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 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 目目 录录 1 1 概述概述 6 1 1 任务来源 6 1 2 目的 任务量 6 1 3 作业范围及内容 6 1 4 工期要求 7 2 2 自然地理概况及已有资料自然地理概况及已有资料 7 2 1 自然地理概况 7 2 2 已有资料情况 8 3 3 引用文件引用文件 9 4 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10 4 1 数学基础 10 4 2 分幅及编号 11 4 3 调查路线和方法 12 4 4 调查单元 12 4 5 宗地代码 12 4 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用途 12 5 5 权属调查权属调查 13 5 1 宗地划分 13 5 2 宗地编码 13 5 3 政府通告及通知指界 15 5 4 界址调查 15 6 6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 19 6 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9 6 2 高程控制测量 26 6 3 图根控制测量 27 7 7 界址点测量界址点测量 30 7 1 所有权界址点测量 30 7 2 使用权界址点测量 30 8 8 地籍图测绘地籍图测绘 31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3 8 1 一般规定 31 8 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测绘 32 8 3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图测绘 33 8 4 地籍图精度要求 34 8 5 宗地图的编制 35 8 6 面积计算和统计汇总 36 9 9 变更地籍调查变更地籍调查 36 9 1 变更权属调查 36 9 2 变更地籍测量 37 1010 成果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37 10 1 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37 10 2 库体建设 39 10 3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1 1111 检查与验收检查与验收 42 7 1 实行 二级检查 一级验收 的检查制度 42 1212 成果资料整理成果资料整理 42 12 1 一般规定 42 12 2 成果资料分类 42 1313 提交资料提交资料 43 附录附录 1 1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告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告 45 附录附录 2 2 XXXX 县 市 区 土地权属界址调查通知县 市 区 土地权属界址调查通知 47 附录附录 3 3 村民代表身份证明书 村民代表身份证明书 49 附录附录 4 4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身份证明书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身份证明书 50 附录附录 5 5 指界委托书 指界委托书 51 附录附录 6 6 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 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 52 附录附录 7 7 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53 附录附录 8 8 所有权宗地草图和宗地图样式 所有权宗地草图和宗地图样式 58 附录附录 9 9 使用权宗地草图及宗地图样式 使用权宗地草图及宗地图样式 60 附录附录 1010 地籍调查表 地籍调查表 62 附录附录 11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7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4 A 1 主要内容 72 A 2 使用说明 72 A 3 地籍要素图式符号 72 附录附录 12 使用权地籍图图廓整饰样图 使用权地籍图图廓整饰样图 74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5 1 1 概述概述 1 11 1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根据江西省有关文件要求 某县决定于 2012 年 8 月开展全县农村集 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1 21 2 目的 任务量目的 任务量 1 2 11 2 1 目的目的 为全面 准确查清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 地使用权等的权属 界址 面积 用途和位置 形成权属合法 界址清 楚 面积准确 地类 用途 明确 图数实地一致的农村地籍调查成果 为建设地籍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基 础和依据 制定本技术规定 农村地籍调查内容包括权属调查 地籍测量 地籍数据库及管理信 息系统建设等 1 2 21 2 2 任务量任务量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1500 个 建制镇 集镇 地籍调查 19km2 村 庄地籍调查 40km2 1 31 3 作业范围及内容作业范围及内容 1 3 11 3 1 作业范围 某县辖区范围内 1 3 21 3 2 作业内容 某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1500 个村 民小组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 共 59 km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6 1 41 4 工期要求工期要求 工程进度时间安排表 集体所有权 工程进度时间安排表 集体所有权 2012 年 工 期 工作内容 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 集体所有权调查 数据库建设 资料验收和整理提交 工程进度时间安排表 农村宅基地 工程进度时间安排表 农村宅基地 2012 年2013 年 工 期 工作内容11 月 12 月 1 月 2 月3 月 5 月5 月 7 月8 月 10 月11 月 12 月 控制测量 地籍测绘 航片成图 权属调查 数据库建设 资料验收和整理 提交 2 2 自然地理概况及已有资料自然地理概况及已有资料 2 12 1 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 某始建于南唐 公元 950 年 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而得名 境内东临彭泽 南接都昌 西与星子 庐山区界湖毗邻 北与安徽宿松 襟江为界 某县虽属鄱阳湖冲积平原区 但丘陵地貌突出 山丘起伏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7 港汊纵横 地形结构东南群山环抱 西北江湖环绕 中部小丘垄埂起伏 总的趋是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某县国土面积 667 3 平方公里 下辖 5 镇 7 乡 2 场 122 个行政村 全县人口已近 28 万 地理位置 东经 116 08 116 25 北纬 29 30 29 51 某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 17 4 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温 