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rends of ecological planning metho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王云才 / wang yun-cai根据不同时期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不同特点,可以将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生态规划方法基本价值与理念形成阶段;以自然生态影响为主导的规划方法阶段;以人文生态影响为主导的规划方法阶段和整体人文 生态系统(自然与人文生态共同融和)的规划方法阶段。在总结4个阶段的生态规划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景观都市主义、绿色基础 设施、景观再生设计、生态网络、绿道和绿道网络等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的新趋势。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历程;新趋势;整体人文生态系统6 文献标志码:a 修回日期:2013-09-1078346)资助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ourse of ecological planning methods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of ecological planning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forming stage of the basic value 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lanning metho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dominant planning method stage; the humanistic ecological dominant planning stage; and the total humanistic ecosystem (the natural and humanistic ecological integration) planning stag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four stages of ecological planning methods, the new trend of ecological planning method is put forward and discussed, such as landscape urbanism,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 regenerative design, ecological network, greenway and greenway network, etc.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planning method; development history; new trend; total humanistic ecosystem1 研究背景1.1 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风景园林的艺术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特征决定了风景园林 是以“土地”为核心,兼顾自然与人文生态及美学特征的人居 环境学科。在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经历文化复兴和生态发展 的时代潮流中,生态规划是一个持续充满活力和推动学科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领域。风景园林是在自然与文化之间平衡并塑造 我们生活环境的学科,长期以来在艺术与生态、花园与区域之 间徘徊,但正因为如此,风景园林学科形成了现今多元化的发 展方向和格局1-2。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 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风景园林师却是“美丽中国”的 直接践行者,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问题,运用适宜的生态规划 方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对各类生态规划方法发展历 程的研究是选择适宜的生态规划方法的前提和基础。1.2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二分法的局限性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是以不同尺度景观空间为对象,依据生 态系统的视角,在遵循景观内部及其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目标所制定的与生态环境 相协调的技术方案与保障体系。生态规划是城乡规划和景观规划的重要规划方法和规划途径。在以“土地”为核心的城乡规划和景观规划中,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决定了“生态 规 划 ” 系 统的 规 划 方 法 和 途 径 。 其 中 在 人地 作 用 的 关 系 体 系 中,以重点考虑自然因素影响为主导的自然生态规划方法和以 重点考虑人文因素影响的人文生态规划方法都在生态规划方法 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生态规划二分法在推动城乡 规划和景观规划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呈现出各种方法体系的 局限性。单纯强调自然因素而忽视人文因素的影响容易使规划 陷入“环境决定论”的误区;单纯强调人文因素而忽视自然因 素容易使规划脱离地方环境。生态规划的“二分法”在风景园 林学科发展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占据特有的历史阶段。1.3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系统性、整体性和网络化的发展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恢复 成 为 时 代 赋予 风 景 园 林 的 重 要 历 史 使 命 。“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规 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四 规合一成为区域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这个发展趋势中,传 统的城乡规划是一个以建设用地为主的管控规划,从规划的内 涵上不能覆盖“四规合一”的整体内容。