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 陕西 西安 710062)摘 要 : 根据 2003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 、调查与评价( gb/ t18972 2003) 国家标准和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技术规范 , 在为期一年的查阅资料 、现场探勘 、重点详查与座谈访问的基础上 , 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讨论的 方法 , 对陕西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全面的 、规范的分析研究.关键词 : 陕西省 ; 自然旅游资源 ; 分布特征 ; 成因中图分类号 : f 5921 99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12988 (2005) 0220070204a st udy o n di st ri butio n c ha ract eri stic s of nat ural to uri smre so urce s i n shaa nxi pro vi nceha o xua nwe n , w ei haiya n( college of to uri sm and enviro nmental science , shaanxi no r mal u niver sit y , xia n 710062 , shaanxi , china)abstract : acco r di ng to t he gb/ t18972 2003 , t he di st ri butio n cha ract eri stic s a nd fo r mi ng ca u se of t heshaa n xi to uri sm re so urce s a re mo de a qua ntit ative a nal ysi s a nd di sc u sse d i n nat ure o n t he ba si s of co n sulti ng i nfo r matio n a nd spo t e xp lo re .key words : shaa nxi pro vi nce ; nat ural to uri sm re so urce ; di st ri butio n cha ract e r ; ca u se of fo r matio n旅游资源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而提出的概念 , 它是旅游业的作用客体. 地理环境的地 域差异性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 千差万别的 自然和人文景观在旅游资源和旅游者之间形成了空 间上的相互作用. 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自然景观 控制因子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 组合规律决定了旅游区、旅游点的形成. 自然旅游 资源是指能使人产生美感、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 生效益的自然环境和物象地域组合 1 , 它包括地 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 4 大类型. 其中地文景观类占的数量最多 , 分布最 广 , 旅游价值也相对较高. 自然类景观在陕西全省 的地域分布情况如表 1 .用于地表物质的结果 ,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项目的兴建和选择. 由图 1 可以看出 , 地文类景观 中 , 宝鸡市 、安康市 、汉中市的资源较为丰富 , 渭 南市、延安市资源单体总数虽不是很多 , 但所占比 重较大 , 咸阳市和铜川市的地文景观数量较少.11 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分布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 部分 , 是旅游资源构景的基本要素 , 是灵气之所在. 由图 2 可以看出 , 水域风光资源中 , 宝鸡市 、安康市和西安市资源总数较多. 占单体总数相对数量较多的地区依次是榆林市、咸阳市、渭南市和延 安市 , 而占单体总数相对数量较少的地区依次是宝鸡市、汉中市.11 3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景观不可或缺 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生物景观的存在与人类环境和经济文化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陕西省境内的生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2 111 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是地球内力和外力相互作收稿日期 : 20041008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20041208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271037)作者简介 : 郝选文 (1978 ) , 男 , 陕西耀州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专题制图与 gis.地文景观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地区单体总数总数比例3总数比例3总数比例3总数比例3安康汉中 商洛宝鸡西安 咸阳渭南铜川 延安 榆林 合计581 6 %591 3 %661 7 %591 0 %651 0 %431 8 %611 1 %451 0 %681 2 %571 1 %601 0 %181 2 %141 3 %171 9 %141 0 %251 0 %311 2 %271 8 %201 0 %271 3 %381 1 %191 4 %221 2 %251 3 %151 4 %261 0 %101 0 %251 0 %111 1 %251 0 %41 5 %41 8 %191 6 %11 00 %11 00 %01 00 %11 00 %01 00 %01 00 %01 00 %11 00 %01 00 %01 00 %11 00 %9991391566016362044215825854269239722930123491813721155104128113222364164452111411020002006注 :3 表示各类型资源单体总数占该地区资源单体总数的比值.11 4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分布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是指可以造景 、育 景 , 并有观赏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 如海市蜃楼等以其美学特征而吸引游客. 