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长足虻科分类研究与地理分布概况 双翅目 长足虻科 姓名 廖银霞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指导教师 周善义 杨定 20070401 i 广西长足虻科分类研究与地理分布概况 双翅目 长足虻科 研究生 廖银霞 导师 周善义 杨定 专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方向 保护生物学 摘 要 本论文对广西长足虻科昆虫的分类进行研究 揭示长足虻科在广西境内的分 布规律和区系特点 系统整理了广西 9 个亚科 总结出各亚科及其各属的分类特 征 文中介绍世界和我国长足虻科的研究简史和分类研究概况 详细介绍长足 虻科各虫态的形态 对长足虻的生物学做了简单的综述 对在广西发现的 9 个新 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绘制形态特征图 并与同属的相似种之间进行了比较 对 长足虻科在广西的分布情况做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表明广西区内种类以东洋区成 分最多 其次为古北区 种类最少的为澳洲区和热带区 另外各属种也均有其不 同的分布特点 特有种占到总数的近 1 4 桂北 桂中及桂南分布的种类及数量 也有所差异 与周边的华南 华中 西南等地理区系的种群作了分析和比较 与 大陆有一水相隔的台湾长足虻科分布情况作了比较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物种 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地理分布图表 根据已有标本和文献系统记述广西长足虻科昆虫 9 亚科 28 属 145 种 其中 包括寡长足虻属 hercostomus 和短跗长足虻属 chaetonopteron 的 9 个新种 大瑶 山寡长足虻 hercostomus dayaoshanensis sp nov 尖叶寡长足虻 hercostomus acutilobatus sp nov 鞍形寡长足虻 hercostomus serriformis sp nov 三江源寡长 足虻 hercostomus sanjianyuanus sp nov 银杉寡长足虻 hercostomus yinshanus sp nov 大瑶山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dayaoshanensis sp nov 长须短跗长 足虻chaetogonopteron longicercus sp nov 朱氏短跗长足虻 chaetonopteron zhuae sp nov 腹鬃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ventriseta sp nov 文中对已发现的 广西长足虻科的 136 个老种进行了列举和引证 并列出分布和采集数量情况 对 各属种编制分属和分种检索表 提供相关整体和特征图 并附上广西长足虻科名 录 研究标本均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关键词 双翅目 长足虻科 地理分布 新种 广西 ii contribution to the taxonomy of dolichopodidae and distribution from guangxi diptera dolichopodidae author liao yinxia supervisor prof zhou shanyi prof yang ding major wild lif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direction protection biology abstract the present dissertation deals with the systematics of dolichopodidae from guangxi and distribution from guangxi the general morphology of 9 subfamilies and 28 genera are outlined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dolichopodidae at home and abroad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ifferent opinions over the gener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subfamily are summarized the general morphology of dolichopodidae is outlined the outlined information on the biology of dolichopodidae is provide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9 new species are given made comparisons with the similar species china belongs faunisticlly to two zoogeographical realms the palaearctic realm and the oriental realm guangxi belongs faunisticlly to the oriental realm the species from the oriental china realm mostly