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小结.doc_第1页
微生物小结.doc_第2页
微生物小结.doc_第3页
微生物小结.doc_第4页
微生物小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 自然界中除了肉眼可见的动物、植物等一些较大的生物体外,还有许多形体细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需要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后才能观察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细菌 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单细胞微生物,其个体微小、形态简单,其结构略有分化,具有DNA和RNA,主要靠二裂法繁殖,并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3.脂多糖【lps】: 为G-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构成为特异多糖、核心多糖、类脂A;多糖部分具有抗原性,类脂A具有内毒素活性。 4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注入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5.质粒 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例如耐药因子、细菌毒素及某些菌毛的基因均编码在质粒上。可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可通过接合等作用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另一细菌。 6.荚膜 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7鞭毛 大多数弧菌/螺菌,某些杆菌和个别球菌,有突出于菌体表面的细长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8.菌毛 某些G菌和少数G菌,菌体上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形状较直、较细、较短的毛发状细丝,也称为菌毛;可以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与运动力无关,普通菌毛与黏附有关,性菌毛与接合有关。 9.芽胞 一部分杆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的内生孢子。10.原生质体 指完全除去了细胞壁,只剩下胞浆膜包围的原生质的个体。这类细菌能生长,但不能繁殖(如G菌失去细胞壁后易形成原生质体)。11.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12生长因子 为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一类物质,这类物质有维持细菌正常发育和促进生长的功能,极其微量就能显示其影响,而足够份量可促进细菌生长加快数百倍。13生长曲线:在培养基中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对数为纵坐标得出的曲线。14培养基:人工配置的适合细菌生长的营养基质。15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16.菌苔 指众多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所形成的细胞群体.。17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注入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18.灭菌 指杀死一切病原菌和非病原菌及其芽胞或孢子,使物体表面或内部无任何存活的微生物的方法。19.消毒 用化学物质杀死病原微生物,而对于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的方法。20防腐 用化学药品或其他方法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叫防腐。21.无菌操作 在微生物研究过程中防止外界微生物污染研究对象,同时防止研究的微生物污22.巴氏消毒法 利用不太高的温度杀死物品中的微生物,同时又不损害物品质量的消毒方法;如牛奶、酒类消毒等。23.共生 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并不相互损害而互为有利。24.拮抗 是指一种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另一种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从而25.协同 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而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独达到。26.寄生 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获取所需的营养,赖以为生,并对后者具有损害作用的现象。27.正常菌群 在动植物体表或体内经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存在,并不致病,反而对机体有益,这一微生物层就是正常菌群。28.SPF动物 Special pathogen free anima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没有某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类胚胎。29.GF动物 Germ free animal,无菌动物,指不含有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这类动物在整个生活期内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不与外界的微生物接触。30.病原微生物 凡是对人和动植物引起病害的微生物统称为病原微生物。 31毒力 同种病原微生物不同菌株或毒株的不同程度的致病能力,即致病性的强弱。32.侵袭力 指微生物突破宿主机体防卫屏障,侵入宿主活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向四周扩散的能力。33.毒素 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呈现毒性作用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34.外毒素 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35.内毒素 是指微生物只有在死亡后细胞破裂时,才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36.类毒素 外毒素经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后,其毒性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将丧失了毒性而具有抗原性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或变性毒素)。