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1页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2页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3页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4页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中考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知识导图】1水2溶液【解读考点】知识点一:水(1)认识水的组成。(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3)知道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4)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知识点二:溶液(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涵义。溶液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是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体,液液互溶,有水,水是溶剂;无水,量多的是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液体,也不一定是无色的,有些溶液可以导电。(2)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4)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5)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知识点三:饱和溶液、溶解度(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溶液是否饱和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剂量”、“对某种溶质而言”才有意义。(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一般规律:(适用于绝大多数固体物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特殊规律:(适用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a看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有,则是饱和溶液,反之是不饱和溶液。b在一定温度下,有溶质析出的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的溶液中,若既没有未溶解的固体也没有析出的固体,可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溶质,若溶解表明溶液不饱和,反之溶液饱和。(4)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中阶段一般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概念的三个前提是:a一定温度;b100g溶剂;c达到饱和状态。其实质是溶质的质量单位是g(克)。即溶解度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与溶质和溶剂量的多少无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只有温度,与是否搅拌、振荡无关。气体溶解度定义:气体在1.01105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一定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影响因素:除与气体本身因素有关外,还受温度、压强的影响。一般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5)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知识点四: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100(适用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1)下列变化对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键是看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变化)增加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增加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降温:晶体析出,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升温: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恒温蒸发水:溶剂减少,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应注意:溶质质量是指已溶解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溶剂的物质质量。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溶质质量分数只有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才有意义。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该温度时,将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13610026.5而不是4014010028.6。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洞察考向】1对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这一考点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是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1)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溶液的概念与特性,掌握这一考点最根本的是掌握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中考试题围绕这一主题,往往给定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是否属于溶液;根据溶液的组成,判断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分析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变化。(2)运用理化综合知识,分析、判断某些物质溶于水后造成的温度、压强、体积等的变化,能简要叙述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2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是中考的考试热点。(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中考命题往往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溶液的饱和性;根据温度、溶质的量、溶剂的量的改变,选择相互转化的条件;将化学反应引入饱和溶液中的各种量(溶质、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等)的分析。(2)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程度的考查,对影响溶解度因素的分析和认识的考查。(3)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与利用能力以及看图、识图能力的考查。(4)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的分析及以此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3正确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并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必考试题。中考命题往往围绕这一主题,设计试题:给出物质的溶解度,判断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或正确描述物质溶解度的含义;给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或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确定从混合物中提纯物质的方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或给出一组数据,分析分离物质的最佳温度。4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中考必考知识点。(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来考查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判断不同“溶质”溶于水时所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3)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4)依据公式进行溶液配制实验误差的分析。【真题剖析】考点一:水的组成、性质及水的净化1、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多一滴水,就可能多一条生命。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试管b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质量比是_,通过该实验小明得出了许多结论,请你说出一条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解水实验。在此实验中,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来),质量比是1:8(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等。【答案】2:1;1:8;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化学沉降(用明矾)消毒杀菌(漂白粉)自然沉降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水中存在的杂质一般分为悬浮物和溶解物两类。净化水的过程主要是:(1)自然沉降(2)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沉降分离出(3)在过滤后水中通入消毒药剂,得到较纯净的自来水。(4)煮沸后再饮用。通过前几步处理后的水还不能直接饮用,因为在净化水时人们经常用漂白粉,漂白粉与水反应生成氯气,对人体有害,但水温达到100度,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饮用更安全。【答案】B 【举一反三】【变式1】有两瓶从外观无法区别的“水”,其中一瓶是硬水,一瓶是软水,区别它们的最简便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的是_水。【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等离子,这些离子与肥皂可发生反应,使肥皂失去去污能力,泡沫也少。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会使衣服变硬,锅炉内长期用硬水,会使锅炉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害,还可能发生爆炸。【答案】软【变式2】图37-2是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2)用玻璃三通管将图37-2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吹出的肥皂泡时的实验现象是:_;(3)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4)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用该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_。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课本电解水实验装置的改进。此装置的优点是: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制成,体现了环保与节约资源的理念;当然此装置也有不足之处:硬质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答案】(1)2H2O2H2+O2(2)产生剧烈的爆鸣声(3)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制成,体现了环保与节约资源的理念(4)硬质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考点二:溶液的概念3、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碘加入汽油中 B面粉加入水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加入汽油中,可以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面粉加入水中,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植物油加入水中形成的混合物都不稳定,故选A。【答案】A【举一反三】【变式3】如图37-3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图中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瓶中的压强小于大气压,也就是瓶中气体温度降低,因此加入的物质溶解时是吸热的,符合条件的只有硝酸铵。