from the south china region compose the principal part of guangxi fauna the species from guangxi most belong to oriental realm species and the species of palaearctic australian and ethiopian decrease gradually the genera hav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in guangxi the number of species only found in guangxi is 36 about 25 of the number in guangxi the species in the north middle or south of guangxi somewhat differ from each other the species around guangxi shown the distribution of dolichopodidae the correlative charts are given in the taxonomic part 145 species in 28 genera from guangxi are described 9 species belong to 2 genera are described as new to science hercostomus dayaoshanensis sp nov hercostomus acutilobatus sp nov hercostomus serriformis sp nov hercostomus sanjianyuanus sp nov hercostomus yinshanus sp nov iii chaetogonopteron dayaoshanensis sp nov chaetogonopteron longicercus sp nov chaetonopteron zhuae sp nov chaetogonopteron ventriseta sp nov the species from guangxi are summarized keys to the genera of the dolichopodidae and species of each genus from guangxi are provided the correlative draws of the new species are given the types of the new species are deposited in the insect collect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words diptera dolichopodidae new species china guangxi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 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 技术信息研究所 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 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1 前 言 长足虻科 dolichopodidae 隶属于双翅目 diptera 短角亚目 brachycera 舞 虻总科 empidoidea 体小到大型 体长 0 9 6 5mm 通常金绿色 鬃发达 头半球 形 胸背较平 腹部细长 雄性腹端外生殖器不同程度向腹面钩弯 翅盘室与第 2 基室愈合 足细长 有发达的鬃 一些种类有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 成虫和幼虫为捕 食性 取食同翅目木虱 粉虱和介壳虫类 鞘翅目小蠹类 双翅目蚊 蚋和蝇类等 为重要农林及卫生害虫的天敌 长足虻种类高度分化 对环境变化较敏感 在欧美已 经广泛用作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变化的评价指标 长足虻科是最高等的虻类 是联系双 翅目中虻类和蝇类的过渡类群 其系统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展开长足虻科昆虫的系统 分类学的研究 对我国该类天敌昆虫多样性的保护及在农林和卫生害虫生物防治上的 利用研究以及解释双翅目昆虫的系统演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该类群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重要性 其分类学和生态学在国际上一直是研究 的热点 国外欧洲 北美洲和澳洲的研究基础比较好 已经有系统修订的系列研究论 文或专著 negrobov 1965 2000 发表了 70 余篇关于前苏联长足虻科的分类论文 并于 1991 年完成了古北界名录 dyte 1975 完成了东洋界名录 dyte 和 smith 1980 完成了非洲热带界名录 robinson在 1964 到 1985 年间主要研究了美洲大陆的长足虻 并于在 1965 年和 1970 年分别完成了北美和南美名录 bickel和 dyte 1989 完成了澳 洲界名录 pollet 等 2004 完成了新的新北界名录 lundbeck 1912 完成了丹麦的长足 虻科志 parent 1938 完成了法国长足虻科志 assis fonseca 1978 完成了英国长足虻 科分类专著 我国的长足虻科分类早期是由外国人开始的 以前由外国人所研究记录的中国长 足虻有 150 多种 parent 1925 1926 1927 