4 2 最热月 7 8 平均气温 28 8 有记载极端最 低温 10 3 极端最高温 40 3 常年无霜期 258 8 天 年平均降水 量 1442 5 毫米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夏季暴雨 其中以暴雨与长江 鄱阳湖外涝引起的洪涝造成的危害最大历史最高水位 22 58 米 1998 年 8 月 1 日 某位于昌九景 金三角 的中心地带 是环鄱阳湖水运进入长江 的必经之地 是长江中下游天然的深水良港 某沿江可上溯重庆 武汉 下达南京 上海 沿鄱阳湖可直通南昌及流域各市 县 九景高速公路 穿境而过 正在兴建的铜九和规划中的九景衢两条铁路与京九 京广 京沪 浙赣线相联 未来的某将形成 两水 一高 两铁 的大交通网 络 2 22 2 已有资料情况已有资料情况 1 最新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库 2 土地利用规划 城乡规划 各项专项规划图件及数据资料 3 国家及地方各等级的测量控制点成果资料 4 图件资料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 1 10000 比例尺正射影 像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近年来的遥感影像资料等 1 5000 DOM 所有权 调查工作底图和 1 2000 DOM 使用权权属调查工作底图 5 土地登记 征收 征用 出让和划拨用地等资料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8 6 有关建筑物或附着物的产权产籍及图件资料 7 行政区划资料 8 其他资料 3 3 引用文件引用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第二次修订 2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 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11 60 号 3 国土资源部 中农办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 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 2011 178 号 4 土地登记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 40 号 5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2002 国土资源部令第 17 号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T 2260 2007 7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 6962 86 8 1 500 1 1000 1 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 T 7930 2008 9 1 500 1 1000 1 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 T 7931 2008 10 1 500 1 1000 1 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 范 GB T 15967 2008 1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 1 500 1 1000 1 2000 地 形图图式 GB T 20257 1 2007 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2 部分 1 5 000 1 10 000 地 形图图式 GB T 20257 2 2006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9 13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GB T 18314 2009 14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 T 73 2010 15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 RTK 技术规范 CH T 2009 2010 16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 12898 2009 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GB T 13989 92 18 城市测量规范 CJJ T8 2011 19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 TD T 1008 2007 20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 GB T 17796 2009 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T 21010 2007 2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 T 1014 2007 2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国土调查办发 2009 13 号 24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 试行 国土资厅发 2011 57 号 2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 T 1015 2007 26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 T 1016 2007 27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 T 24356 2009 28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CH T 1020 2010 29 地籍调查规程 国土资源部编制 4 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 14 1 数学基础数学基础 4 1 14 1 1 平面系统平面系统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0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坐标系统必须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 土地调查坐标系统保持一致 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 高斯 克吕格投 影标准 3 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调查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 高斯 克吕 格投影任意中央子午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在一个县域范围内采用统 一的中央子午线 当采用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坐标系统相一 致的中央子午线时 其投影长度变形值应不大于 2 5cm km 当投影长度 变形值大于 2 5cm km 时 必须以县域东西方向的中心经线为中央子午 线 并把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坐标系统统一转换到该坐标系统 4 1 24 1 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4 1 34 1 3 比例尺比例尺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基本比例尺为 