而“大地景观规划与 生态恢复”则是结合资源保护利用、城乡建设、景观环境保护46摘要:关 键 词:文章编号:1000-6664(2013)11-0046-0中图分类号:tu 986 收稿日期:2013-08-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21993-2013: commemorating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in tongji university为一体的规划体系,具有系统考虑发展、土地利用、景观环境和景观格局的特点。随着风景园林大地景观规划系统性、整体 性和网络化规划的发展,“四规合一”规划将成为风景园林重 要的发展趋势,是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发展的重要任务。扩展到了规划领域和资源管理领域。该方法主要用来确定土地是否具有支持不同用途的能力;3)1961年,加拿大的安格斯希尔斯(angus hills)提出了 自然地理单元法。该方法的本质是将景观划分成为同质的自然 地理单元,然后根据规划目标将其重新组合。该方法促进了加 拿大土地调查系统的开发;4)菲利普刘易斯(philip lewis jr.)提出的资源模式法5, 一 方 面 是 为了 确 定 景 观 中 的 感 性 特 征 模式 , 另 一 方 面 是 为 了 把这些特征融入到区域景观规划设计中去。刘易斯(lewis)在19601970年指导了许多项目,其中包括伊利诺伊州的游憩 规划(1961年),威斯康星州的户外游憩规划(1965年)和密西西 比河上游流域的综合研究(1970年),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进一 步完善和发展了刘易斯自己提出的方法。5)麦克哈格在其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一书中多次介绍了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在20世纪60年代应用到 了新泽西海岸研究(1962年)、山谷研究计划(1963年)、里士满 公园路研究(1965年)、波托马克河流域研究(19651966年) 以及斯塔滕岛研究(1969年)等项目中。克里斯汀法(the christian method)与安格斯希尔斯的 分类系统类似,他以地质地貌特征的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并以 此将景观打散分成面积逐级缩小的同质区。欧文祖伯(ervin zube)认为视觉、文化因素和自然资源的特点都是为理解景观 和分析景观服务的。在1966年的楠塔基特岛研究中,祖伯、 c.a卡罗兹 (c.a carlozzi)和其他学者以视觉为基础研究这个 岛上重要的景观类型。20世纪60年代,理查德托斯(richard toth)的“发展影响评估”概念在另外一个领域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为了估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开创了一种用以分析景观 自然特征的方法。1968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州所组织的托克 岛区域咨询理事会上使用过该种方法。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和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 用到大量项目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信息管理的成本。这一时期的方法同时运用了专家判断和非专家判断,但是 最终他们还是要着重依赖于专家判断对适宜性评估的结果进行 综合,也很少采用主动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适宜性评价的 结果基本不会为管理行为制定一套准则。2.3 重视人文因素影响的生态规划方法阶段随着对自然生态因素考虑的深入,研究者开始意识到人文 因素的缺失同样不能够解决社会发展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与此 同时人文生态学成为生态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成果。1969年之 后,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逐渐重视人文生态因素的影响力, 从而改变了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单纯的自然生态格局,也 改变了先前以自然生态因素为主体的规划方法和体系。在寻求 最优景观利用时,优先采用社会文化信息系统,并改进技术分2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2.1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基本价值与理念形成阶段生态规划的基本价值与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从景观生态学 和 美 学 角 度上 理 解 土 地 的 内 在 特 质 , 以 此为 基 础 评 估 和 指 导 人 类 对 景 观的 合 理 使 用 。 这 个 时 期 的 生 态规 划 方 法 尚 未 建 立 经 严 格 论 证的 原 则 , 也 缺 乏 实 践 的 指 导 。理 念 的 实 施 大 多 依 赖于试验摸索、失败案例总结以及个人考察。19世纪中叶之 前,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和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等富有远见的思想家信奉的各种人与自然的观点, 为生态规划奠定了初步的基础。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早期,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sr.,18221903)等人对城市生活的非人性化方面和景观的人为滥 用大感失望,用规划结合自然这一理念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如 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峡谷规划(奥姆斯特德,1864年)、明尼 阿波利斯和圣保罗公园系统规划(h.w.s.克利弗兰,1888年)和 波士顿平原与河道规划(奥姆斯特德、查尔斯艾略特,1891 年),这些作品同时影响了其他社会改革者的思想3。2.2 以自然生态影响为主导的规划方法阶段1969年以前的生态规划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景观的自然 特征来达到辨别适应性的目的,尚未重视人文因素的影响。