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pdf_第1页
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pdf_第2页
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pdf_第3页
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pdf_第4页
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分类号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题题 目 目 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 title the viewpoint of time in husserl s phenomenology 学学 科 专科 专 业 业 外国哲学外国哲学 研研 究究 方方 向 向 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 作作 者者 姓姓 名 名 吴凯吴凯 导 师 及 职 称 导 师 及 职 称 宣庆坤副教授宣庆坤副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提交日期 20132013 年年 4 4 月月 授予学位日期 授予学位日期 安徽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安徽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除了文中 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安徽师范大学 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 授权 安徽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 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 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获学位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 the viewpoint of time in husserl s phenomenology 吴凯吴凯 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 一三年四月 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查 确认符合安徽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答辩委员会签名 主席 工作单位 职称 委员 导师 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观 摘要摘要 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理论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 它是理 解胡塞尔从对意识构造的静态分析转向发生解释分析 从静态现象学向发生现 象学的转变 的重要环节 胡塞尔对时间问题有着长期努力细致的思考 可以 说是一生都没有中断 本文主要针对他早期的内时间意识理论予以分析阐述 梳理脉络 并作出相关评价 本文第一章回顾了胡塞尔之前西方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时间观 接下来第 二章论述了胡塞尔时间意识理论的现象学前提 悬搁客观时间 同时叙述了 他对布伦塔诺和迈农的相关时间理论的批判 为下一章介绍胡塞尔的内时间意 识理论做一个准备性的分析 第三章从个体时间对象构造的三重视域 即从原 印象 滞留和前摄三方面来着重探讨他的现象学时间观的主体部分 最后一章 将着重阐述时间意识构造的最后阶段 绝对意识流的构造 并对在绝对意识 流的构造过程中出现的 无穷倒退 问题作出解答 从而对原意识与后反思的 关系作出阐明 关键词关键词 胡塞尔 时间意识 滞留 绝对意识 abstract the viewpoint of time in husserl s phenomenology lain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s a key link to underst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s thoughts on consciousness construction from static to genetic from static phenomenology to genetic phenomenology he had thought on the issue of time deeply and meticulously throughout his life the essay is argued to elaborate his phenomenology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rnal time in his early time to clarify its development and to evaluate it a series of representative view of time before husserl are discussed in chapter one then the phenomenological premise to suspend the objective time as well as the critique of both brentano s and minong s view of time is being discussed in chapter two paving the way to introduce husserl s phenomen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internal time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 