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研究--以雷姆·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为例.pdf_第1页
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研究--以雷姆·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为例.pdf_第2页
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研究--以雷姆·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为例.pdf_第3页
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研究--以雷姆·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为例.pdf_第4页
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研究--以雷姆·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研究--以雷姆·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研究 以雷姆 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为例 专 业 艺术设计 硕 士 生 牛国红 指导教师 祁嘉华 教 授 摘 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解构主义 作为一种先锋的哲学思想在欧洲国家应运而 生 解构主义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 给西方思想界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强烈震撼 其影响力迅速波及至艺术 文学 建筑等许多领域 以解构主义哲 学为指导 正式形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解构主义建筑 从产生起便以其独特 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在建筑界卓尔不群 并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 文首先将通过梳理和分析解构主义哲学的内涵 以及解构主义建筑的内在特征和 发展现状 结合建筑师雷姆 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为例 试图研究和总结出解构 主义建筑内在的几点审美特征 雕塑美 诗意美 当代性 其次 通过对解构主 义建筑系统的美学特征分析 希望引领大众建立起对解构主义建筑合理的审美态 度和视角 促使大众正确地理解和欣赏解构主义建筑 最后 将总结解构主义建 筑带给建筑设计 特别是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反思 以期提示建筑设计者 能理性地借鉴解构主义建筑的优点 并在未来科学地接受更多先进的建筑流派 以及进行独立创作时提供审美上的引导 关键词 解构主义建筑 美学 雕塑 诗意 当代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tudy of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aesthetics take remkoolhaas and his architectural works as an example specialty art design postgraduate niu guo hong instructor professor qi jia hua abstract in the 1960 s as a kind of deconstruction pioneer philosophy came into being in european countries d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spread of the western ideological circle to brought unprecedented strong shock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its influence spread rapidly in many fields such as art literature architecture guided by the deconstruction philosophy officially formed in the 1980 s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since produced by its unique design concept and form in architecture itself and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article will first through the car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deconstruction philosophy as well as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rchitect remkoolhaas and architectural works as an example trying to research and summed up the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within som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beauty poetic beauty contemporary sculpture secon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system hope masses to establish aesthetic attitude and view of deconstruction building reasonable prompt public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finally the summary of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design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especially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 in order to prompt architecture