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专 业 风景园林 硕 士 生 唐 孔 指导老师 杨豪中教授 摘 要 墓园是为逝者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的场所 也是每个生命个体最终必然走向 的归宿地方 用现代墓园的含义解释 就是给人类的灵魂提供一个安息的家园 是生者对逝者寄托哀思 教化风气的客观载体 并能提供游憩休闲的纪念性景观 绿地 墓园景观规划是景观设计学科中的一个分支 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化景观 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丧葬问题与城 市环境的联系愈发紧密 人类遗体的管理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我国传统的 墓葬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的文明化进程 如何就城市墓园建设与城市景 观建设以及城市良好形象的塑造和谐地统一起来 这是当前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 个富有现实意义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探讨现代墓园的功能特点与景观构成 及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现代墓园景观规划思想及具体的 设计方法 并以西安市陵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了现代墓园开发与建设的实证 分析 墓地公园化 园林化是现代墓园景观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关键词 墓园 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化 公园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search o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dern cemetery specialty landscape gardens name tang kong instractor yang hao zhong abstract cemetery is a place for departed saint to bury the remains and cremains and a inevitable final destination of every individual life explained by modern cemetery meaning cemetery is a homeland of departed saint rest their souls and an objective carrier of people express their mourning for the dead and enlighten social customs which also provide a greenland landscape for people to recreate and commemorate the dead cemetery landscape planning is a branch of landscape design science and a part of city cult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ith 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funeral question and urban environment are linked tightly and human carnal remains management had become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that nots allow to ignore in the meantime our traditional tomb methods don 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ivilizing course of modern city it is an meaningful and emergent problem in the progress of city evolution how to harmoniously unifying cemetery construction with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shaping the good image of the city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with 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planning principle of modern cemetery park this paper dealt with designing idea and concrete methods to plan modern cemetery park meanwhil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emetery park was completed in this study with the exampl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emetery park in xi an city in addition cemetery landscape with garden and park style is the inexorable trend of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for modern cemetery keywords cemeter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garden style park style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目 录 1 1 绪绪 论论 1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1 3 1 研究内容 2 1 3 2 研究方法 2 1 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3 2 2 传统墓葬文化传统墓葬文化 5 5 2 1 生死观 5 2 2 入土为安 的信念 5 2 3 墓葬认识 6 2 4 传统墓园的现代化建设 7 3 3 传统墓葬的现代景观意义传统墓葬的现代景观意义 8 8 3 1 墓地公园化的意义 8 3 2 墓地公园化的观念 9 3 3 传统墓地的园林化发展 