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 也不包含获得 西西南政法大学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并采用影 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同等学力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civil liability of damages resulting from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作 者 姓 名 李 剑 指 导 教 师 洪海林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内 容 摘 要 环境侵权行为不会等到环境法律体系构建完毕后才发生 尽管我国尚未建立起系 统 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 但环境侵权案件与日俱增 司法机关即便勉为其难亦需对其 作出处理 与其他污染因子相比 机动车引起的道路交通噪声具有鲜明的特点 它影响 区域广 受害人数多 声源具有公益性 责任主体具有模糊性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受 害人进行救济难度颇大 目前 针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的研究文献较少 理论滋养的匮乏导致法官审理该类案件的水平和能力略显不足 法律适用难点多 争议 焦点多 责任认定困难 鉴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具有普遍性 随着机动车辆不断增加 城市交通噪声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对此类案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 本文拟从现有案例入手 以民法基本原理为依据 借鉴日本等国家处理类似案件的 有益经验 对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法律规范进行扩展 提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 任的初步框架和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建议 除引言外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道路交通噪声的成因 特点及危害 剖析了北京 昆明 苏州 重庆等地4个交通噪声扰民典型案例的争议焦点 梳理了针对该类案件的理论研究现状 为本文第二 三 四部分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研究了开发商在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中的民事责任 首先 辨析了开发 商民事责任的性质 指出交通噪声并非开发商制造 开发商似不可能直接承担环境侵权 责任 其责任性质宜从合同责任方面考量 鉴于是否存在住宅声环境质量的强制性标准 对认定开发商的合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随即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进行了探 究 指出 采取安装隔声窗 封闭阳台等减噪措施 为现有法律框架下受害人向开发商 主张合同责任的主要依据 对于已经采取了减噪措施的开发商不宜再要求其承担责任 另外 在 先有房后有路 情景下 开发商不承担责任 第三部分研究了公路经营企业在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中的民事责任 首先 辨析 了受害人对公路经营企业的请求权基础 指出在该类案件中受害人的请求权基础为环境 侵权 然后 探究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笔者抛弃了 行为的违法性 这一 构成要件 并提出环境侵权损害事实以医学观察的可证明性为界限 环境标准在追究民 2 事责任时在所不问 第三 讨论了公路经营企业的责任形式 指出一般不宜直接判令采 取公路关闭或改道等形式排除危害 而应适用调和性的 部分排除侵害 责任形式 最 后 分析了公路经营企业的责任限度 指出在 先有路后有房 情景下 公路经营企业 是否承担责任因受害人迁入公害时主观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受害人明知或已经预见到有 遭受噪声污染的危险 且无正当理由而自愿 故意承受危险致害者 公路经营企业得根 据自甘冒险原则拒绝停止侵害 免除赔偿或减少赔偿额 第四部分研究了公益性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 首先 从揭示我国 国家赔偿法 的逻辑缺口入手 分析了将公益性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纳入国家赔偿 范围的原因 然后 探究了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分析了公共设施及 其设置或管理瑕疵的认定标准 第三 研究了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的救济程序 指出 因法律规定和构成要件的交叉 公共设施致害存在着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的竞合 如果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排斥某种救济形式 宜依受害人之选择 最后 讨论了噪声污染损害 的赔偿标准 指出现有赔偿标准过低 并对合理赔偿标准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展望 第五部分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结论 集中展示了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的初 步框架 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展望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并就如何进一 步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法律和标准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环境侵权 