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标准农田建设技 术 规 程 汇 编四川省农业厅二OO八年十二月1四川省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程汇编四川省农业厅二OO八年十二月64目 录第一部份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1 范围(2)2 规范性引用文件(2)3 术语(2)4 粮田类型划分(3)5 稻田耕地类型粮田建设标准(3)6 旱地耕地类型粮田建设标准(13)第二部份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试行)第一章 总则(25)第二章 规划设计(26)第三章 质量标准(36)第四章 施工技术(37)第五章 改后利用(41)第六章 后续工作(42)第三部份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试行)第一章 总则(44)第二章 建设标准(46)第三章 工程规划(47)第四章 工程设计(52)第五章 施工技术(54)第六章 配套措施(59)第七章 工程量概算(60)第八章 检查验收(61)DB/T 846-2008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田和旱地中高产粮田建设的等级划分依据。本标准适用于高产和中产粮田建设等级的确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1995 无公害生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101996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SL1909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 术语3.1粮田建设 grain field constructionDB/T 846-2008对以生产粮食为主的耕地,针对制约土地生产力提高的障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造以提高生产能力的活动。3.2基础设施 basic supporting facilitiesDB/T 846-2008为保障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所必需的田间工程设施,通常包括改土工程、培肥工程、田间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内容。3.3生产能力 productivity of cultivated land此处指耕地生产能力,即在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耕地年生产同一种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潜力。3.4土壤肥力 fertility of soil土壤供应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高低表现在稳、匀、足、适满足作物水分和养分需求的程度。3.5生产管理 agricultural producing management农业生产管理者或经营者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4 粮田类型划分在本标准中,仅对高、中产粮田的耕地类型进行划分,其中13级为高产粮田,47级为中产粮田。4.1 稻田耕地类型夏作种植水稻,冬季种植小麦、油菜、蔬菜、豆类、饲料等作物或休闲的耕地。4.2 旱地耕地类型全年旱作,夏作以种植玉米、薯类为主,冬作种植小麦、油菜、蔬菜、饲料等作物为主的耕地。5 稻田耕地类型粮田建设标准5.1 稻田基础设施标准等级划分指标稻田基础设施标准等级划分指标见表1:DB/T 846-2008表1 稻田基础设施标准等级划分指标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水利条件水源条件有充足的水源、完善的保灌设施,无水源短缺矛盾。有较充足的水源、完善的保灌设施,基本能保证灌溉用水。有一定水源,靠动力提水及蓄积天然雨水基本保证灌溉水源。水源不足,主要依靠天然雨水作灌溉水源。P=75%灌溉保证率95%85%95%75%85%65%75%5565%排水条件有良好完善的排水设施,能保证排水要求。有一定的排水设施,能基本满足排水要求。有排水设施但不健全,靠人工土沟排水或串排。排水设施较差,以自然地形串排为主。田间输水损失15015012012090906060300.2hm2。沟、路较配套,田块较为方正,可随势弯曲,田埂结实,土层较为深厚,田块面积0.130.2hm2。沟、路配套不完善,田块根据地形依势成形,土层相对较浅,田块面积多在0.070.13 hm2。