由图 4 可见 ,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在陕西省分布较少 ( 其中6 个地市中均无分布) .图 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图 4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自然旅游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陕西省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横贯中部的秦 岭山脉 , 山体高大雄伟 , 景观独具一格. 其中华 山、骊山、终南山 、太白山等名山 , 都是著名的风 景游览区. 北部的黄土高原 , 沟壑纵横 , 沙漠景观 别具特色. 陕南汉江两岸 , 风景秀丽 ; 陕南山地的 喀斯特地貌 , 独具风采 , 引人入胜.21 1 以秦岭山脉为依托的自然景观21 11 1 陕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商品质的自然 旅游资源 秦岭是东西向延伸的巨大褶皱断块中高 山 , 主脊位于陕西北部边界 , 山势自南而北 , 呈阶 梯状上升 , 一般海拔 1 5002 000 m , 主分水岭的海拔多在 2 000 m 以上 , 巍峨险峻 , 峰峦起伏. 地 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中 、安康 、商洛 3 个地2图 2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布图 3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物景观旅游资源相对缺乏 , 但陕南地区明显多于其他地区 , 具体排序如图 3 . 生物景观总数较多的地 区依次为宝鸡市、汉中市、安康市 , 而总数较为短缺的地区依次为榆林市、延安市.谷型、山林型、珍稀动植物型等旅游资源类型. 境内有如茵似毯的高山草甸、花红如血的高山杜鹃以 及神秘古朴的原始森林风光 , 景色绝美 , 独步三 秦. 这里还栖息着大熊猫 、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 大巴山是川陕的天然分界线 , 由于大巴山降水丰 富 , 河流发育 , 水量充沛 , 形成了山林型 、峡谷型、流泉飞瀑型、岩溶地貌型、竹林型等旅游资 源. 米仓山因褶皱、抬升 、断裂作用强 , 山势峭 拔 , 沟狭谷深 , 奇峰幽秀 , 素以险峻闻名. 汉中、 安康盆地由于秦岭的屏障作用 , 热量条件和越冬条 件优越 , 中亚热带常见的喜温栽培植物 , 如桂花、棕榈、无花果树、桉树、夹竹桃、乌桕 、枇杷、慈 竹以及芭蕉 、甘蔗等 , 在该地区均可露天栽培 , 生 长发育正常. 棕榈和无花果树还可用作城市行道 树 , 别有一番南国风光 , 蔚为美观.21 11 2 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 区 陕西省已初步建立起东起骊山西至天台山的一系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秦岭天然植被具有十 分明显的垂直地带结构特征 , 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 丰富 , 有许多动植物属于珍稀濒危保护生物 , 为了 保护这些珍稀的动植物 ,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先后 建立了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太白山温带亚热带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自然 保护区 , 以及洋县朱自然保护区和牛背梁冷松、 羚牛自然保护区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另外 , 楼观台是我国 10 大国家森林公园之一 , 这些自然 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经过 10 多年的建设和保护 ,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21 2长江 、黄河 2 大水系作用下的陕南风景水体 资源“河流密布 , 沟壑交织”是陕南地表结构的一 个明显特点. 安康市的宁陕县位于秦岭南麓 , 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 , 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商洛地跨长江 、黄河 2 大流域 , 大部分属长江流 域 , 其中洛南县属黄河流域. 安康市可利用的水文 景观类旅游资源多为河流、潭泉和水库 , 水面多有 山体环绕 , 形成美丽的山河风光 , 如瀛湖、旬河、黄羊河 、汉江、岚河、天华山瀑布、十八丈瀑布、 红石河 、菩萨泉 、兰花湖、丹江风光 、月河风光、青睐. 汉中市的南湖风景区 , 地处县城西南 , 是全国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 , 夏无酷暑 , 冬无严 寒 , 青山长绿 , 河流密布 , 风光旖旎 , 珍禽异兽闻 名中外 , 素有“陕西第一湖”的美誉.21 3 陕北地区的黄土文化旅游资源21 31 1沙漠 ( 地) 生态旅游区以榆林市为中心 ,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区 , 具有各种沙地和沙丘类型 , 沙漠绿洲、湖泊、草滩景观相当完整 , 一派塞外风光. 该区拥有号称 “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的红碱淖 , 水面面积达 67 k m2 , 水量充沛 , 蓄水量达 7 亿 m3 . 该区还拥有沙生植物园以及世界著 名的治沙防护综合体系 , 是沙漠成功整治的典范地区之一.21 31 2黄河峡谷生态旅游区黄河峡谷自北而南 ,长 580 余 k m , 谷深 300 500 m , 两岸峰峦重叠 ,多悬崖陡壁 , 河道弯曲狭窄 , 水流湍急 , 惊险幽 深. 该区拥有举世闻名的“壶口瀑布”, 雄伟壮观 ,声震四野 , 滔滔黄河 400 m 宽的水面突然被挤成50 m 宽 , 形成万水急流注壶口的壮丽画面 , 气势磅, 落差达 34 m , 是我国继贵州黄果树瀑布之后的第二大瀑布.