designers can rationally advantages of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accept more scientifically advanced building schools in the future and provide an independent creation of aesthetic guidance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keywords keywords 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aesthetics sculpture poetry the contemporary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目 录 1 1 绪论绪论 1 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 2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1 2 1 研究的内容 2 1 2 2 研究的方法 2 1 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1 3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1 4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3 1 4 1 国外研究现状 3 1 4 2 国内研究现状 4 2 2 解构主义哲学及其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脉络解构主义哲学及其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脉络 7 2 1 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极其内涵 7 2 1 1 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 7 2 1 2 德里达以及解构主义哲学的内涵 7 2 2 解构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9 2 2 1 解构主义建筑的产生背景 9 2 2 2 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现状 10 2 3 雷姆 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简介 14 3 3 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特征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特征 19 3 1 解构主义建筑的 雕塑美 体现 19 3 1 1 雕塑艺术的特征 20 3 1 2 解构主义建筑的 雕塑美 20 3 1 3 小结 23 3 2 解构主义建筑的 诗意美 体现 24 3 2 1 从海德格尔 筑 居 思 说起 24 3 2 2 解构主义建筑的 诗意美 26 3 2 3 小结 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3 3 解构主义建筑的 当代性 审美体现 29 3 3 1 解构主义建筑的 当代性 体现 30 3 3 2 小结 32 4 4 对解构主义建筑审美上的总结与思考对解构主义建筑审美上的总结与思考 33 4 1 解构主义建筑审美上的进步性 33 4 1 1 解构主义建筑对 艺术性 的突出表现 33 4 1 2 解构主义建筑在审美上的开拓性 34 4 2 从解构主义哲学维度看解构主义建筑应有的审美品格 35 4 3 解构主义建筑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36 5 5 结论结论 39 致致 谢谢 41 参参考文献考文献 43 图录索引图录索引 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绪论 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伴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后现代主义 文化浪潮的涌起 解构主义 作为 一种极端鲜明的哲学思想在同时代应运而生 在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德里达 的阐释下 解构主义 相对来说是一种对传统哲学具有强烈反叛性的哲学思想 其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哲学中向来遵循的 逻各斯中心主义 以及 语言中心主义 的反叛和颠覆 解构主义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一贯的思考模式 并体 现出强烈的自由 创新 开放 模糊等属性和追求 由于其对传统哲学思想具有 极端的颠覆性 所以在学术界一直备受争议 但却丝毫不妨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 广泛传播和影响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 解构主义理论扩大到社会各个领域 特别是一些先锋建筑师开始接触解构主义理论 并且在建筑设计中付诸于实践 而 解构主义建筑 的正式诞生 一般理论研究认为是从 1988 年 6 月 解构主义 建筑 七人展开始 当时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菲利普 约翰逊与建筑评论家马克 威 格利一起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主持进行 参与展览的建筑师包括 彼得 艾森 曼 弗兰克 盖里 扎哈 哈迪德 蓝天合作组 雷姆 库哈斯 丹尼尔 李伯 斯金和伯纳德 屈米 同年 7 月 又在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举办了以 建筑和艺 术的解构 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 会后 由著名建筑理论家詹克斯为英国 建筑 设计 杂志策划了 1988 年 3 4 期合刊 并推出 建筑中的解构 专号 至此解构 主义建筑师及其作品和理念迅速开始得到社会的认知 从解构主义建筑诞生至今 国际上出现了一大批代表性的建筑师 如设计师伯纳德 屈米 弗兰克 盖里 丹尼尔 李伯斯金 彼得 埃森曼 扎哈 哈迪德 雷姆 库哈斯等等 本世纪 以来 中国的经济水平持续向上发展 同时与国际间各个领域的沟通与合作日渐 频繁 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更使得许多先锋的建筑流派在我国快速地成长起来 而扎哈 哈迪德以及雷姆 库哈斯应当是目前与中国合作较多且影响较大的两位 建筑师 也将解构主义建筑风格迅速地带入了国人的视野 但是由于解构主义建 筑独特的创作理念以及 陌生 的外在表现形式 