1 5000 有条件的县 市 区 或城市周边的区域可采用 1 1000 或 1 2000 比例尺 建制镇所在地范围的地籍图比例尺采用 1 500 农村村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的地籍图比例尺不 小于 1 2000 所有权宗地图比例尺不小于 1 5000 使用权宗地图比例尺不小于 1 2000 4 24 2 分幅及编号分幅及编号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分幅和编号按照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 图分幅和编号 GB T13989 1992 规定执行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图分幅和编号参照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1 图式第 1 部分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 T 20257 1 2007 规定执行 建制镇所在地采用正方形分幅 50cm 50cm 或矩形 分幅 40cm 50cm 村庄可根据需要采用整 10cm 为单位的矩形分幅 x0cm x0cm 图幅编号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 X 坐标在前 Y 坐标在后 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4 34 3 调查路线和方法调查路线和方法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 采用 1 5000 比例尺正射影像图 DOM 作为调查工作底图 实地调查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址点和界址线 影像清晰的可直接在工作底图上标绘权属界址点和界址线 影像难以判 读或地物发生明显变化的 应采用相关技术手段获取界址点和界址线的 位置或坐标数据 对界址点和界线走向进行详细描述 填写地籍调查表 绘制宗地草图 相关权利人签字盖章 计算宗地面积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调查 可利用 1 2000 比例尺正射影像图 DOM 作为权属调查工作底图 实地调查确定宗地权属界址点和界址 线 填写地籍调查表 绘制宗地草图 相关权利人签字盖章 采用解析 法或图解法获取界址点坐标 采用全野外数字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 编 绘法等方法测制不小于 1 2000 比例尺地籍图 计算宗地面积 4 44 4 调查单元调查单元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4 54 5 宗地代码宗地代码 宗地代码按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 试行 执行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2 4 64 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用途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用途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用途 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T21010 2007 中规定的二级类确定 以县级行政区为调查范围 实地调查确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 用权界址 界线和权属性质等 收集有关权属材料 填写地籍调查表 5 5 权属调查权属调查 5 15 1 宗地划分宗地划分 宗地是指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或空间 同一个权利人的土地可按以下规定划分宗地 1 被公路 铁路 河流等线状地物分割的 划分为若干宗地 2 大型工矿 企业 机关 学校等特大宗地 可根据土地利用现 状和管理需要划分为若干宗地 3 一宗地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权利人共同所有或使用的 且相互 之间难以划清界线的 可划分为一宗地 4 公用广场 停车场 道路 水域 市政绿化用地 公共设施用 地 城镇村内部公用地 空闲地等可单独设宗 铁路 公路 河流等被 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分割后可分别划分宗地 5 有权属争议的土地 若非界线争议 将争议土地单独设宗 若 界线有争议 以争议界线所围成的范围单独设宗 6 大型单位用地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用地 界线 清晰的可单独划分宗地 7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国有土地的飞地须单独划分宗地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3 5 25 2 宗地编码宗地编码 5 2 15 2 1 宗地编码规则宗地编码规则 1 编码方法按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 试行 的规定执行 2 地籍区编号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 从 001 开始 从上到下 从 左到右顺序编号 地籍区号在一个县级行政辖区内应保持唯一 3 地籍子区编号以地籍区为单位 从 001 开始 从上到下 从左 到右顺序编号 地籍子区号在一个地籍区内应保持唯一 4 宗地编号以地籍子区为单位 从 00001 开始 从上到下 从左 到右顺序编号 宗地号在一个地籍子区内应保持唯一 5 宗地编码采用五层 19 位层次码结构 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 区划 地籍区 地籍子区 土地权属类型 宗地号 宗地代码结构为 宗地号 土地权属类型 地籍子区 地籍区 县级行政区划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4 5 2 25 2 2 预编宗地号预编宗地号 根据地籍调查的情况 将每一宗地标绘到工作底图上 在地籍子区 范围内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统一预编宗地号 并填写到地籍调查表 及土地登记申请书上 地籍调查后正式确定宗地号 5 35 3 政府通告及通知指界政府通告及通知指界 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时 应分区 分片发布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 参见附录 1 按照调查工作计划 送达土地权属界址调查通知 见附录 2 通知 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按规定时间到场指界 送达的通知回执应与地籍调查表一并存档 5 45 4 界址调查界址调查 5 4 15 4 1 指界人的确定指界人的确定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为该农民集体组织的村民代表 法定代 表人 村民小组组长或负责人等 村小组农民集体指界人身份证明由 村小组出具 见附录 3 村委会加盖公章 村农民集体和乡 镇 农民 集体指界人身份证明由乡 镇 政府出具 村民代表由该农民集体依据 土地管理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 依法推举产生 单位使用的土地由法定代表人出席指界 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法定代 表人身份证明书 见附录 4 个人使用的土地由户主出席指界 并出具 身份证明和户籍簿 