1935 1941 报道了中国长足虻 21 种 meigen 1824 negrobov 1973 1979 等人零星报道了中国长足虻 22 种 自 1990 年以来 杨定一直进行着我国长足虻科的分类研究工作 还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开展了 广泛的工作 张莉莉 2005 曾经系统分析了长足虻亚科的属间系统发育关系 王孟 卿对合长足虻亚科及其近缘亚科作了系统发育分析 此外 魏濂濛对我国西南地区的 长足虻科做了一些研究 我国该类群的分类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作者在导师周善义教授和杨定教授的指导下 对广西长足虻科各亚科进行了分类 研究 记述 2 8 属 1 4 5 种 编制分属种检索表 发现 9 新种 在形态分类工作的基础 上 编制属种检索表 并探讨了广西长足虻科的地理分布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研究简史 2 第一章 研究简史 1796 年 latreille 建立长足虻属 dolichopus 最早描记了长足虻科的一些种类 并于 1809 年建立了长足虻科和长足虻亚科 latreille 1796 建立长足虻属 dolichopus 随后在 1809 年建立了长足虻亚科 dolichopodinae bigot 1852 建立了锥长足虻亚科 rhaphiinae lioy 1863 1864 建立了水长足虻亚科hydrophorinae和聚脉长足虻亚科 medeterinae dyte 1975 的东洋界名录中曾经将水长足虻亚科分为aphrosylinae和 hydrophorinae两个亚科 但是这种观点一直没有被大家接受 在随后的古北界名录和 新北界名录中仍将这两个亚科合并为水长足虻亚科hydrophorinae negrobov 1991 的古北界名录中曾经将systenus loew从聚脉长足虻亚科medeterinae中分离出来 提升 为亚科systeninae 但是pollet brooks和cumming 2004 的新北界名录中仍将之处理 成聚脉长足虻亚科的一个属 schiner 1864 建立了异长足虻亚科diaphorinae aldrich 1905 建立了长足虻科的四个亚科 斜脉长足虻亚科 plagioneurinae 合长足虻亚科 sympycninae 黄长足虻亚科 xanthochlorinae 和脉长足虻亚科 neurigoninae becker 1917 1918 建立了金长足虻亚科 sciapodinae 随后在 1922 年建立了斯 长足虻亚科 stolidosomatinae robinson 1970 建立了叉脉长足虻亚科enliniinae和佩长足虻亚科peloropeodinae 近些年来又有两个新的亚科建立 bickel 1987 建立了巴长足虻亚科 babindellinae grootaert 和 meuffels 1997 建立了阿长足虻亚科 achalcinae becker 1917 1918 1922 1923 对东洋界长足虻的广泛研究以及对世界长足虻科 的一系列修订工作为现代合长足虻亚科及其近缘亚科的分类研究奠定了基础 becker 建立了合长足虻亚科及其近缘亚科的 4 个属 achradocera becker symbolia becker hyptiocheta becker subsympycnus becker 作为 sympycnus loew 的亚属 对古北界长足虻的研究主要有 parent negrobov stackelberg 和 lichtwardt 等 人对古北界长足虻的研究 建立了 5 个属 dactylonotus parent coelinium parent halteriphorus parent notobothrus parent 和 colobocerus parent negrobov 1980 将锥 长足虻亚科 rhaphinae 的 anasyntormon parent 和 katangaia parent 移到长足虻亚科 之后 ulrichi 1981 提出了一个修订后的世界长足虻分类系统 并将包括在锥长足虻 亚科rhaphiinae中的anasyntormon katangaia和 halaiba 合长足虻亚科sympycninae 中的 colobocerus parent 和 vetimicrotes dyte5 个属移到长足虻亚科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研究简史 3 随着长足虻科分类研究的深入 地区性专著 修订和各大动物地理区系名录相继 问世 stackelberg和 negrobov 1930 1971 重新修订了古北界长足虻科 parent 1938 完成了法国长足虻科志 robinson于 1964 年和 1970 年分别完成了北美和南美名录 negrobov于 1991 年完成了古北界名录 dyte 1975 完成了东洋界名录 dyte 和 smith 1980 完成了非洲热带界名录 bickel 和 dyte 1989 完成了澳洲界名录 grichanov 2004 对非洲新热带界的长足虻亚科做了最新修订 pollet 等 2004 完成了 新的新北界名录 杨定等 2007 完成了世界长足虻科名录 目前 长足虻科世界已知 6900 余种 我国的长足虻科分类早期是由外国人开始 的 且研究材料多采自台湾 becker 1922 记述了台湾隐脉长足虻属 asyndetus 小异长足虻属 chrysotus 异长足虻属 diaphorus 脉长足虻属 neurigona 和合长足虻 属 sympycnus 等 53 种 meijere 1916 dyte 1975 negrobov 1979 parent 1925 1927 1941 也零星报道了中国台湾及其他地区的合长足虻亚科及其近缘亚 科共 41 种 自 1990 年以来 杨定一直对我国长足虻科的分类有研究 