使得受众在接触的过程中产生 了一定的质疑和困惑 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文化的差异性 对建筑审美的角度 以及解构主义建筑本身所独有的创作理念所致 本文将试图从相对具有更多普适 性的美学角度 对解构主义建筑进行分析和解读 以支持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以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建筑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1 2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 2 1 研究的内容 1 梳理和分析解构主义哲学的内涵 以及解构主义哲学对建筑领域 特别 是对解构主义建筑密切的联系和深刻影响 2 结合解构主义哲学的特征 以雷姆 库哈斯的建筑为例 分析和研究解 构主义建筑内在的主要美学特征 3 从解构主义哲学 以及雷姆 库哈斯的建筑事例为出发点 分析和研究 解构主义建筑应有的美学特征 4 通过对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特征分析 总结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带给建筑 设计的启示和反思 1 2 2 研究的方法 1 材料的阅读 分析与整理 查阅国内外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相关的研究 设计资料 明晰最新研究成果 进一步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 2 案例研究 选取国内外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设计案例进行研究 总结其设 计思路与特征 帮助课题的研究 3 实践研究 实地考察 对建筑实体进行观察和研究 4 按照理论 实践 理论的研究方法 由理论研究到实地考察再上升 到理论总结的归纳研究方法 1 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3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后 一贯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现代主义开始受到怀疑 以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表现 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也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与世界的频繁沟通 中国的建筑界也结束了长期的封闭 和保守 当代西方建筑的各种思潮与流派开始在我国广泛的传播 比如近年不断 在我国国土上伫立起来的很多后现代以及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些独特而极具 创新性的建筑形象 不但快速引领我国人民对于当代建筑有了新的认识 也带动 了一批本土建筑设计者的积极效仿 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 我们对于当代西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各种建筑流派的引进和实践 往往只是停留于形式层面 还达不到内在理性的借 鉴或者是积极的创造 而关于 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精神 这一课题的确立和研 究 正是想通过对这一具有鲜明特征的建筑流派进行审美上的分析和解读 试图 以更加理性和多元的角度带领我们去体会其深刻的内在意蕴 从而指导大众对于 解构主义建筑建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视角 并引导建筑设计者辩证地接受解构主 义建筑其内在的精华 为其科学地借鉴更多先进的建筑流派 以及进行独立创作 时提供审美上的指导和思路 1 4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 4 1 国外研究现状 解构主义建筑作为行业里的一种流派正式呈现于大众的视野 是从 1988 年于 纽约举行的 解构主义建筑 七人展开开始的 而参与这次展览的建筑师如弗兰 克 盖里 彼得 艾森曼 扎哈 哈迪德 蓝天合作组 雷姆 库哈斯 丹尼尔 李 伯斯金和伯纳德 屈米相应地成为解构主义建筑最初的实践者 从始至今 他们 在这方面的建筑作品很多已经成功地伫立在世界各地 对整个建筑领域乃至时代 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建筑师罗伯特 文丘里在其 建 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一书中 针对传统的建筑理念提出了自己全新的认识 被 认为极大地推动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也为解构主义建筑流派的 诞生起到了前期的理论铺垫 使得解构主义建筑正式传播的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 代 在伦敦举办了 建筑和艺术的解构 的主题研讨会以后 由建筑理论家詹克 斯为英国 建筑设计 杂志策划并推出了 建筑中的解构 专版 至今对于解构 主义建筑师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著作亦有许多 如利维希 塞西利亚的 弗兰克 盖 里作品集 内奥米 斯汤戈所著 弗兰克 盖里 大师系列丛书的 彼德 埃 森曼的作品与思想 弗兰克 盖里的作品与思想 等 在解构主义建筑最初的 尝试中 1982 年由伯纳德 屈米所设计的 拉维列特公园 在建筑领域中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还有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 卫克斯那艺术中心 于 1989 年初 由彼得 艾森曼设计 弗兰克 盖里所设计的 古根海姆博物馆 一直作为典型 的解构主义建筑被大众所接受 其中英国女建筑师扎哈 哈迪德以及荷兰建筑师 雷姆 库哈斯应该是目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 扎哈 哈迪德设 计了著名的广州歌剧院 冷峻双砾 雷姆 库哈斯设计的 央视新大楼 已俨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成为了当代北京地标性建筑 1 4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大概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接触 解构主义 目前看我国建筑师对于解 构主义建筑的尝试主要体现在观念和方法上 对解构主义建筑相关理论的研究和 探索的著述包括 建筑与解构论稿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从解构主义所 