沟、路配套差,田块形状差异较大,尖角交叉,耕层较浅,田块面积80%6080%4060%142501275011250975090008250年水稻产量kg/hm290008250750067506000年小麦产量kg/hm252504500375030002250注:年粮食总产量水平为必备条件。DB/T 846-20085.3 稻田肥力标准等级划分指标稻田肥力标准等级划分指标见表3:表3 稻田肥力标准等级划分指标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地形部位开阔的河流冲积平原,河流阶地,宽谷盆地,平坝,冲沟下部,村镇附近老熟化稻田。冲沟下部出口,山间盆地及沉积平原,河流宽谷阶地,缓丘坡麓。冲沟中下部,低丘坡麓较低处。山区丘陵谷地,近代河床低阶地,丘陵山地坡中、下部。丘陵山地坡中部,沿湖低阶地,山谷谷底。山间峡谷,丘陵低洼处小山冲,山垄上部,封闭洼地,丘陵坡地中、上部。DB/T 846-2008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成土母质河流冲积物,河湖相沉积物,厚层坡积物。湖盆沉积物,河床冲积物,厚层坡积物。坡积物,湖盆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山垄冲、沉积物,山麓薄层坡积物,母岩风化残、坡积物,近代河流冲、沉积物。土层水分特征A-P-W-CA-P-W-C、A-P-W-GA-P-W-CA-P-C、A-P-G-C潴育型。潴育、深位潜育型。淹育、表潜、潴育侧渗、深位潜育型。淹育、表潜、中位潜育、侧渗型。淹育、中位潜育、侧渗型。土体厚度cm806050DB/T 846-2008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 g/kg25201510全N g/kg2.01.51.21.00.75全P g/kg1.00.80.70.5有效P mg/kg403020105有效K mg/kg20015010050pH(1:5)6.57.56.07.55.56或7.588.0耕层厚度 cm201815耕层质地(国际制)砂壤粘土至粉砂粘壤土。粉砂壤土至砂粘土。壤土至壤粘土。氧化还原层cm30252015障碍层次80cm内无障碍层。60cm内可能出现障碍层。50cm可能出现障碍层。微量元素状况基本不缺。少量缺乏。部分缺乏。DB/T 846-2008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灌溉水质状况完全无污染。基本无污染。有轻度污染,但无重金属及有机物类污染。冬季地下水位cm70607050604050注:1、障碍层指粗沙层、砾石层、粘盘层、盐积层、砂姜层(钙积层)、铁盘层、白浆(土)层等;2、土层水分特征、有机质、耕层厚度、耕层质地为必备条件。5.4 稻田生产管理标准等级划分指标稻田生产管理标准等级划分指标见表4:DB/T 846-2008表4 稻田生产管理标准等级划分指标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优良品种各季作物均完全配套优良品种。稻季完全为优良品种。稻季基本为优良品种。稻季部分为优良品种。平衡施肥测土施肥推广率100%。测土施肥推广率80%。测土施肥推广率70%。测土施肥推广率60%。秸秆还田量kg/hm2a450030004500150030009070905070150090015006009004506002015201215101271057田间道路配套好良好较好一般注:地块坡度、土体厚度、抗旱能力为必备条件。6.2 旱地生产能力标准等级划分指标旱地生产能力标准等级划分指标见表6:DB/T 846-2008表6 旱地生产能力标准等级划分指标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熟 制一年三熟一年二熟主要种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年产量水平kg/hm2玉米5400510048004200360030002700小麦4500435042003900330030002400甘薯36003300300027002400年粮食总产量水平 kg/hm213500127501200010800960084007500注:1、年粮食总产量水平为必备条件;2、甘薯按5折1计算粮食产量。DB/T 846-20086.3 旱地肥力标准等级划分指标旱地肥力标准等级划分指标见表7:表7 旱地肥力标准等级划分指标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地形部位较开阔的峰间平原或沿江、河的中、低阶地、盆谷坡积开阔平坝地及冲沟上部坡积一台土。低丘宽谷地貌,地势平坦,有水源保证时易于改造成稻田。沿江、沿河高阶地,盆谷平坝地,丘陵低山中下部及坡麓平坦地,低山缓坡地,地面有一定坡度。低山丘陵的岗地顶部、上中部坡面,山间盆谷高台地,中低山台地,山麓及坡腰平缓坡地。成土母质红、黄壤老洪、冲积物为主,少数坡积物,土层较深厚。老洪、冲积物,少数坡积物,第四纪红色粘土。第四纪红色粘土为主,少量的坡、残积物。