法定代表人 村民小组组长或负责人 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5 可由委托代理人指界 并出具身份证明及委托书 见附录 5 两个以上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共同所有或使用的宗地 由共有人或 共用人共同出席指界或由委托代表出席指界 并出具委托书及身份证明 5 4 25 4 2 界址认定界址认定 界址认定必须由本宗地和相邻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到现场共同指 界 经双方认定的界址 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1 1 下列两种情况 可不需重新指界认定 下列两种情况 可不需重新指界认定 1 对已确权登记发证或已签订边界协议 经复核手续完备 界址 与实地一致 原地籍调查表上双方已签章的 不需要重新指界认定 2 因依法征用 调整土地等引起调查时已核定的土地权属界址发 生变化的 可直接引用征用 调整土地的法定文件 图件确定界线 不 再办理指界 签字手续 2 2 下列两种情况只需单方指界认定 下列两种情况只需单方指界认定 1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没有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间的权属 界线 由集体土地所有权指界人指界 签字 根据有关法规和实地调查 结果予以认定 2 以房屋外墙或围墙外墙为界的宗地与街 巷 路等公用土地相 邻或与相邻宗地界址间距大于 1 2 米的 可只由本宗地指界人单独指界 并在界址调查表上签章认定 3 对有争议的界址 应进行必要的举证和补充调查 依法予以调 处 短时间内难以调处的 划定争议界线及范围作为争议宗地 填写 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见附录 7 并在地籍调查表中说明 待 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6 5 4 35 4 3 缺席指界缺席指界 违约缺席指界的 以及指界人在指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的 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 1 如一方违约缺席 或指界一方在指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 盖章的 宗地界线按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2 如双方违约缺席 或指界双方在指界后均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 字盖章的 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依现状界址及地方习惯确定 3 将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或拒绝签字盖章者 如 有异议 必须在 15 天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 并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 用 如逾期不申请 经公告 15 日后 以上两款确定的界线自动生效 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见附录 6 5 4 45 4 4 界标设置和界址说明界标设置和界址说明 界址点的设置应能准确表达界址线的走向 相邻宗地的界址线交叉 处应设置界址点 界址点一经确认 应按规定实地设置界标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必须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界址点位置 在地籍调 查表中对界址点作点位说明 对权属界址线走向作详细 准确的文字说 明 土地使用权宗地调查必须在地籍调查表中标明界标种类 界址线的 类别 界址线的位置及界址点间距等 5 4 55 4 5 界址点编号界址点编号 1 在地籍子区的范围内 应对界址点统一编号 并保证界址点号 唯一 2 在权属调查的地籍调查表和宗地草图中 可采用地籍子区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7 内统一编制的界址点号 也可以宗地为单位 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 从 1 开始编写界址点号 3 界址变更后 新增界址点的编号在地籍子区内最大界址点号后 续编 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再使用 5 4 65 4 6 宗地草图绘制宗地草图绘制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 界址点 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 是处理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 1 所有权宗地草图的绘制 采用1 5000 DOM调查工作底图 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绘制不小于 1 5000 比例尺的宗地草图 具体内容为 1 所在图幅号 宗地预编号 2 邻宗地的宗地预编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线 3 宗地四至名称 4 本宗地界址点 界址点号 界址线 权利人名称 5 调绘者 调绘日期 概略比例尺 指北针等 2 使用权宗地草图的绘制 采用 1 2000 DOM 权属调查工作底图或不小于 1 2000 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图等 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绘制不小于 1 2000 比例尺的宗地草 图 具体内容为 1 本宗地预编号 门牌号 权利人 2 宗地界址点 界址点号及界址线 宗地内的主要地物 3 相邻宗地预编号 门牌号 权利人或相邻地物 4 界址边长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距离 5 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 界址边方位所必需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8 6 丈量者 丈量日期 概略比例尺 指北针等 6 6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 6 16 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6 1 16 1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地籍等级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 各等级控 制网的布设应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 分级布网 的原则 1 地籍平面等级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光 电导线测量方法建立 2 镇政府所在地应布设不低于一级 GPS 或 级导线精度的地籍平 面控制网 3 地籍平面图根控制可采用动态 RTK 或网络 RTK 全球定位系统 或导线测量方法测定 4 利用 JXCORS 技术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地籍测量 时 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应采用同一转换参数 6 1 26 1 2 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6 