chapter three keynotes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art of his phenomenological view of time from the threefold horizons namely original impression retention and protention constructed from individual objects of time i play great emphasis on the final stage of time consciousness structure structure concerning absolute consciousness stream in the last chapter and solve problem with regard to infinite reg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bsolute consciousness stream so as to set for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to consciousness and post reflection key words husserl the consciousness of time retention the absolute consciousness 目录 前言 1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 二 研究现状分析 1 三 文本依据与写作思路 3 一 胡塞尔之前的传统时间观 4 一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 4 1 时间的本质 4 2 时间的存在性与无限性 5 二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 6 1 时间的存在性 6 2 时间作为心灵的延展 7 三 康德的时间理论 8 1 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 8 2 时间的先验阐明 9 二 胡塞尔现象学时间观的准备性分析 11 一 排斥客观时间 11 二 胡塞尔对布伦塔诺时间起源学说的批判 12 1 何谓时间起源 12 2 布伦塔诺的 原初联想 学说 13 3 胡塞尔的批判 14 三 胡塞尔对迈农理论的批判 15 三 个体时间对象构造的三重视域 17 一 原印象 17 二 滞留 19 1 滞留与感知的关系 20 2 滞留与再回忆的区别 21 三 前摄 22 1 内时间意识讲座中的前摄分析 22 2 贝尔瑙文稿中的前摄研究 23 四 绝对意识流的构造 26 一 绝对意识流的特点 26 二 绝对意识流的构造过程 28 1 相即感知是否可能 28 2 绝对意识流如何被构造 30 三 原意识与后反思的关系 31 结语 35 参考文献 36 致谢 38 1 前言前言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人们对时间的追问古已有之 论语 有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奥古斯丁也曾有句著名的话 时间是什么 没人问我 我还知道 若有人问我 我想向他说明时 便又茫然不知了 从古至今东西方的许多哲 人都对时间这个既具体又抽象的对象感到困惑 简单来说 康德之前的时间理 论大致可分为主观时间论与客观时间论两类 前者以奥古斯丁为代表 后者以 亚里士多德和牛顿为代表 近代之后康德把时间看作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纯形 式 胡塞尔开创现象学运动之后 另辟蹊径 从现象学本质直观和先验直观的 角度来探讨时间问题 可以说胡塞尔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 即我们是如何拥有 时间意识的 或时间感是怎样的 胡塞尔的时间理论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海德 格尔 列维纳斯都从中汲取过营养 直至今日 胡塞尔处理时间问题的观念和 方法依然给我们许多启发 现象学作为 工作哲学 具体表现在时间问题上 在当下依然有许多领域尚待开拓 笔者不揣冒昧 在本文中主要以胡塞尔的 内 时间意识现象学 一书为参考文本 梳理并解读他的现象学时间观 以期能对 读者有所启发 使更多的人能够直观和逻辑地把握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意识理 论 此外 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是在 逻辑研究 之后运用现象学方法分 析实际问题的典范 也是他由描述现象学转向先验现象学 由静态现象学转向 发生现象学的过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某种意义上说 只有理解了胡塞 尔的现象学时间理论才能对他的整个思想结构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二 研究现状分析 二 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方面 众所周知 一门西学研究 气象 如何 外文文献的翻译状况 是衡量它的重要依据 关于胡塞尔时间意识方面的著作和手稿的翻译 国内学 界于2000 年之后有重大进展 杨富斌先生在 2000 年翻译出版了由海德格尔于 1928 年代胡塞尔出版的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2002 年出版了由倪梁康和张廷 国两位先生共同翻译的 生活世界现象学 一书 选译了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中大约三分之二的内容 倪梁康先生于 2009 年翻译并出版了 胡塞尔全集 第 奥古斯丁 忏悔录 m 周士良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第230 页 2 十卷的大部内容 包括 1893 1917 年关于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的所有手稿 此外 肖德生先生翻译的 贝尔瑙手稿 有望近期出版 胡塞尔晚年还有一部关于时 间意识的手稿 即 关于时间构造的晚期文稿 也称 文稿 