由 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工业化过程所 造成的巨大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激发起了20世纪60 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也正是如此,才唤起了人们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系统思考,将自然生态因素和规律纳入到规划技术 体系中,重点探讨了基于自然环境保护的规划方法,其中虽然 对人文因素有所考虑,但主体突出的是自然生态因素。这一时 期的生态规划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1)格式塔法需要规划设计师研究航拍图与遥感数据,或者 记录观察到的景观数据,规划师根据这些记录的数据预测出拟 定的土地用途对景观格局造成的影响,并且根据潜在的土地使 用模式推导出土地所具有的潜力。刘易斯霍普金斯(lewis hopkins)使用格式塔术语来解释如何在景观中理解和分析可感 知模型,而不是去考虑坡度、土壤和植被等复合要素4。由于 格式塔法并不能够将各个因素融合起来,所以往往缺乏系统的 整体分析。2)自然资源保护局潜力体系法是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 局建立的,用于协调农民进行农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之后使用47专题 19932013: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系二十周年纪念 析的合理性,更加关注生态过程,扩大以评估和实施为主导的功能范围,在公开讨论中加强结论的说服力。由于人们经历了 以自然生态为主的生态规划发展阶段,对单纯简单考虑自然因 素来决定规划的过程产生了很多诟病,在这一阶段实质上出现 了人文主义的复兴现象,往往出现一些对人文因子强化和对自 然因子弱化的不合理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各种方法关注的重 点不同,同时限于系统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生态规划方法很 难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完全整合在一个方法体系中,使得规 划方法要么强调自然生态兼顾一些人文生态,要么强调人文生 态兼顾一些自然生态,分化成为生态规划的“二分法”特征。 以人文生态影响为主的规划方法阶段主要包括1969年后的景观 适宜性评价法、应用人文生态方法和景观评价和感知法3大类。1969年后的景观适宜性评价方法在概念基础、程序原则和 评价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深刻的发展。使景观适宜性方法更加 多样化和复杂化。根据这些方法表现的累积作用以及在生态规 划过程中所强调的阶段,可将第二代景观适宜性评价方法主要 分为以下4大类。1)景观单元和景观分类法为组织自然和文化数据提供了便 捷的框架,使适宜性分析和生态评价变得简捷易行。此时的景 观适宜性评价分类法在生态和技术上的有效性、可重复性、实 用性以及与目标观众间交流的简便性等方面都有所改进。但仍 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例如,在定义土地单元时,土 地 单 元 和 土地 分 类 法 使 用 了 明 显 不 同 的 规则 去 识 别 和 整 合 信 息。此外,生态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对其结构和相互作 用知之甚少。由于大多分类方法是静态的,当面对分类系统动 态化的发展趋势时,残酷的现实使将景观视作动态系统并把信 息引入分类系统的能力十分有限;2)景观资源调查和评价法强调对生物物理、社会、经济、 技术因素的分类、分析和综合,目的在于确定潜在土地利用的 最佳空间。景观资源调查和评价方法有2个主要亚类:a.对社 会、经济和生态要素进行单独评价后组合起来的方法;b.使用 替代方法来确定适宜性。相对而言,景观资源调查和评价法强 调供给和需求要素之间的辩证平衡。3)空间配置评价法是指在景观中依据地段变化配置土地利 用,并基于项目目的、目标或其他价值对土地利用配置进行多 方案的评价和选择。这些价值包括社会、经济、财政和环境影 响。空间配置评价法的理论内涵和程序原则与景观资源调查和 评价方法相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空间配置评价法可以对竞争 的景观空间配置方案进行评价。在空间配置评价方法的发展过 程中产生了2种相互独立但相关的发展。第一种是引导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第二种是将技术融入内部以及确定景 观优化利用的系统程序。总之,空间配置评价法多用于大尺度 或区域土地利用决策。4)战略适宜性评价方法是最复杂的适宜性评价法。它可以被视为在空间配置评价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优化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方 案的功能。该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规划体系,还关注景观优化利用 的决策过程以及实现相关决策的途径。典型功能有:a.规划工程 或项目的目的和目标的清晰度;b.根据一系列分配原则,在不同 区位确定土地利用空间配置;c.根据项目的目的、目标和其他相 关价值评价空间配置方案;d.选择最优方案;e.制定基本管理导 则并详细说明允许的土地利用行为及其管理策略;f.制定管理机 制、策略和计划,确保最优方案中行为的实现;以及g.建立对行 为产生的影响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机制。战略适宜性评价常用于大 尺度的规划工程和项目中,尤其是那些关系到环境质量、公众健 康、福利和安全的工程项目。人文生态规划产生于众多学科的边缘,包括社会学、地 理学、心理学以及人类学。它受人类地理决定论、可能主义学 说、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系统论和动态适应论等人 文生态学的主要理论支撑。人文生态规划还未发展成熟,也没 有统一的概念体系和经严格检验的技术。但许多实践者通过具 体项目和设想,已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法,为他人提供程序 指导。人文生态研究始终聚焦于生物物理系统与人文系统相互 作用的机制、意义和变迁,使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成为应 用人文生态方法的主要思想,其中关键的主题就是文化适应和 场所构建两方面,所以现在一般将人文生态规划称为可持续设 计或场所营造。2.4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规划方法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规划方法就是以土地为核心,将土 地上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视为一个有机形成的整体,以生态整体 性、系统性和历史过程的完整性为切入点共同融入规划方法的 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规划方法主要有应用生态系统方法和应 用景观生态学方法。