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 公共设施致害 3 abstract environmental torts will not wait until 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tort law system although china has not yet to establish an elegant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environmental tort cases increase everyday even if the judiciary must also be reluctant to deal with them compared with other pollutants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caused by motor vehicle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wide impact on the region more victims sound sources with public welfare and subjects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with ambiguity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es in the processing of trial so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give victims legal remedies under the existing legal framework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civil liability of damages resulting from road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is lack and the ability of judges to hear such cases is inadequate so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application of the laws identify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more controversial due to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problem which may further aggravate with the increase of motor vehicles is universal study on such cases has a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ases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the author learns from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to expand china s current environmental tort law system and legal norms which helps us come up with the initial civil liability framework of the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damage and proposals of improving china s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5 parts the first part has briefly described the causes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s of road traffic noise analyzed the controversy focus of 4 typical cases occurred in beijing kunming suzhou chongqing also cringed the status of theoretical study for such cases these are the basis of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second part has studied the civil liability that the developers should undertake first the author analysis the nature of civil liability of the developer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ers are impossible to undertake the environment right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because they have not made the traffic noise the responsibility nature can only carry on the consideration from the contractual liability aspect second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on th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national standards to clarify that victim s only breach under the existing legal framework is requesting the developer to taking the measures of noise reduction if the developer had already taken the measures even if has not been able basically to solve 4 the contamination concern also no longer under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if