DB/T 846-2008续表7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成土母质紫色土以砂、泥页岩互层风化的冲积、坡积物为主,土壤中粘粒和粉砂含量适中,质地以壤土和重壤为主,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泥页岩或砂、泥页岩夹层(厚层泥、页岩夹薄层砂岩)的石灰性风化物和中性风化物为主,质地粗细适中。砂、泥页岩或砂、泥页岩夹层(厚层砂岩夹薄层泥页岩)酸性风化物为主,少部分发育在石灰性和中性风化物上。石灰(岩)土无砾石层,坡积物较深厚无砾石层,中层或厚层坡积物,裂隙沉积物无砾石层或少砾石(10%30%),中层坡残积、冲积物,缝隙沉积物DB/T 846-2008续表7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剖面构型A-B-CA-B-C、A-B-CbA-B-Cb、A-B-CA-Bc-C、 A-B-C、A-B-BcA-C、A-B-C、A-Bc-C、A-B-BcA-C、A-Cb、A-Bc、A-B-Bc、A-Bc-C土体厚度(cm)806050耕层厚度(cm)201815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 g/kg20.015.012.010全N g/kg2.01.51.00.75有效P mg/kg4020105有效K mg/kg20015010050pH(1:5)6.57.55.56.0或7.58.05.05.5或8.08.5DB/T 846-2008续表7耕层土壤理化性状耕层质地(国际制)砂壤粘土至粉砂砂粘壤土。粉砂壤土至砂粘土。壤土至壤粘土。砂壤土至粉砂粘土。障碍层次无。50cm内不出现障碍层次。40cm内不出现障碍层次。微量元素状况基本不缺。少量缺乏。部分缺乏。土壤污染状况无土壤污染。基本无土壤污染。有轻度土壤污染,但无重金属及有机物类污染。注:土体厚度、耕层厚度、有机质为必备条件。6.4 旱地生产管理标准等级划分指标旱地生产管理标准等级划分指标见表8:DB/T 846-2008表8 旱地生产管理标准等级划分指标项 目等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优良品种普及各季作物均完全配套优良品种。夏作完全为优良品种,冬作部分为优良品种。夏作完全为优良品种。夏作基本为优良品种。平衡施肥测土施肥推广率达100。测土施肥推广率 80。测土施肥推广率 70。测土施肥推广率 60。秸秆还田量kg/hm2a45003000450015003000907090507050注:平衡施肥、新技术配套为必备条件。DB/T 846-2008附录1 土壤剖面构型说明1.1 A 耕作层1.2 B 淀积层1.3 Bc淀积母质层1.4 C母质层1.5 Cb母质淀积母质层1.6 G潜育层1.7 P 犁底层1.8 W淋溶漂洗层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参附表:附表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表质 地 名 称粘 粒(0.002mm)%粉 砂(0.05-0.002mm)%砂 粒(0.05-2mm)%1.砂土015015851002.砂壤土01504555853.壤土015354545554.粉砂壤土 015451000405.砂粘壤土152503055856.粘壤土 1525204530557.粉砂粘壤土152545850408.砂粘土254502055759.壤粘土2545045105510.粉砂粘土2545457503011.粘土456505505512.重粘土65100035035_川农厅发1999第130号关于印发四川省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技术规程的通知各市、地、州、县农业(农牧)局: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为了规范我省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建设标准,保证建设质量,节约工程投资,我厅商请省级有关部门制定了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试行)、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试行),作为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粮食自给工程、生态环境重点建设等项目的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的规划论证、工程施工、检查验收依据和标准。现将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试行)、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在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厅土肥处。 