似乎没有翻译 出版的消息 另外 近年来一些相关的研究期刊和博硕论文也相继刊出或出版 较为重 要的有倪梁康先生的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 滞留 概念 兼论心智与 语言的关系 2007 关于胡塞尔的 2007 和 胡塞 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 2008 等文章 张庆熊先生的著作 熊十 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是国内学术界比较早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王恒先生的文章 时间性 自身与他者 从胡塞尔 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 2005 和 被动综合与反思 胡塞尔的时间问题刍议 2006 对胡塞尔的时间意识 问题也做过专门研究 此外 中青年学者如马迎辉先生的文章 意向与原进程 胡塞尔时间构造中的结构问题 2011 意向与时间化 胡塞尔时间构 造中的发生问题 2012 肖德生先生的文章 胡塞尔在贝尔瑙手稿中对前摄 的描述与分析 2011 胡塞尔在贝尔瑙手稿中对一阶现前的描述与分析 2012 等 充分挖掘胡塞尔后期的时间意识研究成果 给笔者诸多启发 这 里一并致谢 博士论文方面 罗松涛博士由其博士论文改写而成的专著 面向时间本身 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1893 1917 研究 这本书较全面地梳理了 胡 塞尔全集 第十卷的内容 并涉及到 贝尔瑙手稿 中的内容 此外 复旦大 学马明博士的博士论文 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研究 从到 2010 更加详细地分析了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 学 尤其是贝尔瑙手稿中的大量内容 如关于个体化的现象学和时间意识现象 学中的 自我 问题 本文写作中对以上文献有所参考 国外方面 toine kortoom 的 时间现象学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分析 2002 对胡塞尔用立义内容 立义模式来解释时间对象的构造所造成的无穷后退进行 了详细分析 丹麦学者丹 扎哈维也就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写过若干文章 如 贝儿瑙手稿中的时间与意识 lanei m rodemeyer 的 交互主体的时间性 intersubjective temporality it s about time 2006 是近年来出版的一本关于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学专著 该书不仅详尽分析了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学说 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交互主体的时间性这个概念 关于胡塞尔的时间问题的研究 对笔者富有启发意义 a d 史密斯的 胡塞尔和 笛卡尔式的沉思 一书也涉 及到了胡塞尔早年的时间意识分析 对于内时间意识分析与内在时间分析来说 史密斯与耿宁教授的研究大部相同 只是分析的方式不太一样 这里特别指出 3 史密斯认为意向性在绝对意识的考察中起核心作用 也认为素材对理解胡塞尔 的时间意识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三 文本依据与写作思路 三 文本依据与写作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胡塞尔的早期内时间意识理论 主要文本依据是倪梁康 先生翻译的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它既是胡塞尔的早期著作 也是胡塞尔生前 发表的仅仅两部非引论性的著作之一 因此 胡塞尔这个时期的现象学时间观 主要是他早期的内时间意识理论 事实上 胡塞尔对时间意识的现象学研究 按其一生的过程来讲 可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04 1905 年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 当然也包括直 到 1911 年的相关研究手稿 第二阶段是于 1917 1918 年在贝尔瑙地区两次度 假时写就的对时间意识问题的思考分析 即 贝尔瑙文稿 第三阶段是在其生 命最后历程中 1929 1934 年 完成的又一次对时间问题的集中探讨 即 c 文稿 学界对于胡塞尔第一阶段的研究相对来说成果较丰 目前贝尔瑙文稿和 c 文稿在国内均无中译本 鉴于本人德文水平有限 对于这两个阶段的研究只 能参考相关的二手资料 本文主要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 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对胡塞尔早期的内时 间意识现象学相关理论作出梳理 并作出相应评价 以使读者对胡塞尔的这部 分内容 能够明晓其大致框架和相关脉络 在写作思路上 本文第一章主要梳理胡塞尔之前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时间 理论 如亚里士多德的客观时间理论 奥古斯丁的主观时间理论和康德先验感 性论中的时间学说 并阐明它们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时间理论的异同和关联 第二章是胡塞尔现象学时间观的准备阶段 先对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 的前提 即排斥客观时间作出论述 这也是胡塞尔时间理论与前人时间理论的 重大区别之一 之后相继阐明胡塞尔对他同时代的布伦塔伦和迈农时间学说的 继承与批判 为下章分析他自己提出的时间理论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说明 第三章是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理论的核心部分 也是胡塞尔早期运用立 义内容 立义模式分析时间意识问题的尝试 在他的内时间意识理论中 个体时 间对象的构造具有三重视域 即原印象 滞留和前摄 