road construct after housing the developer doesn t need to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he third part has studied the civil liability that the enterprises managing toll way should undertake first the author analysis the basis of the victim s clai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victim s requests should be based on environmental torts rather than neighborhood rights second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elements of the civil liability of environment tort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aking the specificity of 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into account one of the elements of civil liability illegal acts should be abandoned and the damage should be based on medical observation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re used for the pursuit of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but not for civil liability third forms of liability have been discuss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of interest the general decree should not be taken directly to road closure or diversion but should apply to conciliatory forms of liability last the extent of the highway enterprises obligation is analyzed if housing built after road the enterprises responsibility depends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victim s subjective if the victim knew or foresaw the risk of noise pollution but is still voluntary intentional to bear the risk the enterprises can refuse to rule out abuse remove or reduce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assumption of risk the fourth part has studied the compensation liability that the state should undertake first starting from the logic gap of state compensation law the author analysis why the damages resulting from toll free road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the scope of state compensation second identifying standards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set or management flaws were discussed third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cross cutting if the law doesn t specify the form of relief victims should choos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r civil damages las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noting that the current standard of compensation is too low and gives out prospects of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standard the fifth part has summarized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article showed the initial framework of civil liability for damages resulting from road traffic noise cited the innovative point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article 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s of improving china s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torts noise pollution traffic noise damages resulting from public facilities 1 目 录 引 言言 1 一 概述一 概述 3 一 道路交通噪声及其污染损害 3 二 道路交通噪声扰民典型案例述评 4 1 先有路后有房 案例述评 4 2 先有房后有路 案例述评 6 三 研究现状 8 二 开发商的民事责任二 开发商的民事责任 9 一 开发商民事责任的性质 9 1 违约责任 9 2 侵权责任 11 二 住宅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12 1 声环境质量标准 12 2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和 