并与国内外同 行开展合作 迄今共发表长足虻科分类论文 60 篇 发现 5 个新属 400 多个新种 此 外 魏濂濛对中国西南地区的长足虻科做了一些研究 目前 我国长足虻科已知 10 个亚科 800 余种 其中张莉莉已经对长足虻亚科做了系统的研究 目前 合长足虻亚 科及其近缘的 5 个亚科的一共有 332 种 总之长足虻科已经有比较好的研究基础 但 缺乏全面系统修订和动物地理分析 2003 年以前 杨集昆 杨定 张莉莉等对广西 长足虻科做了一些研究 记录有 8 个亚科 2 4 个属 6 3 种 现作者对广西的长足虻科昆 虫标本的补充采集和研究以后 使广西长足虻科昆虫的记录上升到 9 个亚科 2 8 个属 1 4 5 种 增加了广西 7 3 个新记录种 9 个新种 填补了广西长足虻科部分属种的空白 丰富了广西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4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 1 材料 本文所用研究标本主要来自作者这两年在广西各地采集所得标本 杨定教授和本 实验室成员近年在广西采集所得标本 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原有的馆藏标 本 标本采集地点覆盖广西大部分区域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标本观察 处理标本时 结合已有文献和标本材料 用 olympus 光学解剖镜进行观察 结 合研究对象来源地相应区域的已知种类及其发生环境 确定研究对象的所属类群 2 2 2 标本对比和观察 根据已有的文献和前一步骤观察的结果 进行对比 确定研究对象是否为原有种 若为原有种则对标本采集信息及其标本的保存情况进行扩充记录 若不是原有种 则 根据文献信息找到近似种 并将研究对象与近似种进行对照 2 2 3 标本解剖 干制标本回软 8 12 小时后 剪下腹部末端 一般为第 6 节之后部分 液浸标本 则直接用解剖针将外生殖器自雄虫腹部末端剥离 将解剖后的腹部末端或雄性外生殖 器置于 10 的 naoh 溶液中 常温下浸泡 10 24 小时 待肌肉和脂肪大部分溶解 标本颜色变浅时取出 用清水漂洗后 置于 75 的酒精中 在光学解剖镜进行进一 步观察和绘图 2 2 4 特征绘图版 在光学解剖镜下 选取合适的角度 用九宫格绘制对各种形态和结构图 并用硫 酸纸覆墨 2 2 5 标本保存 对于干制标本 解剖后的雄虫腹部末端置于甘油中 并用小塑料管密封保存 固 定于原标本下 液浸标本解剖后置于 7 5 的酒精中 密封保存 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 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形态特征 5 第三章 形态特征 3 1 成虫 图版 1 3 1 1 头部 h e a d 图版 2 长足虻科昆虫头部中等大小 侧视通常近半圆形 宽大于长 后头区平截或稍凸 复眼 eye 一对 很大 位于头部两侧 雄性复眼相接或窄的分开 雌性复眼 通常明显分开 复眼的小眼之间通常有白色的短毛 单眼 ocellus 3 个 三角形排列 位于弱或明显突起的单眼瘤 ocellar tubercle 上 有 1 对发达的单眼鬃 ocellar bristle 单眼瘤后部有 1 3 对短毛 头顶 vertex 位于额之后的区域 包括单眼瘤及其以后的区域 长足虻科头 顶近平或弱凹 只有金长足虻亚科 sciapodinae 头顶深凹 头顶常有 或无 1 对明 显的顶鬃 vertical bristles 位于侧单眼水平或侧单眼和中单眼中间的水平位置 额 frons 位于触角基部与单眼瘤之间的区域 蓝绿色或金绿色 有薄的白色 或灰褐粉 通常宽大于长 向前明显变窄 颜 face 与唇基 clypeus 颜指位于触角基部下方复眼之间的区域 颜通常有白 色 褐色或黄褐粉或细毛 颜明显长于唇基 颜形状可窄于或宽于额 通常雌性的颜 较宽于雄性的 唇基均光裸或被粉或微毛 唇基是长足虻昆虫容易发生特化 形成雌 雄二型的部位之一 常见的二型现象是雄虫唇基延长 明显突出复眼下缘 而雌虫的 唇基明显不达复眼下缘或仅仅伸至复眼下缘 颊 cheek 位于复眼下缘 与颜相连 长足虻科中的大部分类群的颊不可见 但一些种类的颊明显延长 触角 antenna 图版 3 位于头部侧视中部靠上近 1 3 1 4 位置 3 节 第 1 节 又称柄节 scape 第 2 节又称梗节 pedicel 第 3 节又称鞭节 flagellum 或第 1 亚鞭节 first flagellomere 第 3 节末端或背面有触角芒 arista 触角第 1 节通常背面光裸或 有背毛 通常长于第 2 节 口器 mouthparts 通常称为喙 proboscis 类似舐吸型 侧视呈较粗壮的盘状 有浅黄色或黑毛 后头 occiput 头顶和复眼后缘以后的区域 长足虻科后头较扁平或稍向后突 起或平截 两侧沿复眼后缘有成排的眼后鬃 postocular bristles 大部分类群的眼后鬃 单列 到达口缘 但也有眼后鬃下部有稠密的多列 3 1 2 胸部 t h o r a x 图版 4 胸部由前胸 中胸和后胸构成 三部分愈合紧密 前胸和后胸较小 中胸相当大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形态特征 6 是胸部的主要部分 胸部通常金绿色 有时全黄色或仅侧板黄色 前胸 prothorax 前胸背板 pronotum 较小 通常被鬃 肩胛 humerus 位于其 后侧区 通常较明显的突起 前胸侧板 propleuron 位于肩胛和前足基节之间 上下部 通常有稀疏褐色 或黑色 毛 下部通常有 1 根黑色长鬃 或稠密的白色长毛 中胸 mesothorax 中胸背板 mesonotum 包括盾片 scutum 小盾片 scutellum 和后背片 postnotum 盾片最大 位于前胸背板与小盾片之间 通常稍隆起 中胸背 