1 2 16 1 2 1 选点 埋石 6 1 2 1 16 1 2 1 1 GPS 点位要求 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 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 展与联测 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 易于长期保存 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受设备和操作 视野应开阔 被测卫星的地平 高度角应大于 15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19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 如电视台 微波站等 其距 离不得小于 200m 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得小于 50m 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 交通应便于作业 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旧有控制点标石 6 1 2 1 26 1 2 1 2 选点作业 选点人员应按照技术设计书经过踏勘 在实地按以上要求选定点 位 并在实地加以标定 当利用旧点时 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 可靠性和完整性 符合要 求方可利用 点名应取居民地名 E 级 GPS 点名可取山名 地名 单位名 应 向当地政府部门或群众进行调查后确定 新旧点重合时 应采用原有旧点名 不得更改 如确需更改应在新 店名后括号内附上旧点名 如与水准点重合时 应在新店名后括号内附 上水准点等级 编号 点号编排应便于计算机管理 需要水准联测得 GPS 点 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情况 选择联测水 准点和绘出联测路线图 不论新选定的点或利用旧点 包括辅助点与方向点 应实地按照 要求绘制点之记 其内容要求在现场详细记录 不得追记 6 1 2 1 36 1 2 1 3 埋石 本次 GPS 点可采用现场浇灌和刻石的方法 标石尺寸为 20 20 60 顶面平整 中间嵌一根 20 长顶面锯有 十 字的 E 级 GPS 点专用钢帽 埋设时坑底填以砾石 点位在水泥路面上或其它 水泥场地上时 用电钻打一 20 深的小孔 中间嵌入锯有 十 字的 E 级 GPS 点专用钢帽 周围使用切割机锯一 20 20 的四方框 并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0 在框内锯上点号和施测单位 6 1 2 26 1 2 2 接收机选用 GPS 接收机的选用 根据需要按下表规定执行 级别 C D E 单频 双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 观测量至少有L1 载波相位L1 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3 2 6 1 2 36 1 2 3 接收设备检验 6 1 2 46 1 2 4 新购置的 GPS 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后使用 6 1 2 56 1 2 5 GPS 接收机全面检验包括 一般检视 通电检验 试测检验 6 1 2 66 1 2 6 一般检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a GPS 接收机及天线的外观应良好 型号应正确 b b 各种部件及其附件应匹配 齐全和完好 c c 需紧固的部件应不得松动和脱落 d d 设备使用手册和后处理软件操作手册及磁 光 盘应齐全 6 1 2 76 1 2 7 通电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有关信号灯工作应正常 b 按键和显示系统工作应正常 c 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测试 d 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的快慢 接收信号强弱及信号失锁情 况 6 1 2 86 1 2 8 试验检验前 还应检验 a 天线或基座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是正确 b 天线高量尺是否完好 尺长精度是否正确 c 数据传录设备及软件是否齐全 数据传输性能是否完好 d 通过实例计算 测试和评估数据后处理软件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1 6 1 36 1 3 GPSGPS 观测观测 6 1 3 16 1 3 1 基本技术规定 a 各级 GPS 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级别 DE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总数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4 4 观测时段数 1 6 1 6 静态 60 40 双频 P Y 5 2 双频全波 10 10 时段长度 min快速 静态 单频或双频半波 20 15 静态5 155 15 采样间隔 s 快速静态5 155 15 静态 15 15 双频 P Y 1 1 双频全波 3 3 时段中任意卫星有效 观测时间 min 快速 静态 单频或双频半波 5 5 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的规定 级别 DE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 8 10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2 GPS 网的主要精度要求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吴差 等 级 水平分量 mm垂直分量 mm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km D 级 20405 E 级 20403 注 GPS 测量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PDOP 值应小于 6 b 各级 GPS 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上表要求 相邻点最小距 离可为平均距离的 1 3 1 2 最大距离不超过平均距离的 2 倍 c GPS 静态定位测量时 观测数据文件名中应包含测站名或测站 号 观测单元 测站类型 是参考站还是流动站 日期 时段号等信息 d 为求定 GPS 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 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 的原有控制点联测 联测的总点数不得少于 3 点 6 1 3 26 1 3 2 观测作业的要求 a 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 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b 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 方可开机 c 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 方可进行自测试 并输入测站 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 d 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 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 3 