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的成因分析331 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的成因分析陕南地区地貌的地质基础为秦岭地槽褶皱带 ,形成了安康市 “两峡一川”和 “三峡二川”的地势.带 ,区 ,商洛以北属华北准地台南缘的商渭台缘褶皱以南属秦祁地槽的东秦岭褶皱系 , 是典型的山 区域内发育了大量质量较好的中小型峡谷和喀斯特溶洞. 宝鸡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中国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交汇地段 , 其地质地貌复杂 , 东西 南北中地貌差异大 , 具有南 、北、西三面环山 , 以渭河为中轴向西拓展 , 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 该 区中山、川、塬兼备 , 以山地丘陵为主 , 呈 “六山 一水三分田”之势. 榆林地区全区地貌大致分为风 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梁状低山丘陵区 3 大 类. 该区区域垄断性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数量较少 , 总体资源品质相对偏低 , 所占比例低. 而咸阳 和杨陵地区较少的地文景观与该地的地形地貌和地示范区地貌类别为渭水冲积平原和河流阶地 , 这些量较少 , 且气候干燥 , 季节性明显 , 因而在植被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地文景观类资源的形成. 总体而言 , 陕西省的地文景观资源中以山丘型 旅游地为主.31 2影响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分析质上 , 延安以南地区呈现出森林和森林灌丛草原景色 , 而其他大部分地区多为灌木丛. 随着黄土高原 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 , 全市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汉江贯穿于陕南全境 ,为31 4影响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分析天象与气候景观类资源与各地的地形地貌 、海陕南丰富的水域风光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必备条件.汉中区有分属长江一级支流的汉江与嘉陵江 2 大水 系 , 该地特征是河流密布 , 河道狭窄 , 河床比降大 , 水流急 , 洪枯变幅大. 这些河流蕴藏着丰富的 水力资源 , 是其丰富水域风光资源存在的基础. 安 康市位于汉江上游 , 地处陕西省东南部 , 属秦巴山 区 , 汉江横贯全境 , 河沟密布 , 蜿蜒曲折 , 穿流于 群山峡谷 , 水流湍急且落差大 , 而缓流处两岸形成平坝. 除汉江外 , 全市还有近千条大小不等的河 流 , 这些流河大多数为降雨形成 , 部分属季节性河 流 , 冬季均无冰封现象. 商洛水系主要由洛河、丹 江、金钱河 、旬河及乾佑河所组成 , 它们很像手的5 个指头从秦岭主脊开始 , 分别向东、东南和南等 方向传流全境后注入其他河流. 这些大小河流及其支流分别构成羽毛状 、树枝状水系构型 , 为商洛市 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水利 、水力资源. 而宝鸡地区由 于地质基础的控制 , 市内河网排列以秦岭为界 , 分 属黄河及长江 2 大水系. 属黄河水系的渭河水系 , 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 、北山以南之间的关中盆地之中 , 由南北两侧向渭河汇集. 南岸支流源于陡峻的 秦岭北坡 , 流程短 , 比降大 , 多急流险滩 , 带有强 烈的土石山地河流特征 ; 北岸支流来自深厚的黄土拔高低 、海陆分布 、纬度区位、水资源以及气候特征均有密切的关系 , 一些特殊景观必须在特定的条 件下才会出现. 受制于地形地貌、水热条件以及气 候条件的限制 , 陕西省的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 源较稀缺.结束语1) 陕西省境内的地文类景观资源非常丰富 ,且资源单体的观赏性和旅游价值较高 , 其中较为著4名的景点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华山、红碱淖 、瀛湖 、柞水溶洞 、丹江漂流 、朱 自然保护区等.2) 自然资源为开发陕西省生态旅游、自助旅 游、主题公园、滑雪旅游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3 ,4 .3) 自然资源中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严 重缺乏 ; 而已经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以观赏为 主 , 旅游资源的宗教、度假 、实习和康体健身等功能比较弱 5 ,6 .4) 陕西省自然旅游资源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 , 而陕南各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和资源数量又基 本相同 , 各地的旅游产品开发也是相互模仿 , 没有 形成各自的特色. 特有性特征是决定景点优胜劣汰的关键 , 是吸引游客产生购买动机及重复性购买行 为的关键因素和旅游地的生存动力 , 这决定了区域 旅游形象必须通过提高旅游地一般特征的质量 , 并 充分挖掘其特有特征 , 提取主导旅游形象因子 , 使 游客在享受高质量旅游服务的同时 , 在感官上也能受到较强烈刺激 , 对旅游地产生较高的评价 7 .5) 加大秦岭山区的旅游开发力度 , 牵引休闲 度假产品向郊县及秦岭山地转移. 通过秦岭山地生 态旅游开发 , 形成绿色旅游长廊 , 落实环境保护和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 , 为西安地区补充符合现代文明需求的新型度假产品.(下转第 87 页)台塬区 , 比降小 , 含泥沙量大 , 大都源远流长 ,有明显的黄土高原河流特征.31 3影响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分析带陕南兼有亚热带 、暖温带气候特征 , 为种类繁多的生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繁衍之地和良好的 物质条件. 