10 4 4 现代墓园景观发展趋势现代墓园景观发展趋势 1313 4 1 东西方景观文化互补融合 13 4 2 多功能的纪念景观集合体 13 4 3 空间环境的明朗温馨 14 4 4 墓园规划用地分类 14 4 5 科学利用土地资源 15 4 6 墓园与自然和谐共存 15 4 7 景观环境空间变化 16 4 8 现代墓园与旅游业 17 5 5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 18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5 1 场所规划 18 5 1 1 用地规划 18 5 1 2 空间构成 19 5 1 3 空间秩序 19 5 1 4 功能分区 20 5 1 5 交通流线 20 5 2 墓园设计原则 21 5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21 5 2 2 庄重肃穆的原则 21 5 2 3 功能效益的原则 21 5 2 4 地域和特色原则 21 5 2 5 生态化设计原则 22 5 2 6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 5 3 现代墓园规划设计布局 22 5 3 1 规则式布局 22 5 3 2 自然式布局 22 5 3 3 混合式布局 23 5 4 墓园的植物设计 23 5 4 1 墓园植物选择特点 23 5 4 2 墓园植物配置艺术 24 5 5 墓园景观节点设计 25 5 6 墓园景观文化建设 27 5 6 1 墓园文化内涵 27 5 6 2 东 西方的墓园景观文化 28 5 6 3 墓园景观文化的历史传承 29 6 6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西安市陵园景观规划设计西安市陵园景观规划设计 3131 6 1 项目概况 31 6 2 设计理念 32 6 2 1 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32 6 2 2 人文风景 别处园林 32 6 2 3 回归自然 绿色生态 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6 2 4 文化传承 地域特色 33 6 3 空间设计 33 6 3 1 景观结构 33 6 3 2 竖向设计 34 6 4 景观设计要素 35 7 7 结语结语 4545 致谢致谢 464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7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绪 论 1 11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加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丧葬问题与城市环境之间的 关联越来越紧密 人类遗体的管理 或处理 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我 国传统的墓葬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的文明化进程 大部分墓园已逐渐被城市 包围 传统的墓园大都利用较偏僻的地方自然而建 基本上没有科学的规划和合 理的布局 更没有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 缺乏基本的树木栽培 环境建 设凌乱不堪 让人感到恐惧不安 只是作为单纯的 墓地 墓碑林立 青山白化 是人们忌讳的 非地 与城市的发展很不协调 1 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 源不断减少 尤其是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 死亡人数的增加 城市公墓建 设用地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出现了人口严重过密化的倾向 出现了所谓的 死人与活人争地 的现象 城市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我国每年 的死亡人数在 700 万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会有 3000 多万平方米的土地被用 作墓地 如此长期无止境的发展 人类有限的土地资源会越来越少 传统的丧葬习俗带来用地 卫生 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进而影响公众健康和 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从节约自然资源 改善 生态环境 提高社会文明化程度的角度进行墓园规划建设 为此我们要对传统的 生死观 传统的丧葬习俗和墓葬文化等进行解析研究 探讨墓园与社会的关联作 用 墓园与城市的有机构成 墓园与自然的和谐 墓园与绿地的和谐 寻求我国 现代墓园景观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 指导墓地园林化建设 墓园的存在有现实性和历史性 要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现代墓园的规划建 设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 地域特征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合理确定墓 园的总体规模 布局分布 通过现代景观设计元素 用园林化的设计理念 营建 自然 宁静 环境优雅并具有文化内涵的绿色生态空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1 2 2 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及意义 墓园不仅是逝者的最终归宿地 是追思亲友的纪念性空间 还是启迪后人 教 化社会风气的场所 墓园是文化传承的场所 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是城市文化历史 的保留和延续 同时还担负着社会文化 景观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性功能 现代墓园不仅是给逝者一个优美宜人的安息环境 也同样给生者提供一个生态的 绿色的 可持续发展的缅怀空间 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城市绿地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景观资源进行优化利用 能解决目前普遍存 在的墓园景观结构不合理 景观功能低下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美化并改善人们的 生活环境 优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调节和改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使 城市景观的空间结构和格局达到最适化的要求 充分发挥城市景观的生态效益与 