记住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是解题的关键。【答案】D考点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4、如图37-4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当A、B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下列哪种方法使两溶液都能达到饱和( ) A降低温度B加入溶剂C加入溶质D倒出一部分溶液【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不同,因此改变温度一定不能同时使A、B变为饱和;加入溶剂只能使溶液更不饱和;加入溶质可以使A、B都变得饱和;倒出溶液,溶液的不饱和状态不会改变。故选C。【答案】C【举一反三】【变式4】图37-5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_。(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g。(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填写物质序号)。(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解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一定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因此50g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25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的是75g。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因此降温时析出晶体最多,t2时C的溶解度最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降温到t1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答案】(1)t1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g(2)75(3)cba(4)a,c考点四:有关溶液计算问题5、(2010.上海)在电解水的试验中,为了加快电解的速度,可先向水里加入少量H2SO4,混匀后注入水电解装置。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若水电解装置中盛有4.82%的H2SO4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水的质量减少了3.6g。(已知通电时H2SO4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计算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_。.此时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分数为_。【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计算题,涉及到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生的计算比较简单,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即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稀硫酸目的只是增加水的导电性,而硫酸的质量不变,根据减少的水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很容易求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3.2g ;最后求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分数,可以看成是溶液的浓缩问题,溶质的质量不变,仍然是100g4.82%=4.82g,而溶液质量变为100g-3.6g=96.4g, 此时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分数为4.82g96.4g100%=5%。 【答案】198 2 .3.2g . 5%【举一反三】【变式5】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3.3g,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37-6所示。求:(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所给图像可知当消耗了22.2g氯化钙溶液时,生成了3.0g碳酸钙沉淀,由此可求出反应的碳酸钠和氯化钙的质量。【答案】解: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22.2g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则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106111 100 xy3.0g 解得:X3.18g, 解得Y3.33g所以,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5%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备考技法】1水的污染与防治是考查的热点,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将水的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可从造成水污染的途径入手解答。2电解水的实验也是近年来考查的热点,题目设置多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解答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入手分析,注意语言叙述要准确。3解决有关溶液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全面的理解概念:例如溶液的概念中有三个要点:均一、稳定、混合物。溶解度的概念有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则做题的关键是找准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几乎所有题目的解决都是建立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上。(2)能识别溶解度曲线,知道曲线中原点、交点、拐点的含义及曲线变化趋势的含义等,然后针对题中的问题来解决。【真题演练】1图37-7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 请回答:(1)电解水时,将_转化为化学能;(2)气体a为_;(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2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B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工业废水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 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3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4用图37-8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C能得到纯水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B电解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6图37-9是水的循环示意图,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的天然提供了能量 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B.C.D.7图37-10是某品牌矿泉水包装上的部分信息。下列关于这瓶矿泉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矿泉水是一种纯净物B喝这种矿泉水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C向矿泉水中滴加AgNO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D瓶中矿泉水的质量约为6千克8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清除铁锈9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10图37-11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11.图37-12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A甲 B乙 C丙 D丁12图37-13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13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14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4时 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被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5图37-14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16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17.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7-15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如图37-15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18图37-16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0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m2g的a物质的烧杯中,搅拌,再升温至t1时(溶剂不蒸发),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取tl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不蒸发),所得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9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_。利用蒸发原理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用到的仪器有_(填序号)带铁圈的铁架台 酒精灯 漏斗 玻璃棒 量筒 蒸发皿。20、(2010.广东省)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填写物质序号)(3)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 _.21图37-17是一个概念图,概念图在整理知识时是十分有用的。请在图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222008年上旬,全国许多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冰冻雨雪天气,为疏通交通,采用了在交通要道上铺撒“氯盐融雪剂”的方法。为了解“氯盐融雪剂”融雪的原理,小红同学查阅到以下资料。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氯盐融雪剂”一般是以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材料二:在通常情况下,纯水的冰点为0;20%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为-10;35%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是-19。(1)铺撒“融雪剂”可快速融雪的原因是_;空气中的液态水变成雪花,其分子间间隔变_;(2)“氯盐融雪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融雪效果的关系为:_。23. 图37-18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甲的溶解度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只填一种);(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4. 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0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_;(2)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形成的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25. 实验室提供了 天平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酒精灯等仪器,小华同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小亮同学用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1)当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_盘,配制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_(2)上述仪器中,两位同学都不需要的仪器是_(填序号,后同)小华需要而小亮不需要的仪器是_。