陕南地处我国南北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 地带 , 因而具有极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 , 也是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东洋和古北界在我国的交汇 地带 , 又是东洋界北部的边缘地带 , 因此 , 在动物 区系组成上又有古北界的动物渗入其中 , 使动物种 群组成变得丰富多彩. 地处关中的太白山地貌和气 候比较复杂 , 山上动 、植物种类繁多. 同时该地多样化的土壤类型 , 也为区内种植栽培多种农作物提 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陕北地区正处于我国东部季优势 , 未雨绸缪 , 及早树立忧患意识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8 .积极探索 ,金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金 昌 市 志 m .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 1995 . 1 2 .金昌年鉴编辑部. 金昌年鉴 2004 z . 北京 : 中国 统计出版社 , 2004 . 41 42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 中的数学方法 m . 北京 : 高 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 229 230 .甘肃年鉴编委会. 甘肃年鉴 2004 z . 北京 : 中国 统计出社 , 2004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3 z .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2004 .宋永昌 , 戚仁海 , 由文辉 , 等.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 系与评价方 法 j . 城 市 环 境 与 城 市 生 态 , 1999 ,12 (5) : 16 19 .国家环保总局. 2003 年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 eb/ ol . ht tp :/ / new s1 sina1 co m1 cn/ c/ 20040713/s. sht ml , 20040713 .张永凯.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j . 现代城 市研究 , 2004 , 19 (7) : 68 72 .王青云.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研究 m . 北京 : 中 国经济出版社 , 2003 . 20 21 . 1 2) 实施城市经济由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为转型做好铺垫.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表现在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所有制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 等方面 9 . 城市职能也较为单一 , 综合发展程度低 , 而其他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并不与之配 套 , 集聚和扩散能力弱. 在产业结构中 , 以能源 、 原材料工业为主 , 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有绝对比 重 ,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 为此 , 金昌市 的转型必须要把产业结构的调整放到主要地位.3)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和投入 , 努力建设生态 城市. 金昌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立足基本市 情 , 突出“以人为本”和“生态立市”的思想 , 营 造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人居环境 , 力争把金 昌市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的现代生态 城市.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 增加资金投入 ,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对矿业废气、废水、固 体废弃物 、城市垃圾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 为创 建生态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从循环经济角度出 发 , 研究和设计矿业城市工业物质资源的循环综合 2 3 4 5 6 7 8 9 (责任编辑 惠松骐)(上接第 73 页)6) 陕西省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气候类型的自 然资源 , 为其发展多种形式的自然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聘请家政服务员合同书范本
- 2025综合商品质押合同范本简易模板
- 2025贵州省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
- 彩盒打样合同范本
- 房屋装修私人合同范本
- 公路硬化合同范本
- 正式转让门面合同范本
- 酒店买卖合同范本
- 国有单位售房合同范本
- 婚庆拍摄公司合同范本
- 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学习通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薪酬分配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 口腔种植牙应急预案
- 某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报告
- 腰椎ODI评分完整版
- 5.Braden评估表及其评分指引
- 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供应商现场作业基础安全考试附答案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共27张PPT)
- 建设工地每日消杀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