想到的 世界现代建筑史 后现代主义建筑 20 讲 解构主义设计 构成 主义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建筑事件 解构六人 相关学者有吴焕加 徐崇 温 汪坦 王受之 薛恩伦 邬烈炎 张钦楠 尹国均等 周剑云教授曾发表文 章 解构不是一种风格 以此强调了解构主义的本质和解构的 框架 而从美 学角度研究解构主义建筑的则有万书元 其代表著作为 当代西方建筑美学 出 版于 2001 年 由王晓博士所撰的 放逸 建筑论 亦从中西方的美学及哲学角 度出发而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目前在解构主义建筑的实践上 我国本土建筑师大 多只是停留在理念的把握上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流派 对解构风格体现较早的建 筑有 广州织线女艺术中心 于 1999 年由莫伯治建筑师事务所设计 当时对这 一设计的阐释是 我们以空间体量为构图要素 以错位 组合 扫转为构图手法 使整个建筑造型表达了一种婉转回旋的动感 使戏剧艺术与建筑艺术在观感上和 意念上达到融会与沟通 这是以建筑艺术形象表现戏剧艺术家的创造与激情的 一种尝试 1 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还有当代建筑师王澍 其成立的 业余建筑 工作室 所倡导的理念就是反结构中心论 反艺术至上论 反技术决定论 反对 预设的理论体系 他提倡局部的细节 有节制的技术 朴实的生活以及自由的探 索等等 通过对其本人的研究 我们发现 解构主义哲学 以及与当代艺术家们 的交流对其设计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通过他所倡导的建筑设计理念可 以看出其与解构主义哲学内在的契合性 同时从他的实践作品 如宁波五散房 宁波美术馆 2010 年中国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等建筑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 一种新鲜的审美趣味 以及冲破传统观念的创新性 另外还有当代建筑师张永和 他成立的 非常建筑 工作室 在创作中以汉字作为 生成 叠加 的元素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形式结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张永和的建筑观念被认为是 叙 事建筑 他认为建筑本身与使用者之间是一个整体 不能把建筑或人作为单个抽 象的客体去看待 而建筑设计的活动则是包括建筑师以及使用者在内的 叙事 这要求建筑师要以使用者的身份进入建筑 并按自己的想法赋予建筑以各种含义 从此可以看出其内在的理念也是具有着反主客对立 反结构中心主义的特征 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时他所运用的 生成 叠加 等方法与屈米 埃森曼等人的创作方法也是类 同的 其代表建筑作品有虎门宾馆 垂直玻璃宅 洛阳幼儿园等 总体看来 目前关于研究解构主义建筑的各种论著数量众多 但是由于解构 主义理论本身的开放性和无定义特征 相应地在建筑这一领域中的运用也存在一 些误读和偏见 人们对于解构主义建筑的欣赏和接受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同时关 于解构主义建筑的研究相对还不够完善 且比较缺少从美学角度的系统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2 解构主义哲学及其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脉络 2 1 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极其内涵 2 1 1 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 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看 自 19 世纪起 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原有哲学的 思辨习气产生的质疑 传统哲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而解构主义哲学正是伴随着 哲学终结或死亡 的言论和潮流所形成的 解构主义哲学的创建者德里达与他 同时代的人 如列维斯特劳斯 福柯等都对哲学持怀疑态度 虽然他们都研究哲 学 却都不愿意被称为哲学家 也没有确切的流派的定义 德里达对其解构思想 的定位则是哲学思想的思想 他不想像传统哲学一样去建立一个庞大的体系 而 是要竭力点明之前体系的局限性和不当性 20 世纪上半叶 法国哲学家黑格尔 胡塞尔 海德格尔的思想在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正是建立在 他们的哲学研究基础之上的 解构 象征着颠覆与破坏 但也不是一种纯粹的破 坏 deconstruction 是德里达自己创造的一个词汇 他的灵感来自于海德格尔 存 在与时间 中的 破坏 destruction 一词 德里达认为 解构 不同于 破坏 破坏 有摧毁对象的意思 它的结果是毁灭 而 解构 并不是要摧毁对象 而是想要通过解构来批评对象 而德里达主要批评的就则是被归为 逻各斯中心 主义 的思想传统 2 解构主义要打破的是现有的单一秩序 这种秩序不仅包括社 会道德 婚姻秩序 伦理规范 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 比如创作 思维习惯 乃至民族性格 解构主义理论自诞生起首先在美国引起反响 数年间迅速席卷欧 美 波及至各个文化领域 2 1 2 德里达以及解构主义哲学的内涵 解构主义 思想作为一种极度超前 并具有一定颠覆性的哲学思想 其特 征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哲学的反叛上 同时在这种反叛的过程中带给人们全新的视 角和维度 从而建立起认识世界和指导行为的新方法 其对传统哲学的反叛体现 在以下几方面 1 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 逻各斯中心论也叫做 词义向心说 即指 语言 或者 定义 的意思 德里达用它来指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 即 作 为存在论的哲学 3 在德里达看来 所有的西方哲学基本都是逻各斯中心主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逻格斯 来自于古希腊语 是希腊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逻格斯的内 涵包括 理性 说话 智慧以及宇宙的灵魂 总之就是某种能够作为所有思想 语言和经验之基础的东西 而在德里达看来逻格斯中心主义对 中心 真理 本质 同 性 结构 的不懈追求和坚持 实际上是徒劳的 因为世界上 并没有绝对的真理 普遍的规律或者永恒的本质 因为就 中心 本身逻辑性的 要求看 它必须保证整个哲学体系以及不同哲学体系之间的连贯性 