附件1: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试行) 附件2: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试行)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四日主题词:土壤 改造 技术规程 通知抄 送:省计委、省财政厅农发办、省以工代赈办公室准印号:川府办文登第114号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试 行)四川省农业厅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试 行)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改造中低产田的指导方针与总目标: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立足提高耕地质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以发展粮食为主,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应量为目标。逐步将改造区建设成为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开发区,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区,成为省内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 第2条 集中成片地改造,以水利工程灌区、小流域或集流区为单位,集中成片地规划,分期分批集中成片地改造。以发挥改造项目的总体功能和效益。 第3条 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或分期治理,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使改造区逐步建成基本控制水土流失,旱涝保收,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能源、物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区。 第4条 以工程措施为主,实行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综合改造,既改形又改质,工程设施要具有科学性、现代性和长期性。既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又不能因循守旧、修修补补。凡是经过改造的地方,既要提高耕地质量,又要使农田外部环境和地理面貌有较大改观。 第5条 改造措施与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农田工程与蓄水保土措施相结合,改造、利用、培肥相结合,既改善生产条件,又抓耕地的深度开发与高产栽培,真正做到良田、良壤、良种、良制、良法“五良”配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兼顾,使之真正成为优质量、低能耗、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基本农田。第二章 规 划 设 计 第6条 改造中低产田,搞好规划至关重要,它是确定项目目标,改造措施和工作设计、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项目实施的指南。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充分发挥项目的总体功能,显示单项措施的综合效应,才能费省效宏,避免浪费,使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情。 第7条 改造中低产田规划,实行领导、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室外勘察,调查研究和室内资料分析相结合;充分应用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成果。改造面积大的项目,要运用万分之一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根据地形、地貌、水系,水利工程及灌溉渠系,先在图上规划,确定土地利用及其改造措施分区,田间灌排渠系布局。再经实地勘察、座谈访问予以补充修正。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办法,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比较论证后定案。 