住宅设计规范 13 三 开发商民事责任的限度 14 1 留出与道路的间隔距离 15 2 采取安装隔声窗 封闭阳台等减噪措施 15 三 公路经营企业的民事责任三 公路经营企业的民事责任 17 一 对公路经营企业的请求权基础 17 1 环境侵权 17 2 不可量物侵害及相邻关系 18 二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20 1 侵权行为的违法性 20 2 受害者的受忍限度 22 三 公路经营企业的责任形式 24 1 排除危害 24 2 赔偿损失 26 四 公路经营企业民事责任的限度 28 1 主动接近危险的责任减免 28 2 共同侵权的责任分担 29 四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四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 31 一 国家赔偿法的逻辑缺口 31 2 二 公共设施致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33 1 公共设施界说 33 2 设置或管理瑕疵的推定 34 三 公共设施致害的救济程序 35 四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失的赔偿标准 37 五 结论与展望五 结论与展望 39 一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初步框架 40 二 主要创新点 41 三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2 四 立法建议 4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4 致致 谢谢 48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1 引 言 在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 我国并未能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 先污染 后治理 的老路 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并未根本改变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 我国环境污染纠纷以年均 20 以上的速度递增 因之引起的群众集访 越级上访事件时 有发生 环境污染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 环境保护逐步 上升为重大战略和国家意志 理论界和实务界亦就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环境纠纷 开展了研究和探讨 贵州 江苏 云南等地人民法院还设立了专门的环境法庭1 但总 体上看 成熟一个制定一个 的立法思路使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 完善的环境法律体 系 环境立法膨胀但不具备可操作性 重行政规制轻民法调整 环境司法制度供给严重 不足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及其救济制度日益受到民法学者的关注 在各类污染因子中 噪声因其无孔不入 无处不在 对人们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干 扰最直接 最广泛 已成为人们最为厌恶的污染因子之一 据统计 关于噪声污染的投 诉占环保部门受理的环境污染投诉总量的 40 以上 噪声属于感觉性公害 不会像污水 废气 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一样在环境中累积和迁移 具有与其它公害不同的特点 在防 治上难度更大 按照声源的不同 噪声分为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交通噪声和社会 生活噪声 与其他 3 类噪声相比 交通噪声污染的声源具有公益性 责任主体具有模糊 性 难以采取禁止性措施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受害人进行救济难度更大 交通噪声又 可以分为公路 城市轨道交通 铁路 航空 船舶等噪声 其发声原理 噪声强度 影 响范围等各有特点 其中以机动车引起的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区域最广 人数最多 虽然目前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综合性研究文献与日俱增 但关于道路交通噪声 污染损害民事责任的针对性研究文献较少 且主要为对个案审理的述评 缺乏深入 系 统的研究 理论滋养的匮乏导致法官审理该类案件的水平和能力不足 法律适用难点多 争议焦点多 责任认定困难 制约着环境司法保护的进程 本文拟从案例入手 以民法 基本原理为依据 借鉴日本等国家处理类似案件的有益经验 对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法律 1 据报道 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 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于 2007 年 11 月 20 日成立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于 2008 年 5 月 8 日成立 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 于 2008 年 12 月 11 日成立 参见刘晓星 环保法庭门庭冷落为哪般 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建议加强环境司法 保护 中国环境报 2009 年 3 月 13 日 第 3 版 西南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2 规范进行扩展 提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的初步框架 文章按照分类研究的 思路 阐明 先有路后有房 和 先有房后有路 两种情景下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 任主体 责任性质 责任形式 责任限度等若干基本问题 以期对我国道路交通噪声扰 民案件的审理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研究有所助益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环境 