多重价值 实现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不仅是对墓园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一种运用与检验 还 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去丰富完善该理论与方法 而且从理论与方法上 可 为墓园的开发建设提供重要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科学依据 1 3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 1 3 11 3 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全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绪论 介绍研究的背景 目的与意义 内容与方法 国内外墓园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等 第二部分为传统墓葬文化 系统阐述了 入土为安 的传统墓葬文化及墓葬行为的产生 第三部分为传统墓 葬的现代景观意义 分析研究了墓地公园化 园林化的规划理念 第四部分为现 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系统阐述了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方法 功能 景观特点及景观的构成要素 第五部分为现代墓园景观发展趋势 归纳总 结了现代墓园景观规划在空间环境 景观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第六部分为实 例分析 以西安市陵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对其设计背景 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 进行了分析研究 1 3 21 3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查阅与整理资料 通过图书阅读与因特 网搜索 了解墓园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 总结前人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 二是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纳总结与案例分析 通过理论知识的收集总结与分析 归纳总结我国墓园规划建 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为现代墓园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借鉴 论文最后以西安市陵园景观规划设计为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达到从理论到实 践 再由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 1 41 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在西方国家 墓园是重要的园林艺术公园 它不仅是人们缅怀先人和追忆历 史场所 也是人们散步游览和亲近大自然的地方 同时还在城市中担负着重要的 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墓园的规划设计通常采用现代风景园林的形 式 将墓地和花园的概念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在营造庄严肃穆环境的同时 也兼 顾到人们的日常使用功能 为市民提供游憩休闲与健身娱乐的公共空间 西方墓 园以其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各具特色的景观雕塑以及如画般的园林绿地 以更 自然化的园林或纪念花园的形式 和谐的融入城市环境之中 西欧国家 人们已经关注到棺木 墓碑 墓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及占用 大量土地的问题 在墓园中引入大片的树林 草地 花园 注重墓地与绿地的和 谐 减少墓地的人工性干预 同时可弥补城市中自然和绿地的不足 在北欧以及 盛行新教的国家 人们将墓地和谐的融入自然环境中 营造更加 自然化 的墓 园 墓地 的概念逐渐被 园林 和 纪念花园 的概念代替 这些都是非常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我国的墓园规划建设 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加之东西方文化差异 人们 对于死亡 墓地有一种潜意识的惧怕 因而对于公墓 死亡 丧葬等一直讳莫如 深 在许多城市里 公墓的环境建设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墓葬风格 墓地在人们的 心目中只是安葬逝者的地方 是一块忌讳的特殊 非地 1 园的开发建设基本上 没有科学的规划设计 缺乏城市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 更没有景观环境建设的理 念 墓地环境建设凄凉简陋 阴森恐怖 与城市的景观环境很不协调 也不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墓园的规划用地性质来看 我国建设部于 1990 年后制定并颁布的的国家标准中 墓地被划分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类 别中 而日本则把墓园归为城市公园类别的特殊公园 属于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 部分 现代西方国家中 墓园往往是景色美丽的园林绿地 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将环境优美的现代墓地列入 城市绿地系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2 传统墓葬文化 2 2 1 1 生死观生死观 自生命存在以来 一代一代繁衍不止 但是对生命个体来说 却是有生有息 是有时间段的 生与死是生命过程的两个端点 有生必然有死 死亡是人的生命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生命成长的最后阶段 它是生命里程的必由之路 不论 是东方还是西方 各民族 宗教 国家 都对这个特殊而神秘的生命环节感到崇 敬与尊重 2 面对一个不可知的世界 人们有许许多多的猜测 恐惧 敬畏 或对 它怀有一种永生的期待和寄托 希望逝者能化于天地自然 尽管现代医学 生命 科学 环境科学等的不断发展进步 对医学 生命难题的不断突破 但人的生老 病死是自然规律 如果没有死亡 那么生命也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正是因为死亡 的存在才使生命变得有限 才体现生命价值 墓葬行为 