但事实上哲 学史却总是矛盾地相连的 而整个哲学史以及全部历史的这种一系列 中心 与 中心 之间的替换 在他看来其实等于是没有中心 因此判断 逻格斯中心主 义 从根本上即是有错误的 2 反语言中心主义 德里达对语音中心主义的解构 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有密切的关系 德里达在 声音与现象 一书中 集中讨论和 研究了胡塞尔的符号理论 胡塞尔在 逻辑研究 的 表述和含义 研究中 将符号进一步分为 表达 和 指号 表达 往往倾向于描述当场对意识呈现 的意义 然而 指号 一般指示的则是只能间接呈现的意义 所以表达的意义往 往是内在而与生俱来的 可是指号的意义却总是附加的 并且需要人们之后朝里 填充意义 胡塞尔认为 所有发声的言语一旦说出来即可以传递意义 且说话的 人意欲表达的意义在当下就可以对听者所呈现 而书写虽然也能传达意义 但却 会失去语音表达所具有的当下性和直接性 而德里达把这种看法称之为语音中心 主义 但实质其实是主体主义 在德里达看来 逻格斯中心主义其实就是通过这 种方式用语音来控制着文字 在传统的 逻格斯 时代里 文字即被贬低为 中 介 由此看 逻格斯中心主义也是 在场的形而上学 与 语音中心主义 的结 合体 而且 德里达认为语音和文字具有相同的本性 二者不存在中心和从属的 关系 也不存在二元对立的关系 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互补关系 文字是语音记录 保存的形式 语音又是文字的补充形式 文字和语音都是思想的表达形式 二者 互相依存 缺一不可 总体来看 德里达通过瓦解 在场 颠倒语音与文字的二 元对立的等级结构 旨在彻底动摇 逻格斯中心主义 的根基 但德里达并不认 为这种颠倒会使文字居于语音之上 因为这又将会使文字成为新的中心 这种做 法同样也是逻格斯中心主义的 4 德里达对 在场形而上学 语音中心主义 的 解构 就是要彻底消除 中心 本身 去掉一直以来捆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而上学 的绳索 使人们能在多元主义的时代里 获得认识世界新的视角和方法 虽然在学术领域里 德里达是被当做一个激进的反传统者 而且其理论相对 也蕴涵着一定的缺陷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解构主义哲学成为近现代社会普遍传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和应用的理论方法 正是德里达的极端态度以及对西方文化传统痼疾的揭示 给 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启发 而文化创新的可贵之处往往也在于观察视角 的不断转换 正如德里达在 立场 中所说 解构 就是通过结构化的概念谱系 来开展工作 通过这种既诚恳又暴烈 既瞻前又顾后的运动最终不仅会产生某 种文本的活动和作品 而且也会带来最大程度的快乐 5 而德里达的主要贡献在 于他用一种极端的态度抨击了西方一贯的文化传统 这一批判在某种程度上暴露 了西方文化传统的虚弱之处 德里达对语言的不确定性 模糊性问题 也做了全 新的诠释 他的解构方法论极有启发性 这一启发即体现在现实本身所具有的复 杂性总是极大地超越我们的料想 而且 语言 思想 和 现实 之间的关系 也并不简单 理性与非理性相对的概念和界定也会是复杂而多层次的 他对逻各 斯中心主义的批判针对的正是意识形态的统治 他的解构主义阅读方法 是要颠 覆从前文本中所体现的传统哲学思维结构的话语结构 他的文字学中所说的 延 异 和 播撒 是想昭示一种虽然被形而上学的传统所掩盖 但是通过解构而可 以证实的新文本景观 他并不是想否定哲学的价值和意义本身 只是提醒我们不 要轻易接受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 2 2 解构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2 2 1 解构主义建筑的产生背景 一种新的艺术风格的诞生 总是囿于一定的时代背景 解构主义建筑的产生 除了受当时哲学思想的直接影响外 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历史 艺术发展等相关 因素的引导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西方大部分国家 在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 实现了工业化的进程 并且逐渐走向拥有新技术革命 特征的后工业化时代 此时的人们在物质需求获得很大满足之后 开始将注意力 投向了精神需求 在法国 有 六月革命 的发生 而黑人们强烈的人权运动 以及反对越战的运动 都使的美国发生了一些态度上的转变 此时 伴随着知识 分子们首先感受到文化及信仰的危机意识 女权运动也开始兴起 全社会对有史 以来的各种权威和正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和挑战 而且互联网等信息科技的 发展 也改变了人们对于自我的认知 排斥旧的价值观 享受虚拟世界 拥有多 元的价值认知等现象 都因此而发生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 彼时风靡的现代 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和工业气息 其审美标准也是影响深远 如后续产生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一些艺术流派 立体主义 抽象主义 风格派 构成主义等 从总体特征上都体 现出对简洁 几何 理性等风格的追求和体现 但是这种极度缺乏情感而过于理 性的艺术风格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使得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 而波普艺术 后现 代主义则在这个时刻诞生了 波普艺术的出发点是将工业文明与艺术相结合 它 善于利用工业产物 借助先进的传播媒介 表达出一种通俗 活泼 新奇的审美 趣味 以获得人们的关注和消费 而后现代主义在借助大众媒介和结合工业文明 的同时 更倾向于打破艺术和生活的分界 它善于质疑 主张多元化 且漠视对 风格 的追求 在艺术领域当中 杜尚的装置作品 泉 应当是具有划时代影 响的艺术作品 这件作品自从出现在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上之后 即强烈地冲击 了人们对于艺术的固有认知 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对于艺术的定义 而且这种 质疑和思考也开启了后现代主义的时代 伴随这种思潮在艺术 文学各个领域的 渗透 建筑界亦开始了相应的思考 罗伯特 文丘里 作为一名美国建筑设计师 首先开始了这一方面的思考 他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著述 建筑的复杂性 和矛盾性 即针对现代主义建筑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开始反对现代主义 建筑的简单和冰冷 提倡采取折中的装饰手段去进行改进 而且他于 1962 年所设 计建造的文丘里母亲住宅 充分彰显了自己的建筑理念 