法律体系的立法建议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3 一 概述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路网密度日益增大 交通流量增长迅速 道路交通噪声 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2 2007 年北京市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高速路两侧建 筑 100 受到噪声污染 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的受污染比例为 91 1 次干道两侧建筑 的污染状况稍轻 但也达到了 85 5 3 道路两侧居民对交通噪声污染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由此引起的维权诉讼案件屡屡见诸报端 由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具有普遍性 随着 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加 交通噪声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对该类案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道路交通噪声及其污染损害 道路交通噪声指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其成因包括 3 个方面 一是车辆自身噪声 包括发动机噪声 进排气噪声 传动噪声及车辆震动噪 声等 二是车轮滚动时轮胎与地面接触 摩擦产生的噪声 三是鸣笛噪声 随着汽车 制造技术的进步 发动机噪声已越来越小 车辆减震性能也不断提高 车辆自身噪声得 到了一定的控制 鸣笛噪声可通过禁鸣等交通管制措施进行控制 而车轮与路面接触 摩擦产生的噪声与载重 车速 车流量 轮胎表面状况及路面特征等关系密切 控制难 度较大 一般来说 载重量越大 车速越快 噪声越大 新轮胎噪声小 旧轮胎噪声大 沥青混凝土路面噪声小 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大4 与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相比 道路交通噪声具有如下特点 1 声源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是众多车辆瞬时通行时噪声叠加的结果 2 沿道路网 分布 主要影响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及建筑物 3 噪声强度大 在高层建筑 物鳞次栉比的城市中 噪声来回反射 显得更加吵闹 4 以中低频噪声为主 随距 2 本文所称 道路 与公路系同义词 包括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城市快速路 城市主干道 城市次干道等 不包括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等 3 参见夏命群 北京市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调查结果发布 搜狐网 2007 年 5 月 25 日 4 祝海燕 曹宝贵 公路噪声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4 期 第 33 页 西南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4 离增加的衰减量少 具有不易被吸收 较难治理的特点 5 伴随道路服役期的始终 影响具有长期性 随着道路服务年龄的增长 路况变差 污染会愈加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已成为城市生活中无形 的暴力 道路交通噪声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 损害听力 强噪声可以引 起耳鸣 耳痛 听力损伤 高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 2 损害视力 长期处于噪 声环境中易发生眼疲劳 眼痛 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3 影响睡眠 噪声 使人难以入睡 久而久之会罹患神经衰弱 人在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 活跃状 态 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 4 影响生理健康 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 功能紊乱 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 心率改变 心脏病加剧 噪声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 神经系统 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 条件反射异常 药物治疗疗效很差 脱离 噪声环境时会明显好转 5 影响心理健康 70 分贝以上的噪声会使人神经紧张 心 情烦躁 思维紊乱 注意力不易集中 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 二 道路交通噪声扰民典型案例述评 据不完全统计 继我国第一起道路交通噪声扰民案件 孙某诉北京市综合投资公 司交通噪声污染损害赔偿案以来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成都 昆明 苏州 广州 济南等城市先后出现同类案件 20 余起 最近的一起系 2009 年 4 月重庆市兰花村 32 户 居民诉成渝高速公路公司交通噪声扰民案 该案已于 2009 年 7 月审结5 纵观现有道路 交通噪声扰民案件的文献资料 其情景不外乎 先有路后有房 和 先有房后有路 两 类 下面各举 2 例并作简要评析 1 先有路后有房 案例述评 案例一 孙某诉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交通噪声污染损害赔偿案6 基本案情 1999 年 11 月 孙某因拆迁被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 第一被告 安置到六里桥小区 系第一 被告建设 居住 该小区临近高速公路 噪声污染严重 孙某诉至人民法院 请求判决 5 参见李澜 成渝高速噪音吵得睡不着 32 户居民获赔 11 52 万 重庆晨报 2009 年 7 月 3 日 第 28 版 这也 是继 2007 年 11 月兰花村 58 