墓地及现代墓园的产生 和发展正是人类对生死问题思考的物质化体现 2 2 2 2 入土为安 的信念 入土为安 的信念 在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 人类遵循着某种特定的处理自己遗体的规则和 方式 入土为安 就是传承千年的传统规则 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 观念文化等都离不开 农耕 这个物质基础 农耕又使人与自然形成了一种不可 分离的关系 老子 中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形象的阐明了人 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关系 土葬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传统葬法 人们认为 人 由五土而生 气之用也 气息而死 必归葬于土 返本还原之道也 万物不能 越土而生 人亦万物中一物 我国中原地区土地肥沃 农业文明悠久 百姓 世代以农为主 视土地为生命之本 所谓 天为父 地为母 易经 天者无 所不覆 地者无所不载 之说 故古代农业民族从农耕的角度来看 土地具有 生 育 功能 生命是从泥土中来 再回泥土中去 人死后 埋于土中是灵魂 得以安息的最好办法 入土为安 便成为人们的信念 保存尸体于土中 以 待灵魂的归来 加之家族 宗教的社会阶级结构 膜拜 敬畏祖先的心理 孝道 文化思想以及统治者中央集权的干预 逐步形成了 人土为安 的观念 土葬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成为人们传统的主要葬法 2 2 3 3 墓葬认识墓葬认识 中国的墓葬 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和现象 几乎是随着华夏文明的诞生而 延续至今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 认为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 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 称为 葬 用以放置尸体或尸体残余的固定设 施 称为 墓 在中国考古学上 两者常合称为墓葬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是 坟 墓 连称的 但这两个字在古汉语中的表达意思却是不同的 礼记 檀弓上 中孔子有云 古也墓而不坟 一般说来 将死者放入棺木中 然后埋入土穴 埋 棺的地方称之为墓 而在墓地之上堆土成丘则称之为坟 从坟墓二字的意义差别 上来看 墓 承担的主要是实际性的物质功能 是葬地的标识形式 而 坟 承 担的更多是精神方面的意义 它是一个标记 一个生命的标记 一个曾经存在 的标记 从另一个角度说 坟的出现才表示墓葬行为具有纪念意义 是生者和逝 者对话交流的开始 是情感寄予的开始 在原始社会初期 人类并没有生和死的观念 不掩埋同类的尸体 而是弃之 荒郊野外 到后来 处于人的亲情 受情感的驱使 人们不忍心亲人暴尸荒野 而将亲人尸体包裹埋之 并将亲人尸骨放在同一洞室 这更接近远古葬地的原始 状态 这是伦理观念进步的表现 也是原始宗教的开端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内的 下室葬地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上室为居住地 下室则为葬地 正是因为亲情 是人类墓葬起源的原始动力 人们才会将亲人的尸骨埋葬在居室及附近 以便朝 夕相伴 土葬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进入阶级社会后 有了明显的尊卑贵贱的等级 差别 至秦汉时期 统治者以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经 为由 禁止民众火葬 于是土葬便成为汉民族的通用葬式 并世代沿袭 进 入文明社会 土葬又是最能体现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 最能寄托人的 追思 忠 孝 等情感 并作为情感教化 人心治理的一类手段 如儒家的 慎终追远 民 德归厚焉 因而受到历代王朝的保护 一直沿用 我国的墓葬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形式特点虽有差别 但 其基本观念都是一样的 即认为死者应保存完尸 入土为安 逐步形成了 我国传统的墓葬文化 墓地 是具有一定规模 为逝者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的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所 是随着墓葬行为的产生 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我国传统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 的公墓 古代有 公墓 这一名称 但意义是不同的 是与 邦墓 相对而言 表 示君侯等贵族墓地 或墓园 现代墓园的建设是随着历史的发展 借鉴和融合西方 现代墓园的规划建设 伴随着现代殡葬事业逐步发展起来的 3 2 2 4 4 传统墓园的现代化建设传统墓园的现代化建设 传统墓园 从其功能上来讲只是单纯的作为安葬逝者遗体或遗骨的特殊场所 大都是早期建在市区周边相对偏远的地方 随着城市的发展 这些地方逐渐被城 市包围 甚至成为城市中心地带 传统的墓园建设 基本上没有科学的规划设计 和合理的布局 更没有园林绿化的指导思想 加之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 墓园 建设的阴森恐怖 凌乱不堪 是人们忌讳的 非地 成为城市中的 孤岛 与 城市的发展很不协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现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使得城市可用地面 积和人均绿地减少 尤其是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 城市死亡人口的增长 城市墓园建设用地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 就拿西安市来说 按现有人口 800 多万 死亡率 5 6 计算 每年死亡人口大约为 4 48 万 加上流动人口 每年共约 5 万 按 50 的火化率 每年有 2 5 万骨灰安葬 按每个墓位 2 5 平方米 含道路 构建 物等 计算 出现 6 25 万平方米的墓地 另外 2 5 万进行土葬 每位按 6 平方米 含道路 构建物等 计算 就有 15 万平方米的墓地 这样每年就有近 22 万平 米的土地被用作墓地 如此长期无止境的发展 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会越来越少 传统的丧葬习俗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 以及城市的发 展 传统墓园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延续 