板中后域隆起或平展是重要的分亚科特征 盾片后侧角为翅后胛 postalar callus 小盾片位于中胸盾片之后 较短小 近半 圆形 后背片 metanotum 位于小盾片后下方 其外侧区域为侧背片 laterotergite 中胸侧板 mesopleura 前后上下分为 4 块骨片 前上方为中侧片 mesopleuron 或 称为上前侧片 anepistermum 前下方为腹侧片 sternopleuron 或称为下前侧片 katepisternum 后上方位于翅基下方为翅侧片 pteropleuron 或称为后上侧片 anepimeron 后下方为下侧片 hypopleuron 或称为下后侧片 katepmeron 后 胸 metathorax 后 胸 背 板 metanotum 退 化 而 不 明 显 后 胸 侧 板 metapleuron 位于下侧片后 平衡棒与后足基节之间的狭窄骨片 胸部鬃发达 背中鬃 dorsocentral bristle dc 粗长 双列 每列 4 8 根 通常 5 6 根 倒数第 2 根有时稍内移或显著内移 接近中鬃 acrostichal bristle acr 列 中鬃无 单列或 2 列 通常短毛状 明显短于第 1 根背中鬃 小盾片通常有长而强的 1 对端鬃 基部的鬃通常短毛状 1 对 1 根肩后鬃 posthumeral bristle 1 根缝鬃 sutural bristle 2 根背侧鬃 notopleural bristle 3 1 3 翅 w i n g 图版 5 前翅发达 长圆形 部分类群的雄性翅后缘有些凹缺 翅瓣一般退化 但金长足 虻亚科 sciapodinae 类群的翅瓣发达 翅脉简单 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球部有时有短 毛 前缘脉 costa c 位于翅前缘 较粗 伸达翅末端后止于 m 末端处 基部在 肩横脉前有缺刻 前缘脉上通常有两列刺状均一的短鬃 缺刻前的 2 根鬃明显长于其 他根 亚前缘脉 subcosta sc 亚前缘脉短 位于翅基部 肩横脉之后的位置 基部 很粗 末端终止于 r1中部附近与第 1 径脉 r1 愈合 而不伸达翅前缘 径脉 radial vein r 包括 3 条粗脉 径脉于前面分出的一条为第 1 径脉 r1 通常较短 末端不超过翅半 后面分出径分脉 rs rs 柄较短 端分 2 支 即第 2 3 合径脉 r2 3 与第 4 5 合径脉 r4 5 r2 3通常近直 仅端部有时略向前弯 r4 5 近直 端部通常向后弯 有些种类的 r2 3和 r4 5基部加粗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形态特征 7 中脉 medial vein m m1和 m2愈合 仅 1 条 基半部直 端半部直或弱或强 或 z 形弯折 有些类群 m 脉端半部有明显的分叉 m2 m2有时短小或缺如 横脉 m cu 一般位于翅中部后域 短而较直 稍向后倾斜 与 m 脉的交点 靠近翅端部 与 cu脉的交点靠近翅基部 肘脉 cubital vein cu 基部直而端部稍弯曲 与横脉 m cu交点之后部分的长 度与横脉 m cu长度的相对比例 cuax 是重要的分属特征 臀脉 anal a 长足虻科大部分类群臀脉细长 端部细 末端接近翅后缘 基室 basal cell 长足虻科第一基室短小 第二基室与盘室 discal cell 愈合 臀室 anal cell 长足虻科类群臀室短小 位于基部 末端位置在 r2 3和 r4 5 的结点之前 3 1 4 足 l e g 图版 6 长足虻科昆虫的足细长 通常有鬃 其数量及着生位置为重要的鉴别特征 有时 有长毛 基节 coxa 较短粗 一般金绿色 褐色或黄色 各足基节颜色及其上的鬃毛 是重要的分类特征 前 中足基节通常有前鬃和端前鬃 中 足足基节有时外侧面有 1 根外鬃 转节 trochanter 较短 位于基节与腿节之间 腿节 femur 或称股节 通常较短粗 长为宽的 4 5 倍或更长 前足腿节简 单 通常没有明显强鬃 背鬃或端前鬃 中 后足腿节端部常有腹鬃 胫节 tibia 细长 前足胫节通常有明显的背鬃 中 后足胫节常有明显的背 鬃和腹鬃 有时后足胫节明显加粗 前 后足胫节端部腹面有横排的梳状短毛 跗节 tarsus 5 节 基跗节等于 长于或短于第 2 跗节 后足跗节的变化多样 是重要的分属特征部位 长足虻雄虫腿节 胫节 跗节常有特化鬃或毛 或胫节 跗 节等变宽加粗 明显细长 有不同的颜色等 雌虫则不拥有上述特征 形成雌雄二型 现象 3 1 5 腹部 a b d o m e n 图版 7 8 雄性外生殖器 male genitalia 长足虻科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发生不同程度 的扭曲 大致分为 2 种情况 1 完全游离 向腹部 180o 扭曲 腹面向上而背面在 下 2 部分或大部分被生殖前节所覆盖 部分游离或盖帽状 向腹部呈一定程度 90o 180o 的扭曲 第 9背板 tergite 9 或称生殖背板 epandrium 发达 端半部一般左右对称 长通常明显大于宽 端部平截或中央弱凹 第九背板腹缘两侧通常有 1 2 个侧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形态特征 8 lateral lobe 侧叶端部通常有长毛 背侧突 surstylus 位于第九背板端部 大而明 显 形状变化大 常包括背突和腹突 第九背板左侧面靠基部有一大而圆的孔 称为 生殖孔 genital foramen 是与生殖前节相连的通道 尾须 cercus 一对 形状变化大 位于第九背板背面末端中央 第 9 腹板 sternum 9 或下生殖板 hypandrium 短小 与第九背板愈合或仅 基部与第 9 背板相连 有或无明显的分界线 简单的条状或不规则的分叉状 阳茎复合体 aedeagal complex 由射精突 ejaculatory apodeme 射精管 ejaculatory duct 精泵 sperm pump 和阳茎 phallus 