户居民起诉成渝高速公路获得赔偿后的第二次胜诉 参见李澜 高速公路噪声污染 58 户居民获赔 20 万 重庆晨报 2008 年 1 月 31 日 第 22 版 6 参见周珂 中国第一起交通噪声污染损害赔偿案评析 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网 http www clapv org new fil e 20031107155719 1068191839 pdf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5 第一被告和首都公路发展公司 第二被告 采取措施将住宅噪声降到国家标准限值以下 赔偿噪声扰民补偿费 60 元 月 一审法院判决 第一被告为原告安装隔声窗 将噪声降 到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限值以下 赔偿噪声扰民补偿费 50 元 月 第一被告负担 40 元 月 第二被告负担 10 元 月 至安装隔声窗之日止 二审法院判决 第一被告为 原告安装双层隔声窗 将室内噪声降至昼间 60 分贝 夜间 45 分贝以下 赔偿噪声扰民 补补偿费 60 元 月 第一被告负担 50 元 月 第二被告负担 10 元 月 至安装隔声窗之 日止 鉴于隔声措施会影响通风 第一被告一次性补偿原告 3000 元 该案系我国第一起交通噪声污染损害赔偿案件 曾在实务界和学术界引起较大反 响 判决后与原告同一小区的王某 陈某 张某 姚某等亦先后诉至人民法院 要求第 一被告 第二被告赔偿损失 均获支持7 该案的争议焦点为责任主体 开发商坚持认 为所建房屋已履行了规划 国土 建设 环保等手续 设计时已考虑了公路的影响 通 过了建设工程质量验收 自己没有过错 噪声污染由过往车辆造成 与房屋质量无关 自己不是环境侵权行为的加害主体 不应承担责任 公路经营企业则认为建路在前 建 房在后 现有车流量尚未超过设计流量 没有因未尽管理义务而致交通噪声增加的情形 对噪声污染没有过错 第一被告没有对建设环境进行评估 在已有公路一侧建设敏感建 筑物 导致了噪声污染后果 应承担责任 人民法院认为建楼规划手续完备并不能免除 噪声污染防治责任 公路经营企业亦有义务治理噪声污染 案例二 昆明苏某诉官房土地房屋开发公司住宅噪声超标案8 基本案情 2002 年 10 月 苏某购买了云南官方土地房屋开发公司开发的金康园小区现房 入住后发现交通 噪声污染严重 遂以标的物存在重大质量瑕疵为由诉至人民法院 请求判决解除购房合 同 返还购房款 交易税费及利息 支付噪声监测费 违约金 一审法院判决 解除购 房合同 被告返还购房款及交易税费 支付噪声监测费 二审法院认为房屋噪声超标问 题可进一步治理解决 原审被告不存在根本性违约 原判事实清楚 但适用法律错误 判决 撤销一审判决 驳回原审原告的诉讼请求 7 参见范跃如 全国首例公路噪声污染案评析 中国法院网 http www chinacourt org html article 200205 21 3414 shtml 2002 年 5 月 21 日 颜斐 首例状告高速公路噪音污染案 52 户北京居民胜诉 新华网 http news xi 2002 年 6 月 19 日 钱昊平 居民首次打赢高速路噪音 官司 124 家受害户获赔 新浪网 2002 年 10 月 21 日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2 二中民终字第 8954 号民事判决书 工学网 articleid 20170 2006 年 9 月 24 日 8 参见蒋文军 论开发商在商品房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中的民事责任 基于三个司法判例展开的分析 王利明主 编 判解研究 2005 年第 1 辑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第 138 页 西南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6 该案是道路交通噪声扰民案件中较罕见 较典型的合同之诉 受害人并不诉求开发 商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 而是以标的物存在重大质量瑕疵为由诉求解除合同 该案 的争议焦点为责任限度 开发商认为只要建楼手续齐备就说明完全履行了防噪义务 不 应再承担责任 受害人则认为开发商应当确保住宅噪声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只要噪声超 标就应认定被告未完全履行其义务 这种 唯超标论 在司法实践中有一定市场 一审 法院亦持 开发商的责任限度为住宅声环境质量达标 的立场 二审法院在一定程度上 摆脱了这种观点的束缚 认为开发商在建筑设计 平面规划 防噪设施上已采取了相应 措施 被上诉人关于上诉人未采取防噪措施的主张不能成立 2 先有房后有路 案例述评 案例三 苏州吴某诉苏嘉杭高速公路公司交通噪声扰民案9 基本案情 吴某于 1999 年 6 月入住苏州市东港新村 苏嘉杭高速公路于 2002 年 12 月建成通车后对其造成噪声 污染 吴某诉至人民法院 请求判决苏嘉杭高速公路公司采取措施将噪声降到国家标准 限值以下 赔偿噪声扰民补偿费 80 元 月 经环保部门监测 该住宅所处区域环境噪声 超过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中 2 类区域 居住文教区 限值 法院审理查明 原告 出具的监测结果无印章 无评价结论 不符合证据要求 经行使释明权 原告申请环境 噪声司法鉴定 当地环境科学学会称 因苏嘉杭高速公路与位于其下方的东环路平行 要进行鉴定须暂时封闭其中一条道路 法院行使释明权 告知原告应追加东环路管理单 位为被告 但原告不申请追加 法院以原告举证不能为由驳回起诉 该案对如何认识声环境标准在交通噪声扰民案件中的作用具有典型性 在 先有房 后有路 情景下 原被告双方对环境标准究竟处于何种地位争议较大 公路经营企业着 重强调环境噪声是否超标 无超标则无须承担责任 受害人则强调客观存在的污染损害 希望获得赔偿 人民法院多持折衷态度 若公路经营企业尚未采取降噪措施 人民法院 一般判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并赔偿损失 如北京某工厂宿舍居民诉五环路噪声扰民案10等 若公路经营企业已采取降噪措施且声环境已达标 人民法院一般不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 9 参见鲁勋 高速路噪音扰民案遭遇举证难 新浪网 2 005 年 7 月 13 日 王松 林诚 状告高速路噪音污染 老翁举证不能败诉 中国法院网 http www chinacourt org public detail php id 169556 2005 年 7 月 15 日 10 参见李思 北京五环路 111 户居民领到 33 3 万元噪音补偿款 中国法院 http www chinacourt org public detail php id 256585 2007 年 7 月 13 日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7 