是对传统的丧葬 习俗的革新 是针对现代城市客观人居环境发展需求的一种现实变革 如何将城 市墓园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以及城市的整体发展和谐的统一起来 使墓园与自然 墓园与绿地 墓园与城市的和谐相处 这是当前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富有现实 意义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3 传统墓葬的现代景观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 墓地作为存放逝者遗骨或骨灰的原始功能发生了演变 墓 园不仅是供亲人缅怀逝者 寄托哀思的功能性场所 也是教育启迪后人的地方 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自然景观 现代墓园运用景观营建的手法 构成不同的 记忆空间和场所 是具有多功能的纪念性景观结合体 墓地公园化 园林化是现 代墓园建设的必然趋势 是墓园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和谐统一的良好途径 3 3 1 1 墓地公园化的意义墓地公园化的意义 长期以来 我国许多城市的墓园几乎都是利用城市周边的偏远地区自然而建 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的规划 设计 布局 加之对传统的环境科学理论 风水学 等丧葬文化没有很好地吸收与应用 墓园建设既没有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 更没 有城市景观规划建设思想指导 墓碑森然林立 鳞次栉比 如同人生的痈疖 给 人留下阴森恐怖 凌乱不堪的印象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管理 使得许多丘陵 坡地都成为乱坟岗 极大地污染人们的视觉景观 严重损害了城市景观的完整性 许多墓园大都用砖 大理石 汉白玉 花岗岩 水泥 瓷砖等建筑材料 占地偏大 随着数量的增加 青山白化现象日趋严重 浪费了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 破坏了城 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建设 另一方面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空间的增长 原来墓地渐渐的被城市包围 甚至进入城市核心地带 原有的墓园立地条件与城市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城 市的景观建设 公共空间布局等 在确 定城市形象 塑造城市文化 发展城市 经济等方面越来越起着十分突出的作 用 5 城市广场 街道 商店 公园 墓园等等作为城市里的公共生活空间 它们是组成一座城市景观的具体组成 部分 也是塑造 表现该城市公共文化 的客观载体 城市的形象优劣与否与这 些公共空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图 1 上海滨海古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墓园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共绿地空 间 是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 它给逝者一个环境优美安息场所 是人类 的最终归宿地 也是生者对逝者寄托哀思 表达愿望 教化风气的客观载体 给 生者一个生态的 绿色的 可持续发展的缅怀空间 特别是现代墓园 它与城市 公园 广场 街道 商场一样 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具有公园性质的 在满足埋葬和纪念缅怀死者的基本功能的同时更为生者提 供交流 休闲 启迪等多种功能的园林景观空间 人们在园区内游憩 能缅怀感 念仙人德泽 也能领悟生命的价值 在国外 墓地已经不是单纯的埋葬死者骨灰 的场所 在他们的心目中也不会把墓地当作阴森恐怖的地方敬而远之 在柏林鲍 姆舒伦韦格墓地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风景如画的绿色景观空间 精致的雕塑作 品 看到更多的是人们在其中散步 健身 休憩 园艺 沉思等 那种安详静谧 的气氛让人们深受感动 3 3 2 2 墓地公园化的观念墓地公园化的观念 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加之许多人对物理学 生物 学 病理学 哲学等现代科学 知识还缺乏认识和了解 还有 传统墓地凄凉 简陋 使人们 对于死亡 墓地有一种潜意识 图 2 拉雪兹神父公墓 的惧怕 因而对于公墓 死亡 丧葬等一直讳莫如深 尽管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 现代城市理念的提升 城市公园 城市公墓等新的概念开始出现 丧葬礼俗也 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 在许多城市里 公墓的 环境建设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墓葬风格 墓地在人们的心 目中只是安葬逝者的地方 是一块忌讳的特殊 非地 相反 由于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不同 西方人对 于墓地的认识并非像中国人那样感到恐怖 阴森 压抑 而是充满着温馨和宁静 欧洲的墓园一般与城市相 邻 是城市的区域分块 仅用栅栏与喧嚣的城市象征性地隔 图 3 肖邦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开 墓园的鲜花与雕塑守护安息者 也装饰着城市的风景 是城市的一类特殊的 公园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 实现墓园公园化已成为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 我 们要在墓地公园化的观念下 使城市墓园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以及城市良好形象 的塑造和谐地统一起来 加强墓地与自然环境 周围群体生活环境的相互协调 用设计公园的手法来设计墓园 改变人们对墓葬的观念 把墓园做成一个花园式 公园 使之除了满足人们祭拜扫墓外 还具有休闲游憩 人文纪念等功能 而不 是传统意义上排排坐墓碑的形式 墓园的规划建设要为已故的亲人 也为祭奠者 创造一个风景优美 如诗如画的舒适环境 在让逝者入土为安的同时 还能给后 人留下一片绿地 3 3 3 3 传统墓地的园林化发展传统墓地的园林化发展 墓园是特殊的纪念性景观绿地 墓地园林化是墓园景观规划的必然趋势 现 阶段 我国多数公墓环境面貌陈旧 阴森简陋 给人一种无形的恐惧感 既是精 神文化资源的践踏 也是土地资源的浪费 墓园要坚持 以人为本 的理念 既 为逝者服务 更是为生者服务 用园林化的设计手法 营造出让逝者安息 生者 安心独特魅力的景观环境 墓地园林化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改善环境面貌 