构成 阳茎细长而弯曲 大部 嵌合在下生殖板内 雌性腹部与外生殖器 female genitalia 长足虻科雌性腹部向后逐渐缩小变 尖 大部分类群侧视可见第 1 5 背板 末端仅可见尾须及第 9 10 节 第 6 10 节则 骨化较弱 套叠在第 5 节中 第 8 背板从中间分为一对半背片 tergal lobe 或 hemitergite 第 9 10 合背板 或一对半背片 也称为肛上板 epiproct 尾须分为背 腹两叶 背叶 dorsal lobe 较发达 顶端有鬃 腹叶 ventrol lobe 骨化较弱 端部渐 尖或钝圆 有 4 10 根鬃 受精囊通常为球形 骨化较弱 表面具皱褶 3 2 幼期 3 2 1 卵 e g g 短或长的椭圆形 长 0 6 0 9 mm 宽 0 3 0 45 mm 奶白色至黄色 黄褐色 表 面光滑或有微细刻纹 3 2 2 幼虫 l a r v a 无足型 通常白色 体呈细长的筒状 12 节 头部短小 胸部稍向前变窄 腹 部各节几乎等粗 第 1 7 腹节前缘各有 1 对条形突 有伪足的功能 末节端近截形 至少有 4 个瓣状突 3 3 3 蛹 p u p a 长足虻蛹为围蛹 蛹体在复眼之后的头胸部背面有 1 对长呼吸角 respiratory horns 腹部背板各有 1 横列刺 末端钝圆 有时有 2 个钝刺 蛹壳形状不规则 其 组成物和幼虫的生活环境有关 常为细的土粒 植物根 砂砾或泥土及砂粒等 因而 蛹壳表面粗糙 但内壁光滑 蛹壳大小不等 小的仅 6 0 7 2 mm 大的有 10 5 15 3 mm 颜色与其组成物有关 常为灰色 褐色或暗褐色 蛹壳将蛹体完全包裹 仅前 端有小孔供呼吸角 respiratory horns 伸出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生物学与经济意义 9 第四章 生物学与经济意义 4 1 生物学 4 1 1 生活史 l i f e c y c l e 长足虻属于完全变态昆虫 其发育经历卵 幼虫 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长足虻以 幼虫越冬 大多数种类的成虫在晚春和早夏发生 长足虻卵历期从几天至十几天 幼虫体型小 共 3 龄 历期 30 天左右 长足虻 老熟幼虫常在沙中 土中或树皮下的丝质小室里化蛹 4 1 2 栖境 h a b i t a t 对长足虻幼虫栖境的了解 大多来自饲养试验 长足虻幼虫的栖境可以分布水生 及半水生 海岸及入海口 腐食性和蛀食性四种类型 长足虻成虫多出现在潮湿的环 境中如河流 湖泊 海洋或岸边的土上或植物上以及林地中活动 大多数长足虻的成 虫喜欢出现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但有的种类则偏爱比较阴暗的环境 而无翅长足虻均 生活在高湿 相对湿度可达 80 而低温的环境 低于 20 中 实验室条件下 成虫仅可存活 5 7 天 自然条件下 雌雄两性的平均寿命分别是 6 1 天和 5 6 天 4 1 3 食性 f e e d i n g h a b i t 长足虻幼虫绝大多数为捕食性 据目前的文献记录中 只有潜长足虻属 thrypticus 的幼虫为植食性 在植物茎杆里行钻蛀生活 长足虻成虫具舔吸式口器 是一类捕食性昆虫 可以取食包括鞘翅目小蠹 同翅 目木虱 双翅目蚊等重要害虫的幼虫 蛹或成虫 4 1 5 长足虻的天敌 n a t u r a l e n e m y 关于长足虻的天敌的记载较少 但一种驼蝽 loricula elegantula 成虫和一种蛇蛉 属 蛇蛉科 的幼虫均取食聚脉长足虻属 medetera 的卵 beaver 1966 据记载 聚脉 长足虻属 medetera 的蛹被一种细蜂 conostigmus 寄生 北方畸跗长足虻 conchopus borealis takagi 成虫的天敌有 lispe sp 蝇科 和蜘蛛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生物学与经济意义 10 4 2 经济意义 4 2 1 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长足虻许多种类是农林害虫如小蠹的重要天敌 一些种类也是卫生害虫的重要天 敌 已经有相当多文献记录长足虻取食蚊科幼虫 以及刚羽化的成虫 4 2 2 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评价的指示生物 长足虻成虫和幼虫大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很多种类更有其特定的 微 生境 这可能与这些种类多在靠近地表的地方活动 且没有远距离的迁飞习性有关 因此 长足虻也是一类重要的指示生物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系统发育 11 第五章 系统发育 5 1 长足虻科的分类地位 长足虻科 dolichopodidae 属于双翅目 diptera 短角亚目 brachycera 舞虻总科 empidoidea 舞虻总科是虻类中最高等的类群 包括 2 个科 舞虻科和长足虻科 舞虻总科具有共同特征是 雄性生殖节退化 生殖突消失 雌性只有 1 个受精囊 长足虻科和舞虻科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检索表中 舞虻总科分科检索表 1 体非金绿色 头小而圆 近球形 复眼在触角窝附近有向内的凹缺 胸部背板弱或强的隆 突 第 2 基室和盘室分开 雄性外生殖器不明显向下弯折 下生殖板发达 舞虻科 empididae 体金绿色或黄色带有金绿色斑 头大而近半圆形 复眼在触角窝附近没有凹缺 胸部背板 不明显隆突 第 2 基室和盘室愈合 雄性外生殖器明显向下或向前弯折 下生殖板退化或与第 九背板愈合 长足虻科dolichopodidae 5 2 长足虻科的分类 长足虻科全世界已知 15 个亚科 6900 余种 我国目前已知有 10 个亚科 800 