求 如天津赵某诉高速公路公司交通噪声扰民案11等 但实际上建房在先 修路在后 即便达标的交通噪声也会造成污染损害 按照 有损害必有救济 原则 受害人理应获 得赔偿 本案中人民法院耽溺于查明环境噪声是否超标 消极查明是否存在污染损害值 得商榷 案例四 重庆兰花村居民诉成渝高速公路公司交通噪声扰民案12 基本案情 成渝 高速公路于 1995 年 9 月 25 日通车后给九龙坡区兰花村居民造成严重噪声污染 2007 年 11 月 27 日 兰花村 58 户居民诉至人民法院 请求判决赔偿噪声污染损失费 100 元 户 月 赔偿期间为 1995 年 9 月 25 日至 2007 年 3 月 31 日 共 138 个月计 13800 元 户 法院判决 被告赔付原告噪声污染损失费 80 元 户 月 赔偿期间为 2004 年 2 月 26 日至 2007 年 11 月 7 日 共 45 个月计 3600 元 户 2009 年 4 月 22 日 兰花村另 32 户居民亦诉至人民法院 请求判决赔偿噪声污染损失费 100 元 人 月 赔偿期间为正式 通车次月起至原告居住地环境噪声达标日止 法院判决 参照之前 58 户居民赔偿标准 被告赔偿原告噪声污染损失费 3600 元 户 该案系重庆市第一起道路交通噪声扰民案 其争议焦点为赔偿标准 58 户居民要求 从公路通车之日起计算损失 而被告认为按照 环境保护法 的规定 环境损害赔偿诉 讼时效为 3 年 法院则认为 因 58 户居民曾于 2004 年 2 月 26 日向被告提出过赔偿请 求 诉讼时效中断 原被告双方曾于 2007 年 11 月 7 日达成污染整治协议 故此后被告 不应再赔偿损失 因此赔偿期间为 2004 年 2 月 26 日至 2007 年 11 月 7 日 笔者以为 法院对赔偿期间的确定着实令人费解 2004 年 11 月 26 日之前的时段为何进入时效期间 不得而知 另 32 户居民主张按人数计算赔偿金额 而被告坚持按户数赔偿 赔偿期间 为正式通车次月起至原告居住地环境噪声达标日止 实际上包含了对将来损害的赔偿请 求 而被告坚持只给予一次性赔偿 法院没有考虑原告对将来损害的赔偿请求和本案的 具体情况 而是顾忌如果提高赔偿标准前 58 户居民可能重新起诉 因而简单参照前标 准判决赔偿 3600 元 户 11 参见孙启明 刘虹 高速公路太吵 村民索赔三万 今晚报 2008 年 9 月 27 日 第 16 版 12 同前引 5 西南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8 三 研究现状 目前 关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赔偿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 刘湘13 李俊峰14曾 分别对大秦铁路西疏解工程噪声扰民案进行了分析 他们都认识到将 超过国家规定的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作为认定噪声污染的前提不妥 但未勇敢地予以抛弃 而是提出折 衷的处理办法 如 以声环境质量标准为前提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客观公正地评价和 认定环境噪声污染 或者将超标噪声造成的损害定义为 噪声污染损害 将达标噪 声造成的损害定义为 噪声损害 受害人可选择恰当的诉由维权 周珂15 范跃如16分 别对前述案例一进行了分析 并在公路经营企业责任的认定上发生了分歧 前者认为公 路经营企业没有过错 不应承担责任 后者认为公路经营企业应承担环境侵权责任 范 娟17对北京通惠家园交通噪声污染损害赔偿案进行了分析 认为开发商 公路经营企业 均可通过证明自己未 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 而免责 这些评析提出的部 分观点值得商榷 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蒋文军18于 2005 年发表的 论开发商 在商品房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中的民事责任 基于三个司法判例展开的分析 首次系统 深入地阐述了 先有路后有房 情景下开发商的民事责任问题 但对 先有房后有路 情景和其他责任主体的责任问题未作探讨 本文第二部分基本采纳了他的观点 但扬弃 了其不当之处 冷罗生19所著 日本公害诉讼理论与案例评析 详述了日本法院对公路 铁路 机场等交通噪声扰民案件的处理情况 对我国处理类似案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总之 司法实践中已出现道路交通噪声扰民诉讼案例 学者对其研究尚不深入 司 法处理中一些重要问题尚存争议 笔者拟以上述案例为突破口 就 先有路后有房 和 先有房后有路 两种情景下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的责任主体 责任性质 责任形式 责任限度等系列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3 参见刘湘 噪声污染损害赔偿中污染程度的认定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3 4 期 合刊 第 18 页 14 参见李俊峰 噪声损害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 张梓太主编 环境纠纷处理前沿问题研究 中日韩学者 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第 131 页 15 周珂 前引 6 16 范跃如 前引 7 17 参见范娟 通惠家园小区噪声案评析 法律快车网 html 2006 年 10 月 26 日 18 蒋文军 前引 8 19 冷罗生 日本公害诉讼理论与案例评析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9 二 开发商的民事责任 开发商的民事责任在 先有路后有房 和 先有房后有路 情景下各不相同 其中 先有房后有路 情景下的民事责任较简单 而 先有路后有房 情景下的民事责任略 显复杂 司法实践中涉及的案件几乎属于该类情形 该情形可简单描述为 购房者与开 发商签订购房合同时 对商品房造成交通噪声污染的城市道路已存在 购房者入住后发 现受到交通噪声污染 因而诉至人民法院 请求解除购房合同 或判决开发商赔偿损失 或判决开发商采取加装隔声窗 修建隔声墙等补救措施 笔者先对该情景下开发商的民 事责任进行探讨 一 开发商民事责任的性质 在司法实践中 该类案件的多数受害人选择侵权之诉 即告诉开发商侵犯其环境安 宁权 且得到了部分人民法院的支持 在交通噪声污染扰民案件中 噪声并非开发商制 造 开发商没有实施加害和侵权行为 不可能承担直接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 那么 开 发商是否可能承担违约责任呢 在案例二中 苏某正是以商品房存在重大质量瑕疵致使 