节约土地资源 同时 墓地园林化可以提升 墓园的精神文化资源 6 名人 哲人的历史 踪影 对于塑造城市特 色 提升城市品位具有 一定的积极作用 就拿 杭州西湖来说 如果不 是岳飞陵墓的保存 西湖因之会减色 青山为之而失幸 袁枚诗云 赖有岳于双 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所以通常外地人游览西湖 都会去瞻仰岳庙 在欧美 墓地与园林是相提并论的 园林化的墓地是雕塑艺术 建筑艺术 人文景观艺术 文学艺术 园林艺术等的荟萃地 是先哲宝贵精神财富的展示地 在园林化的墓园中 人们感受和体会到的是生命的温馨 精神的灿烂 景色的宜 图 4 维也纳中央公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人 不存在压迫感和恐惧感 国外一些著名的公墓 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 图 2 华盛顿阿灵顿公墓 莫斯科新圣母公墓 如维也纳中央公墓 图 4 柏林多罗顿 公墓等都是重要的旅游热点 到维也纳的游客中 有大半会前往中央公墓参观 那里是莫扎特 贝多芬 舒伯特 勃拉姆斯和施特劳斯五位音乐大师安息长眠的 地方 步入中央公墓 瞻仰着大师的雕像 品味大师的墓志铭 感受历史的气息 人们的心灵会被高雅的音符熏陶和净化 上海福寿园成功吸取欧洲墓 园建设的先进经验 在墓园园林 化建设方面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 探索 墓园的取意来自于民间戏 曲私定终身后花园的意境 提出 人生后花园 的建设目标 7 墓 地环境优雅 芳草如茵 小桥流 水 亭台楼阁 一派江南园林的 图 5 上海福寿园 风姿 名人名墓区中精美的艺术 雕塑 颇富哲理的墓志铭 优美 的环境 是生者和逝者对话的场 所 例如中国经典电影大师谢晋 文学巨人胡适 歌星邓丽君等艺 术名人的艺术造型墓 图 6 7 图 6 谢晋艺术墓 极大的提高了墓园的文化艺术品 味 福寿园已是上海的旅游景点 是传播历史文化的教室 是一块特 殊的景观绿地 园林化的墓园 是建筑 雕塑 园林 艺术的景观绿地 不仅是安 息亡者 抚慰生者的宁静园林 更 图 7 邓丽君艺术墓 是启迪教育后人 流传后世的艺术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物馆 同时也是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造中国特色的园林化墓园是我 国墓园建设的必由之路 也是现代城市发展规划的必然趋势 墓地园林化建设 要实现绿化与墓地的高度统一 在墓园建设中搞单一的大 片林地 大型广场 大型草坪 往往提高了有限墓地资源的压力 因此要创造绿 化与安葬高度融合的葬式 实现绿和墓的高度统一 草坪葬 树葬 花葬等葬式 要高度融合 高度统一 既不能让绿化挤占有限的墓地资源 也不能形成白色化 墓地 使墓地成为生态环境中的 石头疮疤 把节约用地与环境友好要高度集中 统一 和谐发展 让墓园建设适应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 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是殡葬文化与环保理念的结合 且寓意 落叶归根 魂系树木 让生命之树 常青 回归自然 的深刻意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4 现代墓园景观发展趋势 4 4 1 1 东西方景观文化互补融合东西方景观文化互补融合 墓园景观是景观的一个分支 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随着历史的变迁 社会 的发展 人们对墓地的观念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打破了传统的封建思想束 缚 大胆的引进了西方现代陵园的规划布局理念 把中国的自然山水景观和西方 严谨几何布局形式融合在一起 科学合理的开发运用墓园风水 景观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的 发挥出来 这是现代墓园景观规 划的新趋势 例如上海福寿园 滨海古园 图 8 园区规划借 鉴欧洲墓园景观文化 结合我国 传统的自然山水 园区小桥流 水 鸟语花香 呈现给人们的是优雅明亮 风景如画的景观空间 4 4 2 2 多功能多功能的纪念景观集合体的纪念景观集合体 现代墓园从功能上来说 由单一性向复合性 完整性转变 现代墓园不仅仅是 作为存放死者遗骨或收存骨灰的地方 也是追思亲友 缅怀逝者 寄托哀思的功 能性场所 是启迪后人 教化风气 传承历史文化的场所 它既是墓园 又是公 园 为人们提供游园 休闲 观 景 社会交往等活动 诸如清明 节 寒衣节期间在墓园中进行祭 扫活动之后 一家老少 同事朋 友在园中郊游 野餐等 为快节 奏城市生活下的都市人提供了 沟通交流的平台 滨海古园中的 上海故事园 图 9 使人置身 于历史的场景 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也是人们游憩休闲 参观学习的场 图 8 滨海古园自然山水 图 9 滨海古园上海故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所 也是上海的城市历史展览馆 4 4 3 3 空间环境的明朗温馨空间环境的明朗温馨 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传统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简陋 人们总是把墓地与 阴森相联系 而现代墓园则在景 观塑造中力求体现一种祥和 宁 静的气氛 有鲜花 有绿树 有 阳光 是净化心灵 放松身心 满足怀旧场所 是让生者不再悲 伤 死者得以安息的场所 人们 对逝者的纪念方式从传统的墓穴 墓碑直白的情感寄托 转向整体 环境空间氛围委婉含蓄的抽象纪 念 例如合肥大蜀山陵园中 景 石 卧牛雕塑 题字 憩 令人 回味无穷 寄托了浓浓的哀思 图 10 上海福寿园注重营造祥和清 新的景观环境 鲜花 绿地 花 瓶 栅栏 构成了明朗 温 馨 优美的空间环境 图 11 图 11 上海福寿园玫瑰园 4 4 4 4 墓园规划墓园规划用地分类用地分类 从我国的规划用地性质来看 墓地属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类 建设部 1991 年制定并颁布的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而日本的墓园则归属为 城市公园类别的特殊公园 属于城市绿地的组成部 分 在现代西方国家中 墓 园往往是景色美丽的园林绿地 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在城市用地分类中 将环境优美的现代墓地纳入到城 市绿地系统中 图 10 合肥大蜀山陵园景观小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4 4 5 5 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土地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土地日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骨灰的弃 