同时也成为了后现代主 义建筑的典型代表 2 2 2 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现状 自从 1988 年的 解构主义建筑展 之后 解构主义建筑算是正式获得了社会 的接受与认可 虽然解构主义哲学在 80 年代的法国已开始有衰落之象 但是直到 90 年代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方法 却依然受到许多建筑师的青睐 直至今日 依然在该领域中大行其道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 许多建筑设计师开始 探索解构主义理论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形式 当然 德里达本人对建筑也很感兴趣 建筑设计师屈米 艾森曼等人甚至也与德里达本人进行沟通 并期望通过某些实 践的合作来探索解构主义建筑的语言形式 而伯纳德 屈米则率先把德里达的解 构主义理论引入其建筑设计中 彼得 艾森曼在理论和建筑设计实践上 也都对 解构主义做了大量的研究 在此过程中 他一直保持与德里达的联系 并不断将 其对解构主义的理解运用在建筑中 除此以外 还有很多被归于此流派的建筑大 师们活跃在国际建筑领域 如丹尼尔 李伯斯金 蓝天组 雷姆 库哈斯和女建 筑师扎哈 哈迪德等 6 自解构主义建筑诞生起 相关的学术理论研究已有很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而且至今已经有大量的体现出解构主义理念的建筑伫立在世界各地 以下将依次 介绍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一 建筑师弗兰克 盖里 1929 年 以及彼得 艾森曼 1932 年 被认为是解构主义建筑典型代表的 古根海姆博物馆 如图 2 1 由美国建筑 师弗兰克 盖里于 1997 年设计落 成 位于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 博 物馆总面积占地 24000 平方米 分 为十九个展示厅 这个建筑自建成 后就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人们纷纷 前来毕尔巴鄂进行参观 盖里在这 个建筑上明显地体现了他对传统建 筑的反叛 博物馆的整体造型就像 随意拼凑的积木组合 拒绝了传统 建筑所要求的严谨 整齐 和谐 有序的原则 他运用解构的观念不 仅消解了建筑的外观 更包括其内部的结构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内庭也是极不合 规矩 的 你简直不能分清哪是柱子哪是墙壁 到处都是灵动的线条 所有的 构件都像在开派对 也许你会忍不住像盖里那样发出 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欢 呼 7 而美国建筑师彼得 艾森曼在建筑实践中 对于解构主义的诠释和理解也 较为独特 他说 我们不得不展览 艺术 但是 难道我们一定要以一 个传统的展览方式 即 在一个中 性的背景中 展览艺术吗 难 道建筑一定得为艺术服务 换句话 说 一定得作艺术的背景吗 绝对 不是 建筑应该挑战艺术 应该挑 战这种认为建筑应该作背景的观 点 8 对这一理解我们完全可以从 他的建筑作品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 中心 如图 2 2 当中看出 而且这座建筑也被认为 是能代表所有解构主义建 筑师的一篇重新定义建筑的宣言 于 1989 年建成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维克斯纳视觉 图 2 1 古根海姆博物馆 图片来源 网络 图 2 2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图片来源 网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艺术中心 建筑的形式完全使用的是具有标志性的网格构件的互相穿插 整体给 人们呈现出来的是一种 未完成 的 非建筑 的视觉感受 大量的网格构建以 不规则的形式排列 全部使用了白色 相比之下显得异常醒目 之所以这样设计 是为了暗示这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的角色 使永不拆卸的脚手架带给人本 建筑尚未完工的臆想 而且整个建筑处于校园与城市之间 穿过这个白色的网格 走廊就刚好可以和外部城市连接 所以艾森曼正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消解掉校舍 与城市 内部与外部等空间之间的 二元对立 使建筑设计能够摆脱之前的枷锁 变得生动而鲜活 也有人将这个建筑称为 考古工地 因为艾森曼在调查建筑地 基时 发现了一个荒废的弹药库 他便将这个弹药库纳入整个建筑之中 巧妙地 使它转化为能够暗喻环境历史的一个符号 可以说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就是艾 森曼用解构思维 搭建 的非建筑 这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解构主义带给设计师 的无限可能的创造力 二 建筑师伯纳德 屈米 1944 年 以及丹尼尔 李伯斯金 1946 年 伯纳德 屈米所设计的代表性建筑作品为 1987 年建于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 总面积为 55 公顷 如图 2 3 1982 年法国文化部面向全球征集方案 希望创造一 个独特的 21 世纪城市公园 而 屈米的方案最终被选中 在设计 中 他没有遵循传统的模式 使 公园的整体结构由点 线 面三 种迥异的要素叠加而成 而这个 建筑建成后则被称为 世界上最 庞大的间断建筑 因为在这里 他把解构主义分拆和碎裂的技 巧发挥到了极致 整个设计形式 充满了矛盾 但又独具匠心 在 一系列不协调和间断性的延展 中 体现出新鲜的美感和强劲的张力 这个作品充分地体现了屈米对于解构主义 建筑的理解 就像他自己所认为的 建筑本身只是一些堆砌在一起的物质 不能 称其为建筑 人的活动为其加入内容 从而有了功能用途 才能称为真正的建筑 9 而始建于 1992 年的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如图 2 4 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犹太 人博物馆 也是丹尼尔 李伯斯金的代表作品 于 2001 年正式开馆 修建此博物 图 2 3 拉维莱特公园局部建筑 图片来源 网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馆的目的则是为了展示犹太人在德国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 特别是犹太人在德 国纳粹统治下的真实历史境况 从 1999 年初次开 放一直到 2001 年正式开馆期间 将近 35 万人参观 了这坐博物馆 并且是在展馆内几乎没有太多展品 的情况之下 这个博物馆建筑仅仅是从形式上 所 表现出来的这种破碎 缺失 干扰 压迫 混乱等 映象 完全勾起了人们对于犹太人苦难沉重历史的 回忆 而且从较高的角度观看整个博物馆 还会发 现它的整体结构具有连续而弯曲的线形走势 