多种 广西目前发现有 9 个亚科 28 属 145 种 广西长足虻科分亚科检索表 1 头顶平或弱凹 翅瓣缺如 m2缺如 2 头顶深凹 翅瓣明显存在 m2通常存在 金长足虻亚科 sciapodinae 2 上后头凹 臀室缺如 聚脉长足虻亚科 medeterinae 上后头平不凹 臀室存在 3 3 雄性复眼在额和颜均宽的分开 雄性颜两侧平行或向下变宽 水长足虻亚科 hydrophorinae 雄性复眼在额和颜相接或窄的分开 雄性颜很窄或向下变窄 4 4 中胸背板中后域不平展 5 中胸背板中后域平展 8 5 中后足腿节均有端前鬃或前背鬃 6 中后足腿节均无端前鬃或前背鬃 7 6 触角第 1 节无毛 雄性外生殖器小 盖帽状 合长足虻亚科 sympycninae 触角第1节有背毛 雄性外生殖器大 大部分 长足虻亚科 dolichopodinae 7 触角芒背位 雄性第8腹板有2 8根强鬃 异长足虻亚科 diaphorinae 触角芒端位 雄性第8腹板没有明显的强鬃 锥长足虻亚科 rhaphiinae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系统发育 12 8 中后足腿节没有端前背鬃 前侧片的毛和鬃黄色 脉长足虻亚科 neurigoninae 中后足腿节有端前背鬃或前背鬃 前侧片的毛和鬃黑色 佩长足虻亚科 peloropeodinae 5 3 长足虻科的系统发育 长足虻科为单系性 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除了少数头部和腹部黄色带有金绿 色斑外 身体通常金绿色 亚前缘脉基部与第一径脉愈合 通常有前缘脉胝 横 脉 r m很短 第二基室与盘室愈合 臀室短而窄 止于 r s分叉前或附近 第九 背板有生殖孔 第九腹板与第九背板愈合 长足虻科的各个亚科间的关系如下 金长足虻亚科由于臀脉 m2缺如 是 最原始的类群 而阿长足虻亚科 叉脉长足虻亚科 巴长足虻亚科 聚脉长足虻 亚科由于具有短的臀脉而亲缘关系较近 异长足虻亚科 锥长足虻亚科 脉长足 虻亚科 黄长足虻亚科的亲缘关系也较近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地理分布 13 第 六 章 地理分布 广西位于中国南部 北纬 20 54 26 24 东经 104 24 112 04 北回归线横贯 中部 东南 东北 北和西南分别与广东 湖南 贵州和云南相接 南濒北部湾 西 南与越南交界 总面积 23 75 万 km2 占全国总面积的 2 46 总的地势是由西北向 东南倾斜 全区四周被山地围绕 呈盆地状 境内有高山 低山 丘陵 平原 台地 河流水库等 广西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南部 属南亚热带合中亚热带气候 其中桂南部分地区处于北热带边缘 受地势 季风 台风影响 广西常年多雨 雨量 自西向东递增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在广西气候湿润多雨的环境下 长足虻科昆虫种类非常丰富 根据已有资料和采 集的标本整理出广西长足虻科昆虫共有 9 个亚科 28 属 145 种 在广西分布的 28 属 145 种中 有的是单区分布 也有的是多区分布 除了广西 分布外 在世界其它动物动物区分布的情况如下表 表 1 广西长足虻科区系组成分析 1 动物区系 东洋界 古北界 澳洲界 热带界 种数 89 15 1 1 比率 61 4 10 3 0 7 0 7 根据表 1 中可以看出 1 广西地处东洋界内 广西长足虻种群除了由东洋界成分组成 还有其它区成 分共同组成 在所采集到的标本中 寡长足虻属 hercostomus 弓脉长足虻属 paraclius 毛颜寡长足虻属 长足虻属 dolichopus 短跗长足虻属 chaetogonopteron 锥长足虻 属 rhaphium 小异长足虻属 chrysotus 等属种有广布种 也有单区分布的 其中绮丽 短 跗 长 足 虻 chaetogonopteron laetus 也 分 布 在 澳 洲 界 鲜 红 短 跗 长 足 虻 chaetogonopteron rutilus 也分布在热带界 其他属种仅分布在两个动物地理区 为东 洋界 古北界和澳洲界 2 对比其它世界动物区成分 东洋界的成分占主要地位 东洋界成分有 89 种 占广西种数的 61 4 古北界种数为 15 种 占总数的 10 3 澳洲界和热带界分别 有 1 种 占总数的 0 7 其中 11 种为东洋界和古北界同时分布 仅 4 种为古北区种 它们为 中华锥长足虻 rhaphium sinense 北京小异长足虻 chrysotus beijingensis 齿 突小异长足虻 chrysotus serratus 小龙门小异长足虻 chrysotus xiaolongmensis 从属阶元上 除了广西分布外 在全国其它动物区分布的情况如下表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地理分布 14 表 2 广西长足虻科区系组成分析 2 属名 东北区 华北区 西南区 华中区 华南区 台湾 特有种 dolichopus gymnopternus hercostomus paraclius setihercostomus tachytrechus ahypophy phalacrosoma hhypocharassus neurigona acropsilus chrysotimus nepalomyia asyndetus chrysotus diaphorus chaetogonopteron hercostomoides syntormon teuchophorus chrysosoma amblypsilopus condylostylus plagiozopelma mesorhaga medetera paramedetera rhaphium 总计 属 2 6 1 13 18 6 15 从上表可见 在广西发现的种类中 华中区 华南区也有分布的种数最多 其次 是华北区 