本章将分别对它们作出 分析 第四章将主要阐明胡塞尔的绝对意识流理论 由此在意识的时间分析时会 面临一个 无穷倒退 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对所涉及的意识领域的最 根本问题 原意识与后反思的关系 作出阐述 4 一 胡塞尔之前的传统时间观一 胡塞尔之前的传统时间观 本章是从哲学史的角度梳理胡塞尔之前的传统时间观 具体论述三个有代 表性人物的时间理论 他们是亚里士多德 奥古斯丁和康德 众所周知 亚里 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分别代表了西方哲学中对于时间问题的两种不同看 法 前者认为时间是对运动的度量 本身具有客观性 后者认为时间是心灵的 延展 是主观的 而康德一改前人的看法 把时间看作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 它使感性材料得以被我们表象 进而被知性范畴加工 形成知识 这些时间理 论的具体内容 优劣得失以及与胡塞尔现象学时间观的异同和联系 下面将作 出详细说明 一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 一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 亚里士多德是客观时间论的代表人物 胡塞尔基本上很少提到亚里士多德 的时间理论 原因在于客观时间对胡塞尔而言 在现象学悬搁判断的范畴之内 但也不能说毫无联系 就如康德一样 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界定的形式化特征与 胡塞尔在论述绝对意识流中提到的 时间晕 的形式化特征有相似之处 因此 本节对亚里士多德时间理论的阐明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能就其核心观点作出阐 述 1 时间的本质 时间究竟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倾向于把时间看作一种 运动或变化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 时间不是运动 却是使运动可以成为计数 的东西 或 时间是关于前后运动的数 照他的说法 一切运动的事物和变 化都存在于时间里 存在于时间里 指的是时间在计量运动本身的同时 也计 量运动的存在 因为它所计量的运动和计量运动的存在是同时的 假如事物存 在于时间里 那么该事物就由时间来计量 所以事物的运动就由时间来计量 因此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 时间是运动和运动存在的尺度 既然时间计量运 动 并且是运动的尺度 但运动有量的多少与过程的长短 那么时间到底计量 运动的什么 是运动量的多少 还是运动过程的长短 亚里士多德对此并未给 出明确回答 但他曾说过 运动是分前后的 而前和后作为一种可数的事物就 是时间 或 时间是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 同时是连续的数 由于运动是连续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 m 张竹明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第124 页 同上书 125 页 5 的 因为事物运动的前后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运动持续性的体现 这充 分说明 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的本质是对事物运动过程的计量 此外 他进一步指出 时间是运动的尺度 附带地它也是静止的尺度 亚氏论证道 由于一切静止都在时间里 而在时间里的事物又并不都像运动的 事物那样一定在运动着 静止的事物也确实能存在在运动的数里 这里的意 思是说事物的静止是一个持续过程 而这个持续过程也是用时间来衡量的 一 般来讲事物的存在形式有两种 运动和静止 不管是运动还是静止 都是经历 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都是事物持续性的表现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时间既不是运动 但又不能离开 运动 时间是关于物质持续性的一种量度 这就是时间的本质 2 时间的存在性与无限性 首先 亚氏认为时间本质上是对事物运动的持续性的反映 所以时间是依 赖于事物运动的客观存在 在当时有这样的观点 时间的一部分 过去 已过 去 而另一部分 将来 还未到来 因此时间是不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 种观点是不对的 时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 他论证道 时间以现在的形式存在 没有现在就没有时间 而现在是时间进程的一个环节 它连接着过去和将来 它又是时间的一个界限 是将来时间的开始 并且是过去时间的终结 时间 因现在得以连续和划分 它把过去和现在连在一起 因此时间是存在的 亚氏 以此明确表达了时间的客观存在性 亚里士多德针对时间与意识的关系 提到过时间依赖于人的意识 但不能 据此说他否定了意识的客观性 尽管他说道 若除了意识和意识理性之外没有 其它事物能执行计数活动 那么如果没有意识 也就不会有时间 只剩下作为 时间存在基础的运动存在了 但在这之后亚氏紧接着说道 但是运动依然是 有前后的 这个前和后作为可数事物就是时间 因此有运动存在就有时间 它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物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 m 张竹明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第125 页 同上书 第130 页 同上 同上 同上书 第132 页 同上书 第135 页 同上书 第125 页 6 其次 亚氏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了时间的无限性的人 他说道 时间是无限 的 此处的无限性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时间在量上具有无限性 第二 层是指时间是无限可分的 对于时间在量上的无限性 亚里士多德曾说 只要运动永恒存在 时间就 