1)应用生态系统方法可以细分为生态系统分类法、生态系 统评估法和整体生态系统管理法等方法。这种分类反映了应用 生态系统方法实现目标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完成与保护规 划相关任务的能力:确定目标、调查评估、提出替代方案、决 策和实施。研究人员都能够依据系统观点完成这些任务,系统 观点强调因果关系、相互依存性和反馈关系。生态系统分类方 法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描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生 态系统评估方法用于生态系统特征的分类,监测它们之间的相 互作用,评估它们应对压力所产生的变化。整体生态系统方法 则能够完成所有这些任务。此外这些方法还具有综合性、跨学 科性及目标导向性以及明确的管理和制度方向。2)过渡概念、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和景观尺度下的生态系 统功能是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的基础。过渡理论关注景观中的 空间关系,揭示了景观格局与功能,对构建可持续景观非常有481993-2013: commemorating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in tongji university图1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的新趋势一价值。过渡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规划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关键 挑 战 ; 决定 应 该 调 查 分 析 何 种 景 观 特 征; 形 成 信 息 综 合 分 析 的 原 理 ;以 及 选 择 景 观 中 可 持 续 的 空 间结 构 。 值 得 深 入 探 讨的过渡概念包括:a.生境单元集合体;b.斑块廊道基质 框架;c.水文景观结构;d.栖息地关系;e.景观生态学空间原 则。以上5个概念体现了过渡概念的不同功能。前3个概念描述 了景观的功能构成。它们为景观分类提供了基础,是将景观生 态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主要方式。栖息地联系强调通过综合格 局与过程信息,达到既定目标。第5个概念景观生态学空间 原则,阐述了反映生态联系与影响的土地利用配置基本原则。 与此同时,过渡概念在评估多个景观空间的布局方案时也很有 帮助。目前,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主要包括4方面,分别为: 生境单元集合体概念的运用、斑块廊道基质空间框架的运 用、栖息地网络的运用和景观生态优化法。3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的新趋势3.1 生态要素系统耦合与恢复方法及系统整体性规划发展趋势景观都市主义是以城市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统一整体的城市景观有机发展理 论。查尔斯瓦尔德海姆(charles waldheim,2006年)的景观都市主义是主张将 景观视为一种媒介,替代基础设施成为城市主导元素,利用生态设计方法和新陈代 谢理论,改造城市废弃地带,使城市和自然处于一种健康、和谐的发展状态。一方 面是利用景观打通城市的脉络,一方面使城市像生态系统一样自身进行着动态的、 持续的发展。景观都市主义涉及观点包罗万象,其研究大致可划归如下几类:针对 废弃地的改造;引入时间的维度;景观作为基础设施;不确定和机会主义决策;社 会学和美学的强势介入;模糊尺度等。相关的研究都是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6。绿色基础设施及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指具有内部连接性的自然区域及开放空间 的网络,以及可能附带的工程设施,这一网络具有自然生态体系功能和价值,为人 类和野生动物提供自然场所,如作为栖息地,净水源,迁徙通道,它们总体构成保 证环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框架。它可以指代具体的相关工程设施或绿49专题 19932013: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系二十周年纪念 图2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的新趋势二地的斑块和廊道,如洪泛控制体系、水资源净化设施等,它也可以是强调连接性的绿色网络(图1)。 景观再生是基于景观与生态系统恢复理论与方法对已经造成的和即将造成的景观破坏进行恢复与重建,恢复其原有生态 系统内部和相互之间被人类活动终止或破坏的相互联系,并以 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包括调整原 有的景观格局,引进新的景观组分等,以改善受威胁或受损生 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基本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于 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3.2 生态网络化与设施化的规划发展趋势生态网络是指由各种类型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形成的生物种群 间互利共生的复合网络。在生态网络体系中网络节点和网络连接空间都具有多种属 性,既可以是自然生态空间,也可以是历史文化空间,成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融 合一体的网络体系。生态网络规划是基于系统学原理的生态要素相互作用的规划, 是城市网络中生态要素的体现,也是多途径生态恢复的一种特殊方式(图2)。绿道与绿道网络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 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 地网络。具有以下特点:1)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2)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501993-2013: commemorating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in tongji university征;3)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4)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5)绿道是 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战略功能的网络空间。