这种 随意的走向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布局 正好带给人一 种强烈的动荡不安的体验 所以仅仅是从建筑本 身 就已经使我们并充分地感知到犹太人苦难多变 的历史境况 三 建筑师扎哈 哈迪德 1950 年 以及雷姆 库哈斯 1944 年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加之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社会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 态度开始广泛地接纳各种建筑风格 相应地有很多的国际解构主义建筑师开始步 入国人视线 而英国女建筑师扎哈 哈迪德以及荷兰建筑师雷姆 库哈斯则是国 人较为熟知的两位 扎哈 哈迪德在中国的代表性建筑作品 即为广州市所设计 的广州歌剧院 圆润双砾 如图 2 5 它的总建筑面积约为 4 6 万平方米 位 于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 于 2010 年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建筑的整体外观像两块大 小不一的石头 在圆润的外表下 又呈现出不太规则的平直切面 整个设计外观 独具一格 新意盎然 给国人留下了深刻映像 同时来自于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 所的雷姆 库哈斯 他带给中国 的独特建筑作品即 cctv 新大 楼 此建筑已经于 2007 年伫立 在了北京中央商务区 cbd 并且 该建筑已被美国 时代 杂志评 为 2007 年度世界十大建筑奇迹 之一 他设计的这座大楼算不上 我们传统所认为的 高 楼 而 且它从外观上呈现出双 z 字 图 2 5 广州歌剧院 图片来源 网络 图 2 4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图片来源 网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组合而成的独特形态 用库哈斯的话说 它的尺度和周围的很高的摩天楼比 并 不是从高度上取胜 而是创造了一种大型建筑的一种亲近感 10 四 小结 从目前看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以及文化的多元性 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的形式和 内涵也会变得愈见融合 对于建筑流派的划分将显得更加困难 特别是相对于以 哲学精神为依托的建筑形式 就如同库哈斯本人的态度 他极不情愿被外界划入 一个特定的派别 甚至他自己也不承认他就是解构主义建筑师 但是在客观的理 论研究者口中 在谈到解构主义建筑的时侯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库哈斯 因为 不论从建筑形式 还是建筑理念 库哈斯都强烈地散发出解构主义哲学的气质 甚至在我看来 他在建筑设计中的这种强烈的自由和创新性 以及对建筑创作风 格和流派本能的排斥和拒绝 才真正地体现了解构主义的灵魂 2 3 雷姆 库哈斯及其建筑作品简介 雷姆 库哈斯于 1944 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 在他 8 岁的时离开了荷兰 随父 亲迁居至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并在此居住了 4 年 12 岁时回到已在战后重建中整 饬一新的荷兰 如图 2 6 他初次工作是为荷兰的 海牙邮报 制作一档 人 动物和东西 的专栏 且为其进行撰稿 在 业余时间 他和朋友尝试过过电影剧本的创 作 库哈斯在其生活的年代受到了西方社会 变革时期的文化思想的影响 同时在 1968 年他放弃了记者的工作 去伦敦转学自己开 始感兴趣的建筑专业 此时 正值 五月风 暴 运动的发生时期 在他前期的工作过程 中 他就体现出了一种 叛逆者 的倾向 后来他不仅在建筑设计 而且包括城市规划 奇迹建筑理论研究和写作等很多方面都获 得了优秀的表现 由于他内在思想的复杂和 丰富 他的建筑作品也往往体现出对文化及 精神性的明显苛求 他的建筑设计常常极富 创造的张力 对由建筑而延展到的城市生活 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解读 他千变万化的建筑 手法 总是冲击着人们对建筑环境既有的认 图表 2 6 雷姆 库哈斯 图片来源 网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知 库哈斯目前被认为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理论家 由他所领导的大都 会建筑事务所 oma 也是当今世界建筑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之一 库哈斯作为独特而卓越的建筑设计师 其内在除了一般的建筑理论知识的积淀 之外 更与其自身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密切相关 库哈斯是荷兰人 从历史上看 荷兰拥有先进的商业和海运业 当各界商人聚集于此 也使这里形成了丰富的文 化景观 在地势上看 荷兰有 24 的国土面积是低于海平面的 但是其人口密度却 相对较高 在现实的生存状态下 荷兰人总是要频繁地接受洪水的洗礼 他们的 家园总是处在不断的威胁中 疲于应对现实问题的荷兰人更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 形而上的东西 久而久之 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 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价值 观 比如 实用 多元 包容 率性 尊重个性和创新 重视当下等等 所以审 视一些诞生于荷兰的艺术家们 一般都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 美术上如梵高 蒙 德里安等 建筑上如 mvrdv 梅卡诺事务所 阿雷兹事务所等都是具有一定国际水 准的设计团队 而由库哈斯率领的 oma 更是影响深远 审视库哈斯的从业经历 我们发现他所尝试过的 或者是正在履行的社会角色是丰富的 总结起来 他所 扮演的角色包括 记者 作家 建筑师 规划师 编辑 教授 学者等 可以说 正是这些丰富的经历给他赋予了强大的内在领悟 也给其在建筑上提供了源源不 断的思路 记者的工作经历 使其善于捕捉到时代的变化和新的讯息 并且将这 些充分地与建筑结合 从库哈斯最初为报刊撰写文章 直到他自己的建筑理论书 籍的出版 他一直保有思考的习惯 在建筑师的群体当中 他俨然是一位思想家 说他的建筑是 思想赋形 的评价 从其丰富的文字作品中就可明显感知 纽约 时报曾经评价他是 建筑师时代建筑师的建筑师 不仅因为库哈斯先后从教于纽 约的建筑城市研究院 美国哈佛大学 伦敦的 aa 等高校 深受学生尊敬 更在于 其所创建的 oma 这里更是一个强劲而有效的建筑师成长的平台 一批优秀的建筑 师也从这里诞生 如扎哈 哈迪德 mvrdv foa nox 等 都曾经从他这里汲取养 分 如今都活跃在国际建筑舞台上 作为优秀的建筑理论家 