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为由对开发商提起了解除合同的违约之诉 笔者先对该情景下开发商 民事责任的性质作一探析 1 违约责任 若购房合同对房屋声环境质量标准作了约定 买受人入住后发现声环境质量未达到 要求 开发商无疑将承担违约责任 目前已见作出该种约定的报道20 然而目前被普遍 采用的 由工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商品房买卖格式合同并未规定待售商品房的 声环境质量标准 这是阻却买受人向开发商主张合同责任的门槛21 但只要法律法规或 标准对商品房的声环境质量标准作了强制性规定 而开发商出售的商品房不符合这些规 定 其仍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这与英美合同法上的 默示条款 异曲同工 我国法律 20 据报道 北京何某在在签订购房合同时明确约定 入住时 开发商应提供噪声监测报告 且噪声应符合国家标 准 参见雅虎网 2004 年 9 月 30 日 21 据报道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 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明示所销售住 宅的建筑隔声情况及所在地声环境状况 北京市 2008 年还制定了新的商品房买卖格式合同 要求开发商在销售 时向购房人明示房屋的声环境状况 参见马昌博 北京样本 噪声治理的现实与远景 南方周末 2008 年 5 月 15 日 第 c17 版 西南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10 虽没有明确提出默示条款的概念 但 合同法 规定了实质上的默示条款制度 如 合 同法 第 60 62 92 125 154 条等 案例二中 苏某提起的违约之诉显然得到了一 审 二审人民法院的认同 虽然二审人民法院驳回了苏某的诉讼请求 但其判决理由为 房屋噪声超标的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治理予以解决 上诉人不存在根本性违约 可 见二审人民法院仍将该案定性为违约之诉 只是违约程度不足以解除合同 传统民法上严格区分违约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 违约责任是一种过错责任 瑕疵担 保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 但我国 1999 年颁布的新 合同法 将违约责任规定为无过 错责任 第 107 条 这使得违约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的原则性区别消失 虽然 合同 法 规定了出卖人的瑕疵担保义务 第 150 153 169 条 但未对违反瑕疵担保义务 的后果作特别规定 仍然是承担违约责任 第 155 条 因此 有学者认为 合同法 规定的瑕疵担保义务没有法律价值22 笔者不赞同该种观点 虽然无过错的违约责任降 低了瑕疵担保责任的独立性 但其与违约责任相比仍有不同之处 1 瑕疵担保责任以 买受人的瑕疵通知义务为要件 违约责任无此要求 2 须在质量异议期间内作出通知 超此期间瑕疵担保责任不成立 而违约责任则无此要求 3 在瑕疵担保责任场合 因 买受人的善 恶意而改变效果 而一般的违约责任买受人过错仅影响赔偿范围23 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1 标的物存在瑕疵 2 瑕疵在交付 或风险 转移 时仍存在 3 在订约或交付标的物时买受人对瑕疵不知晓或不应当知晓 4 买受人在合理期限内将瑕疵通知出卖人 有专家指出 先有路后有房 情景下 开发 商不应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因为开发商在出售或交付商品房时 房屋附近的公路是一目 了然的 即使噪声超标属于商品房的质量瑕疵 该种瑕疵也显而易见24 笔者认为该种 观点值得商榷 房屋附近存在公路与住宅噪声超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事实 公 路一目了然并不等同于住宅噪声超标显而易见 不长期在室内居住 体验或使用专门仪 器测量 仅凭短暂观察和主观感受是无法确切知晓噪声污染严重的事实的 开发商应否 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仍主要取决于噪声超标是否属于质量瑕疵 即是否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单元 第四章第二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说课稿(苏教版)
-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A(3a-3c)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
- 活动4 规范使用家用电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粤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粤教版(劳动与技术)
-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续签合同
- 2.1.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教学设计(2)-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新版)济南版
- 第一课 进入奇妙的LOGO世界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六年级下册川教版
- 足球脚内侧踢球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活动总结
- 中医考试题及答案语音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踝关节骨折的护理查房
-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医院定向委托培养合同10篇
- 青梅种植管理技术
- TBIE004-2023通孔回流焊接技术规范
- 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6.去外婆家》教案设计
- 员工手册简单版本
- T-CACM 1275-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症)
- 美术作品与客观世界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 腰椎管狭窄中医护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