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e 观测员要细心操作 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 更不得移动 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碍信号 f 观测期间 不得在天线附近 50m 以内使用电台 10m 以内使用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3 对讲机 g 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 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 进行自测试 改变卫星仰角限 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改变天线位置 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6 1 46 1 4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6 1 4 16 1 4 1 基线向量解算 a a 软件及要求 E 级 GPS 网基线解算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 新启用的软 件需经有关部门的试验鉴定并经业务部门批准方可使用 b b 准备工作 基线解算前 应按规范 技术设计和 CH 1002 及时对外业全部 资料全面检查和验收 当采用不同类型接收机时 应将观测数据转换成同一格式 6 1 4 26 1 4 2 解算方案 a 根据外业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 软件的功能和精度 可 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 b 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选定一个起算点 6 1 4 36 1 4 3 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 GPS 网基线基线处理时 可采用广播星历 各级 GPS 观测值均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 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4 中的气象元素可采用标准气象元素 基线解算 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 按多基线解时 每个时 段须提供一组独立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 协方差阵 按单基 线解算时 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 协方差阵 E 级 GPS 网 根据基线长度允许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 但是 15km 内的基线 须采用双差固定解 15km 以上的基线允许在双 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 6 1 4 46 1 4 4 外业数据质量的检核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 其值宜小于 10 各等级 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下面公式计算 22 bda 式中 标准差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 a 固定误差 b 比例误差系数 1 10 6 d 相邻点间的距离 Km 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X 3n WY 3n WZ 3n W 3n3 式中 W 环闭合 W zyx WWW n 独立环中的边数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 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ds 2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5 6 26 2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6 2 16 2 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测量要求可参照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中四等水准技术指 标 具体要求如下表 等级仪器类别 视线长 度 水准路线 长度 前后视 距差 任一测站上前 后视距差累积 视线高 度 数字水准仪重 复测量次数 DS3 75 三等 DS1 DS05 100 150km 2 0m 5 0m 三丝能 读数 3 次 DS3 100 四等 DS1 DS05 150 80km 3 0m 10 0m 三丝能 读数 2 次 注 相位法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上表中数值减少一次 所有数字水准仪 在地面震 动较大时 应暂时停止测量 直至震动消失 无法回避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环线闭合差的限差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等级测段 路线往返 测高差不符值 测段 路线的左 右路线高差不符值 平原山区 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 三等 12 K 8 K 12 L 15 L 20 R 四等 20 K 14 K 20 L 25 L 20 R 注 K 路线或测段的长度 单位为千米 km L 附合路线 环线 长度 单位为千米 km R 检测测段长度 单位为千米 km 山区指高程超过 1000m 或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 400m 的地区 6 2 26 2 2 观测方法及顺序观测方法及顺序 采用单程观测方法 采用后 前 前 后观测顺序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6 6 2 36 2 3 记录与计算记录与计算 采用电子记录 采用南方平差易进行水准路线平差 6 2 46 2 4 高程拟合高程拟合 水准路线观测完成 通过计算 各项指标都符合规范要求后 将所 测水准高程点加入到 GPS 解算程序作为已知高程进行拟合计算 最后算 出其他未观测水准的 GPS 控制点 6 36 3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 6 3 16 3 1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 可采用 GPS RTK 含网络 RTK 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快速静 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2 当采用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时 其观测 计算及技 术指标按照 城市测量规范 CJJ T8 2011 规定的要求执行 3 采用 GPS RTK 含网络 RTK 方法布设图根点时 应保证每一个 图根点至少与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 且相邻两点之间的边长不小于 100m 4 为保证 GPS RTK 含网络 RTK 测量精度 应进行检核 其检核 方法有 a 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 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 