第8条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 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土壤、水利、劳力、经济条件,因土种植、因土改良,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改造途径。 8.1 有灌溉水源保证的冬水田、下湿田应改成两熟或三熟田,扩大复种,提高复种指数。 8.2 水源不足或一时难以排干的冬水田,大力推广半旱式耕作,“稻、萍、鱼”综合利用和半旱式稻麦(油、豆)免耕连作。 8.3 有水源保证,地面坡度小,土层深厚的旱地,改成水旱轮作田。 8.4 房前屋后的遮阴田、鸡口田或低洼、易涝,难于排干的低产田,发展经济林木或养鱼、种藕。 第9条 水利设施规划。 主要是建设完善田间排灌渠系,调节控制土壤水份,消除串灌串排。 9.1 田间排灌渠系的布局,要根据地形、地势、溪河、灌渠情况,本着控制面积大,工程量小,占地少,投资省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原有沟渠,尽量端直,尽量不要或少跨沟渠、公路和其它建筑物。 9.1.1 平坝区田间排灌渠系一般应与灌渠、溪河垂直布置,排渠、灌渠间隔平行排列,形成“非”字形排水模式。距溪河较远时,主排水渠应布于低漕处。 9.1.2 丘陵沟谷田,田间排灌渠系随山势、沟谷布置,大湾随弯、小湾取直或分段取直。主排水沟应布于积雨面积大的一侧。沟渠尽可能傍山而行,少占或不占好田好地,且可减少工程材料。 9.1.3 田间农毛灌渠道走向位置要高,自流灌溉面积大,渠底低于田面,以利灌排两用。 9.2 排水沟密度,根据地势、地形、地下水,以及土壤导水率而定。要有利于速排地表水,调控土壤水,截住岩层水,降低地下水,消除渍害、湿害和冷浸水危害。经过多年实践,一般应是: 9.2.1 平坝潮土区,排水沟间距60-100米;平坝泥田区,排水沟间距60-80米。 9.2.2 丘陵沟谷区,谷宽50-80米,两沟抬一田。沿两侧山脚各开一条沟,一条以排水为主,一条排灌两用,形成“ ”或“ ”字型排水模式。 谷宽80米以上,沟谷中部加开一条沟,形成“ ”或“用”字形格局。 谷宽50米以下,沟短谷浅,积水面小的岔沟支湾,可开一条沟,排灌兼用,形成“ ”字形排水模式;谷宽50米以下,沟长、来水面积大的沟漕,沿来水面大的一侧,开1条沟,在一定距离加一些横沟,形“ ”字格局。 9.2.3 宽谷带坝区,按平坝区要求布置排水渠系, 9.2.4 依山带坝地形,沿山脚灌水渠,形成排灌相间的“ ”梳子形排灌模式。 9.2.5 田只需沿田边四周,开深沟、上下田逢中开中沟,沟对沟,缺对缺,形成“串”字形排水格局。 9.2.6 有塘堰、水库等蓄水工程的地段,应于塘坝外坡脚外20-50米(视蓄水深度和库容大小而定)加开一条平行于塘坝的横沟,截断蓄水工程的渗透水。 9.2.7 经过农田区域的输水渠道,应在渠埂外坡脚外,视渠水深度,在保证渠埂安全的前提下,加开一条截水沟,截断输水渠道的渗透力。 9.2.8 泉眼应开沟引出泉水或箍井控制。 9.3 排灌渠道可以明渠、暗渠结合,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必须搞明渠。暗渠主要用于: 以排除下水、土壤水为主的地方; 需大挖方、要破碎田块或跨越房屋、晒场等建筑物的地段。 采用暗渠排放地表水,要尽量加大渠道坡降,在主要入水口安置沉沙、拦污设施,并分段(其距离视有利耕种、排水而定)修建竖井。 9.4 居民点附近设便民用水池,方便居民洗衣、洗菜、淘猪草,饮用田水的地方还应凿建水井,以免堵渠拦水,影响效益。 第10条 土地建设规划 主要是切高垫底,砌筑地埂;掺沙、掺泥改良土壤质地;调整田形,平整田面,建设整齐规则的基本农田,以提高耕地质量。 10.1 旱地改水田。冬闲或小春产量极低的坡地,应一次改成梯田、梯地。地埂较高,土壤保水力差的地块,宜先建成反坡梯地,种植几季旱粮,待土壤底沉淀紧实,地埂牢固后再种植水稻。 10.2 支离破碎、弯弯曲曲的田块,应调整田形,平整土地,使之整齐、规则。以原有田块为基础。因地制宜,形状规则,田埂整齐,尽力端直。 10.3 土壤过粘过沙,要深翻底土,客土掺沙掺泥或增施有机肥料进行改造。 10.4 矿毒田和污染田,采取断毒源,引毒水,降低或消除毒质等措施予以改造。 第11条 生物措施规划 充分利用一切闲散土地发展林草,利用作物茬口间隙种植绿肥,以涵蓄水源,保持水土,固埂防冲,增加有机肥料,不断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大力推广田埂与“四边”桑树; 积极发展旱地镶边果树,通风透光好,产量高,占地少; 利用沟边、路边发展用材林、薪炭林; 利用稻田养殖红萍。 第12条 化学措施规划 主要是采用化学的方法改良土壤的性质。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碱性土壤施用石膏,缺硅土壤宜用炭灰炉渣,缺磷土壤重施磷肥,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要补施微量元素肥料。 第13条 道路规划 成片集中几千至万亩改造片区,尽量利用原有机耕道路,加宽加固;没有的本着距离短,占地少,利用率高的原则,增设机耕道路。一般常用农田耕作道路,尽量利用田坎,适当加宽即行。