(3) 小亮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写好图37-19的标签:26.(2010.天津市).请根据下列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已知水的密度约为1g/cm3)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取100ml水,加入25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全部溶解,得溶液再加wg硝酸钾,搅拌,恢复到20恰好饱和,得溶液再加25g硝酸钾,搅拌,恢复到20得溶液加热全部溶解,得溶液冷却至20析出晶体,得溶液(1)中溶液的质量为_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2)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A.25g B.(w+25)g C. (w+50)g 27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1)水_(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2)图37-20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_的物质,还可以_的杂质。(3)有一杯主要含有MgCl2和CaCl2的硬水。某兴趣小组设计出软化此水的部分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可供选用的物质有:Ca(OH)溶液、NaOH溶液、饱和Na2CO溶液、肥皂水28. 某制碱厂以岩盐水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碳酸钠)和其他副产品 (一)原料岩盐水主要是含氯化钠,此外还含有较多硫酸钠、以及少量氯化钙和氯化镁。上述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钠35.735.836.036.336.6硫酸钠4.59.620.240.848.4氯化钙59.565.074.5100116氯化镁52.953.854.856.058.0(1)根据所提的溶解度数据,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2)10时由100g水配制得到的饱和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精确到0.1)。(二)岩盐水初步处理后,经净化精制得到生产碳酸钠所需要的食盐水,同时制取副产品A晶体,其主要流程如下:(3)“降温”的目的是析出副产品“A晶体”,A的化学式是_。(4)“操作I”中的操作是_,若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5)“盐水精制I”是除去盐水中的少量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6)“盐水精制”是除去盐水中的其他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无不溶物,其它成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30. 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7-21所示。(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与提示】真题演练1【解析】水电解的反应条件是通电,所以是由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由图可知,气体a和气体b的体积比是2:1,可知气体a是氢气,气体b是氧气;或根据电源的正负极进行判断:气体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所以气体a是氢气。气体b是氧气,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答案】(1)电能 (2)氢气(H2)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2【解析】水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分子间间隔变大;明矾主要是来做净水过程中的絮凝剂;区分硬水和软水应用肥皂水。【答案】B3【解析】水是人及一切生的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使硬水软化,软化硬水的方法是蒸馏或煮沸。【答案】B4【解析】简易净水器中放入的纱布、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主要起过滤的作用;活性炭起吸附的作用;并不能达到前三个选项的效果。【答案】D5【解析】电解水得到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不能说水中含有氧气。【答案】A6【解析】此题考查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水从液态固态变成气态,再变成液态或固态,实现了自身的净化,在净化过程中水吸收太阳提供的热量,通过水循环,水进行了空间和地点的迁移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答案】D7【解析】根据标签可判断此矿泉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故A错;矿泉水为除了为人体补充水份外还能提供许多矿物质,但不属于提供能量的物质,故B错;水的密度约为1g/cm3,根据m =V可计算瓶中水的质量约为600g,故D错;此矿泉水中含有氯离子,所以滴加AgNO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答案】C8【解析】ABD几个选项的做法都可以形成溶液,只有C用洗涤剂洗去餐具的油污,是把大的油滴乳化成很小的,然后随水流走,而不能形成溶液,是乳化现象。【答案】C9【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可以得出不是饱和溶液;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因此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故C是正确的。【答案】C10【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10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一定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溶液变浑浊,仍然饱和;故B错误。11【解析】观察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时丙的溶解度最小,其最容易达到饱和。【答案】C12【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为饱和溶液,N为不饱和溶液,N中加入固体A,再降温可以变为饱和,A、B正确;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可以使MN;M升温变得不饱和,再蒸发掉部分水可能变饱和,不能实现MN。【答案】D13【解析】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不能用手拿;其他操作都正确。【答案】A14【解析】4时 ,m溶液中有少量晶体,一定是饱和溶液;升温,原来未溶的晶体溶解,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晶体n中无晶体不一定是饱和溶液;m中的溶质质量小于n中的溶质质量,因此m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选A。【答案】A15【解析】a曲线上60和10的溶解度和表中硝酸钾的相符,故A正确;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需确定温度,因此B不正确;根据a、d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从a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适合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不知道KCl的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60降温至10时不一定变成饱和溶液。【答案】A16【解析】氯化钠要放在纸上称量;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和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用玻璃棒搅拌才正确;D是正确的。【答案】D17【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大,则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降温,乙的溶解度增大,未溶的乙,继续溶解,因此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甲的溶解度减小,甲中固体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正确。【答案】A18解析:溶解度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同,溶解度也就不同,因此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一定温度,选项A不正确;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虽然相等,但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说明相等,所含溶质的质量就不一定相等,因此选项B错误;0时a的溶解度为m1g,t1时为m2g,0时100g水中加入m2g的a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升温到t1时原来未溶解的固体可以继续溶解,因此溶液质量一定增大,C选项正确;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升温,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不会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也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选项错误。【答案】C19【解析】天然水属于混合物,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采用沉淀、过滤、吸附、煮沸、蒸馏等方法净化,而只有通过蒸馏得到的水才是纯水。实验室蒸发食盐水用的仪器有:蒸发皿、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等,过滤时用漏斗,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用量筒。【答案】蒸馏 20【解析】此题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要能够从溶解度曲线中分析出信息,要注意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 的水在该温度下最多溶解50g的a物质,那么30g的a物质放入50g的水中最多溶解25g,还剩余5g,这不能算溶质质量。在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不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相同温度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析出晶体的质量多。【答案】(1)33.3% (2)cba (3)a21【解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常见的溶剂,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答案】 溶质水22【解析】由资料二可知,水中加入氯化钠后冰点降低,因此铺撒“融雪剂”可快速融雪;“氯盐融雪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冰点越低,则融雪的效果越好;水凝固后体积增大,是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 【答案】(1)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氯化钠溶液后冰点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大;(2) “氯盐融雪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融雪的效果越好。23.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加入溶质、降温、恒温蒸发溶剂都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t3时乙的溶解度是Wg,因此可以得到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二者都是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甲乙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答案】小于 加入适量甲物质(降温或恒温蒸发溶剂至少量晶体析出)饱和 等于24.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时NH4Cl的溶解度为37.2g,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NH4Cl不能完全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60时溶解度为52.2g,50gNH4Cl可以完全溶解,因此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答案】(1)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 1225. 【解析】使用天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