一定不会消失 他认为时间是运动的量度 与运动同在 只要一方是永恒的 另一方也同样是永恒的 亚氏说 时间是无限的 因为运动是无限的 亚氏认 为 本质上来讲 时间是物质的运动持续性的反映 它依赖于运动 既然运动 是永远存在的 那么时间也是永远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在强调时间无限性的同 时 指出对于任意的具体事物 它的产生和灭亡不可能是无限的 其存在时间 是有限的 对于时间的无限可分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有连续的事物都具备无限性 如他所说 一切连续事物的无限性都有两种含义 或者是被切割的无限性 或 者是延伸上的无限性 而正因为时间是连续的事物 它不仅具有量上的无限 性 也有无限可分性 二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 二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 奥古斯丁的主观时间理论对后世影响颇大 尤其是他那句格言 时间是心 灵的延展 启发了后来许多人从人的主观方面来考虑时间问题 如安瑟伦 柏格森 海德格尔等人 胡塞尔自然也不例外 胡塞尔在其内时间意识讲座开 篇就引用了他对时间问题的那个有名的困惑 时间是什么 没人问我 我还 知道 若有人问我 我想向他说明 便又茫然不知了 1 时间的存在性 时间通常被分为过去 现在和将来有三种类型 奥古斯丁就是从此入手来 分析时间存在与否的问题 过去正因为已经过去所以不存在 而将来尚未到来当然也不存在 如果这 样 那么只剩下现在 但什么是现在 现在有多长 它是如何被度量的 奥古 斯丁曾这样论证 现在的 长度 能不能被看作是一百年 如果能 则假设这 一百年中的第一年是现在 那么后边的九十九年就是将来 假设第二年是现在 那么前边的第一年就是过去 后边的九十八年就是将来 以此类推 即使一个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 m 张竹明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第135 页 同上 同上 奥古斯丁 忏悔录 m 周士良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第243 页 7 月 一天 一小时 甚至一秒都能被称作存在 因此奥古斯丁说道 我们设想 一个小到不能再被分割的时间 仅把这一点称作现在 即使这样 它也快速地 从将来飞向过去 没有片刻延展 一旦有延展 便可以被分出过去和将来 所 以现在是没有丝毫长度的 按照以上的说法 过去和将来不存在 当然也没有长度 存在的只有现在 但它同样是不能被度量的 没有丝毫长度 这样一来时间似乎不存在 但奥古 斯丁随后指出 过去事情或时间虽然不存在了 却依然能留存在记忆中 将来 虽未出现 可我们能在现在或过去对之作出预兆 他把过去 现在和将来重新 定义 分别称之为过去的现在 记忆 现在的现在 现在 和将来的现在 期 望 因此在奥古斯丁看来 时间是存在的 但不在现实中存在 它存在于我们 的心灵中 2 时间作为心灵的延展 先说时间的本质 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时间就是天体的运行 但天体的运 动有时快有时慢 我们也可以想象它们停止运动 还有就是 时间究竟是哪种 天体的运动 如果天体不运动了 时间会不会停止 所有天体都在时间中运动 他们的运动都需时间来度量 即使所有天体都停止运动 时间依然会存在 因 此 时间的本质与天体运动无关 那它究竟与什么相关呢 如上节所描述 奥古斯丁在探讨过去 现在 将来的存在性时 把时间问 题转向我们的心灵 之后他又从度量的角度来论证时间是心灵的延展 他认为 我们不能度量过去 由于过去己经过去 同样我们也不能度量将来 因为将来 尚未到来 因为现在没有丝毫长度 所以也不能度量现在 那我们能度量什么 若说我们可以度量经过的时间 那么困难马上袭来 举例来说我们要度量声音 经过的时间 应该从声音开始时测量 直到声音结束 否则我们就不能知道时 间有多少 但是声音一旦停止 却又无从量起 时间不过去不能度量 一过去却又无从度量 奥古斯丁说到的这个困难与 芝诺悖论类似 是一种逻辑悖论 在人的理智中发生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度 量时间 也知道怎样度量 但理智思考时却出现了矛盾 这一矛盾在于 要度 量时间 时间必须存在 并且不能是没有长度的点 但同时我们却认为时间是 一个个相继逝去的点 并且每一个现在可无数细分 没有长度 为解决这一悖 论 奥古斯丁认为 不应当把时间理解为没有长度的点 我们应该将其理解为 一种 延展 因此奥古斯丁说 我觉得时间是一种延伸 我以为时间只不过 是伸展 但它是什么东西的伸展 我不知道 但若不是思想的伸展 那就更奇 奥古斯丁 忏悔录 m 周士良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第243 页 8 怪了 时间既不能归于物体的运动 也难以能独立存在 由此奥古斯丁得出 那句名言 时间是延展 并且是心灵的延展 或曰思想的绵延 由此我们知道奥古斯丁想否定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间存在 而是 实体 时间 的存在 他认识到时间不能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 它只能是某个事物的 属性或者是一种关系 他最终将时间看作是心灵的延展 这样奥古斯丁就把时 间的客观存在问题转移到了主观意识中 这与胡塞尔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只不过胡塞尔分析的更加复杂详尽罢了 三 康德的时间理论 三 康德的时间理论 康德的时间理论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的是时间的本质问题 康 德称为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时间在认识中的作用 即时间 的先验阐明 1 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 康德对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主要用来说明时间的先天性与直观性 这两点 在他看来就是时间的本质 首先是时间的先天性 先天的意思不论是时间上还是逻辑上都在事物或经 验之先 这个概念并非康德独创 但康德赋予它新的哲学意义 先天 与 后 天 相对立 后者等同于一般经验 