坐标较差不得大于 3cm 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 5cm 在限差内取平均 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7 b 测绘地籍图和测量界址点坐标时 采用全站仪对相邻图根点边 长进行检查 其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 3000 5 当采用图根导线测量方法时 导线网宜布设成附合导线 闭合 导线或结点导线网 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表 1 图根导线测量技术指标 测回数 等级 附合导线长 度 km 平均边 长 m DJ2DJ6 测回差 方位角闭 合差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一级 1 21201218 24n1 6000 二级 0 7701 40n1 4000 1 相邻导线边边长之比不小于 1 3 2 因受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 可布设图根支导线 支导线总边数不超 过 3 条边 支导线边长应往返观测 左右角各观测一测回 6 3 26 3 2 RTKRTK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 6 3 2 16 3 2 1 RTK 测量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 RTK 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 观测窗口状态 截止高度角 15 以上 的卫星个数 PDOP 值 良好 6 4 可用 5 4 且 6 不可用 5 6 6 3 2 26 3 2 2 RTK 图根点测量 地心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可按下 列方法获得 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 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 可以自行求解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8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 如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1980 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立坐标系 转换参数的求解 应采用不少 于 3 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 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 且能控制整个测区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 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 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 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 RTK 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 也可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 行 6 3 2 36 3 2 3 RTK 图根点高程的测定 通过流动站测得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 高程异常获得 6 3 2 46 3 2 4 RTK 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RTK 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点位中误差 图上 mm 高程中误差与基准站的 距离 km 观测次 数 起算点等级 图根点 0 1 1 10 等高距 7 2 平面三级以上高 程等外以上 注 1 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 注 2 采用网络 RTK 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 但宜在网络覆盖的有效服务 范围内 6 3 2 56 3 2 5 RTK 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 0 07mm RTK 图根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应不大于 1 12 基本等高距 6 3 2 66 3 2 6 RTK 图根点测量平面测量两次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 1mm 高程测量两次测量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1 10 基本等高距 各次结果取中 数作为最后成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29 7 7 界址点测量界址点测量 7 17 1 所有权界址点测量所有权界址点测量 采用1 500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图 DOM 作为调查工作底图 实地 调查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址点 影像清晰的可直接在工作底图上 进行判读标绘权属界址点 内业在计算机上利用数字化成图软件 获取 所有权界址点图解坐标 影像难以判读或地物发生明显变化的 采用相 关技术手段实测界址点坐标 所有权界址点精度要求见表2 表2 所有权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 7 27 2 使用权界址点测量使用权界址点测量 1 使用权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使用权界址点测量方法可采用全野外实测法或图解法 界址边长勘 丈应采用经过检验的钢尺进行 界址点坐标取位至 0 01m 2 使用权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使用权界址点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选择界 址点的精度 使用权解析法实测界址点的精度规定见表 3 使用权图解 法界址点的精度规定见表 4 界址点点位中误差 中误差允许误差 适用范围 0 3 mm 图上 0 6 mm 图上 图解界址点 0 1 m 0 2 m 实测界址点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30 表 3 使用权解析法界址点精度规定 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误差 相邻 界址点间距误差 cm 类 别 中误差允许误差 适用范围 一 5 0 10 0 明显界址点 二 7 5 15 0 隐蔽界址点 表 4 使用权图解法界址点精度规定 序号 项 目中误差允许误差 适用范围 1 本宗地界址边的边长误差 cm 10 20 实地勘丈 2 相邻宗地界址点的间距误差 图上 mm 0 3 0 6 3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 图上 mm 0 3 0 6 4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 图上 mm 0 3 0 6 注 图解界址点坐标不能用于放样确定实地界址点的精确位置 8 8 地籍图测绘地籍图测绘 8 18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 