37.ID50 median infectious dose,半数感染量;指病原微生物能对半数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剂量. 38.MID minimal infectious dose,最小感染量;指病原微生物对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最小剂量.39.MLD minimal lethal dose,最小致死量;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40.LD50 median lethal dose,半数致死量;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41.传染 指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并侵入机体,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42.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4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44.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45.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46.噬菌体:是指一类侵袭细菌、放线菌、螺旋体和真菌的病毒。47.带菌现象 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动物称带菌者(Carrier)。 48.败血症 这是在机体的防御功能犬为减弱的情况下,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人类的不规则高热,有时有皮肤、粘膜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49.毒血症 这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50.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因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51.SPA蛋白 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单链多肽;可与IgG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特性。 52.S-R变异 就是指菌落的S型与R型之间的变异。 53.V-W变异 新分离的沙门氏菌菌株多有Vi抗原,在普通培养基上多次传代后易丢失此抗原,这种变异称为“V-W变异”。54.H-O变异 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丧失其鞭毛形成能力的变异。55.青霉素串珠试验:炭疽杆菌检测中,此菌可在0.050.5%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化,菌体肿大呈球形,似串珠,称为青霉素串珠试验56.病毒 是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自我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传染性,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体,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57.亚病毒 亚病毒又称为亚病毒因子,是卫星因子、类病毒和朊病毒的总称。 58.缺陷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59.顿挫感染: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细胞缺乏病毒所需的酶和能量,可以表达病毒的某些成分,但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或具有感染性的病毒。60.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61.灭活: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62.包涵体 某些病毒侵入细胞后,常可使宿主细胞形成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小体,称为病毒的包涵体。63.朊病毒 是亚病毒中一类重要的感染因子,侵害动物与人类,传染性极强。不具有病毒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尚无含有核酸的确切证据。 64.干扰素 是由病毒或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因能干扰病毒在非感染组织的复制,故称为干扰素。 65.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66.空斑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类似菌落的病毒感染灶就称为空斑,也称为蚀斑。 67.空斑试验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试验称为空斑试验。68.内基氏小体 也称为包涵体,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同和数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 69.真菌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余为多细胞,大多数呈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70.菌丝 霉菌菌体是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细胞呈管状,肉眼看犹如细丝,故称为菌丝。71.孢子 气生菌丝发育成繁殖菌丝,能产生出各种孢子;孢子是霉菌的繁殖器官。孢子种类很多,可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也是霉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72.假菌丝 酵母菌不形成真正的菌丝,但由酵母菌所形成的芽体可依次相互连接,就象是丝状,我们称之为假菌丝。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 各类化脓性疾病、脓肿、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以及食物中毒。无芽胞、无鞭毛、无运动性。某些可形成荚膜,革兰氏阳性。可产生不同脂溶性色素,需氧及兼性厌氧。最适温度为35-40。最适pH值为7.0-7.5。耐高盐:15NaCl或40胆汁培养基中生长。一、金色葡萄球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于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增加2030CO2时,可产生大量的毒素。无芽胞、无鞭毛、无运动性。某些可形成荚膜.形成b溶血环。产酸产气. 在不形成芽胞的细菌中该菌的抵抗力最强,耐高盐. 多糖抗原。变异:耐药性变异、培养性状变异、毒力变异、染色变异。二、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衰退型菌常呈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无运动性、有菌毛、有的幼龄菌有荚膜,除D群外无鞭毛。