库哈斯早期出版了其著作 癫狂的纽约 曼哈顿的 回溯性宣言 deliriousnewyork 一 aretrospectivem festoformanhattan 1978 这部著作是库哈斯进行建筑理论研究的初始结晶 书中包含有相关论文 设计作 品方案 配合生动的插图 文字的表述方式感性而丰富 因此也被认为类似一部 建筑小说 本书的内容和事例主要以曼哈顿为主角 通过库哈斯或理性或幻想 的角度 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他将以纽约为代表的都市现象 最终归纳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拥挤的文化 并加以赞赏和提倡 并且他认为大都市最为显著的文化特质即在 于飞速的变化 而曼哈顿其实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建筑完整性的幻想 也就是从 此开始 他进行了对城市发展的一系列研究 1990 年代 针对 oma 近十年的作品 成果 以及他对城市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思考结论 他又出版了著作 小 中 大 特大 2001 年 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 出版 其中主要论述了经济因素对城 市与建筑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库哈斯开始 密切关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城市发展状况 他的另一部著作 大跃进 2002 年 就是对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城镇化进程的研究 他在这些研究 中 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系统地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建筑交融在一起进行思考 并且以超越建筑师的身份来研究和创造建筑 雷姆 库哈斯作为一个曾经获得 普利兹克建筑奖 的建筑师 其创作的建 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而且有很多都极具创新性和引领性 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 如 法国图书馆 1981 年 波尔多住宅 1994 年 荷兰驻德国大使馆 1997 年 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 1997 年 西雅图图书馆 1999 年 中央电视台新楼 2002 年 等等 对于我们国人来说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和热衷讨论 的一个建筑 而且伴随 2008 年奥运会的举办 这个建筑连同 鸟巢 水立方 等一系列伫立在中国的后现代建筑 普遍获得了世人的关注 该大楼总建筑面积 为 55 万 位于北京繁华的商务区 主楼最高处标高 234m 主楼由两栋反 z 字形塔楼交叉构成 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度达到 6 度 塔楼相连接部分的结构借 鉴了桥梁建筑技术 并且从 桥上 伸出一段约 75m 的悬臂 没有其他的支撑结 构 整体建筑地上有 52 层 地下延伸 3 层 包含 10 层裙楼 建筑外部由将近 3 万块菱形玻璃窗及钢网格结合而成 作为大楼的主体架构的钢网格 并没有像其 他建筑那样深藏其里 而是暴露在建筑的最外面 彰显出突变 动势的特征 而 且因其外部材料的独特运用 及其主楼的倾斜状态 使观者极易产生不平衡的幻 觉 对于其设计的原因 库哈斯则认为 作为一种方法论去促进摩天楼的终结 引爆其愈加无聊的品质 内涵的缺失 并拒绝无益的高度竟赛 11 曾担任央视新 大楼竞赛评委的建筑师严迅奇认为 这个方案能够代表我国新时代的精神 比如 强大的自信心 对权威的挑战以及勇敢的尝试精神 这个建筑的诞生 极大地获 得西方人士的称赞 但是对于我们国人 尤其是北京本地市民却不太认同 他们 认为这栋建筑忽视了中国元素 对传统的精神和审美缺乏体现 而且对于这个新 奇的建筑造型 我们甚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排斥和嘲讽 当然这种现象和结果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欣赏建筑的层面往往更加倾向于感官 而 抛开应该 接受 或 不接受 的问题 对于这样独特的建筑 并且承载着大量 信息和多元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要想真正的理解和欣赏 很有必要从哲学及其 审美的角度细心揣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3 解构主义建筑的美学特征 恩格斯认为 大约从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就已经有了 作为艺术的建筑术 的 萌芽 最早对建筑进行理论研究 并著有 建筑十书 的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最初也是将建筑划定为艺术学科 纵观中西方建筑史 早期的宗教与宫廷类建筑 应当是最能展现艺术特质的建筑种类 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革命对于神权与 王权的削弱 相应的建筑形式亦开始减少 从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兴起之后 为了匹配工业时代的步伐 以及突破传统的建筑思想 建筑变得越来越理性 从 形式上来看其艺术性逐渐地被实用性以压倒性的力量所掩盖 而当我们开始反省 对于建筑究竟应该是实用为上还是应该更注重精神性而争议时 一些建筑师们已 经开始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判断 最先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反对的是后现代主义 建筑 如果说后现代建筑只是针对现代建筑给出了一个反向的论断的话 那么解 构主义建筑则是在反对的同时又拓展开了新的思路 在高端的 技术性 支持下 可以说解构主义建筑无论在形式还是在理念上 都毫无疑问地把我们对于建筑的 认识重新带回了 艺术性 由于全球化的因素以及先进的建造技术 展现在我们 眼前的解构主义建筑往往显得多元而复杂 而且这种创新后的姿态 一时还不能 被普通大众的审美所识别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 宗 其实就是艺术 因为 一般在我们解读创作作品时 宗教 文化 政治等因素往往容易具有明显的 地 域性 限制 而使人产生理解的障碍 而艺术却不同 它总是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所以从艺术的角度 对容易使我们感到陌生的解构主义建筑进行审美解读 不但 是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