与留 是土地能否科学有效利用的关键 留就是要建骨灰楼 骨灰塔 乃至建墓 目前以水泥 石材为主体的墓体结构 以及以难降解的永久性材料为主的骨灰容 器都很难在短期内参加自然循环 这对 土地资源的再使用构成了新的威胁 随 着人们对生死问题的科学理解和丧葬习 俗文明化程度的提高 在自愿的基础上 提倡从带骨灰盒安葬到直接埋骨灰入 土 从少立墓碑到不建碑石 积极倡 导树葬 花葬等集约化 多元化 生态 图 12 南京功德园树葬 化的新型葬法 采用可降解的棺木等绿 色生态殡葬 逐步形成从有到无的飞跃 这样才不会为环境带来后患 达到了真 正的 入土为安 返朴归真 完成自然 界人与土地的循环再生 8 上海福寿园 滨海古园 南京功德园等积极推行树葬 草坪葬 花葬 七彩环保葬 骨灰容器 可自然降解 等新型生态葬法 有效的 图 13 滨海古园七彩环保葬 改善了景观生态环境 节约了土地资源 4 4 6 6 墓园与自然和谐共存墓园与自然和谐共存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遵循公墓建设与自然协调 一致的设计理念 公墓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营造了越来越多的人 工环境 从而使公墓演变成典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9 墓碑 雕塑 园林小品等 人工设施是公墓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要力求使这些人工设施 与殡葬环境融为 体 保持墓园园林环境的自然特点 满足人类对自然的心理需 求 公墓的发展要尽可能地保护原有的自然系统 使墓园与自然和谐共存 例如 宁波嘉陵同泰园 上海滨海古园中艺术墓碑 是景观艺术雕塑 和谐有机的与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然环境境融为一体 图 14 15 图 14 嘉陵同泰园艺术墓碑 图 15 滨海古园艺术墓碑 4 4 7 7 景观环境空间变化景观环境空间变化 现代墓园景观空间从传统规则统一的空间转向自然多层次的空间 这是满足人 类情感的复杂性 多样性等特征的必然 发展趋势 也是承载多种延展功能 满 足多样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 生态发展不平衡的日趋严重 快节奏 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环境 人 居环境的恶化等等 引发人们本能的自 然回归意识 人们对墓园景观环境艺术 的追求 从狭义的人工景观环境艺术扩 图 16 北京天寿园自然景观空间 展到追求大环境的自然化的 大地景观 艺术范畴 体现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感向 往 例如北京天寿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营造自然化的景观空间 空间环境体现 出回归自然的人生哲理 图 16 滨海古 园景观艺术墓 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与大地自然的融为一体 构成了 大地 景观 艺术 图 17 西安市陵园灵安堂 图 17 滨海古园景观艺术墓 合理结合自然地形 设计结合自然 形成了半地下的空间环境 屋顶绿化覆盖 建筑与自然浑然一体 自然生态 满足人们 入土为安 的心理趋向 图 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4 4 8 8 现代墓园与旅游业现代墓园与旅游业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城市郊外休闲旅游已成时尚 现代墓园可以积 极融入其中 我国的文化旅游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作为独特的墓葬文化 风水文化也同样 也可以与历史民俗文化等一样得到人们关注 吸引人们前来参 观 游览 10 在美丽的洛杉矶玫瑰墓园内 道路两侧都是大片的玫瑰花园 高大 的树木点缀其间 整个墓园景色秀丽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地人会到墓地 结婚 游览 我国上海福寿园成功吸收国外先进理念 优化墓园环境 已被正式 纳入 上海一日游 旅游景点 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踏青游览 图 18 图 18 福寿园玫瑰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5 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墓园景观环境建设中 应依其布局和特点 从园林绿化与墓园环境的协 调与配合加以艺术的创作 达到环境美化的效果 祭扫活动者到墓园后 主要的 并不是享受景观环境的物质功能 我们要从人在特定场所中的情感体验的角度思 考 如何通过独特的景观艺术去缓解活动者的悲哀心情 创造一种能使生者心情 放松的氛围 这是墓园景观艺术的独特之处 5 1 场所规划 5 5 1 1 1 1 用地规划用地规划 墓园用地规划要服从的城市总体建设规划 综合考虑当地的宗教信仰 风俗 习惯 经济条件等因素 尽可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5 5 1 1 1 1 1 1 选址选址 1 交通便利 服务半径合理 墓园选址要考虑日常的祭扫活动服务 以及每 年较为集中的几大祭奠活动服务 如清明节 寒衣节等群众集中祭扫活动 要充分 考虑出行方便 交通便捷 2 良好的地型条件 选址即要考虑近期的丧葬需求 还要考虑远期城市发展 的需要 以及满足城市景观绿地的土壤 水体 气候等自然条件需要 不只是传 统的 荒郊野地 墓地 5 5 1 1 2 1 1 2 场地规划场地规划 规划是公墓建设的关键 景观规划既可以提高墓园的文化品位 体现人文景 观的魅力 也可以充分体现公墓的整体形象和特色 公墓的总体规划应根据其性 质 功能要求 结合周围环境 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前提 以满足功能 上的要求 顺其自然 考虑节约的原则 尽可能就地取材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 貌 符合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地进行有个性 有特色的设计 把墓园的祭扫功能 和园林功能相结合 营造墓园的整体美 充分体现墓园的观赏性 艺术性 文化 性和纪念性 公墓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墓区划分 园林绿化 建筑物构建 交 通流线及管线 给排水分布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5 5 1 2 1 2 空间构成空间构成 墓园是一种立体的空间 其空间构成是以墓园艺术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规划 设计 它不仅仅是平面和立面构图 还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 自然山水 植被材 料等营造丰富多彩的特色景观空间 