以利于方便群众,易于耕作,搞活经济,搞活流通,发展生产。 第14条 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确定多类工程建筑材料,有石料的地方要尽量采用块石、条石,有卵石的可浆砌或干砌,无石料、卵石的,可作水泥预制件或采用砖块,切忌“一刀切”,造成浪费。 第15条 精心设计 这是实现规划,项目工程费省效宏的重要环节。 15.1 田间排灌沟渠设计,视需要、自然坡降、土壤质地状况和建筑材料,采取分段设比降,地形变化大的,也可分田设比降,确保田田达到排水指标(排水沟底离田坭表面80-100厘米),设计出合适的沟渠比降,经济过水断面和田堤护面,渠系附属工程的结构尺寸。 排水沟设计流量,鉴于丘陵高差悬殊,来水快排也快。暴雨强度取100毫米/天计,日排水量一般4-5万立米。沿山沟、横山埝可加大30-50%计算。 排水沟应从上到下,分段按来水汇流面积,计算断面尺寸。 排水渠在有护面的情况下,纵断面比降应适当放陡,以加大流速,节省工程量和占地面积。 排水渠在用条石衬砌时,过水断面一般应取矩形,以省地省工。采用各类板材护坡固底,修建梯形排灌沟时,视土壤质地留足边坡系数,取0.3-0.5之间。如不衬砌土渠边坡系数取1。 排灌渠衬砌,田泥表面以下衬砌,以上用土筑田坎,坎高40厘米,坎宽40-50厘米,边坡系数取0.5,迎沟面坎边向内收缩5厘米,端面面平。 排灌沟附属建筑物(闸、桥、涵、农田制口、便民池)设计。本着能排又能灌的原则,排灌边沟过深度达1米,才能灌水进田,按此标准设计排灌沟附属建筑物。 排灌水闸门,设在渠道起水点,一闸灌多田,地形变化大的可分段设闸。水进田后沿田边筑临时性土埂,(埂内仍然种水稻),逐田灌溉,消除串灌串排。原来是梯形断面的要改成矩形,其过水断面保持不变。用条石在沟渠两侧建闸墙,按水深1米闸门尺寸参数如表。闸孔跨距(米)1.01.5闸墩长度(米)2.02.0闸墩顶宽(米)0.50.6闸墩底宽(米)0.70.8闸墩高度(米)1.01.0木板闸门厚度(米)0.040.04 排水沟断面尺寸设计,以排湿为主,兼顾排洪和灌溉。取沟渠糙率、纵比降、过水深度相同,梯形和矩形排水沟分别不同流量断面尺寸参数(见下表)24小时内排净,分别二沟抬田或三沟抬田平均每沟流量(立米秒)参数表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径流系数C=0.4径流系数C=0.5径流量(立方米)2沟抬田平均每沟流量(立米/秒)3沟抬田平均每沟流量(立米/秒)径流量(立米)2沟抬田平均每沟流量(立米/秒)3沟抬田平均每沟流量(立米/秒)1.02.03.04.05.06.04.08.012.016.020.024.00.230.460.700.931.161.390.150.310.460.620.770.935.010.015.020.025.030.00.290.580.871.161.451.740.190.390.580.770.961.16排水沟断面参数尺寸(一)流量Q(立米/秒)梯形断面矩形断面设计条件底宽(米)口宽(米)沟深(米)底宽(米)沟深(米)0.40.60.81.01.21.41.60.40.60.81.01.21.41.60.100.150.300.450.550.650.800.150.350.500.700.851.001.151.30l.351.501.651.751.852.001.351.551.701.902.052.202.35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l.201.201.201.201.200.550.700.851.001.101.201.350.650.901.101.251.401.551.7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l.20糙率n=0.02纵比降I=0.002过水深h=1.00米梯形断面边m=0.5矩形m=0注:沟深=排水沟深0.8米+田坎高0.4米 木板闸门可采用直立插板或横斜插板,其位置放在进水闸墩长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丘陵区可利用田坎自然落差地段改深水闸为浅水闸,节省投资。 单一排水沟或灌排兼用的排灌沟在末端作一节制闸,避免用水期渠沟漏水,造成水源浪费。 桥农耕便桥,宽1米以下,可用水泥预制板或板石兴建,也可桥闸共建。桥不宜过多,便于农耕即可。桥如需负荷行驶车辆的另行设计。 涵跨越建筑物的过水涵洞用预制管或条石安砌,过水断面与排水沟过水断面一致或略大。预制管过水面一根不够的,可多根并列、深度确保排水指标。 农田制口靠排灌沟兴建,田田必有,口底离田泥表面50厘米、口宽3040厘米,用火砖、条石、板石、预制板安砌,采用方形或三角形,敞式或暗式均可。 便民池选择渠道经过居民点附近渠段加深扩大而成,容积2030立米。建下池阶梯。丘陵地区可利用田坎自由落差,结合建浅水闸,修建迂迥蓄水池,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15.2 蓄水池、积肥坑应尽可能采用圆形,比方形可省工省材11.4%。圆型蓄水弛表面积容积对照如表(表见下页) 15.3 灌溉渠、蓄水池、积肥坑要防止渗漏。