可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 数字摄影测量和编绘法等方法测绘地 籍图 2 所有权地籍图上应突出表示土地所有权界址点 界址线和相关 地物 地理注记等要素 使用权地籍图上应突出表示土地权属界址点 界址线和土地利用现状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31 3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行政要素 地籍要素 地形要素 数学要素 和图廓要素 各要素的具体内容为 1 行政要素主要指行政界线和行政区划名称 2 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界线 土地权属界址线 土地 所有者名称 地籍区号和地籍子区号 宗地号 界址点 界址点号 地 类号等 3 地形要素包括居民地 道路 水系 地貌 地理名称注记等 4 数学要素和图廓要素包括内外图廓线 内图廓点坐标 坐标格 网线 比例尺 分幅索引 密级 图名 图号 制作单位 测图时间 测图方法 坐标系统 图式版本 调查员 制图员 检查员等 8 28 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测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测绘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的测绘采用 1 5000 比例尺的正射影像 图 DOM 作为调查工作底图 实地调绘所有权界线及相关地物 影像 清晰的可直接在工作底图上进行判读标绘权属界线及相关地物 内业在 计算机上利用数字化成图软件 采集权属界线及相关地物的地理信息数 据 影像难以判读或地物发生明显变化的 应采用相关技术手段野外采 集或调绘权属界线及相关地物的地理信息数据 并以最新年度土地利用 现状图为底图绘制地籍图 具体测图技术要求按照 1 5000 1 10000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 T 13977 1992 1 5000 1 10000 航空 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 T 13990 1992 等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 图式符号按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2 部分 1 5000 1 10000 地 形图图式 GB T 20257 2 和附录 11 的规定执行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图廓整饰样式参见附录 1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32 8 38 3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图测绘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图测绘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图的测绘方法可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 数 字摄影测量和编绘法等方法测绘地籍图 8 3 18 3 1 全野外数字测图全野外数字测图 1 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用于测绘 1 500 1 1000 1 2000 比例尺 线划地籍图 2 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全站仪 钢尺和 RTK 含 JXCORS 系统等 3 将外业采集的数据导入计算机 根据工作底图或现场绘制的观 测草图 在计算机上采用数字测图软件系统按照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 法进行编辑处理生成地籍图 地籍图图形的数据质量应符合数据库建设 的要求 4 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城市测量规范 CJJ T 8 2011 等标准的要求 8 3 28 3 2 数字摄影测量成图数字摄影测量成图 1 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可用于不小于 1 2000 比例尺线划地籍图的测 绘 2 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根据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底图 地形要 素野外调绘工作底图等 按照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进行编辑处理生 成地籍图 地籍图图形的数据质量应符合数据库建设的要求 3 正射影像制作 野外调绘 像片控制以及数字摄影测量的测图 技术要求应按照 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 T 15967 2008 等标准执行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 33 8 3 38 3 3 编绘法成图编绘法成图 1 编绘法成图既可制作线划地籍图 也可制作正射影像地籍图 2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应与成图的比例尺一致 3 地籍图图形的数据质量应符合数据库建设的要求 4 在正射影像地籍图上 线划与影像的套合限差为 明显界线在 DOM 上套合移位不大于 0 3mm 不明显界线在 DOM 上套合移位不大于 1 0mm 若达不到限差要求 应加强对影像的纠正 但不可变动线划层 中界址点和界址线的位置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图测绘的具体技术要求按照 地籍调查规 程 国土资厅函 2012 276 号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 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 T 15967 2008 和 城市测量规范 CJJ T8 2011 等相关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保安年终工作总结3篇
- (2025年标准)店铺消防改造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商场漏水协议书
- 2025年微信号合伙协议书
- 2025年洗染设备转让协议书
- 2025年市场冷库转让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物流意向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股权认购 投资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淘汰关闭协议书
- 2025年山地矛盾纠纷协议书
- 箱泵一体化泵站设计图集
- 三上10《公共场所文明言行》道德法治教学设计
- 《电器火灾的防范》课件
- 路灯CJJ检验批范表
- 农村厕所改造合同书完整版
-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提升方案
- 对新员工保密基本培训
- GB/T 6553-2024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评定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
-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4新科普版英语七年级上单词默写表
- 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