就是说通过后天或经验获得 先天 一词 在康德哲学中有两层内涵 第一是指独立于经验 其中没有经验内容 如逻辑 学和数学就具备这样的先天性 第二层内涵是指在经验之先的 这层意思与认 识主体有关 与 先验 概念相关联 但前者偏重于认识的主体方面 后者侧 重于使经验得以可能的先天条件 因此综合上述两层意思 先天在康德哲学中 就意味着普遍必然性 康德的第一条形而上学阐明是 时间不是从经验中抽象出的经验性概念 如果不是因为有时间表象作为先天基础 同时与相继绝无可能会进入到知觉中 来 也只有在时间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想象某些东西存在于同一段时间中 或处 于不同时间之内 显然这是一条否定方面的论证 这里康德想阐明的意思是 经验的先天基础是时间 只有在时间这个基本的前提下 经验才得以可能 康 德在此处实际上区分了先天时间和经验时间 经验时间就是指 在我们的生活 经验中所体验到的事物的 同时 和 相继 等时间现象 我们前边提到的奥 古斯丁就是从经验时间中开始论述时间的 康德认为 同时 和 相继 这些 奥古斯丁 忏悔录 m 周士良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第253 页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m 李秋零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第35 页 9 经验到的时间体验其实并不是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相反 时间是我们经 验时的一种先天形式 他对时间的第二条形而上学阐明是从正面说明时间的先天性 康德论证 道 时间是给一切直观奠定基础的必然表象 我们不能在现象中取消时间 尽 管我们能从时间中去掉现象 因此时间是先天被给予我们的 只有在时间中 关于现象的一切现实性对我们而言才是可能的 这些现象可以去掉 但时间则 不能被取消 时间与空间的作用类似 它们都为 知性 提供被综合的感性 杂多的对象 感性提供质料 知性提供形式 二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识 因此 康德所说的 时间为直观奠定基础 就是指时间是构成知识的质料得以可能的 前提 其次是时间的直观性 直观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地看到 斯宾诺莎用它来表 示对照天赋观念的认识 直观的认识是最直接和真切的认识 具有最高的明见 性 康德使用 直观 概念主要有两层意思 第一 是为了表明一种与对象直 接发生关系的方式 有时也用来指与对象作用所产生的直接知识 但严格意义 上来讲康德认为在 思维 没有参与之前 直观还不能称为知识 真正的知识 是判断 如这是一朵花 第二 康德认为直观也是一种能力 即是感性直观的 纯形式 或纯直观 它先于所有的感觉 是知识 对可感事物的属性或关系等 的判断 得以形成的前提和条件 因此用感性直观来称呼不太恰当 应换作纯 直观 在他之前的牛顿和莱布尼茨把时间看作绝对之物或事物之间的联系 康 德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他是从直观和概念的对比中来论证时间的直观性的 对 概念来说 部分先于整体 它是从部分中总结归纳得出的 而直观则是整体先 于部分 这也正是时间直观的特性 因此康德说 时间并不是什么推论性的 或者如人们所讲的普遍性的概念 它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 2 时间的先验阐明 对时间先验阐明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时间作为一种先天形式 是一切经验得 以可能的前提 这和前边的 形而上学阐明 有所不同 对时间的形而上学阐 明只需要证明时间的固有本质就即可 而先验阐明必须论证时间的各种性质适 用于普遍经验 即时间是经验得以可能的基础 感性直观的纯形式之所以对于 经验对象具有客观有效性 是因为 只有凭借这些感性的纯形式 一个经验对 象才能向我们显现出来 从而成为经验直观的客体 如此 那么时间和空间就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m 李秋零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第37 页 同上书 第40 页 10 先天地含有作为现象之对象的可能性条件的纯直观 在这个纯直观中的综合 中就具备客观有效性 此外 时间是算术得以可能的先验基础 时间的本源表象是量的规定 举 例来说 算术是依据数或量的先天知识而成立 因此算术是不需要经验的参与 也能建立 也就是说 算术的形式和内容皆是先天的 或更准确地说是感性直 观的纯形式先天构造出了自己的内容 而此处的构造就是直观的意思 就如康 德说 通常知觉告诉我们是这样 但不能说它一定是这样 我们不必非要经 验性地拿3 个苹果加上5 个苹果通过数数得出8 个苹果 既而得出 3 5 8 经验思维一般认为 3 5 8 这个算式是由经验归纳得来 从而具有推论性或 普遍性 但是从先验思维来看 算术知识是在我们思想中先天地被构造出来 之后才能在经验中表象出 因而 我们可以得出算术知识可以有两种表象方式 一是先天表象 一是经验表象 而康德认为先天表象是经验表象的基础 综上所述 所谓形而上学阐明就是说明先天性 所谓先验阐明就是说明其 对经验的运用的有效性 所以贺麟先生将 先验的 翻译为先天学的 意思是 先天的运用之学 关于时间问题 胡塞尔在某种程度上沿袭了康德的先验时间观思路 并进 一步把时间意识与康德提出的 自我意识 在胡塞尔的术语中为 原意识 相联系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他的内时间意识理论 除此之外 康德对时间的形 式化规定在某种意义上与胡塞尔对绝对意识流中不变的形式 由原印象 滞留 和前摄构成的时间晕相类似 显然 胡塞尔在这方面受到康德的影响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m 李秋零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第35 页 同上书 第47 页 11 二 胡塞尔现象学时间观的准备性分析二 胡塞尔现象学时间观的准备性分析 这一章之所以被称作是准备性分析 是因为它是一个铺垫性的环节 也可 说是一个序幕 在本章里将主要说明现象学的时间观不同于以往时间理论的大 前提 即排斥客观时间 它是现象学悬搁判断的基本要求 其次也将阐明胡塞 尔对同时代的前辈 如布伦塔诺和迈农的时间理论的批判 