东北区和西南区 长足虻属 dolichopus 行脉长足虻属 gymnopternus 寡 长 足 虻 属 hercostomus 弓 脉 长 足 虻 属 paraclius 毛 颜 寡 长 足 虻 属 setihercostomus 小异长足虻属 chrysotus 等属在全国各地的分布范围较广 在这些种类中 华南区有 54 种 占总数的 37 2 华中区有 49 种 占总数的 33 8 华北区分布有 14 种 占总数的 9 7 西南区有 1 种 占 0 7 东北区有 2 种 占总数的 1 4 台湾有 11 种 占总数的 7 6 广西特有种 36 种 占总数的 24 5 如下表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六章 地理分布 15 表 3 广西长足虻科区系组成分析 3 动物区 华南区 华中区 华北区 西南区 东北区 台湾 特有种 种数 54 49 14 1 2 11 36 比率 37 2 33 8 9 7 0 7 1 4 7 6 24 5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华南区与华中区占的比率居高 分别为 37 2 和 33 8 仅 相差 3 4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与广西接壤的云南 贵州 广东等几个省份中 地 势 气候 植被等与广西较为相似 物种的相似性也较大 从物种上看 寡长足虻属 hercostomus 中的短叶寡长足虻 hercostomus brevis 猫儿山寡长足虻 hercostomus maoershanensis 尖须寡长足虻 hercostomus acutatus 百山祖寡长足虻 hercostomus baishanzuensis 叉寡长足虻 hercostomus furcutus 弓脉长足虻属 paraclius 中的东方 弓脉长足虻 paraclius inopinatus 中华弓脉长足虻 paraclius sinensis 短跗长足虻属 chaetogonopteron 的尖角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acutatum 端黑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apicinigrum 车八岭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chebalingense 广东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guangdongense 刘氏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liui 小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minutum 南岭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nanlingense 黄斑短跗长足虻 chaetogonopteron luteicinctum 小异长足虻属 chrysotus 的河南小异长足虻 chrysotus henenensis 南京小异长足虻 chrysotus nanjingen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邮政交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公务员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安反诈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高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海事执法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8月绍兴银行社会招聘9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7月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人民政府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泉州市晋江市首峰中学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德宏州瑞丽市人民法院公开招聘聘用制书记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物流基础》完整课件(共三个项目)
- 证件借用免责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 广东陆丰皮影戏在融合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2025-2030中国宠物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科学衔接·共育花开-幼小衔接家长培训指南
- 高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全解全析》1
- 2025至2030中国瑶族药浴行业前景调研与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 2025衡水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体检科质量控制岗位职责
- 语文教研组活动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