后两者还应采取防蒸发措施。排水渠尽量做到不浆砌或只浆砌衬砌面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一,下段留孔或留缝,以利排出土壤水和岩层水。直径(米)底面积(平方米)不同深度侧面积(平方米)不同深度容积(立方米)2.02.53.04.05.06.03.144.907.1012.6019.6028.3012.715.718.025.134.137.715.719.623.631.439.347.118.823.628.337.747.156.522.027.533.044.055.066.06.39.84.225.139.256.67.912.317.831.449.070.19.414.721.337.758.884.911.017.224.944.068.699.1 15.4 道路设计。田间手扶式拖拉机耕作道路,路面纵比降按6-9%,个别地段不超过11%,转弯半径30米计,路面宽4米,铺石面33.5米,其中承重层20-25厘米(坚石),磨耗层10厘米,泥加小卵石作保护层,压紧振实呈瓦背形。 如需行驶中型拖拉机的,路面不少于4.5米,每200-300米加错车道,宽6米,长30-50米,路面铺石4米,其规格按手扶式拖拉机路面垫石处理。道路地表径流,分段引洪入田入池或入排水沟,避免径流冲刷,破坏道路。 第16条 编制设计任务书 每个改造项目都应编制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项目名称(以地名、行政区名或灌区,流域名和改造中低产田类入),物资需要量,生产现状与改后效益,资金筹集,劳力组织,实施计划与措施。并绘制万分之一以上大比例的现状图、规划图和主要工程平面图,纵断面图,结构设计图和工程投入、效益概算表。 以县为单位,汇总各个项目设计任务书情况,编写立项申请报告。 第17条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设计任务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抓紧做好思想发动,资金筹集,物资准备和技术培训,及早将工程任务落实到乡、村、社和农户。抓住秋、冬、春有利时机,做具体部署,突击完成计划任务。 改造冬水田和下湿田,水稻散籽勾头后,及时开沟放水,做到打谷不陷脚,秋收后突击田形调整,挖好田间排灌沟,平整土地,理好田内十字沟、边沟、厢沟,排干田水,适时种上小春作物。秋种后修筑田埂。完成渠系石方工程与附属建筑物。 旱地改水田,大春收后,分厢揭表土,挖高填低,利用底土修筑田埂,整平地面,种上小春,小春收后,引水灌田,借水平整田面,适时种上水稻。 作好大小春作物茬口衔接,做到当年改造当年利用。第三章 质 量 标 准 第18条 改造冬水、下湿田,达到排三水(土壤渍水,地下或岩层水,地表水),除四害(冷、烂、毒、串),能排能灌,能水能旱,水旱轮作,变一熟为两熟、三熟。其质量标准: 深沟:排水沟深度80-100厘米,田内沟40-50厘米。 田平:田块成形,田面平整,浅水不见泥。 坎牢:田坎,沟埂坚实牢固。 土肥:增施有机肥,重施磷肥,培肥土壤。 配套:外三沟(排水沟、灌溉沟、拦洪沟)内三沟(围边沟、十字沟、厢沟)、闸(排水、灌水闸)、桥(人行桥)、农田制口、林(田坎桑沟边林)配套齐全。 田坎牢固:用土料筑坎要分层欠细夯实,土石结合埂,外侧用石料,内侧用土料,同样分层夯实,土石同步施工,衔接牢固。 稳水:锤糊田坎,绞好田边,多犁多耙,保水保肥。 不打乱土层:旱作物收获后,分厢揭表土,啄底土,挖高填低,底层拉平后,表土还原。 第19条 改造矿毒、污染农田,针对毒源采取相适应的改造措施。一般应切断毒源,引出毒水,以及其它降低或清除毒质的措施,使土壤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第四章 施 工 技 术 第20条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建立施工指挥机构,培训技术人员,动员组织群众,筹集资金,备足各类建筑材料、施工运输工具。爆破器材与物资,应堆放物资保管室。建立各项施工责任制度,切实做到资金、物资、技术的落实,统一时间,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指挥,限期完成任务。 第21条 具体施工技术 21.1 定点放线。按规划设计沟渠布局,田形安排,打桩定点,用石灰粉放出挖填方轮廓线。兴建排灌渠做到三次放线,即开挖土方放线,衬砌石渠放线,修石拣底放线,保证沟渠伸直度和迎水面光滑。挖排灌沟土方,除留少量修筑田坎外,其余土方结合平整田形,土地加工等,及时运走,既减轻沟埂负苛,不致滑坡,又便于施工操作,腾出弃土占地,适时种上作物。 21.2 软基础处理。兴建排灌沟渠,及其附属建筑物,其基础均应坚实牢固,填方和固岸护面工程,要清除基础的淤泥或软质土。遇有成团烂泥,采取卵石(片石)装竹笼沉陷垫底;打木桩编竹笆拦泥;也可直接打桩在软质土上,挤压紧实;用竹料或木料扎成筏子放于烂泥表面,上放石料沉陷,挤走烂泥,以石换泥;有条件用干地换基处理等。处理沟渠需要衬砌的,不急于安砌,抓紧田间排水,让稀泥层往下沉陷,待基础稳定后,再衬砌,不致垮塌。