以此来引出下一章 他本人的内时间意识理论 一 排斥客观时间 一 排斥客观时间 胡塞尔提到的客观时间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时间 即 我们所经验的外部时间 是可以用钟表来测量的时间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 提到的时间 如 快点 只剩半个小时火车就开了 或从 a 地到 b 地大约得3 个小时 第二层是指主观时间或内在时间 胡塞尔主要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客 观时间 一词 看似矛盾 实则不然 主观时间或内在时间是被构造出来的时 间客体 所以具有客观性 就如我们听到的一段旋律 它也是意向活动的产物 只不过是纵意向性 在现象学反思或回忆中被构造出来 意识构造出这么一 段旋律后 把它看作是独立于我们的客观存在 这段旋律有自己的演替时间 这个演替时间就是第一层意义上的客观时间 简单说来 内在时间奠基于内时 间 内在时间客体被构造出来 我们将其视作独立于我们自身的客观存在 因 此也就有了外部时间或经验时间 内在时间与经验时间都具有超越性 前者是 实项的超越 后者是 对意识的超越 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根本意图是要对时间意识进行现象学的分析 它要阐明的不是客观时间如何如何 而是客观时间的起源 即我们为什么会有 客观时间 时间感是怎样的 时间客体在意识流中是如何被构造出来的 就如 进行任何一种现象学分析一样 这里必须完全排除任何与客观时间有关的设想 确定或信念 排除所有对实存之物的超越预设 正如现实的事物和现实的世界 不是现象学的素材一样 世界时间 实在时间和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自然时间以 及作为关于心灵的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然时间 心理学家对人的主观 时间的研究 也不是现象学的素材 现象学的悬搁即是无前提性 从最自明的东西出发 在悬搁了客观时间之 后 我们面对的是纯粹的意识体验本身 而这恰恰就是现象学的素材 这个体 倪梁康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 修订版 m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7 第467 页 对超越概念的解释 胡塞尔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m 倪梁康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年 第35 页 12 验就是客观意义上的时间之物显现于其中的体验 在此基础上 胡塞尔区分了 被感觉到的时间性的东西 和 被感知到的时间性的东西 前者是现象学的 素材 后者是客观时间中的经验之物 这个客观时间中的经验之物是延续的或 演替的过程 胡塞尔认为对演替的感知必须以感知到演替为前提 我们只有从 直接给予的东西出发 对时间体验进行研究 才能从根本上明了内在时间和外 部时间的来源 对演替的感知以感知的演替为前提 还以我们听到一段旋律为例 首先 我们听到的是一个一个音符 每个音符都有自己的时间延续 整个旋律也是一 个演替的过程 而我们对这一过程的客观时间进行现象学悬搁之后 首先发现 的是每个瞬间音符的显现 我们直接拥有的是关于音符的表象 感知 假设先 听到音符 a 之后是音符 b 和音符 c 而之所以能听到完整的旋律 不是一个 个断裂的音符 abc 是因为我们的感知在延续 在听到音符 c 的时候 我们 仍有对音符 a 和音符 b 的感觉 即滞留 一种特有种类的意向性 不构造对象 第三章第二节将详细介绍 因此 排除客观时间 从直接被给予的东西出发 就需要对上述过程进行 专门研究 从客观意义上的时间之物显现于其中的体验入手 描述 分析 一 步步阐明时间客体的构造过程 以及最终构造着的时间之流 最终解开时间之 谜 二 二 胡塞尔对布伦塔诺时间起源学说的批判胡塞尔对布伦塔诺时间起源学说的批判 1 何谓时间起源 这里所说的时间起源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起源 如唯理论和经验论所争论 的知识究竟是起源于经验还是天赋观念的那个起源 一般而言 心理学家们是 从心理体验的自然规律和因果解释方面来考察心理现象的起源 当然也包括时 间意识 胡塞尔说道 这些都不是现象学意义上的起源 因为这些心理体验受 到客观时间方面的规定 它们隶属于事物世界和心理主体的世界 并且在这个 世界中具有其位置 具有其有效性 具有其经验的存在和生成 但这些与我们 无关 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我们不把体验纳入到任何现实之中 我们关注的 是在这些体验中 客观时间的材料被意指 并且要指明那些属于客观性的关于 时间构造因素的先天真理 我们通过对时间意识的本质构造的揭示 通过对那 些本身具有时间属性且实质性的包含着时间构造先天规律的立义内容和行为特 征的展示 我们试图澄清时间的先天 胡塞尔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m 倪梁康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年 第40 页 13 因此胡塞尔所说的时间起源 就是指排除客观时间之后以现象学方法所澄 清的时间构造的先天规律 2 布伦塔诺的 原初联想 学说 布伦塔诺之前的心理学家在时间起源问题的分析上混淆了主观时间和客观 时间 我们怎样感觉一个颜色 也就怎样感觉一个颜色的延续 时间客体 时 间客体就如颜色 声音等事物的质性 此处的质性与我们通常所说事物的属性 接近 或强度 程度的强弱轻重等 一样 是感觉的一个内在因素 外部的刺 激通过各种心理过程的形式而引发质性 就如心理学中对我们如何看到颜色而 作出的解释 通过它们的活力引发强度 通过它们的持续而引发我们主观被感 觉到的延续 时间意识 这也是我们的常识观点 外在刺激的延续产生了对延 续的感觉 主观时间奠基于客观时间 回到实事本身 以现象学的眼光来看却恰恰相反 刺激在延续 并不是说 延续 时间客体 被延续地感觉到 而是说感觉在延续 感觉的延续 我们的 连续感觉 或说一直在感觉 与延续的感觉根本不同 前者以后者为前提 否 则我们不会完整地听到一段旋律 有两种情况 第一 随意新感觉的出现 以 前的感觉会完全消失 就是说 我们在每个现在点只能感知到当下被给予的时 间素材 即当下的那个音符 如果是这样 我们听到将会是一个个断裂的音符 而不是完整的旋律 