这个应用定时发送一个周期信息:void SampleApp_SendPeriodicMessage( void )afAddrType_t dstAddr;dstAddr. addrMode = afAddrBroadcast;dstAddr.addr.shortAddr = 0xFFFF; / 广播发送dstAddr. endpoint = SAMPLEAPP_ENDPOINT;if ( AF_DataRequest( & dstAddr, &SampleApp_epDesc,SAMPLEAPP_PERIODIC_CLUSTERID,(uint8)sampleAppPeriodicCounter+,(uint8 *)&sampleAppPeriodCounter,&SampleApp_TransID,AF_DISCV_ROUTE,AF_DEFAULT_RADIUS ) = afStatus_SUCCESS )/ Successfully requested to be sent.-发送成功处理else/ Error occurred in request to send.-发送失败处理在这里调用了AF_DataRequest()函数用来发送数据。关于发送数据的具体过程这里就不做深入研究,不外乎就是把数据从应用层传到网络层,在传到 MAC,在传到无力层,最后通过OTA发送出去。接收数据就是相反的过程了,那么接收之后,在应用层有什么反应呢,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会发送一个 AF_INCOMING_MSG_CMD消息事件。case AF_INCOMING_MSG_CMD:SampleApp_MessageMSGCB( MSGpkt );break;这里表示收到某个信息,然后在里面调用了收到信息的信息处理函数SampleApp_MessageMSGCB( MSGpkt )。void SampleApp_MessageMSGCB( afIncomingMSGPacket_t *pkt )switch ( pkt-clusterId )case SAMPLEAPP_PERIODIC_CLUSTERID:/ Display and increment a counter on the LCD in the periodic spacebreak;case SAMPLEAPP_FLASH_CLUSTERID:flashTime = BUILD_UINT16(pkt-cmd.Data1, pkt-cmd.Data2 );HalLedBlink( HAL_LED_4, 4, 50, (flashTime / 4) );break;这里判断了两种信息:周期信息闪灯信息不同的信息就相当于收到了不同的命令,然后根据不同的命令做出了不同的处理。是个会写程序都明白!到这里,我就基本上把这个应用文档看完了,至于理解了多少我迷糊,理解正确了多少我更加迷糊,反正我按照我自己的方式理解了!从零开始学Z-Stack之5(2009-03-23 20:20:13)标签:it 分类:WSN学习前面虽然写了不少,但是回头看看大多都是废话,不过也没办法,没有废话的润色就太枯燥了,太技术化了,这个不是我的本意。不知道前面写的怎么样,技术含量肯定是不高的。这个本人是相当清楚,但是我最大的期望就是错误不要太多!突然想起来前面有个问题没有解决,我想很多人看到那里都很郁闷的。就是设备类型的选择,在TI原装系统上是通过板载跳线来选择的,但是我这里不是采用原装,那么就需要通过程序来修改其设备类型,然后编译下载。具体程序段如下:#if defined ( SOFT_START )if ( readCoordinatorJumper() ) zgDeviceLogicalType = ZG_DEVICETYPE_COORDINATOR;else zgDeviceLogicalType = ZG_DEVICETYPE_ROUTER;#endif / SOFT_START这里有个条件编译,其条件编译设置如图5-1。图5-1既然这里设置了SOFT_START,那么上段程序就要被编译。那么第一句程序if ( readCoordinatorJumper() )就是检测跳线,其实稍微知道编程的都了解怎么修改了,哈哈!屏蔽:if ( readCoordinatorJumper() ) zgDeviceLogicalType = ZG_DEVICETY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