从美国佛罗里 达州和马里兰州的绿道网络规划实践来看,生态网络和绿色基 础设施网络规划已经成为区域大地景观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 控制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生态规划方法的重要体现。3.3 建设和非建设空间的生态管控与“四规合一”的发展趋势 从传统的规划领域及成果来看,空间管制主要集中在建设 用地的空间管制规划编制,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非建设用地长期 以来缺乏空间管制的要求。从生态规划的本质来看,除建设性 空间中的生态保护性空间外,非建设空间往往是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的重要空间类型。 非建设性用地主要指集中城镇建设用地之外的“空白” 或者“绿色”区域,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承担者、景观游憩 品质的重要塑造者、城镇拓展空间的支持者以及城镇生产、生 活空间的供应者。快速城市化阶段,城镇剧烈的空间增长态势 和紧张的建设用地形势使得改造利用成本低、管理主体多样、 利益诉求模糊的非建设性用地被大量侵占,以往以自然生态要 素为主的理性主义、生态至上的纯粹生态保护规划难以实施。 面对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利用的现实压力,通过划分非建设性用 地中的生态环境用地、生产建设用地和生活聚居用地,严格确 定其边界,建立空间准入机制,对区域各类空间资源的开发建 设实施控制引导,是保障公共利益、控制私人开发、阻止城镇 无序蔓延的有效途径。生态风险评价作为理论模型趋于成熟、 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非建设性用地的多类型 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是大区域景观生态 规划的前沿课题。通过生态要素识别、生态干扰评价、生态适 宜性评价等,研究融合生态要素、生态过程、生态后果的生态 风险评价与决策模型,阐述以空间管制要求为核心、以生态格 局构建为目标、以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准入机制的非建设性用地 保 护 与 利 用规 划 的 技 术 路 线 与 基 本 方 法 ,构 建 “ 四 规 合 一 ” 的规划体系和方法。全域生态空间的管控主要包括:1)用地管 制:空间管制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每一类管制空间可以发展和不 允许发展的用途,对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管制空间,严格明确进 行生态维护或发展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的功能;对各类允许建设 的管制空间,明确每一类空间的主导功能和可兼容功能;2)容 量管制:容量管制主要针对禁止建设和限制建设的各类管制空 间,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建设用地规划划定适量的、可控的容量 要求,对原有建设项目不符合容量管制要求的,则逐步改造或 拆除以满足要求;3)设施引导:设施引导主要针对禁止建设和 限制建设的各类管制空间,着重于对其中允许配套的少量游步 道、游憩场所等设施做出规定,避免设施配建影响了区域的正 常生态功能。例如重点河流生态廊道仅允许建设少量的游憩步道,一般河流生态廊道则可以增配少量游憩场所;4)发展引导:发展引导主要针对优化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各类管制空间。这部分空间可通过后续规划进一步控制引 导,但空间管制规划依然有必要对其定位功能、设施配套、交通网络、景观风貌提 出适当的引导要求,明确优化发展和重点发展的方向。4 结论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基本价值与理念形成阶段主要由“规划结合自然”的思想主导;自然生态主导规划方法阶段主要指1969年之前的景观适宜性评价方法; 人文生态影响规划方法阶段主要包括1969年之后的景观适宜性评价方法、应用人 文生态方法和景观评价和感知3类;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自然和人文生态共同融 入)的规划方法主要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生银行上海市浦东新区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民生银行海口市美兰区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预防医学科学院)中高级岗位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广发银行江门市新会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兴业银行芜湖市弋江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光大银行沈阳市和平区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华夏银行无锡市梁溪区2025秋招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平安银行无锡市新吴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浦发银行天津市河东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光大银行重庆市九龙坡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电力储能运行人员培训规范》
- 轻钢屋面工程施工方案
- DB3702T 31-2023 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作规范
- 2024-2025年历年成人高考民法真题及复习资料
- 幼儿园课程教研活动
- 幼儿烫伤课件教学课件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9-01-01 砌筑工 人社厅发20235号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打印版)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离婚协议书2个儿子的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