第二 即使随着新感觉的出现 以前的感觉被完全保留 我们听到也只能是当下音符和以前许多音符的共同发声 类似 和弦音 这样 的话 我们也不能表象一段旋律 如胡塞尔所说 布伦塔诺最终否认了对演替 和变化的感知 我们相信自己在听一个旋律 即是说我们相信自己还在听刚刚 过去的东西 然而 这只是一种起因于原初联想之生动性的假象 原初联想适用于过去内容 即在当下感知时将过去的内容转移到当下 也 可以从已经感知到的内容 如声音 出发 想象出将来的声音 即对期待中的 将来的内容进行表象 布伦塔诺在谈及对将来的获得时 他区分了本原的时间 直观 包括变异了的过去内容 和被扩展了的时间直观 包括对将来内容的期 待 前者在他看来是原初联想的创造物 后者产生于想象 但不是原初联想 如此 在一个当下相位的时间晕中 充分具备了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内容 随 着被给予的声音的逐步推移 我们完整地感知到一段旋律 胡塞尔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m 倪梁康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年 第44 页 14 3 胡塞尔的批判 胡塞尔认为布伦塔诺的时间起源分析带有超越的前提 他从实存的时间客 体 如一段旋律 出发 以感觉主义的方式将所有体验还原为单纯的原生内容 这样做是有问题的 首先 布伦塔诺在他的时间直观理论中没有区分时间感知和时间想象 如 果本原的时间直观已经是想象的创造物 处于现在的本原的时间直观在过去曾 作为想象的创造物 那么是什么将这个对时间之物的想象区别于另一个想象 即一个较早过去的时间之物在其中被意识到的想象 对一个过去体验到的演替 过去的时间客体 如一段旋律 的当下化即是对想象的想象 很明显 这样 的结论是荒谬的 此外 布伦塔诺没有区分行为 立义内容和被立义的对象 或者说 没有区分行为和内容 他只是分析了原生内容 如被给予的声音 的 时间特征 如延续和演替 而忽视了立义行为和立义客体 由于感知的延续以 延续的感知为前提 因此 忽视立义行为的时间特征的分析不能不说是一个重 大的缺陷 其次 根据布伦塔诺的原初联想学说 一个刚刚过去的 a 音被原初联想更 新并连续地保存到当下 这意味着 a 根本没有过去 始终在当下 最多也只是 强度减弱而已 所以 只要过去还处在本原的时间直观领域内 它就一定是当 下 a 音在当下 就如前边提到的我们听到的会是同时想起的 和音 而不是 一段旋律 事实上 原初联想的整个领域都是一个当下的和实项的体验 那种 把过去的东西当作是非实项的和非实存的观点 是很成问题的 一个附加的心 理因素并不能造出非实在性 再次 如何判断 a 是过去的 一个在当下体验中的 a 并不能够通过与一个 新的因素 原初联想所加的 过去 的特征 的连结来说明这样一个超越的意 识 a 是过去的 因此 我们看到 绝对不能通过给时间内容 素材 添加新因素 如 刚 刚过去 的特征 来说明时间意识的起源 正如胡塞尔所说 即使布伦塔诺现 在并没有陷入这样一个错误 即以感觉主义的方式将所有体验还原为单纯的原 生内容 即使布伦塔诺甚至是第一个认识到原生内容和行为特征的区别的人 他的时间理论仍然表明 他恰恰没有顾及到这些对其时间理论来说关键性的行 为特征 因此胡塞尔通过对布伦塔诺关于时间学说的批判得出的最大启发便 是 若要明晰时间概念的起源 需首先对立义行为的时间特征进行彻底的现象 学分析 在此基础上他针对布伦塔的 原初联想 学说 提出了 原初回忆 即 滞留 说 这一内容将在后文给予详细说明 胡塞尔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m 倪梁康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年 第50 页 15 三 胡塞尔对迈农理论的批判 三 胡塞尔对迈农理论的批判 迈农区分 时间上被分配的对象 和 时间上不被分配的对象 前者需要 一个时间段来展开自身 后者则不需要 一般而言 前者是个体物 如一个具 体的红色 后者是抽象物 如一个抽象的 红 本身 胡塞尔不满意迈农的划分 他认为每个对象都有其时间 也就是说 每个 对象都在意识的时间流中被构造出来 但并非每个被构造出的对象在自身中都 含有时间规定 如一个纯粹抽象的三角形 一个纯粹抽象的颜色等 此外 胡 塞尔对在 时间上被分配的对象 作出两种区分 第一 始终以同一的质料来 充实其时间的对象 如具体的红色 一个音符等 第二 以变换的质料来充实 其时间的对象 如眼前的台灯 听到的旋律等 迈农认为一个表象 表象行为 所具有的时间延续并不意味着对一个时间 延续的表象 也就是说 对时间上被分配的对象的表象并不需要一个在时间上 被分配的表象行为 还以听到一段旋律为例 迈农认为我们听一段旋律时 必 须得等到最后一个音符结束 进而再回顾之前听到的所有音符 这样我们才能 真正听到这段旋律 布伦塔诺是通过提出 原初联想 的概念来联结过去内容 与当下内容 而迈农则是通过 叠加现在点 将过去的内容叠加到现在内容上 的方式完成 这同样不合情理 将过去内容叠加到现在 我们听到的仍是许多 音的同时发声 而不是一段旋律 因此胡塞尔认为 对一个时间对象的表象 如 感知 本身也是一个时间对象 具有延续或演替 因此 它决不会在一个抽 象的数学点 迈农所谓的结尾相位 上一举完成对那个时间对象的表象 胡塞尔在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 中如此重视迈农关于时间的理论 主 要原因在于迈农提出的 纯粹现在点 的时间观与布伦塔诺 原初联想 的时 间观一样 都无法确定我们能够本真地感知到时间 由此可见 胡塞尔讨论批 判他们两人的时间理论并非仅是出于一种纯学术史的兴趣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通过与这两位当时在心理学和逻辑学领域都有较大影响力的思想家进行 时间 对话 以此来反思自己在早年的描述心理学框架内思索时间问题的不足与局 限 另外一方面 更加重要的是为自己的现象学时间观铺路 通过对迈农时间学说的批判 胡塞尔提出了自己的时间理论 他认为对一 个时间客体的感知行为本身 也是一个时间对象 并将这种在时间上持续进行 的感知行为包含的个别相位称为一种 横截面 而每个感知行为都可分成众多 的 横截面 并且每一个这样的横截面中都存在一种连续 就是说 一个完整 的感知行为是一个众多连续的统一 这是因为若有一个在时间上被分配的对象 的感知 那么对组成这个感知的众多相继持续着的横截面而言 在任意一个当 下瞬间中只有那么唯一的一个相位是现时的和当下的 其余相位对这个唯一的 16 相位来说或者是过去 或者是将来 既然是延伸的面 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