营养要求高,普通琼脂上不生长,而在加有血清、血液等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温度37,PH7.4-7.6。链球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溶血环。多糖抗原(C抗原)、表面蛋白抗原(即型特异性抗原)、核蛋白抗原【P抗原】。致病物质:1、细胞壁物质、2、侵袭性酶类、3、外毒素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假单胞菌科:绿脓杆菌; 布氏杆菌属:布氏杆菌一、绿脓杆菌:G,有菌毛,有鞭毛(13根)、粘液型菌株有多糖荚膜。需氧、营养要求不高,普通营养生长良好。能产生蓝绿色的绿脓素和绿色荧光的荧光素,均为水溶性色素。产生H2S二、布氏杆菌属:胞内寄生菌,引起母畜流产,公畜附丸睾炎。临床表现为间歇发热,称波浪热。本菌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革兰氏阴性。本菌有抗酸染色性。专性需氧菌。普通培养基生长不好,生长迟缓。加及血清或肝浸液等可促进生长。一种是M抗原(羊布氏菌菌体抗原)、另一种是A抗原(牛布氏菌菌体的抗原)。内毒素主主要致病物质。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一、肠杆菌科:埃希氏菌、沙门氏菌。G杆菌,菌体两端钝圆,无芽胞,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有荚膜,多数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1、埃希氏菌属:俗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的多少是卫生检验指标之一。G短杆菌,有鞭毛,能运动,具有周身鞭毛,无荚膜。在血平板上有b-溶血,产酸产气。不产生H2S。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主要有O、H、K及菌毛抗原。2、沙门氏菌属:G杆菌,除鸡伤寒与鸡白痢沙门氏菌外,其余都有周鞭毛和菌毛。营养要求不高,有O、H、Vi及菌毛等重要抗原。1、O抗原:为细菌菌体抗原,即脂多糖;2、H抗原,为鞭毛蛋白,沙门氏菌H抗原有两种,称第一相和第二相。3、Vi抗原:成分为不耐热的聚N-乙酰D半乳糖胺醛酸。有抗吞噬作用,并保护菌体不受抗体和补体作用。1、HO变异;2、SR变异;3、VW变异;(带有ViAg为V菌株;丢失ViAg的为W菌株。)4、位相变异。通常侵害幼年动物,发生急性败血症、胃肠炎以及其它局部炎症。3、变形杆菌属:G杆菌,不形成荚膜、有鞭毛,运动活泼,有菌毛。迁徙生长现象4、肠杆菌属:肠杆菌即产气杆菌,本属菌为G杆菌,可利用柠檬酸盐为唯一碳源。不产生H2S、无鞭毛,无运动性。二、巴氏杆菌科:1、多杀性巴氏杆菌:G菌;病料中呈两极染色;不运动,不产生芽胞;需氧或兼性厌氧;分解糖产酸不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严格。在血液培养琼脂上形成无溶血环2、曼氏杆菌属:牛羊肺炎,新生羔羊败血症。G短杆菌,有呈多形性,无运动性,两极着色,荚膜有时看不到。在羔羊血琼脂上可生成双溶血环(内b、外a),产酸不产气。3里氏杆菌属:可形成荚膜,无芽胞,无鞭毛。瑞氏染色可见两极着色。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本菌营养要求较高初次分离培养需要5%10%的CO2。在巧克力或胰蛋白胨大豆蛋胨琼脂(TSA)平板上。抵抗力不强,鲜血培养基上置4冰箱保存容易死亡,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4、放线杆菌属:A、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新鲜病料呈两极染色,有荚膜和鞭毛,具运动性。普通培养基上不长,需添加V因子,常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可产生稳定的溶血。可产生细胞毒素:Apx,是一种穿孔素,有Apx I、ApxII、Apx III和Apx IV四种。Apx IV存在于所有血清型中。B、林氏放线杆菌:无运动性,无芽胞,无荚膜。石炭酸复红染色最好,有两极着染倾向。5 、嗜血杆菌属:一群酶系统不完善的G-杆菌,生长需要血液中的生长因子,尤其是X因子和V因子。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美蓝染色两极着染,荚膜抗原具有型的特异性、菌体结构抗原包括LPS和OMP。G+产芽胞杆菌:一、炭疽芽胞杆菌 二、魏氏梭菌 (产气荚膜杆菌)一、炭疽芽胞杆菌:G;大杆菌,1.01.238mm;鞭毛;运动性;芽胞 。在动物组织中:单短链,有荚膜,不形成芽胞;在人工培养基中:呈长链状,方砖形,1824h形成芽胞。pH值为7.27.6;营养要求不高,7NaCl,沙堡弱培养基中亦可生长。强毒株形成粗糙型菌落。在血平板上,一般不溶血,个别有轻微溶血。“串球反应”。 1、菌体多糖抗原2、荚膜多肽抗原3、保护性蛋白质抗原二、魏氏梭菌:无鞭毛、可形成荚膜、有芽胞,厌氧菌,但厌氧要求不高。营养要求不高,本菌生长非常迅速,故可采用快速移殖法进行本菌分离。可形成双环溶血。牛乳培养基,8-10小时培养,呈“暴烈发酵”,产酸产气,产生H2S。G+无芽孢杆菌 :李氏杆菌属与丹毒杆菌一、李氏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无芽胞,荚膜。胞内寄生菌。2025可形成4根鞭毛。两极染色,无抗酸性。需氧及兼性厌氧,在血琼脂上,可形成狭窄的溶血环,在4下,也可以缓慢(约1周)生长。二、丹毒杆菌属:无鞭毛,不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胞,革兰氏阳性。微需氧或兼性厌氧。在血琼脂或血清琼脂生长较好,有的可形成狭窄的a溶血环,普通琼脂上生长不良。明胶穿刺呈试管刷状生长,不液化明胶。一种是热酸稳定性抗原;另一种是仅对热稳定的抗原,对抗生素敏感,尤其是青霉素。RNA病毒: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双RNA病毒科】:无囊膜,衣壳20面体对称,线状双股、双节段RNA,胞浆内复制。5种病毒多肽,即VP1、VP2、VP3、VP4和VPX。高度抗酸(PH2),有两个血清型,即鸡型(1型)和火鸡型(2型),二、新城疫病毒【属副粘病毒科】NDV:有囊膜,外有纤突两种:一种为血凝素-神经氯酸酶(HN),另和种为F因子。核衣裳壳呈螺旋对称,核酸为负段单链RNA,不分节段。当NDV浓度很高时,能溶解鸡RBC,即溶液血现象。三、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有囊膜,囊膜上有密布的棘状的纤突,核衣壳中空,螺旋对称,基因组为单股负股RNA。具有免疫原性和血凝性。病毒有五种多肽:L(转录酶)、G(糖蛋白)、N(核衣壳蛋白)、NS(磷酸化的结构蛋白)和M(基质蛋白)。本病毒有四个血清型:即I、II、III、IV型。在胞浆中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内基氏小体(Negi body),具有特征性。 四、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核衣壳呈螺旋对称,外有囊膜,囊膜上有两种纤突,即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基因组为线状负股单股RNA,分8个长度不同的节段。在囊膜内层有一种基质蛋白(M),核酸外面有一层核蛋白(NP)。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冠状病毒科】TGEV:有囊膜,衣壳螺旋对称,核酸为单股正股RNA。有3种结构多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