遇有泉眼地方,采用箍井或暗管引入排水沟。 21.3 排灌沟衬砌。建土石结合渠,田泥表面以下用坚硬材料护坡固底,以上用土作田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衬砌,安全稳定,确保质量。 21.3.1 条石衬砌,先安底板石,垫牢拣平,再安条石。石料厚度一致,每层灰缝应成一水平线,不能高低相错或倾斜。一般采用l0.30.3(长1米,高宽各0.3米),如遇衬砌段上方是高埂高坎的,可采用两层法衬砌,下层用l0.40.4(长1米,高宽各0.4米),上层用l0.40.3(长l米,高0.4米,宽0.3米)。易垮塌地段或大挖方需衬砌方量大的,采用埋设暗管排水,注意前后两头,与明渠的衔接,衬砌条石的,在适当距离和桥、闸、涵建筑物及转弯处必须加钉挂石,长50厘米以上,增加联结力。相邻两层竖缝必须错开。底层条石底面和竖缝凿成2厘米宽,1厘米深槽子,清水洗净后,用1:2或1:3水泥沙浆钩缝。沟渠衬砌与埂背壁回填土方同步进行,土料欠细,用木棒分层捣实,但必须待灰浆干固后,才能进行。 21.3.2 板材衬砌。包括炭灰水泥板、水泥沙卵石预制板、石板、水泥河沙预制砖、火砖等板材,衬砌排灌沟边坡。按设计尺寸,挖好断面,用木料或竹料制成标准断面样架,检验控制断面,再用铁铲将衬砌面修成一致,表面平整,将板村平铺于上,相互吻合,用条石、砖或长形卵石压顶,厚度10-15厘米,灰浆扣紧坐牢。用水泥沙卵石或卵石干钉铺底,底包墙。板材相邻竖缝三分之二上段用1:3水泥沙浆钩缝,三分之一下段不钩缝,以利排水。 21.3.3 卵石或块石安砌。同安砌板材一样,挖好断面后,用标准断面样架控制断面尺寸。选择长、大、平石料,逐次向上安砌,衬砌坡面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上移边砌边浆砌,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不浆砌,留缝排土壤水。用卵石或块石衬砌,缝隙过多过大,可嵌入小石或小石片作骨料,减少灰浆胶结物。 21.3.4 暗管安砌。土沟按设计断面和比降挖好后,将管轻放沟中,接好头、用石料垫稳,将黄泥掺石灰,拌成软质材料,接好头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靠底部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不堵塞,先用大石,再用中石,后用小石,分层、铺好,再用草料(蕨萁草类)铺上,最后分层填实,避免填方沉陷,堵塞暗管。竖井与管道接头处,增添栏污栅,每井要有盖井板,以防堵塞。 21.3.5 衬砌排灌沟与兴建桥、闸、涵、农田制口、便民水池和井等附属工程同步施工,按设计要求尺寸,均用条石或大卵石安砌,条石先清理,用清水冲刷,用水泥沙浆1:3或1:4,亦可用1:1:6或1:2:9水泥、石灰沙浆,分层坐缝,l:2或1:3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筑业施工方案(3篇)
- 无锡单位年会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安康杯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商铺烟机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学业质量检测生物考题及答案
-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 新城学校面试题目及答案
- 行政采购申请审批流程模板
- 期中考试作文尊重生命350字(8篇)
- 时间炸弹课件
- 高中新外研版单词总表(必修123+选修1234)
- 区域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方案
-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教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寻梦环游记(2017)》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 2023年医药卫生技能鉴定考试-角膜接触镜验配员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电子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肿瘤患者食欲症状问卷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特殊“异常视角”知识-儿童视角、女性视角、动物视角
- GB/T 20235-2006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技术条件
- 个人承包车辆运输合同
- 《口腔疾病概要》课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