墓园景观空间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属性更为重要 景观规划要侧重于通过空间环境渲染来影响祭 奠活动者的情绪和心理感受 墓园是一个特殊的感情交流场所 是充满人情味和 地方特色的空间 其景观空间具有艺术性 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1 1 艺术性空间 艺术性空间 强调景观的艺术内涵 让观者体会到艺术浓厚的感染力 通过 墓园环境景观元素的巧妙组合 把艺术题材加以升华 使活动者在祭扫活动中融 于艺术的情景 如在墓园广场的景观创造中 以反映传统厚颜薄葬的 二十四孝 雕塑形成景观主题 展示出艺术的主题 2 地域性空间 不同的地域往往形成不同的景观环境 墓园景观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构成墓 园景观要素特征 景观文化内涵的地域性差异上 墓园景观规划要探求地域文化 背景 熟悉当地丧葬行为模式 保护文化古迹景观 保留特征地形地貌等 3 文化性空间 在墓园的空间文化形态上 主要是通过独特的空间格局 建筑形象 景观材 料等传递独特的殡葬文化 墓园的景观环境 不只是呈现一种自然的物质空间 能满足人们祭扫需求的空间场所 还浸润着历史的 现实的 民族的 地域的极 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墓园空间不只是三维实体 还包括扫墓活动者下意识的空间再创造 自然产 生的第四维空间 想象空间 这个空间是超然的 无限的 墓园景观空间在这 种虚渺的感觉中获得无限的开拓和升华 5 5 1 3 1 3 空间秩序空间秩序 表达人类情感的普遍 重要的途径就是行为仪式 祭扫活动实际是一种行为 仪式的动态过程 通过墓园空间序列和景观的变化使人的心理从喧嚣中逐渐变得 沉静 从世俗的纷争转向对生命的思考 墓园通过空间组织处理 引导人们的行为动向 使人们的祭扫活动随着空间 的布置自然有序的进行 从而满足空间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 墓园的景观规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通过主体和平面构图 运用点 线 面 体各部分的大小 开合 高低 明暗等 空间序列的变化 来取得节奏 韵律和心理变化的艺术效果 诸如传统的 甬道 神道 等的设计手法 强化了空间序列 通常在空间轴线序列中设置入口牌坊 台阶 柱廊等 主楼位于轴线的最高点 凸显出整体风格的庄严神圣 令人生出 虔诚敬畏之心 墓园景观空间秩序的组织 是调节祭扫活动者心情的过程 景观空间的营造 要考虑到祭扫活动者来到墓园的特殊心情 以减轻活动者的悲痛 要考虑活动者 在场所中的心理体验 5 5 1 4 1 4 功能分区功能分区 墓园要根据其功能 对现有基地条件 地形地貌 自然植被 水土光照等 进行 科学的理解和分析 合理的进行空间划分 功能分区 满足人们的祭扫活动需求 墓园的分区规划一般要设墓园管理区 办公 后勤 业务等 生产管理区 鲜花 生产 苗木培育 丧葬用品等 墓区管理区 墓碑施工 维护 服务等 祭奠 服务区 游览休憩区等 墓区按其功能又可分为墓葬区 树葬区 绿葬区 祭祀 区 休息区 园林风景区等 5 5 1 5 1 5 交通流线交通流线 墓园交通流线要考虑车行与人行步道分区 车行动线以不干扰人行为活动为 前提 以及出入方便 到达便捷 墓园道路具有引导 欣赏 服务于管理和交通 的作用 园路的布局要与墓园的总体规划布局一致 规则式墓园中的园路布局庄 重严整 自然式墓园中的园路布局自然流畅 现代墓园注重从功能出发 多为综 合性布局 园路要疏密适度 既要考虑日常的交通流线 还要考虑特殊时期如清 明节 寒衣节等集中祭扫大量的人流 车流 交通疏散问题 园外机动车环线 墓区内严格控制社会机动车的进入 保障祭扫秩序和园区 景观环境的整体性 优化区域小气候 交通组织以电瓶车和步行为主 社会机动 车可通过外围环线到达最近的出入口 园内步行支路 根据墓园布局特点 可自由灵活 墓前小路可结合景观需要 采用条石 汀步等手法 或直接以草坪代路 园路的设计要与排水系统相结合 要主次分明 园路可适当进行铺装 以提高其艺术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 5 5 2 2 墓园设计原则墓园设计原则 5 5 2 1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 墓园的首要功能是提供安放逝者的场地与空间 场地和空间的规划设计要 以 人为本 设计并创造出顺应丧葬活动者情趣 便于丧葬活动的空间 首先体现在 对逝者的平等性 尊重性上 其次是能够满足人们个体需求的差异性 再次是为 使用者提供使用上的便捷性 考虑人们在墓园中活动的要求 重视人的行为规范 诸如休憩平台 座椅 无障碍设计 便民服务设施等 墓园景观空间的处理 在 赋予人格化的同时 要更注重人群内在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让人的身心能够得以 放松 体会出人生 体会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5 5 2 2 2 2 庄重肃穆的原则庄重肃穆的原则 墓园的庄重与肃穆既是对逝者的尊重 也是对生者的慰藉 它体现了对逝者 人格的尊严 也体现了对生命的礼赞 通常主要是通过对称轴线和整齐划一的秩 序感 常绿植物的永恒感等来营造 当然 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环境 并不等于 使人感到紧张与不安 甚至阴森恐怖 而是要营造景色宜人的景观环境 让人感 到亲切与自然 生者与逝者可在这里进行交流和对话 由此人们对死亡也并不感 到恐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笔画教学活动方案
- 社工媒体宣传活动方案
- 礼仪协会活动方案
- 幼儿园食堂做饭安全培训课件
- 教学课件研究
- 幼儿园预防欺凌安全培训课件
- 网络安全公司培训课件
- 电信入户活动方案
- 幼儿园疏散安全培训课件
- 9 短文两篇(巴金)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科技陕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青岛版2017
- 极端天气下灾害风险评估方案
- 民警培训安全驾驶简报课件
-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报告
- 2025年软工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 虚拟服装培训教程课件
- 2025年国防教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非车主押车借款合同范本
- GJB2220A-2018 航空发动机用钛合金饼、环坯规范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5年反洗钱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医院三基三严试题题库(附答案)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控感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